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地域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艺术作品或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艺术家的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被称之为风格。地域文化和民族风俗是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地域环境和民族风俗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黑龙江省有特殊的地域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资源,这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牡丹江地域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牡丹江地域文化论文 篇1:

高校文化引领与齐齐哈尔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

[摘 要]高校在地域文化研究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能够以自身的信息、科研、教育等优势,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从高校人文教育优势的发挥,区域文化引领功能的实现,科研教育优势的彰显三个层面探讨齐齐哈尔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金长城;文化引领;高校

金长城是中国长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金长城的修建源于战争的需要,是一种军事防御工程,但近代以来,金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消失,金长城的文化、历史研究、地理生态及其经济价值正在与日俱增的凸显。自从2001年金长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齐齐哈尔市有关部门在抢救、保护和开发金长城文化资源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金长城文化资源目前的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的。现就高校文化引领作用角度谈一下对齐齐哈尔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的看法。

一、发挥地方高校人文教育优势,探讨金长城文化研究思路

高校作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集结地,在文化研究与社会参与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能够以自身的信息、科研、教育等优势,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这已经得到了国内教育界的认同,各高校也纷纷加入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序列当中。就黑龙江省地方高校而言,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金源文化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渤海文化研究、佳木斯大学的赫哲文化研究,黑河学院的界江文化研究都在国内学术界声名显赫,具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作为地方高校的齐齐哈尔大学也具有这样的学术自觉,把金长城文化为代表的齐齐哈尔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2009年齐齐哈尔大学率先开启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基地”校地合作建设,2010年11月,签署《齐齐哈尔市政府—齐齐哈尔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合作协议,在传承、发展、引领区域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目前,校地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校文化引领作用在边疆文化、区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得到了有力彰显。

但是关于高校如何真正有效的参与地域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怎么去保护?由高校的那个群体去参与保护?还存在一些争论,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从高校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科研优势发挥、学科体系构建、人才培养培训、高校文化教育传承等角度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把高校如何参与地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阐述研究的非常深入,透彻。但这些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强调高校及其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片面夸大了高校的文化作用,某种程度上自觉不自觉的把一些地域文化,地方文化视为一种濒临灭绝、传承困难的弱势文化,高校参与地域文化遗产保护是“扶贫”,而没有把这些地域文化置于同等地位。

所以结合这一现实,在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地方高校要积极探讨扎实、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地方高校的优势与金长城文化的资源作为两个独立主体,把双方置于平等的、对称的地位,以文化作为两者的连接点,开展两者的双向互动研究,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开展地方高校与金长城文化发展上的相互交换和合作研究,探讨地方与金长城文化的双向互动,互利共赢,开展相关文化研究,从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从高校科研力量的整合、从高校校地合作途径的拓展、从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从金长城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从高校开展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原生地保护等角度开展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探讨和研究,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发挥地方高校区域文化引领功能,创新金长城文化保护途径

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够独立承担的,需要发挥地方政府、学术机构、地方高校、文博机构、新闻媒体等的综合合力。其中高校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传播优势,能够在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其教育功能、宣传功能和引领功能。

(一)强化师资力量,构建学科体系

由于一些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教书育人是其首要功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校的文化引领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高校没有重视地方历史文化教育,没有学科专业作为支撑,专门从事地方文化教学科研的专业教师数量不多,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而且科研方向比较多元零散,没有形成科研合力,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理论成果较多,指导现实的成果较少,不能对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从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缺乏媒介。为此,必须从强化师资力量,构建学科体系角度,开展高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和科研。

一是为了使金长城文化保护工作高效有序,必须尽早建立必要的学术机构,形成相对固定的学术队伍。研究任务相对集中的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其它研究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学科建设,在相关学科的本专科课程中加入金长城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教育,并注意高校之间的互动和配合,如科研方向的选择上,科研力量的整合上,科研项目的申报上,科研信息的收集上应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横向合作,以更广阔的视角打造高校金长城文化保护、研究体系。

