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人民币论文

2022-04-19

摘要;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间接影响因素的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入手分析,接下来分析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反作用,最后对中国汇率改革后的汇率制度进行评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济增长与人民币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增长与人民币论文 篇1:

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

作者简介:黄万阳(1965-),男,湖北孝昌人,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系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量经济。

摘要:我国人民币汇率高估,既有改革前追求工业化目标的因素,又受国内经济改革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错位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存在;经济增长变动对人民币汇率错位变动的效应存在。只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能避免汇率严重错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错位;经济增长

一、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

国外对汇率错位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高估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Razin and Collins认为汇率错位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经济增长:(1)汇率错位影响国内和外商投资,从而影响资本积累过程,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2)汇率错位影响贸易品部门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贸易品部门表现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Edwards以12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汇率错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2]Cottani等以24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汇率错位对经济增长、出口、农业部门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3]Ghura and Grennes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3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汇率错位对经济增长、出口、进口、储蓄、投资有显著的负影响。[4]Domac and Shabsigh以埃及、约旦、摩洛哥和突尼斯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购买力平价、黑市汇率、结构模型的汇率错位,结果发现汇率错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5]Razin and Collins以93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汇率错位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影响;汇率高估10%,实际产出将下降0.6%。[6]平均来说,汇率错位程度高的国家的经济表现不如汇率错位程度低的国家,稳定的实际汇率和合适的实际汇率水平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7]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国家的实际汇率行为和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稳定的实际汇率促进了东亚经济增长。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没能维持适当的汇率政策损害了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的经济表现和自由市场政策。[8]

二、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

(一)高估效应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三个高估期:改革前的高估期,改革初(1983-1984)的高估期,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高估期(1997-2002)。以下分别就这3个高估期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

1.改革前高估期

改革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严重高估,尽管由于缺乏相关数据,笔者并没有对改革前汇率错位进行测算,但这并不影响做出汇率高估的判断。汇率大大高于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外贸公司用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外汇严重短缺,外汇的使用实行严格管制,这些足以说明汇率严重高估。

我国汇率高估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选择。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部门初级产品换汇能力低,为了实现工业化目标,实行进口替代战略,通过汇率高估,降低进口工业设备成本,迅速建立国民工业体系。

但长期汇率高估不利于调动外贸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对进口起鼓励作用,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外汇严重短缺,外债负担增加,从长期看,不利于经济增长。

2.改革初高估期

笔者建立了8个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根据这8个模型测算了1980-2003年人民币汇率错位情况(表1)。从表1可以看出,特别是1983-1985年人民币高估,在1983和1984年人民币严重高估。汇率高估的原因在于:农村承包制改革推广到城市,企业的约束机制没有相应建立起来,多年压抑的消费需求突然释放出来,价格改革启动,国内需求膨胀;而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下,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受各种瓶颈制约不能满足需求增长。在1983-198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4%、14.56%、16.2%,经济增长速度过高,是不可维持的。

3.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高估期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7-2002年人民币高估,高估程度并不严重。汇率高估的原因在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周边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变,导致有效汇率升值,均衡汇率不能同步升值,人民币出现高估。

在此期间,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1997-2002年分别为8.8%、7.8%、7.1%、8%、7.3%、8%。由于人民币高估与以前具有明显不同,是由外来冲击引起,而人民币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不能自动隔离外来冲击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人民币高估。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国企下岗职工增加,居民教育、养老、医疗、住房预期支出增加,有效需求不足。

(二)低估效应

从表1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两个低估期:1986-1988年的低估期和1991-1994年的低估期。

汇率低估的原因在于人民币多次大幅度贬值。1986年7月,人民币汇率从3.2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到3.7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幅度为13.5%;1989年12月,人民币汇率从3.72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到4.72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幅度为21.2%;1990年11月,人民币汇率从4.72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到5.22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幅度为9.6%;1994年1月,人民币汇率从5.8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到8.7元人民币/美元,贬值幅度为50%。

