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2024-04-12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共8篇)

篇1: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应用行为势在必行

2.“平等交流”才能真正赢得受众

3.试分析“倾听”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4.试论西方社会“高度卷入”话语风格的自私性

5.试论西方社会“高度卷入”话语风格对我国主持人语言风格的影响

6.如何把握主持语言的话轮转换技巧

7.试论播音备稿的语用意义

8.节目主持信息冗余度摭谈

9.谈节目主持信息冗余度

10.体态符号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我表达

11.体态语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

12.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信度

13.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有效性

14.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权意识

15.试论当前娱乐节目男主持人或女主持人气质缺失

16.试论体育节目解说员的语言“站位”问题

17.播音员、主持人话语样式分析

18.试论节目主持人的社会角色属性

19.试分析“播音腔”的危害性

20.试分析“主持腔”的危害性

21.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平等交流”对少儿节目主持人意味着什么

23.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语境的关系

24.体态符号的电视表达功能

25.台湾海峡两岸语言传播生态分析

26.试论对台广播语言选择的语用意义

27.主持人职业生态调查

28.主持人职业生存现状对策

29.论类型电台主持人风格

30.出境主持的角色定位

31.出境主持的提问技巧

32.直播主持素养

33.直播访谈与录播访谈主持技巧异同

34.娱乐节目主持人表演与模仿

35.专家型主持风格特点如杨锦麟、阮次山、曹景行、蔡康永等

36.合作主持搭档原则

37.主持人非语言沟通技巧

38.主持人心理素质培养

39.谈新闻播音语速的内在规律

40.试论新闻播音语言的规整性

41.受众心理分析与主持人引导

42.播音、主持语言的基本特点

43.电台服务类节目应注意几个问题

44.广播听众的变迁与应对策略

45.试论主持人创新思维的特征与生发

46.广播音乐节目主持驾驭能力初探

47.谈广告播音的声音造型

48.试论主持人交流意识的培养

49.广播主持人与电视主持人的职业素养分析

50.试论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51.试分析节目主持与传统播音的语言特征

52.试论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53.主持人在新闻现场报道中的优劣分析

54.读报”新闻”对主持的挑战

55.新闻娱乐化表达的尝试与思考

56.少儿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展望

57.电视新闻语言的时代感

58.谈新闻主播的角色转换

59.谈当代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

60.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语言特征

61.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控场意识

62.看新闻还是看“美女”主持

63.浅谈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

64.电视出境记者的职业素养

65.省级台以上一挡成功栏目的艺术传播语言、主持等特点66.联系现在广播电视实际存在的问题批评的

67.电台交通频道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68.电台交通频道主持人的职业素养

69.电台情感热线节目主持人的交流意识

70.研究某位主持人或播音员的语言、主持风格典型71.研究某一频道的艺术传播特点

72.试论新闻节目“播”与“说”的话语样式

73.解析电视传播新形态——人格化主持

74.分析读报节目的主持人角色定位

75.试论传媒娱乐化语言风格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76.主持人在“民生新闻”播报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77.引导者与同伴——少儿主持人的形象构建

78.新闻播音风格多样化之我见

79.试论新闻播音语速的把握

80.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倾听艺术

81.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艺术

82.试论主持语言“港台腔”的危害性

83.如何提高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服务意识

84.试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心理定位

85.试论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定位

86.新闻播音“播”与“讲”之我见

87.选秀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88.中文新闻“主播”角色定位比较

89.从奥运相关报道看出境记者素质培养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1、试论某主持人的主持风格

2、论校园广播的现状与发展

3、论新闻播音情感的把握

4、试论新闻播音风格的多样化

5、论制播分离在中国

6、论主持人的角色塑造

7、节目主持人语言智慧论

8、试论记者型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9、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素养训练初探

10、县级广播电视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之路探索

11、汉语新闻播音与英语新闻播音的差异探索

12、论中国体育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及语言要求

13、试论地方民生新闻娱乐化倾向

14、中国双语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探索

15、论中美电视主持人与文化差异

16、论英语节目主持人的技巧

17、论民生新闻节目的媚俗化问题

18、试论娱乐节目的前景与隐忧

19、电视英语新闻主持人的素养

20、英语播音与英语语音语调

21、热门栏目与大众审美论

22、在三农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23、脱口秀节目的前景

24、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25、新媒体的现状及发展手机网络移动媒体等

26、试论“纯文化”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27、在“泛娱乐”化风气的影响下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8、新闻播音中“说”新闻的发展趋势初探

29、节目主持人采编播能力合一

30、广播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发展前景

31、网络媒体的运用对广播电视机构的冲击及发展趋势

32、论电视栏目监管评价机制

33、论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倾向

34、地方传媒的生存与竞争

35、电视栏目形象战略管理

36、纪实类电视节目研究

37、电视节目的市场化研究

38、中国电视节目的地域化传播研究

39、电视节目包装对栏目品牌经营的影响

40、电视节目的受众介入意识

41、电视栏节目个案研究

42、电视节目主持的审美取向

43、试论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

44、主持人内功的铸造

45、综艺主持人的职业定位

46、论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的情感体现与尺度把握

47、娱乐电视节目主持中表演元素的运用

48、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技巧

49、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50、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

51、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

52、论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策略

53、试论播音主持之“气”

二、新闻学方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对策研究

2、公共危机报道中的媒体演变

3、媒体宣传和地区文化

4、媒体宣传和区域形象

5、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及问题

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7、灾难性新闻中的媒体视角

8、网络新闻的策划

9、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和发展

10、主流媒体和草根文化的对接

11、舆论监督和网络暴力

12、成舍我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上的“对话”

13、网络媒体公信力现状和对策

14、中国传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

15、广播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

16、数字化时代下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

17、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

18、从“百家讲坛”看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变

19、从“超级女声”看“秀时代”的大众传媒

20、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问题研究

21、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对策略研究

22、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与畅销书的互动看媒介的互动经营

23、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关系研究

24、博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

26、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异同

27、专业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写作问题研究

28、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研究

29、新闻真实性初探

30、从汶川地震看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31、从汶川地震报道看我国的突发新闻报道机制

32、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33、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34、手机报能走多远

35、符号与意义——视觉语言解读可以以典型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为例

36、以自己熟悉的某个电视栏目为例分析其报道特点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创新

37、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及“封口费”现象看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38、新闻之强调新鲜与同类型报道之重复的矛盾

