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管理市场经济论文

2022-04-25

摘要:如今,市场经济下的新闻行业竞争颇为激烈,这为各类新闻媒体带来新的挑战。在众多新兴媒体公司进场后,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处境和更激烈的竞争,新闻行业迎来了大洗牌。基于此,当前媒体行业管理者们已开始转变观念,重视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本文论述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然后深入探讨了经营管理在新闻事业中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新闻传媒管理市场经济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闻传媒管理市场经济论文 篇1:

市场驱动力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也逐渐确立起来。在市场驱动下,一方面我国各类媒体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市场本位意识和受众意识得到强化。然而,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受众低级趣味的一味迎合,也对我国的新闻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市场驱动力 新闻业 市场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我国新闻业也逐渐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的商品属性受到重视,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也逐渐确立起来。在市场驱动下,一方面我国各类媒体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注重市场本位意识和受众意识,注重内容创新和品牌经营,注重竞争和效率。然而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和对受众低级趣味的一味迎合,也导致了新闻低俗化、虚假广告、有偿新闻泛滥等问题。

一、新闻业的市场驱动力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转型,市场驱动力对我国新闻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与新闻业的关系也备受业界和学界关注。正如胡正荣教授所言,我国的大众传播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整套“市场话语体系”正逐渐纳入业界和理论界的头脑之中,和原有的“意识形念话语体系”共同解释当前的各种媒介运作情况,也就是说,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在走向受市场驱动的道路。既然如此,我国的新闻业生产也要受到市场逻辑的影响。按照麦克马纳斯的市场新闻业理论,市场化运作、依靠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闻媒体必须在投资者、广告商、消息来源、消费者四个市场上与其他媒介企业展开竞争,以获取必备的资源。①他认为,市场新闻业的新闻生产是按照两套不同的规范(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来进行。新闻规范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和知情权,不考虑相关的经济成本;而市场规范则谋求媒体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生产更多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广告商。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新闻业被界定为事业单位,各类媒体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主要承担宣传功能,视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而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报刊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再到“转企改制”的转变,广电业也走向了“制播分离”的道路,新闻业从单纯注重宣传忽视经营到社会效益和重经济效益并重到盈利模式多元化,从注重宣传到新闻本位,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回归,不仅自身得到迅猛发展,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形象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市场驱动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二、市场驱动力的积极影响

1、内容创新

在激烈的媒介市场上,谁积极创新,谁的内容有新意,谁的创意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谁就能够赢得受众,赢得市场,赢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各类媒体中,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收视率的动力和压力下,电视媒体特别注重内容创新和打造品牌栏目。比如收视很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不仅为浙江卫视带来了广告大单,也出现在了创新创优电视栏目的榜单中,可谓叫好又叫座,既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金杯”。还有江苏卫视的《一战到底》,寓知识于娱乐之中,使受众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在对大奖的欢呼声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这背后当然源自栏目组对规则创新、传播创新、价值创新的孜孜追求。

2、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

随着对新闻本体认识的改变,新闻传播的受众意识也变成了新闯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媒体越来越认识到,在媒体的市场化进程中,受众实际上成了“消费者”,受众是新闻产品的消费者,失去受众,媒体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媒体的受众意识普遍增强,新闻媒体从新闻的采写、编辑到语言、风格都开始注重受众的感受、喜好、情趣品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业受众意识的回归,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民生新闻。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为代表,民生新聞在中国遍地开花。这类新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注重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特别关注平民百姓的社会生活和喜怒哀乐。民众的衣食冷暖、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这类新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也为媒体赢得了公信力。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产生之后,新媒体的受众意识更加强化,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应用为王”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对受众体验的注重。

3、经营模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散、乱、差,产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市场分散,严重影响媒体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新闻业呈条块分割状,少有跨行业的投资和经营,赢利模式也比较单一。近年来,随着媒体市场化的推进,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积极推进。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11月,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有限公司(半岛都市报社)与潍坊报业集团在潍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资本为纽带,共同成立山东潍坊晚报传媒有限公司。与此同时,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1年5月30日,《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及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家晚报都市类报纸率先先行完成了整体“转企改制”。而截止到2012年10月,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改革完毕,占总数的96.5%。转制之后,媒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媒体作为市场主体,更加灵活和注重效率,注重用人和经营管理,这也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活力。

