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教学法的通信工程论文

2022-04-30

摘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难教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针对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项目教学法的通信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通信工程论文 篇1: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学习活动。结合“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 课程的具体情况,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在该课程上的应用,并结合“移动通信工程勘察”项目,讨论了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项目教学 3G 接入网

Application of Projecti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3G UTRAN

YAO We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Key words Projection Teaching; 3G; UTRAN

1 课程说明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迅猛发展,3G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3G相关的课程在高职通信类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原来的通信专业教学中有“移动通信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这门课的教学重点是移动通信原理、网络结构和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由于缺少实际设备,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传统,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学生对具体的设备缺乏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对设备进行操作和配置;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设备相结合,体会不到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用处。

在高职通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引进了鼎桥通信公司TD-SCDMA通信系统的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设备,组建了移动通信系统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将“移动通信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更名为“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该课程成为通信专业改革后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在移动通信理论基础上的实操课程。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中包括核心网(CN)、接入网(RAN)、用户设备(UE),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课程涉及的是3G接入网设备,包括基站(NodeB)、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操作与维护。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得学生认识3G系统的网络结构及设备,掌握3G接入网设备的数据配置方法和维护方法。课程针对真实的3G接入网设备,以项目任务为主体来完成教学,实践性,工程性非常强。课程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将具体介绍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思路。

2 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简要介绍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思路之一。项目就是以生产一件具体的产品,实现一种具体的服务为目的工作任务。把真实的项目应用于教学中,以行动为导向,把工作任务结合教学特征转换为教学任务,这就是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教学环境模拟真实的工厂或公司的工作环境,教学模式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教学流程尽量严格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进行,课程的理论知识要融入到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有学习的主动性,能积极主动的完成项目,自发的去查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若没有学习的主动性,项目教学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思路,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课程将按照本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强调以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勘察、安装、开通与测试、维护等工作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3G接入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本课程通过完成四个项目,使学生能够对接入网设备进行基本配置与维护,这四个项目分别为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接入网设备硬件安装与检测;接入网设备开通配置;接入网设备维护。下面将通过典型项目“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对如何在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这门课程中实现项目教学进行分析,并对典型项目“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进行讨论。

3 典型项目教学设计

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项目的教学设计是项目能达到其目的的基础,好的项目的设计才能让项目有好的执行情况,教师要在项目的教学设计做大量的工作来实现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根据教学中的实践,对项目任务设计有以下几点经验总结:

(1)项目的内容要由易到难,起步的项目可以比较简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挫折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后面的项目可以安排比较大的难度;项目要有合理的前后继承关系,使得后续的项目可以利用前期项目得到的经验,学生在完成难度较大的项目的时候,项目安排越合理,学生能自主顺利完成的可能性越大。项目设计对学生来说,即要有一定挑战,又要能顺利完成。

(2)项目的设计越接近真实工作任务越好,使项目的所有情况都尽可能模拟工作任务情况,让这个项目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流程都接近实际工作状态。

(3)项目的设计要保证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即要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也要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

图1 TD-SCDMA系统室内工程勘察流程

典型项目的教学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把它转化为学习任务。这里选择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移动通信工程勘察”。在3G商用网络的建设中,移动通信工程勘察最主要的内容是3G基站的工程勘察, 3G基站工程勘察包括网络规划勘察阶段和工程设计勘察阶段,其中网络规划勘察主要应用在网络规划阶段,而移动通信工程勘察在工程设计勘察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3G基站安装地点的室外和室内的现场情况勘察;对现有网络数据进行采集;确定机房内的设备、走线架和天馈系统的布置;画出相关的勘察设计图。勘察与设计要求施工时容易实施,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移动通信工程勘察过程中,基站的工程设计勘察最符合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结合配备了TD-SCDMA设备的教学环境,最终选择“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作为学习任务,也就是典型项目。在选择的典型项目中模拟移动通信工程勘察流程:进行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图;填写工程勘察报告;分析总结。这也是一个进行移动通信工程勘察时的基本流程。图1即为 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流程。

