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听课记录

2024-04-20

小学思想品德听课记录(精选8篇)

篇1:小学思想品德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品德课听课记录---《寸金难买寸光阴》

2008-9-16 听课记录:

一、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话题

1、猜一猜谜语。

2、聊一聊时间。

3、看一看动画片

小结:时间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不留神,就会悄悄地溜走了。所以,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正的,又是宝贵的。

(二)、体验交流,感悟时间宝贵与价值。

1、(出示: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交流课前做的关于一分钟的调查。

2、教师课件出示:

专业打字员,一分钟可打220字以上。司机叔叔,一分钟能开汽车2000米。银行阿姨,一分钟能数300张人民币。网络公司,一分钟能做成37791笔生意。看了这些数据,你想说什么?

3、“一分钟我能行”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分工并担任裁判,其他同学从拍皮球、做口算、查字典、写数字四个项目中选一项参加,小组长记录成绩,准备汇报)

小结:仅仅一分钟时间,同学们就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如果我们把10个一分钟,100个一分钟,甚至更多的一分钟都好好利用起来的话,那样就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学生观看视频《生死大营救》,感悟出:时间就是生命。

5、出示农民伯伯收割粮食的图片:感悟出:时间就是丰收。

6、以刘翔参加2009年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的事例,感悟出:时间就是胜利。

7、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感悟出:时间就是知识。

8、引导,时间还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时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宝贵。它的价值将是无法计算的。(板书成小闹钟)

(三)、实话实说,懂得珍惜时间

1、认识一个不珍惜时间的小朋友小宝。

2、引导孩子说出自己不珍惜时间的故事。

3、教师深情讲述自己不珍惜时间而耽误比赛的故事。

4、看小闹钟,听滴答声,感悟时间的稍纵即逝,唤起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5、学习《明日歌》。

(四)、格言激励,延伸行为

1、学生交流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谚语。

2、学习课本48面的珍惜时间的格言。

3、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

全课总结:不经意间,我们这堂课又快结束了,时间真的就像小马车一样飞速地奔跑着。同学们,就让这小闹钟印在我们心上,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抓住一分一秒,当好时间的小主人!

二、听课点评:吕倩云老师:

1.目标定位准确。

导课时,谢老师以孩子感兴趣的猜谜语入手,将孩子一下子就拉到了本课的学习中,切入学习主题;再通过观看动画片,感受时间的稍纵即逝,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再通过一分钟的课前调查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时间的重要性;然后聚焦5.12地震的施救现场,把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推到了顶峰——时间就是生命,主题得到了升华;最后通过课文小剧场的学习和辨析,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时间的宝贵,懂得要合理安排时间。整个课堂教学,“点”清“线”明,每个环节都为目标服务,而且层层递进,直到课的最后,还提出了后续行为。可以说是课虽尽,意犹在。

2.联系生活紧密。

在课堂教学中,谢老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真实生活体验激活了教材中的生活,达到了课堂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富含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目的。

首先,“动”境生活化。一分钟挑战赛,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比赛方式,拍皮球、读古诗、查字典、写数字这些内容,均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一分钟的体验活动中,切实体验到时间的重要性。

其次,“情”境生活化。“5·12”汶川地震学生刻骨铭心,谢老师从地震当中选取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以视频的形式出现,通过解放军叔叔争分夺秒营救受伤人员的事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时间真是宝贵呀!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将课堂推向了最高潮,时间就是生命!比赛场上,刘翔的出现,更让每一位同学,包括我们每一位在座的老师都感受到了抓紧时间就能获得胜利!潘老师点评:

我认为,剧情生活化。小剧场《快!快!不能快点吗?》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小宝其实是好几个孩子的生活缩影。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文中的小宝相比较,与其说是辨析小宝,还不如说是辨析自己,谢老师还勇于以自己的事例现身说法,讲述了一件浪费时间而后悔的事,学生在老师一步步地引导下,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浪费时间的行为,所以他们会说:“要好好珍惜时间。”“我要把浪费时间的行为改掉!”正是学生心里产生了强烈的珍惜时间的驱动力,才能说出这样的感受。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有效性。

另外,谢老师的课堂机智也随处可见。谢老师追求课堂的完美性精神也很让我感动。余淑贞老师点评:

为了这次上课,谢老师在其它班进行了多次试教,每次都出现同一个问题:在一分钟体验活动时,学生对要求不够明确,体验不够有秩序。谢老师也确实在这个环节下足了功夫,今天的体验要求交代清楚、要求明确,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序的、有效的学生体验活动。谢老师这种对课堂的要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课程的深度感悟,也很值得在座的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有这样的老师引领我们的孩子学习,真是幸福。

谢老师在教学中回归了生活的“源头活水”,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生动景象,使课程真正成为沟通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篇2:小学思想品德听课记录

作者:赵彩玲(榆阳区耳林中心小学)

如果把品德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有效的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这个梯子如果能适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将会更加容易。那么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追问如何去把握呢?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点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

1、教师角色要“正”。上品德课,教师应当是一个合作者,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认知的学习,道德行为的培养,促使孩子自我进步,而不是一个权威者,告诉他必须怎么做。教师必须具备品德教师的一般品质——宽容、乐于接纳学生。

2、把握资源要“透”。

特别是对品德课程标准,课文的提示语、关键词、和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反复钻研教材,调查、收集的教学资源,在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中找到追问设计的“焦点”,在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道德观。

3、设计问题要“精”。

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中心环节,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注重“问”的质量,研究“问”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点拨、启发,在激发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二、把握原则

追问一定要能暴露学生深层的想法,挖掘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品德课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扉,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唤醒他心灵深处的德性。怎样触动学生的心弦呢?

