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论文

2022-04-18

【摘要】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设计,其不仅仅反应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为。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媒体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望为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在数字媒体下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研究资料。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论文 篇1:

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

[摘           要]  在信息化以及科技化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不同的领域以及行业中数字媒体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技术的有效应用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许多设计工作者个人的创作内容以及设计形式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数字媒体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研究。

[关    键   词]  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影响分析

一、引言

在数字媒体时代之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以及形式实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视觉传达设计开始与其他领域以及学科实践进行有效的互动以及融合,作为一种新媒体领域交叉的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开始积极地体现不同的数字时代特征,同时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路边的海报都体现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二、数字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

(一)引导性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接受信息,同时会积极寻求相关的传播规律,其中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具有较为明显的引导性。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在设计视觉传达作品时,设计师必须立足于这一发展规律,以吸引大众为核心和基础,积极加强对受众注意力的引导,从而准确地传达相应的信息。

(二)交互性

视觉传达设计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交互性,该特性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加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体验,不可否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交互性尤为明显,不管是浏览平面广告还是网页都会看到视觉传达表现的不同形式,视觉传达设计在表现交互性时除了需要准确地传递信息之外,还需要注重受众在信息传递以及交流过程中的参与感。

三、数字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产生的影响

不可否认,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该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进步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手法以及思维模式,设计师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广阔的创作空间,采取创造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利用网络平台表达出个人的创意以及观点。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视觉符号为立足点,设计师通过视觉符号的有效组建,来正确表达个人的信息以及相关的思想,但是传统的视觉传达表现形式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存在许多桎梏,实际的传播范围相对比较窄,传播力度不足,数字媒体技术的到来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高效性以及及时性,实际的传播力度以及感染力相对比较强。

另外,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设计内容及形式越来越专业化、丰富化。设计师除了需要保证艺术作品的独特性之外,还需要积极地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与观众以及欣赏者之间的互动,积极地考虑大众的感受,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因此,在数字媒体时代下,设计师需要立足于不同的设计准则,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大众的个性化需求,采取定制化服务的形式来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的独特性,追求不同的设计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作品的艺术魅力。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就可以看出,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推动作用,但是,为了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字媒体的核心作用,除了需要意识到其推动价值之外,还需要分析数字媒体给视觉传达艺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师的门槛越来越低,外加上各种设计软件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实现了优化利用和共享,因此作品的抄袭现象十分严重,如何真正保障自身作品的原创性以及真实性成了许多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设计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保障自身的独特风格。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设计师需要积极地考虑数字技术的核心影响,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要求以及精髓,保障视觉传达设计的生动性以及形象,实现视觉传达设计的与时俱进,为大众的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除此之外,设计师个人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正面推动作用,积极地规避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了解视觉传达设计新时代之下的具體创作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有效的转变,更好地实现数字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有效组建。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全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将会以数字媒体为切入点,以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为核心,真正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进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创新以及发展的前提下为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新时期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

[2]何非.“新媒体”:技术还是理念?[J].美术观察,2011(1).

[3]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艺评论,2010(4).

作者:边婧

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论文 篇2:

数字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分析

【摘要】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设计,其不仅仅反应了人们生活方式的特点,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为。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媒体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望为视觉传达设计能够在数字媒体下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研究资料。

【关键词】数字媒体 视觉传达 设计 分析

视觉传达也就是将人作为中心,通过视觉媒体将信息传达给人的过程。那么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也就是将人作为设计的基础,通过设计符合人需求的视觉媒体将信息更好的传达给人的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主要借助与视觉媒体,其设计的内容包括了科技设计、材料设计、艺术设计等众多的方面。

1.数字媒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数字媒体是将计算机作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以建立在视觉媒体之上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之下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与丰富的阶段。

2.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之下所呈现的特征

2.1视觉传达设计是平面设计的延续

平面设计的主要载体是传统的纸媒,无论是从信息传达的内容上还是信息传达的形式上都与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媒体形态的多样性不断的推动者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让设计作品无论是内容、形式以及实用性上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2.1.1共性

从设计功能的角度上来看,在数字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了产品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多媒体设计,其最终的目标都让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这共同目标说明了所有的设计之间都具有统一的共性。

2.1.2个性

虽然视觉传达设计与传统的平面设计之间有很多共性,但是其媒体的属性上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新的设计手法与理念,并且在数字媒体的支持之下,还突破了平面设计空间的限制,让视觉传达设计变得更加的便捷与灵动。

2.2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之下所具有的语言特征

2.2.1非物质化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设计的手法、元素、内容等都发生着变化。计算机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让人们从传统的手工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突破了传统设计中对物质的依赖性,让设计更加的趋向于现代化与数字化,这就是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之下所呈现的非物质化语言特征。