39、新闻的客观与新闻的立场

语言学方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XX方言语音系统与普通话的异同

2.当前媒体使用汉字现状的调查

3.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文化现象调查与分析

4.网络语言交际特点初探

5.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特点

6.流行歌曲歌词中某种语言现象分析

7.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8.现代传媒中语言规范问题

9.关于普通话词语规范的几点建议

10.广告中的语言修辞运用特点分析

11.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

12.论电视小品中的幽默语言艺术

13.试论节目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

14.XX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及作用

15.新闻标题中双关的运用

16.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现象分析

17.地方媒体方言节目现象分析

18论某杂志、栏目的语言风格

19.目前媒体或公共设施中使用汉语拼音规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21.试论大众文化娱乐化对传媒语言风格的影响

22.试析主持人语言“港台腔”现象

篇2: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2.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驾驭探析

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拓展

4.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5.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6.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7.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9.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10.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11.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12.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的风格体现

13.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14.浅议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空间

15.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16.新闻播音风格呈现与创新发展

17.主持人的风格与节目特殊性的相得益彰

18.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19.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20.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21.浅谈节目主持人的感情投入

22.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23.音乐节目主持人风格把握

2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2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26.电视新闻播音常见问题与对策

27.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28.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29.主持人类型与个性优势定位

30.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31.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塑造

32.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空间拓展

33.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及职业生涯规划

34.论播音创作声音的个性展现

35.主持人的幽默品质

36.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

37.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案分析(选取一个案例)

3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谈话场”的创建与调控

39.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40.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41.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42.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4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44.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45.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46.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47.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在我国的发展与突破

48.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49.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50.论类型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任选一种类型)

51.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52.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53.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5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5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56.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57.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篇3: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播音主持人的魅力首先来自于岗位特点, 成为众多电视观众瞩目的焦点, 是节目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另外, 播音主持人往往又具有一定的形象要求, 清秀亮丽、端庄大方, 再加上风度、气质、学识、修养、敏锐、个性等诸多方面, 导致播音主持人成为一个特殊的、极具魅力的职业群体。应该说, 魅力特征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特征之一。电视的魅力, 节目与栏目的魅力,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播音主持人的魅力。因为魅力体现了一种“占据屏幕”的素质, 能控制观众的注意力。所以, 在电视传媒中, 应积极营造播音主持人的魅力场。

但要形成与保持播音主持人的魅力, 还不仅仅体现在形象、气质、修养、学识、个性方面, 其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即“亲和力”。播音主持人向观众传达有思想、有情感的信息, 在整个节目流程中, 不是孤立的, 更不是自我的, 而是观众与节目间的桥梁与纽带。面对庞大的观众群, 以及观众多元化欣赏的要求, 如果只是张扬个性, 甚至眉飞色舞, 依然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亲和力在此则显得特别重要。

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 是指观众从节目内容获得信息的同时, 从播音主持人身上品味出的一种亲切、平和的气质与魅力。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来自于平实的平等意识, 来自于对新闻语言和节目的独特理解能力, 来自于对新闻实质和节目要求的表达和驾驭能力, 来自于与观众及交流对象的沟通能力, 来自于他们较为深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 同时也来自于他们健康的人性品格。“亲和力”充分体现出电视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平实的平等意识

电视媒体直接、公开地为最广泛的观众服务, 不论观众的政治地位高低、文化程度深浅, 都可从中获得所需要的东西。播音主持人以平民意识、平民视角报道发生在市民身边的事, 这就是一种亲和力。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 应该朴实、自然, 任何“拿腔拿调”的主持人都不是优秀的主持人。新闻职业提倡的“三贴近”, 就是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说到底就是贴近观众。你不能说到观众的心里去, 观众就不看你的节目, 你就没有收视率。所以, 播音主持人的主持状态应是与听众平等交流。

二、对新闻语言独特的理解能力

以往的“播新闻”和近年来提倡的“说新闻”, 从观众的角度来讲, 区别就在于播音主持人的亲和力在改变, 在增强。“播新闻”就是不带任何语言和感情色彩的宣读, 让新闻变得非常枯燥, 它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感, 好像没有语言对象, 即使有, 也表现出一种机械地传递。而“说新闻”则改善了播音员拒人千里之外的情况, 让枯燥的新闻播报更加贴近生活, 更加人性化, 也增进了与观众的距离。而要说好新闻, 对新闻语言独特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节目, 节目主持人轻松随意、风趣幽默的播报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主持人马斌对新闻的解读完全有自己的理解, 与那些照本宣科的传统做法相比颇有点“另类”, 而观众却很喜欢。欧阳夏丹亲切、平和、不做作的主持风格, 她的非典型新闻播报语态, 将这档新闻节目说得生动鲜活, 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可以说, 已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

三、对新闻实质的表达能力

对新闻实质的表达能力, 是播音主持人通过语言这一交流传播工具来实现的。播音主持人要睿智、要有权威感, 才能够一针见血地表达出问题的实质。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养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储备充分了, 才能准确地表达新闻事件的实质, 让观众“一看就懂”“一听即懂”。

四、健康的人性品格

播音主持人对舆论的反映和引导, 影响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对前途的看法, 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必须具备健全和健康的人性品格。要坚持原则, 立场鲜明, 坚持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一切为人民服务, 维护人民的利益。播音主持人同样也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此外, 一名具有亲和力的播音与主持人还要有较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 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要留意生活, 勤于思考。

总之, 播音主持人根据自身固有的条件和所主持的节目类型、服务对象, 逐步形成了“智慧型”“幽默型”“知音型”等风格类型, 但不管什么类型, 都必须融入亲和力。正是这种亲和力与各种风格类型的糅合, 才产生了播音主持人的魅力。

摘要:由于播音主持人在电视新闻媒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加上他们形象、风度、气质、学识、修养、个性等诸多方面因素, 导致播音主持人成为新闻媒体中极具魅力的职业群体。但魅力的形成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 即“亲和力”。本文重点阐述“亲和力”的特征与魅力, 以及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及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

篇4: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 就业 招生观念 革新 “供”与“求”

播音主持专业是个较新兴的专业,在中国短短几十年中发展迅速,受到很多人的热捧。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加全面。专业发展是否顺利,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一、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全国每年毕业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都超万人,与其他的专业不同,该专业的就业情况大致表现为:

1.“高不成”现象

现今社会的发展,全媒体时代的进入,为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职业要求,它已完成了由传递消息到主导栏目,由注重外表到挖掘内涵的转变。对此,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院校则表现出在教育各个环节的滞后。近年来,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岗位,可矛盾的是,地级以上的媒体偏偏缺少真正的可用人才。简言之,毕业生无法胜任较高级媒体中主持人的工作(具文化内涵,成为栏目的核心)。可见,人才的“供”与“求”无法对接。对此,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院校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和无奈。