4 典型项目实施步骤

“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典型项目实施步骤如下:(1)明确任务,教师讲解工程勘察的原因和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制定工作计划。(2)讲解勘察说明。教师对勘察任务进行讲解,与学生共同分析任务,学生要了解移动通信工程勘察过程,描述移动通信工程勘察过程;(3)进行TD-SCDMA系统室内工程勘察,执行项目任务。学生进行室内勘察,按照勘察要求执行任务,记录任务执行过程出现中的问题,如果问题得到解决要记录解决办法,完成任务要求。(4)学习CAD软件的使用,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图。学生需要制定工程勘察设计图方案,可设计多个方案,完成方案草图,并在其中选择最合理的,利用CAD软件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图。(5)填写工程勘察报告,将勘察的情况清楚完整的填入工程勘察报告。(6)学生能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根据项目完成过程提出问题及找出解决的方法,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教师对任务进行验收总结。

5 典型项目考核要求

“TD-SCDMA系统基站工程设计勘察”项目的考核不仅包括项目成果考核,也包括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的考核,项目成果考核部分要求学生能按时按质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移动通信工程勘察报告,包括现场位置及大楼、室内安装条件、室外安装条、可用电力接地防雷系统、传输、工作环境等表格。(2)完成工程勘察设计图,要求设计图机房比例尺寸正确,现有设备比例尺寸正确,基站设计放置位置合理,其它设备放置符合基站安装要求。(3)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中包含工作计划、项目背景和要求、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移动通信工程勘察过程、项目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完成过程问题与解决方法、收获及体会。

项目的实施过程的考核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设备操作规范、团队合作和分工和安全文明生产等方面。举例来说,安全文明生产包括安全操作、有无违纪和违规、良好的职业操守等内容,学习态度包括不迟到缺课早退、学习认真、责任心强、积极参与完成项目等内容。项目中设置了验收标准表,将项目成果考核和项目的实施过程的考核规范到每一个小项,并且进行了分值分配,保证了项目考核的客观,真实。

学生完成项目后,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给学生的项目完成效果做出评价,即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组长互评,教师评价综合得到学生最后的项目成绩。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组长互评所占比重可以低一些,各占10%左右,自我评价与互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评价项目的过程,教师评价所占比重可以高一些,占80%左右,保证最后的成绩的公正性。

6 项目教学的工程化特点

(1)在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实际工程的相关电子资源。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案等,在保障原作者的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充分运用了工程中的工程勘察设计图,设备手册,设备安装视频等,使教学效果更好。

(2)教学中注意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对安全文明生产和设备操作规范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工作规范影响学生,让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例如在机房勘察中,需要检查工具的齐全性和完好性;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禁止触动其它运行中的设备;保持机房环境整洁;整理当日原始数据;整理所用工具和材料等。这些工作习惯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并在项目考核中体现出来。

(3)项目教学中使用了部分工程实践的报告和表格格式,例如移动通信工程勘察报告、通信工程项目验收表等,使得项目的实施工程更加真实,也可以培养学生遵守工程规范的良好意识。

7 结语

在高职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课程中,实现了行动导向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有效地兼顾了移动通信理论、移动通信设备操作技能、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培养。课程通过实际的任务驱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利于3G接入网运行与维护这样工程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实施。当然,如何让项目化教学在实践中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的企业实践的经验,也需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黄一平. TD-SCDMA 基站运行与维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30.

[1] 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9).

[2]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3] 黄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高职课程模式的理性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8(23).

[4]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作者:姚伟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通信工程论文 篇2: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难教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针对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践

单片机以其体积小、价格低、功能齐全、抗干扰性高、可靠性好、易于开发扩展等独特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及智能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等各种设备仪器中。[1]近年来,随着各种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单片机来实现对各种机械电子设备的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掌握单片机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特别是具备单片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成为当代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到目前为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多数理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门课程以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为前续基础课程,同时对嵌入式系统和DSP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一、教学背景

传统的单片机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顺序的设置上,通常采用的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程序设计语言通常采用汇编语言。从实际效果看,理论课程大多围绕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单片机系统扩展等相关知识展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容易感到枯燥和倦怠;实际的拓展性应用知识讲解较少,无法体现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学生真正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时非常有限。以笔者所在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论学时为48学时,实验学时仅为16学时。实验教学一般在理论教学中后期才展开,受课时限制,实验重点也大多局限于对单片机的简单操作和自身功能验证之上,而很少拓展到单片机的具体应用领域。又由于缺乏后续相关课程的支撑,没有能够将单片机教学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将所学知识有机系统的串联起来,对单片机“软硬件结合的系统设计方法”强调不够,使得学生在设计实际的应用系统时缺少系统化的思想。[2]

