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论文

2022-04-24

[摘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两者间存在偏差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并针对上海分析结果探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如何从产业结构调整找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论文 篇1:

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

摘要:浙江是一个经济大省,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本文以金融发展的核心(金融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实质(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在动态的比较分析基础上,选取浙江省省内样本地区、样本城市的区域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并就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金融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金融 产业结构 浙江省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令世人瞩目,但大部分产业的发展水平却仍然很低。要保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持续性,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此,相对应的金融体系也要适应这种要求,实现金融结构的转型(尹洪霞等,2004)。因此,关于金融结构变革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其核心是各个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区域金融提供新的服务,这是区域金融结构调整的动力;反过来,不断优化的区域金融结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其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省内各区域之间金融和经济发展状况却很不平衡,尤其是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本文针对这个现象,以金融发展的核心(金融结构转变)和经济发展的实质(产业结构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做了区域层面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

(一)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Goldsmith(1969)提出的金融相关比率已成为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金融相关比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含有重复计算部分)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中国的主要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而银行的最主要资产是存款和贷款:所以利用存贷款的数据,基本可以揭示金融发展的状况(周立等,2002)。若用S代表存款额,L代表贷款额,GDP为各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则FIR的计算公式为FIR=(S+L)/GDP。本文将采用这个公式计算金融相关比率,数据来源于各年《浙江金融年鉴》和《新浙江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跨度为1990--2006年。在计算过程中,本文将浙江省分为两大区域研究,浙东北地区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等6个城市,浙西南地区包括温州、金华、衢州、台州和丽水等5个城市。

从上图可以看出,1990--2006年浙江省的金融资产基本呈递增的状态,其中浙东北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从1990年的1.48上升到2006年的3.03,浙西南地区从1.11上升到2.40。从1994年开始,这种上升态势更加明显,并且浙东北地区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从1996年开始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充分反映了浙东北地区蓬勃的民间金融发展态势,其区域金融的发展程度快于浙西南地区。

(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关于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国内学者杨琳、李建伟(2002)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提升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同样,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不断提高。因此我们采用三次产业各自产值占GDP比重的变化来说明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按照浙江省的经济实际情况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比较样本,杭州代表浙东北地区,温州代表浙西南地区,丽水代表浙西南的山区。数据来源于各年《浙江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后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样本城市第一产业产业比重均下降明显,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理论,一般在工业化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而以食品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和以饮食、商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活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较小,因而,GDP三次产业比重呈现出“一、二、三”的格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社会消费需求升迁,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随之变化为“二、一、三”。工业化中后期,产业比重又变化为“二、三、一”的格局。进入工业化后期,以金融、保险、医疗、教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迅速深化,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随之演化为“三、二、一”的格局。2004年杭州和温州已经是属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可见其以金融、保险、医疗、教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迅速深化,说明杭州和温州正在朝工业化后期发展,而杭州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差不多快要持平,说明已处在转化的边缘。然而丽水第一产业的产值比例与杭州和温州相比仍然较高,并且第二产业产值比例也呈一个上升的趋势,说明丽水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在向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化。

同时,从表1中的样本城市数据比较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与杭州和温州相比,以丽水为代表的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效益较差;第二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的特点十分明显。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西南部产业发展的进步,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都有明显的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也充分体现了浙江省不发达地区二三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渐具规模的一个过程。

我们从以上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差异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其产业结构发展和金融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提出假设,产业结构和区域金融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并且他们的互动程度是影响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将对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和区域金融关系做一个实证研究,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三、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选取变量

在本文所做的计量模型中,首先将金融相关比率(FIR)作为被解释变量,用JR表示,定义FIR=(S+L)/GDP,S为各地区当年统计的金融机构存款总额,L为各地区当年统计的金融机构贷款总额,GDP为各地区当年的实际值;将各地区各年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加总除以各年实际GDP作为解释变量,用CY表示。由此来进行回归分析,探讨浙江省各地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样本数据来源

数据均来自《浙江统计年鉴》、《浙江金融年鉴》和《浙江经济年鉴》。数据取值的时间跨度为1992—2006年。

为了充分反映浙江省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

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浙东北和浙西南地区共选取5个样本城市依据上述指标作回归分析。浙东北地区选取杭州和宁波两市,浙西南地区选取温州、衢州和丽水三个城市,各市数据来源均与上相同。

(三)建立回归方程

JR=α+βCY

我们用JR表示回归方程的斜率,α表示截距。β表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每变动1个百分点,可以影响金融相关比率变动(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变动)的百分点。