2.“低不就”现象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基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需要更多的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懂得他们心声的主持人。可如今,大多数毕业生倾心于大都市的生活环境,将就业目标定在直接进军大、中型城市,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所以基层传播机构很难招聘到经过专业训练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这样造成了人才的“供”与“求”严重脱节。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射出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出现了重大问题,它已无法满足现今受众对人才的需求。为摆脱此种窘境,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转变招生观念。

二、以革新招生观念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面对毕业生就业“供”与“求”不相协调的事实,招收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应更新招生观念,要真正以市场需求为指导,调整招生思路和结构。

(一)应对“高不成”现象——为大中型媒体或宣传部门培养 “专家型”主持人

“专家型”是指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专家型”主持人,是指既具有播音主持的采、编、播综合能力,又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某一专业的较有深度广度的知识储备的主持人。其实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并不容易,除提高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拓宽思路,达到“曲线救国”。

1.招生录取时提高学生文化程度起点

该专业的招生录取划归为艺术类范畴,招生录取对文化课程度要求不高,当今受众的多样性和复杂化需求迫使 “专家型”主持人的出现。要达到如上所述的多方面素质与能力,生源的文化起点很重要。招收文化起点原本就高的生源,将“好种好苗”培养成“专家”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原因如下:

首先,教育学专家研究了中国学生的学习的敏感期,从年龄上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在小学五年级(约10岁左右)之前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时期。初中二年级是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初步定型。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大致为12、3岁——16、7岁)之间是知识储备定型期。高中三年级,也就是高考前的冲刺阶段,冲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文化储备、学习方法和身体状况。因此,学生的文化基础,大部分在考大学前已经定型。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十五岁到十八岁这个年龄段,既要度过由少年到青年的生理变化,又要度过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孩子从幼稚到近于成熟的过渡。同时,也是较集中的认知人与社会最后的敏感期。这一时期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和最终的学习能力。(当然,学生的生长环境、家庭状况、遗传因素等等也都对他们的智商与情商构成影响。)

可见,培养“专家型”人才不是短期效应,不能单靠在几年的大、中专院校中学习来完成。因此,招生时必须先提高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硬线要求,招收在基础知识阶段就已具备好根基的“种子”。

2.招生适当推后入学年龄,并招收具备其他专业初级知识的学生

完成塑造“专家”的环节,需要有完备的师资力量做基础,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扎实、全面及系统的学习过程做保障。而现实情况是:首先,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基础能力和艺术修养。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也是按课程配备,现今几乎没有一所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能解决各门类教学师资齐备的问题。其次,目前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安排较满,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训练上,没有余力再去钻研其他门类知识。

可见,目前的教学状况根本实现不了双管齐下、多面兼顾。所以,塑造“专家”这一环节应在系统学习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之前就开始。因此,将入学年龄适当推后,播音主持专业招收已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的学生,这一想法是可行的。

(二)应对“低不就”现象——为基层和农村培养“实用型”主持人

“实用型”主持人,就是具备采、编、播等综合能力并且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主持人才。

招生时为将来面向基层工作而专门招收培养一部分学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培养学生的较强的服务意识,为基层培养“上手快,收效快”的“实用型”主持人。这部分毕业生会深入工厂或农村,了解百姓心声,真正反应百姓生活和需求,做出他们喜闻乐见的节目。

总之,教育的失败莫过于脱离市场的需要,培养出“废品”。因此,我们应该冲出供求失衡的“瓶颈”,“治病要治根”,勇于从招生观念这一根本入手进行改革,以期解决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曾致,罗赛清,李燕湘.通识教育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思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篇5: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业论文题目

作者:-日期 2011-01-04 03:42:33 阅读:207

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论记者型节目主持人;

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音乐广播节目发展;

试论播音员如何加强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把握及主持人

语言传播的区别性特征;

论主持人的临场主持意识; 眼神-----主持人的第二语言;

篇6: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传媒艺考播音主持专业编讲故事题目精选

在传媒艺考播音主持专业的考试中,编讲故事是创造性复述的延伸和发展,它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素材积累,按照命题的要求将提炼出来,运用形象思维、逻辑进行想象与创新,即兴地把故事讲述出来。

以下是传媒艺考播音主持专业编讲故事的题目

01、手机、沉默、苗条

02、土地、燃烧、痛苦

03、长城、自悲、颂扬

04、课本、从容、崇拜

05、眼神、谈论、陌生

06、海滩、战舰、孤单

07、月亮、摆脱、勇敢

08、钢琴、期待、糊涂

09、可乐、跳舞、失望

10、清水、残酷、远景

11、筷子、改变、平淡

12、网球、修理、违心

13、北京、冷漠、争辩

14、邮局、手机、老师

15、证书、能力、认可

16、钢笔、称赞、勇敢

17、狐狸、拜访、痛苦

18、长江、聆听、浪漫

19、楼梯、坚持、神奇

学艺术高考 上昕丽艺术 20、足球、收集、大方

21、海啸、憧憬、唯一

22、奥运、漫游、诗情

23、网络、知心、沉思

24、白杨、追求、明智

25、饺子、探讨、苦涩

26、梅花、倾听、聪明

27、电话、欺骗、震惊

28、苹果、阅读、广阔

29、教堂、虚伪、信仰

篇7:播音主持专业经典的论文

浅析播音主持语言技巧

摘要:掌握较好的语言技巧是一名播音主持人必备的素质,在播音主持中,对于语言技巧的娴熟运用能够增加语言的渲染力,给听众带来更好的收听体验。本文阐述了播音主持中一些基本的语言技巧,并且提出了播音主持人如何培养和运用这些技巧的策略。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技巧;培养

语言是播音主持中重要的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是连接播音主持人与听众之间感情的桥梁,在不同的环境、情景下,对于语言的运用也有着不同的技巧,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人,关键便在于应当能够灵活运用这种语言技巧。

一、播音主持基本语言技巧

1.通俗易懂

首先,在播音主持中所面对的受众是广大的群众,由于受众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人生阅历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播音主持的语言特色应当是通俗易懂的,播音中的语言内容应当能够被绝大多数人理解。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也进一步增大了播音主持内容方面的`文化跨度,由于播音主持是面向广大群众服务的,只有让受众群体理解和接受播音内容,才能实现其本身价值。所谓的通俗易懂,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语言内容,在这之中也包括发音、词汇、句式等等。并且有着相关的语言怪反作为标准[1]。另一方面,通俗易懂还体现在文化角度上,播音主持人对于事物、事件、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理解角度应当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念,并且应当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层面的通俗易懂对于播音主持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播音主持人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宣传小众思想和价值。

