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增长与新会计核算论文

2022-04-30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解决民生需求、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组织,其存在与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逐步的有所显现,阻碍了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要想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必然重视改革,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经济效益增长与新会计核算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效益增长与新会计核算论文 篇1:

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的变化

[摘 要]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需要结合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变化。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传统的会计准则相比,优化了会计基本理念,让投资实务操作变得更加规范化,更新了传统的核算形式。在新会计准则的约束下,我国的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能力将获得全面提高。这将缩短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额差处理方式;后续计量方法

在当前所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下,想要实现长期的股权投资实务操作,就需要对投资核算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当下的投资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和目的,了解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方式的长期股权投资,保证核算范围的扩大,制定出合理的核算方案,实现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的数量正在持续增多,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有效性的提升,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指的是相关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所做出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方式,准备时间要超过一年,通过股权投资形式控制被投资的单位,对被投资的单位施加压力,实现长期盈利的目的,因此,需要与投资单位建立起密切的发展关系。一般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工作的开展需要分散经营风险,保障经济的有效性,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初始股权投资差额发生了改变,需要适当的取消投资差额的摊销,保证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制定出合理的计量方案。结合企业的合并形式制定出企业股权分类标准,通过实物操作引入公允价值,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规定来看。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分为企业合并和其他形式,长期股权投资属于企业权益性的投资,需要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面提高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风险问题发生的概率,长期股权投资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风险大、收益高等特点,长期股权的主要投资范围是控制性权益投资,投资形式主要是以分公司投资为主,企业能够直接掌控分公司的所有财务,制定出合理的分公司发展策略。另一种为共同性的股权投资,指的是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合营的方式进行投资,企业可以按照投资之前的约定和合同的签订保障企业发展,实现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目标,除此之外,还有联营企业之间的股权投资,企业虽然掌管着被投资企业所具有的政策实施权,但是不能直接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管理。

2 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变化

2.1 核算范围的变化

企业的传统会计准则中对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种形式,长期投资又分为长期债券型投资,长期股权式投资。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企业股权投资内容开始向着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转变,除了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的内容都被归纳到了《金融工具的计量》部分中,传统的经济市场所存在的短期投资形式,已经逐渐被交易性的金融资产所代替,核算范围也开始专注于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地认识新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助力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方案,全面推动我国企业的经济增长,为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

2.2 调整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准则中明确的标明了信息计算中的投资成本主要指的是企业经营投资项目中需要为项目支付的全额款项,主要包括税金和手续费,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核算内容分为现金股权利息和到期之后并未领取的股权利息。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传统的核算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去现金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还增加了长期的股权投资内容,在保证原有债务重组的同时,将企业发行所具有的权益归纳到企业所具有的初始成本中,长期股权投资形式可以分为合并类和非合并类。

2.3 额差处理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利用权益法,按照相关规定对企业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详细的核算,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所采用的成本、被投资企业所获得的权益、两者之间的差额等,通过对以上数据的计算来得出股权差额,无论差额计算出的结果是属于正数还是负数,都需要单独显示在财务报表中。并且企业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对股权差额进行摊销,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并购,以及在进行企业购买的过程中需要合并的成本,全部计入企业当前的利益盈亏中,与企业的商誉进行挂钩,商誉并不需要进行摊销。

2.4 后续计量方法的改变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内容主要有成本法的核算和权益法的核算,传统的会计准则中明确地规定了成本法的核算范围,需要对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所取得的股权进行合理的控制,权益法的核算范围主要是对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进行共同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核算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让成本核算法的控制范围发生了变化,投资企业直接掌握被投资企业所具有的管理权限,虽然依然对两个企业進行共同监管,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操作,只需要采用单一的成本法进行核算,权益法将逐渐被取缔和消除。

2.5 亏损时的实务操作变化

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会产生盈利,也会产生亏损,在传统的会计准则约束下,投资企业需要对被投资企业的亏损进行确认,然后通过适当的资本投入,保证亏损账面处于清零状态,投资企业需要定期对被投资企业的账面进行检查,将可能产生的减值纳入投资损失中,想要清除损失,就需要对减值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企业出现严重的利益损伤,就不能够通过调高利润的方式减少账面损失,而新会计准则的提出,除了进行亏损确认之外,投资企业还需要对被投资企业所产生的额外损失进行填补。

