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食品安全论文

2022-04-25

摘要:文章从内部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出其在公司治理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事件的重要原因。并且在适应性分析之后,针对三鹿集团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制度控制体系模式的基础上,从控制制度目标的确定到考核的奖惩,提出了看法和解决方案,并根据中国国情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食品安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内部控制食品安全论文 篇1: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摘要】 文章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对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强调了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解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效果的方法,以期在我国存在同类问题的企业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检验成本核算

双汇集团总部位于河南漯河,集团总资产100多亿元,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而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漯河双汇集团在济源投资建设的一家集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工厂。央视报道称,济源双汇虽然宣称其产品经过“十八道检验”,但这些检验中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检测。

一、双汇集团存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汇总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内控指引》。在这两个《内控指引》发布之后,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包括了所有行业的公司。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双汇集团根据《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整治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9]125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于2007年制订(并于2010年进一步修订)有《双汇集团“瘦肉精”的抽检与控制方案》,规定了对“瘦肉精”检测、上报、处理的检测体系。然而,在央視3·15特别行动节目中,却对双汇集团抛出了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济源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据济源双汇公司原总经理曹连友向新华社记者透露,长期以来,该公司执行的都是集团标准按4.5‰的比例进行抽检。2010年该厂共加工生猪101万头,其中本地货源占50%左右,其余来自山西、河南洛阳等周边地区。就在按照4.5‰的比例进行抽检的过程中,该公司在当年8~12月检出“瘦肉精”生猪13批次;2011年3月,又查处3批次共计60多头。但双汇总部没进行披露,也就是说双汇制定的整个瘦肉精检测上报程序只是一句空话。

(二)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类型形式化,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描述不够细致,实质有用的内容少,信息含量小

笔者曾经在双汇官网和公司年报中寻找《双汇集团“瘦肉精”的抽检与控制方案》,但没找见。任何企业或者说是上市公司只会披露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东西,所有的食品类企业都会披露质检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检测,而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披露说本公司没有对某种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对国家三令五申强调需要检测的食品添加剂无非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了,但实际没有进行检测;另外一种就是内部控制报告中也没披露,实际中也没做。我想说的是,如果央视不曝光济源双汇,难道双汇集团不可以自己披露一下自己没进行“瘦肉精”检验吗?或者说是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没有进行“瘦肉精”检验?如果不披露,我们怎么还敢相信双汇?在这个以“诚”字作为社会交往准则的年代,企业是否需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诚信度呢?

二、双汇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大智慧网站上披露的双汇集团公布的调查原因看,公司认为是个别员工失职导致经过“瘦肉精”喂养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需要达到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企业通过披露相关信息将自身的情况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再根据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做出恰当的决策;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势必要对本身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这一过程能使公司发现自身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而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运行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审核及披露均需要一定的成本,企业建立运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盈利,如果公司所花费的成本不能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获取相关利益中获得弥补,则公司必然不愿意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或者仅仅披露一些形式上的内容。针对济源双汇,检测“瘦肉精”花费成本比较大,从而就置双汇总部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于不顾,对公司入口的生猪进行18道检验,唯独缺少“瘦肉精”检验。这样济源双汇的利润短期内可能会提高,但长期内就不敢妄谈了。

(二)信号传递的影响

从信号传递理论方面考虑,如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运营状况良好,则公司乐于将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状况给予披露,以吸引投资者。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获利能力和自身质量不佳,披露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则会使投资者对其望而却步。因此相关条件不佳的公司更乐于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将这些内部控制缺陷遮掩起来或者干脆不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以使投资者不能够了解他们公司存在的缺陷。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还不长,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发生在济源双汇中的“瘦肉精”事件无疑是对上面理论很好的印证,“瘦肉精”检测根本没在入口生猪时进行,但双汇集团总部迫于投资者的压力,也根本没披露。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给我们的启示最根本的还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主体不明确,双汇集团总部应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进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但具体实务工作时却是济源双汇进行,这样,双汇集团总部和济源双汇在披露和实施方面就形成了一定的鸿沟,可能会形成双汇集团总部披露的检验步骤,济源双汇不能很好的实施;还可能形成济源双汇没做某一道检验,双汇集团总部因为山高皇帝远,而不能进行披露。二是责任主体难以落到具体职位和人员,据大智慧网站上所披露的整个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原因,属于个别员工失职造成的,这其中很大的问题是双汇集团总部进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方面,要求进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施是另一方面,两个方面不能结合起来。

三、以双汇集团为代表的我国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从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来看