中国经济增长在1986-1988年期间分别为8.86%、11.57%、11.27%,在1991-1994年期间分别为9.19%、14.24%、13.49%、12.66%,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人民币低估的效果明显。

三、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非常少。以下用8种模型方法测算的人民币汇率错位,对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首先对8种模型方法测算的人民币汇率错位和不变价格GDP增长率GGDP进行单位根检验。表2给出了单位根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是平稳过程。

其次,研究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3给出了相关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①。从中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错位不是GGDP的Granger原因,人民币汇率错位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存在。GGDP是MD7.MD8以及MD3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变动对人民币汇率错位变动的效应存在,这种效应存在1或3年的时滞。

用MD3对GGDP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MD3=-168.0542GGDP(-1)-189.7625GGDP(-3)+33.83464    (1)

 (-3.360625)   (-4.011531)  (4.783874)

R-squ=0.59  AdjR-squ=0.54  D-W=1.44  F=12.96  Aic=6.91  Sc=7.06

从方程(1)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对MD3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存在1和3年的时滞;经济增长率提高,将降低随后1和3年的人民币汇率错位程度;经济增长率提高1%,将降低随后1和3年的人民币汇率错位程度分别为1.68%和1.9%。

用MD7对GGDP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MD7 = -119.3581 GGDP(-1) + 0.548105 MD7(-1) + 12.26853  (2)

 (-2.224824)     (3.347918)    (2.273333)

R-squ=0.52  AdjR-squ=0.47  D-W=1.98  F=10.57  Aic=7.12  Sc=7.27

从方程(2)中可以看出,滞后1年的经济增长和滞后1年的人民币汇率错位对MD7有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率提高1%,将降低随后1年的人民币汇率错位程度1.19%。上年度人民币汇率错位增加1%,将提高本年度人民币汇率错位程度0.55%。

四、结论

(一)人民币汇率错位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存在,这一结论对人民币汇率错位测度模型与方法的选择也是比较稳健的。从198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错位要么时间短要么幅度小,人民币汇率错位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作用,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成功的。

(二)经济增长变动对人民币汇率错位变动的效应存在,这种效应存在1或3年的时滞,这一结论对人民币汇率错位测度模型与方法的选择是不稳健的。发展是硬道理,只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能够避免汇率严重错位。

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人民币汇率错位与经济增长关系不大,对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应过分关注。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国内,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改革上。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成功的,只要坚持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做法,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汇率就不会出大问题。

释:

①MD1.MD2.MD4.MD5和MD6与GGDP之间不存在两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表2中未给出。

②用MD8对GGDP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与方程(2)类似,由于篇幅有限,省略。

参考文献:

[1][6]Razin and Collins.Real Exchange Rates Mis alignment and Growth[J].NBER Working Paper No.6174.1997.

[2][7][8]Edwards,S.Exchange Rate Mis alig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Baltimore and London.1989.

[3]Cottani,Cavallo and Khan.Real Exchange Rates Behavio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LDC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39, 1990,pp.61-76.

[4]Ghura and Grennes.Real Exchange Rates and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in Sub-Saharan Afric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42, 1993,pp.155-174.

[5]Domac I. and G.Shabsigh.Real Exchange Rate Behavior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Egypt, Jordan, Morocco, and Tunisia[J].IMF Working Paper No.WP/99/40,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9.

责任编辑:郭殿生

作者:黄万阳 朱 强

经济增长与人民币论文 篇2: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摘要;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间接影响因素的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入手分析,接下来分析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反作用,最后对中国汇率改革后的汇率制度进行评析。

关键词:汇率,经济增长,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

一、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现状

名义汇率是指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梅实际汇率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国内外价格水平后得到,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学家认为真正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是实际汇率。

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和依存度越来越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桥梁——汇率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图1给出了1978-200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各自的发展趋势,图中显示出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从总的趋势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同向相关性还是占主导地位。

二、人民币汇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

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为:劳动力(L),资本(K),技术水平(A),但是还是有很多间接影响因素,在开放经济下汇率就是核心因素之一。

