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18

前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自身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并且是对其他学科进行更深一步探究的重要工具。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研究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论文 篇1:

人本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评价运用

摘 要:将人本主义应用在数学教学评价中,意在解决数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学生作业的评价、学生评价以及试题评价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学评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的人本主义主要是以让学生的学习以自由为基础,让其在一种宽松、没有威胁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并且人本主义提出学习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学生本身,学习应该让学生的行为、个性以及态度都要发生变化,主张让学生内发的进行学习而不是外部的强加行为。因此本文就对人本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评价运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本主义;数学教学;教学评价

近些年来,在教学活动中有关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赞赏教育”一直被提倡,然而有些老师片面的把甜言蜜语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互动失去了实效性,学生变得麻木,那么什么样的交流与互动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充满活力,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呢?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无限的潜能,在合适的氛围和情景下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成长。这样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交流方式,适时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支持和鼓励,使我们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真正地爱上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发展观”是数学教育理念精髓之所在。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寻找评价与数学互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关注学生,发现和欣赏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给予赞赏,使其感受被关注和支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引导其成长。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孩子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真正关注学生。

兴趣是儿童情绪化的世界,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師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融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变“要我学数学”为“我要学数学”。

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生动的评价方式,教师应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春风。如我在一年级《找规律》一课的教学时是这样评价的:

……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自己创造出规律?

生1:□△○ □△○ □△○ □△○

师:能用图形表示规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2:××× ┃ ××× ┃ ××× ┃ ××× ┃

师:节奏感明显,你很有音乐天分!

生3:336 336 336 336

师:真好!能用数字简洁地表示规律。

……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我给予学生的评价就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评价中的具体运用。这种积极而客观的评价,非常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对于生1,我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自然观察智能的肯定;对于生2,我侧重的是对于音乐智能的肯定;对于生3,我侧重的是对于学生数学智能的肯定。在看似平凡的口头语言的评价中,体现的却是评价标准的分层性。确立“分层多维”的评价标准,是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使学生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有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总之,人本主义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关注学生,用爱心对学生真情的、正确的评价。一切为了学生,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互动交流中。关注学生,真诚关怀,才能促进数学教学充满生机,教师应本着内心深处对学生的爱去营造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数学课堂上的阳光雨露,撒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得到心灵上的点拨,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傅钦志.人本主义视角下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22):46-48.

[2]周明远.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4(12):100.

[3]张惠源.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4(A19):464.

作者简介:

张文英,山西省临汾市,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玉峰街实验小学。

作者:张文英

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论文 篇2: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前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自身有着广泛的应用性,并且是对其他学科进行更深一步探究的重要工具。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的研究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学习理论的探究,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到近代的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以及认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于当今教育教学以及学习方法有指导意义。

不同种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难以一一叙述,下面我以菱形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所给出的教学设想来具体探讨一下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一、罗杰斯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菱形这一节课主要内容为菱形的概念及特征。首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菱形模型,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定义,再以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全面总结菱形的特征。下面我从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一)

教学目标从三方面考虑,知识目标即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菱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初步运用;能力目标即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图形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建立信任,并感受到合作交流带来的快乐。

正如罗杰斯所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养的人。毕竟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而这种变化又取决于过程而不是取决于静止的知识。”

罗杰斯鉴于世界处于迅速变化、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时代,主张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再像过去一样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

(二)

教材是能过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引入菱形概念的,即“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图1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

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们观察剪下的图形,以及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寻找规律,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剪下的四边形四条边是重合的,即立刻得到四条边相等的结论,从而得到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这一概念;也有的学生通过刻度尺测量出四条边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相同的结论。

教材的这一安排本身便具有开放性,加之教师并没有采取直接告诉、简单命令的指导方式,而是间接性的,非命令性的,使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学生做主人,教师是促进者,体现了罗杰斯始终强调的教师的“非指导性”原则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原则。

学生的思维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给予肯定,与学生们融为一体,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产生丢开戒备心理和正视自己的勇气,这正是体现罗杰斯教育教学理论中意义学习的四要素之一。

在考察了菱形的概念后,继而考察菱形的特征,这里充分利用到之前通过剪纸得到的菱形,以及平行四边形基础上得到菱形的过程,学生们分组自由讨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小组内再讨论。

