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要,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翻译教学的发展,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不重视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显现出弊端,针对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弊端,需要对传统的翻译模式进行彻底的反思,使翻译教学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 篇1:

近10年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摘 要: 基于对2001年—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发表的关于翻译教学模式的26篇文章的分析,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型翻译教学模式 总结 问题 展望

1.引言

为了能够对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以指出现有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所发表的关于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回顾和评述了近10年来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状况,以期使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范围

我在中国期刊网上以主题为搜索项,以“新型翻译教学模式”为检索词,对1999—2008年间发表的有关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检索、收集,然后对其进行阅读、整理、分类、筛选,最终确定26篇文章作为此次研究的参考文献。

2.2分类

经过认真阅读、分析、研究这26篇文章,我按文章主要分布期刊、发表年代和数量及研究的主要内容等对其进行统计,其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的数据显示,结合对文献内容的具体分析,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出近10年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以下五个特征。

(1)总体上看,近十年来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成果呈递增趋势,如表一所示。这体现出我国学者对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出愈来愈浓厚的兴趣。

(2)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受其种种弊端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渐增加,并发展迅速,如表一所示,2004—2008五年间所发表的关于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数占所研究文章总数的84.6%,足以说明其发展迅速这一点。

(3)在近10年发表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文章中,《外语界》上发表的文章占了15.5%的高额比例。由此可见,其外语教学的栏目在很大程度上为翻译研究者提供了学术对话的有利平台。此外其他外语类核心期刊,如《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也正体现出对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4)非核心期刊所发表的关于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占全部文章的比例比核心期刊所占的比列大得多。如表一所示,非核心期刊为65.5%,核心期刊为35.5%。

(5)近10年我国对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种类逐步增多,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如表二所示,目前关于新型模式的研究,国内研究者已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情境式、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互动型、运用媒体技术和网络等多种模式。

3.近10年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状况

3.1基本发展趋势

近10年来我国翻译教学模式正朝着由单一到多样、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由被动性到主体性、由传统手段到网络高科技手段等诸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新模式。

3.2教学模式的研究

3.2.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多种名称。如万宝林(2004)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王宇(2003)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朱山军(2006)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等。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相反,强调翻译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朱山军(2006)从该模式所基于的系统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一次短文翻译的教学实践,论证了该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实施的可行性。王宇(2003)的文章主要是从理论准备、实施原则及自己所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等三个方面,介绍了他为探讨该模式所做的一次尝试。

3.2.2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

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是符合当今“任务时代”潮流和我国翻译教学实际的一种模式(曹曦颖,2008)。万宝林(2004)认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工作任务不是变轻而是加重了。其主要工作就是进行任务设计,建立“任务资源库”。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朱越峰(2004)则结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提出了自己关于该模式的几点思考,指出该模式是一个任务参与解决的过程。在这一互动过程中,以“主题活动”为线索、“合作式学习”为原则,进而达到发展翻译能力的目的。

3.2.3情境式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

万宝林(2004)和朱山军(2006)都认为,以文学翻译为默认教学内容的传统翻译教学,让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当他们走向社会后,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因此,翻译教学应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和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3.2.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就如何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而做的研究。如陈秀(2008)、叶苗(2007)和熊俊(2008)等人做的研究;一类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就如何改革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而做的研究。如谭业升(2001)、赵颖(2006)和赵征军(2005)等做的研究。这两类研究的区别是:前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一个方面的微观研究,其模式有具体的名称,如交互性模式(叶苗,2007)或互动性模式(陈秀,2008;熊俊,2008);而后者是基于整个建构主义理论所做的宏观研究,其模式没有具体的名称。

3.2.5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翻译教学和研究也必然要走向信息化。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的结合便成了近10年最引人关注的翻译教学方法。师新民(2006)从剖析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问题入手,介绍了四种信息化翻译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翻译工作坊、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简单应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和自行设计学生自学自测课件等。

3.2.6其他模式的研究

其他模式主要有张小波(2006)的案例教学法、苗菊(2007)的过程教学法和向荣(2006)的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张小波根据翻译教学的特征,引入案例教学法,认为该模式体现了课堂与社会、理论与模拟实践的结合,符合高等教育的目标,有益于学生为社会服务。苗菊则从翻译能力的成分出发,探讨了翻译教学的过程教学法,指出该模式能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其成为翻译过程中的主动者。

