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达情意下的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运用音乐学理论,分析2021年春晚中岳云鹏演唱的歌曲《最亲的人》的形式与内容。这是对《最亲的人》进行全景式的辨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达情意下的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达情意下的声乐教学论文 篇1:

浅议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培养

[摘要]声乐作品在受国家、民族和历史背景等影响因素下,或者不同体裁、演唱者等不同流派的创作形式下会产生具有独特的自身风格,从而使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对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在对声乐作品的准确把控和体验下培养自身良好的声乐作品风格,本文旨在为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控制和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声乐作品;演唱风格;演唱技巧

歌唱艺术是指演唱者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将文学语言通过音乐旋律进行生动优美的描述,从中表达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一种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产物。声乐作品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鲜明风格,并与当时文化背景、经济、社会政治、科学、人类思想等息息相关,在不同的人类思想与审美价值下也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声乐作品风格。

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

在对不同声乐作品进行表达和演绎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声乐作品风格的时代产生背景,从而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运用不同的表达手法、不同的演唱声音、不同的情感层次,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不同时代下的声乐作品风格进行深入辨别和研究。如在十七世纪较熟悉的《我亲爱的》是一首情感细腻、含蓄的爱情作品,与之相似的还有《尼娜》等,但是贝多芬的《我爱你》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首作品热情、奔放、直接且冲动,因此,在声乐作品的演唱前,一定要对每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和风格进行深入学习。如在我国的延安时期,人们集聚丰富的抗战和解放政治情感,因此这时的音乐风格也多以悲愤激昂、抗争革命为特征。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处于繁荣发展的时代,因此音乐作品也多以宏伟壮丽、雄心理想等为创作主线,如《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

二、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作品

每个不同的声乐作品风格表达需要不同的声音,如何根据作品风格进行声音调整,贴切的风格表达需要既不影响美好的声音,又能准确把控作品风格,这是声乐作品风格教学中最重要和实践性的训练内容。每个国家的演唱者都有自身民族的演唱方式和风格,有的热情奔放,有的细腻含蓄,有的典雅高贵等。另外,个人演唱风格与个人嗓音生理机能、发声方法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同一作品下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演唱风格,不同演唱的风格使得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理解力和特征有所差异,当然,这些风格都是围绕原本作品的思想而展开的,并不会出现与原来的风格背离甚远的现象。如民歌中的《梅花引》曾出现过很多人的版本,但只有吴碧霞的版本最为经典、细腻,感情最为贴切。声乐作品风格不能刻意、盲目地去模仿,演唱风格因人而异,各有特点。

三、培养和形成自己良好的演唱风格

演唱风格是指演唱者在演绎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内在个性和特色味道的能力,在掌握准确地科学声乐知识基础上,要形成和培养自身的演唱风格,并能到位把控自身风格,这就需要具备优异的演唱技能和丰富的个人内涵、修养。

(一)掌握科学的演唱技巧与发声

声乐作品演唱是将诗歌一样的语言与旋律的有机结合,人们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和体会联想到细腻复杂的内容、情感和思想,从而赋予声乐作品内涵和生命力,因此歌词的内容也关系到整个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因此演唱者在对声乐作品进行研究时要首先对歌词结构、形式,再练习到节奏和韵律进行全面地理解、掌握和体会,为声乐作品演唱奠定坚实基础。

人声歌唱主要由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等四个部分构成。呼吸是动力,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这声音经过共鸣腔体把它加以扩大和美化,而形成动听的歌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同时出现、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失去任何一个元素其他两者也不复存在,只有三者同时发挥功能才能表达出美妙的声音,三者和语言完美结合,从而通过嗓音的发声来传达情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形成演唱风格要从个人修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声乐作品的演唱是一项终生表演艺术,需要演唱者集自身的文学、音乐、艺术感等修养与内涵积累,不仅需要演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演唱者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功底,二者缺一不可。有的歌唱者虽然具备精湛的演唱技巧,但是往往在演绎过程中平淡无奇,而有的歌唱者虽然没有出奇的声音,但在歌曲的处理和感情表达上细腻丰富,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令人联想和深思不止。由此可见,演唱者的独特风格是相当重要的,演唱技巧是基础,而个人的长期修养和实践积累才是最宝贵的风格体现。首先,一位歌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即音乐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把握作品的节奏、韵律、调式和调性,还要对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进行深刻感悟,再学唱曲谱,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弄清乐句、乐段的划分,明确段落之间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全曲的高潮所在。若想完美演绎作品,还需要演唱者对歌曲的产生地区、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进行了解,并熟悉这些国家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经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取其精华,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和借鉴,从而形成自身的音乐风格;其次,要有全面深厚的文化修养。演唱时对作品的再度创造,需要歌唱者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透彻理解,全面掌握作品的历史背景、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将自身做具备的音乐修养、审美和表达方式运用其中。这些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是建立在个人对文学、历史、美学、艺术等多学科的广泛学习基础上的,从而使二度创造赋予更为丰厚的内涵,产生并逐渐形成具有演唱者个人风格的演唱。