3 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下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3.1 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影响

通过新会计准则在我国经济市场上的实施,企业需要对当前的投资情况进行重新分析和判断,对现有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处理,这一工作形式的开展,将会直接影响企业当前的财务收益。传统的会计准则下,企业会定期对短期证券进行整理,对一些没有出售的证券进行收益调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让企业将已经拥有的短期证券作为公允价值直接归纳到企业的经营账簿中,从而让企业投资所获得的收益作为当期收益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短期收益,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计量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计量方式对企业财产经营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不断的优化分公司所具有的投资核算能力,将传统的核算权益法调整为核算成本法。如果企业分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盈利,核算法的适用范围就会减少,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在进行投资准备阶段需要及时的转回利益,了解企业当前的利润产生方式,将长期股权投资所产生的差额,直接纳入借方的余额中,从而增加企业所具有的净利润,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差额,如果被规划到贷款方的余额中,当期利润就会得到缩减。

3.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影响

在进行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开展的过程中,一些非合并式企业会直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企业股权投资收益和盈亏的核算,这种核算形式能够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用率,保证企业在经营和统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准确的、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传统统计形式中会计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保证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全面增强。长期股权投资助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在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下,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并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现金的流量,企业的业务流程也会得到稳定发展,但如果企业为了减少税收,采用不正当的行为控制会计核算内容,新会计准则的约束力就会得到体现。同时,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国众多企业都采用交叉持股的形式,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其公司业绩会随着股市上涨和下跌而进行改变。

3.3 新会计准则会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员工管理产生影响

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准则发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需要不断完善当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奖励机制,对一些表现优异的员工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全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企业还需要设立单独的财务部门赋予财务工作人员企业管理的基本权限,让企业的财务人员意识到自己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成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这种管理形式,相比于传统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约束更为完善和真实,让企业的员工都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保证资产投入的有效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树立良好的岗位意识。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具有可靠性的特点,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保证企业管理者能够做出正确的企业决策,全面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拉近我国与西方国家的长期股权投资之间的差距。

4 总 结

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变化主要分为核算范围的变化、调整方式的变化、额差处理方式的变化、后续计量方法的变化和亏损时的实务操作变化,结合这些变化规律,探讨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下新会计准则应用所带来的影响,在出现企业投资亏损时,通过实物操作对主要的投资内容进行管理,探讨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企业的利润操作空间,为了更好的助力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政府部门还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稅务政策作为支撑,为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有效应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保证投资实务操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雷岫.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的变化[J].中国商论,2017(21):171-172.

[2]熊程.试探长期股权投资实务操作的变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4):29-30.

[3]李燕.新准则视域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内容变化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6(1):75-77.

作者:郭刚

经济效益增长与新会计核算论文 篇2: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难点及优化完善对策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解决民生需求、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组织,其存在与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逐步的有所显现,阻碍了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事业单位要想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必然重视改革,改革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关注度,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引言

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应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创造更多效益。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成本核算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及发展。通过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能够优化事业单位资源与资金配置,加强对不同环节的管理,减少支出,避免资金浪费等问题。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事业单位应始终遵循新会计制度要求,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促进单位良性运转。

1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概念

成本核算管理事业编制单位成本主要产生于两个较大的方面,其一是在成本核算管理工业产品的批量生产上所产生的基本劳动力,其二则是在向人成本核算管理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劳动力。这里成本核算管理把所消耗的基本劳动力分为有形和无形,是两者的总和。事业成本核算管理机构单位成本要根据系列成本核算服务对象,按国家规定的系成本核算管理列成本核算项目,通过一系列成本费用的归集与综合分配,从成本核算管理而准确计算其支出实际总费用成本和实际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管理事业单位成本可以对实际成本的综合核算对象细分到直属职能成本核算管理部门,通过对各直属职能部门单位成本的综合核算進行成本资成本核算管理资金使用管理,计算其支出直接和间接成本费用[1]。