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这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即罗杰斯所强调的意义学习。而组内对于各个组员的观点进行探讨的过程便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会清楚他想要知道的东西,也会弄明白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感受到自己的提高,在讨论、交谈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讨论结束后,大家可将结果写到黑板上,这时候课程的进程缺乏连贯性和方向性,即无结构性的。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结论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些结论可能是菱形特有的特征;可以是角、边、对角线的相关特征,也可以是对称性特征。

这里教师的角色应该为促进者、支持者。罗杰斯认为,只有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罗杰斯强调允许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自由;强调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冲击。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要考虑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权和自主权,把教师的角色放在促进者的地位。

二、罗杰斯教育理念的意义与不足

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罗杰斯的教育目的观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他关注的是人的整体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

尽管教育界一再呼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国的教育总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无形的指挥,这便使学习本身由自动自发的兴趣转化为了强制性,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并未完全體现出它所应有的价值。

在中小学推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之所以未见成效也与其自身特点有相关之处,首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们对于以何为标准去评定学生的成绩感觉无所适从;其次,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属于开放式的,各学校各班级无法按同一步骤进行,只能在大原则下凭自己的经验去尝试,如此一来教学成效便不容易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第283页.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7]施江玉,李辉.对罗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

[8]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外国教育研究,2000,(12).

[9]向海英.人本主义学习论及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山东教育科研,2000,(1.2).

作者:黄 媛 黄 芳 陈志勇 孙美华

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论文 篇3:

基于人本主义视角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评价分析

摘要:随著中职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办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中职的学生总数不断在增加,中职教育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人本主义的驱动下,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应该如何进行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围绕此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视角;中职数学;教学评价

  • 当前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和“人本主义”教学评价理念的提出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太过于注重量化的成绩,拿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另外,教学模式和质量也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产生厌学心理。而教师对于学生这种现象大多采取的是消极处理的方式,通过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目标的可能性,但是这会从根本上影响数学教学的质量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之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评价理念的提出正是契合当下的情况的。人本主义视角下对中职数学教学的评价首先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发展,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的培养,希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树立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同时,这种以人为本、强化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评价方式和观念,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思想方式的革新,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人本主义数学教学评价的应用探索

  •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即时评价

课堂评价对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肢体语言及时给学生反馈。举个例子,当学生在课堂上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展现出亲切的微笑,对学生赞同的点头,这可以培养学生对积极性和创造思维。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苦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和支持,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肯定和评价。除了教学态度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给予鼓励。举个例子,当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奖励一根棒棒糖或者一张小卡片,增强仪式感,强化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完成所带来的良好感受。这些奖励的物件虽然比较小,但是奖励感可能会激发出不一样的学习状态。

另外,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上也要差异化。根据不同学生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问题,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有所收获。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举个例子,如果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朗读一下题目,夸奖学生读题的顺畅性。

  • 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

首先,关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在数学作业的数量和难度上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将数学作业分成不同的难度,一部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习题,一部分是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完成的习题,让每个学生通过做数学作业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也可以增加作业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数学更感兴趣。举个例子,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体有单独的篇章讲解,根据几何体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为学校设计一座由三种以上几何体组成的雕塑,并说明设计意图。

其次,关于数学作业的批改。批改数学作业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一个渠道。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批改不应该是简单的对错,而应该加入人文情怀的内容,通过不同风格和态度的批语鼓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批评学生做得还不足的地方。举个例子,如果学生数学基础不好,作业的完成度高但是正确率较低,教师可以在批语上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对于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困生”,当他们出现抄作业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制止,通过温情的批语让学生不伤自尊的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对于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需要更加多元化,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评价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建议,制作一份数学学习评价表,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表现做跟踪记录,及时进行鼓励。其次,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的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学习上的评价,互相督促各自的成长。最后,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要进行多个维度的评价,其中包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完成课后作业的进度和质量等等。

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实现中职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合理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课业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后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通过此类研究,推动之后中职数学课程的评价改革,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春玲.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学业水平评价的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

作者:徐小亮

上一篇:中西美学异同研究论文下一篇:钙制剂的临床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