另外,演唱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些歌唱者经常会在比赛中情绪激动、心理紧张,甚至产生恐惧、失去信心等情况,这些负面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歌唱质量。这就需要歌唱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克服内心的不良情绪,不断丰富自己的舞台经验。

总之,歌唱艺术是不断创造的艺术,唯有做到真正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勇于创新,才能逐渐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演唱风格。

作者:龚亚红

传达情意下的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歌曲《最亲的人》的音乐学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音乐学理论,分析2021年春晚中岳云鹏演唱的歌曲《最亲的人》的形式与内容。这是对《最亲的人》进行全景式的辨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学分析  《最亲的人》  流行风格

一首曲子的诞生不会是突然的,也不是偶然的,作曲者们先是拥有过去的音乐知识积累,然后运用自己拥有的能力,通过记录自己涌现的旋律灵感,生产出作品,在音乐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中寻找到各自的立足点和平衡点,这是他们在感性和理性合力下的成果,体现着个人创作的习惯性和阶段性特征。鉴于此本文对发行于2021年2的呈现出纯粹明晰的音乐意向的歌曲《最亲的人》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的是2021年春晚岳云鹏演唱的版本。

一、《最亲的人》的本体分析

乐思作为主题陈述最为重要的部分,从时间的概念来分析,节奏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从空间概念来分析,和声走向的变化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因对以上各部分的分析不同,不同的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自身知识储备、研究方式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常常导致形成“以偏概全”或者“钻牛角尖”等完全不同的结论,但无论如何总是要尽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创作者们的角度,从主观与客观的立场去探讨乐曲中出现的材料,了解创作者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等。

不难发现,国内音乐作品的题目有下面几种类型,有的是给一个地名,有的是一样物体的名称,有的是动词,有的平铺直叙的写了什么的队歌或舞曲,有的富有描述性、表达情思或者意蕴。可想而知,《最亲的人》这个标题就不是随便一想,它的作用是让观众能够理解创作者们要表达的主旨,这四个文字可以帮助听众了解到创作者们心中的所思所想。

该文分析的版本就是徐一鸣作曲的B大调的《最亲的人》。《最亲的人》是一首短小的流行歌曲,从曲式结构来看是极有特点的。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并列单三部曲式”。

(一)主题及音乐发展分析

音乐作品的主题是把创作者所接触的深厚文化与具体表现形式结合起来,集中提炼出来的内容,是具有重要意义和生命力的音乐信念,是全曲的中心概念,由人心而生,是作者经过再三思考和理解后的阐释表达。音乐作品主题的规模可长可短,长的有乐句,小至简短的动机。一首作品,不会只是简单的主题陈述,创作者们必然会如烹饪一般对原材料进行清洗、筛选、加工、调味、装饰。主题这个概念是抽象的。主题是一个明确的形象,具有各种变形发展的能力,主题变形后它们的作用与主题形成对比,这样主题和变形后的发展通过对立去肯定主题。主题是创作者们独有的创作构思,是包含多种综合元素的丰富思想,那么推动力就是矛盾。

这首曲子引子9小節,从音乐材料上看,引子分为两个部分,前5小节是音乐主题的预示,后4小节是引入,代表着主导主题的开门见山。A段是作曲家构思音乐主题的初步呈现,同时兼具推进的内在动力性和浪漫旋律的优美感,有两个乐句,在和声的配置上,第一乐句是在B大调的Ⅱ上结束,第二乐句出现变化,在B大调的I级上完满终止结束,这个完满终止是非常关键的。

从内容来看,该乐句也是全曲最突出的部分,通过音乐表达了热爱生活,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具体细节就是对山路、白云蓝天、人间的爱意,是热情肯定的,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B乐段可以看出c、c1是同头变尾的发展,是一种对比,音乐趋向高潮。后面的再现B段和B1段也如出一撤,26小节到33小节是歌曲的连接部分。

