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语的言艺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指出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研究的意义、价值和现状,阐述其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环节。关键词:地域性语言传播美感人文精神播音主持是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广播播音主持由于其自身媒介特点,只闻其声,不见图像,听众基本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声音传输接收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播音主持语的言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播音主持语的言艺术论文 篇1:

播音主持中语言艺术魅力探讨

摘 要: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因此,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受众不同的欣赏需求,播音主持节目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播音主持节目中,语言是主持人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为了增加节目的效果,主持人需要对稿件进行再创造,通过语言艺术魅力吸引观众。本文主要阐述了何为语言艺术魅力及语言艺术的发展特点,明确了语言魅力的展现形式及如何培养语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艺术魅力

近年,播音主持这个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并受到许多人的追捧。由于播音主持节目的特殊性,因此对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颇高,播音主持人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艺术水平,还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灵活的应变能力。播音节目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灵魂所在,优秀的主持人运用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可以为节目增加色彩,提高观众的观看兴趣,增加节目效果,因此,播音主持人语言的艺术魅力的具备非常重要。

一、概述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指艺术作品以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吸引作品欣赏者,语言艺术则是艺术的表达形式之一,是指主持人、播音员在用语言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展现其吸引力与感染力的过程。播音主持所用的语言必须是规范的,相较生活用语、书面语、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其所用语言差异较大。播音主持的语言要求比较严格,发音、声调、表现形式等都需要准确、适宜、顺畅。其语言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及极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上,这就要求主持人在理解节目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艺术再加工,并以受众喜欢且可接受的方式辅以自身声音特色来传递节目信息。

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在主持和播音的时候,常常会给观众带来清新、自然的感觉,使受众在收听或收看节目时感到轻松、舒适。播音主持中的语言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其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受众对他的认可程度,并间接影响着节目的受欢迎程度。

二、播音主持中语言艺术特点

1.科学化、规范化

播音主持中的语言一定要是科学的、规范的。首先,播音主持节目时,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须是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并且播音方式要尽量口语化,运用有声信息使观众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接受有效的信息;其次,由于节目的时间有限,播音节目过程中,主持人使用的语言需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使受众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收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因语言晦涩而影响受众信息的接收。

2.独特性

播音主持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信息的接受者为人民大众,因此,播音主持节目为了吸引受众,其运用的语言需要具有独特性。大体应满足以下三点:第一,尽可能幽默风趣。主持人运用语言传递信息时,尽可能的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受众在接收信息的的同时感受到主持人自身的幽默感;第二,表达要尽量简洁明了。作为主持人需具有较强的表达和说服能力,恰当的修辞、煽情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第三,内容与情感丰富。如果主持人语言匮乏且情感孔洞,那么节目也不会得到受众喜爱,因此,播音主持需要语言内涵丰富且结合自身情感,传递信息的同时充分地表达自身观点,以此产生独特的语言风格。

3.文化内涵丰富

主持人是播音主持节目的代言人,是节目的语言传达者,主持人的自身素质对节目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主持人的素质较为重要。首先,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让受众品味到节目浓厚的文化气息,运用语言的魅力给受众带来美的享受;其次,对于较为敏感的话题,主持人可以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将其表达出来,既传达了节目信息,又能给受众带来深层次的启发。

4.口语化

播音主持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主持人的语言则是节目与受众沟通的媒介,因此,语言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趋向口语化。播音主持中强调口语化,并不是不强调语言的规范化,而使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调整语态、语调、语气,使播音的腔调口语化,使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感减小,让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走近人们的生活。

5.时尚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播音主持节目的主要受众是人民群众,随着人们对播音主持节目要求的提高,播音主持的语言也需要与时俱进。节目语言风格是由主持人风格与节目风格组成的,二者配合融洽,则节目传播效果良好。每个时代都有其独有的风格,主持人的语言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幻而进步,只有不断地创作出与当下时代、受众的要求相符的作品,节目才可以广泛传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性与当下部分人文化要求相重合,可以满足部分人的个性及潮流化要求,可吸引这部分人的注意力,为受众带来优雅纯粹的享受,提升了受众的品味和个性。

