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2022-04-30

摘要:播音与主持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纽带,是媒体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桥梁。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必然会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新媒体环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1:

如何进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播音主持艺术作为典型的应用专业,地方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时要充分结合地方应用人才的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打造服务于地方市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结合某地方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进行案例分析,为如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播音主持

一、背景与目标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个建立在哲学美学、新闻与传播学、文学艺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础上的特殊专业,随着媒体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编采播全能型人才将在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受重视,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学生掌握播音主持艺术的技巧、培养运用有声语言的能力。

播音主持不是简单地念字出声,而是有声语言的再创造。不经过系统的教学,同学们很难掌握播音主持传播的规律。在播音语体理论中,其实包括宣读式、朗读式、讲解式、谈话式等四种样式,这四种样式都有多种样态,却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只有是否运用恰当之别。所以,我们要从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艺术、节目制作和策划等方面系统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力和播音主持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播音创作的感受、播音心理素质、主持人素质魅力与个性风格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课程与教学

鉴于播音主持艺术是培养采编播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围绕这个具体目标,学院采用了多种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具体包括播音主持艺术概论、播音创作与实践、播音语音与发声、新闻播音、新闻采访与策划、广播节目播音、广播节目策划、电视节目播音等内容。整个培养体系涵盖播音、主持、节目策划、采访与编辑等内容,既有较强的理论储备,也有较多的实践训练,具备较强的综合性。

具体课程中,理论课以年级为单位,统一教学。但是实训课以小组为单位,每组12人左右,由专任教师负责管理,每个小组有专属的微格教室,学生可在教室里自由使用包括摄像机、话筒、提词器等专业采编设备。在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充分使用这些应用设备,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训实践。

三、实习与比赛

学生的教学效果如何检验?课堂表现和课程成绩的永远不够的,播音主持艺术作为应用型专业,重点是培养服务于地方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市场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在服务地方市场时,人才是否获得市场认可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比如黄山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播音主持艺术生,她们的专业技能就能获得地方市场的认可。一部分学生直接搭建了服务于周边县市区的婚礼司仪主持平台,囊括了三区四县的所有婚礼主持项目,在周边的婚礼主持上,经常能看到学生的身影。而且在平台反馈中,也能看到很多市民对于司仪专业度的认可和喜爱。学生在服务地方市场婚庆需要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技能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除了作为婚庆司仪的身份,也有很多大学生被当地各大艺术教育培训机构招聘去当兼职教师,从少儿口才教育到升学艺考培训,学生们活跃在当地的各大教育机构,获得了好评。不仅如此,为了想用号召,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直播带货。由于黄山地区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包括黄山风景区的自然资源以及周边县镇村的茶叶资源,还有应季水果等。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学生会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结合时事热点,帮助农户带货。

比赛也是重要的教学检验手段,通过将教师和学生目标绑定,让教师职称、学生毕业设计和比赛成果相绑定,让双方目标一致,在比赛中验证教学效果。关于播音主持的比赛也有很多,包括配音、主持人大赛以及广告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运用了自己的技能,获得了成长。

四、教师责任制的实训室

课堂的教学是有限的,不管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都是有限的,但播音主持专业技能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为了解决课程训练时长的不足,学院花费巨资设立了大量的工作室。以典型代表艺术团为例,艺术团旗下有多个小组,包括配音、主持、礼仪、茶艺、相声等。艺术团的活动不仅局限在校内的大小晚会,也会和黎阳IN像这一旅游景点的大戏台保持常年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各地政府机关的晚会和表演,也会通过艺术团的人员进行合作。由于当地只有一所大学,所以在事业企业单位的演出和主持就基本由艺术团进行合作演出。

艺术团有专业的训练教室和设备,并且由专任老师全权管理。可自由使用全院大小设备设施,不管是机器的借用还是设备的使用,都通过专业实训室的老师负责。这种教师责任制的管理方式给予了教师很大的管理自由,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在实训室得到锻炼和成长。专业教师责任制也能让教师及时针对课堂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课下的专业训练。

这种艺术团的多样性也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实训室,有的学生声音条件较佳,但是形象方面可能有所不足,所以选择去广播台进行播音,独立策划自己的播音主持节目。而有的学生临场应变力强,形象与声音都具备一定优势,所以选择在电视台工作室锻炼。而每个工作室都会有新媒体平台,这也给很多只想做幕后策劃的学生很多的空间。在这种采编播一系列都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做到了从实践中学习,实践出真知。