二是高校要建立从事金长城文化遗产教育和科研的师资队伍。为避免科研方向分散,形成不了学术影响力,要充分运用学科交叉,可以从高校的历史、美术、音乐、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中挑选科研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热衷于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教师,由几个学校或一个学术团体组织起来,确立统一的科研方向,以各学科的理论为支撑,开展金长城文化研究。目前,齐齐哈尔大学的“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被确立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已经把金长城为代表的齐齐哈尔地方文化纳入基地研究,组织科研力量,实现学科交叉,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开展相关研究。

三是高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强化黑龙江地方史教学。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是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把金长城为代表的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这无疑是对齐齐哈尔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把金长城文化遗产教育与大学的校园文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文化活动、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利用专业课程,公选课程和平台课程,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发和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有序、合理、科学的开展高校的文化遗产教育。

(二)运用校园文化,培育文化风尚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根植于大学,大学又地处一定的地域,地域文化精神已经内化为大学的精神品格。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高校的积极参与,高校文化建设又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滋养。实施地方高校文化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双向互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展示金长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在高校各社团开展以金长城文化为主题的图片展、征文活动、摄影作品比赛、书画艺术交流,金长城文化资源保护设计大赛等,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校园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地域文化研究,开展科研实践,开展文化遗产方面的文艺演出、专题报告、讲座、比赛、设计、艺术展演、社会实践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氛围中得到良好的熏陶,调动大学生们身上潜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只要把它们激发出来,这批年轻人就会成为金长城或其他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力。

最后,正确引导学生创建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团组织,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服务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融人到社团的各项活动之中。使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地域文化去丰富高校学生社团内容,促进社团的积极健康发展,使地域文化在校园里产生极强的影响力,进而成为高校学生活动的一个鲜明特色。

三、利用地方高校科研教育优势,开展金长城文化保护研究

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项保护工作和传承发展离不开教育学术力量的带动,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多方关注和共同参与。广大高校应当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发挥科研教育优势,推动金长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一)加强金长城文化研究的科研立项

要在国家和黑龙江省的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立项中将金长城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列入。其他行业系统的科研立项也应当对口资助与本行业相关的或本地区范围内的文化遗产项目。争取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佳木斯、大庆、黑河等地的地方历史文化都争取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扶持和资助。齐齐哈尔市的地方历史研究还没有形成强大影响力,目前还没有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

(二)建设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以金长城文化遗址的普查、考察、参观、研究为方式,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让大学生深入下去,走出去,让他们走进文化遗产地进行田野考察。深人相关市县区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积极 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融入地域文化遗产的氛围中,经受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为金长城保护事业搭建人才培养基地和社会实践平台。

(三)举办金长城学术会议和讲座

围绕金长城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学术会议开的还不够多,学术成果的层次还不够高,参会人员还不够多,应有计划、有组织的筹办此类会议和学术讲座,这既是宣传齐齐哈尔地域文化成果的契机,也是深入开展金长城文化研究的媒介,加强各高校沟通交流的平台。

总之,金长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地方高校应该主动担起金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义务,不遗余力地为金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奉献力量,同时,也不断地在此过程中构建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地方高校的人文魅力。

〔责任编辑:张平凡〕

作者:黄志强

牡丹江地域文化论文 篇2:

本土与创新

摘 要:艺术作品或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艺术家的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被称之为风格。地域文化和民族风俗是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地域环境和民族风俗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黑龙江省有特殊的地域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资源,这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独特的地域文化给黑龙江艺术家带来了艺术创作上的思源,造就了艺术家朴实、大胆、豪放、肯定的画风,敢于大胆创新、表达有力,本土意识浓郁,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关键词:油画 风格 地域性 创新

[本文系“黑龙江省文化厅重点项目”课题《黑龙江省油画风格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4A017)。]

黑格尔说:“风格是艺术作品或艺术创作中显示出来的艺术家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是通过艺术作品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面貌。” 对绘画创作来说,风格艺术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指艺术家的作品或是在创作过程中, 作品内容和形式上展现出的艺术特色、思想倾向和情感表达。它体现在对主题的挖掘、选择的题材、技术和语言、作品中表现的形象,构图的形式安排等许多方面,更是艺术家个人性格、后天所受教育、审美意识、艺术修养、精神气质、情感的表达和创作的感性经验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民族特征的差异形成了南北艺术家对艺术理解的不同,从而造就了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群体,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各异。黑龙江省有特殊的地域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资源,这直接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独特的地域文化给黑龙江艺术家带来了艺术创作上的思源,造就了艺术家朴实、大胆、豪放、肯定的画风,敢于大胆创新、表达有力,本土意识浓郁,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

