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通信原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通信原理》主要是通信工程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多数学校有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内容,同时在整个知识架构中也是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程建设通信原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程建设通信原理论文 篇1:

基于工程模式的“通信原理”课程建设

【摘要】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原理抽象、理论性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课程的特点及本院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与实验方面探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的思路和改革方案。

【关键词】 工程模式 通信原理 教学改革 实验 课程建设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科技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应适应目前这一现状,培养出能从事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许多学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之一。“通信原理”既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涵,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1]。由于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内容具有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等特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00年发起研究和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来,工程教育模式已为教育界、产业界所瞩目,成果非常显著。工程教育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达到预定目标[2]。因此,通过引入工程模式,进行“通信原理”整体课程体系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响应学校对本专业“卓越工程师”项目的支持以及对地方“亲产业”理念的体现。

二、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理念改革

转变教学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本校对培养“卓越工程师”以及“亲产业”应用型人才的理念,采用分级教学,区分卓越类和普通类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修改培养方案。

通过分级教学,将卓越班和普通班区分开,明确教学目的。卓越班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同时也要掌握重点公式的推导,为今后在该领域深造打好理论基础。而普通班的教学更侧重于培养技能强硬、善于合作、会干实事的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就业需求[3]。

2.2 教学内容改革

进行工程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要重组教学内容,统观全局,分清层次,有详有略,确定重点难点。本院“通信原理”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要求同其他重点学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制定一个适合本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培养模式,就要求教学大纲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制定符合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理论、模拟调制、数字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等几个部分。由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是数字通信,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数字通信部分,着重讲清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并扩展至目前实际使用的数字传输系统,使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

2.3 教学方法改革

转变一些习惯性的授课方法,将工程模式灵活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与现实中对应以及类似的系统进行对照说明,或引入目前通信领域的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以互动教学、启发教学、形像教学、网络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多样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能力,加深他们对重难点的理解,也让他们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如下:

(1) 多媒体教学: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通信原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黑板板书进行分析和推导,以课程目标、课堂目标来安排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适当调整讲课进度与速度。

(2) 互动教学:在讲授重要知识点前,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并采取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等交互式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启发教学: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前,先介绍相关的实际应用背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如何应用”,让学生对其应用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4) 形像教学:讲解抽象概念以及原理时,采用动态的信号波形图、频谱图加以验证,既可以利用动画方式直观地呈现信号的特点,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推导的理解,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5) 网络教学:根据本校所建立的网络平台,开设“通信原理”课程网站,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包括课程通知、教学资料、作业系统、试题考核、答疑讨论等,方便学生课后在网上回顾课堂内容,加深理解。通过Email、QQ等方式在网上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及进度。

(6) 项目驱动教学:将重要知识点应用于实际工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理论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项目包括虚拟实验室仿真平台、课程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科研项目等。

2.4 引入工程教育理念

“通信原理”课程知识比较抽象,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此,将课程的理论概念联系到现实中具体实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结合学生个人兴趣,将教学内容或实验进行实际应用,通过老师的指导将学生一些可行性通信设计进行合理规划并组建团队,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建立自身的学习模式[4]。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联合进行培养,通过聘请企业技术工程师,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为学生量身定做实训项目。根据学生意愿,鼓励其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不仅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走上岗位后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适应新环境。

三、实验课程建设

3.1 实验课程的分层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来对基本理论和应用进行再次提炼,以加深学生对原理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掌握,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课程的实验分为有3个层次: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

① 验证型实验:对单体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记录波形来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

② 综合型实验:对多个单体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数字频带调制实验。

③ 设计型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设置,题目是给定或学生分组自拟,其过程包括方案设计、仿真验证、烧写程序及测试。通过实验箱的二次开发模块,将程序写入FPGA,并用示波器测试设计结果。该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教学采用以上三种形式,层次由低到高,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建立软件仿真实验

除了硬件仿真实验,还可以将Matlab/Simulink等系统仿真软件引入实验教学,这些仿真软件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动态仿真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直观的方框图以及相关的程序代码对通信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从而摆脱烦琐的数学推导,通过方框图以及程序的理解,加深对通信系统的概念和运行过程的理解,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

3.3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结合实验室安排,在空闲时间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预约时间进行实验。开放性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学习与实验的空间,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独立实验能力[6]。

3.4 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

与电子通信类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学生进行深入实践和工程开发创造条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利用实验室内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学生可以进行通信传输方面的实验与工程开发。

四、总结

将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通信原理”教学与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是对教学的一种可持续研究,对于教学改革以及实验课程建设都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

联系方式:冯陈伟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通信地址: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南里428号1103室

邮编:361024

E-mail:chevyphone@163.com

电话:13696920520

参 考 文 献

[1] 张翠芳.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 90-94.

