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生物学综合防治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恩施种植区域烟草黑胫病害。[方法]通过表面消毒分离、平板共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室内盆栽方法筛选、鉴定及评价菌株抑制活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烟草生物学综合防治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烟草生物学综合防治管理论文 篇1:

福建省烟草植保研究发展报告

[摘要]结合福建烟草植保学科的实际,从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病虫害生态控制技术、优质多抗品种的利用、植保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烟草植保学科发展的历程,科学评价了福建烟草植保科研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同时根据新时期烟草植保工作的新要求,提出加强烟草植保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等烟草科技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烟草 植物保护 科研 报告

1前言

福建是我国优质烤烟的主要产区之一,烟叶生产分布在闽西北地区,温光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优质烟叶生产。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烟叶生产得到平稳发展,年总产量达到14万吨左右,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享有盛誉,是国内重点卷烟企业的名优牌号卷烟的优质原料。烟叶生产也是我省闽西北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我省烟农户均销售烟叶收入突破2万元。但是,适宜的气候条件同样有利于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烟草病虫害发生流行不仅造成烟叶产量的损失,也影响烟叶的质量。全省常年病害发生面积12950公顷次,产量损失0.12万吨,产值损失1000万元以上。烟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已对我省烟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烟草植保工作对我省优质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烟草植保是研究危害烟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理论和防治技术。国家烟草局、省烟草局十分重视烟草植保工作,加大投入,组织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我省烟草主要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规律、预测预报、防治技术等进行了攻关;建立了烟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构建了全省烟草植保专家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远程在线诊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烟草植保研究、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技术服务等体系,有效地控制了烟草有害生物的发生,为我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福建省烟草植保发展现状

闽西北山区,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全年光温条件好,雨量充沛,十分适宜发展烤烟生产,但是对烟草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十分有利。具体表现在病虫草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最常见且常年发生的病害有烟草病毒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蚜、稗草、莎草等,其中病毒病和烟草青枯病是威胁我省烟叶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局部产烟县还零星有马铃薯Y病毒病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走“绿色无公害”的生产防治模式是福建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2.1 烟草主要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2.1.1 烟草植保应用基础研究

20世纪80、90年代,福建省烟草开展了烟草侵染性病害和昆虫普查的研究,基本明确了当时危害我省烟草的主要病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福建烟区烟蚜种群动态与烟草害虫捕食性天敌、烟仓害虫及其天敌;1998年“东南烟区烟田杂草种类调查和控制技术”研究,明确了我省烟田主要杂草有稗草、马唐、蓼、莎草等44种,涉及17科,同时鉴定有57种食草昆虫及其分布与寄主。

但由于气候、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种植年限等变化,病害种类增加、危害严重,同时一些次要病害上升危害的情形,如烟草镰刀菌根腐病。2000年以来,我省先后又开展了“烟草青枯病流行动态监测与防治研究”、“烟草青枯病菌系分化研究”、“福建省烟草病虫多样性及其演替和灾变规律研究”和“闽西烟区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等研究,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分别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青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明确了病害的种类及其田间动态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病虫草

* 第一执笔人:陈顺辉,农学博士,福建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烟草农业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

害发生规律、构建了基于GIS的福建烟草害虫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烟草有害生物治理、天敌保护和利用的先进理念,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提升福建烟草病虫草害治理的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 烟草植保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2.1.2.1 农业防治技术措施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省先后研发并推广了漂浮育苗技术和湿润育苗技术,不仅使育苗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十分有效地从源头上解决了烟苗苗床感染病毒、大田蔓延的缺陷,苗期感染率从30%~40%降为零感染;大田阶段化学抑芽剂的引进与推广,不但把劳动力从繁杂的人工除芽活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降低了人为传播病毒病的机率,使病毒病在烟田中蔓延传播的势态得到控制,病毒病的发病率从过去的10%~30%,降为5%左右;推广烟—稻轮作的耕作制度,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频振式杀虫灯与黄色捕虫板等物理措施的推广应用,十分有效地控制了烟田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广以覆盖配色膜或除草膜结合沟间施用除草剂的杂草防控栽培技术。这些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也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1.2.2 主要病虫害监测技术研究

在主要病虫害监测技术方面,我省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如首次采用自成一体的鉴别寄主划分了烟草青枯病不同致病力的菌系划分,测定了品种、温湿度、土壤类型与病害流行的相关性,并确定了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青枯病的预测指示品种;对危害我省的病毒病种类进行了普查,并对烟草普通花叶病的流行规律和损失率做了详尽的研究。

在预测模型方面,我省在长期定点观察和大面积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烟草花叶病的测报模型。

2.1.2.3新型生物药剂的研制

省烟科所与农大联合研制的青枯病拮抗菌剂“9605”,省农科院研究开发的青枯病生物杀菌剂“ANTI-8098A”,龙岩烟科所尝试利用大蒜提取物控制烟蚜技术和烟田杂草的致病真菌的研究,为无公害生态烟草的栽培提供了新的手段。

