保险人诚信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告知义务,是指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情况如实告诉保险人,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保险人诚信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保险人诚信分析论文 篇1:

浅谈我国保险法中的告知义务

【摘要】保险法上的告知义务是指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将有关保险标的的情况向保险人做出如实陈述、说明的义务。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投保人若未如实告知,则会导致双方解除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在告知义务方面规定不够完善,本文主要从告知义务的主体、告知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告知义务的履行期限及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险法;保险告知义务

一、我国保险法告知义务的概述及其法理基础

(一)告知义务的概述

告知义务是保险法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义务,它来源于英国海上保险法制度。如实告知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法中的具体体现,如果保险法对告知义务的规定不够完善,将会影响保险业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告知义务也称作如实告知义务,如实披露义务,是指保险合同在订立时,投保人应当将保险标的的有关重要事项如实向保险人做出陈述或说明,以使保险人准确评估危险情况以决定是否承保或以何种条件承保。如实告知义务要求告知义务人对于陈述的事实应当真实,不能隐瞒或者欺骗保险人。告知义务贯穿于保险活动的全过程。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二)如实告知义务的法理基础——最大诚实信用原则

保险合同被称为最大诚信合同,投保人的告知义务是其最重要内容。我国《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所以,保险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也会受到诚实信用原则的约束。同时,这一原则体现在保险中,很多学者称之为“最大诚信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保险中,是较一般商业行为而言,保险行为更需要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诚信作为行为成立的前提,所以,保险合同也被称之为“最大诚信合同。”告知义务是最大诚信原则的具体体现之一,在各国的保险法中具体规定和确认。

二、我国现行保险法关于告知义务的分析

(一)告知义务的主体

关于告知义务的主体,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主要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投保人的代理人、受投保人特别委托的保险经纪人等。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由此可知,在我国保险法中规定,负有如实告知义务的主体只限于投保人。

笔者认为,被保险人也应为告知义务的主体,原因在于,保险实务中往往会有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一致的情况。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为同一人时,被保险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最为透彻,特别是有关被保险人的个人或者隐秘事项,除被保险人本人以外,投保人难以知晓,所以投保人能够告知的内容十分有限,由被保险人承担告知义务为宜。再者被保险人是人身保险合同的利害关系人,要求其承担告知义务比较合理。保险合同作为最大诚信合同,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也应该承担起如实告知义务。

(二)告知义务的内容和范围

告知义务的主要内容是重要事实,投保人所应如实告知的当然是足以影响保险合同成立的重要事实。其他个人所属之私事不属于告知义务的内容。所谓重要事实,即影响谨慎的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和确定收取保险费数额的危险情况。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据此,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范围必须是投保人所知悉的或应知悉的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重要事实。笔者认为,重要事实的评判标准不能仅凭投保人或保险人的主观意思而定,而要根据事物的性质、结合各种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判断。如果某一事实足以影响保险人是否承保和确定收取保险费数额,那么即可认为其属于重要事实,当保险人进行询问时,即使告知义务人认为这一事实并不重要而未告知的,仍认为其构成告知义务的违反。

关于投保人如实告知的范围,各国立法有两种,无限告知主义和询问告知主义。从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来看,《保险法》对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采用的是询问告知主义。询问告知主义是指投保人仅对保险人询问的事项负有告知义务,保险人未询问的不在告知范围内。如果双方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就保险标的的事项没有进行询问,或者保险人自己主动放弃了知情权,投保人没有必要告知。询问告知主义的立法模式避免了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处于不利地位,限制了保险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逃避法律责任。(三)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

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1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据此,告知义务的履行时间应为“订立保险合同时。“订立保险合同时”,即指保险人为承保意思表示之前,义务人于投保人时和投保后合同成立前应负如实告知义务。告知的目的在于要求告知义务人提供真实的信息以使保险人能够准确估测危险,厘清费率,因此,告知义务人在保险人做出最后决定承保之前,告知义务人都应当负如实告知义务;当保险合同订立后,其条款修改时,投保方应当就其修改前所得的资料如实告知;保险方应该就修改后的条款如实说明。同样,在保险合同复效时,投保方也应当负如实告知义务。

