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的:层级护理管理在提高冠心病(CAD)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择取到院CAD患者60例,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层级护理管理。分析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治疗后相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偏高(P<0.05)。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分层级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分层级护理管理论文 篇1: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外科护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实施分层级护理,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0%,B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外科护理;分层级护理;管理

因外科患者病症种类繁多、严重程度不一,因此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1]。我院自2010年1月起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均为我院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6.9±15.2)岁。B组患者男性6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6.7±15.4)岁。两组患者所用护理人员一致,25名,男性2名,女性23名;文化程度:中专6例,大专15例,本科4例;平均工作年限(5.9±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护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者实施分层级护理,具体主要包括:①分层:通过对各个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观察,并结合外科工作特点,将管理分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四层,组长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处理紧急事项的能力等。②确定职责:明确四级人员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其中护士长主要对整个工作进行有效协调;组长则主要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监管与控制;协助护士长各项工作实施,同时就患者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内容进行制定;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做好相关记录,完成护理内容;助理护士主要对患者进行照顾,并在护理工作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③明确考核: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护理人员晋升、进修等政策中,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并在实际护理中不断改进与完善。B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基础护理、病情介绍、用药指导等。

1.3观察指标非常满意: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态度等均满足患者需求。满意: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态度等基本满足患者需求。一般: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态度等较为一般。不满意: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态度等没有满足患者需求[2]。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0%,B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方可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护理需求。特别是对于外科护理来说,因其病症繁多,病情轻重不一,对临床护理质量有较高的需求。因而,外科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且对患者的康复起了关键作用。因此改善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显得至关重要。

针对目前临床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院实施了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为四级,通过明确各级责任,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考核制度,将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在一起,再经过合理分配,避免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弊端,通过进行层级管理使得护理人员的分工更加明显,且灵活性高,避免了人员的资源浪费,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仅保证了基础护理,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临床护理满意率。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满意率上升至96.0%,与常规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长英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4,33(10):152.

[2]董金金.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6):110.

(收稿日期:2014.0915)

作者:李头英

分层级护理管理论文 篇2:

层级护理管理在提高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层级护理管理在提高冠心病(CAD)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择取到院CAD患者60例,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层级护理管理。分析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治疗后相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生活质量,优化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冠心病;护理质量;生活质量

CAD是由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或功能改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1,2]。疾病和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疾病的频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必要先决条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心绞痛和再发病的风险极为关键,而鉴于社会支出增加和人类健康需求增加,传统模式中护理形式难以实施[3,4]。在护理领域引入护理人员高层次且基于岗位职责不同领域的多层次管理模式,为护理领域管理带来新思路[5]。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患者分组实施层级管理,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增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面对面、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并在医院门诊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向患者科普CAD疾病、病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消极态度和对疾病的积极反应。使用药物时,应将其作用时间、治疗病症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并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一旦心脏病发作,指导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实施观察,并实施确定药物可能造成的肌肉和肝脏损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层级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 结构原则:与我院护理人员现状结合,根据护理人员的年龄、患者、工作时间、临床能力等方面实施分层次处理,划分为N0~N4层次。保证N0~N4层次的护理人员有着不同的护理任务和职责。N2~N3护士负责重症冠心病患者,N1、N0护理人员主要对轻症患者实施帮助。在护理人员换班时,做好工作衔接,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

1.2.2管理方法: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N4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和监测一般护理的实施情况,及早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并制定适当的措施;N2、N3护理人员是整体护理主要使用者,包括制定护理方案和制定护理人员工作操作内容;N1~N0职责是执行特定护理要素,将患者、医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与适当护理实施联系起来,以及主要负责巡回查房、对患者实施检查、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等。

1.2.3 班次安排:为减少交接班次数,可将APN班次模式设为主要排版模式,即A、P和N班;班次3人一组,值班超过6人并结合具体护理情况实施适当调整。

1.2.4 团队培训与考核:逐步管理后,将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落实到护理人员层面和个人情况,并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情况进行评审。

1.2.5 调整待遇:包括护士人数、满意度等方面与其酬劳、职称评定、业务晋升等方面挂钩,以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调节护理难度。

1.3 效果判定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质量,每总分0分~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呈正比。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①不满意;②满意;③非常满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命活力、感情因素、总体健康和活动能力等8项内容,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相比,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的缺陷是各种各样的动脉导致管腔堵塞,导致心脏病发作和心肌缺氧[6]。冠心病嚴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2008年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估算当时全年龄段的冠心病患病数约为1 031.6万人。PCI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治疗方法,它能打开阻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PCI术后强度因子、血小板凝聚等。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腿部出现血块,或腿部变窄,导致急性动脉丢失、心脏功能受损、动脉缺血加重[7]。基于这种临床需要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相关错误事件的发生。