4、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随着媒介市场化的发展,西方新闻理念也对我国新闻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积极影响就包括媒体积极践行“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②尽管我国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受到各种阻力,但是《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在这方面却成绩显著。他们坚持客观报道,坚持揭露事实真相,在舆论监督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例如,《南方都市报》的《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通过独立深入的调查采访,揭露了安元鼎“黑监狱”非法关押受访者的事实真相,捍卫了受访者的利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三、市场驱动力的消极影响

麦克马纳斯认为,置身于新闻部门的新闻工作者按照媒介企业自身的组织文化行事,这种组织文化来源于两套不同的规范——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尽管新闻规范和市场规范并非完全不相容,但二者在实践中时常发生冲突,且一旦二者发生冲突时,市场规范往往战胜新闻规范成为主导新闻生产的逻辑。③而当市场规范战胜新闻规范的时候,市场驱动力的消极影响也开始凸显。

1、新闻低俗化

市场驱动力下,中国的新闻业迅猛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利诱”下,某些媒体渐渐失去了自身的免疫力甚至发生异化,导致低俗化。时下,在某些媒体那里明星取代了劳模,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一股弥漫在新闻报道中的低俗化之风,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④这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扩大发行量、提高收视率,不惜自降品格,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导致新闻低俗化。例如,2012年11月,江苏教育電视台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刻意炒作,邀请干露露母女三人作为嘉宾,她们在节目中大爆粗口,毫无顾忌,低俗丑恶。视频被传到网络后,引发舆论批评,江苏教育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导致低俗化的行径,严重影响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遭到了国家广电总局勒令停播整顿的惩罚。

2、有偿新闻泛滥

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传播活动中,希望获得媒体宣传报道的个人或组织,或者不希望媒体对不利于自己的有关信息进行报道的个人或组织,向新闻从业人员提供金钱或实物,以获得事实上的宣传报道或不报道的行为。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而产生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观念也在影响着我们,某些新闻工作者面对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把握不住自己的操守,利用手中的报道权、舆论监督权与被采访对象进行利益交换,不但接收礼金、物品,有的甚至索要钱财,导致“有偿新闻”泛滥。可以说,有偿新闻是一种权与钱的交易,而这类新闻一般都有一定的虚假成分,不是刻意美化就是是非不分,毫无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有偿新闻不仅腐败采编队伍,也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虚假广告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在巨大经济力量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成长。如今,大部分媒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旦失去“广告”支撑,便有面临关门的危机。一些媒体收视率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媒体,大广告拉不到,小广告又不足以维持生计,但为了生存下去,只好播放虚假广告苟且而活。虚假广告“遍地开花”,如果不加以治理,最终也会伤及媒体自身。

结语

经过30多年的新闻改革,我国的新闻传播业走向了受市场驱动的道路。市场驱动力在新闻生产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市场化改革不仅促使新闻业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得以回归,也使新闻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完善,法制观念还没有确立,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缺失,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新闻传播业必须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更好地使新闻传播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思想先锋的作用,进而使新闻传播业在广阔的市场经济中摆脱低俗化、虚假广告、有偿新闻的困惑,并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现代市场经营理念,肩负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①③田秋生,《市场逻辑如何影响新闻生产——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理论再审视》[J].《新闻大学》,2011(4)

②侯迎忠、赵志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初探》[J].《当代传播》,2003(4)

④郭尼迪尔,《新闻低俗化: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J].《新闻三味》,2006(4)

⑤邓名瑛,《“有偿新闻”的伦理批判》[J].《伦理学研究》,2005(6)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作者:杨召奎

新闻传媒管理市场经济论文 篇2:

经营管理在新闻事业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如今,市场经济下的新闻行业竞争颇为激烈,这为各类新闻媒体带来新的挑战。在众多新兴媒体公司进场后,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处境和更激烈的竞争,新闻行业迎来了大洗牌。基于此,当前媒体行业管理者们已开始转变观念,重视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软实力。本文论述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概念,然后深入探讨了经营管理在新闻事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经营管理;新闻事业;媒介;作用

一、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经营管理新闻事业在新闻行业里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简单来说,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需要对于严格管理新闻事业的运营,掌握新闻发生的规律,明确从事新闻媒介活动的方法,对整体的新闻事业有一个宏观的把控,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对于具体的新闻媒介而言,可以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直接促进了其的高速发展。新闻机构的系统可以大致分为几个子系统,新闻事业的经营最大的目的就有效地对这些子系统进行管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事业的管理与新闻事业的经营两者之间的关系,站宏观的角度来看待经营与管理的关系,能够清晰了解,管理的重要性比经营高,而经营不完全是管理;站在微观的角度来看,新闻事业的经营就已经涵盖了它的管理,管理是经营的有效运作。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目的在于合理地组织、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新闻媒介的人员、设备和信息等资源,更好地实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二、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不仅仅是媒体行业发展和盈利的主要条件,并且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国的新闻事业已经进行了企业化改革已经管理。这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

(一)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在实践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样的观念得到了行业内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认可。我国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仅扮演了党、国家以及人民的话筒这一角色,而且新闻媒体也需要在为人民和国家说话的同时,进行盈利获得经济上的保障。经过改革开放的改革,我国新闻事业市场化进度以及完成,新闻行业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来引导新闻宣传职能之外的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在市场化的行业中不断地竞争,提高自身的实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加强经营管理是新闻事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新闻事业的经济活动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监督下有序地开展。加强经营管理就是顺应这种体制的途径之一。经过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新闻事业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到长远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经营管理不仅维持了新闻媒体的生存,还解决了新闻事业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为将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代的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与政治都在互相渗透于融合,各个国家之间越来越注重综合国力的发展,尤其是像我们国家这样的大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十分重要。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就是新闻产业,诸如新闻事业等的文化产业所创造的新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甚至成为了现代国家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由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发展软实力的竞争力,以达到国际利益均衡的目标。因此,通过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我国的新闻行业的综合实力来参与国际间新闻事业的竞争,这样也是增强我国新闻传媒影响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丰富了媒介运营

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在结合了媒介融合新趋势后,媒介在运营方式上发生了转变,新闻产业不再主要依靠内容的质量,而是在关注内容质量以及丰富性的基础上,与用户和受众群体进行了主体身份的转换。在自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受众群体能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传播者和生产者,可以有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实现传播和生产者身份转换,新闻行业的经营与管理内容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丰富了宣传、推广和产品营销等内容,将经营和管理的核心目标,变为服务受众群体。

(五)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能更好发挥新闻作用

想要促进新闻媒体不违背事实的情况下,履行新闻的神圣职责,就要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可以使新闻事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使新闻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发挥新闻事业的宣传作用。

(六)加强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能改善社会消费结构和劳动力素质。

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从精神角度给予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持,间接使劳动人民拥有良好精神面貌以及充沛的精力。良好的经营管理对于劳动人民的精神建设十分重要,新闻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精神食粮,这对于劳动者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

(七)加强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新闻事业通过正确合理的经营管理,虽不能代替教育和科技本身,但是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传递出大众需要的文化。

结语

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不仅开发和增强新闻行业的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了舆论工具的作用,新闻事业只有在在管理者合理的规划,有规律的经营和管理下,才能有长远的发展,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是新闻行业需要认真重视的重要环节,在遵循合理科学的经营管理之后,新闻事业才能生生不息,越来越好;否则,新闻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难以得到提高,由此可見,经营管理在新闻事业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足够的重视经营管理,新闻事业才会有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邢仔芹.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

[2]吴旭阳.网络新闻的特点[J].新闻传播,2013 (06).