三、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探讨

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其实就是保险人的自我救济权。违反告知义务是指投保人于保险合同订立阶段违反保险法的规定及保险合同的规定,没有如实告知保险人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

(一)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

从各国的保险法规定来看,各国对违反告知义务产生的法律后果规定各不相同,我国保险法采用了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方法。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由此可知,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享有合同解除权。保险人应当在《保险法》规定的期间内行使解除权,否则将会导致解除权的消灭,也就是说,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或者不负赔偿责任。即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只是赋予保险人附条件地享有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

(二)保险人行使解除权的期间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3款的规定:“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由于我国保险立法的意图是倾向于对投保人利益的保护,采用较短期间,不仅能督促保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也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不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是期间太短,对保险人又有失公平,所以两年的时间较为合适,两年的时间足以使保险人对保险标的进行调查并发现事实,况且两年内保险事故未发生,即可推定该事实对保险人的危险估计没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再赋予保险人解除权。

(三)保险人解除权行使的后果

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4款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第5款规定“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合同解除后,订立合同的双方都负有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的义务,主要是涉及保险金和保险费的返还问题。《保险法》第16条虽未规定保险金的返还,但按照《合同法》规定合同解除后应该返还保险金,对于保险费的返还根据告知义务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区别。而且,对于因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产生的解除权原则上应该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也就是说,保险人不论是由于投保人故意还是重大过失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而行使解除权后,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的保险事故,都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保险金已经给付的,保险人有返还请求权。我国《保险法》对于故意违反告知义务的情形,以“惩罚说”为根据,保险人没有返还保险费的义务;但对于重大过失的情形,承认解除权的溯及效力,保险费可以返还。根据第四款的规定,若投保人在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也没有给付保险费的,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考虑,投保人仍然应该给付保险费,这样才能达到惩罚的目的。

(四)保险人行使解除权的例外情况

1.弃权和禁止反言

弃权是指保险人主动或有意识的放弃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多指解约权和抗辩权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6款的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从该条的立法宗旨来看,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明知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仍与之签订合同,即说明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前已经明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这一事实而继续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也就是说,保险人放弃了对保险标的的真实情况的知情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投保人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在保险合同订立以后,保险人也不得行使解除权,这一规定体现了“弃权”原则。当告知义务人违反义务时,保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有权解除合同,但也可以单方明确表示或者以默示的方式放弃解除权。保险人放弃解除权的行为一旦成立,保险人就不得再行使解除权,保险人就应当承担合同责任。弃权成立的前提是保险人知道有权利的存在,而且知道原则上以实际知情为准,当保险人并不真正知道合同存在解除的情况,但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保险人应当做进一步调查而没有调查或询问时,是否构成保险人的弃权?如果投保人告知或陈述存在常人都可觉察的矛盾,则保险人应当进一步询问和调查,以全面了解保险标的的真实情况,否则,就会认为保险人放弃了合同解除权。

禁止反言是指保险人既然已经放弃了解除权,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就不得再向对方主张其已经放弃的权利,它适用于告知义务违反时,其目的在于保护投保人。弃权与禁止反言的理论基础不同,弃权来自于大陆法系,其理论基础在于意思自治,是保险人主动放弃其权利的行为;而禁止反言来自英美法系,其理论基础是公平原则。弃权和禁止反言虽然概念上有区别,在很多情况下,弃权和禁止反言是结合在一起的,两者多用于约束保险人,本质上是一个逻辑上的连贯过程,即先有一个行为表示构成弃权,随后导致弃权方的被禁止反言。其目的都是为了限制保险人利用合同优势产生的不当抗辩,促使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利益处于平衡状态。