2.1.2.4 抗性品种研究与利用

福建省烟科所利用红花大金元、K326、岩烟97和G3等4个鉴别品种,将福建烟区烟草青枯病均划分为致病力强、中、弱3个类型,并明确了我省以中等致病力菌群为主及其分布区域和发病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我省烟草青枯病发生广且重的状况,开展主栽特色品种抗性的改良育种,育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中抗青枯病品种闽烟7号,同时龙岩、三明市公司也根据立地环境条件采用杂交和系选的方法,选育出具有较好的抗普通花叶病特性的F1-38、LY-1等烤烟新品系。生产上根据不同品种的抗性特点,合理布局,既使生产便于管理,又最充分地发挥品种的抗性特性。

2.2 福建省烟草植保体系建设

2.2.1 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

1995年,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科研开发项目的带动下,福建省开始组建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省烟科所成立以后,全省病虫害监测网络体系进一步得到提升完善。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立1个省二级站,3个市三级测报站,9个县级测报站,测报的范围覆盖了全省的主要烟叶产区。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目前该网络由三级组成:第一级为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第二级为龙岩、三明和南平市级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第三级为县级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站(长汀、上杭、永定、宁化、永安、泰宁、邵武、松溪、建阳等县市)。

网络测报人员中有博士3人、硕士3人、本科35人,以及受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测报技术人员38人,十分有效地提高了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特别是明显提高了突发性病虫害的处置能力,显著地减少了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2.2.1.1 技术人员的培训

以“二级培训为主,三级培训为辅”,将培训工作贯穿于烟叶生产整个季节,多形式传播烟草植保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高测报人员的业务素质,实践证明这是十分有效的拓展素质的途径之一。

2.2.1.2 烟草病虫监测

我省烟草病虫害测报网络主要开展4病1虫(烟草病毒病、烟草赤星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黑胫病和烟蚜)的系统监测和普查,采取专业检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展动态。

2.2.1.3 病虫情报发布

自1995年起,福建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二级站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来自全省测报网络的资料,对全省范围内的烟草病虫害等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共发布100余期“烟草病虫情报”,发往全省27个主产烟县(区)。各三级站和测报站也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发布了次数不等的市(县)级病虫趋势预报。这些情报包括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病虫发生情况通报、病虫防治措施和对策、农药公告及合理使用方法等诸方面,在各地病虫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2.2 烟草植保专家系统构建

2007年,福建烟草构建了福建省的烟草病虫害专家系统和远程诊断识别系统。专家系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烟农,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信息查询和交流、在线诊断为一体的移动课堂,宣传新理论、新技术。目前专家系统有烟草病害、烟草虫害、田间杂草、烟株缺素、病虫害预警预报和植保常识等6个图文并茂的专栏,可以为用户提供病、虫、草、缺素诊断的多种途径,并为用户推荐实用的一种或多种途径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烟草植保专家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显著提高了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病虫害诊断防治的效率、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的推广效率及病虫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

2.2.3 基层植保服务体系

为提高烤烟病虫害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减少烤烟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省对基层植保服务模式进行了多途径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基层植保服务体系。

2.2.3.1统一采购烟用农药,实现烟农安全用药

建立了烟用新型农药试验网,试验并筛选新型高效低毒的烟用农药。市级烟草公司根据国家局农药公告及当地试验情况,确定拟采购的农药品种,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供给、科学指导和过程监测,有效地避免了烟农用药的盲目性,采用技术手册、图文电视等宣传手段引导烟农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农药,提高了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真正从源头上控制烟叶农残。做到“三个好”,即服务好烟农、培训好烟农、监管好市场,保证了烟叶的安全性,为烟叶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特色烟叶。

2.2.3.2建立植保110网,实现病虫害早发现、早治理

近几年,我们以“预警防灾”为中心,结合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等)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我省烟叶生产的“植保应急”服务体系,2006年建立了植保110网,实现了“公共植保”的理念。

该网络将市公司、县公司、烟草站和终端用户——烟农之间连为一体。当终端发出“求助”时,市烟草公司预警中心快速反应,采用远程在线诊断,及时反馈并做出防治指令,组织若干烟草植保防治专业队进行有效的防治,力争在病虫害零星发生时得到有效控制,防止病虫害大面积流行。

2.2.3.3 探索以统防统治为主导的病虫防控专业化服务体系

现代烟草农业理念的提出,使我省烟草植保的观念有了新的发展,防治理念由临时应急转向源头防控、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在做好病虫测报的基础上,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五统一分”的模式:五统,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方法,统一药剂种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质采购”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一分,即“分户防治”。各产烟区均组织了植保专业化服务队,配备了机械喷雾器。烟草公司对自愿组建的植保服务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持证上岗;服务队采取有偿协议服务的方式运作,明确服务队与烟农双方的责、权、利等相关事宜,在烟草公司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统防统治。彻底解决了以往田间发病与防治滞后、分散防治与劳力浪费的矛盾,提高了防治的时效性,扩大了防治面积,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农药施用量大幅度下降,确保了烟叶质量的安全。

3福建省烟草植保发展趋势

3.1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烟草病虫害动态监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已广泛应用于有害生物管理的信息查询和检索、识别与诊断、动态分析与预测预报及防治决策。