4.问题与思考

4.1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问题

近10年来,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仍以思辨性和经验性为主。定性研究占绝大多数,实证性研究较少,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这是导致非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所占比例比核心期刊所占比例大的原因。如果能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成果会更具可信度。对此,我认为,一方面应加强现有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科研方法的不同,为研究人员的整体研究素质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应坚持每年举办科研方法培训班,促进科研方法的普及。

4.2新型模式的实施问题

近10年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可喜的变化,提出了不少新型模式。但是应该理性地看到,目前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仍占统治地位。绝大部分新型模式刚具雏形或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实施这些新型模式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如何在实施新型模式的道路上扫清障碍,排除困难,真正实践这些新模式,并推广到全国各大院校,还需要广大学者继续讨论和研究。

4.3师资培训问题

不可否认,翻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因素。例如:师资结构严重失衡。同时,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优秀翻译教师严重匮乏。目前翻译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新型模式不能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认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从眼前着手,从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青年教师中选拔双语能力强,对翻译课感兴趣的教师,鼓励他们在职进修或进行专门培训,以应教学之急需。

5.结语

尽管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虽然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问题、新型模式的实施问题及师资培训问题等。但是,随着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会得到良好的解决。在我国日趋频繁的对外交流的大背景下,新型翻译教学模式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秀.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5):44-46.

[2]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1,(4):13-16.

[3]万宝林.论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2):78-80.

[4]叶苗.翻译的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7,(3):51-57.

[5]张小波.实用性翻译教学模式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6,(3):124-1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赵鸿雁

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 篇2: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弊端改革探索的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要,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翻译教学的发展,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不重视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显现出弊端,针对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弊端,需要对传统的翻译模式进行彻底的反思,使翻译教学工作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传统翻译教学 现代教学模式 弊端 改革思考

我们在改革目前的翻译教学模式下,既要吸收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优势,又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还要搞清楚翻译的实质,它在本质上同人类的其他理性活动一样,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解决跨文化和跨语言交流中遇到问题的行为,这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和翻译技巧,翻译实践还包括面对翻译任务。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白一下几点问题:

一、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以结果为中心的,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它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刺激在先、反应在后的线性过程。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即使是讲课,也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争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不多,这就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的能动性;传统翻译教学多以文学翻译为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所选译例及翻译练习,大多是文学名著中的句子和段落,学生所学的也就基本上是文学翻译的基本技巧和评价标准,当学生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时,常常感到无法适应,这就看出了教材和实际的脱节;传统翻译模式带有浓厚的急功近利色彩,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后劲不足,导致培养工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是转移的而不是构建的,是分解的而不是成套的,这就使翻译学习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脑子里存在的只是枝节。这使得学生学的内容是相同的,思维的能动性被抹杀掉,不再是灵活的进行翻译活动。

二、如何进行改革

(1)实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翻译教学新模式

首先,多媒体网络可以存储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分類建立多媒体翻译教学素材库,有利于教师检索教学信、更新教学素材,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接近生活教学内容,从而保证了翻译教学的时效性。再者,多媒体网络技术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点,将相应的翻译教学素材呈现在每学生电脑上,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学生在计算机模拟的现实世界学习翻译技能,能更好地感知客观世界,可以在校园网上阅读、自行翻译、与他人的优秀译文进行对比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及写作水平,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再次,多媒体网络技术能提供智能化的评价和测试方式,学生可随时检查自己对翻译知识的掌握情,教师也能更清楚、具体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直接参与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人本主义教学模式

教学的讲授一是要精讲。由于翻译毕竟只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部分,不能占用过多课时,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集体讨论确定精讲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为任课教师提供统一框架;二是老师的讲授要有创造性,允许教师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局部改动和发挥,教师对翻译练习的设计,要做到体裁形式多样,难度适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更新课件内容。三是老师教学要灵活,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加大练习难度,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各方面的了解,开阔他们的眼界。四是教学的活跃性,教师应事先设计各种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译”中学习翻译方法和技巧,以真正实施教学互动。对于在翻译教学中处于授业者地位的教师来说,应抱着虚心好学、与时俱进的态度。教材或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从宏观的方面讲的,而学员最终能否学以致用,更多的要依靠学员自己的投入,不要太拘泥于教科书,或盲从权威,翻译还得从内因着手,学生发挥能动性来学好翻译。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翻译实践