1.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图l的关于1978-2006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显示出两者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然而,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必须通过因果检验来判断究竟是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促使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导致实际汇率贬值。作者利用图1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滞后阶数为一年,检验结果见下表: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O.32,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可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实际汇率的格兰杰成因。

对于实际汇率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044,表明至少在95.60/0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实际汇率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成因,这意味着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确实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图1中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较强的相关性,反映的是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正向因果效应,而不是经济增长引致实际汇率贬值的逆向因果关系。

2.克鲁格曼的“汇率无关紧要”说

有关汇率对经济的影响,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2000)则意识到汇率波动与宏观经济表现的不相关现象,并在其著作《汇率的不稳定性》一书中提出了“汇率无关紧要”命题。在书中,为了论证汇率稳定与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克鲁格曼比较了德国和美国的产出变化与马克和美元之间汇率变化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相关性。这表明汇率与现实经济之间存在着一道隔阂,他用“因市定价”和“沉淀成本模型”来解释汇率与现实经济之间的这种隔离。

克鲁格曼的结论是,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完全一体化(意味着汇率不可能是稳定的),以及汇率与现实经济之间的隔离,同时内部均衡又重要于外部均衡,因此汇率即使不稳定也是不重要的。既然汇率(外部价格)变化相对于内部价格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因此没有必要为了维护汇率稳定而牺牲国内价格的稳定。

然而,“汇率无关紧要”说是否适合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呢?由于克鲁格曼进行分析的对象都是发达国家的数据和情况,因此不具有世界经济的普遍适合性。事实上,对于事实固定汇率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汇率并不像发达国家中一样影响渺小,而是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变量。

三、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分析

1.“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从生产率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其基本思想来自巴拉萨和萨缪尔森各自在1964年发表的论文。该理论认为当一国经济增长速度在较长期内高于对比国时,该国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相对不可贸易品生产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幅度往往也会高于对比国,这使得该国相对于对比国的实际汇率往往会出现升值趋势。

《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及其经验证据》(卢锋、韩晓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一文中不仅介绍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的理论内容,讨论相关变量度量数据和经验研究文献,并且利用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最新统计数据考查其主要经验证据并给以分析和评估。

2.克鲁格曼的“贸易差额与汇率”模型

保罗·克鲁格曼和鲍德温(Baldwirl)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简单但是具有一般性的模型。

考虑世界上只包括美国和另一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各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及用于本国消费,也用于出口。令其他国家的产出是计价单位,定义p为美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首先我们假设充分就业,因此美国生产一个固定的产出y,国外生产y*。美国的支出用美国生产的产品表示为a,则a*是用国外产品表示国外支出,那么就有:

pa+a*=py+y* (1)

根据会计恒等式,贸易差额等于收入超过支出的部分,因此买美国贸易差额为:t=y-a (2)

如图2所示,横轴是美国真实支出水平a,纵轴是美国产出的相对价格p,TT是一条等贸易差额线,即与某个给定贸易差额相一致的点的轨迹,反映了不管相对价格如何,贸易差额都等于收入减去支出,即(2)式。直线UU代表美国产品市场出清的点。如果美国居民在美国产品上的边际支出倾向高于其他国家的居民在美国产品上的边际支出倾向,则UU直线斜率为正。

美国贸易赤字下降的同时,美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也必然下降。美国真实支出的相对价格也必然下降。但是在以下情况,如图3,相对价格不会发生调整:如果外国(例如中国)产出y*增加,使得UU直线向上移。因此,如果其他国家没有过剩生产能力,就可能发生美国产出下降而没有任何真实贬值的情况。(如图3)

四、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评析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成为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这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有利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会对汇率进行调节,从而使人民币汇流处不至于大幅度低估或高估,这样就有利于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从而最终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第二,这种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央银行集中了庞大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国有银行的国际信用等级,使中国的金融系统走向强壮。