2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必要性

2.1有利于事业单位进一步转型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为事业单位各项会计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与规范。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为改善盈亏问题,制定了详细收费标准,旨在通过这一方式,获取更多收入,实现收支平衡,财务管理工作逐渐向企业模式靠近。由于事业单位自身具有特殊性质,资金来源主要财政资金,事业单位不需要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只需要为人们提供高质量服务即可,因而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也十分重视服务质量。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事业单位通常需要承担一定经济竞争压力,资源来源途径多样,针对内部资金收益,积极开展成本核算管理,从根本上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转型发展[2]。

2.2有利于管控事业单位成本支出

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事业单位应结合新会计制度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开展有据可依,工作质量得以保障,有利于管控事业单位成本支出。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需结合业务活动的生产性,加强对成本支出的全面监管,事业单位通过开展成本核算,管控各项成本支出,从而提高整体管控水平。事业单位重视并加强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并为员工提供具有科学性与真实性的开支依据,完善现有预算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成本核算工作开展,能够监测开支合理性,减少不必要支出,最终实现支出优化。

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3.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结合现状来看,事业单位对于如何管控成本,意识相对淡薄,这一现象的存在,供给型财政体制主导是主要原因,再加上计划经济作用,切断了事业单位其他资金供应,导致资金供应单一,财政是其主要方式,也可以说是唯一手段,这慢慢让事业单位发展遇阻,成为政府附属物。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低效运行变得常态化,甚至有些不计成本,忽视了长远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管理者、财务人员自身责任意识不够强化,对于成本核算必要性认识模糊不清,本身就抱怀疑态度,这种消极心态会反映在工作中,影响成本核算质量。甚至有些人,错误思想根深蒂固,认为事业单位性质与地位特殊,其经营管理不同于私企,完全可以将市场竞争忽视掉,但凡出事都会有国家出头,成本核算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单位职工控制意识淡漠,在事业单位发展期间,认为核算这类工作该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工作中没有危机感,责任心丢失,很容易诱发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3]。

3.2会计核算体系不足

现阶段,会计核算体系不足主要体现在:

(1)核算的单一性。结合现有情况可知,事业单位预算会计较多,工作中,资金压力并不大,同时经济责任也无须预算会计承担,这样会让预算会计对经费消耗过度轻视。

(2)成本核算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事业单位体系中,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非经营性业务,并不开展成本核算,而是收付实现制占据主导。工作中可以发现,不计算成本,就会导致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出现偏差,并且无法开展考核。再加上,经营和非经营业务,在现实应用中辨别度并不高,不易区分,无法合理分摊,也变相增加了核算难度。

(3)管理制度存在缺失。从现有情况看,因为对成本核算的轻视,在日常工作中,缺少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导致成本核算流于表面,没有发挥出实际性功效。基于此,需要加大管理力度,结合企业现状和成本核算现实需求,完善成本核算制度,让成本核算在公开、透明环境中开展。在此前提下,搭配监督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内控能力[4]。

4优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对策

4.1提高成本核算意识

事业单位面临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重视成本核算,事业单位的领导人要带头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明确成本核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强化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意识,引导各部门积极参与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还要重视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结合日常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融入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宣传的方式多样化,以便事业单位能提升整体的财务成本核算意识,为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奠定基础。

4.2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为完善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核算准确性,应从制度方面着手,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为核算工作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制定成本核算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同时也能够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新会计准则下,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要求逐渐提升,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中,首先,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定额管理制度,针对超额支出部分,应深入了解超额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解决超额问题。其次,需完善财产登记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强化财产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完善内部价格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开展中涉及到的各项材料价格,应进一步明确,为后续成本核算工作开展夯实基础。最后,需要加强对原有材料管理工作,通过原始资料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成本核算质量[5]。

4.3加强固定资产核算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固定资产核算是事業单位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新会计制度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应结合具体资金来源,保证支出科目借记的完整性。其次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充分落实核定收支与定额定项补助,需要将事业单位作为独立会计主体。在这一要求下,事业单位只需要确保内部资金充足,便能够购置固定值资产,并不需要依据资金来源进行进一步划分。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环节,会产生资金支出行为,但这一支出并不在收益性支出范围内,而是作为资本性支出,需要在经营支出与事业支出中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需结合新会计制度要求,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进行明确划分,提高成本核算质量。