无论是从翻译理论的职能、实践的需要.还是从教学需要以及学习规律来看,翻译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翻译教学中,要占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学好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反过来指导进一步的翻译实践活动。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教育者要明确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课堂教学上要鼓励学生进行随堂的翻译,在课下进行资助学习时也学生本身更应该多进行翻译活动,每天督促自己练习翻译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孰能生巧,慢慢的积累很丰富的翻译技巧。现在很多企业活动者对于翻译都普遍认为,翻译者要在实践中锻炼2年以上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者,可见翻译离不开实践。

(4)提倡“以过程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

运用在“以过程为中心”的翻译教学就是要求教师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则,努力使学生积极参与翻译的整个过程,即理解、表达和修改,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与能动性,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协作。努力营造一种学习氛围,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积极参与翻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以提问、同桌互改、组内讨论、组际交流、师生探讨等课堂形式创造出一种师生、学生交互协作的环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探讨、发现、运用双语转换的规律,逐渐帮助学生培养自觉运用规律的习惯。在每个交流环节,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侧重点,并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强化,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翻译思维习惯,培养翻译技能意识。这种翻译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上可以发挥很积极的作用,是现代翻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结语:翻译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作为教育者必须从各个方面推进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力争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研究,1997

[2]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中国翻译,2003(4)

[3]章国英,网上英语时文闭读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电化教育研究.2003(5)

作者:王怡丁

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 篇3:

新建软件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初探

【摘 要】金陵科技学院在南京软件名城的建设中将逐步转型成为软件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二级学院也面临着专业转型的任务。研究表明:翻译课程在教学理念上应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和“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开设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选取与软件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和教学资料,利用开放型语料库的资源优势,最终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建软件大学 英语专业 翻译课程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南京被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的称号。之后,南京积极筹建软件大学。这项举措以南京地方性高校金陵科技学院为基础,以期把学校快速改造成为以软件学科为主导的一流软件大学。在学校快速推进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外国语学院作为二级学院也面临着专业转型发展的任务,要完成非涉软专业向涉软专业的改造,学科专业涉软方向的设置等。这对英语专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契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英汉翻译课,具有实用性强,在各专业领域广泛应用的特点,这其中也包括在计算机软件专业领域的运用。韦忠和引用了著名的语言服务行业市场调查公司 Common Sense Advisory(CSA)2011年的调查结果其中提到:全球软件和相关服务领域在语言服务方面的采购投入比2010年增长了18%。[1](p.71-74)这说明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它对语言服务(主要包括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针对软件专业的翻译人才也越来越急需。他还指出,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机构运用在线语言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在线语言服务。由此可见,软件行业的发展促使了职业翻译的发展,职业翻译的发展也需要借助基于网络的软件技术的支持。翻译与软件专业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因此,翻译可以作为外国语学院专业转型过程中,英语专业与软件专业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如何通过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培养符合南京区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为软件行业服务的专业翻译人员,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从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这三个方面着手。

二、研究结果

(一)更新教学理念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他们的课堂行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知识本身[2](p. 5);教师教学的理念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3](P. 1),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4](P. 40),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戴炜栋在2004年指出了现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的表现,其中有两点分别是人本主义学习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5](pp.10-17)人本主义学习论主张废除以教师为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让学习者自由学习和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师要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和情感。 [6]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5] (pp.10-17)因此,学习不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相应地,“从教者”的任务也就由传授知识转变成了为“学习者”的那个建构过程提供帮助[7]。“以学生为中心”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首先需要具备的教学理念。

具体到指导翻译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是我们翻译这门实用性和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翻译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迅速就业,如果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的话,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失业。熊兵在对比了中美翻译教学之后指出:在教学理念上,我国的翻译教学应该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实际需求和职业需求, 让翻译教学走出象牙塔,使之与社会实际需求、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接轨。[8](pp.87-96)其次,我们要对作为一个语言服务行业和产业的翻译有全新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翻译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翻译工作不再是以前独自单干的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团队合作的方式。因此对译员的要求也不单是要具有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能力,而是要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潘华凌等人指出:译者的能力包括翻译能力、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整理和应用各种资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能力这些工作能力及服务能力。这是由翻译活动的行业化和市场化决定的。[9](pp. 79-83)因此,我们要按照这些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来进行课程设置,最终实现为社会输送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译员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更新。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翻译教学中也应相应地采用“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强调翻译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倡让学生多参与翻译项目工作坊,以促使教学模式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为学生尽快获得职业翻译者的素养提供教学方法上的保障[10](P. 22)。要想在翻译课上真正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要使用“以过程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朱玉彬、许钧解释,“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是指翻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翻译过程,围绕翻译过程开展教学。[11](pp. 84-88)“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突出翻译教学目标中的运用与评价层次: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同学和教师讨论,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别的翻译任务中,并且能够对自己所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有评判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不是以讲解为主,而是引导学生去关注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成为引导者、信息提供者和被咨询者,而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和兴趣。“授人以渔”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教学目的。