二、播音主持中的语言艺术魅力展现

1.声音魅力

播音主持节目的主持人最基本要求是具备声音魅力,声音魅力包括正确的呼吸、标准的发音、优雅的姿态等。语音语调的控制主要是以呼吸节奏为主的,正确的呼吸节奏可以帮助主持人更好地控制语音语调;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发音是否标准,发音标准是声音魅力展现的基础和前提;主持人的姿态不仅体现了其自身的气质,还对消除紧张感有一定的作用;最主要是要做到将所有的声音要求与节目本身的效果相符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将不同的语境带入到节目中,让受众感情与主持人语言情感产生共鸣,展现语言艺术外在的艺术魅力。

2.丰富的阅历及深厚语言文化功底

语言艺术的内在魅力体现在于语言的内容、感染力与创造力是否良好,语言内容丰富多彩,感染力较强加上丰富的创造力,那么节目一定更能得到受众喜爱。语言表达是否具有感染力与创造力,内容是否丰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平日积累。因此,主持人要不斷学习新知识,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断巩固自身的语言文化功底,提升语言组织能力。由于播音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节目中不可避免会遇见很多突发状况,为了确保节目的质量和效果,主持人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控场能力。许多专业性较强类节目,需要主持人做出适当点评,节目点评不但要切中节目主题,有时还需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要求主持人平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3.语言与情感的融合

为了达到更好的节目效果,主持人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将情感与语言艺术魅力相融合,渲染节目氛围,感染受众感情,实现与受众的情感交流。主持人需要用情感联系受众,理解受众的想法,在展现自身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语言与情感的融合并不是一味煽情,必须是以真实情感和客观事件作为基础。

4.语言准确精练,富有个性和亲和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播音主持节目不但需要专业水平高,还需要其具有较高的个性魅力。调查显示,各类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除了专业水平较高之外,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且个性鲜明。要做到主持风格独具一格,不但要风格独特,还需要做到语言准确精练,不冗长拖沓。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不但有较深的文化涵养,而且主持语言质朴简练,评论简洁中肯,善于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意见,深受大众喜爱,展现了其语言的个性魅力。著名娱乐主持人何炅,多年来深受观众喜爱,这离不开其机智、风趣、幽默、灵活的口语表达方式,使其语言的表述更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大大地提升了节目效果。

三、播音主持語言艺术魅力的培养

1.语言与艺术相融合

传播信息是播音主持最主要的功能,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与特色,在主持节目过程中显露的淋漓尽致。想要在语言中展现其艺术魅力,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主持语言富有一定的文化气息。语言的运用要自然得体、温婉朴实,词句的选择要准确,修辞的运用要得当,实现艺术效果的顺畅自然;第二,主持语言具有生活气息。播音主持不可以脱离生活实际,过度追求不切合实际的艺术效果,主持人的语言和行为应贴近生活实际,不做作,在真实、恬淡的生活意境之下追求语言的艺术魅力;第三,主持语言幽默、机智。将晦涩难懂的信息表达得通俗易懂,将枯燥乏味表达的幽默诙谐,使受众接收到表达的信息,展现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魅力。

2.情感与艺术相结合

合理的感情运用,可以使主持人与受众心理产生共鸣,吸引受众注意力,情感上感染受众,使主持人与受众的心灵紧密相连,这是展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魅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情感的地位极高,主持人运用真诚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缩短与受众的距离,自身情感艺术魅力充分展现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效果,达到了情感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增加播音主持语言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另外,保证传播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这是受众接收信息的前提,也是树立主持人形象的最有效途径。播音主持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为受众传播有效可信的信息,而追求语言的艺术性也是为了反映事实,在培养播音主持语言艺术魅力的过程中,语言感情与艺术魅力需要相互结合,但关键在于所传递信息的真实有效。

四、结 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受众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对播音主持节目的要求也不断变化,播音主持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而是主持人与受众之间语言和情感交流的特殊形式。专业水平较高、主持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播音主持人更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作为主持人更应该在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充实自身修养和文化涵养,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独有的主持风格,增加自己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尹颖.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 118.

[2] 付海恋.试论播音主持中的语言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2015(3): 193.

[3] 胡晖.播音主持语言魅力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36.

[4] 陆治琴.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魅力研究[J].品牌月刊,2015(12).

[5] 张春波.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创新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4(24): 273.