此外,多数院校单片机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考核方式欠缺多样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欠缺有效的考评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验,忽略了单片机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的本质。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实践

1.项目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提炼出来,巧妙地蕴含在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层层推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把教师的作用更多的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上,教与学都是围绕着所设计的项目来展开。

项目驱动教学法比较适合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课程教学,它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作用,把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3]

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实践

把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编程语言的选择问题。现今大多数的单片机教材的编程语言都是以汇编语言为主,使用汇编语言编程的优点在于其所编写程序的代码紧凑、执行时间短、便于控制。然而其缺点也是明显的——由于其缺乏通用性,需要程序编写人员对单片机硬件系统有相当深入的理解,且程序不易移植,所以不利于单片机教学。C语言由于其运算速度快、有良好的可移植性、且编译效率高,可以直接实现对单片机硬件系统的控制,因此笔者所在院校从2010级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开始,在单片机教学中采用了C语言编程。

其次,把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践中,项目内容的设计与提炼极其重要和关键。项目内容的设计要打破原有教学框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由简单开始,将单片机课程的核心技术提炼为若干知识点,并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来体现。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学习。一个项目的设计需要由不同的知识点去组合和搭建,如“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不但要求学生熟练单片机的I/O口操作,还要熟悉数码管的显示知识;同样“简易抢答器设计”,不但要熟练单片机的I/O口操作、数码管的显示知识,还要熟悉按键等的操作,因此,每个项目又可被分解为若干任务。

笔者依据本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把单片机教学内容大致分解为三大模块,详见表1。

表1 项目内容及任务

在这三大模块中,基础训练模块教学内容由单片机最小系统、I/O接口、数码管显示技术等组成;技能模块教学内容由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口通信、电机控制等组成;综合训练教学内容由模拟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和简易抢答器设计等组成。在基础模块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形式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熟悉常用的编程软件和实验平台的使用方法。技能模块教学设置与基础模块一致,教师先讲解后演示,综合训练模块不再设置讲解环节,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自行完成,教师点评项目报告。每个项目结束后,教师都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估。

此外,在单片机教学过程中,对部分教学项目,在实验板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还引入了Proteus单片机系统虚拟仿真软件结合Keil C软件编程,用虚拟单片机系统来替代实际硬件电路,把程序运行于虚拟的MCU上,使软件调试不再依赖于实际的硬件电路,当仿真结果达到系统预期目的后,还可以进行实际硬件电路的制作。仿真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不再受限于现有的实验课时和实验设备,使其能够更加灵活、深入地学习单片机知识。

对单片机实验课时相对不足的现状,将部分理论课时移到实验室进行,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每讲授完一个项目,立刻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同时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有限学时,作为实践学时的有效补充,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软硬件资源及工作原理。

三、教学体会

实践表明,在对本校2010-2012级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单片机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简的教学法的尝试,,达到了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应遵循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项目驱动教学法将部分理论课时移到实验室进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适用于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科课程教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对单片机理论教学内容精简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开放实验与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对典型项目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有助于综合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的提升。以项目驱动教学法重塑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还有助于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借鉴教学经验,达到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向庆,胡均万,陈宏华,等.多功能单片机实验系统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41-44.

[2]张毅刚,彭喜元,姜守达,等.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帅,宋小娜.关于单片机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5):146-147.

[4]李绍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2013,(4):59-62.

[5]史成芳,程荣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6):93-94.

(责任编辑:刘翠枝)

作者:杨春丽 胡旭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通信工程论文 篇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学环节研究

摘要: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引进,或多或少存在着争议。引进该模式并成功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引进该模式并付诸实施,其实践为研究“双元制”本土化的可行性提供了蓝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需要将教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逐步完善教学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学环节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据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哈诺·霍启教授(Prof. Dr. Hanno Hortsch)2011年统计,“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应用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48%,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剩余的52%是全日制培养模式。确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要相当严谨和务实。需要根据职业要求和行业特点确定职业教育实施的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偏重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职业人才,如机电师、数控切削师、制图师、汽车机电师等;而生物工程等专业,偏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的职业人才,则宜采用全日制的培养模式。

