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当前火灾损失统计工作存在如专职火调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证据性物品和账单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笔者从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和火灾损失统计的法律体系和引入申介机构核定火灾损失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分析论文 篇1:

公众责任险姗姗来迟

2012年3月,北京市安监局局长张家明透露,在地铁4号线实行了公众责任险的基础上,该市计划在其他的地铁线路上推广安全生产责任险制。北京地铁不再“裸奔”,北京人坐地铁时多了一份安全感,但是过去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凸显出来的安全责任险的缺位,还是让人们心有余悸,不能悠闲的听听歌,刷刷微博。

缺位的尴尬

“公众责任险是一个较成熟的险种,在国内开展财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理论上都可以办理。但是由于以往购买这一险种的单位很少,公众责任险在全部保费收入中占比不足1%。”据一位保险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各家保险公司中,公众责任险的保费虽然逐年递增,但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比例仍没有超过5%。从国际上看,目前责任保险在财险业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高达30%以上,在美国已经高达4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4%左右,与GDP之比仅为0.03%,这两个比例分别为国际平均水平的1/3和1/10。

国内一家媒体最近分别对北京、兰州、郑州、深圳、武汉等一些有影响的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进行了调查分析,除极个别单位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外,90%以上的经营者对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不感兴趣。“公众责任保险?不太清楚,反正我们上着财产保险呢。”在一些商场和大型超市,了解投保公众责任保险的情况,商家的答复大多如此。

业内人士分析,大多数企业主只关心自己的财产,认为公众安全是政府的事。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发生侵权事故,应由侵权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及赔偿责任。也就是说,我国对于公共安全事故的安抚和赔偿,主要是由责任企业进行经济赔偿。但当责任企业无力承担所有的经济责任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会动用财政资金或组织社会力量对受害人进行安抚和补偿。由于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引致的人身伤害补偿一般数额巨大,企业在经济上通常难以承担,事故后果最终几乎都是政府来充当这一“和事佬”和“埋单方”。

“负担”也甜蜜

通过引入责任保险机制,推广和发展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火灾公众责任、环境污染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医疗责任、校园方责任保险等,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效调动团结、稳定、和谐的积极因素。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公众责任险百利而无一害。但为什么公众责任险的缺位依然严重?“公众责任保险保护的是第三方即公众的利益,而支付保险费的却是企业本身,表象上看,投保者与受益者不完全一致,使得投保人认为投保公众责任险是一种负担,从而丧失投保公众责任险的积极性。”有专家这样分析企业投保的心理。其实公众责任险不该被认为是负担,即使有也是甜蜜的。“与其说投保公众责任险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意外风险保障,不如说是商家也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保证。”业内人士如是坦言。虽然不像广告促销一样能赢得即时效益,但可以获得顾客的更多关注和信赖。同时,也是转嫁经营风险,维持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缓冲和保护环节。

这份“负担”其实并不重。投保公众责任险与企业巨额的资金投入和经营收益相比微不足道,“公众责任险实行的是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基准费率很低。”据一位保险业内人士介绍,公众责任险的费率仅为1‰至3‰,保额为100万元的公众责任险,其一年的保费只有区区数千元。此外,保费还可在成本中列支,“构成经济负担”这一理由没有立足之地。

企业应当微笑的担起这份甜蜜的“负担”。企业应当树立控制风险的意识,当企业难以承担数额巨大的人身和财产赔偿时,可以考虑通过事先向保险公司投保公众责任险等方式来转移经营风险,充分发挥保险在灾害管理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使受害人在灾害损失发生后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减轻政府善后处理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保险公司在承保前的防灾防损工作,以及投保时采取区别对待、浮动费率等措施,在客观上能够使公众安全中的隐患得以有效预警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主食”的期待

公众责任险的“赔偿替代性”使企业能有效地转嫁其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缓解其可能面临的高额赔偿责任与较小支付能力间的矛盾,避免因无力赔偿而导致的破产和生产中断,进而维持生产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公众责任险对商家来说并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一碗补充营养不可或缺的“主食”。据北京保险行业协会调查,近85%的公众愿意在投保了公众责任险的场所消费,82.5%的消费者认为北京市有必要强制推行公众责任保险,超过五成消费者认为旅游景区、餐饮、酒店和宾馆服务业应该强制投保公众责任险。

公众渴望安全感,我们也有理由去期待“全民温饱”。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尽快建立相关制度,引导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迫在眉睫。在今年的两会上,“公众责任险”这一话题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政协委员、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建议在地铁、酒店、商店、学校等公共场所实施火灾公众责任强制保险;政协委员、中国人寿原总裁杨超建议,在食品领域推行食品安全强制责任险。