2.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

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主要是指播音主持人应当正确理解自己的工作,认识到播音主持的特殊性和自身语言的公众性。在播音主持中,主持人的语言和观点往往就不再是单纯反映自己的思想,而是有着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在语言技巧中,应当具有这种较好的受众意识,正确把握语言技巧。例如在分析某一社会事件或者某一社会现象中,应当尽力避免语言中含有过多的主观意识,分析问题应当公正、客观。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在语言技巧上进行更换的正握,如尽量少使用绝对性的词汇和语句,特别是在描述一些无法准确定性的事件方面。同时,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当时刻具有公众人物的观念,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用语和言行。例如禁止在播音主持中使用脏话、不文明用语等等,对于词汇的选择应当慎重,反复推敲稿件内容,防止播出不恰当的语言内容。

3.灵活多变

灵活多变也是播音主持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特色,灵活多变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当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技巧,活跃思维,可以引入一些社会热点词语,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网络热词[2]。特别是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中,由于对话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播音主持人应当有着较好的应变能力,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技巧,防止出现播出事故。例如当对话内容超出预定范围内时,播音主持人就应当立即使用一些引导下的词汇,将话题转入到正确的方向中,并且可以巧妙的提醒谈话对象,保证节目的成功制作。通过灵活多变的语言技巧运用,播音主持人可以较好的掌控语言节奏,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应当掌握丰富的语言技巧。

二、播音主持语言技巧培养和运用策略

1.融入真情实感

在播音主持中,融入真情实感可以说是一名优秀播音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节目品质的重要途径,融入真情实感并不是指将播音主持人的个人情感完全代入其中,应当是在建立于真实情感基础上的再选择。也就是说,播音主持人对于自身感情应当进行良好的控制,一方面应当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其中,例如在播音中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当对于这种感情进行控制,要保证自身感情的正面性、积极性。语言作为沟通播音主持人和受众之间的桥梁,便是进行这种感情控制的最佳途径,因而播音主持人就可以通过融入真情实感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同时利用掌握语言技巧来达到控制情感的目的。

2.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

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技巧,播音主持人应当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例如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系统性的学习,掌握更加丰富的语言技巧。加强业务学习,学习一些成功播音主持案例的经验和技巧,例如一些成功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等等。同时应当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例如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防止在播音主持中出现过激行为,应当在整个播音过程中以饱满、积极的情感完成工作。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水平,丰富视野,也能让播音主持人在播音中更好的进行开展播音工作。但是也应当注意,在播音主持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并不是指播音主持人在受众面前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应当是以服务提高播音主持质量为目标[3]。

3.积极在播音中运用语言技巧

积极在播音主持中运用语言技巧也就是指播音主持人应当在播音工作中注重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应当时刻注重使用这些语言技巧,继而养成较好的习惯。语言技巧的运用并不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获得的个人经验和体会,并且在实践运用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也能帮助播音主持人获得自己的语言技巧。分析一些成功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可以发现,很多播音主持人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技巧,这种语言技巧很难被别人模仿,并且在播音中取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语言技巧已经成为了其个人特色和标志。因而在播音主持中积极运用语言技巧,也旨在于通过这种运用挖掘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三、结论

语言是播音主持的媒介,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掌握较好的语言技巧是对其个人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基于播音主持的特点而言,其主要的语言技巧有通俗易懂、具有较好的受众意识、灵活多变等。播音主持人在语言技巧培养中,应当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并且通过在实践中积极运用语言技巧培养出自己的语言技巧特色。

参考文献

[1]单艳军. 浅析播音主持语言传播中“说服”理论的运用[J]. 今传媒,,04:113-114.

[2]赵丹丹. 试论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J]. 中国传媒科技,,12:33-34.

篇8:关于播音主持专业素质新探

一般来说, 任何节目主持之前都有一个准备的过程, 通常称之为“案头工作”。这就好比表演中, 在拍大戏之前演员对剧本和角色做的“案头分析”一样。充分细致的“案头分析”会使演员更加充分的把握剧本的时代背景, 人文环境, 为演员从“第一自我”化身为角色的“第二自我”做好周密的铺垫。同样, 充分细致的“案头工作”将为节目的主持铺设一条通达理想境界的阳关大道。缺乏前期细致的“案头工作”, 将会使整个栏目的制作陷入粗糙——不具备高层次的审美性;逃脱不了低俗——不具备深刻性。也会使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不能“胸有成竹”而患得患失;漏洞百出而战战兢兢。这样看来, 其实播音主持与表演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 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行表演方面的各种素质训练就是很必要的。但由于专业性质不同, 所以同样是进行表演素质能力训练, 但其针对性是有区分的。

一、表演专业的表演与播音专业的表演的区别

1、演员是当众进行表演, 主持人是当众进行表达。

首先, 表演艺术,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其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舞台角色形象。在表演艺术当中, 演员既是创作的成品, 又是创作的材料与工具, 他表演角色的过程就是艺术创作本身。

由此可见, 表演专业是演员以自身为工具当众扮演另外一个人——角色的形象, 所以必须把演员本人的真实形象隐藏起来, 使演员化身为另外一个人物——角色, 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活生生的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形象。这种隐藏和创造, 往往要根据角色的需要而定, 有时不仅要隐藏起自己本身的性格、气质、体态和容貌等, 甚至在声音上也要进行适当的化妆;坐、立、行走上也要掩盖自己本身的姿态, 而要完全复合人物的年龄、职业特征等特点;声音的高低强弱、语言的语气和语调上也要进行适当的修饰和调整。

而电视节目主持人, 作为媒体的真实发言人和传播者, 是要以本人的名义代表广电部门的形象与受众进行交流。因此, 对主持人在审美上的要求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自我”, 而非像演员一样扮演一个全新的“人物”。因此在主持的过程中虽然电视节目的栏目很多, 样式不同, 但对主持人的要求却有着共同点。比如, 要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 五官端正, 富有魅力, 声音要动听, 音色要纯美, 能讲标准的普通话等。由此可见, 虽然在主持的过程中, 主持人在舞台上也不可能像平时在生活中那样是“纯粹的自我”, 同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 但这种“表演”绝不是完全把自己的真实形象隐藏起来, 更不需要在自己的体态、容貌、声音、气质, 甚至语音上进行完全不同于自己的“角色”化装。相反, 却要在舞台上呈现出“真实”的自我。因此, 同样是表演, 但主持人的表演是不同于演员的表演的。虽然同样是在舞台上, 同样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表演性质。但根据受众多年来形成的心理模式来讲:从观众踏进剧场准备观看戏剧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在心理上接受了戏剧的这种假定性因素, 如果演员的表演过于生活化的真实, 观众反而是不接受的。而对于主持人, 由于传媒业的这种真实性的客观因素的存在, 受众则希望的是那种生活中朋友似的亲切、自然与随和, 如果主持人在受众面前矫情作态, 似乎妩媚动人、风度翩翩, 却很快就会失去了受众的心, 因为他们用过分的粉饰掩盖了真实。就如张悦所说“主持人不是演戏, 而是在镜头前生活”。 (1) 敬一丹也说“要表达的东西并不是要简单的诉诸情感, 而是要传达一种真实”。 (2) 所以, 主持人的这种表演性质是脱离角色之外的、作为广电部门的“代言人”, 以真实的自我呈现于舞台。要以他真实的情感与受众进行交流, 要以纯美的音色, 动听的声音, 敏锐的反映等能力, 清晰、流利的表达出整个栏目的主旨。