2.不可抗辩

不可抗辩是指保险合同订立并生效经过了保险法规定的期间,即使保险人知道告知义务人在订立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亦不得再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解除合同。保险法规定的时间一旦经过,保险人就按照合同责任进行赔偿。不可抗辩条款使得保险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受到限制,即便告知义务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有欺诈行为,合同也继续有效,保险人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保险法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意义主要是,增强保险人的责任心,督促保险人及时对保险标的进行调查,避免因为时间过长无法调查取证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反之,如果不限制保险人的抗辩权,就会导致在保险人知道投保人不如实告知的情况下仍然和投保人订立合同,到了投保人缴纳了若干年的保险费时才行使抗辩权、拒绝给付保险金,这样对于投保人不利,有违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四、结束语

通过对保险法的研究,笔者发现,我国保险法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仍比较少,很多方面仍不够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法仍有待完善,笔者就此进行浅薄分析,以期我国保险法有关告知义务制度的规定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管建云.论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适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7).

[2]邵胡敏.浅析保险告知义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7).

[3]游明.论保险法上的告知义务[D].兰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11).

[4]张昉.浅谈合同法中的先合同义务及其立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20).

[5]刘赫.保险告知义务制度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作者:成淑萍

保险人诚信分析论文 篇2:

关于保险告知义务的几点思考

摘要 :告知义务,是指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将与保险标的有关的重要情况如实告诉保险人,如实告知义务是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保险实务中经常涉及告知义务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包括:履行主体、告知范围以及解除权的行使,我国保险法在这几方面的现行规定相对比较原则和笼统,在保险实务中经常引发纠纷,笔者对这几个问题在我国保险法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 告知义务履行主体重要事实解除权

自我国《保险法》颁行以来,有关告知义务的诉讼与日俱增,而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败诉居多。有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现在消费者对保险的投诉居高不下,消费者往往反映在投保时代理人说的花好稻好,但理赔时却是千难万难。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往往是投保人投保时‘未如实告知’;投保人却称投保时已口头告知。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常常都无法举证”,于是保险公司以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主张解除合同,拒付保险金的事情屡有发生。告知义务制度本为协助保险人进行危险评估而课于投保人的义务,现在却成了束缚投保人利用保险分摊风险的障碍;成为保险人推脱保险责任,拒绝给付保险赔偿金的工具。下面笔者就保险实务中容易引发纠纷的几个问题分析探讨如下:

一、告知义务的履行主体

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这表明在我国告知义务人是投保人,法国、英国、瑞士的规定与我国相同;但日本在损失保险中规定投保人为告知义务人,生命保险则规定被保险人是告知义务人,德国规定告知义务人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美国有的州规定告知义务人是投保人,有的州规定告知义务人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保险合同所涉及的主体与一般合同相比较而言,较为复杂,除投保人与保险人这一对合同当事人外,还有合同关系人——被保险人和收益人。投保人作为保险合同当事人为当然的告知义务人,无可争议,主要争论是作为合同关系人的被保险人是否亦应为告知义务人?是仅在人身保险中还是在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都是告知义务人?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仅规定投保人负告知义务,至于被保险人是否具有同样的告知义务,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在实务中会发生争议。笔者认为无论在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都应负告知义务。这个问题在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同一人的情形时不存在,但被保险人和投保人非同一人时,被保险人在财产保险中是保险标的的所有人或其他权利人,被保财产的状况其知悉最详且拥有完整控制权,因此让其负担完全告知的义务没有什么疑义 ;在人身保险中是保险标的,他对保险标的和自身情况最为了解,如果免除其告知义务,不仅使投保人负担过重,且对保险人而言也失之公允。如依保险法第55条第1款规定 :“以死亡为给付的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该立法本旨虽在避免道德危险,但被保险人既然已经在要保数据上确认投保保障的相关内容,而使契约发生效力,而无须对要保书上的书面询问事项的不实告知承担告知不实的责任,明显属于权益保障的畸重畸轻,有失公平。如果被保险人不负告知义务,保险人只能要求投保人告知有关事项,并且只有在投保人故意或过失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保险人才可主张因此而解除合同;换句话说,如果被保险人对于危险估计的有关事项有意违反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保险人仍不得主张解除合同,因为法无明文规定。我国保险法关于确定和控制危险的规定中,如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有关保险事故发生后的通知、资料提供义务,第三十七条的危险增加通知义务等,义务履行主体都有被保险人,如实告知义务既属同类,被保险人当然必具有依诚实信用原则将知悉事项告知保险人的义务。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漏列被保险人,实务中,在被保险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时,是否可以直接或依类推解释的方式适用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却存在疑问。有些保险公司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利益,在投保单、保险单等保险凭证中订立所谓“被保险人视为投保人”的条款,但在保险合同中设置这样的被保险人的义务条款效力如何?笔者认为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只能为合同当事人设定义务,不能为合同之外的任何第三人设定义务,除非该第三人明确表示同意。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非同一人的,由于被保险人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故被保险人可以不接受保险合同中为其设定义务的条款,但其明确表示接受或同意的除外。但这些都是权宜之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在《保险法》第十七条中增列“被保险人”。此外,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经纪人队伍也不断壮大。在保险实践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履行告知义务有时可能是通过保险中介人来完成而非直接针对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作为投保人或被保人的利益代表直接参与保险合同的订立,因此其也必须成为如实告知义务的主体。国际上一般规定,经纪人不仅须把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给他的所有实际情况向保险人如实告知,而且必须就其作为一个保险经纪人在正常义务范围内该知道的一切来加以补充。