(四)回归结果分析

我们以全省的整体数据,对JR和CY两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论,在5%显著水平下,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为因果的关系。结果显示,JR对CY没有因果影响的Probability只有0.30208,而F-statistic是1.46356。这说明,JR和CY变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论上我们也认为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明显的互动作用,可以简述为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储蓄投资,从而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再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可能引起金融需求的变化,从而影响区域金融的发展(伍海华等,2001)。样本城市的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表2,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5个样本城市的回归方程均通过T检验和F检验,同时其拟合优度都比较高,说明5个样本城市的区域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回归方程的系数说明了产业结构和区域金融结构互相影响的程度,通过5个城市各自系数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把它们分成三类:杭州的系数接近30,影响程度最高,是第一类城市;温州和宁波的回归系数都在5—10之间,和杭州有着明显的差距,是第二类城市;衢州和丽水的系数在1—5之间,是第三类城市。实证分析得出来的分类与之前按照现状比较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基本一致,说明从现状经验和实证角度都体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金融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这也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

四、政策建议

第一,依靠政府力量,强化对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政策支持。实行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和自由的利率政策,营造有利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环境,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第二,提高传统产业的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在金融体系方面,我们应选择银行系统与金融市场均衡型的区域金融模式,以推动各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加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互动。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帮助欠发达地区,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而欠发达地区也要主动加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在发达地区的帮助下逐渐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汪贵浦 王君芬

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论文 篇2: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两者间存在偏差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并针对上海分析结果探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如何从产业结构调整找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区域金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偏差。本文以上海经济和金融发展为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动态均衡模型分析两者间存在偏差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发展结果,并针对上海分析结果探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如何从产业结构调整找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研究区域金融发展问题上,周立通过对区域金融资产机构的分析得出结论:就区域层面的金融资产而言,如果不计流通中现金的影响,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相关指标对金融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在95%以上,这也符合长期以来我国以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形式存在的金融资产占绝对多数的现实。因此,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选取金融机构存贷款作为主要指标,既在理论上得到论证,同时数据采集可行性和可靠性也相对较大。本文选取上海GDP年增长率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指标,选择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相关比率 来代表上海金融发展水平。根据表1数据绘出金融相关比率曲线图1,可以发现上海近十年的金融相关比率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下文把GDP年增长率Y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占GDP的比例即金融相关比率X作为解释变量,回归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Y=α+βX+ε

根据表1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果(括号内为t值):

Y=0.048+0.016X

(4.668407)(6.130387)

R2=0.862327DW=1.9988F=47.68

而(n-2)=t0.025(7)=0.37F(1,n-1)=F(1,8)=5.32

X的系数符号为正,说明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样本决定系数R2值较大接近1显示拟合优度较好,DW值接近2无自相关,在5%显著性水平下,变量的t检验、F检验都通过,金融相关比率X与经济增长率Y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进一步,对表1中的GDP年增长率Y和金融相关比率X两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两者的Pearson(皮尔生)乘积矩相关系数为0.933808,即GDP年增长率Y和金融相关比率X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经济年鉴(2007)和http://www.shanghai.gov.cn/数据计算得到。

上述回归结果显示上海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度很高,且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率相互促进提高。

二、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

很多国内学者通过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合理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相互配合,在均衡状态下,使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否则金融发展过快或过慢都减少贡献。以下采用动态均衡模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图中横轴代表经济增长率,纵轴下方代表金融发展水平,纵轴上方代表金融与经济配合程度,曲线OE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均衡点的集合,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达到均衡状态下,沿着曲线OE移动,经济增长可以从金融发展中获取最大利益,经济增长也可以带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同时进步。

1.金融过度情况下的均衡分析

如上述分析,如果金融发展水平为F0,而经济增长率低于Y0比如处于Y1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超过经济增长相均衡要求,出现金融过度发展的情况。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金需求不足且愿意或者能够承担的利率成本较低;信用制度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资金的投资不顺畅;投资收益率较低,风险却相对较高。因此,金融过度情况往往伴随出现储蓄率较高,投资却不足,出现资金转移投资和资金流失现象(金融发展水平下降),抑制本地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减小),经济增长受抑制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又逐渐减少,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水平继续下降(金融发展水平下降)。

图形分析可看成:金融发展水平从F0开始下降,达到经济增长率Y1对应的水平F1时,经济增长率受抑制已经从Y1又变小了,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金融发展继续下降。持续进行的相互促退过程中,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达到新的均衡水平E2。此刻,金融发展水平为F2,经济增长率为Y2,配合度最高点为M2,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配合度曲线也相应发生变化。可见,金融发展水平过度,超过经济增长率的对应需求,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都会受损。

2.金融不足情况下的均衡分析

金融不足的情况,金融发展水平如果为F0,而经济增长率高于Y0比如处于Y3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投资需求大,本区域的储蓄往往无法满足经济增长需求,形成资金缺口。