我国政府也可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公众责任险的实施。“政府应通过立法形式推进公众责任险,这样不但可使受害的市民能得到合理的赔偿,还可以改变现时企业出事,政府埋单的不利局面。”有关人士建议到,应运用法律手段来提高责任方的法律风险意识和责任保险意识,催生相应的责任保险需求。同时,政府还应采取行政手段,提高涉及公众责任的有偿公共服务行业的准入标准,即规定所有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必须投保相关的公众责任保险,才能获得经营资格。“有关部门可以把商场、歌厅等场所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作为是否准予其营业的审查标准,那么为何不能把是否投保了公众责任险也作为一个标准呢?”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郝演苏曾在“中国责任保险发展论坛”上呼吁道。

这些措施现在也正在一个逐步的实施过程中,近日广东保监局副局长曾祥威表示,广东省计划今后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推行强制公众责任保险。今后广东类似餐饮、商场等企业,只有投保公众责任险才能拿到“准生证”。从北京保监局了解到,北京市公众责任险正在逐步推广中,其中烟花保险已经在2012年春节全面推广,此后,公众责任险将会逐步向其他行业推广。从上海保监局获悉,针对推行强制公众责任险问题,上海保监局已经向上海市有关方面反映,具体政策出台与否还需进一步商议。

除了政府的发力,企业意识的提高,保险公司也应在不断耕耘自己市场的同时,站在一定的高度,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保险的作用。积极开展与资本实力雄厚、责任险经营经验丰富的境外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发挥其在责任保险领域的专长,利用外资保险公司的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保险公司提升责任险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还应不断拓宽投保渠道,加快产品营销创新,并不断丰富保险条款内容。

作者:赵亚男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分析论文 篇2:

浅议当前火灾损失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当前火灾损失统计工作存在如专职火调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证据性物品和账单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笔者从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和火灾损失统计的法律体系和引入申介机构核定火灾损失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消防统计 火灾损失 问题及对策

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火灾调查工作的职责进行了调整。新<消防法>中将核定火灾损失改为统计火灾损失。统计火灾损失是《消防法》赋予公安消防机构的法定职责,是火灾事故调查重要任务之一。统计火灾损失是指公安消防机构根据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火灾受损单位(个人)提交的火灾损失清单进行统计,进行法律程序上的确认(核定),并按规定时限进行汇总、分析、上报,是一项正常业务工作。火灾损失统计是失火案和消防责任事故案的立案以及对责任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便于国家掌握火灾情况,分析火灾规律。为政府进行消防决策服务,它不是针对特定当事人火灾损失所作的单方行为,而是国家统计行为。但人们常把公安消防机构统计的火灾损失作为民事诉讼和民事赔偿的证据和依据。笔者就火灾损失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个人看法。

1 当前统计火灾损失存在的问题

1.1 证据性物品和账单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

由于燃烧和扑救过程中的水渍及破拆使得许多证据性的现场和物品受到破坏,现场残骸难以保存,给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1,],]物品被烧毁或者烧损后,数量、规格等必要因素已不复存在,仅靠当事人的陈述和申报,其真实性无法确定。

]。1,2绝大多数人购买物品时不索要发票等相关票据材料,火灾过后,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自己财产的数量、价值。

1,1,3能够证明自己财产数量和价值的证据材料在火灾中被烧毁,向税务或者销售等单位取证复杂而且困难。

1,1,4人为因素导致毁灭证据、瞒报、多报等。个别发生火灾的单位为了逃避责任追究少报漏报损失;火灾涉及到房主、受损邻居、物业管理公司的赔偿问题,受灾户故意多报、谎报损失现象突出,给火灾损失统计带来了一定困难。

1,2统计工作专业技术性强

目前火灾统计方法采用重置价值、分类折旧和烧损率作为财产损失计算的统一标准,但在实际中存在着过火物品的烧损率、重置价值、已使用时间较难确定的困难。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新产品的不断上市,物品种类多、数量大,消防部门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很难进行价格核实。

1,3专职火调人员不足、素质不高

火灾调查工作是一门实践科学,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具备相关的能力。由于消防部队警力不足,专职火调人员素质不高,数量偏少,加上日常消防监督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很难专门抽时间去钻研火调业务,火调能力的创新与提高更无从谈起。基层大队下部缺编、人才馈乏,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再加上大多数火调人员未经过正规院校火调专业学习,火调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2。做好火灾统计工作的对策