其次, 从表演的性质来看, 在一切以演员自身为创作材料与工具, 并以自身“化身”为人物形象的表演艺术中, 如戏剧、电影、电视剧表演中, 都是以行动作为它的基础。正所谓戏剧是行动的艺术。所以, 演员的工作是从文字语言向行动性语言的转化。因此, 演员在舞台上要注重的是“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而从主持人的性质来看, 主持人的工作程序是从文字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 以及体态语的辅助。因此主持人在舞台上或镜头前所要注重的是“说什么、为什么说和怎么说”。

2、演员的表演强调戏剧性, 主持人强调新闻性

对于表演当中的戏剧性有着很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戏剧性是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观, 是戏剧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在戏剧中, 每一个情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假定性, 因而“假定情境”便成为戏剧性的内涵。也有人认为, 戏剧性是与冲突联系在一起, 认为它就在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还在于人物之间相互影响、较量;并与小说、抒情诗的区别去探究戏剧的特性, 将戏剧性视为以虚构人物的表演, 通过感情渠道, 使观众发生兴趣等的解释。但是, 不论哪种解释, 首先都是承认戏剧性是以假定性为基础, 是虚构而不是生活的真实。假定性是指舞台形象与它所反映的生活自然形态不相符合的审美原理, 即艺术家根据认识原则与审美原则对生活的自然形态所做的不同的变形和改造。舞台上的假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指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假定性, 舞台布景空间的假定性, 舞台节奏的处理对自然时间进行调整、压缩、延展等。因此, 演员在表演中就要受这种戏剧性和假定性的制约。

由此可见, 戏剧性决定了演员必须以虚构人物的表演, 通过感情渠道, 才能使观众发生兴趣。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的最真实的情感是在与对手的冲突中得以升华和体现, 事件的交代也是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中得以展现。而假定性则决定了演员的表演必须遵守舞台所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等假定性因素的限制, 要在虚构的时间、空间、情境和布景中, 以虚构的人物来完成自己在舞台上的艺术创作。

而主持人的表演则强调新闻性。

新闻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因此它所反映的形态必须与生活自然形态相符合, 融不得半点虚假与隐藏。这就决定了主持人的主持必须是自然、得体、大方, 与受众有着紧密的亲和力。如果说演员必须以虚构人物的表演, 才能使观众发生兴趣。那么, 主持人则必须以自己最“真实”的形象, 才能与受众建立起心灵的桥梁。而且在主持过程中也不需要用矛盾冲突的起承转和来突出事件的发展, 更不需要主持人的情感有过大的波动和起伏来揭示自己的内心。在主持的过程中, 一切布景、时间、空间都是最真实的, 没有半点虚假。因此, 主持人只受新闻栏目、节目与镜头等的制约。而不需要考虑时间、空间、布景和情境等假定性因素。

例如在小品构思和人物塑造上, 表演专业要注重小品结构上的开头、铺垫、行动性、冲突高潮的转合及结局的合理化。表演上要塑造典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 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全新的人物形象。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小品结构上不需太过注重这种戏剧性因素, 但要注重其内容上所反映和透漏的, 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深刻认识。而且这种认识要带有鲜明的立场——是批判某些社会现象, 还是颂扬某种精神。因此在表演上无需太过苛刻的要求其人物的鲜明个性的塑造, 不要求彻底抛弃自己本身化身为角色。相反, 要在表演中带着这种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跳出角色以外对所扮演的人物、对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理性的评判。这就与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风格很像——演员不要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当中, 而要站在观众的角度, 带有一种审视性的、对角色进行评判似的表演。

虽然说主持人与演员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是说作为主持人就不需要进行某些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俗话说“艺术不分家”, 是艺术, 就一定在本质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要想把一门艺术专研的深专研的透, 就决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看到自己本门专业的一小块儿天。一定要博采众长, 多吸取其它艺术门类的精华。只有这样, 才能吸取各家之长, 在不断提高自己艺术鉴赏力的同时, 使自己的专业真正达到一种“境界”的高度。所以, 作为主持人要想使自己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的主持更加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

例如, 虽然说主持人在舞台上必须要以真诚的情感, 真实的自我面对受众。正如戏剧艺术家余秋雨说过:“人们对真实的崇拜出于对人生实在性的追求。没有真实人生就失去了依托和参照……求真的内驱力历来是人们审美意识热情的重要动因。” (3) 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一点就是, 作为节目主持人的“真实”, 并非纯粹生活化的自然主义的真实。不可设想, 一个节目主持人出现在观众面前时, 可以漫不经心地, 或者忘乎所以地流露出生活形态的随意性。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 也同样要像演员在舞台上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进行适当的有分寸感的——控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 有时要有意识地张扬或外化自己的某些方面;有时要弱化或收敛自己的某些方面。这样做, 正是为了使主持人形象在美学意义上“更真实、更完美”。

再如, 倪萍可以说是我国杰出节目主持人中的一个。而作为表演科班毕业的学生、十多年的演员经历的她, 之所以在做主持人后能有如此大放光彩的表现, 与她曾经从事的表演专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当时《综艺大观》栏目的编导着意于开放式格局, 让主持人、嘉宾、演出人员与现场观众一块儿完成节目。这样, 全场分界模糊, 场面宏大, 节目内容是拼盘式组合, 比较复杂且衔接跳突。这样的文艺节目主持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倪萍能以较明晰的主线贯穿其中, 既放的开, 又收得拢, 整台节目节奏活泼, 高潮迭起。尤其是她善于全方位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 用洒脱、爽朗的热情增强了节目的审美情趣和娱乐功能。

由此可见, 对主持人专业的学生进行表演素质方面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二者还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 所以所进行的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针对性也是有所不同。

二、培养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1、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