将病虫害的监测技术、预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先进的遥感遥测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AIS)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IMS),对病虫害发生为害动态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治决策。

开发病虫害发生动态、田间小气候和烟叶生长发育的自动化监测技术,结合对卫星遥感遥测信息和其他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分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态势,及早预测并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利用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支持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研究烟草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

建立病虫害综合资源数据库和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对重大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灾变预警能力。

3.2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利用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对烟草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生理小种变异动态、烟草主要害虫的地理种群和害虫生物型变异进行监测、鉴定,预测导致品种抗性“丧失”的病原菌新生理小种和害虫新生物型。

3.3 开展烟田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烟田生态控制是从烟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充分利用烟田的自然环境资源,根据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互作,通过人工调节生态环境等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烟草生长发育,不利于烟草有害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节资、增效、安全、环保的目的。

3.3.1 保护和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资源

开展有害生物天敌资源的调查,研究其生态学、生物学规律,创造有利于病虫害天敌生长、繁殖、栖息等条件,充分发挥天敌对烟草病虫害的自然控制或调节作用。如人工繁殖散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

3.3.2 利用生物多样性,合理区划品种布局

由于烟田是单作烟草且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利用好烟田生物多样性,可减轻烟草病虫害对烟株的危害。

根据病虫发生的区划,调整种植结构,从播种期、移栽期入手,合理运用抗耐病虫品种,降低病虫发生几率。

3.3.3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合理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行为调节剂、昆虫拒食剂或天敌细菌、真菌等防治病虫害。

3.3.4 利用种间化学信息物质

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天敌之间存在化学信息物质,如植物产生次生物质引诱害虫,害虫产生利它素引诱天敌,特别是害虫取食后产生的互益素对天敌有引诱作用,应用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策略。

3.3.5 农业防治为先导,科学合理运用物理防治

构建土壤动态监测,平衡施肥或精准施肥,以水调肥,促进烟株健壮生长;挖掘传统农业的精髓,保护烟田环境,促进土壤微生态的平衡,制约病原物;合理轮作,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净化烟草生长环境,有效降低病原物;生长季节,科学合理使用杀虫灯、黄色捕虫板等诱杀害虫,利用光、温、波进行种子处理,减少病虫原基数。

3.4 充分利用多抗品种

针对我省烟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青枯病、花叶病和黑胫病)和重要病害(气候性斑点病、赤星病、马铃薯Y病毒病等),筛选开发利用抗性优良品种尤其是兼抗、多抗品种,以达到减少病害损失目的。

4福建省烟草植保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烟草植保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烟草植保科研队伍建设,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以“省烟科所—市烟科所—县试验站”为主线的我省烟草植保科研试验网络,加强与行业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形成以省烟科所为龙头,植保专家、烟草专家和各级植保科研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我省烟草植保科研创新团队,形成在国内烟草植保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个别领域如烟草青枯病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培养若干具有较高素质和研究水平的我省烟草植保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创新骨干,建设一支结构较合理、实力较强的烟草植保科研人才队伍。

基层植保科技队伍承担了我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诊断防治、农药及药械使用指导、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等。要进一步健全基层植保技术推广网络,充实技术人员,加大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基层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打造一支有素质、有水平、懂科学、能吃苦的技术服务队伍。

4.2 加强烟草植保应用基础研究及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对突发重大病虫害的处置能力

4.2.1 烟草抗性品种的选育

加强抗性种质的收集引进、鉴定、筛选、评价和利用,创新兼抗或多抗种质;突出以常规杂交、回交、杂种一代利用、系统育种等主要育种手段,围绕改良当前福建特色烤烟品种的目标,推进优质抗病特色品种的选育;突出以青枯病、TMV等病害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开发,建立主要病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技术,结合EMS处理等理化诱变技术,采用聚合杂交、轮回选择等方法,开展多抗性品种培育;研究克隆烟草抗青枯病、病毒病等相关基因,将抗病基因与高效表达启动子连接后导入烟草常规品种,培育和创造抗多种病虫的转基因育种材料和品种,储备可能供今后烟草生产利用的优良转基因烟草品种。此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抗病品种,筛选适宜我省种植的新品种,对引进新品种和现有主栽品种进行区域布局研究,以品种的合理时空布局实现尽可能减少病害损失的目的。

4.2.2 “无公害”烟叶工程

“无公害”烟叶生产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内容,在三明“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项实施,加强天敌、生物农药、物理防治、农业防治技术等研究,建立“无公害”烟叶生产标准体系,推广“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

4.2.3 加强现代烟草植保技术的引进与创新

加强生物灾变规律、监测防控技术、科学施药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强高效、低毒农药和先进植保机械的引进、研制开发、推广应用,加强烟草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技术(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快速诊断、远程诊断、烟草植保专家系统等)、综合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研究,提高烟草植保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我省烟草植保综合能力与水平。

福建省烟草植保研究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新型烟草植保体系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烟草植保科技人才队伍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学研结合、系统内外合作为特色,深入研究烟草重大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预测预警、监控防控理论和技术,重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烟草植保的学术水平与烟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能力,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课题组成员:

1、陈顺辉,农学博士,研究员,从事烟草农业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

2、顾钢,农学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烟草植保工作。

3、巫升鑫,农学硕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烟草育种工作。

4、林智慧,农学博士,高级农艺师,从事烟草害虫及烟田杂草综合治理。

5、赖荣泉,农学博士,农艺师,从事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及烟草植保研究工作。

6、王新旺,农艺师,从事烟草植保工作。

作者:福建省烟草学会

烟草生物学综合防治管理论文 篇2: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XA-1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恩施种植区域烟草黑胫病害。[方法]通过表面消毒分离、平板共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室内盆栽方法筛选、鉴定及评价菌株抑制活性。[结果]从恩施健康烟草植株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XA-1,该菌株的胞外分泌物对病原菌菌丝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Biolog微生物系統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auefaciens),经室内盆栽试验评价,拮抗菌XA-1能有效地降低烟草黑胫病的病情指数,在第20天时相对防效最高为52.38%。[结论]菌株XA-1在防治烟草黑胫病方面效果明显,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解淀粉芽孢杆菌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3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由烟草疫霉变种(PhytophoranicotianaBredadeHaan)引起的烟草黑胫病给烟草种植带来毁灭性破坏,病害植株生长缓慢,严重的甚至全株死亡[1-2]。烟草黑胫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到目前为止尚无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烟草黑胫病在种植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病害发生期的药剂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和植物诱导抗性的利用等。目前,烟草种植上用来防治烟草黑胫病的化学药剂多为甲霜灵、乙磷铝等杀菌剂,长期重复使用使烟草黑胫病菌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3],而且会造成一定农药残留。

近年来,烟草及烟草制品逐渐向安全化方向发展,对烟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发展安全性高的拮抗微生物来防治烟草病害非常迫切。拮抗细菌在植物土传病害防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优势: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以及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周围土壤大量存在;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许多细菌存在于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对植物生态比较适宜;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国内外研究者已从各种样品中筛选出多种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4-6]。国内外已报道的生防菌主要有芽孢杆菌(Bacillusspp.)、假单孢菌(Pseudomonasspp.)和放线菌。Fravel等[7]报道过一株B.cereussubsp,在烟草幼苗生物测定试验中能抑制黑胫病菌游动孢子对烟草幼苗的侵染。笔者主要针对恩施烟草种植区域的病害防治,从烟草黑胫病发病田块选取健康植株,采用表面消毒杀菌法从其根系中分离和筛选高效拮抗菌株,从中筛选效果最好的一个菌株进行相关生物学鉴定,研究该拮抗菌株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抗菌活性物质。同时以微生物有机肥为载体,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考察拮抗菌对烟草黑胫病的控制作用,旨在为开发土壤微生物资源、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发展基于有机肥的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烟草疫霉变种(Phytophthoravar.nicotianae);白肋烟B21(感黑胫病品种,湖北省烟草科研所提供);N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0g/L,牛肉膏5.0g/L,氯化钠10.0g/L,蒸馏水1000mL,灭菌前pH7.2~7.4。燕麦片30.0g/L,迹量盐1mL(FeSO40.1g,MnCl20.1g,ZnSO40.1g,蒸馏水100mL),琼脂粉18.0g/L,蒸馏水1000mL,灭菌前pH7.2。Waksman培养基:葡萄糖10.0g/L,蛋白胨5.0g/L,氯化钠5.0g/L,牛肉膏3.0g/L,琼脂18.0g/L,pH6.8。盆栽器具(均购自武汉市花卉市场):花卉培养土,富含N、P、K和微量元素,pH5.6~6.0;育苗穴盘和花盆等。

1.2方法

1.2.1拮抗菌株分离与筛选。

分别从恩施咸丰县、盛家坝和下云坝等烟草黑胫病高发田块选择健康烟株取样,样品分为两类收集:①病害严重田块的健康植株;②相邻不发病田块的健康植株。样品编号后放置5℃冰箱保存备用。烟根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称取10g置于无菌平皿中,加入75%乙醇浸泡1min后,再转入1%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处理后用无菌水漂洗3~5次,表面消毒后的烟根用灭菌解剖剪剪成约0.5mm的片段,将根片段加入到90mL装有玻璃珠的无菌生理盐水中,150r/min振荡30min,取出上清液分别稀释至10-3、10-4、10-5,移取100μL涂布于Waksman平板上。此外再移取最后一次漂洗的无菌水100μL涂布于平板上,作为检验表面消毒是否彻底的参照[8]。所有分离平板在30℃培养箱中培养36~48h,根据不同菌落形态特征挑取单菌落,然后转接至Waksman斜面上保存。

平板共培养初筛[9]:烟草疫霉变种在CA平板上活化后,用0.5mm的打孔器从菌落边缘取下新鲜菌饼,接入Waksman平板中心做指示菌,用接种环挑取分离纯培养物在距离菌饼3cm处接种,每个菌株做3次重复,以仅接种病原真菌菌块而未接种测试菌的作为对照。所有测试菌株放置在30℃培养约7d,对照平板菌落长满后,测量对照病原菌菌落直径(R1)及与拮抗菌对峙的烟草疫霉直径(R2),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抑菌直径和抑菌率。