2,1完善火灾事故调查和火灾损失统计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火灾损失统计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实施的<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已有10年,已经存在诸多不适应工作要求的地方。如一些新鲜事物的折旧年限未做出规定,分类不明确、不齐全,房屋、构筑物及设备烧损率的评估是由什么部门出具报告才具有权威。因此立法、修订《火灾直接财产损失统计方法)已迫在眉睫。进而从法律角度将有模棱两可、不好把握标准的事项和可能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2,2引人中介机构核定火灾损失 引导社会上建立一些具有资质的价格鉴定中心、资产评估、房屋鉴定等专业服务中介机构。由法律或政府赋予他们一些权力,实行有偿服务。当然,火灾财产损失统计的结果往往牵涉到民事赔偿纠纷以及是否追究有关责任人刑事责任和量刑轻重的问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执法行为合法性的问题。在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2,2,1受委托的中介绍织必勿挂妮辣鄂g$格。

2,2,2委托方应当是公安消防机构。

2,2,3受委托的中介组织以就近选择为宜,避免层层委托或调查不深人,确保时效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2,3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消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承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这为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当然这种保险不存在强制性。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是指在保险有效期限内,被保险人在经营场所内依法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时,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所引起的医疗费用和抚恤费用,以及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在责任范围内作为赔偿资金的提供者向受害人提供赔偿的险种。我国目前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基本上是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发挥的作用很小。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可以进一步发挥保险在火灾防范和火灾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有效转嫁风险。通过在一些高危行业和公共营业场所建立强制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可以辅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处理火灾责任事故的行政效率。

2,4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火灾调查人员的素质

火灾调查是一门实践科学,业务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负责火灾调查的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各级各部门也应建立健全火调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积极为火调人员创必要的学习条件,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和召开大型火灾现场会和等方式,传授火调知识和技能,使火灾调查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类火灾特点、燃烧规律、现场勘查、火灾痕迹的提取、技术鉴定等,不断提高火调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单位:锦州市消防支队防火处]

作者:胡睿麟

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分析论文 篇3:

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思考

摘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的宏观指导性要求,结合消防局有关专家的培训内容,对建立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般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

文献标识码:A

“十一五”以来,全社会各个领域纷纷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号召,努力结合本领域的工作现状、条件、需求等开展消防工作,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加大对火灾等危险事故的抵御强度,全社会的火灾抵御能力有所上升,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中的火灾危险因素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风险,因而消防工作面临严峻形势,还必须不断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指导。《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以下简称《意见》)在社会单位火灾防控上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即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人群密集区域、易燃易爆单位、地下公共场所等实施严格的消防安全监管,督促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配备消防设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提高单位的自防自救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由相关单位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将其作为该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当前环境下,对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 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1.1 消防监督检查系统性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单位以及功能性、技术性较复杂的建筑或场所不断增多,而消防监管涉及到的内容多,如: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水系统、建筑防火、消防人员综合素质等,作为消防安全监管人员,其必须不断紧跟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在监管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从而在监管过程中一次性找出所存在的全部问题,并督促相关单位和人员尽快整改。若设立一个中介机构来负责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工作,一次性发现所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整改,很好的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1.2 消防技术规范缺位的有效补充

在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中,我国现行的消防技术规划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型建筑的消防设计技术规范上,如:大型体育馆、超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中,消防技术规范存在诸多漏洞,也有很多方面尚未涉及到,这使得消防设计缺乏专业的技术规范参考,只能依托相关专业单位进行性能优化、评估等。引进中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通过中介机构对单位出具评估报告,可以从技术上补充消防设计规范的不足,有效预防和解决先天性火灾隐患。

1.3 修订技术规范对消防管理的影响

消防技术规范是进行消防设计的重要技术依据,是在社会发展、工程设计、火灾事故等的不断总结中逐渐形成的,根据当下的消防管理实际情况进行消防技术规范的修订,使其作为消防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消防技术规范的不断修订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监管的难度和工作压力,消防部门开展消防监管工作以技术规范为依据,但是技术规范一旦修订后,此时沿用新规范进行消防设计的单位不多,很多单位的消防设计都是依据旧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的,如果统一要求其整改,非常不现实。因此,运用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制度,对相关工程的消防设计进行科学评估十分必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技术规范的延续性。

1.4 对社会单位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起社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消防安全事关社会单位的诚信度和整体发展。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消防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会因此被消防监督部门依法查处,造成单位自身社会诚信度降低,在银行贷款、行政监督等方面产生不利后果,影响社会效益。将单位的消防管理状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依法实施等级评估,可增强其自身发展的责任主体意识,有效整改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综上,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依法监管角度来说,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是解决社会单位消防难题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通过评估来找出消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分级,从而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和方案,促进隐患整改工作的进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2 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的方法分析