二、告知义务的告知范围

告知的目的是保险人能够正确了解与保险标的的危险状况有关的重要事实,告知义务有一定的范围限制,重要性事实、已知或应知以及保险人不知是限制该范围的三个主要要件,其中重要性事实是决定性因素,也是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

1.重要性事实的界定范围

(1)何谓重要事实?各国的保险立法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美国把重要事实定义为“对一个谨慎的保险人有决定性影响的况。”法国则认为重要事实是指“被保险人实际知情的对实际保险人有影响的情况。”而澳大利亚把那些在确定保险条件方面会合影响到一个谨慎的保险人的心理状态的情况都视为重要事实。在各国的定义中,最有影响且最为著名的是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中的阐述:“影响谨慎的保险人确定收取保费的数额和决定是否接受承保的每一事项,被认为是重要事项。”关于何谓重要事项,我国保险法第17条规定了明确的标准,即“足以影响保险人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率。”虽然有了较为明确的标准,但要以此去判断某一事项是否重要,却依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对于一个事实,有时甚至是一种期待或想法,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各国保险法看来,投保人所应如实告知的重要事实,通常包括下列四项: ①足以使被保险危险增加的事实;②为特殊动机而投保的,有关这种动机的事实;③表明被保险危险特殊性质的事实;④显示投保人在某方面非正常的事实。具体到个案中,重要事实的范围,又会依其保险种类的不同而各异。就人身保险合同而言,什么是危险估计时所应考虑的重要事实纯属医学知识,所以必须由体检医师对被保险人进行精细的诊验,但与此同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也应当将其既往病史向体检医师做如实告知。这种情况下,投保人所应如实告知的重要事实的范围因为体检医师的介入而缩小了,凡体检医师检查可以发现的病症,投保人与被保险人都不负告知义务,即使体检医师因学识经验不足未能发现,后果也由保险人承担。

(2)重要事实为投保人知悉或应知悉。如实告知的重要事实,仅限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已经明确知晓的、应当知晓的或不能确定为不知的事项。倘若责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并不知晓或无法获知的,但客观上又确实存在的事实,也必须向保险人作出告知,这不仅不现实,而且让其承担主观上并无过错的责任,显然违背了保险法中的“最大诚信原则”。所谓的“明知”是指投保人或保险人明确表示其知晓该项重要事实;“应知”则应当依一般人所具有的常识,并结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当时所处的境地进行具体判断;至于“不能确定为不知的事项”其实是明确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举证责任,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其在当时对该项重要事实确实不知,才可以对抗保险人,否则一律推定其为知晓。