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对中国经济的总体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不利影响。第二,人民币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导致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使得中央银行手中以美元资产为主要形式的外汇储面临较大风险。

近几年来,由于人民币汇率和形成机制的改革,与美国强硬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已经有所升值。和日本当年做法不同的是,中国汇率不是大幅度的一次提高,而是在逐渐调整中实现缓慢的升值。现在的升值也不意味着未来不可以重新贬值,关键是要让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适应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發展的需要。

作者:易莞娇

经济增长与人民币论文 篇3:

基 “一带一路”的人民币区域国际化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人民币国际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渐发展。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条良好路径,“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的区域使用及全球推广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比国际化货币的基础上,研究“一带一路”给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的机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金融合作 贸易往来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从货币职能角度来讲,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人民币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过程,即在国际上充当支付货币、投资货币与储备货币的过程。经过多年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继续保持稳定地位

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增强,据SWIFT统计,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份额为1.88%,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功能不断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需求显著增加,截至2017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4.29万亿元,同比增长41.3%;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根据IMF统计,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送国持有的人民币储备规模1226亿美元,占比1.23%,在单独列出的币种中位列第八位,已有6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计价货币的功能实现突破。2018年3月,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原油期货上市是我国扩大对外金融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增加人民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使用频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市场份额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中的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根据BIS每三年一次的调查显示,2016年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份额中,美元占比87.6%,欧元占比31.3%,日元占比21.6%,人民币占比40-/0,由于每笔交易涉及两种货币,单个货币总和为200%。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16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份额中占比不断提高。2018年四季度,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1.69%,欧元占比20.69%,日元占比5.20%,英镑占比4.43%,人民币占比1.89%。人民币超越澳元和加元,排名第五位。虽然与美元、欧元等相比,人民币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但人民币占比基本呈上升趋势。2011-201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中的占比急剧攀升,之后保持较为稳定状态。2019年1月,美元占全球支付市场总额的40.08%,欧元占比34.17%,英镑占比7.07%,日元占比3.30%,人民币以2.15%的占比位列第五位。

从以上分析可得,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显著。然而,在全球结算、全球外汇交易货币与全球储备货币等方面,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等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来说,人民币在以上三方面占比偏低,与我国经济体量不符。虽然有的项目已经超过英国与日本,但在上述三方面人民币与英镑、日元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二、“一带一路”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机遇

“一带一路”的提出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人民币借助区域国际化的跳板实现国际化,从区域性舞台走向国际舞台。

(一)金融助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2018年10月末,我国已先后与35個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3.3万亿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2个,占比62.9%,货币互换规模1.33万亿元人民币,占比40.3%。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发展过程中,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成立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为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金融平台。在亚投行内积极倡议优先使用人民币,扩大人民币投资需求,在“一带一路”范围内形成人民币货币惯性,货币惯性的形成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样,丝路基金的设立能更好地利用人民币对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成为人民币全面国际化的跳板。“一带一路”战略也为银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现阶段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8个沿线国家设立76家一级机构,我国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的发展也将推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二)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重点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者加速阶段,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但资金实力不足,技术能力有限,中国资金相对充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技术相对成熟,且中国乐于向周边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提供的资金可以直接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这将人民币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扩大到沿线国家。基础建设中所需要的资金,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会扩大人民币债券和票据的发行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能源项目的推进能够促进钢铁、矿石、煤炭等交易,推动人民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增加人民币国际需求。同时,基础设施还可以盘活我国过剩产能,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行的境况下,过剩产能的有效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乃至国际化发展带来新动力。

(三)贸易往来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贸易畅通加强了“一带一路”各参与国之间的友好贸易往来,提升了各国经济沟通的广度和深度。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3.7%,占外贸总值的27.4%。其中,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70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白沿线国家进口56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货币结算与贸易往来息息相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可以从两方面助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一方面,贸易往来促进我国出口,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逐年攀升,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另外,出口还可以增加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提高经济水平,改善经济形势,而一国经济状况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另一方面,消除贸易壁垒增强双边或多边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方面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快速发展