[6] 刘畅.试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152-153.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刘芳

播音主持语的言艺术论文 篇2:

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研究概述

摘要: 指出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研究的意义、价值和现状,阐述其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环节。

关键词: 地域性 语言传播 美感 人文精神

播音主持是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广播播音主持由于其自身媒介特点,只闻其声,不见图像,听众基本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声音传输接收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播报和主持中言语内容及语言运用、表现效果的好坏,作用于听众心理,直接关系着听众对该节目的评价,影响着播音员、主持人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地位的高低,也影响了该电台节目质量的优劣。

地方台受其所在地域的信息环境、文化规范、受众群体特点等社会因素影响,其语言创作和传播及受众特点,都不可避免带有地域性、地方化特点。所以,进行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研究,确立其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并使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地方台的播音主持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现状

目前,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论述较多较全面的首推张颂教授的《中国播音学》。《中国播音学》体系宏大,共五编:导论、发音与发声、创作与表达、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涵盖了播音学理论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发音与发声”介绍普通话语音在播音中的作用与应用,说明气息、声音、吐字、共鸣诸方面的生理心理依据及调节使用的法则。这是任何语言工作者为使声音富有美感而必须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对只闻其声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发音与发声训练尤为重要。

“广播播音主持”一编中,关于播音主持语言,张颂教授专门论述了“通讯播音的语境、语言特点”,以及“文艺播音的语言魅力”、“有声语言创作原则”、“主持语言能力的形成”几个问题,从专业技术角度,结合实例,以效果论述,强调播音员主持人从广义和狭义上都应充分备稿及恰当运用技巧。

张颂教授被誉为中国播音学界的泰斗,他的研究系统且适于应用,处于历史的总结性、现实的基础性地位,而又饱含时代创新元素,对后续研究者有经典性的指导意义。

类似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的还有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吴郁的《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魏南江的《节目主持艺术学》等。

除了类似专著中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散论研究,另有为数不多的单篇论文。

从语言修养角度论述的如:发表于《声屏世界》(2006.03)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当有“五不语”》,作者李习文,由先哲孔子提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结合日常见闻,要求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传媒人也要强化“子不语”意识,切忌轻言、失言、乱言。再如职业技术角度的:大同人民广播电台的周少芬同志的论文《浅谈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论播音主持的意境美》(唐文艳,邵阳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电影文学》,2007.24)等。

综观国内的研究现状,因为绝大多数研究者本身就是从事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所以他们常从节目类型、形态角度讲解播音主持规律及技巧,侧重专业技术性,实践操作性极强。但按播音的构成要素——创作主体及受众,即从新闻学、传播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角度进行专门论述的则较少,即使有所提及,表述也往往较模糊。

而中国传媒大学李凤辉、孟伟两位博士的论文则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李凤辉,中国播音学的第一位博士,他的博士论文《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从传播学和文化学角度强调语言传播中应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孟伟有国外访学经历,由其博士论文整理而成的《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介绍并充分借鉴了国外声音传播的最新成果,将符号学、传播学、文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声音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无论是从专业技术角度,还是从人文社科角度,特别是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角度,基于普通话口播的语言研究已有一定成效。然而考虑到多数地方台专业人才相对紧缺的限制,地域或方言区的播音主持语言生成规律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值得探讨。

2.研究的价值

(1)创新性

对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研究应综合运用播音学、新闻传播学、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的方法,这是对以往单一播音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而研究对象范围将播音主持研究细化至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也是对传统和已有研究的继承并再发展。

(2)理论性

在理论上,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传播学与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相结合。特别注重文艺心理在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的作用,及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社会文化效应。

(3)应用性

广播作为大众文化时代“极富声音魅力”的大众媒体,其播音主持语言应力求以巧妙自然的专业技术处理体现新闻的真实感、艺术创造的美感,以“善”的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使自身在“视觉文化”的冲击包围中,博得永葆生机的不败之地,创建和谐社会的和谐媒体。

对地方台广播而言,在达到和具有上述广播语言传播的共性要求同时,更要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中求异,日日逐新,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效果,使之更富美感及文化内涵,培养听众爱听的播音员主持人,打造听众喜爱的地方品牌广播节目。

3.研究的着重点

从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共性和地方台播音的地域特性两方面展开论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是地方台播音地域性研究的基础、必要阶段,对地方台播音语言研究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性研究主要依据播音的性质、特征、地位、作用等播音学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以深入而广阔的新闻学、文艺学、社会学眼光,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展开全方位、多纬度的立体式研究,以期把握其真实的现实动态,探求其合理且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声音传播,形象建立的物理、生理属性及传播媒介的特性等角度来看,播音具有自然属性;播音创作要遵循党性原则,受到民族、时代、阶级、社会等因素的限定,因而具有社会属性;播音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环、关键一环,所以具有新闻性;同时,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又具有某些艺术的特征,从而具有创造性。