作为主持人, 是要进行当众表达的, 那么进行口头描述就是必不可少的。而口头描述的第一步就是观察。正如契诃夫所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成为习惯。” (4) 作家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是因为他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真实的社会本质和现象。而主持人, 作为传播媒介的代言人, 同样要具备这种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 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反映客观的现实。所以主持人就必须培养这种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 通过在观察与洞察生活当中去积累典型的生活素材, 从而去发现生活, 最终深刻的认识生活和及时的反映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够很好的表达生活。

也就是说, 仅仅具备这种观察能力还是过于肤浅和表面化。作为主持人, 在观察的同时, 还应不断伴随着深刻的思考和反思。观察只是流于表面, 而洞察相对于观察来说, 则是更深一层的思维活动, 是要从已经观察到的事物中寻找、发现存在的问题, 发现更新的信息。这样, 才能表达出与他人不同的、独到的思想和认知。所以, 作为主持人, 不仅要具备从大千世界中观察事物的能力, 要做一个热心人、有心人, 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的方法。同时, 还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和的态度和锐利的双眼去洞察世事。

例如:敬一丹自做节目主持人以来, 就把节目做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随时随处都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思索其中反映出的亮点。在九十年代, 经济大潮汹涌壮观, 相当一段时间里“十亿人民九亿商”的说法在人们口头和心中涌动, 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全民皆商”的现象。敬一丹敏锐地抓住这个令很多人迷惘、彷徨的现象。在1993年5月《一丹话题》刚出台不久, 就谈到了这个话题, 这一有警醒效力的议论, 在一片彷徨中, 显出冷静的、理性的力量。可以说, 《一丹话题》不是一本正经的讲授市场经济的课堂, 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经济掠影报道, 更不是主持人的“一言堂”。敬一丹瞄准转型期的经济生活、观众心理、电视文化这三个基准点, 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可以说, 敬一丹就是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和深邃的洞察能力, 才使得《一丹话题》透出主持人锐利的目光和理智的深邃。这种锐利的目光和理智的深邃也正是那种真正洞察世情, 并且真正深入到文化的各个领域、深刻领略到了文化与知识的博大精深后的深层醒悟。

2、感受与感悟能力

感受是指接触到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和体会。它分为形象感受与逻辑感受两个层次。大千世界, 纷繁复杂, 作为主持人, 就是要在接受观察对象刺激作用时, 使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都进入一种积极的综合感知状态, 并通过“各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5) 激起内心的反应。正所谓感之于外, 受之于心。从而引发感情的运动、深入地理解观察对象, 并且迅速、有条理地组织好自己的内部语言和词语序列, 最后把一切“景语”转化为“情语”说给受众听。

而感悟, 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受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还要在感受的同时进行醒悟与发现——即悟解生活的过程。人的感悟能力往往与其洞察能力紧密相连。没有深刻的感悟能力, 就不能拥有洞察世事的锐利目光与理智的深邃。因此, 作为主持人, 如果没有强烈的感受能力, 就不可能很好的与受众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刺激。势必使自己的主持陷入死板、单调的尴尬境地。然而, 如果只具备一定的感受而没有提升到感悟这一层次, 也会使自己被人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 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风格, 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更不可能阐明自己独到的观点和态度, 甚至陷入主题不鲜明、跑题离题的局面。因此说, 感受与感悟能力对于主持人应是双向兼备的。

正如倪萍所说“我渴望传播美好的事物, 但这并不等于我不正视假、恶、丑。我对假、恶、丑的事物在骨子里是有明确的价值判断的”。 (6) 渴望传播美好的事物, 只是自身的一种很感性的感受, 而这种明确的价值判断就是一种对生活深刻感悟的真实体现。

因此, 要想与受众之间产生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那么首先自己就要具备很强的感受和感悟能力。只有具备感受能力, 才能与之进行交流;只有具备感悟能力, 才能阐明和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 按着最初的主旨与之继续进行沟通。可以说, 主持人在台上的任何表达都是自身感受、感悟生活能力的一种体现, 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就无法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的进行表达。

3、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

由于策划活动的多元化, 导致对策划活动多元化的理解,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狭义的策划。指视角深、立意高、开拓深、介入及时的主持人节目的谋划、构思和组织过程。第二类是主持人节目的“动作策划”。它作为一种设计、一种决策和组织, 贯穿于整个主持人节目过程中。第三类是广义的策划。包括广告的安排、公关策划、构思等等。第四类是主持人节目事件等的策划。它是指在某一事件发生前, 由主持人和幕后记者设计, 对事件发生予以更加完美报道的一种策划。而且前面已经说过, 任何节目主持之前都要做详细充分的“案头工作”。这个前期的“案头工作”也就是对节目的“策划”。目的是为了缜密的构思出一个细致、全面的主持方案:什么时候说什么、怎么说。根据构思出的方案, 主持人才能心中有数、从容上阵。

例如:前面已经说过, 主持人所要注重的是“说什么、为什么说和怎么说”。如果说“为什么说”是主持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感悟力所产生, 而“说什么、怎么说”就体现了作为主持人的这种构思、策划和组织能力。这里既包括对节目内容与形式的构思, 也包括最后的实施。采、编、播高度合一的主持人“怎么说”包含着三个层次:话题的展开与深入;节目的结构形式;语言 (包括体态语) 的表达。这一个个微妙的环节都无不透漏着主持人的策划、构思和组织能力。

例如:在第一期《一丹话题》与观众见面时, 敬一丹开宗明义地告诉观众:“我们的话题是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她和美工一起精心设计了由问好、感叹号、删节号构成的片头。她特意删去了句号, 因为她希望观众朋友有下次再谈的感觉。屏幕上出现一片蔚蓝, 上面缀有各种标点:问号, 惊叹号, 逗号, 分号, 省略号——惟独没有句号。这是敬一丹与摄制组设计的片头。她说“这正体现了这个节目的主旨:包容各种各样的话题。没有句号是因为这些话题没有结论”。

再如:倪萍曾经做过《文化视点》这个节目, 但只做了五期, 到了第六期就根本做不下去了。这里面不乏有其他因素的存在, 但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前期的策划构思不够详细周密。就如同盖一座大楼, 地基没打牢, 如何能使万丈高楼平地起。就如倪萍自己所说:“《文化视点》的出台过程比较复杂……我一直渴望采访普通人, 因此最初拟订的题目中, 没有《文化视点》这四个字。但后来台里需要的是专题节目, 又希望把这段时间固定下来——总之, 由于种种原因, 《文化视点》是招标前一夜加上的, 从编导和我的心理准备等各方面看, 《文化视点》都像一个早产的孩子, 先天不足, 后天怎么努力也补不过来”。 (7) 俗话说“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 由此可见, 没有之前对节目的精心策划、构思与组织, 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因为观众是最聪明也是最挑剔的, 他们想从精致的栏目中汲取营养, 吸取精华。尤其在当今信息业飞快发展的时代, 观众是决不会容忍粗糙的。对他们来讲, 是不允许没有价值的、肤浅的节目的存在的。

