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综合素养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渐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小学阶段,老师要重视心理教育,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作为语文学科,其中含有很多含有心理健康的知识,有利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通过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评价学生,保证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

第一篇:小学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农村小学;研究

由于学生处于中小学阶段,作为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在人际交往、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控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一、分析当前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出现的不足情况

(一)教師没有充分重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在农村开展小学教育时,84%的农村小学没有设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组织。此外,91%农村小学没有真正开展农村小学健康教育活动。一些农村小学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组织,基本是形同虚设。但是在调查报告当中显示,8.5%的农村小学真正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这些学校通常为一些科研机构以及大学的课题实验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农村小学领导和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农村小学心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通常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专业辅导教师工作,和自己教学没有关系。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系统性的培训工作,因此没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内容进行全面了解。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直接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农村小学生的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因素

很多农村小学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好,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寄托更多的希望,对自己孩子有了更高的期望值。并且,农村部分学生家长去城市打工,通常由爷爷奶奶照顾和抚养,但是这些长辈的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不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农村小学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探究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相关解决措施

(一)当地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小学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当地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农村小学应和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部门进行积极合作,构建完善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咨询室,有序进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开展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相关讲座,给学生策划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从而有效进行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创新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农村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应遵循智育至上的教学理念,充分重视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农村小学教师和领导需要根据学生当前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农村小学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识,从而有序培养小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培养更多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积极投入农村小学教育工作

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构建一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鼓励更多的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农村小学教育事业,引进更多的心理专业人才,有利于顺利开展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逐渐完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

(四)提高学生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心理品质,需要家庭充分重视心理辅导工作。因此,农村小学应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开展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家长会,给家长讲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同成长阶段孩子在心理和生理存在的不同心理特征,引导家长应更多尊重学生的性格以及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由于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教师应给家长正确讲解如何帮助学生疏导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代沟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在开展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能正确引导小学生自我调节以及认识自我,全面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充分展现出以人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理念。

作者:顾振伟

第二篇:论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综合素养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渐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在小学阶段,老师要重视心理教育,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作为语文学科,其中含有很多含有心理健康的知识,有利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通过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评价学生,保证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综合素养;小学语文;心理健康

小学开展心理教育课堂有利于学生的身心良好发展的要求,是执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各科都要承担这样的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老师自身通过良好的形象使得学生受到感染

要向他人心中播撒阳光,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相同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态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快乐的心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及时地调整自身的状态,当遇到难题的时候,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将积极健康的形象树立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以老师为榜样,积极地模仿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在碰撞问题时,老师要进行引导和启发,而不是一味地斥责学生,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要把握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二、积极的发现和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素材

对于心理教育来讲,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典型的素材,想要在语文教材中挖掘适宜的素材,老师要仔细地研读文章,找到切入点,从而统一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培养心理素质,进而提升身心健康情况。

例如,老师在介绍“负荆请罪”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了解蔺相如的深明大义,老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分析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形象特点,然后进行比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是非观不成熟,所以很难分清楚是非曲直和行为的对策、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任务的特点,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体会两位人物的品格。实际上在语文素材中含有很多的关于心理健康的素材,通过学习《争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自己去吧》可以让学生更加地独立,总而言之,老师要深入地挖掘文章,从而潜移默化地开始健康教育。

三、通过正面、积极地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生活经验,可以了解人们非常想要获取他人的赞赏和鼓励。在小学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生往往对老师有着莫名的崇拜感,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和认可,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让学生进步,更要积极的挖掘学生的长处,表扬学生的行为,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要认真地观察学生,通过差异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得到自我提升。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老师要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进行评价,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要注意激励语言的运用,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保证教学纪律,但是同时无法提升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无法提升学习的质量。

四、通过第二教学课堂的组织提升心理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小场所,第二课堂是小学语文的延伸,更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结合课外教学开展心理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契合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结合协作活动、社会调查、生活探究等方式丰富语文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提升社交技能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些沟通的实际,让学生可以优化自身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实现学生品格的健全。

五、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是老师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环境,老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在询问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受到心理和性格的影响,回答过程中会经常小声、结巴,所以老师要为学生构建轻松的环境,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可以主动且轻松地回答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说话,并且在回答正确后要马上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可以逐渐地提升自信心,对于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老师在平时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题材,让学生可以敢于在公众面前讲话,逐渐地锻炼自己的心理,在得到同学和老师的鼓励后,学生会产生更多的正向情绪,进而会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老师要积极地进行创新与转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提升学生心理素养,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燕.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2):303.

[2] 邱秋芬.关于小学语文心理教育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9,(24):142-143.

作者:冉小红

第三篇: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以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教育模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的小学教学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逐渐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分析

1.“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

讲授式心理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它是将理论知识作为课堂主要内容。很多教师在心理教学初期使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心理学以及卫生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正确分析和调整。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导入—知识讲授—实际应用”这三个教学环节。

该教学模式主要侧重讲述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方法论知识,如在讲授“情绪调节”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引入问题,然后给学生讲解情绪调节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调节方法。

2.“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掌握心理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设计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感受”等环节进行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课堂活动设计,通过各种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的心理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论,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心理体验,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开展难度大,尤其是对教学节奏的掌控。所以,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不然很难发挥该教学模式应有的作用。

3.“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对话式心理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确定主题—分组对话—解决问题”三个环节进行课堂规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有记录员、主持人、总结人以及检查员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和总结。

该心理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教学局面不宜把控,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调控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策略

1.科学地规划教学流程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有的教学流程,比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模式“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赫然巴赫所说的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论对教学流程进行规划设计。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来说,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借鉴优秀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教学流程规划。此外,课堂规划要注意学生的特征以及学科的特点。

2.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

不管哪种课堂教学都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心理活动课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例如,讲解“信念确立”或是“价值辨析”,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即“认知—活动—体验—分享—评估”。

3.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

对于心理健康教学的规划,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他们在家是被宠爱的,在学校很难与同学融洽相处。同学交往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他们往往不能接受同学的建议和批评。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规划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需求的体现,它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完美的人格的塑造,能为其未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教学要注重科学的规划,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加强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钱芸.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2):132-133.

[2]祝桂青.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初探[J].新校园(中旬),2016(8):105.

作者:尹芙蓉

上一篇:科学技术专业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