抑菌直径=R1-R2,抑菌率=(R1-R2)/R1×100%

复筛:将初筛拮抗效果好的菌株接种至装有30mL液体NB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30℃恒温和转速180r/min的回转式摇床中培养72h,培养物在10000r/min条件下常温离心5min,离心后除去沉淀收集上清液,上清液用无菌过滤器(0.22μm孔径的滤膜)过滤除菌备用,在平板中心接种指示菌,并在距离指示菌3cm处打孔添加25μL发酵上清液,每个3次重复,以不添加滤液的CA平板作为对照。然后放置30℃培养箱中约7d后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抑菌率[10]。

1.2.2Biolog微生物系统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

待测菌株经芽胞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后,确定菌株类型和合适培养基。从菌株保存斜面挑取菌落在BUY培养基平板划线,平板放置28℃培养箱中培养48h。用灭菌棉签挑取已经培养好的菌落,在无菌状态下接种至浊度管中。用空白调至100%,用標准液管调至指定刻度。再用接种后的浊度管进行测量,用无菌水不断调整浊度的大小,达到以上标准浊度值。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倒人加样槽中,使用八道电动移液器,将其接种于微平板的96孔中。微平板在28℃生化培养箱中,在培养第6天和第1天后,将微平板放入读数仪测定反应结果,根据Microlog软件进行结果分析。

提取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上游引物GACGAGTGGCGGACGGGTG(27F)和下游引物CCATGGTGTGACGGGCGGTGTG(1492R)进行PCR扩增。纯化后的产物测序由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ABI3730XL自动测序仪完成。得到菌株的16SrDNA基因测序结果后,用NCBI的Blast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和核糖体数据库选取相近种属代表性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通过Clustal1.8和MEGA4.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构建16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用于检验自举支持率(Bootstrap)的重复抽样次数为1000次[11]。

1.2.3室内盆栽试验。

烟草疫霉变种在CA平板上培养7d后加入0.1%KNO3溶液浸泡,在5℃低温冰箱放置30min后加入10mL1%的葡萄糖,收集孢子液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将孢子浓度调为105CFU/mL备用[12]。取拮抗菌发酵液1L,离心(转速为6000r/min)除去上清液,测定芽孢单位含量(CFU/g),然后按一定比例与麸皮混合均匀,调整菌剂芽孢含量为107CFU/g。白肋烟B21种子经表面消毒后催芽、播种,培养至第10片真叶展开,移至盆钵,盆钵置于温室中,温室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70%~80%、16h/d光照(日光灯,800lx)。温室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①空白对照(不接种);②接种病原菌;③接种拮抗菌XA-1,48h后接种病原菌;④接种拮抗菌XS-2,48h后接种病原菌。每个处理30株烟。以株为单位分级调查,烟草黑胫病病情指数分为5个等级:0级,全株无病;1级,茎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或1/3以下叶片凋萎;3级,茎部病斑环绕茎围1/3~1/2,或1/3~1/2叶片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5级,茎部病斑超过茎围的1/2,但未全部环绕茎围,或1/2~2/3叶片凋萎;7级,茎部病斑全部环绕茎围,或2/3以上叶片凋萎。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发病率=n/N×100%

其中,n为发病株数,N为调查总株数。

病情指数=(i×ni)/(H×N)×100%

其中,ni表示i病情下发病株数,H表示最高病情代表值,N表示调查总株数。

相对防效=(FCK-Ft)/FCK×100%

其中,FCK表示空白组病情指数,Ft表示处理组病情指数。

1.3数据分析采用Minitab10.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显著差异性(P<0.05)分析。

47卷1期李娜等烟草黑胫病拮抗菌XA-1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拮抗菌的筛选

从恩施咸丰县、盛家坝和下云坝采集健康烟株样品20份,采用表面消毒杀菌法从根部共分离73株细菌,通过对峙平板筛选,发现拮抗效果较好的有7株(表1),其中菌株XA-1抑菌效果最佳,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直径大于10mm,抑菌率达65.23%。菌株XA-1胞外代谢粗提液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图1),对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2.52%,表明菌株XA-1抑菌物质为胞外代谢分泌物。

2.2菌株XA-1的鉴定

根据96孔板的反应结果,显示10个可能的ID,如果10个SIM值的总和大于0.5时,系统给出的鉴定结果ID是一个属名,菌株XA-1的10个ID值总和为0.595,XA-1属于芽孢杆菌属(图2)。将菌株XA-1的16SrDNA基因序列提交NCBI的GenBank数据库,得到序列号为JX069970,将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Blast)后结果显示,菌株XA-1与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ubsp.plantarumFZB42(CP000560)的相似性达99.73%。选取同源性97%以上相近种属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菌株XA-1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属于同一个聚类,初步鉴定为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subsp。

2.3生防菌株的盆栽试验

由表2可知,对照组和处理组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情指数不断提高。当盆栽时间为60d时,对照组发病率达66.67%,从防治效果看,对于人工