(3)该重要事实为保险人所不知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如实告知的重要事实必须是保险人事先并不知晓或不完全知晓的。对于保险人已知的或在通常业务活动中应当知道的,即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没有告知,也不会影响其对危险的估算,若出现错估的情况,后果由保险人自己承担,与投保人无关。例如,投保人将其在江边的一处厂房向保险人投保,如果江水暴涨,厂房将被淹没,保险人承保前派人到现场调查了厂房的风险情况,对其风险情况已经十分清楚。投保人在投保上未将该情况向保险人告知,保险人也予以承保了。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能否主张拒赔?笔者认为应当推定为保险人放弃了要求投保人告知的权利。既己弃权,保险人以后就不得再主张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这样既符合民法上的公平原则,也有利于防止保险人借口义务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而拒付保险金。此外,对于下列事项,投保人可以不告知:①任何是风险减少的情况;②经保险人申明放弃了解而不需要告知的;③投保人按照默示或明示担保条款不需要告知的。

2.告知范围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

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投保人的告知属于有限告知,即仅限于在保险人询问的范围进行如实告知。保险人询问的形式理论上包括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但是由于口头询问形式在出现纠纷时难以举证,所以,在保险实务中保险人都采取投保单进行书面询问形式,投保人告知义务的内容也以保险人投保单上所列的问题为限。 日本许多学者都认为询问表所载的事实,应当总括保险人进行危险估计事实的全部,因此可以推定其具有重要性,而询问表所未载的事实,可以认为对于保险人进行危险估计不具有重要性,笔者对这种观点持肯定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否是重要事项应依据客观而定,询间表或投保单上所未列的事项未必全为非重要事项,如仅依询间而告知可能会变更或减少保险人对危险的估测。对确实对保险人估测危险有影响,而未被询问的事实,也应负告知义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如果依此观点,那岂不是又回到了无限告知主义,笔者认为保险人未询问的事实,尽管某些事实属于重要事实,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以及适用费率的,也应当推定保险人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保人、被保险人无主动告知的义务,也无义务主动告知虽然载明于投保单上但不属于该投保人、被保险人告知的询问事项。如果保险人应当询问而未提出询问就予以承保,属于保险人的过失,视为保险人放弃了询问的权利,不得再主张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

三、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我国《保险法》第17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该条规定的文字表述来看,可以理解为区分了故意和过失两种主观心理时的不同客观要件,故意为不实告知时,无论是否“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均可解除合同;过失为不实告知时,须满足“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要求时,保险人才可以行使解除权,这种理解显然不符合告知义务的立法本意。告知义务人即使故意为不实告知,也必须满足不实告知的事项为“重要事实”,即满足“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条件时,保险人才可能行使解除权。这种理解上的疑义应该不是立法者的原意,只是在法条的文字表述不够严密,建议将“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中的“的”字去掉,改为“故意隐瞒事实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这样一来就可以消除疑义。另外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我国采用的是偏向非因果关系说,有学者认为,单纯采因果关系说或非因果关系说均不合适,因为非因果关系说明显侧重于-诚信原则,只重告知义务人是否违反告知义务的表面事实,却不论实质上是否影响保险事故的发生,即未注意“对价平衡关系”;而因果关系说注意了“对价平衡关系”,但在逻辑上有欠缺。较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原则上,保险事故发生后,若告知义务人未如实告知的重要事项与保险事故之发生有因果关系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如无因果关系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只有在能证明保险人若于订约时知晓该事实,依一般承保原则即不会承保的,保险人才可以解除合同,若保险人通过增加保费能够接受投保,没有承担过度风险的话,保险人不主张解除合同,而只得增加保费。这样既维护保险诚信原则,又能确保公平。

四、结语

告知义务制度,作为保险法上一个传统而又独特的固有制度,是保险业合理运营的制度基石,没有科学而又合理的告知义务制度的建构,就不可能有保险业的稳健经营和有序发展;与此同时,没有科学而又合理的告知义务制度的建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正确理解保险法关于告知义务规定意义深远而重大。