4.4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会计核算的主体就是会计人员,只有优秀的会计核算人员,才能将各个会计科目进行有效的分类,来促进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同时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性也是提高会计核算速度的关键所在,因此当下社会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促进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升,才是当下事业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内容相比于企业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在工作之前单位内部的领导可以组织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引进新的财务知识,填补因为非专科出身的空缺,尤其要针对岗位的日常进行加强培训,在提升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核算水平的增加,其次,还可以通过加强内控的管理,发挥规章制度的各项职能,来规范会计人员的各项工作行为,从内部思想抓起,来提升整体的人员素质,达到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的目标[6]。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同时也要清晰认识到成本核算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成本核算管理问题,并提出整改对策,从而为我国加快推进政府事业单位的财政成本资源整体利用管理体制改革与企业持续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健康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衍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全成本核算和全面预算管理[J].纳税,2020(31):34-35.

[2] 陈甘洁.基于全面预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核算研究[J].财会学习,2019(16):67-68.

作者:李优

经济效益增长与新会计核算论文 篇3:

医院经济核算与绩效评价探讨

【摘要】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系改革地不断进步,经济核算在医院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医院经济核算是事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自实施新会计和财务制度之后,医院的经济核算和绩效评价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医院必须要严守新出炉的会计制度,构建完善、合理、有效的经济核算与绩效评价体系,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给予病人更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从医院经济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内容及其两者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的经济核算与绩效评价。

【关键词】 医院  新的会计和财务制度  成本核算  绩效评价

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对卫生部门投入的资金量较少,医院的发展主要依靠医疗和药品收费来维持,导致部分医疗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降低。2010年我国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颁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这两部制度在要求和规范上对医院的财务制度给予了纠正和补充。医院在新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相比传统的财务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有所上升,但也加大了其管理难度。

一、经济核算

1、医院经济的成本核算

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不仅要重视医院的服务和质量,还应对经济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依据医院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医院财务制度》有关医院成本费用支出范围的规定,依次分配、记录、归纳分类、分配与分析医务服务中的各种费用,并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这样的一项经济管理事项就称为医院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是核算药物销售、医务服务、制剂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并计算出其成本对象的单位成本(各项检查治疗的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各科室成本、医院总成本)和总成本,计算出单位成本中的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以及工资支出、材料耗损的明细、医院的管理费用等等。医院经济核算真实反应了医疗活动过程中的财务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目前的医院运营中,增加医院经济核算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构建完善与经济计算工作相对应的制度方式是目前的一大难题。医院各个部门必须要对经济核算中参与到的内容进行准确、详细、认真地统计,积极建设计算机网络,提高医院经济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经济成本核算的对象分别是,服务单元体成本(包括项目成本、床日成本、病种成本);部门成本(包括医护科室、临床科室、行政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的成本);院级成本(包括药品和医疗成本等)。如今,医院的经济核算具有难度大、复杂度高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医院成本核算其形式多样,构成内容复杂,不仅包括许多服务成本,还包括许非质化的成本,而且其成本构成因部门和单位服务性质的不同而改变。

2、传统医院经济核算

传统医院经济核算只能质化统计并核算服务类项目成本和支出,即使建立专项研究和统计,对于服务事项中的某些内容也难以准确统计,导致医院服务经济核算的局部性和不完整性,即传统医院经济核算的主要对象就是医院部门的损益。

在传统的医院经济核算里,经济因素是对医院工作人员绩效考评的首要考核依据,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财务考核来判断其劳动价值,非有形劳动的价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从而失去了规范性、科学性和公平性。所以,传统的医院经济核算的绩效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不准确,难以服众,甚至对部分员工造成了负面的懈怠工作情绪,使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传统的医院经济核算存在缺陷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统计方面缺乏科学性;第二,医院科室、机构设置复杂,各部门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人数、收入、人次为主的分摊基础的成分,忽视了实际资源耗损费用;第三,资源配置没有得到优化,有效利用率不高,有时还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第四,负责医院成本核算的人员没有专业的经济核算技能,通常都是由其他岗位转调而来,因此,医院在这方面缺乏有经验且专业的经济核算管理人才等。

3、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经济核算

我国自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对旧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规范、完善和补充,同时也规范和修订了一些原有项目,即对医院科研项目、药品收入、培训任务、贷款清零等项目做了特别备注,并设置了预付款项等新旧制度过渡阶段适用的项目。同时,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的个人与团队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操作能力。