央视在3·15特别行动节目《“健美猪”的真相》中披露的双汇“瘦肉精”事件,无疑是继三聚氰胺、地沟油、天然紫砂煲事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这种种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其实,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在哲学上来讲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所谓统一,是众所周知的;所谓对立,也就是有时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会出现对立,就像上面所提到的“瘦肉精”事件,如果济源双汇不进行“瘦肉精”检测,包括济源双汇在内的整个双汇集团的利润就会大幅提高,也就是个人利益得到了满足。然而,社会利益却会大打折扣,吃经过“瘦肉精”饲养的猪肉会对人的健康造成隐患。从短期来看,企业是获得了一些利益,但长期来看,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这个倡导社会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企业,使整个企业走上良性轨道,也就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才能同时得到满足。

(二)从公司自己的角度来讲

整个“瘦肉精”事件发生后,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一直处于停产整顿状态,2011年3月15日封存待宰生猪689头,其中17头“瘦肉精”检测呈阳性,已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2011年3月31日,济源双汇收回市场流通的肉制品1 259吨、冷鲜肉259.4吨,济源双汇厂内被封存冷鲜产品258.8吨,已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上处理预计损失3 100余万元。2011年3月份,预计影响双汇集团营业收入13.6亿元,其中影响双汇发展营业收入13.4亿元(含代销双汇集团产品营业收入)。另外,2011年3月15日当晚,公司发布停牌公告,并申请从3月16日停牌,2011年4月19日,双汇发展(000895)披露瘦肉精时间核实公告,并从本日起复牌,结果双汇发展股票首日即遭跌停。瘦肉精事件对双汇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此次事件之后,如果双汇不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整改,迟早有一天会步三鹿的后尘。这也给我国其他的企业一个警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四、以双汇集团为代表的我国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责任主体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前文也提到过,无非就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根本不披露政策要求披露的内容;另一种就是企业披露了,但企业没有很好的实施。针对前一种情况,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设和落实,政策要求强制性披露的内容必须披露,需要自愿性披露的内容应尽可能多的披露,这个企业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企业顺着时代的大趋势发展,才会做大做强。重点想说的是后一种情况,双汇“瘦肉精”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仅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停留在表面是不可行的,我们要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施,需要从披露主体和实施主体一致做起,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披露主体和实施主体联系起来,真正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运行成一个良性系统。从微观角度来说,也就是从一个部门或一个车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所有内容都要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实现责任主体明确。

(二)从检验成本核算的角度解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

“瘦肉精”事件已经对双汇集团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到底如何才能保证双汇集团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前提下,保质保量的对每一项披露进行检测呢?笔者认为需对双汇集团旗下的所有子公司的质检部门进行单独核算,具体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包括多少种检验,每一种检验进行多少个检验步骤,然后假设双汇总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M种物质检验,每种检验的步骤有N1、N2、N3……Nm个,那么总的控制点就有N1+N2+N3+……+Nm个,然后对每一个控制点预先进行成本核算,按常规条件下算一个物质检验的总成本C,再算各种因素引起的一个误差d,从而确定物资检验所花成本的合理范围[C-d,C+d],如果没有进行哪项检验,或者检验中缺少某个步骤,检验成本就会跑到所列范围之外,从而发现检验差错,然后对上面所有责任主体进行调查,这样就可以把公司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企业自身要端正态度

不管企业做任何事情,或者說企业做成任何事情,这其中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济源双汇的侥幸心理和双汇集团的盲目乐观态度,或多或少导致了双汇“瘦肉精”事件。如果我们只从技术角度谈如何防止“瘦肉精”的再次发生,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沿着一条良心轨道运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从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做起,做到防微杜渐,方能成就新时代的一个巨人企业。企业态度端正了,再配之以良好的技术,企业成功则水到渠成。

五、结束语

双汇“瘦肉精”事件已经过去,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我们在谴责企业社会责任感差的同时,也要对企业充满信心。作为企业,我们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办事,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企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泉州网,产经新闻.济源双汇冷鲜肉疑似检出瘦肉精 公司无限期停产[EB]. http://www.qzwb.com/gb

/content/2011-03/21/content_3612

130.htm,2011-03-21.

[2] 柏红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 蔡文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 周丽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

[5] 苗连琦.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0(9).