一、 地域性黑土文化的现实主义风格

黑龙江的地域环境决定了其艺术家的特质,是影响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给艺术家提供了独特、丰富的创作资源和视觉审美条件。拥有艺术感知和造诣的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情感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所在地域的情感特征,使得黑龙江油画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独特的社会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形成了以人和自然为创作题材的乡土写实风格油画,它主要描绘黑龙江苍山林野、冰雪世界、自然景观和表现松花江、江边码头、老街道庭院、乡土农民题材等,并以地域独特的领悟力和敏感的视觉语言来加以表述,这些表现自然景观、人文关怀、社会民生的作品都是黑龙江寒地黑土赋予黑龙江艺术家的独特艺术气质,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表达,包含了特有的情感与精神内涵。例如在画家杨威的作品《萨满舞之歌》在题材上选取黑龙江少数民族萨满族的舞蹈,将萨满舞的自由、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郑艺的油画作品对黑龙江农村生活真实的描绘,将绘画题材指向农村生活,写实手法表现农民淳朴的生活,画家对黑土的热爱,画风淳朴,浓厚;薛智国的作品《大地绿色行程》以写实手法表现边陲小镇百姓生活,手法细腻,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王丕创作的《老歌——我为祖国献石油》《混凝土》等作品色彩浓烈,造型浑厚凝重,具有鲜明的个性语言,以当代大庆石油工人的劳动建设场景为创作题材,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特殊的地域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

二、俄罗斯文化影响下的油画创作

黑龙江的油画创作受俄罗斯的影响巨大。首先,19 世纪 30 年代,苏俄美术对中国现代美术就开始发生影响。到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美术》《人民美术》等刊发表了《论绘画中的典型问题》《论肖像画技法》《现实主义是进步艺术的创作方法》《绘画的构图》等艺术理论文章,同时介绍了巡回展览画派的画家及作品,例如列宾、梅尔尼科夫、苏里格夫等,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对中国油画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部,是边境省市,接壤俄罗斯,其风土人情、文化渊源、自然风光等都有独特和丰厚的创作根源。黑龙江人对于接受和欣赏俄罗斯的油画艺术有着先天的优势条。油画在黑龙江的发展是比较早的,早在十九世纪末期,随着沙俄帝国领土的扩张,带有明显的俄罗斯民族特征的欧洲油画艺术就被带到了中国,这些艺术作品及俄罗斯侨民画家在黑龙江的写生创作对黑龙江的油画风格、尤其是省会哈尔滨的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俄罗斯油画以写实为主,注重造型,创作模式和艺术观念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风格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都在一定时期影响着黑龙江油画的创作风格。画家李斌的《油灯的记忆》,运用古典写实手法,松动的笔触,构成简洁,画面充满柔和温暖的色调,光线朦胧,以背景上的艰苦环境相映衬的正在油灯下洗澡青春充满活力的女知青,作为画面的中心,艺术家在作品中传递出对一代青年知青下乡运动奉献青春的深切怀念。

三、写意性的情感表达

写实与写意是油画艺术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写实绘画属于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家通过对绘画素材的了解与观察,在对绘画对象的一种描绘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实强调真实客观地表现事物,是艺术家忠于客观事物的一种理性思维。不论是写实、写意表现都是以写实油画语言的特质为基础,进而追求写意性,都是由画家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体精神的体会。传统文人画精神是我国特有的绘画思想,油画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西方的表现特点同中国文人画精神中的再现有机的结合,从传统中寻找作品新的灵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语言。写意油画强调绘画中叙事性的运用,强调人文精神和绘画风格之间的某种关系,力求营造一种升腾的气韵与意境,注重强调历史意义的阐述,注重画面的节奏与旋律,巧妙地进行媒材转换,深谙中国水墨精神。

