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

2022-04-15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也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同样,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也获得了广阔的运用空间,各个单位的管理部门纷纷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报表、数据等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运用。在会计电算化广泛使用的今天,对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确保各个单位财产的安全,提高计算机提供信息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摘 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 内部控制

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必要的财务管理手段。从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来看,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对管理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相较企业来说,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仍然较弱。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提高对资产的有效控制,必须不断强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使行政管理部门健康地发展下去。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通常意义上来说,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为提升对行政管理部门会计信息的科学化管理,确保行政管理部门资金安全的一种管理模式。对于行政管理部门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与资金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财务的内部管理手段可以使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与此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现,与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框架密切相关。因此,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1.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来说,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对单位资本的管理及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很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对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行政管理部门的长远发展规划当中,也没有将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纳入到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当中。因此,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对其管理和发展缺乏实际意义。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与单位各部门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实现对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合理化管理,必须使行政管理部门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互相配合。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相共享,并将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实现全方位的渗透。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往往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来自各部门的阻力。该阻力恰恰反映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制度没有足够的重视。这种管理理念,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在未来的健康发展会形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日常运营相结合。只有将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与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相结合,才能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于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没有将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手段运用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使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形成了较大的浪费和流失。这种现象说明,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单位自有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而且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将财务会计控制手段与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运营相结合,形成了资产管理漏洞。

3.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会计核算的条件之下。目前,仍有很多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规范完善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往往依据过往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这对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成的不利影响。通常来说,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时,需要有确定的授权审批主体、规范的流程以及明确的审批金额。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行政管理部门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有效合理的监督制度,就是使得对于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缺乏实际意义。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在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当中缺乏比较严格的规范。由行政管理部门在进行总结时,没有按照客观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账目核算,而是将收入与支出互相抵消,使得行政管理部门的结余,不能够客观完整地反映单位的收益和运营状况。

4.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会计信息化相结合。技术发展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开始广泛运用到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当中。但是,在其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数据的处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出现会计舞弊的可能性会更高。比如在财务管理的工作當中,工作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模式下,负责信息报送和信息输出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是同一个人,在数据录入时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舞弊操作,这就为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1.增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为确保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首先从意识上加强对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认识。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主要监督人和责任人,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具有监督义务,而对于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管理职责。只有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实施,行政管理部门才能够健康发展。所以,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提升自身对于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管理意识。同时还要通过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宣传,加强其他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客观认识。同时还要动员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工作人员加强配合、共享信息,为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

2.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要与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并要配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并使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能够真正落实到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领域当中,对财务管理形成真正的监督和影响,将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与单位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对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使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3.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为推动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管理人员要继续加强对工作人员关于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教育。并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管理制度,使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在这个制度的框架之内施行,从而使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规范和科学的管理,使得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

4.加强信息控制。会计电算化是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手段,要强化对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管理,必须首先加强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软件的认识,使信息软件根据工作实际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避免出现财务管理漏洞。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监督,使得经由会计电算化平台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信息透明,有效避免出现财务舞弊的现象。

四、结语

行政管理部门的财务内管理制度,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发展以及资本的科学化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评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症结所在,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使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以保证行政管理部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2]何君.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0.

[3]傅浩.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

作者简介:王艳萍(1972—),女,山东烟台人,民族:汉族,毕业于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党校,会计,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会,职称,会计师。

作者:王艳萍

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也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同样,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也获得了广阔的运用空间,各个单位的管理部门纷纷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报表、数据等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运用。在会计电算化广泛使用的今天,对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确保各个单位财产的安全,提高计算机提供信息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对传统会计环境下形成的内部机制制度提出了巨大挑战,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改革与重建。本文在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对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运用而兴起的一个名词,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会计内部控制的深层次的发展。所谓的会计电算化是指单位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现并纠正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错误、故障以及各种舞弊现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成为提供及时、可靠信息的前提与保障(张学峰,2009)。一般来说,按照实施控制的范围,可以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分为总体控制和运用控制。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引用等方面的控制。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成本与管理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原理以及计算机等理论基础上,从而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处理方法以及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收集、存储、传输以及报告方式进行重大改造而建立起来的新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分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单位内部控制的目的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然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却在控制形式、控制内容以及控制环境方面与手工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会计电算化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冲击,传统内部控制制度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手工会计下的许多传统控制方式逐渐消失,被全新的控制方式所取代。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内部控制的形式

会计电算化在内部控制的形式上与手工会计有着巨大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来分析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形式的影响。

首先,如上图所示,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可以对会计账务进行集中化处理,除了前期原始凭证的取得、财务审核以及会计凭证的输入由会计人员人工进行以外,其他的流程,比如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加工、会计报表的生成以及查询等环节都可以由计算机会计系统自动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这种变化使得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的一些控制措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比如会计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账账核对、账证核对、总明细账平行登记等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中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其次,通过会计电算化的程序,手工会计中的大部分平衡检查将自动移入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通过程序自动地检查出来,如各业务板块间数据的核对、会计平衡的等式检查、记账凭证的借贷平衡检查等。传统手工会计环境下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亟须改变。