2.2.2交互性

视觉传达设计最为注重就是交互性设计。一般交互性设计也就是设计师通过设计界面与系统实现人机之间的互动,让用户可以更加自由、灵活、高效的获取更多的信息。交互性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同时追求更加精简、高效的造作体验。

2.2.3多维化

设计中的多维,并不是指物理上的维度空间,而是设计理念的多元化。虽然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媒体来传达信息的,但是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之下其思维的空间是没有限制的,而且也不会局限于单一的视觉媒体。简单来说多维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突破了线性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思维进行全新创作与设计。

3.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下的多元发展

3.1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下多远发展的必然性

当代的产品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了数字化技术,让产品更加的现代化与数字化。视觉媒体在数字媒体之下的发展,不同与传统设计,其将更多的设计元素融合到了一起,而且设计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不同的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的相互结合,其设计的作品不尽相同,更加的富有时代的气息。但是要将视觉传达设计的所有欧式发挥出来,还需要设计师掌握了解众多的社会资讯与设计知识,只有将这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现代产品的设计将会更加的博人眼球。

3.2将多元化与差异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当今的现代化设计中,多元化是设计的发展趋势。但是展现国民特色也是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多元化与差异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则成为了数字媒体下视觉传达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让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的多元化让设计的受众范围不断的扩大,但是保留独有的设计特色才是数字媒体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资本。

4.结语

社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脚步不断的加快,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已经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在数字媒体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只有将设计中的所有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属于自身特色的领域,才能在数字媒体下成为主流的设计。

参考文献:

[1]任民.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J].美术界,2014,(11):97-97.

[2]周越,董是非.數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4,(8):151.

作者:胡敬

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论文 篇3:

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特征

摘要:传媒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因而,研究人类注意力的属性与特征成为当前网络传播的重要内容。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最先接收信息的器官是视觉,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与发展正是基于其独特的传播特征。数字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也表现出了自身的传播特点,因而要结合网络传播规律进一步优化视觉传达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注意力 数字媒体 网络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

科学技术的日臻发展与完善带来了网络传播技术的变革与创新,而信息传播也面临深刻的变革,这一趋势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美国加州大学学者理查德曾提出过“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衡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与真实性的重要标准。在人们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有约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所获得,其他感官仅占17%,因此,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信息传递、促销、表达、影响等,而进行的有计划、讲究效果的设计图像生成和交流活动,即对设计图像及传递方式的设计,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由来已久,将其运用到网络传播上主要是指将所要传播的信息通过视觉符号传播给指定受众,增加浏览量,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网络传播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将图片、画面和视频图像等形式作为传播载体,并将信息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网络宣传推广与传播达到资源共享,以实现更高效的网络传播效果。

二、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网络的交互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浏览信息,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度更高,因而网络媒体的优势很明显,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和阅读。正是基于这一特性,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设计风格的变化主要受到技术和艺术的影响,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同样深刻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广泛应用,两者有机结合,使得视觉图像得以不断发展。

三、数字媒体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特征

众所周知,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诸如图像、文字以及色彩等元素都是承载信息的载体,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个视觉传播过程。当前网络传播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正在逐渐深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一些新的传播特征。

(一)传达方式的改变——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高科技性、动态化以及交互性强等特征,表现形式也趋向于动态表现,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视觉上的静止状态。数字媒体时代,色彩的强烈对比以及图形的有意夸张等艺术手段给受众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与跳跃感,从而满足受众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此外,认知心理学表明,动态画面与静止画面相比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更强。而数媒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形式,也激发了设计师更形象生动的表现思维。比如最经典的Google搜索,如下图所示:

现如今,视觉传达设计的动态化表现在数字媒体时代应用日益广泛,其传达功效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凸显。

(二)媒介多元化的整合与传播

传统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传播信息的方式为单一媒介传播,且受时空限制。而当前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将各种媒体形态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媒介整合与传播平台。很多广告正是有效利用了多媒体整合传播效应,从而更准确、高效地把信息传播给受众。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多元化媒介的革新,而多媒体技术本身也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视觉艺术,集多种符号与传播效能于一体,支持个性化选择,突破时空限制。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今天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媒介的多元化整合传播优势也给设计师提供了诸多便利,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实现了信息的及时、高效传播。

四、结语

数字媒体目前已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也呈现出了迥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媒介的多元化融合与发展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更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从而不斷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艺评论,2010.

(作者简介:殷越,女,博士研究生在读,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责任编辑 刘冬杨)

作者:殷越

上一篇:师范专科教师发展论文下一篇:作文品牌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