在当下的黑龙江发展写意性油画具有一定代表性,成为近年黑龙江油画创作的又一特征。黑龙江一年四季分明,以丘陵平原为主的地貌,平缓的山脉,广阔的平原,空气清新通透,阳光充足光照度强,这种气候以及地貌特征孕育的黑龙江油画家,用色明亮而又强烈,用笔大胆而豪放。画家刘志的《松花江畔》表现北国风光,用一种强烈颜色对比、交织厚堆的手法来描绘表现,给人独特、新鲜、有冲击力的感官刺激。在具象中追求抽象,在再现中寻找表现,使两种风格交错显现于画面中。画家们尝试突破即成的艺术语境,追求艺术的多元化与创新。将中国画中山水、花鸟写意手法融入油画创作,也是一些画家的尝试,孔繁文的作品《静物》在流畅的色彩当中,绘画技巧全部隐藏在所营造画面的氛围中,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李洋的《风景》表现生机勃勃的树木、花草借用了国画的笔法,《山水 2009 牡丹江印象》将中国画的皴擦点染,构图等方法与油画相结合,融合着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来表现树木,花草的生机勃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尝试新形式的探索。朱伟的创作的《斜阳系列》、《劳作》等作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把几何元素加入自然形态的表现中,表达方式独特,在自身处其境和大家所熟知的景色中找寻属于自己的意境。

四、多元化创作取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性因素也会发生改变。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下,黑龙江油画创作充分表现出了审美意识、内容题材、形式风格等多方面的追求和多元发展的倾向,在学习传统艺术和西方当代艺术的同时,不断探索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道路,关注时代发展与自身情感的关系,重视本土文化特征与当代性。埋头画室的耐力,开眼看世界的勇气,大胆表现更符合时代特征的美,黑龙江艺术家勇于对油画多元化创作观念及对新形式的探索。从艺术实践这个角度来看,黑龙江油画已经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注重客观感受,重视自然景物等向着对精神情感的形式语言这一抽象内容深入研究的转变,并且从直观的、表面的,单纯的对生活情景的探索挖掘,对黑龙江内在地域风格的关注发展到更加重视艺术个性的发展和艺术家情感的表现。黑龙江的油画家们在继承了本土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带有明显黑龙江特色的油画艺术。在黑龙江省油画创作队伍中更是出现了一批时代精神突出,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明显,具有很强写实能力和富于当代艺术探索精神,运用崭新的创作理念及丰富多彩的题材与形式的中青年油画家,他们凭借自己的能量和才智,深入探索油画语言,在自己生长的地域上汲取营养,在借鉴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把黑龙江本土的地域特征,文化风俗,人文风情,与西方油画相融合,立足文化特色和本土艺术语言特征,关注外来文化,不断演变和更新,不断发掘具有黑土地域特色的朴素厚重的新时期黑龙江现代油画风格。如田卫平曾获中国油画百年展播优秀作品奖的作品《月光雪地》,画面中采用特有的肌理效果及平面构成的形式,表现手法的独特,艺术家运用雅致的色调,以独特的形式、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俯瞰黑龙江大地的意境。《地表系列》以传统自然为主题,采用丙烯、矿物质材料,水性材料,现成的木条等在画面中展现特殊的肌理效果。林建群《中国情结》、《负片印象-中央大街》等绘画作品在材料运用及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青年画家姚刚的作品<<模特>>,则表现古典意味, 让观者似乎看到一个躺在玻璃制作的床单上,金属制成的女性身体,通过艺术家黑白对比的光影结构,独特的色彩与线条的表现, 凌厉地要诉说一些当代故事后的关于当代生存的体验。宋冲的作品《八骏图》通过深厚的写实功底,富有张力的表达,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油画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熟练掌握和运用油画语言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逐渐形成的,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外在形式上的直观表达,反映社会现象,更体现了艺术家对自身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对社会深刻表达。艺术家绘画技巧的提高,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丰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观点,才能产生新的艺术魅力。带来新的艺术语言。新世纪的绘画需要黑龙江艺术家在创作方面在调整中思考,紧随时代,时刻洞悉时代潮流和社会文化指向,了解本土文化特征,不断发挥地域资源优势,从文化与观念的角度开放视野,在吸纳本民族风格的同时,借鉴国内其他省区发展思路并结合国际先进文化观念,以及他们对自然的关注、对人文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以更高精神品格和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打造黑龙江油画品牌,开辟黑龙江油画艺术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宾雁.黑龙江的当代油画创作[J].美苑,2003,(04):22-27