[3]张秭睿.浅谈网络新闻传播[J].新闻世界e传媒时代,2011 (6).

[4]岳兴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新闻系 俄罗斯 莫斯科 117198)

作者:闫帅 闫佳

新闻传媒管理市场经济论文 篇3:

“新闻娱乐化”现象与“度”掌握的重要性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也发生着一些大的变化,越来越向市场化发展。一方面大量的纯商业机构涌现出来,另一方面一些主流媒体,由于受到市场、财政等压力,也慢慢的进行商业化运作。传媒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其中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开始出现,使得传媒庸俗化、传媒道德滑坡、传媒社会责任弱化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新闻娱乐化及传媒娱乐化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何在?如何正确对待娱乐,摆正娱乐在传媒中的位置,从而引导大众传媒积极、健康地向前发展?本文第二部分对中国新闻娱乐化的一些问题和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部分根据中国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和特征给出了一些意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成熟市场经濟的一部分、它的健康发展已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现象;媒介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影响着我国各行各业。大众传媒也成为变化最大的行业之一。一方面是纯商业性的传播机构大量涌现,另一方面是主流传媒或迫于市场压力,或迫于减轻财政压力,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就是娱乐化倾向的出现。现如今,我国的媒体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媒体已经向大众化,通俗化转变,媒体所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实际。一些媒体太过于强调通俗化,反而显得内容比较庸俗。这种行为,是我们不提倡的。

软新闻在如今新闻报道的内容比重是越来越大,在西方,把软新闻也叫做大众新闻。它是指在报道新闻过程中,尽量减少一些严肃的新闻事件,把一些具有煽动性的、刺激性的、比较有名的、当下最流行的、热门的事件当作重点来报道。

热衷于炒作名人轶闻、奇闻异事;热衷于将镜头聚集于都市的光怪陆离;热衷于凶杀、色情等事件的渲染,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沉溺于一时的赢利。这股潮流不仅在通俗性报刊和广电节目中盛行,而且有逐渐扩大、蔓延至往日的权威、严肃的主流媒体之势。新闻娱乐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在内容上,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新闻作品讲究戏剧性,要求记者在新闻的陈述与写作上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并不仅仅是报道员,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这样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实现硬新闻的软着陆。

一、新闻娱乐化概况

我国最早涉及新闻娱乐化概念的是在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其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并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与情节性, 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概而言之:“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由此可见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娱乐是一种“享乐的合理化的满足”。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人们渴望宣泄渴望快乐渴望一切让人轻松的方式,这是大众文化产生的现实基础,也是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理由。因此,从新闻传播功能的角度来看,娱乐是新闻的固有功能。但事实上,新闻娱乐化却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就内容而言,有助于受众决策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事实,而其他软性新闻的决策参考度往往不大,其娱乐休闲的功能却很突出;就处理方法而言,某些媒体通过前面提到过的一些手段削弱了决策参考功能。

二、新闻娱乐化的一些问题和特征

(一)时政新闻低俗化。关于国家发生的政治生活或者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叫做时政新闻。有些新闻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一些严肃的政治问题反复盘查,从中找出一些亮点,从而吸引人的眼球,来使人们足够重视。国内媒体在对一些贪官的腐败案中,这种表现最为常见。它们在报道中,不是重点的对贪官的腐败如何防范,从而建立有效的机制预防,而是重点抓着贪官的个人私生活进行报道。比如诸如此类的文章标题《安徽宣城原市委副书记用MBA知识管理情妇团队》、《挪用公款43万 又一个被情妇“逼”出来的贪官?》等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再比如中国每年“两会”开幕式,台阶和明星都是不可缺少的报道素材。多年来,台阶新闻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它呈现了一种仪式般的热闹氛围。作为“两会”报道的一种经典样式,站台阶,堵代表,堵委员,不仅是“约定俗成”的程序,更像是媒体炒作的一个策略手段,这里折射出政治新闻泛娱乐化的一些特征:名人趣味、戏剧性场面和不可预知的话题悬念。泛娱乐化倾向体现在采访手段、报道样式和栏目策划等多方面,把娱乐和信息合为一体的策划理念,加上电视和网络日益密切的技术渗透,在改变了传统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在消解时政新闻的严肃性。时政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后果就是政治的空白,就是非政治化,将社会的生活转化为轶闻趣事,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并吸引到一些没有政治后果的事件上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民生新闻庸俗化。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体裁和新闻报道的方式,它和我们传统的新闻报道不同。我们倾向于认为民生新闻的界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新闻媒介的价值取向。民生话题不是对身边一些小事情进行报道,也不是对一些事实进行还原。它是对身边的小些比较典型的小事以及一些细节进行报道,对这些小事赋予一些情感和判断,从而倡导出一些社会理智、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从而为全民树立一种典范。