护理层级管理是临床特殊护理管理模式之一,是指根据护士的层级、特长、护理能力等方面,分配适合其本身的管理任务,再根据其完成岗位能力、职称、学历、综合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最终考核从而完成综合评估,再制定其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工作流程和要求[8]。将层级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可使护理成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网络,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护理人员技能和责任,在实践中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在实施层级管理之前,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很难建立牢固关系且沟通较少,使得医护人员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理解不当[9,10]。护理层级管理无论是护理操作、健康知识宣教、护理文书编写等缓解均实施优化,经分级后增加护理人员积极性,改善每个细节,减少护理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相比,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偏高,护理满意度偏高。这表明:在实施层级管理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完整记录病历,病历动态变化,护理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通过在护理、護理、病人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在护理文书书写、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护理的改进、各级护理任务的明确、员工主动性的提高、护理人员责任的提高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较常规护理其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和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对于患者:分层护理管理可动态记录患者的病历,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促进病情稳定,促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融洽。从护理人员角度出发:多层次的护理管理增加了创造力和流动性,在上级的帮助下纠正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操作绩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金凤,欧尽南,李乐之,等.基于1M3S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液科输血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6):929-933.

[2] 刘平,刘元,张璐.护士主导管理在CCU过渡期患者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9):689-694.

[3] 杨学青,柳彦君,王莉莉,等.前馈控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3):81-83.

[4] 程胜娟,朱艳,李学兵,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11):5231-5237.

[5] 邢晓虹,姜傲,李冰.丹蒌片联合奥马哈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5):3499-3503.

[6] 乔秋萍,徐娟娟,杨巧芳,等.居家护理平台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8):1178-1182.

[7] 张健一,费琤,李菲菲.持续实施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对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和严重程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3):4319-4323.

[8] 王巧丽,王小艳,席婷.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4):661-662.

[9] 王小云,孙晓凤,刘贤,等.智能化行为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理质控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0,31(2):264-266.

[10] 李辉,康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新疆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9,52(10):1449-1451.

作者:王金一

分层级护理管理论文 篇3:

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6名护理人员,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3名,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33名,行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和病房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管理;分层级管理;工作积极性

患者在接受临床医护工作时,接触最多就是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仅需要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医生的配合工作,促使患者临床治疗顺利展开[1]。护理人员任务重,工作繁忙,具有较高的工作压力,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丧失积极性。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积极性,提升其护理技能,采取科学化、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以护理人员为对象,分析分层级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66名护理人员,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08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3名,男15名,女18名,平均年龄(31.18±4.89)岁;观察组33名,男14名,女19名,平均年龄(31.76±4.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护理人员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做好患者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例如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提供药物指导、心理干预等;密切配合医生做好相关工作。

1.2.2观察组

该组护理人员给予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①确定护士分级:充分分析护理人员工作经验,结合其学历和工作能力等指标,确定其分级,设置出不同分级岗位,包括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护士、助理护士等,然后将其划分为N0层级、N1层级、N2层级、N3层级和N4層级,共计5个层级。②明确不同层级护士职责:就初级责任护士而言,将其划分为N1层级或者是N2层级,其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病情较为严重患者的临床护理,由N2层级护士负责实施风险质量控制工作,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完整、具有针对性且连贯,由N1级护士负责执行各项基础护理措施,例如,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实施生活干预,拉近护患之间距离等。就高级护士而言,将其划分为N3层级或者是N4层级,该层级护士需要在专科护士和护士长指导下,实施相关护理管理工作,同时,同专科护士和护士长一起,共同管控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提升。就助理护士而言,将其划分为N0层级,该层级护士在开展相关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时,需要获取到上级护士的批准。③强化分级培训:由N4层级和N3层级护士负责对N0层级护士展开护理教育,根据N0层级护士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培训计划,丰富N0层级护士理论知识体系,强化其实践能力,在完成考核后,需为N0层级护士展开考核。④创新护理模式:以患者数量和病情为依据,将护理人员划分为若干小组,将每个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5人左右,分配模式主要为:N0层级、N2层级和N3层级;N0层级、N2层级和N2层级;N0层级、N1层级和N3层级。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干预效果:观察两组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展开组间对比。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观察两组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和病房管理评分,展开组间对比[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观察组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和病房管理评分相比,观察组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管理工作是促使患者临床医护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性工作,在护理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是存在缺陷情况下,会出现工作任务分配不合理,人员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不仅仅会对临床医护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会降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促使患者病情好转。

分层管理模式遵循现代护理理念,以常规护理管理为基础,在引入该护理模式时,医院首先需要做的是对护理人员职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进行评价,评估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工作能力以及护理经验等,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任务[3]。根据护理人员实际分层结果,对其展开针对性培训,从而促使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技能提升。该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潜能,另外,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医院可以引入激励制度,落实奖惩措施,促使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满意度、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文书和病房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分层级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热情,提升其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玲莉,王芹.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级管理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5):36-37.

[2]李桂萍,张翠英.分层级护理管理在蒙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8):79-80.

[3]吴丹,官丽霞.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3):178-179.

作者简介:马娟;1988年-;女;山东泰安;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作者:马娟

上一篇:学困生中学数学论文下一篇:语文课德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