[3] 尹珮,黄潇.黑龙江地域性油画的创新[J].中国艺术,2011,(04):124-125

[4] 陈祥云.张进平.黑龙江地区油画艺术的发展及风格[J].作家,2013,(24):235-236

作者简介:

王卓,黑龙江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作者:王卓

牡丹江地域文化论文 篇3:

河北当代女作家的民俗书写与文化认同

摘 要:河北当代女作家唐慧琴的长篇小说《日头日头照着我》植根于冀中平原的农村,以一个基层乡镇女干部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凸现的深层问题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与艰辛、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小说中的一系列民俗事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画,浸透着唐慧琴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河北地域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民俗书写 文化认同 女性意识 《日头日头照着我》

《日头日头照着我》立足于作者唐慧琴的家乡冀中平原,以农村改革开放为背景,从一个基层乡镇女干部任文秀的独特视角,再现农村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同时塑造了一批扎根基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乡镇干部形象。作品以民俗书写的方式展现作家浓郁的乡土情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着深刻的地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民俗书写:河北地域审美价值的彰显

文学作品与民俗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不仅要描写“人”,还要展现民众生活中的“俗”,二者结合才能展现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唐慧琴的小说创作将目光着眼于她所熟悉的河北农村,将笔触伸向农村底层社会,通过对各類民俗事象的描写,以朴实的文字向我们展现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民间信仰和民间语言在《日头日头照着我》中的渗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间民俗风情画。

(一)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产生和传承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民间信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同时禁锢着人们的精神惯例与思维方式。迷信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迷信思想和行为都可以见到。迷信思想和观念可以成为抚慰人们心灵的良药,又可能会对事物进行歪曲,颠倒是非,麻痹人的心灵。《日头日头照着我》中不乏迷信思想的存在,太平庄矛盾的起源就有着浓重的迷信色彩:“村子北面有一个大沙岗,大沙岗据说是一条土龙,东头是龙头,西头是龙尾,龙头比龙尾风水好,而太平庄的牛姓住在西头,杨姓住在东头,所以杨姓掌权,牛姓一直受到打压。”正是封建迷信的长期存在,加深了太平庄牛、杨两家的矛盾,成为太平庄农村改革面临重重阻碍的根源。

民间祭祀作为民间信仰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民众自发地向民间神灵祈祷平安或趋避灾难祸害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祭祀的对象种类繁多,其中有祭日月星辰、天地等自然神灵的,也有祭土地、灶神等民间神祇的。虽然祭祀的形式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保佑平安。小说开头就写到冀中平原上出嫁的女儿都要在正月初三回娘家上坟烧纸,要准备祭祀的物品,如纸钱、鸡蛋、糕点等;此外,每年腊月二十三,他们还要祭灶神。

(二)民间语言

民间语言作为民众的口头言语,是传达思想与传承民间文化的载体。每个地方的特定语言不仅是当地人民进行交流的工具,更承载了当地独特的民俗事象,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韵味。《日头日头照着我》中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河北方言俗语、称谓语等,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还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与认同之感。

俗语是民间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短小精悍,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牛林因宅基地的问题带领一群人来乡里闹事,小米建议任文秀躲避时,任文秀说:“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无论事情怎样发展,村里发生的一切矛盾纠纷最终还是要靠她这个包村干部来解决。又如老孙为答谢任文秀的帮助,为她争取到一个优秀干部的名额,任文秀由此悟出:“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这类俗语的运用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称谓语是一种用来指称双方的社会交往用语,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言语工具,分为亲属称谓、人名称谓、职务称谓等。唐慧琴力图在人物的名字中展现人物的性格面貌,使人们一看到人物的名字就能联想到该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中对村委会主任牛二愣的介绍如下:“虎背熊腰,满脸络腮胡子,一双大眼像两只铜铃,眼珠有点朝外凸,一副愣而吧唧的样子。”这种描写把牛二愣愣头愣脑、头脑简单的性格特点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