五、素质与修养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应用型的专业,站在宣传岗位的风口,在人才培养上要注意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思想不端正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学生必修思政相关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学生的技能要学以致用,在用中学。由于黄山市周边很多乡村学校,为了扶持乡村教育,培养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学院与周边乡镇中小学进行深度合作,常年派学生去课堂教授当地学生媒介知识、普通话语音等,提升了周边乡镇学校的媒介素养和媒介意识。

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专业教师一直强调“功夫在课外”。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专业,地方型的大学院校,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打造服务当地优势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000(009):54-56.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000 (001):7-10.

[3]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8-60.

[4]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000(006):164-167.

[5]庞永师,林昭雄,陈德豪,等.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2):151-154.

作者简介

周庆(199202),女,汉,湖南岳阳,教师/助教,文学硕士,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学。

作者:周庆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2: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摘 要:播音与主持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纽带,是媒体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桥梁。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必然会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基于此,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新媒体环境。文章从新媒体时代特点出发,针对当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新媒体传播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一、新媒体的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转变,颠覆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形式,为受众提供了更加新颖、多元的信息传播途径。虽然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是对于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这一事实各方面却达成了一致。相较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整合,并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内容,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更是為用户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的途径。

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形势来看,其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与传统媒体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场合用特定的方式接收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只要拥有移动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媒体资源;第二,多元化,新媒体将报纸、广播、电视的功能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资源,让用户阅读文字、收听声音、观看画面等行为同时发生,以展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与立体化的特点;第三,互动性,传统的媒体传播更多的是媒体人与用户的单向传递,用户参与传播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能够成为记者,成为新闻发布者。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增进了媒体与用户的互动沟通,让用户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共同营造了新媒体环境。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难以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

教材是教学实践的载体,只有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才能够促进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但是目前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更新主要是对经典专业教材的重复与扩展,缺乏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尤其缺乏与一线媒体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教材。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局限在基础职业素养构建上,而缺乏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深入阐述,影响了学生未来参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工作。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心态不佳

无论是从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角度讲,还是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看,实现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目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依然侧重于单调灌输与讲解,让学生失去了锻炼语言表达、训练临场反应的机会,在主持中更多依赖“手卡”,忽视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影响了播音与主持艺术效果。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有待整体提升

一些高校由于教学投入有限,在师资力量配置上难以为学生提供理论素养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如一些教师的理论素养虽然扎实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尤其缺乏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经验;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与主持,从语言到动作设计过于模式化,增加了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隔阂;一些教师虽然来自于一些广播电视台的一线主持人、播音员,但是其授课时间难以保证,同时教学经验不足影响了教与学之间的沟通,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与理解。

(四)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实践空间有限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实践中需要兼顾多种因素,但是在一些高校由于资金、场地等因素限制,教学硬件投入不足,难以根据新媒体传播需要为学生设计逼真、可信的一线播音与主持情境,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学生融入新媒体环境的难度。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积极面对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背景下,媒体的融合与网络的发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来了冲击,也创造了机遇。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深入分析当前新媒体形式的呈现方式,以及媒体传播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综合要求,从未来职业发展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播音与主持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就业范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声音和语言表达艺术出发,探索专业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并在配音、网络媒体、直播平台、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为传媒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二)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环境

教学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资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高低。基于此,学校应注重教学资源引入,根据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创造良好的教学培养环境。如从硬件资源来看,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入现代化的音响设备,为学生营造更加专业的播音主持实践环境;在专业课程构建中,学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案例,并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在新闻、文学、艺术等跨专业学习中提高播音主持专业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一些经典的播音主持音频、影像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师资力量投入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校应着重增加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吸引更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一线教师,以优化教师结构,充实教学力量。2013年教育部、中宣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高校应根据该文件精神,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合作与对接,并采用“双师制”,让学生一方面跟随在校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跟随一线播音员、主持人参与到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来,从而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孙晓凤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篇3:

师范类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众所周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历教育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经过半个多世纪播音教育前辈的艰辛探索与卓绝努力,以及近十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之高等教育普适化、大众化的影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下逐渐升温。全国各地从部属师范类高校到省属师范类高校再到市属,从综合性师范大学到专科师范院校,不同层次的师范类高校陆续开设播音主持艺术相关专业。但是细观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各高校均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配比、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与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不过关,最终深刻影响到每位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走向。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师范类高校所独具的优势和竞争力。面对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播音主持专业高等教育,师范类高校如何在巩固原有成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这就成了摆在所有师范类播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普遍问题与优势分析