[2] 万金华. 基于 CDIO 模式的综合训练项目的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 2009 (4): 103-105.

[3] 冯暖. 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5): 174-174.

[4] 韦江华, 周坚和, 林川. 基于 CDIO 教育理念的高校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 中, 2012 (7): 104-105.

[5] 邵玉斌. Matlab/Simulink 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实例分析[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6] 周德全.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上, 2012 (8): 56-57.

[7] 肖闽进, 赵泓扬, 姜文斌, 等. “卓越计划” 中 “通信原理” 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4, 2: 019.

作者:冯陈伟 张源梁 林峰

课程建设通信原理论文 篇2:

《通信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通信原理》主要是通信工程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多数学校有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内容,同时在整个知识架构中也是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在本文中,结合现有教材以及当前教学针对通信原理的课程建设以及探索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分析教学平台建设中的内容、方法、评价机制、实验等方面内容,再次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以此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通信原理 课程建设 探索 分析

所谓的通信原理主要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着比较强的理论性和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是存在着应用能力比较高的特点。现如今已经出版很多关于通信原理的教材,每个教材对于相同的问题分析方法是存在着不同,我国使用比较多的便是为《通信原理(第七版)》和《现代通信原理》等。本文首先对教学平台建设中的内容、方法、评价机制、实验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教师队伍提出提升方案。

1 教学平台的建设分析

1.1 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层次的规划

一是需要能够建立起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库。将教学中的内容根据其重要性分成为相应的基础知识,此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而言,其评价的机制也是存在着不同,比如对于一些基本数学调制技术,并不需要每一种都是在课堂之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则是可以采用把2ASK当做成为基础的知识,对其信号的出现和调解原理做出重点的讲解。同时根据依托为例,将其调制以及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功率等进行透彻的分析。在进行如此教学后,便是可以将3PSK以及2FSK的技术可以划分成为重点,采取预先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先自学以及再进行讲授。

二是对于新技术的概述。根据现如今国际上的通信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在其内容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新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同时也是可以更好的去保证行业的发展。例如教师人员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通过穿插去讲解移动通信有关的物理层面技术发展,并且对现如今的4G LTE的核心技术进行讲解。

三是需要阶段化的去实施双语教学。为了能够不断的去提高学生自身的外语阅读方面的能力,让学能够和国际发展相互的接轨,必须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受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并且也是需要对英语学习具有着的重要性进行凸显出来,从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出坚实的基础。因此根据现如今阶段的通信原理而言,主要是根据中文为主,英语作为辅助,所以需要能够根据教学的内容做好课文的划分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英语辅助模式能够得到充分的实施。

1.2 对于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分析

一是需要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为主体,其培养的目标也是根据课程教学作为中心点,因此对于教学方法而言,需要可以把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的中心点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使其可以将课程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比较强的应用能力,此外也是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并且在教学中也是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库的建立。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可以采取课程讲授以及引导启发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辅助根据PPT以及动画等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应用教学。在此之外对于基础知识而言则是需要采取课程传授的方式,这样也是能够方便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问题分析的能力。然而对于重点和课外的延伸而言,则是可以采取引导启发以及主题互动等方式,这些方法也是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提问,使其能够由客观的载体便成为主体,对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出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是形式多样化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不同学生的层次群体,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这样做的目的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性学习。比如。线上教学工具“雨课堂”通过微信服务好,不仅能进行课前推送,同时还能实时答题和学生数据分析。在学生端能为学生提供课内限时习题,对学生知识的预习进行帮助,同时也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然而在教師端学生的学习数据将会被采集,这样也是方便教师去掌握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及时的掌握,这种教学软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加强。

1.3 需要建立起多方位的评价机制

所谓的多方位评价机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并且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对教学的内容和环境做出精心的设计,使其能够积极的去促进分组和分类的考核,这样才能够形成集作业和考核等多方位的考核评价的机制。