作者:孙玉甫 王阳辉

企业内部控制食品安全论文 篇2:

从内部管理控制看三鹿奶粉事件

摘要:文章从内部管理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总结出其在公司治理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是导致事件的重要原因。并且在适应性分析之后,针对三鹿集团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在制度控制体系模式的基础上,从控制制度目标的确定到考核的奖惩,提出了看法和解决方案,并根据中国国情指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三鹿;食品污染;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控制体系

一、引言

三鹿奶粉掺入三聚氰胺导致婴儿结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似乎尘埃落定,这起丑闻不仅沉重打击了中国的食品工业,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企业管理问题的反思。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探讨为什么三鹿会从中国奶制品行业领头羊转而几乎成为整个行业的掘墓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杜绝在三鹿发生的管理控制失效。

二、三鹿毒奶粉事件内部控制分析

三鹿事件的始末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其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上层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三鹿董事长田文华自1987年起便长期兼任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企业最高职务,甚至公司第二大股东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在了解奶粉问题以后都投诉无门,其内部人控制可见一斑。第二,下层奶源管理极度混乱,三鹿以“牌子和奶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控股、合资、合作迅速壮大企业规模,而旗下的子公司、合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

从上层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混乱到基层的管理松垮,三鹿集团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忽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而一味追求向外扩张,即便如三鹿那样成为同行业的老大,也只是撑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目前中国存在着无数这样的泡沫,差别只不过是大小而已。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年-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年,相较之下,日本企业平均寿命则为30年。显然,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起一套适用于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使我们的企业脱离这种过山车式发展的怪圈。

三、基于制度控制系统模式的内部控制解决方案

制度控制系统是指通过规章、条文的形式规范和限制企业各级管理层与全体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或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度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使管理者及员工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一切按规章制度做事,不违背企业目标。

制度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明确简便,限制较小。缺陷则是影响员工能动性,定量控制不够。结合三鹿奶站多处农村这样管理环境较差地区的情况来看,制度控制系统模式是较为适合国内类似的企业的。根据张先治的理论,制度控制系统模式可分为确定制度目标、制度制定、执行、考核与奖惩五部分。

(一)确定制度目标

制度目标是制度控制系统的起点,它应该为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其根本目的是规范与限制企业各级管理者与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就三鹿集团来说,无论其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都要依靠适宜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失去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牵制就会使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任何其他的管理手段都会成为经营者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因此,在公司治理结构层面上的控制制度目标,就是要明确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责任与权利,利用制度上的牵制防止内部人控制等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现象。

(二)制度制定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定,可以在中国《公司法》中找到明确的规定。根据控制制度制定的原则,从制定的准备阶段、制定阶段,到修正阶段都要一丝不苟地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加以分析与研究,尽可能保证制定出较为稳定、适用的控制制度。

对于三鹿集团这样公司治理结构基础较差的企业,可以引入像独立董事制度等内部控制方式。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董事,可以有效防止内部人控制,降低代理成本。

最为稳妥的方式则是在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之前,避免过度扩大规模。确实由于急需占领市场等原因而不得不进行并购等时,必须对并购的对象进行严格的筛选,只有那些能够纳入母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企业才可接受。遗憾的是,在中国的并购案中,行政命令、盲目扩张占了很大一部分。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对于像三鹿那样规模过大而无力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的企业,可以将采购业务外包给资质较好的服务商,这是许多跨国企业常用的方式。由于各个行业的特殊性,其中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问题,这已经超出了内部管理控制理论的范畴,本文不加赘述。

(三)制度执行

管理控制制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执行的效果。有力地执行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地执行,或者缺乏对执行从头到尾的跟进和监督,将会事倍功半或难以达到制度的预期效果,制度的执行就会变得前途渺茫,其结果会造成管理控制制度有等于无,形同虚设,与企业预定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良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这一直是国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和传统上重人治轻法治不无关系,企业的成败因此往往系于经营者一人,一旦经营者出现决策失误或出于私利危害企业利益时,经常因制度执行不力而失去其应有的牵制作用。就以上文提出的独立董事制度为例,其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防止控制股东及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损害公司整体利益,但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是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的比例太低;二是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没有设立相应的行权机构。许多制度的制定往往是一种形式,甚至连制定者本人都没有意愿去认真执行,因而对制度没有赋予任何执行力的保障。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环境对企业制度执行的控制与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制定时就要赋予相应的权力。在大环境不利情况下,要真正解决制度执行的问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幸而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方已经对这一方面开始给予关注,相信情况会开始好转。

(四)制度考核

制度考核包括确定制度考核对象、分析度量各种因素以设定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指标确定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得出结论和编制制度考核报告五个步骤。良好的制度考核不仅是对企业情况和制度本身有效性的一次检测,同时也是对制度执行的有力支持。每一次的制度考核应有重点,特别是对考核间隔期间发生过问题的部门或领域,分析研究问题的出现究竟是制度本身存在瑕疵,还是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也应集中于一些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核心部门或职能,由于制度考核指标往往是定性指标,需要运用等级法、事件法等方式进行量化,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或网络分析法对其赋予权重,为了保证权重的客观性,最好由行业内的专家对其进行赋值。