2.“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

“翻译作坊”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过程教学模式,它把实际的翻译过程移植到翻译课堂上。李明和仲伟合指出:“翻译工作坊”就是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进行见仁见智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通过不断协商,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同的译文的一种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实施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12](pp. 32-36)熊兵在《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一文中也提到现今美国翻译教学大量采用“作坊式翻译教学法”(Translation Workshop),强调学员对问题的讨论、经验的分享和实际任务的完成。其翻译教学过程仿佛是某翻译作坊在完成从外承接的翻译项目,学习者正如翻译作坊中的翻译人员一样,对所译资料通过各自研读和相互讨论,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翻译。[8] (pp.87-96)

Visintin给出了这种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1)教师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等选择合适的文本。(2)学生阅读文本,弄清文本类型、风格、出处以及读者对象等。(3)学生轮流高声阅读文本,熟悉文本话题、理解文本大意。(4)学生各自默读文本,对不熟悉的术语加下划线,并思考可能会遇到的翻译困难,然后以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就翻译问题、翻译策略以及可能的译文等方面分享各自的观点。(5)学生借助词典或其他信息资源,抑或求助专家等,进行初步翻译。(6)学生以小组形式比较各自的译文,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的一个译文,或者当小组内成员对某处的翻译无法达成一致时,每个成员保留各自的译文。(7)小组中的每个或某个成员高声朗读自己的译文,其余学生集中精力倾听,然后提供不同于阅读者的译文或对译文进行评论。(8)重点讨论翻译某个语段时在选择自认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之前的思路和如何运用某种翻译技巧。这种做法有些像我们经常说的“有声思维法”。(9)每一小组给出最终译文,教师收集所有译文并评分。[13]

但张威指出: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降低教师的教授活动而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一般来说,学生自主活动学习的效率低于讲授学习,因此在教学目标固定的条件下,需要增加教学时间。[14](pp. 112-115)因此,他提出了基于JITT(Just-in-Time Teaching)模式的翻译教学。它的关键就是利用互联网络拓展学生学习时间,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衔接,并且鼓励学生互相教对方知识,互相学习,同时强化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张春柏、吴波也指出,翻译工作坊不应停留在课堂里,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继续与教师和同学互动。[15](pp. 70-73)

由此可见,在课前,利用网络发布翻译素材,回收学生的翻译反馈;在课上,使用“作坊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翻译过程,通过讨论和合作的方式给出译文;在课后利用网络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提供继续讨论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能保证“作坊式”教学法的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对于学生提交的译文,教师可以考虑尝试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法来综合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译文的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回顾和总结,并反思自己翻译技能和策略运用的优劣,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真正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小组成员互评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教师主要是在评价学生译文的优劣之处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搭建支架和平台。

(三)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也应以市场为导向,开设符合市场需要的课程。随着南京“中国软件名城”的建设不断深入,可以预见的是国外软件企业也有可能进驻。在此过程中,企业本地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地化是指对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的语言材料、程序、包装方案、用户界面等在另一种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进行翻译和改编设计,以适应特定国家和地域的市场需求的过程。本地化行业是为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语言文字和技术服务的新兴行业。[16](pp. 45-48)因为本地化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语言服务翻译公司开始朝本地化服务的综合方向发展。本地化翻译人才除了需要具备翻译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运用机辅翻译、翻译记忆工具等电子技术的能力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因此,除了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核心的课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开设其他一些课程,例如计算机运用高级知识、如何使用机辅翻译工具、企业管理等课程。