(二)改变内部控制的重点

在人工会计的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会计从业人员,而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会计工作的完成有赖于会计人员以及会计软件,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一是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即人工处理控制;二是对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即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控制;三是相关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四是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的控制;五是会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交互处理的控制。

(三)改变内部控制的内容

电算会计化不同于人工会计,它是一种人机交互系统,再加之采用了计算机系统作为载体,比起人工会计来说更具有隐蔽性。因此,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内容复杂得多。总体来说,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控制、输出控制与处理控制;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工作重新分工与新的内部牵制机制;系统的组织和操作管理系统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控制与系统开发控制(张发红,2008)。

(四)改变内部稽核机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处理程序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二者的内部稽核机制也有较大的不同。在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都要经过一套严格的多重手续,必须遵循严格的制约与监督制度,比如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的分离、会计记录与收付款项的分离等,都须经过严格的会计审核机制,并且相关会计人员的关系是直接明了的。因此,在手工会计环境下,容易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核对的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会计信息的传输、验证与提取等工作。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会计工作自动化、控制的程序化,各种会计流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手工会计环境下形成的原有分工、岗位职责以及各自的权限都发生了变化,许多会计业务在处理程序上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内部控制,手工会计环境下的内部牵扯机制大大削弱。

(五)改变会计信息存储介质与方式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与手工会计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在会计信息存储介质与方式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中,会计信息的存储与经济业务发生的记载均以纸质材料为介质,会计数据按照其处理阶段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这些会计数据无论出于哪个阶段都以纸质的形式存在。这些以纸质形式存在的会计数据不容易被篡改,有较好的直观性,利于内部控制。而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数据以磁盘或者光盘的形式存在,容易被篡改或者删除,并且直观性差。由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存储介质的容易被篡改与毁坏性,防止数据的丢失,确保安全可靠便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会计工作的起点是会计人员原始数据的输入,即会计人员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录入计算机中,并在相关的软件中进行自动处理,最后形成总账、明细账以及各种会计报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系统无法自动识别会计信息的真伪,一旦会计人员输入错误的会计数据,便会产生错误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原始数据输入的真实性,因此,只有通过强化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完整性、真实性。

(二)有利于规避会计信息丢失风险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会计电算化逐步得到推广与普及,因此利用网络进行会计信息的保存与传递已经成为重要手段。利用网络进行会计信息的保存与传递存在着重大的风险(刘立琼,2007)。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网络病毒与网络黑客也时刻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会计信息在保存与传递的过程中随时都面临着被篡改与丢失的风险,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通过文件加密、授权、防火墙等内部控制,从而保证会计信息存储与传递的安全。

(三)有利于减少人为因素而引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在人工会计的环境下,每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和签章,因此具有较强的内部约束机制。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都由电算化的软件自动完成,这种会计职能高度集中的会计电算化导致会计人员权力的过分集中,这种权力的集中容易导致因为微小的错误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并且一旦有人秘密改动数据或者计算机程序,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排查,从而输出错误的会计信息。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约束会计人员的权力与职责,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严格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制度

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输入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从源头上减少会计事故和错误,应该建立严格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制度。具体来说,建立严格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严格限制使用单位计算机的资格,要明确规定非本单位会计人员不得使用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有关的计算机设备。其次,输入的原始凭证须经过严格的会计审核,即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必须经过领导审核,还必须有经办人与相关证明人的签字,经过这些程序之后会计凭证才能输入计算机系统。再次,建立科学的定期盘点、定期对账的制度,定期进行资产盘查,并进行账证核对、账实核对;定期对已经输入计算机系统的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核对,对各种疑问一一排除;做好会计信息的备份工作,在将会计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以后,要注重会计信息的备份,争取每日、每周、每月都要备份;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完善的会计档案的基础上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二)严格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

计算机系统安全关系着会计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能否顺利进行,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息息相关。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必须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为基础(陈彦平,2008)。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量将各种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系统相分离,防止网络黑客对会计信息的窃取与篡改。其次,建立数据库加密制度,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的各个流程进行合理划分,由各个经办人员设置相应密码,以保证会计信息传递与储存的安全性;硬性规定移动电子储存设备使用制度,要求移动电子储存设备在连接计算机之前必须进行杀毒,并不准将会计信息拷贝外带。再次,购买强大的病毒防火墙以及病毒查杀软件,防止黑客入侵以及各种病毒入侵,定期对计算机设备进行病毒检测,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合理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会计职能相对更加集中,也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更加注意对组织和管理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个环节相互制约,互相监督,以利于组织内部控制。首先,可以将用户部门与电算化部门进行分离。其中,用户部门指的是从事实际业务的部门,它们是原始数据的创造部门。而电算化部门是指数据处理部门,它们将用户部门所产生的数据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处理,将二者分隔开来,可以有效地保持各种职能的分离与制衡。其次,要加强组织控制,即将单位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适当的分离,使单位系统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并配套以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从而使系统保持制衡的状态,保障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杜绝各种舞弊的可能性。