而现实是一些民生新闻栏目在选材上完全放弃了社会效益和新闻从业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片面地追求猎奇与轰动效应。

民生新闻应该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的社会理念、社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在报道内容上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展示社会美好光明的一面,传承真正的平民文化精神,真正关心百姓疾苦,大力弘扬人文情怀,帮助受众树立对社会和未来的坚定信念。即使在揭示社会黑暗面的时候,也应注意深入挖掘和剖析新闻背景,对事件的成因、结果和影响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引导受众冷静、理性的看待和处理问题。而诸如上文提到的这种毫无节制地娱乐化,必然导致民生新闻的庸俗化,其直接结果是使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品位低下,真正的平民文化精神和社会批判意识严重匮乏。

(三)社会新闻恶俗化。社会新闻是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与个人品德行为、个人日常生活有关的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现象的报道。比如王宝强与马蓉的离婚案,大量的网友以及一些媒体针对王宝强的一双儿女做了重点的报道,主要内容就是从相貌上怀疑一双儿女是否是王宝强亲生的,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基本的人理道德。它会对王宝强的一对儿女幼小的心灵产生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有可能相伴孩子的一生。这种做法,明显是新闻恶俗化的一种表现。

(四)文体新闻情色化。近年来,一提起文娱新闻,人们往往对媒体的道德底线提出诸多质疑。翻开时下一些报纸的文娱版就会发现,盲目随俗、哗众取宠等方面的问题比比皆是,更有一些媒体热衷于低俗新闻的卖弄,对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事实上,这些年来报纸文娱版面不断增加,大多都在明星的绯闻、隐私上争做文章,有价值的信息却日渐稀少,所谓的“八卦”逐渐成为某些媒体文娱新闻的主打。

三、提高新闻娱乐化的的建议

目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长效机制,治理新闻娱乐化现象,维护和进一步提升传媒的公信力,是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媒体责任。尽管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泛滥折射出了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下降,却在另一层面反映了媒体社会责任感对于新闻信息传播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媒体在发挥功能,其需要承担的责任则不可避免。

中国新闻界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记者守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法规制度,虽然能在大方向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日常实践与操作中,还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来约束。

(二)改革传统主流媒体及其网站的报道模式。中国传统的主流媒体有权报道重大选题,但是他们不会创新,读者不愿意看。因此探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信息需求,改革现有硬新闻的报道思路和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对于党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变印证性的指令性政策宣传为解释性的政策信息,加大信息含量,减少空话、套话,突出信息质量,以质求胜;对于以速度和数量见长的广电、网络等电子主传媒,以大量真、短、快、新的纯信息取胜;对于以深度见长的报纸则强化解释性和综合性,在深度、广度和信息的过滤性、整合性上下功夫,而不是主要强调硬新闻软着陆,为贴近而贴近;对于某些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事实错综复杂、综合程度高、影响重大,且时间要求低的综合性报道,可以适当考虑采取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方法,适应更广泛的受众,特别是非专业、理解程度不高但有决策需要的受众,但决不是走过分软化的道路,坚持硬性的严肃内容始终是其主体。