二、医院经济核算和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我国卫生医疗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变,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例如,基本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保险制度的改善,机构运作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医院各部门、体系正常运行,财务管理及财务成本核算的难度加大,传统的会计制度在这个运用过程中显现出不足。其一,随着患、保、药、医四方制约体系的形成,患者可以根据医疗设施水平、服务质量的高低、收费标准的不同等因素进行择优选择。在日渐开放的医疗政策下,部分外资、合资、私营医院由于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灵活的经营手段,其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也同时为医疗市场注入了新鲜的竞争力。其二,因为药品流通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加大了现代医疗成本,在医院有限收入和不足的政府补助的情况下,只有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医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经济核算的运用,建立完整、有效、合理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体系,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卫生资源使用率得到提高,降低成本,医院竞争力由此得到提升。

三、医院的经济核算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所谓绩效评价,就是指在特定的评价体系标准下,采用特定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方法,定期考核个人、小组、团队、部门、机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评价体系。有效、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激励员工,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员工岗位调动、工作贡献、员工薪酬的依据;员工和团队对组织贡献、对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实现程度的一个评估,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决策、预算评估和工作计划的依据等。总之,绩效评价不仅是一项涉及医院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也是医院个人职责落实、项目团队、医院各职能部门的保障。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执行部门绩效考核、经济成本耗损部门绩效考核、职能管理部门绩效考核。而医院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支出漏洞的堵塞,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绩效评价制度与成本核算结果相结合,可以提高医院职工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医院的形象和综合实力。

四、经济核算和绩效评价体制的措施

1、满足病患需要,提供热情服务

医务工作者有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医疗服务的展开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因此,社会各阶层群众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不仅是检测卫生事业效率的重要指标,还是对医院实施评价的主要依据。医院应该实施一些列措施,改善就医环境,倾听病患的意见,不断改进,增加医风医德的教育,争取提升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2、提升工作质量,增强服务效率

医院经过狠抓重点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增强服务效率,积极培养医务工作者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构建全面、科学的辩证诊治思维,在日常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增加自身的医疗技术能力,寻找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最短的时间为病患治病。同时提升本院的疾病治愈率和诊断正确率,降低病患的经济负担,缓解其不良情绪,争取做到看病不贵、不难,减少医生与病患间的矛盾。

3、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可持续

医院的主要责任就是要保证人民群众身体的健康,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因此长期平衡、稳定、充分的财务经费是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医院在财务策略上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促进财务结构的发展,严格控制费用,禁止出现预算超支的现象,合理配置资源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医院的持续发展。

4、设置经济核算与绩效评价框架

由于各个部门工作内容、工作性质、风险程度、技术难度以及劳动强度的不相同,我们可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将绩效评价分为行政后勤、医技、临床三大体系,设置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框架。按照国内外先进医院的管理评价标准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规定,选择能够增加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效率的方法,控制医院运作的成本。因为每项参考标准都表示一种或是多种生产要素,各项要素的权重表示其对医院贡献程度的大小。因此,标准权重设置要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分析,将医院全部绩效标准的权重和定为百分制,各项标准权重的比率应该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权重应按照实际情况的改变随之变换,充分考虑医院在各个时期的发展重点,对外部因素的影响做出对应的调整;权重的设置能够提高医院对自身存在不足的重视程度,以到达原本预期的管理效果。把绩效评价和经济核算结合实行奖金分配,定期对奖金鼓励中的各种现象检查、监控。使医院的考评、核算、分配形成一个动态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提升标准,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绩效评价制度和医院经济核算是医院管理体系中紧密相连的两个重要内容,其中,绩效评价的指标之一就是经济核算,而完善、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有利于医院经济成本的降低。因此。建立完善、有效、合理的经济核算和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医院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助于医院稳健、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鹤娉、陈莹、张晓磬等: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1).

[2] 钟文俊、阚瑞宏:当代医院经济管理与经营实践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3] 顾蕙: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

[4] 朱照兴:加强医院会计队伍建设 保证医院经济健康运行[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

[5] 朱新青:平衡记分卡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

作者:翁静

上一篇:商务英语信函写作技巧探析论文下一篇:情景教学法中口译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