(作者单位系山东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

吴鸿章:《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之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邹海林:《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若干问题》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 第4期

覃有土主编:《保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周玉华:《最新〈保险法〉法理精义与实例解析》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赵秀秀

保险人诚信分析论文 篇3:

保险人说明义务研究

[摘 要]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是我国《保险法》具有开创性的立法规定。因此,对保险人说明义务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论述了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内涵及原因,并且对保险人说明义务的适用范围、履行方式,以及违反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在实践中减轻或免除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合同;说明义务;法律效力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保险业竞争的不规范,保险纠纷日益增多,其原因之一往往是有的保险人隐瞒了合同的许多真实情况,销售误导,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1]这也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一大弊端。尽管我国在保险立法上规定了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但由于法律条文设计仍然比较笼统、过于原则化,致使说明义务成为保险理论中的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在实践中也具有极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难于操作。因此,对保险人说明义务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显得十分重要。

一、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内涵及原因

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是指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之前,应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真实含义。[2]之所以要求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主要原因是:

(一)保险业的专业性、技术性

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3]而保险业本身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加上专业学科知识的分工,许多的保险术语和保险专业知识还不能为一般的保险消费者所理解,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对合同条款的误解而使得订立保险合同时并不是出于意思表示真实的结果。基于诚信原则,保险人履行我国《保险法》第17条的说明义务,有利于保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最大限度地确保签订合同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二)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

保险合同格式条款是保险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投保人对合同内容的理解主要是通过保险人的解释。通过保险人的解释说明,避免了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保险人利用专业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地位,将预定的格式条款强加于对方的嫌疑。

二、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范围

从我国保险法第17条看,只要是在订立保险合同时,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保险人在订约阶段就要履行说明义务。该条款的规定初衷是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但是实际效果却是可能放任保险消费者不关心合同、不关心自己在合同条款下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放任他们签订合同时的草率态度,增加了缔约成本,对保险消费者而言未必真正有利。笔者认为: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不能忽视以下因素:(一)说明义务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认知能力、范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保险条款的越来越通俗化和保险费者文化素质总体的提升,相当一部分条款一看就懂。在此情况下,如果对本来已经明明白白的条款再进一步说明,可能并不可行和经济,而且有画蛇添足之感。(二)《保险法》第17条要求保险人对免除其责任的条款以书面形式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的注意的提示,其逻辑前提是投保人有义务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的予以阅读。因此,对一般公众均能理解其真实含义的免责条款,保险人也没有必要额外解释。正如一位法官所判决那样:“法官在审理保单项下的索赔主张时必须坚持一点,那就是被保险人必须受到清楚、醒目的条款的约束,哪怕证据显示他没有读过、也弄不明白这些条款。”[4]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就以下条款免除或减轻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一)法定免责条款

这些条款通常由法律直接制定或保险监管机构直接制订的,排斥了保险人的介入,体现的是国家单一的、完全的意志,如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免赔条款。

(二)保险监管机构审批和审查备案的保险条款

这些条款除了体现保险公司的意志外,也反映了国家意志,并不是保险人单方拟定的条款,并不属于格式合同条款的性质。

(三)理解没有障碍的条款

对于一个正常的投保人通常能够理解的事项,保险条款本身和保险人提醒投保人阅读保险条款的提示,应视为保险人履行了说明义务。

(四)保险人与同一投保人多次签订同类的保险合同时,保险人的说明义务可以相应减轻。尤其是投保人就同一保险合同续保的,应免除或减轻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五)双方协商的条款

保险人与投保人充分协商,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协商过程时投保人对相关条款 已经充分理解,保险人无需再说明。