图形分析可看成:金融发展水平从F0开始上升,持续进行的相互促进过程后,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达到新的均衡水平E3。此刻,金融发展水平为F3,经济增长率为Y3,配合度达到最高点为M3,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配合度曲线也相应发生变化。可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增长率大于金融发展水平情况下,通过经济发展因素的作用,可以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最后相互促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共同提高。

上述不同情况下动态均衡分析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得到验证,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投资风险和利率成本较西部地区低,金融市场发达,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增长率指标与金融发展水平指标成正相关关系。上海作为东部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自然可以得到前述回归结果,上海经济增长率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度高,呈正相关,金融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增长率相互促进提高。戈德史密斯提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相关率不断提高但有限度的,经济发展至一定程度,产业发展重心改变和产业发展速度更替, 以上根据上海三次产业发展来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选择。

三、结论

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很高,且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相互促进提高,验证了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发展的原因与可能性,这也是我国以上海为典型代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所具备的区域优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与其配合程度对彼此促进还是促退具有重大影响,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和发展应该与本地区现实经济匹配,从不能盲目扩大或缩小金融体系规模,否则对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深化产生负面作用,应该疏导投融资渠道,避免金融资源偏流,培育金融发展的内在促进因素。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07

[2]王景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10

[3]杜朝运: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模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7.03

作者:程丽萍

区域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论文 篇3:

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脉冲响应分析:广东例证

摘要:基于198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广东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尽管短期内广东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会出现反向偏离的现象,但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广东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广东银行业效率和资本市场效率相对较低以及广东省金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国有企业所垄断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所在。

关键词:金融发展;产业升级;广东省

文献标识码:A

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并实现了转型升级,基本实现了从贫穷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蜕变,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特别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广东,在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历史性成就,一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军。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和广东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土地告急、资源短缺、用工紧张、环境污染、成本飞涨”等矛盾凸显,尤其是在金融海啸之后,广东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集约式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向高附加值导向的产出结构和高技术导向的技术结构迈进,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而金融发展通过在产业间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对产业升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广东省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Bagehot(1873)是最早对金融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考察的学者之一,他认为金融体系可以为大型工业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从而促进工业发展,金融体系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Schumpeter(1934)则从创新的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银行的信用工具为资金流向创新领域提供了条件,而创新活动的活跃加快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早期学者的研究为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直到20世纪中期,学者们才开始了对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Hicks(1969)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是18世纪的英国金融革命,金融革命的实施为工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从而为工业革命的成功提供了保障。革新性技术是在工业革命发生前就已经发明的。故此工业革命的产生并不是由技术的革新而引起,而是由于英国金融革命而促使的。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越来越多样化。Wurgler (2000)对1963-1995年间 65个国家制造业总投资及产业增加值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将大部分资金投入成长性产业,而对于夕阳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较弱,资金流向的差异化促使各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有所差异,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金融市场资本配置效率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Beck et al.(2004)利用多国家样本进行了论证,发现在整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和拥有有效法律系统的国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伴随着有效的合约约束机制,资金配置渠道也更为通畅。

从国内现有研究来看,从国家层面和地区层面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文献已有一定基础。在国家层面,陈峰(1996)是较早关注金融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国内学者之一,他认为伴随着我国投资格局的变化,金融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张旭和伍海华(2002)认为金融发展通过影响资金形成、资金流向以及信用催化等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影响公司治理来使得企业更好发展,加大对技术进步的金融支持力度使得产业的现代化得以更好实现。高静文(2005)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深化,金融体系能够通过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地区层面上,叶耀明和纪翠玲(2004)对长三角城市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长三角地区城市金融群的发展导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而与此同时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何凤霞(2006)提出资本素质对于产业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产业的资本素质得到提高,进而能够促进产业的调整升级。惠晓峰和沈静(2006) 比较分析了东北三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指出辽宁省的金融发展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利于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则与辽宁省不一样,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小。杨德勇和姜南林(2007)认为区域金融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区域金融通过影响区域产业的布局、变化以及其产业的竞争力来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能缩小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曾国平和王燕飞(2007)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1952—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从长远来讲金融发展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作用,但对具体产业的影响有所不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受到的影响明显,而在产值结构方面则是第一产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马智力和周翔宇(2008)利用我国 1978—2006 年的宏观数据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对金融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做了实证检验,得出二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

以上文献分析大致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研究现状。国外的学者大多采用了先进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非常有益的结论。但国外的学者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候,多注重于金融发展的微观机制研究,研究其微观机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比较小,其产业的发展方式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模式,故此国外学者对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注力度并不大,他们的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注重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由于对我国的了解程度有限,以及有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并不容易获得,因此,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的国外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国内学者虽然也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但国内学者多从我国整体或大经济区域层面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而进一步深入到地区层面的研究非常薄弱。不同省域金融发展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将是区域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广东省作为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研究广东省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者:刘宁

上一篇: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论文下一篇:绩效审计纳入工作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