A1段是A段的变奏发展,a2句的变奏再现,首尾与a1句相同,只是内部有些音做了微调,发展中引入新意。

如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C乐段是冲突,开头的变奏程度稍大一些。最后一个乐句作为音乐作品的结束,恰恰证明了其具有收束型陈述的特征,构成乐曲平衡与稳定的统一。综上所述,该曲的整体结构为并列单三部曲式。

全曲的主题核心,如图:

这个主题中从A音到C音上的一个上三度进行,能够帮助主题材料的展开和渲染音乐情感。a1乐句的结尾引入了色彩对比,主题简明,变奏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

织体的设计风格会暗示不同的音乐风格,这首曲子开头织体形态特征是宽松的,所以先是宽广温柔的感觉,到高潮部分织体变得密集了,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烈幸福,充满活力和激情,它们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高潮部分表达出了勃勃生机,吸引了听众们。

(二)和声分析

音乐是一门富有人文精神的艺术,其能够很轻松的引发出人们内心潜在的感情,并且引发听众对乐曲内容和哲思有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有沉浸其中的乐趣与想象。音乐中的流行音乐指的是那些结构不庞大、内容接地气、情感由衷,然后能被大众所接受、传唱和欣赏的,是风靡一时的甚至几十年经久不衰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歌有着独特的魅力,岳云鹏在春晚小品上演唱这首歌的意图是借“最亲的人”来表达对人间的深切情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充分彰显了流行歌曲的特点。

整个作品为单一调性,通过合理合逻辑的连接,在B大调上陈述乐思。该曲的前奏和声进行比较简洁,前奏的和声进行为:V—V—V—Ⅱ—Ⅱ—Ⅱ—V—I。A段和声进行是I—I—V—Ⅱ—Ⅱ—Ⅱ—V—I。较有特点的是和声色彩与材料对比相结合的部分,在对比部分B乐段的第18小节,旋律片段使用了全曲唯一的和弦,配置为VⅢIⅢⅡⅡVI。在对比部分的C乐段的第50小节,我们可以听出音乐的色彩变得暗淡了一些,这样处理就能够在色彩上与A段主题形成对比,能够营造出文字无法直接描述出来的感受和氛围,这样的主题能够使内心产生多彩的情感体验。

(三)歌词分析

音乐和美术不一样,虽然同属艺术类别,但美术可以直观地再现现实世界中有的物体;《最亲的人》是通过歌词清晰并且有逻辑地表述复杂感情的情感。

文字是作者表达音乐内容的载体,里面有作者的艺术创造和梦想幻想。文字和音乐互相辅助,能帮助音乐表达模糊时确定立场,光是音乐只能给人模糊的大概,光是文字缺少氛围和环境。

爱是什么呢,是人类独有的情绪体验,是喜欢的量变到达了质变的程度,我们可以发现,各种艺术中最常出现的主体,就是有关情爱的内容。情爱也分多种,例如:亲情、爱情、友情、师生情等等,亲友之间的感情更是成为文艺创作中的经典母体。亲情不可以量化分析,但总归有回忆、现实和期盼三个阶段。该曲共九句歌词,表达的是希望一直陪伴最亲的人的感情,展示的内涵是亲情,它创造得形象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

该曲中门前的小树明喻自己和孩子们,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挑战比喻成风雨,表现了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成长到可以为家人遮风挡雨的存在,例如“花开山岗那个红艳艳,绿水青山不问是何年,离家的日子又到了冬天。谢谢我最亲的人挂牵。门前的小树已成年,阻挡着风雨来得突然,家中的爸妈皱纹呈现,翻过岁月陪您到永远”,这里面的“花开山岗那个红艳艳”这句歌词可以看出作词者的老家是在山上;“绿水青山不问是何年”可以看出作词者想要抒发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情;“离家的日子又到了冬天”这句歌词的材料用到了冬天,冬天的万物凋零与前面的花开遍山岗形成鲜明对比;“谢谢我最亲的人挂牵”这句歌词体现的是人类在生活中对亲人的感恩;“门前的小树已成年”是诗意地用小树成年类比自己成年,表现对父母的敬爱亲近之情,表达对父母的爱。乐谱中的标题和诗意的文字是想从不同的领域达到音乐意境的完美。

二、作品的舞台艺术实践

(一)作品舞台实践中的他人体验

《最亲的人》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是大众音乐文化成熟的一个标志。演唱者要对乐曲的内容进行理解研究,谱面上的内容虽然已经固定了,但是演唱者还有很多可以发挥自己技术能力情感的空间。岳云鹏在歌曲演唱中演绎出了流行音乐的洒脱与随意性,他会演唱时将一些音的发声做一点延迟,乐句前、乐句后衔接的部分用呼吸做一个舒缓,有一种戏剧化的张力感,会让观众很有亲切感,非常舒服。