1.4 需要建立起课程实验的内容以及优化的方法

这点主要是在原来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满足学生能够动手能力提高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的方式主要是在通信原理实验的基础上去进行验证,同时也是需要采取综合设计作为辅助的一种方式,在此之外也是能够加入Labview、Syetemview的仿真实验,并且也是可以做出DSP设计性的实验,对于实验的方法而言,必须要能够根据通信的关键技术作为出发点,将其原来单一的实验内容进行转变,增加一些选修和开放性的内容。此外对于课程以及试验教学和计算机的仿真教学相互结合到一起,能够提高教学时候的互动性,使学生可以置身于其中,将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每项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专家进行听课的评教,从而能够关注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实施所得到的效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2 关于建设队伍分析

在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去进行入手分析:第一是需要能够建立起课课程学校的梯队,对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重视。教师也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同时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教学质量也是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课程建设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也是需要能够做出动态的调整,这样才可以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第二是需要引入课堂竞争的机制,对教师人员自身的主动性进行激发,此外也是需要创造出一些条件,使其能够鼓励教师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到课程的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提高教学效果。三是需要培养中青年的教师,做到坚持以老带新的导师制措施,不断的对其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这样也是可以全面的对队伍的素质进行提高。另外一方面,则需要提高和院校以及专业院校进行合作,通过专家课堂以及专题讲座等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带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3 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通信原理”的课程建设探索以及思考能够促进本校教师教学工作的不断前进,并且也可以提高办学的质量。此外该探索研究在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如今地方本科高校必须要向着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只有不断培养优势的领域,使其能够形成特色专业以及优势学科,才能让学校一品牌专业拓展自身市场,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日后就业中能够得到社会认可。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七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12(7):123-128.

[2] 曾军英.面向工程实践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80-81.

[3] 王丽丽,谢艳辉,刘姝延,等.“通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7,39(1):38-41.

作者:王冠 王瑞尧

课程建设通信原理论文 篇3:

面向应用型本科《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等特点,从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了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夯实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

1概述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有效传输的基本理论、实现技术。以高等数学、概率论等基础课为先修课,与信号与系统、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分析方法,掌握为改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策略和技术,使学生具备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拓展课程打下了基础。《通信原理》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知识面广,数学公式推导严谨,理论概念多,系统性强,这就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课程团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通信原理》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从多个角度夯实课程目标。

2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

2.1“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便利。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为课程教学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学习途径。《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包含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初期用收集的优质互联网资源,之后陆续增加团队自行录制的视频资源,可以在视频中有针对性地嵌人案例资源或问题用于启发式教学。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投放短视频和预习问卷,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视频预习课程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观后问卷,使教师在上课前能初步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情况。课前预习资源可以减轻课内的教学压力,也可以课后帮助同学巩固课内知识。通过课前预习、反馈、课内教学、讨论、课后巩固这一教学流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延长学习时间,逐步体现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习的思考和知识的消化,提升学习效果。

2.2虚拟仿真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通信原理实验》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通过实验课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共32课时,实验箱操作和模拟仿真分别为16课时。实验箱操作主要通过模块化集成电路的连接、信号观察和测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模拟仿真实验应用Matlab/simulink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同步,以实验箱上实验的原理框架为参考设计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如图1为实验箱的工作原理,图

2为simulink设计的模型。

动态的虚拟仿真模型不仅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辅助,还可以作为理论课堂中的直观演示,对课程中部分过于抽样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将实验箱操作和虚拟仿真设计相结合,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挖掘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仿真项目设计和系统分析有利于学生对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理解,有利于通信系统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2.3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完善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和必要的一环,是学校对课程管理的重要措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的改进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评价包括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侧重在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又分为随堂评教和期末终结性评教,随堂评教采用麦克斯韦系统每学期评价三次,由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卷,收集学生在学期前期、中期、后期对课程的内容、教材、资源、教法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馈,这些反馈和意见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状况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构建和谐关系激励教学主体

本课程团队是一支涵盖了60后、70后、80后老中青三代具有梯度型的教学队伍,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教育智慧,是团队的引路人。中年教师经过多年锻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的。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的建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能;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热爱自己的职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积极影响学生;二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三是要求教师辩证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要积极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探索课程思政助力立德树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曾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的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除了知识和能力要求,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要求,因此教育的本质不完全是培养技术人才,还要注重立德树人。而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目标为支撑,因此可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人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不仅仅拘囿于教材知识,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技术场景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整合行业发展技术,提炼出课程基本概念的应用场景和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工程理念、突出应用前沿,以积极的内容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通信的基本概念”知识模块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加入量子通信技术、“墨子号”以及我国在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同学们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5结束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建设中,以专业目标为导向实施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学整个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洪华秀 龚建萍

上一篇: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阅读优化教学分析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