由上可知, 任何的策划都伴有一定的构思和组织能力。一台栏目, 如果没有周密的策划、详细的构思、巧妙的组织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作为一名优秀杰出的主持人, 绝不能只做花瓶和道具, 应该具备更全面的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栏目中注入自己的血液, 使其更加完善, 真正使自己与栏目融为一体, 才最终会被受众所认可和接受。

4、交谈、交流与适应能力

“主持人的实质是在真切的社会性的情境中与受众进行直接或间接社会交际的过程”。 (8) 那么这种“社会交际”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主持人与受众交谈、交流与适应的过程。作为主持人不仅要通过流畅的语言与受众进行交谈, 同时还要通过心灵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但毕竟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不同的, 主持人在与受众进行交谈交流的同时, 就必须充分适应每一个不同的受众。只有学会敏锐及时的适应不同的受众才会使交流进行下去, 否则就会使交流处于无话可谈或找话题的尴尬境地;只有学会适应主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才会机敏的进行反映, 调动各种因素活跃现场, 使主持顺利进行。而对于适应, 一是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比如北极熊的全身成白色, 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二是, 在心理学上指感觉适应, 即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比如, 人突然从明处到暗处, 忽然什么都看不见, 经过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步提高, 视觉慢慢恢复, 这叫“暗”适应。但不管哪一种适应, 都证明了适应是人生存于世所应具备的一种必备能力。人没有适应能力, 就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千世界。同理, 主持人若缺乏适应能力, 就无法应对各种变化着的主持环境和情境, 也同样无法与受众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为了使《正大综艺》节目常播常新, 富有活力, 编导对节目的格局和构成环节以及内容作过多次调整, 从“关心焦点”到“动物猜谜”, 后来又有了“真真假假”。尽管如此, 杨澜还是能较快地适应, 既体现节目意图, 又保证节目效果。尤其可贵的是, 作为一个“新手”, 她能很快掌握并领悟超越镜头与现场观众进行广角度直接交流的技能, 而且比较成功地调动了在场嘉宾、观众的参与意识。可见, 适应能力是作为主持人在应对种种不断变化的情景和人时的一种必备能力。如果说演员是要服从于剧本的主旨、导演的构思。那么, 主持人就要服从于整个栏目的主旨和栏目的调整。为了应对各种各样不断变化的情况, 主持人必须具备极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完成好每一次节目的调整与现场变化。

再如:济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孙爱萍在议论到倪萍主持节目的风格时有这样的评论:“倪萍在主持节目时, 无论交流对象的地位、身份、职务、阅历如何, 她总是平等的进行对话。例如她对澳星专家等名人的尊重;对金婚伴侣等老者的真诚;对灾民及患病者的同情;对出了演出事故的小杂技演员等孩子们的爱抚等。她那健康平等的交流心态, 她的善解人意, 很容易和观众沟通”。倪萍与各类不同的受众所进行的这种真实、感人的对话和亲切的肢体语言的表达, 无不透漏着倪萍极强的适应与交流的能力。当主持人手执话筒站在演播厅最显著的位置, 发挥着“主宰一切”的作用时, 如果没有这种极强的与不同受众的适应能力, 就不可能产生一系列亲和的、坦诚的、真挚的交流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这种“亲情”式的交流, 就无法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必定造成受众的紧张, 栏目的尴尬。最终只能导致节目的失败。

所以, 作为节目主持人如果想要在主持过程中与受众进行心灵的沟通, 从而产生顺畅的交谈与交流, 就首先要在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受众, 在不断变化的不同场合, 具备一种极强的、灵敏的适应能力。根据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场合, 随机的进行反应。可以说, 适应是产生亲切、自然、真实的交谈与交流的前提;交谈与交流是适应的结果。只有极好的适应了环境, 才会使自己生存于环境之中不至被置于尴尬的境地;只有极好的适应了他人, 才能产生一种和谐的氛围, 使自己与他人的交谈和交流顺利的进行下去。

5、调控、应变与驾驭能力

作为主持人, 不仅要能够及时的适应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受众, 使自己很快与受众达成很好的交流。同时, 为了始终把握住栏目的主旨和基调, “作为站在演播厅最显著的位置, 发挥着‘主宰一切’的作用的人”, (9) 还要在与受众进行交流的同时, 具备一种机敏的调控、及时的应变与勇敢的驾驭的能力。

驾驭, 即控制、驱使。《三国志·吴志·张昭传》中说:“夫为人君者, 谓能驾驭英雄, 驱使群贤。”那么作为主持人, 在主持中绝不应该只满足于“说现成话”、“背台词”, 而应带着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上场登台, 审时度势, 把握机会。真正做到在“既定中的即兴”, “不测中的应变”。因此, 只有具备这种驾驭主题, 驱使观众的能力, 才能够使主持人在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 处在各种复杂、随时变化的场合之中, 好比掌握方向的舵手一样始终保持栏目的主旨和基调统一不变。不仅随时通过自己的调控与应变调动受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而且还要在不论出现怎样的突发情况时, 都能够随机应变、力挽狂澜, 真正驾驭把握住栏目的中心和主题, 最终使所主持的节目达到圆满。

例如:杨澜从大学校园“一步”跨进演播大厅, 是凭着聪颖的悟性和积极的尝试, 凭着奋力进取的一腔热忱, 较快的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主持节目的技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 她对这一档节目的主旨和基调的准确把握。《正大综艺》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炉的综艺版块节目。现场的格局、主持的方式、程序的安排等做过多次更动和调整。尤其是现场猜谜, 快速判断, 富有变化且有一定的难度, 时限的催迫很容易造成参与者心理的焦虑和紧张, 这样节目的进行就容易出现阻滞。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 杨澜在调动情绪、活跃气氛时, 突出“热烈、欢快”的“主旋律”, 从而使探究奇妙的大千世界的过程, 成为艰而不苦的娱乐过程。

这种不仅能够抓住一切现场的重点时机去深化情感的抒发, 结合典型事例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怀进行热情的引导, 深刻的分析, 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双重作用下, 把观众带到强烈的情绪体验和理性思考之中。还能够善于在转换快、跨度大的节目之间, 及时的随着现场观众的反映作灵活风趣的语言调整, 以达到调动受众情绪、活跃现场气氛的目的的能力, 就是主持人根据栏目的主旨和基调, 随着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境”进行随时调控、机敏应变和勇敢驾驭的能力。