(二)作品舞台实践中的自我体验

共性与个性,是世间万物固有的、不可分割的本性。笔者看到《最亲的人》这首乐曲时,首先进行思考,然后把研究和演唱后所理解的表現出来,能够发现他人的演唱和自己的演唱有着共性和个性。在多次欣赏他人演唱的《最亲的人》后,笔者有以下感悟:首先演唱者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再加入自己独有的艺术处理,最终诠释出符合主题但是又有特色的演唱方式,创造出感人的音效。具体来说,在《最亲的人》演唱中,气息的稳定输出非常重要,然后是咬字清晰,字正腔圆的配合,才能唱出想要的效果。凸显出过春节时中华民族的热闹气氛,“感谢着人间爱传承了千万年,亲邻好友笑开颜,梦里梦外喜悦春光暖”唱的时候的语气要传达出一种幸福开心,需要把这种语气感唱出来。还有中间的长音“远……”“爱……”这几个字都需要加深情感,可以夸张一点,展现出作品的重点。

具备一定程度的音乐本体和了解演唱有关的所有历史的、不可更改的、共享的、他者的资料信息,这是演唱阐释是否优秀的前提。《最亲的人》将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用音乐表达音乐之外的强烈倾向,是对亲情的表达,讲述了人在面对和亲人间的聚散离合、生老病死时所产生的七情六欲和人生百态,这个时候内心就会有强烈或淡淡的情感想要表达发泄。音乐就是一种可以正当发泄的途径。

《最亲的人》这首歌曲介入现实,是可以传达给观众,并且和观众进行交流的,涉及北方特有的风土人情等情感体悟,有朴实朴素的表达情感,是在探索和表达人类本质所拥有的最真挚的情感,也就是亲情,所以才能引发共鸣,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吴丹青.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0(17):26-30.

[2]叶佳亮.中国“虚实”理论视域下的李斯特钢琴作品《旅行岁月》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年.

[3]沈小晶.音乐会视角中《一杯美酒》的音乐学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张小勇.让流行音乐走入高师声乐课堂[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9):92-93.

[5]吴锦美.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J].学术探索,2012(07):159-160.

[6]张晓伟.如何提高大学校园中对流行音乐的审美与疏导[J].小说评论,2012(S1):319-321.

[7]李文殊.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音乐反哺现象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162-163.

[8]李英卓.重审大学生音乐欣赏课——从流行音乐入手联系严肃音乐[J].大众文艺,2012(07):270-271.

作者:蒋昀佃

传达情意下的声乐教学论文 篇3:

中学音乐与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欣赏;审美;钢琴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重视下一代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优良的学生,而且更需要具有各方面良好素质的人才。笔者认为:中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应以音乐审美欣赏和学习器乐演奏(以钢琴为例)为出发点。

普通中学音乐课以学习演唱歌曲为主,欣赏作品数量较少或从来就没有过,上课形式较单调。我们不妨先以欣赏学习演唱的歌曲为出发点,在理解歌曲歌词的情况下,由教师讲述作品的节奏特点与结构形式。教师可把作品按三种不同速度形式去范唱(快速、中速、慢速),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歌词内容和曲式结构特点说出较符合其作品特点的正确速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判断能力。接着,可进行部分名曲的欣赏。因为歌词是感性的,我们可借助它来理解作品,感受音乐,以此掌握欢快的、忧伤的、抒情的等各种情绪的旋律特点,达到对音乐旋律的大体了解[1]。

我们可在以后的音乐课上,选择中学生年龄段能够接受的易懂的器乐作品给他们欣赏。音乐学者们的实验表明,形象生动的、标题性的、舞蹈性的、进行曲式的短小作品,在刚开始学习音乐欣赏时是最易懂的。如《彼得与狼》,作品中有每只动物和每个人物的形象主题乐段,还配有解说和故事讲述,很容易听明白。但要强调的是,这只是在刚开始学习欣赏时才采用此类音乐形象生动或声音模仿的作品,长期下去,学生会养成在每个作品中寻找某种具体的、实在的内容。而大多数著名音乐作品,是没有如此具体内容的,它们的抽象色彩更为突出[2]。