主动接种烟草疫霉变种的烟草植株,在施用浓度107CFU/mL的拮抗菌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烟草黑胫病的病情指数,其中XA-1在第20天时相对防效最高为52.38%。由图3可知,XA-1菌处理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CK和XS-2处理组,其中在第20天后,相比对照,XA-1菌处理组病情指数下降,因此拮抗菌XA-1具备生物防治的潜力,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拮抗菌相对防治效果的整体趋势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烟草B21属于易感品种,病原菌孢子成功侵入植株后,在植株体内存在特定的庇护场所而不会受到拮抗菌的影响[13];另一方面可能是拮抗菌在烟草根部的数量减少,如需进一步验证,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考察拮抗菌在烟草根系中的定殖能力。

3結论与讨论

该研究从健康烟草根部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XA-1。菌株XA-1分泌的胞外次生代谢产物对黑胫病菌丝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一方面与发酵液中活性物质能够抑制病原菌正常生长的菌体蛋白的合成有关,另一方面与拮抗菌产生的某些溶菌酶有关[14]。经Biolog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菌株XA-1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auefaciens。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XA-1可有效地降低烟草黑胫病的病情指数,在第20天时相对防效最高为52.38%,因此拮抗菌XA-1具备生物防治的潜力。

在防治经济作物的土传病害过程中,生防研究为经济作物病害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手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必然会减少化学杀虫剂的施用量,低毒、无害、绿色、环保的生防菌剂将成为化学杀虫剂的替代产品。芽孢杆菌属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营腐生生活,生理特征多样化,抗逆性强,繁殖快,营养简单,适生性强。其突出的特征是产生耐热抗逆的内生芽孢,这有利于生防菌剂(Biologicalcontrolagent

BCA)的生产、加工和保存,也有利于菌体在环境中存活与

定殖[15]。Elliott等[16]考察了4种生防菌剂和化学农药在棉花和扁豆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田间试验效果表明,芽孢杆菌菌剂在不同植物和不同年份比非芽孢杆菌菌剂稳定并能发挥长期的效用,而且可以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从理论上讲,任何能够降低植物病原微生物数量或致病性的微生物都属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资源,从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筛选出高效的拮抗菌是生物防治技术成功的关键。该研究从烟草植株中分离筛选的菌株XA-1对烟草黑胫病原菌有较高的拮抗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一种生防菌剂从实验室到田间推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该研究仅对XA-1菌株的分离鉴定、拮抗活性及室内盆栽效果进行研究,要最终实现田间推广应用,仍需借助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了解菌株在烟株中的定殖情况和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陈瑞泰,朱贤朝,王智发,等.全国16个主产烟省(区)烟草侵染性病害调研报告[J].中国烟草科学,1997,18(4):1-7.

[2]罗咏梅,周佳民,朱三荣,等.植物源药剂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105-107.

[3]王革,郑小波,陆家云,等.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的检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4):105-107.

[4]杨艺炜,黎妍妍,张安盛,等.烟草黑胫病拮抗菌XF10的筛选与鉴定[J].烟草科技,2018,51(4):20-27.

[5]马国胜,高智谋,陈娟.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1(9):44-48.

[6]马冠华,周常勇,肖崇刚,等.烟草内生细菌Itb57的鉴定及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学报,2010,37(2):148-152.

[7]FRAVELDR,SPURRHW.Biocontroloftobaccobrown-spotdiseasebyBacilluscereussubsp.mycoidesinacontrolledenvironment[J].Phytopathology,1977,67(7):930-932.

[8]SILVANIVA,FRACCHIAS,FERNNDEZL,etal.Asimplemethodtoobtainendophyticmicroorganismsfromfield-collectedroots[J].SoilBioandBiochem,2008,40(5):1259-1263.

[9]CHENC,BAUSKEEM,MUSSONG,etal.BiologicalcontrolofFusariumwiltoncottonbyuseofendophyticbacteria[J].Biologicalcontrol,1995,5(1):83-91.

[10]BERGERF,LIH,WHITED,etal.Effectofpathogeninoculum,antagonistdensity,andplantspeciesonbiologicalcontrolofPhytophthoraandPythiumdamping-offbyBacillussubtilisCot1inhigh-humidityfoggingglasshouse[J].Phytopathology,1996,86(5):428-433.

[11]WANGLT,LEEFL,TAICJ,etal.ComparisonofgyrBgenesequences,16SrRNAgenesequencesandDNADNAhybridizationintheBacillussubtilisgroup[J].IntJSystEvolMicr,2007,57:1846-1850.

[12]方敦煌,吴祖建,邓云龙,等.防治烟草赤星病拮抗根际芽孢杆菌的筛选[J].植物病理学报,2006,36(6):555-561.

[13]JOHNSONKB.Pathogenrefuge:Akeytounderstandingbiologicalcontrol[J].Annualreviewofphytopathology,2010,48:141-160.

[14]RYANRP,GERMAINEK,FRANKSA,etal.Bacterialendophytes:Recentdevelopmentsandapplications[J].FEMSMibiolLett,2008,278(1):1-9.

[15]FRAVELDR.Commercializationandimplementationofbiocontrol[J].AnnuRevPhysiol,2006,43:337-359.