(五)奖励与惩罚

企业的活力源于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多层性和动机的繁复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应有多种方法。奖励与惩罚是管理控制制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工具,它们在激发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行制度控制目标,层层落实组织的战略目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制度還是要落实到人的执行上,对制度执行进行考核之后,理应进行奖惩,通过这种方式调动管理者与员工对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尊重与遵守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了这种氛围,企业就能够进入良性循环,制度执行也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

当然,在奖励与惩罚时也要注意奖惩的时机、强度等因素,隔靴搔痒或者过于严厉的措施会使管理者和员工对制度产生轻视或逆反的心理,对制度控制体系的建设反而是一种破坏。

四、结论

三鹿毒奶粉事件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从中国企业普遍管理环境较差的情况来看,通过制度控制系统模式,在确定制度目标、制度制定、执行、考核与奖惩五个环节采取措施可以更为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避免三鹿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坚强壁垒。当然,良好的外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与保障,尤其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以某种道德底线的方式承担起外部成本和社会责任无疑是不现实的。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内部管理控制论[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高明华,马守莉.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论中国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制度环境[J]. 南开经济研究,2002(2).

3、王芳.基于三鹿事件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J]. 会计之友,2009(18).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中德学院)

作者:杨 明

企业内部控制食品安全论文 篇3: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采购循环和销售业务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通过企业内部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管,来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浅析企业内部控制采购循环和销售业务中可能产生的内控问题及原因,并就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采购循环 销售业务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一、采购循环

采购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没有采购,就没有生产。所以采购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采购分询价议价、评估和索样、定价、请购、订购、协调与沟通、进货验收与整理付款这几个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风险和需要准确定位的地方。

(一)采购循环可能出现的问题

1.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存在问题:需求与采购计划不适应当时环境、政策;需求与采购计划不符合生产运营;采购部门应当与市场部做好调研,可以建立市场需求调研小组,并且完善生产运营制度,建立系统型生产电子流程。

2.请购存在的问题:缺乏采购程序,未经过授权审批就请购。

3.采购定价存在的问题:采购定价过高或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

4.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供应商选择和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内部管理程序,轻信老供应商。

5.采购商品样品的检验存在的问题:对通过初审的供应商所送检的样品,没有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和检测。

6.采购合同存在的问题:未经授权订立采购合同。

7.管理供应过程存在的问题:采购单与收货单的记录与保存不善;采购货物的配送方式不当,导致采购物资发生损耗或者无法保证按时供应影响生产。

(二)采购循环应采取的措施

采购部门应当与市场部做好调研,可以建立市场需求调研小组,并且完善生产运营制度,建立系统型生产电子流程。与有关检查部门如食药监局建立联合监控网点,在每条生产链都有严格质量和产品安全把关。把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与检查漏洞联系起来,做到人人互相监督。

案例:最近发生的上海福喜案件让大家都对食品安全产生了高度重视,福喜公司卖过期肉制品给众多餐饮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等。然而仔细想想,何尝不是福喜公司在采购循环环节产生、发生了偏差呢?

分析:首先,在请购环节,由于上海福喜公司牵涉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多家餐饮类企业,所需要的肉制品数量需求很多,他们违反了有关生产经营准则,在生产场旁边又增添了一个“神秘”的工厂,把从江苏泰森公司购买来的相关肉质品在生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由三个工作人员将其包装盒换成福喜公司的包装,即完成了相关肉制品的生产。然而如果要换包装,理应在与肉质品生产环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调换包装,从泰森公司包装上显示的生产环境是在零下十几度的情况下,而实际上福喜的工作人员是在常温下进行工作,违反了有关政策,使生产质量严重下降。所以,对于具备相应审批权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采购申请时,应重点关注是否符合生产经营政策,在严格管控的环境下,再进行生产。可以适当增加食药监局的专业人员定期走访相关工厂的数量,企业也可以聘请一些公证人员增加对生产的监管。

其次,在供应商选择和管理中,采购商没能准确确认购买肉质食品的质量,只是由于是买卖多年的老客户了,就有了过分依赖与信任的心态,导致了又一食品行业的重大安全问题!所以,在供应商选择和选择供应商方面都要加以重视。企业可以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淘汰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物资或劳务的质量等及其资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管理和考核评价。把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不仅要放在业务量上,也可以根据工作人员对检查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予以考核。