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可以规避因第三方货币计价结算而引发的汇率风险,缓冲全球美元流动性减少对贸易的冲击,更有利于贸易互动。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1.36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4.7%。2018年5月2日,CIPS(_期)全面投产上线,向境内外参与者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CIPS运行时间基本覆盖全球各时区,支持全球支付与金融市场业务,满足全球用户的人民币业务需求。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发展了人民币的计价和支付功能,同时提升人民币的认可度。

(五)人文交流拉近距离

“一带一路”拉近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距离,不仅是经济上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文化、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也进行了很多友好互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互办艺术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与24个沿线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54个沿线国家设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情谊,无形之中增加了沿线各国人民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为人民币区域国际化提供沟通、理解和包容的思想认同,推动了人民币区域国际化。

三、“一带一路”人民币区域国际化障碍分析

(一)“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复杂增加人民币国际化风险

当前,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差别明显,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参差不齐,对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带来不同程度的国别风险。一方面,部分参与国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监管能力弱,容易引发国际流动资金的投机活动,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货币贬值等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地区面临石油争夺、恐怖分子袭击等问题,我国在这些国家中的对外投资可能面临资金供应链中断,政府无力清偿等经济风险,对人民币投资的安全回收构成威胁。

(二)货币与金融不稳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市场波动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为小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且货币币值不稳定,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弱,成为国际流动资金的投机对象。当人民币在这些国家大面积使用时,不可避免的影响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倘若人民币面临大规模抛售,或者人民币大量回流,人民币出现贬值压力,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外债负担的加重,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都会冲击国内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稳定。

(三)“一带一路”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以货币所有国金融资本充分开放、货币自由流通和兑换为前提,而货币的自由流动性、稳定性以及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在自由兑换和流通下,很难实现货币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一带一路”的实施扩大了我国金融体系开放程度,央行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而且要考虑国际经济发展的平衡,这些都会增加调控难度,降低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大了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难度。

(四)其他国家的阻挠

人民币国际化会触碰多个国家的利益,尤其是美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必然会威胁到美元的地位,美国不可能放任人民币的崛起,必定会采取各种措施制造争端。同时,日本在亚洲区域推行日元使用也会阻碍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发展。从“—带一路”角度来看,国际上反对“—带一路”的声音一直不断,美国就曾多次利用自己在IMF中的“地位”,对“一带一路”发出不满,从强烈抵制到疑虑重重,意图阻止“一带一路”的进程,“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提供很大帮助,“一带一路”受阻也会影响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进程。

四、促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发展建议

(一)借“一带一路”之力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最重要的动力。研究表明,在影响国际化的因素中,经济增长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边际贡献是最大的。应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借助“一带一路”的力量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总人口占据世界人口的40%以上,具有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应加强与沿线国家貿易往来和经济交流,还要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追求贸易平衡,降低贸易成本。此外,借助“一带一路”优化产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转移我国过剩产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二)扩大区域范围内人民币的使用

鼓励和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促进实现货币直接兑换和交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或多边跨境投资贸易人民币清算合作协议,拓宽人民币跨境计价、结算使用范围,完善人民币境外清算网络。促进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建设,推动中亚、南亚、中东地区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丰富离岸金融市场产品,推动人民币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建设境外金融机构,鼓励我国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不断完善跨境支付系统,加强各国间的金融合作。

(三)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在区域内的带动作用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在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快了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推动亚投行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与融资,提高人民币的使用比例和兑换额度,扩大使用人民币的范围和数量,以此巩固人民币区域货币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构建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我国应将原油期货、大宗商品期货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沿线国家依赖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及中资金融机构的优势,积极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及地区商品贸易中的使用范围和数量,提高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同时,原油与铁矿石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能源,拥有广阔的下游产业链,这有助于将人民币计价结算展到整个商品交易环节,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程。

作者:吕宁 李丹丹 霍翠珠

上一篇:生产劳动理论研究论文下一篇:摄影类课程广告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