学生积累了有关乐音强弱、高低、快慢等的概念,此时,教师可继续教授关于速度、力度、旋律走向、伴奏织体等方面的知识,让中学生有清晰的大小调概念,作曲家及演奏家的知识。所欣赏的器乐曲(包括各种乐器的独奏、协奏和交响乐)相对声乐歌曲,更能传达音乐的深层含意。在分析听辨的同时,学生们对回旋曲、变奏曲、二部或三部曲式都可以渐渐地明白起来。获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方法就是在每节课中拿出一点时间来重复学生们最爱听的一、两首乐曲,这样会加深他们的音乐记忆。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哼唱出这些作品来。

对大多数著名作品而言,欣赏它们时,需要学生们发挥抽象思维,可对作曲家的风格进行归类,如莫扎特的钢琴曲多为活泼、纯真、浪漫的类型,而贝多芬的作品则思想性更强,更尖锐……教师应去引导学生去注意倾听,作曲家是以何种手段(音乐织体,音乐表情术语、曲式結构等)来使作品具有某种性质,表达某种情绪。要注意乐曲中的对比,如新的主题出现或转到下一个新的乐段等。这种审美欣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扩展思维能力及鉴别力,也可以培养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基本理解能力。

与欣赏音乐相同,乐器演奏也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另一个好方法。要指出的是,我们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而不是培养专业演奏人才。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和小学阶段都有学习器乐演奏的经历,而且以钢琴学习居多。当时家长是以开发智力,锻炼孩子脑力为出发点的。可是随着孩子功课的逐年增加,学习压力的递增,许多孩子便几乎放弃了学琴。如果是以兴趣爱好为目标学习器乐,反而容易进行下去。因为目标不是成为专业演奏人才,相对练习钢琴的时间可以少些,可根据学习条件的许可让孩子习琴,放松和调整大脑。不少发达国家要求中学生至少掌握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乐器演奏技能,此举重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审美能力。

首先,学习它对培养孩子的高度注意力,集中力和记忆力很有帮助。在弹奏钢琴时,根据读谱环节来快速反应音高与音区的位置,手指和手腕,包括手臂要立即作出不同的动作,与此同时,耳朵要检验听辨音响效果从而控制手指的力度。眼睛要浏览下面的乐谱内容,手指又要根据大脑信息做动作上提前量的准备,否则音乐就不能连贯地进行下去。弹奏者必须把视觉、听觉、触觉与平衡觉、运动觉协调起来,并有着良好的记忆能力,长期投人这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神经元细胞才会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刺激其增长。他的感觉器官较之别人就显得更灵敏。

其次,学习钢琴,除了感官灵敏外,抽象思维能力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如何理解抽象音符后所蕴藏的思想含义呢?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人类认识的很多事物是人们的大脑掌握了它们的一些特征后,归纳成各种类型,以便今后碰到同类事物时,通过归类就可立刻了解它们的性质。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接触和掌握了各种音乐进行的图式,通过这种大脑储存的方式,可把各种富有特殊性的作品归纳到这些图式中去,学生的理解力就越来越快,越来越强了。另外,钢琴学习无论是学生自己演奏,还是教师示范演奏学生欣赏,都贯穿着想象力的培养。

最后,学习钢琴能增强中学生的自控力。一首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感情层次与细腻的情绪变化,要把这些情感表现得准确完善,就需不断操练自己的情感。经常的学习训练,会使学生的情感层次丰富起来,对自我情绪的自控能力很有帮助。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情感层次丰富,懂得在不同的场合如何表达不同的情感,情绪变化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而许多独生子女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优越,从小以自我为中心,较为任性,甚至情绪上毫无控制,不妨通过音乐学习来改善思维方式,控制情绪变化,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由此可见,音乐欣赏重在心智的培养,乐器演奏重在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给学生拓展了一个宽广的学习空间。可以学习歌唱,也可以欣赏名作;可以掌握音乐知识,也可通过所学知识掌握弹奏器乐作品的风格。况且理解音乐不是靠单方面的知识,积极阅读文学作品,可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这是一种全面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教育应以身心素质的培养为根本,重视智商,也重视情商的培养。多少年前,我们习惯了强制式的教育,以名利、仕途为导向,以考试分数为逼迫,在这种重负下,中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拓展,许多情绪被压制,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儿”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和造就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势在必行。通过学习音乐,中学生们可逐渐学会在理性调节下充分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层次,以崇高的审美判断力作为自己的人生航程导向,成为我们的民族真正需要的具有高度文明水平的综合素质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翼.谈初中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2011(10):54.

[2] 郭永琴.关于中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9(z6):96-97.

作者:祁广荣

上一篇:国际化背景下语言文化论文下一篇: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