最后,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采购循环产生的各类单据,进行妥善保管,每一笔的交易都要做好相关记录,要与仓库记录保持一致。一定要做到不相容事物分离制度,防止产生自身的舞弊行为。

二、销售业务

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服务),并收取销售收入等相关活动。

(一)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销售计划管理有问题:可能为了企业的盈利,对销售的商品重新规划了档次,或者说销售层次更高了,使与之前的销售产品有出入,导致生产链的不同,使生产的成本与内容有很大差异;没能与生产厂家做好及时有效的沟通,使生产链仍是单一的产品链。

2.销售客户的信用控制不够:使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但由于销售客户的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增加大量的坏账准备;销售客户对要签约的合同,提出各种不满的异议,导致销售与购买循环不得不拖延;后来由销售于客户公司的控制信息更改,但未及时报告给企业,导致长时间没能付款。

3.销售定价有问题:由于相同行业的相互竞争原则,当销售相同产品时,一个企业准备降低销售价格,其他企业也会采取“跟风”效应,都会降低价格,可能最后使定价时的价值比产品原来拥有的价值更低,导致销售亏损;销售定价时,没能及时适应当时的政策和外部环境,使定价过高或过低。

4.销售审批与合同订立存在问题:由于销售数量与种类大量存在,使销售审核人员只是部分抽查,不能进行系统有效地审核;销售合同大多是格式条款,对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内容没能做具体的说明,使合同存在重大疏漏;由于没能扫描保存电子销售合同稿或者对其进行备份,又由于纸质合同保存不善,可能会导致销售合同的遗失。

5.销售发货管理存在问题:由于会存在在途物资或在途资金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客户公司没能及时记录到购买成本上或企业没能及时记录到银行存款上,导致双方产生纠纷;由于货物性质的特殊性,可能会是易损、易碎、易燃、易爆物,但合同双方的权责没能互相明确好,可能会产生纠纷。

6.收款管理存在纠纷:由于企业发票没能保存好,没能做好相应的会计记录;由于是老客户,存在着容易轻信、且两方容易相互勾结迟交款项,使之存在舞弊,虽未按时付款,但仍记录到了银行存款一栏,使销售企业的负责人员有利可图;由于是新客户,可能付款方式与老客户不一样,导致没能及时收回账款。

(二)销售循环应采取的措施

在销售定价方面,也要与市场部明确需求情况,要“对症下药”。在销售部建立适时的岗位轮换制度,由于企业可能不止销售一种产品,所以每个人分配的产品任务指标可能不一样。所以为了防止发生舞弊,可以一个年度轮换一个人来销售不一样的产品,这样既可以增强销售人员的能力,也可以降低舞弊的风险。可以适时开展公司内部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与业务状况,并做好相应的人才流动分配。完善企业内部票据的保存与记录制度,有相关的电子档案,防止丢失。就发放货物而言,在合同中要与对方有明确的条款介绍,防止责任的混乱。另外,要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

案例:2003年底,宝洁公司主打高端产品的“飘柔”洗发水,价格突然下调,以9.9元200ml的价格,与中低档洗发水价格持平。调价一出,引起了日用品营销界的震惊。有人认为宝洁的低价策略,打击了夏士莲等二线品牌,有利于维护自己在日用品营销中高端市场的地位。可也有人认为宝洁这样做会自毁高端形象。

2004年,日用品营销市场终于给出了答案,宝洁公司的低价营销策略,使其产品在日用品营销界中高端两线销售都不理想。2004年底,为了能够在市场上挽回形象,宝洁公司一举拿下了2005年CCTV标王,作为以“低成本大覆盖”广告的日用企业,宝洁公司突然以高价位的广告集中时段来塑造形象,其实也表明了9.9低价营销策略没能够达到预期的市场目的。

分析:由于销售产品定价时与市场购买力产生偏差,从而造成了销售的不尽如人意。所以销售部门与市场部门的协调统一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另外,在销售定价时,可以适当发放一些问卷调查来增进亲民性,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绩效考评,做到销售到人心。

三、结论

企业在经营生产活动时要注重对本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全员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来,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积极阳光的企业采购和销售的内部控制文化,具体要做到:适当的职责分离;正确的授权审批;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对所建立的全部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建立采购和销售的监督制度和自我评价体系,并定期进行检查;对采购和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培训,使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约束机制要大于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李若山.企业内部控制规范[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美)詹姆斯·林(著),黄长全(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

[4]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5]马凤玲.试谈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J].经济师,2004(7).

[6]方宏星.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J].会计研究,2002(7) .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作者:陈闰茜

上一篇:基于会计学的会计基础论文下一篇:医药化工安全生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