(1)根据《意见》的要求,只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人群密集区域、易燃易爆单位、地下公共场所等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在笔者看来,评估对象应当分层次,除高危单位外,还应当包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因为从消防监督管理的角度,监管部门管理的单位除了高危单位及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外,还包含了一般单位(主要是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

(2)对某区域的消防安全进行等级评估时,其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区域内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置的配备,仔细评估区域内的消防供水管网覆盖范围、消防站数量、消防通信、消防通道等的技术含量,这是确定火灾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②关于区域内生产、储存、经营等的消防安全等级以及安全布局,如:居民住宅中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的搬运存储,将会对该区域的消防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③区域内人员的消防素质高低,接受消防培训人员所占比例、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比例等也会影响到消防安全。④其余因素,如:区域内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与火灾危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3)在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评估时,应严格参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对单位的消防管理软硬件等进行安全评估,如:消防组织建设、消防管理职责分配、消防检查制度、消防宣教、火灾隐患整改等,结合该单位的具体消防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管工作来开展消防安全等级评估。

(4)对单个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该区域的消防安全等级,考虑建筑内部的布局、用途、可燃物分布、人员结构等,通过各种方法对消防安全等级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消防安全等级的评估:①通过对建筑结构特点、可燃物分布以及可能出现的火灾场景辨别火灾危险源,确定该建筑物的主要火灾危险源,并模拟最大的火灾事故,从而确保任何情况下发生的火灾事故都不会超过预估的结果。②根据建筑内的烟气蔓延特点和模拟火灾发展状况来进行火灾危险程度的评估。③根据建筑中人员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消防能力等进行火灾发生时人员疏通情况的评估。④根据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评估。

3 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标准

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湖南、河北等省都已经建立了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标准。合理判断、评价单位消防安全状况,量化评估单位消防安全等级,可以使政府、公众及单位自身可以准确掌握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标准的建立应以保护公民人身和公私财产的安全为目标,制定科学评估单位消防安全等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及其它火灾类保险的保险费率浮动系数。同时保险机构可以根据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科学厘定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及其它火灾类保险的费率水平。

(1)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的主体。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应由公安消防机构或具备防灾、防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资质的保险中介机构实施。高危单位应由公安消防机构组织合法的中介机构实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应由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并报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2)消防安全等级评估项目。单位消防安全等级综合评估按以下项目评定:①总平面布置与消防通道状况;②疏散逃生设施状况;③消防设施配备运行状况;④消防安全管理状况。

(3)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可分为以下五类:A类: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开业)前的消防安全评;B类:举办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或展览会、物资商品交易会前的消防安全评估;C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的消防安全评估;D类:改为其他用途的建筑在投入生产、经营、使用前的消防安全评估;E类: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使用(营业)中的消防安全现状进行的消防安全评估。

(4)特别规定应涵盖以下内容:同一单位具有不在同一处的多个场所的,应分别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集贸市场、超级市场作为一个场所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对单位进行E类消防安全等级评估,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等级的结果应通过挂牌、公告、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布,同时,该结果还可以成为该单位是否享受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以及其余火灾类保险优惠费率的重要标准之一。保险单位可根据该单位的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结果来确定保费系数。

(5)关于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估中等级的划分。各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划分成Ⅰ、Ⅱ、Ⅲ、Ⅳ、Ⅴ级,各级分别对应1000分、900分、800分、700分、600分,并分别以绿、橙、黄、红、紫贴标签,同时对应相应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系数为0.65、0.75、0.85、0.95、1.00。

4 充分发挥消防部门在安全评估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消防监督机制是以条文方式进行监督,这容易使得社会单位产生这样的想法:只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或是检查合格了,就不会发生火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很容易降低社会单位及其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且检查合格的单位、场所等也有发生火灾事故的风险。因此,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可以在评估中实现单位消防安全的动态管理。经过评估后相对安当前全的场所、单位,即可减少其抽查的频率和数量,相对危险的场所和单位则应增加其抽查的频率和数量,将其作为重点抽查内容。在建立消防安全等级评估的过程中,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应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对中介机构的资质状况进行严格把关,加强监管,避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Z].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Z].

[3]消防安全等级评估[EB/OL].湖南消防网,2011,(4).

作者:汪碧宽

上一篇:董事责任保险现状分析论文下一篇:服务企业品牌建设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