但是,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政治性原则,使播音创作与演员的表演、朗诵、讲演等活动区分开来,在播音的多种性质中,新闻性是主调。对任何类别的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一切探究都将遵循新闻性这一最主要性质原则,围绕此展开论述。

而且,由于大众文化目前的主导地位,某些文化领域特别是传媒媒介对大众文化的误读,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娱乐消费的误导,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被无限夸大,其本应有的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提升大众文化人格的积极内涵却越来越受到消解。

所以,从本体论研究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同时,更要从认识论角度,以文化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探讨广播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大众传媒手段应有的人文精神、文化意义和价值。

(2)基于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规律的普遍性研究,在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研究阶段,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从语言本体论角度,论述普通话和方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对素材处理上的差异,地方台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推广普通话的义务,以及普通话播音的审美示范作用。

第二,以文化学的原理,说明地方台所处地域的地方性文化需求。

第三,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指明地方台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合于普通话的大众传播,使其人文内涵和审美素质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孟伟.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4]李凤辉.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童庆炳.文艺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李婕婷

播音主持语的言艺术论文 篇3:

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声乐与播音主持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两者却有着很多的艺术共性,如两者都属于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情感艺术,所以从两者共性的角度看,在技术训练上也有着很大的相容性。文章在具体论述声乐与播音主持艺术共性的基础上,分别从气息技术、咬字与吐字技术、共鸣技术三个方面探讨了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训练;播音主持;气息;共鸣

注:本文系2018年湘南学院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在播音主持专业中融入声乐训练的必要性研究”(项目编号:湘南学院[2018]112号,序号2018XJ12)研究成果。

声乐与播音主持虽然归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是以人声为载体进行表情达意,因此从声音传播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共性,这也使得两者在技术训练方面有着诸多的结合点。相对于播音主持而言,声音艺术除了要求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控制力之外,还要在声乐上进行专业的训练,所以在技术训练规格上比播音主持可以说更胜一筹[1]。如何从声乐训练的角度对播音主持施加积极影响,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所以要从具体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实证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中的重要性,本文就这一问题而展开论述。

一、声乐与播音主持的艺术共性

(一)同为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声音符号,正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和体验语言魅力的基础上而创造性地产生了声乐艺术与播音主持艺术。声乐的语言意义在于通过音乐元素的运用将语言转变为可以歌唱的旋律,它源于人们内在情感的抒发,在“言之不足”时而“歌咏之”。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语言种类中总结出音素、音节的规律,从声韵之中总结出节奏和旋律,以此使语言的表现更加旋律化和抒情化。播音主持的语言意义在于通过对语气、语速、语势的把握和与具体的叙事情境相结合,在语言上表现为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和顿挫连断的变化,其目的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声调表情来传达文本符号的意义。因此,声乐与播音主持在语言艺术上的共性特点为体现出字音的美感。

(二)同为表演艺术

在实践环境方面,声乐与播音主持都属于表演艺术,虽然它们的舞台承载不同,但都是通过人为的表现去展现各自的魅力。无论是专业的舞台,还是生活中日常的舞台,都能够体现出声乐与播音主持的表演价值,即除了歌者、播音员、主持人所需要具备的技术功底外,还需要体现出他们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的处理能力。首先,从声乐表演的角度看,歌者在表现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感时,除了以完美的发声和应有的音色实现声音传达之外,还应当通过一定的造型、体态进行表现。如在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中,为了能够表现出人物角色形象与性格特点的真实性,歌者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需要将自身置于音乐和故事情节中去,通过形体、眼神、面部表情等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才能够将人物刻画得鲜明生动。其次,从播音主持的角度看,在广播不同类型、不同感情色彩的节目时,为了能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同样需要口、眼、身等肢体动作语言的加入,这样可以更好地烘托舞台气氛,使播音主持的舞台表演结构更加完善。这说明无论是声乐还是播音主持,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都需要注重“表”的因素,尤其是从动作美的角度去表现体型、体态。