(四)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

(五)加强单位内部审计

在现代市场经济浪潮中,各种经济违法案件层出不穷,除了利益上的诱惑外,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是许多人敢于铤而走险的重大诱因。监督机制根据监督者的不同可以分为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单位内部自行进行的监督。由于单位内部的监督者熟悉单位内部的各种经济业务,更能发现个别人员的经济违法行为,因此内部监督较于外部监督而言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因此单位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电算化账务处理是否正确进行审计,审查凭证填写是否正确,审核人员分工、岗位设置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凭证附件是否完整,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是否一致,对报表软件的取数公式是否正确,会计信息保存是否安全、可靠进行监督等。

(三明市财政票据管理所)

作者:邓金容

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论文 篇3:

浅谈高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

[摘 要] 本文指出了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配备专业人员、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加强财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等方面提出完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举措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03

高校会计档案是指高校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会计凭证、会计账表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财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高校会计档案是高等院校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经济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同时也是会计工作过程最有说服力的凭证。由此可见,做好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当前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滞后,不能适合当前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实施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参照2001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编制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传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而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均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是对于由此产生的大量的以电子文档、程序文件、数据库、备份文件等新的会计档案信息载体,则没有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许多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散落在不同的经办人手中,因此造成了会计档案归档的不完整。

1.2 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齐

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等。然而,许多高校在收集会计资料时,仍然没有将财务报表类中的上级有关文件、财务制度、财务活动分析等归档,特别是电算化会计下的财务核算系统软件、数据库等重要资料,没有按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进行正确归档保存。

1.3 会计档案移交不及时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必须按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档案,全部移交学校档案部门,不得自行封包保存。但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部门一是为了查询的方便,二是由于装订归档的不及时,常常是会计档案长期摆放在财务会计部门,要么是不按期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要么就根本不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1.4 会计档案鉴定销毁难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会计档案的销毁往往不受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数量大,开展工作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二是鉴定销毁无切实可行且具操作性的统一规定。在档案管理办法中,仅笼统地规定“根据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会计档案属专业档案范畴,是学校经济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记录经济业务的执行、完成情况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原始资料,其重要性让审批者往往不能轻易仅凭“保管期限”来作出鉴定销毁的签字。同时,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要鉴定销毁的会计档案大多为15年以上,而根据现行的干部任用情况,几乎没有一个学校领导者能在此位如此长时间,这就造成要让现任领导来审批销毁以前领导领导下形成的原始和唯一的经济责任记录原始资料,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销毁审批难的局面;三是由于未能及时清缴的债权账务的影响。学校不属于企业,未能清缴的债权账务,即使年代很长,也不能作为坏账核销,只能是长期挂账,保留追偿权利,而凭证作为追偿挂账的证据就具有了不可销毁的权利。由此原因,使档案管理者对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的艰巨性和因责任重大而产生畏难情绪及无所适从,导致学校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难以开展,从而影响了档案整体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完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举措

2.1 制定和落实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五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因此,高校应当依据相关会计法规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和开发利用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确保会计档案工作科学管理、有序开展。

2.2 加强财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

财务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的沟通,有利于档案资料收集移交范围及时调整,只有沟通了,财务部门才能及时收集应收集的资料,只有沟通了,档案管理部门才能了解财务部门的资料收集是否齐全,从而做好监督工作。

2.3 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及时结清债权债务

财务部门自身查询的方便是其不及时向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的本质原因。而查询需要产生的一个主要根源就是债权债务的清理。由于学校对债权债务清理工作的不到位,致使很多往来款款项长期挂账,没有一个统一的清理期限,从而加大了查询需求。因此,财务部门应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及时结清债权债务,尽量做到当年债务当年结清,减少各账务经办人的查询要求,使会计档案能按规定及时向校档案管理部门移交。

2.4 强化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

第一,做好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交接工作。高校要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有学校的财务部门应把每年形成的应该进行归档的会计资料,按照归档的要求整理归档。对于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由学校财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财务部门编制移交清册,然后移交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第二,完善会计档案借阅制度。会计档案的调阅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借阅制度,指定专人保管,防止会计档案的损坏和遗失。原则上系统内部人员只能借阅与工作有关的会计档案,而且借阅时必须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登记,并由借阅人签字。

第三,对磁性介质档案管理时应注意做好防磁、防冻、防热、防污染和防有害生物等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要备份双份,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复制。

第四,对于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需要核销时,应由档案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派人监督核销。监督核销人员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进行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督销毁情况报告本单位领导。

2.5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在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中,缺乏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精通财务知识和计算机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重视会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学校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学校会计档案的管理不仅可以推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经艳.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后的会计档案管理[J].中国档案,2005(6).

[2]王丽.如何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财经界,2006(4).

[3]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Z].1998.

[4]由琳琳.新形势下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档案,2007(2).

[5]黄雯.试析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作者:王永刚

上一篇:支柱产业群县域经济论文下一篇:民族经济相对独立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