(三)大众化媒体的新闻报道软度适当。通俗化、大众化的媒体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有一定信息需求、理解程度不深的中下层市民和农村受众仍是必须的。改革时期,这部分受众需要的是通俗易懂但又直接与其利害相关的信息,其次才是休闲性的内容。社会越发展,受众越成熟,教育的程度越高,这种趋向会越明显。大众化不等于娱乐化。近年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以大众舆论监督、批评报道、平民维权见长的通俗媒体广受欢迎。以硬为绝对主体,适时适度技法上硬中求软,是严肃主流媒体的选择;以软取胜,但并不唯软是从,适时适量增加普通百姓关心的硬新闻也是通俗媒体占领市场的法宝之一。这样软、硬既分流,又兼用,是特定转型时期中国媒介适应特定社会市场经济信息需要的真正可行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四)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用法律的效力来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规范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国有关新闻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新闻从业人员采集、传播、出版、交流新闻的权利与责任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也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合理的政策和规范,对新闻领域尤其是文娱新闻领域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新闻法规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改变现状呢?一方面我们呼吁专门新闻法规的早日出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合理利用适用于新闻领域的法律,如《民法》中有保护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等一系列规定,对违规现象和行为进行得力有效的惩处和打击。对违规媒体不仅要进行行政处分,而且要运用经济手段,对恶意违规媒体处以巨额经济罚款,直至违规媒体破产。对违规新闻从业人员,实行终生禁入制。实现新闻管理法制化,将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纳入有法可依的轨道。以此加强对违规的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的监管。

(五)加强媒体自律。中国缺少的不是自律的准则,而是对准则有效的执行机制。所以,新闻学者郑保卫多次呼吁,倡导建立新闻评议会,目的是为了在全国新闻界创造一种氛围,形成一种加强行业自律的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和完善新闻事业社会联合征信系统。以全行业或者地区为中心,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新闻行业内部职业自律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布,这样新闻媒介可以随时查阅自己和其他媒体工作者道德自律情况,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二是建立新闻自律评价制度。新闻自律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应该接受回应式的检验,对新闻自律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针对某个媒体,也可以针对新闻工作者。三是成立专门监督机构。可以有来自于媒介行业内部的批评,新闻评论在行业内扮演着媒介监督者的角色;有来自于新闻委员会的批评,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试图积极地考虑设立新闻委员会来仲裁记者和他们所报道的对象及引起的纠纷;还有来自于专业组织的批评,专业组织坚持认为,新闻工作者在第一修正案赋予他们的权力方面面临问题时应提高自身的技能并勇于面对法律的挑战。

新闻娱乐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解决新闻娱乐化问题上,新闻媒体应该加强自律,还要做到新闻信息资源共享。现阶段,中国媒体既不可能取消大众化通俗媒体,也不可能一味走新闻娱乐化之路,新闻信息传播应实行以硬新闻为主的严肃的主流媒体和以软新闻为主的通俗健康媒体分向、分流传播。以硬为绝对主体,适时适度在技法上硬中求软,是严肃主流媒体的选择以软取胜,但又不唯软是从,适时适量增加普通百姓所关心的硬新闻也是通俗媒体占领市场的法宝之一。这样,硬、软既相分流,又相兼用,既能满足特定转型期中国特定社会市场经济下的信息需求,亦能与新闻娱乐化划清界限,不断推动与实现媒体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彦.探源新闻娱乐化现象:命名、历史、现实、隐忧.中国电视,2012年第 1 期

[2] 朱文丰,罗应纯.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年 7 月第 3 卷第 3 期

[3] 任蕾.我国新闻娱乐化形成原因探析.兰州学刊,2013 年第 4 期

[4] 柯泽,黄海.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新闻前哨,2014 年第 12 期

[5] 张国群.新闻信息娱乐化的冷思考.傳播实务,2011年第 11 期

[6] 黄和节,陈荣美.新闻娱乐化:形式与功能的错位--对当前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新探索.当代传播,2012 年第 5 期

作者:杨德芬

上一篇:通信企业员工政治思想论文下一篇:矿山企业设备物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