(三)同为情感艺术

声乐与播音主持都有两个情感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文本层次,也可以称为一度创作层次,如一首歌曲的创作不仅包含了歌词作者情感的抒发,而且作曲家在进行谱曲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对歌词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中,通过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而体现在音乐的物质材料上,当歌者在分析歌曲和练习歌曲的过程中,也会被文本中的情感深深打动,与自己内心所固有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形成了接近于演唱时的情感体验。播音主持在情感的处理方面也是如此,主持人和播音员在进行实践之前都必须对主持稿、播音稿进行预读,在字里行间的斟酌之中体会情感并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以合理的情绪进行表现。

二、声乐训练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气息技术应用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发声都是以自然呼吸为主,较少调控气息,气息需要经过后天长期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2]。在播音和主持时,为了能够使声音达到圆润、通透的表现效果,就得需要有质感的声音,现代著名戏剧理论家陈汝衡认为“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这说明了对气息技术运用不到位,则不能体现出声音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明确了气息在声音表现中的重要作用。从声乐气息训练的角度看,根据音域、声区以及旋律的不同要求,在气息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如在进行音阶式的发声练习时,在低音区以自然呼吸为主,在中音区以腹式呼吸为主,在高音区以胸腹式联合呼吸为主,因为不同的呼吸方法可以使歌者处于相对放松的训练环境之中,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发声训练。由此可见,声乐气息训练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在注重运用多元化呼吸方法的同时,还注重对气息有效支撑的训练,如有的乐句旋律较长或者在旋律的表现上要有强弱上的力度变化等,这些都需要气息的控制。因此,将声乐气息的训练方法应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呼吸方法的多样性并提高气息控制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语言情感的表达。

(二)咬字与吐字技术应用

对于声乐和播音主持而言,咬字与吐字的清晰性、连贯性是最为基本的语言要求。汉语音节的组成部分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3]。在声乐训练上,要求做到字正腔圆,所谓字正,指的是咬字要清楚,在发音时做到以准确的力度咬住字头,不能过紧和过死,否则声音的表现会更加生硬,不利于旋律流畅性的表现。腔圆指的是在吐字归韵时要做到字音的完美结合,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完整的行腔结构。在咬字和吐字的要求上,可具体表述为字头准、字腹长、字尾圆。在播音主持的字音训练上,仍然需要做到字正腔圆,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字音处理好声调、音韵。两者的区别在于声乐中的咬字和吐字处于旋律的表现上,以“唱”为主;在播音主持中则是以“说”为主,即播音主持中的咬字和吐字缺少了音高成分,但是保留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成分。因此,将声乐中咬字与吐字技术应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咬字和吐字,有助于厘清字头、字腹、字尾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字正腔圆的含义。

(三)共鸣技术应用

共鸣指的是在发声的过程中,通过共鸣腔体的联合作用,使声音得到充分的美化,起到增加音量和提高声音色彩的作用,如“声音位置”“头腔共鸣”“胸腔共鸣”[4]。在声乐和播音主持中都非常重视共鸣技术的运用,由于在声区、音域上的区别,两者在共鸣的表现上也各有不同。首先,从声乐共鸣的特点看,注重胸腔共鸣、口腔共鸣、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作用,而且这些共鸣也分别对应着低音、中音、高音三个音区,在演唱不同音區的乐句时,相对应的音区便会发生作用,达到美化旋律的目的。同时,在两个音区的交界处即换声区,还需要突出混合共鸣的运用,这主要根据声部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其次,从播音主持共鸣的特点看,由于不涉及高音区的声部,主要以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声乐中的共鸣训练较播音主持更加多样,所以将声乐共鸣训练方法引用到播音主持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共鸣技术。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声乐与播音主持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也有着很大的共性,突出表现在语言、表演和情感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也对应着具体的训练技术。从技术层面的分析可知,声乐训练中的气息技术、咬字与吐字技术、共鸣技术比播音主持更加复杂和多样,这说明我们在播音与主持的教学中可以将这些技术进行借鉴和运用,以便更好地充实播音主持的技术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铮.共情艺术在节目主持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2):73-75.

[2]付靖涛.关于声乐演唱中的“共鸣”[J].当代音乐,2016(13):40-41.

[3]蔡林峰.咬字吐字对声乐表演的影响[J].当代音乐,2019(11):107-109.

[4]赵威.歌唱中呼吸的应用分析[J].当代音乐,2016(24):64-65.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

作者:李戬

上一篇:高校篮球大学生教育论文下一篇:中专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