[16]ELLIOTTML,DESJARDINEA,BATSONWEJR,etal.Viabilityandstabilityofbiologicalcontrolagentsoncottonandsnapbeanseeds[J].PestManagSci,2001,57(8):695-706.

作者:李娜 陈胜 程书锋 祃志明 彭建

烟草生物学综合防治管理论文 篇3:

纳米银对烟草花叶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摘要:为了寻找对烟草花叶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研究了100 μg/mL壳寡糖、2%宁南霉素300倍液、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以上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达到67.68%;100 μg/mL壳寡糖防治效果最差,为3637%;研究发现各药剂对烟株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纳米银;壳寡糖;宁南霉素;防效

收稿日期:2014-07-28

基金项目:河南省烟草公司项目(编号:HYKJ201015)。

作者简介:王 莹(1987—),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烟草抗病性物质的合成与应用。E-mail:wying666@163.com。

通信作者:徐翠莲,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烟草化学。E-mail:xucuilian666@126.com。

烟草花叶病是烟草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田间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在我国各种植烟区均有发生[1-6]。该病不仅使烟叶产量受到影响,还使中上等烟比例下降,外观质量及内在品质也受到影响,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优质烟叶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7]。研究和防治烟草花叶病一直是烟草生产中的重大课题,在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方面,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该病的发生与蔓延[3]。

化学药剂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作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烟草花叶病病害的流行危害和控制效果,因而寻找对烟草花叶病具有有效防治效果的药剂是防治烟草花叶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有的化学农药对烟草花叶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随着化学农药在植物体内积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其他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成为了烟草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8]。已有相关报道显示,纳米银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9]。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已经应用在植物保护剂的研究方面,农药研究者开始在传统农药剂型的基础上开发新型农药——纳米农药。纳米材料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显示出比传统杀虫剂更好的效果[10],现在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古老的银重放异彩[11],纳米银作为金属银的一种特殊的形态,由于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超强的活性及渗透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剂,纳米银具有强大的抑菌、杀菌作用及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传统无机抗菌剂无法比拟的抗菌效果,且无耐药性,安全性高[8];纳米银除了具有高效的抗菌特性,还具有一定的广谱抗病毒作用[12]。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以席夫碱[13]为还原剂制备的纳米银对烟草花叶病的田间控制作用以及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对有效控制烟草花叶病的发生、流行,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药剂

供试烟品种为k326,由江西省赣州市烟草公司宁都县分公司提供。

供试药剂主要有:壳寡糖,相对分子质量<3 000,脱乙酰度>90%,山东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宁南霉素水剂,黑龙江强尔生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纳米银(1 mg/mL)由河南农业大学的徐翠莲教授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选择在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樟坊村进行。试验地点通风向阳、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质较好,土壤质地为黄壤,试验田施药前未施用其他抗病毒药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处理Ⅰ:清水对照;处理Ⅱ:100 μg/mL壳寡糖;处理Ⅲ:2%宁南霉素300倍液;处理Ⅳ: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处理Ⅴ: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等5个处理。于2011年3月6日进行移栽,株行距120 cm×55 cm,每个处理(小区)面积 0.033 hm2,裂区试验设计,重复3次,四周设保护行。苗期的管理、日常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灌溉等均与大田管理一致。

1.4 施药方法

分别在烟苗移栽后的20、30、40 d用16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药处理,共施药3次。喷药量以药液在叶面饱和、无下滴为限。

1.5 结果调查

在喷施第3次药剂后当天以及喷药后10、20、30 d观察发病情况,记录发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并在每次施药后观察是否有药害产生。对于农艺性状采取固定株跟踪调查,每小区选取5株,具体方法参阅YC/T 142—1998《烟草农艺性状调查方法》。烟草花叶病的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烟草花叶病的分级标准

级别 症状

0 全株无病

1

新叶脉透明或轻微花叶,或上部1/3叶片花叶但不变形,植株无明显矮化

2

1/3~1/2叶片花叶,或少数叶片变形,或主脉变黑,植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2/3以上

3

1/2~2/3叶片花叶,或变形或主侧脉坏死,或植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1/2~2/3

4

全株叶片花叶,严重变形或坏死,病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1/3~1/2

根据表1的分级,病情指数等相关数据的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发病株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重级数值×100%;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区防效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各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的药剂处理防效有差异。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药效最好,3次调查发现,其对烟草花叶病的相对防效分别是66.51%、68.71%、67.84%;其次是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3次调查防效分别是51.66%、57.13%、61.37%;2%宁南霉素300倍液的3次调查防效分别是45.16%、51.73%、5127%;100 μg/mL壳寡糖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最差,3次调查防效分别是33.62%、36.70%、38.79%。

从表3可以看出,各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的防效最高,平均为6768%;其次为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平均防效为56.72%;

表2 不同调查时间不同药剂处理对烟草花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处理

4月26号 5月6号 5月16号

病情

指数 相对防

效(%) 病情

指数 相对防

效(%) 病情

指数 相对防

效(%)