三、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

本文认为,就《保险法》第17条而言,对“说明”和“明确说明”进行界定很难也无必要,语言具有流变性,对两者的界定并没有“权威”的方法可行。依据《保险法》第17条,保险人履行说明义务有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以口头方式进行“明确说明”,一旦发生争议,保险人在举证时将面临极大的困难,在举证责任上往往处于不利境地。即使能举证进行过有效的口头明确说明,但是依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与一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将不会被法院采信。所以,笔者认为,从减少缔约成本和交易成本考量,应该采取书面方式履行说明义务。把说明的过程形成文字并由投保人签字确认,对重要客户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方式进行,把履行说明义务的工作情况用音像制品方式固定下来,从而证明保险人履行了自己的说明义务。[5]

如何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说明义务呢?笔者完全赞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金融纠纷案件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一)》认为在认定中应把握以下条件[6]:一是看保险人是否在免责条款之外以书面等形式专门对免责条款进行了说明;二是看其说明的内容是否清楚、完整;三是看投保人是否表承已清楚免责条款的内容及其法律后果。如具备此三个条件,可认定保险人已履行说明义务。

四、违反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

我国《保险法》对保险人违反合同一般条款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并没有明确规定,第17条规定的“……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既然保险法要求保险人书面提示免责条款,则投保人有义务阅读该条款,有义务阅读,就应该对不阅读的行为视为漠视自己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立法没有明确投保人有阅读保单的义务,但要求阅读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应该是应有的逻辑——否则保险人没有提示的必要。

从世界上主要国家保险法律规定看,在保险人未尽提示注意义务时保险人不得根据免责条款而主张免责这一点是共同的。[7]但是怎样承担违反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

对保险人违背一般保险条款说明义务的,不应当判令其承担任何民事上的责任。对一般保险条款,保险法只是规定保险人负有说明义务,由于保险人违背一般保险条款说明义务并不会使投保人陷入“重大误解”,并不损害投保人实体权益,如果投保人发动诉讼,以重大误解为由请求撤销合同并要求保险人负缔约过失责任,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但可以建议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人作出行政上的处罚。

对保险人违背免责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的,应当判令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基于利益平衡理念,结合合同法理及保险条款的性质,不论是否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可以重大误解为由行使撤销权,保险人应无条件退还保险费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保险人不应当支付保险金。这是因为:保险人未尽明确说明义务,致使投保人重大误解的,投保人可以根据合同法规定行使撤销权;免责条款是保险合同中的主要条款之一,是在精算基础上由国家制订或经国家认可的,多为保险公司合理化经营所必需,它的存在,对于整个保险合同中权利义务的约定是否合理,以及合同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如果该条款不生效,则应当视为整个合同不生效;考察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实际后果,在于可能导致投保人违背真实意愿投保,即投保人如果明知还有这样一个免责条款的存在,可能不会去投保,不去投保就不会支付保险费。因此,投保人因重大误解而发生的损失主要就是保险费。至于因保险事故发生而给投保人带来的损失,与误解合同条款而投保并无因果关系。尤其是法律强制性保险条款是各保险公司统一执行的,因而不论投保人到哪个保险公司去投保,保险条款设定的权利义务都是一样的,投保人不存在保险费以外的信赖利益损失;从实际效果看,如果仅因保险人未明确说明而坚持“免责条款不生效”而其他保险条款仍然有效,判决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则对保险人明显不公,进而损害保险共同团体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投保人却因保险人的轻微过错获得巨大的不当得利,这种结果显然是不合理的。

[参考文献]

[1]项俊波: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7日。

[2]安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释义,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第46页。

[3]现今意义上的保险业是从1979年全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提出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至今不过33年的历史。

[4]Sarchett v.Blue Shieldof Cal,729p.2d267(cal.1987),转引自[美小罗伯特·H.杰瑞、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6页。

[5]杨丽、栾黎等: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法律适用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国保险学会网,www.iic.org.cn/D_infoZL/infoZL_read.php?id=5241&pagex=4,2012年2月15日访问。

[6]《中国民商审判》总第7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7]沈晖、时敏:保险经营中的告知义务——判例·问题·对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76页。

[作者简介]陈一文,男,南京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法。

作者:陈一文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分析论文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