2.教学内容

在选取翻译课程的教材时,教师应该考虑要与软件专业紧密结合。丁大刚等人在对职业译者进行市场调研后指出:在被调查的职业译者中,有74%的人认为在从事翻译职业之前准备得最不充分的是专业知识。[17](pp. 41-44) 这与翻译课程普遍使用的教材和进行的教学内容有关。目前翻译教材中所选取的翻译素材大多是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很少专门涉及某个专业领域。这就使得学生在翻译课上所学的与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软件专业培养翻译人才,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应选取如保清和符之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王泉水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技巧》、毛正坎编写的《科技英语翻译》等这样的教材。然而国内目前专门针对软件专业英语编写的翻译教材还很少见,因此教师需要选取课外的翻译素材。教师可以挑选原版软件专业书上的内容,或者使用真实的翻译材料,例如软件公司的资料部需要翻译的产品手册等。教师也可以承接软件公司的翻译项目,然后把任务分成若干部分分配给小组,再由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一部分。在提交任务前,教师可以就翻译的质量把关,并对每个学生的翻译成果进行评价。如果翻译项目有经费,也可以按照学生的翻译成果分发给学生,激励译得好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选择的翻译素材应与市场和就业紧密相关。熊兵在《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一文中提到的关于美国翻译教学的内容也值得我们借鉴。他说美国的翻译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取向(practice-oriented)和市场化取向(market-oriented)”。 [8] (pp.87-96)学生只有学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翻译素材,接触真实的翻译任务,才有可能在就职后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胜任职业译员的工作。

此外,开放型语料库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来源。语料库是一种“开放的”翻译教材。目前可应用于翻译教学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主要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研究中心已研制的“汉英平行语料库”、“汉日翻译语料库”,以及香港教育学院的王立勋博士建立的面向英语和汉语学习的双语平行语料库。[18](pp. 45-48)语料库给教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从语料库中及时大量地选取语言材料用以翻译教学。在实际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检索软件,使得大批量双语对译实例能够同现,为常用结构提供多种双语对译样例,供讲解和仿习[19](pp. 27-32)。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语料库和检索软件,鼓励学生主动利用词语索引软件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语料,并最终从众多纷繁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三、结论

教育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老师们从内心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实现自身从课堂“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角色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地体现。“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和“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方法以及与软件专业、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都给教授翻译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翻译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亟待提高。要想把翻译课程与软件专业结合开成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甚至开成一个专业,成功转型为软件大学的翻译专业(涉软方向)或者软件翻译专业,继而为南京成为软件名城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致谢:

衷心感谢安徽大学朱玉彬教授在本文撰写和修改过程中给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以及悉心的指导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韦忠和. 2012年及未来几年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翻译,2012(3).

[2] William,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UP, 1997.

[3] Arnold, J. & Brown, H.D. A map of the terrain [A]. In J. Arnold (ed.).E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C]. Cambridge: CUP,1999.

[4] Schommer M. An emerging conceptualization of epistemological beliefs and their role in learning[A]. In R.Gardener & P. A. Alexander (eds.).Beliefs about Text and Instruction with Text [C].Hillsdale, N.J: Erlbaum, 1994.

[5] 戴炜栋.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4).

[6] 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7] Duffy,Thomas M. & D. J. Cunningham. Constructivism: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delivery of instruction [A]. In D. H. Jonassen (ed.).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C].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Macmillan,1996.

[8] 熊兵. 中美翻译教学比较研究[J]. 外语界,2011(1)。

[9] 潘华凌,刘兵飞. 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1)。

[10] 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Education [M]. Brookland: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11]朱玉彬,许钧. 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1).

[12] 李明,仲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 中国翻译, 2010(4).

[13] Visintin, A. Z. Workshop on pedagogic translation as a skill-enhancing tool. MEMORIAS DEL IV FORO NACIONAL DE ESTUDIOS EN LENGUAS (FONAEL 2008).At: http://fel.uqroo.mx/adminfile/files/memorias/Articulos_Mem_FONAEL_IV/Zanier_Visintin_Alessio.pdf

[14] 张威. 基于 JITT 模式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与探索[J]. 中国电化教育,2012(3).

[15] 张春柏,吴波. 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2).

[16] 苗菊,朱琳. 本地化与本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J]. 中国翻译,2008(5).

[17] 丁大刚,李照国,刘霁. MTI 教学: 基于对职业译者市场调研的实证研究[J]. 上海翻译,2012(3).

[18] 罗选民,刘斌. 关于开放型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思考[J]. 外语教学, 2009(6).

[19]王克非.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J].外语电化教学, 2004(6).

作者简介:

陶然(1979-),女,汉族,江苏高邮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