(一)存在的普遍问题

1.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教学人才的严重匮乏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发端较晚,而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中国传媒大学一所高校有能力培养该阶段的人才。而现在全国公办高校绝大多数要求应聘教师岗位者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这就直接导致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师人才供给上的严重不足。为应对这一情况,各大高校采取的普遍做法大致有两个:第一种做法是其他专业教师纷纷转行。第二种做法是聘请当地媒体的一些播音员、主持人填充到教学团队中来。通过以上两种做法,在教学人数上看似满足了教学的要求,但是问题依然明显。首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技巧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很多知识是需要教师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给学生的,而这远非一个半路出家的教师能够做到的。其次,媒体兼职教师往往长于实践而短于教学,且人员流动性极大,教学时间上没有保障,调课、停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2.硬件投入尚显不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在专业培养上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成本,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控等全套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然而目前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许多师范类高校的资金和硬件投入都稍显不足,绝大多数事实上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办学所需的硬件条件。

(二)具备的特有优势

1.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各师范类院校中的纷纷设立,正是其向综合性高校转型过渡的一个重要表征。而师范类高校的学科综合性资源优势则刚好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动力,其往往具有一般专业院校所不具备的学术资源,师范类高校具有一个学科齐备、文理兼具、人文及自然科学学风浓厚、各类人才聚集的校园环境,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以合理运用、学生可以自由汲取,那么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将拥有一个得天独厚且绝对必要的强大后盾。

2.师范类的教书育人专长。师范类高校在师范教育方面的专长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够或敢于想到将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与师范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努力尝试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相关教育人才。拥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绝对专长的师范类高校应该勇于探索,大胆迈开播音主持专业多层级教师培养的脚步,确立并制定以师范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水平教育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各级各层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教学需要,同样为学生就业指引一条全新的道路。

二、有关师范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新思路

(一)开展通识教育,重视通才培养

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结合,包含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底蕴,又有深厚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

1.师范类高校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决定的。我们已在前文中探讨过播音专业高等教育当下普遍存在的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又绝非一朝一夕间可以完成的,想要仿效和借鉴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的办学模式,更加侧重播音单一学科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打造播音与主持“专才”,这一做法在没有充分师资保障的师范类高校中恐怕难以实施。而与此同时,综合师范高校中专业种类多,其他学科专家、教授充足的优势则恰恰为播音专业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复合学科背景。如果学校能够结合自身已开设专业,与播音专业有机融合,拓展人才培养方向,合理进行通识课程设置,为播音专业学生提供宽广的学习平台,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学生就业的覆盖面由广播电视扩展到社会中所有与有声语言相关的行业,如场馆解说、婚庆主持、公共场所信息播送员、企业或公司新闻发言人等等。可以说,以学校综合性的学科资源优势为支撑的通才培养,恰恰弥补了播音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一劣势,为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路。

2.专业自身发展与行业的需求共同决定的。与“专才”相比,“通才”不只具有专长、通识、整合、态度、人际、观念、创意等,还往往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和发挥。播音专业学生通识教育过程中深入的学科交融性,恰恰是播音专业本身的培养目标和性质决定的。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已经在学科体系构建的同时被考虑到,并且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总体来说,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教育是一项相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培养出适合市场和媒体需要的主持人、播音员才是本专业的生命线。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的发展应该积极探索通识教育、通才培养,时时以新的定位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探索播音师范教育,培养多层次专业教师

1.在低年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学课程同步展开。

2.在高年级,开设播音教育方向教师通道班。在师范类高校中开设播音师范教师通道班的想法同样是在结合了对师范类高校自身优势、市场需求、学生就业等情况后综合提出的。社会对于播音主持教师的需求,以及对有声语言艺术知识的渴求不仅仅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同样体现在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之上。全国各地普遍开设的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口才培训”“小主持人培训”等等就是鲜明的反应。

可以说,在当今播音主持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下,师范类高校播音专业唯有开阔思路,转变观念,积极梳理新思路,探索教学新模式,才能使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得到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谋福利。

(责编 田彩霞)

作者:宋扬

上一篇: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探索论文下一篇:高校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