Ⅰ 8.211 10.750 12.556 4

Ⅱ 5.450 33.62 6.804 36.70 7.687 0 38.79

Ⅲ 4.503 45.16 5.188 51.73 6.120 0 51.27

Ⅳ 3.969 51.66 4.608 57.13 4.851 0 61.37

Ⅴ 2.750 66.51 3.363 68.71 4.039 0 67.84

表3 各处理防效比较结果

处理 病情指数平均值 平均相对防效

(%)

Ⅰ 8.883aA

Ⅱ 6.124bB 36.37

Ⅲ 4.847cC 49.39

Ⅳ 4.205dC 56.72

Ⅴ 2.037cdC 67.68

注: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显著(P<0.05)、极显著(P<0.01)。表4同。

2%宁南霉素300倍液的平均防效为49.39%;100 μg/mL 壳寡糖的平均防效为36.37%。

2.2 小区农艺性状调查

从表4可知,与对照(处理Ⅰ)相比,所有药剂都促进了烤烟株高、叶面积、节距、茎围的生长。从3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不同的药剂对烟株株高、叶面积、节距、茎围的促进作用大致表现为: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2%宁南霉素300倍液>100 μg/mL壳寡糖。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和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差异不明显,2%宁南霉素300倍液和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差异不显著,部分日期2%宁南霉素300倍液与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不同时间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处理

4月26日 5月6日 5月16日

株高

(cm) 叶面积

(cm2) 节距

(cm) 茎围

(cm) 株高

(cm) 叶面积

(cm2) 节距

(cm) 茎围

(cm) 株高

(cm) 叶面积

(cm2) 节距

(cm) 茎围

(cm)

Ⅰ 52.7a 553.0a 5.0a 6.6a 65.9a 734.0a 5.1a 6.3a 80.9a 1 060.1a 5.1a 9.7a

Ⅱ 54.1ab 570.5ab 5.2ab 6.9ab 69.5b 795.1ab 5.7ab 6.6ab 84.5b 1 120.8ab 5.7ab 9.9ab

Ⅲ 55.8abc 577.7ab 5.5abc 7.0b 72.0b 821.4bc 5.7ab 7.1ab 85.0b 1 162.9bc 5.8ab 10.5bc

Ⅳ 59.7c 610.2bc 5.4bc 7.1b 70.8bc 880.0c 6.0b 7.4ab 87.9bc 1 225.5c 6.0b 10.7c

Ⅴ 59.1bc 635.8c 5.6c 7.2b 74.1c 968.7d 6.2b 7.6b 89.1c 1 339.6d 5.9b 11.8d

3 小结与讨论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100 μg/mL壳寡糖、2%宁南霉素300倍液、席夫碱纳米银200倍液、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席夫碱纳米银100倍液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有望在烤烟生产中防治烟草花叶病方面进行推广使用。

(席夫碱纳米银是一种安全、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生物源药剂,能够有效诱导烟草产生抗病反应,调节烟草生理活性,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符合我国生态农业的要求,有关其诱导机理仍须进一步研究。

目前烟草花叶病仍没有很好的单一防治措施[14-17],在病害发生后也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早施药,早预防,消除病毒的侵染、传播和蔓延途径。提倡卫生栽烟,强化农业栽培措施,提高烟株抗性。

参考文献:

[1]王瑞平,李荣芳,贺 坚,等. 烟草花叶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 甘肃农业,2010(2):84.

[2]许美玲,赵立红,段玉琪,等. 抗TMV烟草种质资源材料的筛选和综合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2):142-146.

[3]刘 旭,万宣伍,刘国军,等. 3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的控制作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101-104.

[4]张满让,成巨龙,安德荣. 影响陕西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因子的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2000,6(3):28-32.

[5]蔡健和,周兴华,黄福新,等. 广西烟草病毒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2):159-163.

[6]翟梅枝,高芳銮,沈建国,等. 抗TMV的植物筛选及提取条件对抗病毒物质活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7):45-49.

[7]McGrath M T,Shishkoff N.Evaluation of biocompatible products for managing cucurbit powdery mildew[J]. Crop Protection,1999,18(7):471-478.

[8]杨海艳,谢雪梅,王 波,等. 纳米银对烟草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112-114.

[9]杨海艳,王福超,王浩华,等. 纳米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及烟草酶活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87-89.

[10]江 兰,郑 飞,冷鹏飞,等. 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97-100.

[11]薛玉英,唐 萌. 纳米银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315-1320.

[12]向冬喜,郑丛龙. 纳米银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6):716-719.

[13]杨 楠,徐翠莲,杨国玉,等. 壳寡糖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J]. 农药学学报,2010,12(1):31-36.

[14]饶荣莲. 浅析烟草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1(2):51-52.

[15]李 正,解昌盛,向永光,等. 2011年巫溪烟区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96-99,106.

[16]李学卫,丁 铭,阮红艳,等. 丽江烤烟漂浮育苗烟草花叶病毒检测及发生规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增刊2):129-131,138.

[17]汪代斌,辛 静,王 晗,等. 烟草花叶病发生规律及生物源抗病毒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174-2176,2186.

作者:王莹 徐翠莲 赵铭钦 刘玲玲 杜林洳 孙翠红

上一篇: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培养创新意识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