“双元制”模式是在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院校中共同开展的职业教育模式,由培训规则和教学计划两部分组成。整个教学时间的安排按照理论30%和实践70%的比例关系进行,培训规则在企业中(或跨企业培训中心)对学员实施,职业院校则执行教学计划。培训规则由德国联邦经济及科技部制定,职业教学计划由文化部制定,然后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统筹。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是企业培训与学校教学配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与企业培训规则在知识点上基本是统一的。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以理论学习为目的,由实例的引导来完成理论教学,学生通过项目实例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应用。企业培训以实践学习为目的,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过程,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指导实践学习进一步深入。企业培训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适当调整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体现了企业培训的灵活性。以企业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适当调整培训规则而影响职业院校教学计划的变革;以教学机构的前瞻性,来调整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从而打破企业培训的局限性,这样就实现了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德国职业院校依据

学习领域的教学环节

学习领域是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细分出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按专题划分单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以德国“双元制”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机电一体化专业划分为机械子系统的加工制造、借助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通讯、工作流程的计划与组织、机电一体化子系统的实现、计划装配与拆卸、调试寻错和维修、预防性维护和向客户交付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学习领域。

德国职业院校教学是以案例驱动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用理论知识解答实践任务中遇到的难题,从而让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理论依据。

课堂要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变成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理论课以实例为引导,增强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性,同时以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方案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当学生遇到复杂工序或操作欠妥时,教师要及时更正其行为,并立即讲解可能涉及的工艺知识,甚至还要重复讲解相关理论知识。重复知识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职业院校的学习领域与企业工作要求相互衔接,重复内容能加深学生印象。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实现知识教学目标,教师不能只是灌输知识,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集体讨论。教师设置教学情境、组织教学,不从专业某一个片面的角度,而是从整体着手。情境的设置是以社会能力需求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为基础,同时依据学生学习状况以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完成。另外,教师需要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为依据,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适当调整教学情境和知识范畴,由浅入深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其教学团队须由四位以上教师组成,专业研究方向分别是气动、机械、电气和电子等。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学团队要积极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教学团队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教学研讨,及时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

依据培训规则的教学环节

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要根据培训规则的内容编写教案,布置相应的学生练习题,教学的每个任务都要具体和详细,每个教学内容以周为单位编排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概况,明确每天的任务、重点和难点等。培训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以及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将成绩突出的学生和学习吃力的学生组成团队。在培训师指导下,团队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合理分工完成布置的任务。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须进行基于具体工作环境的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短片,边放映边讲解;还可以设计实际工作场景,在具体实物面前,提出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培养对项目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及时判断完成的项目是否符合要求。当学生确认项目完成时,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模式。通过上述理论、实践、检验、评价和提升的完整学习过程,学生就会清楚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

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师的授课计划要有明确的日程安排,规定每个课题需要的时间,发项目任务书给学生。学生完成任务要准确及时,完成后教师应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比对要求,发现项目的欠妥之处,存在疑问时,师生应展开讨论。学生必须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培训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授课计划的调整与实施明确方向。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具体过程

项目教学法是将课题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深化,并借助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项目为例,教师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考虑需要开发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主题要明确;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以网络为平台查找相关专业资料,分析项目要求,研究和完善自身欠缺的专业知识,将自身的想法付诸设计和实施;对制定的方案进行评价和预算,按要求填写项目报告、展示作品,并在展示过程中发现项目的不足之处,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提出优化项目的方案。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搜集有效的信息是必要环节。在信息搜集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慢慢系统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有机会自学相关知识点。学生还必须按照教师要求的模式写一份项目报告。报告内容必须完整记录下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最后,还要求学生走上讲台演示自己的成果,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具体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对项目进行评价,将项目中的学生错误加以纠正,对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讲解。

“双元制”职业教育

模式带来的几点启示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职业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培训目标与企业要求相符,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即“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教学过程结合真实的生产环境,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的工艺规范要求,能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落伍,贴近未来工作的需要。(3)根据专业分类,将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能发挥教师各自专业特长。(4)教师依据项目教学法,将教学项目灵活应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教学的针对性强,理论知识应用性突出。(5)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职业院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但不能直接照搬,需要根据我国国情有的放矢地汲取精华。教学环节的展开需要师资、设备、被教育对象和环境等诸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有所取舍,走出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0(1).

[2]张承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9(3).

[3]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作者简介:

夏海洵(1982—),男,江苏扬州人,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2010级工程硕士研究生,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二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电子与通信工程。

作者:夏海洵

上一篇: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学生态课堂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