6、想象与创造能力

想象为心理学名词。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作家写作时须构成人物的形象, 工人看技术图纸时, 须想出机器部件的形象。而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 要想真正与受众建立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就要做到不论是在听受众表达时, 还是在自己进行表达时, 都时刻伴随着一种想象。听的时候伴随着想象, 会使自己很快进入对方所描述的情境中, 在最短的时间内切身体会对方的内心情感, 达到心灵的融通。只有达到心灵的融通, 所说出的语言才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才能够准确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说的时候伴随着想象, 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鲜活, 抓住对方的视觉、听觉, 使受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栏目的主旨话题之上。正所谓“话由心生”“以情带声”。

例如:倪萍一向被认为是最具“煽情”力的主持人。当她每每听到或谈起某某人的倒霉或不幸时, 她的眼圈倏地就红了起来, 或躲到一边或抖着嘴唇说:“别谈了, 让人心里发酸。”在《综艺大观》节目里, 如介绍一位为培育又聋又瞎的孩子而历尽辛劳的母亲时, 听着盲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时, 她就忍不住大动感情、潸然泪下。也是因为她那易动感情的“弱点”和爱潮湿的眼睛, 弄的观众也鼻酸。不过只是一首歌儿而已, 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 才使得倪萍在听那首歌时产生一系列联想和想象, 最终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而潸然泪下。我在这里并不是说主持人就应该像倪萍那样去“煽情”, (虽然说她的煽情绝对不是刻意的“表演”, 肯定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但至少应具备这种极强的想象力, 使自己很快融入受众的情感之中, 才能尽快与之产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而任何想象, 都几乎伴随着一定的创造, 没有创造的想象是不能称其为想象的。因此想象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人虽然能想象出从未感知过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但想象的内容总来源于客观现实。因为人的想象是在客观实践中, 首先是在劳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 作为主持人, 就要有意识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不断地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要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

例如:主持人方明的朗诵可谓是家喻户晓的。这不仅因为他有着良好的声音条件, 能够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 更重要的是源于方明创作中联想和想象的广阔、高远——由苏东破的“把酒问青天”, 他想到当时的海峡两岸关系;由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想到当时的“三讲”;从一个终于职守的小战士, 他想到千千万万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想到千百年来支撑我们民族的“脊梁”;从一首描写大河流水的乐曲, 他想到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 想到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正是这种广远的想象和联想, 开阔了他创作的视野, 丰厚着他的创作积淀, 使他立足高远, 表现出激情洋溢、稳健大度的风格特点。也正是这种细致丰富的想象, 为他的语言表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使他在每一个紧要的细微之处都能体现的恰倒好处。比如音乐专题节目介绍“箜笙与萧组曲《清明上河图》”的一段:“画本是凝固了的生活, 中年作者刘为光以他艺术家特有的敏感, 从这巨幅画卷中挖掘、提炼, 创作出一部清新而又古朴的音乐——箜笙与萧组曲《清明上河图》, 八百年前这一古画中的情、趣、声、韵就都在这流动着的旋律中复活了……”“复活”两个字, 方明播的时候是稍顿一下之后, 再以稍虚、稍轻的声音很动感地说出来的。从凝固的图画到流动的音乐, 似乎画中的图景真的穿越时空翻然重现了, 而将这时空隧道一下子打通, 其主要就在于这稍虚、稍轻的“复活”二字。这种生动的表达和描述, 正是基于方明细微体察作品的基础上, 运用大量联想和想象, 才使语言如此生动, 才最终将稿件非常到位地传达出来。

由此可见, 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需要一种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细致丰富的想象力, 不仅能使主持人在最短时间里与受众产生心灵的交融与沟通, 而且会使主持人的语言 (包括体态语言) 的表达更具有生动性和无穷的魅力。

7、当众表达、判断理解与思辨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是众多工种、众多环节、众多专门人才智慧的结晶。节目播出稿、串联词基本由经验丰富的专人撰稿, 并几易其稿方能定局。串联词是把整台节目串成一条熠熠生辉、赏心悦目的美丽项链的那根线, 串联词本是主持人再现主题、渲染气氛、推进进程、组织观众的基本依据, 主持人的任务就是通过很好的表达既定的串联词来完成的。所以, 表达能力是作为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前面已经说过, 演员与主持人的不同, 其中一点就是:演员是当众表演, 而主持人是当众表达。可以说, 要作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 就必须具备能够把自己的思想, 清晰、完整、有条理并生动流畅的表达出来的能力。

虽然主持人在主持之前都有已经预备好的串联词, 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依据现场动态做出生动得体的即兴发挥。其目的是强化主题、烘托气氛、沟通现场内外。即兴发挥往往被看作是一种无意识的成功, 是经验、灵感加“小聪明”的产物, “可意会不可言说”。其实不然, 既然是“发挥”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因素作引导, 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应准确理解为所谓“即兴发挥”, 是主持人知识面、敏感度和思辨能力的结晶。因此, 主持人当众表达的同时, 往往同时伴随着深刻的判断理解与机敏的思辨能力。因为真理往往不是存在于事物的表面, 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往往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这就要通过判断理解与思辨, 使主持人对于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分析、理解和认识加深, 才能最终使所表达的内容具有深刻性和说服力。

以上, 便是本人对于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的全新探索。只有具备以上能力, 主持人才会最终在主持的过程当中达到:当众自信;态度热忱;感情真挚;思维灵敏;反映快捷;性情质朴、亲和;机体松弛、自如;表达含蓄、准确;言语幽默、精道;思维锋利。

因此, 作为主持人, 不能只具有得体端庄的外表、浑厚圆润的嗓音, 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感受与感悟能力;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交谈、交流与适应能力;调控、应变与驾驭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当众表达、判断理解与思辨能力。而这些素质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同时具备以上能力, 才能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需要, 不论从事任何类型的主持, 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摘要:现代的播音主持已不同于最早年的单纯的广播,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日益出新, 现场直播、嘉宾参与、观 (听) 众参与等活跃因素越来越多。因此, 对主持人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素质, 有自身多年文化经验的积累、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生活的洞察与思考等。但同样也需要很多经过后天有意识的锻炼才能培养成的素质。作为主持人, 不能只具有得体端庄的外表、浑厚圆润的嗓音, 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与洞察能力;感受与感悟能力;策划、构思与组织能力;交谈、交流与适应能力;调控、应变与驾驭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当众表达、判断理解与思辨能力等。也就是说, 作为主持人, 只有具备了以上在表演课中解决的各种素质能力, 才能够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的需要, 不论从事任何类型的主持, 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关键词:素质能力,主持,表演

参考文献

[1].卓燕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2].应天常《节目主持语用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3].陈振田方《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

上一篇:董玉兰英语组听课小结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