二、女性建构:主体意识与话语权力的宣扬

女性意识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的旗帜。作为现代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女性意识是女性为摆脱男权社会的压迫而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的现实诉求。《日头日头照着我》中的女性意识既体现在唐慧琴的女性创作意识中,又体现在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任文秀的女性意识中。

(一)唐慧琴的女性创作意识

唐慧琴以女性作家的身份去审视当代社会女性的现实生活并深入剖析女性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其自我意识的表露与显现。唐慧琴鼓励女性为获得自由平等的权利而积极奋斗和勇于抗争,她强烈要求女性独立自主,避免受制于男性。正如伍尔夫所说:“女性只有获得了‘一间自己的屋子’,才能在男权社会中拥有追求独立和自我的条件。”所以女性为获得平等地位,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拥有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立的工作等。基于以上原因,唐慧琴才会着力塑造任文秀这样一个女性形象,表达自己的诉求。

(二)主人公任文秀的女性意识

任文秀身上所体现出的独立自主、超越自我的女性意识深深触动人心。在《日头日头照着我》中,太平庄支部书记杨抗和村委会主任牛二愣对任文秀采取漠视、歧视的态度激怒了任文秀,更激起了她对工作的热情,她决心要管理好、整治好这个并不太平的太平庄。只有打破男权在家庭以及公共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才能真正实现女性的独立自主。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任文秀才能不断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最终赢得太平庄村民的信任与尊重。

三、文化认同:精神内核与生命质感的阐发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本民族最有价值与意义之事物的确证,是对民族基本价值的归属与体认。文化认同不是单一的,它由多维度构成,主体对认同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主体对某一地域文化的认同,又可以升华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文化认同是地域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真实、最厚重的基础。

(一)地域认同

每一地域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当人们对该地域的文化资源表示认可和接受时,便形成了地域文化认同。在《日头日头照着我》中,唐慧琴通过对质朴纯良的人物形象的赞美和对伟大崇高的冀中精神的歌颂达成了她的地域认同。

唐慧琴怀着对冀中大地深沉的爱和民族自豪感,致力于挖掘这片土地厚重的文化内涵,在民情风俗、人际交往等方面彰显冀中人民热情友好、重信尚义、宽厚包容的伟大崇高精神。小说中的一些民间传统节日习俗,不仅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人们自觉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人际交往方面,虽然有众多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其中最严重的阻力在于太平庄牛、杨两姓家族世代相传的矛盾冲突,但是在以任文秀为代表的乡镇干部的感化下,两个家族的关系终于有所缓和,并合力为太平乡谋发展。

(二)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接纳后而生发的归属感,体现了各族人民所具有的公民意识以及作为国家公民需要履行的相应义务。其中包括对国家号召的积极响应,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严格遵守,对政府工作的全力支持,以身作则,等等。

《日头日头照着我》中的故事发生于2003年,正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狂热时期,唐慧琴就以农村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展开叙事。书中的农村乡镇干部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各个农村,积极解决农村内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革新农村政策。待基本问题解决后,乡镇干部又和村民联合起来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引导村民走上致富道路,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小说以农村改革开放为背景,体现了唐慧琴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遵守、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语

唐慧琴生长在冀中平原这个极富民俗文化的乡野,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从小就耳濡目染,而且又有着十六年的基层乡镇工作经历,用最朴实的文字诉说最打动人心的故事。也正是因为立足于本土文化,唐慧琴才拥有了坚实的写作根基和开阔的文化胸怀,才能创作出一部真挚感人、意蕴深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唐慧琴.日头日头照着我[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

[3] 弗吉尼亚·伍尔芙.伍尔芙随笔全集[M].石云龙,刘炳善,李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 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年科技创新项目一般项目“文艺民俗批评视域下的当代作家创作与对外传播研”(项目编号:kjcx2020-120mdjnu)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赵晗,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 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作者:赵晗

上一篇:小学生挫折教育论文下一篇: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