1、对学生,尊重是基础。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希望得到的莫过于理解了,它会给人一种极大的尊重和安全感。这时学生往往愿意表现出与你敞开心灵真实的对话。与之相反,当学生发现自己诚实的回答得不到一点同情的时候,他会对下面的内容兴味索然,甚至出现对立情绪。这样的话,教师就自动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道德认知的灌输,道德情感的激发都无从讲起了。

2、对问题,开放是前提。

封闭式问题只要求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迫使学生作出选择,只能提供较少的甚至虚假的信息。在品德课教学中,营造真实的氛围,让学生无所顾忌的说,畅所欲言是培养学生真、善、美人品的基础。与其在压抑中沉默,不如在抒发中升华。还是上面的问题,学生说要装病骗爸爸妈妈,如果教师问“这样做合适不合适。”那还要学生回答什么?他当然只能根据从小所受的教育说“不合适”。开放式问题则可以引出多个答案,如果教师愿意的话,可以带有一定的指向性。例如问:“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有相当的自由说说自己的感觉,“可以逃避惩罚,可以受到关爱„„”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也给教师找出漏洞,引入下一个话题的机会。

3、递进是关键。追问要有层次,层层递进,以问促思,以问促情、以情感人。对追问,还应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和品德课教材安排的螺旋上升都显示了品德课中教师的追问必须符合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追问设计,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按照课程的顺序,考虑学生的道德认知程度,心理接受能力,而有所区别。总体来说,宏观上要求教师追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微观上要求教师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篇3: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一、用“活”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安排的内容要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选材方面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实例典型。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挖掘、整理、归纳。通过实践的过程,也是对“知”的理解,“行”的开始,再进行分析集体认同,从而在学生中达成共识,贯彻到行动之中,久而久之则成行为习惯。在讲授“我是家庭一员”、“为家庭和睦尽力”等课时,我就先让学生同自己父母、长辈交谈了解,家庭成员都有什么责任?怎样做才是负责任的人?然后再询问其他人的父母长辈,问一问他们子女在作为“家庭一员”和“为家庭和睦”方面做了些什么?记录下来对照教材内容学习。这样通过课堂学和现实实例对比,加深学生对“知”的领会,对“行”的实践。

二、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轻轻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

三、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认识和行动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只需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仔细分析本课教学目的,精心安排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实例总结做法,落实于行动之中,不需要一次性的了解,让学生无法适从。如低年级讲授“爱祖国”时,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我国的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庆节,国旗代表国家,升国旗的场合,以及开国领袖、爱国小英雄,等等。行动要求学生在学校升国旗,唱国歌时立正、敬礼。到了高年级再了解祖国河山、文化、物产、历史、科技等,再提出较高标准。这样就避免了枯燥、机械的背诵,知和行的脱节和背离。

四、教学方法的思考。

1. 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最终的教学目的,舍本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2. 情景设计法

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占描述等不同类型的情景。创设的情境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再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了。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炼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就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从而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机会。

3. 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行动,引导学生的行动。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教学实效。

4. 现实演绎法

篇4:小学思想品德听课记录

阿洛木甲是我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三河口中学支教,所教三年级二班的学生。该生对毕业后的去向作何选择的回答是:“我要回家放羊儿”而不是选择继续升学读职中。为此,我想到了去阿洛木甲的家里做一次访问。从学校到阿洛木甲的家,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要走三个多小时。

2014年1月15日,我和一位带路的学生一道,于中午时分出发,去阿洛木甲的家里访问。在途中我们与前来接我们的的阿洛木甲见面了。下午三点整,我们到了他家房屋下面的一个斜坡上。越靠近他的家,路越难走。脚下全是稀泥,根本无路可走。我好不容易跨上了他家房屋的前沿走廊。看着迎候在那里的几个弟妹的模样,再一瞥家居的陈设,我起了阵阵鸡皮疙瘩。

一进屋,阿洛木甲就招呼我在屋中燃着的用于取暖的火塘旁坐下,我小心翼翼地在一个木墩上坐了下来。我顿时感受到了满屋一遍狼藉、破烂不堪、昏暗潮湿给予我的冲击,也从蓬头垢面的三个还没有上学的弟妹疑惑,惊恐的神情中领悟到了什么叫关怀。他们稚嫩、无助的心靈守望着的这点孩童的纯真,是多么渴望获得一种叫做爱的温暖啊!我一阵心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还是没有回过神,我对阿洛木甲说:“袁老师一路走来,茶杯里的水都喝干了,倒点水吧!”

他楞在了那里。他的家里没有开水……,他的家里除了贫穷,就只剩下疑惑与惊恐了。

于是,我开始吩咐:“阿洛木甲,拿锅来,拿水来,我们烧水吧!”我说,“今后,我们一定要把水烧开了再喝。”

锅非常脏,阿洛木甲用刷把洗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所有的弟妹都过来帮忙。有的加火、有的端锅、有的盛水。火烧得很旺,大家都向着火。阿洛木甲在不停地加火,有点手忙脚乱。他的脸被火照得很红,神情很专注。其他弟妹的脸都向着火,但心都向着他。他要显示作为六姊妹中老大的风范。看着他,我体会到了他肩上担子的分量。他的压力太大了。他承担着一个初三学生,一个年仅十七岁少年本不应该有的重担。我真为他捏着一把汗。

斜对面坐的是他的妹妹,十五岁,叫阿洛石妹。没有说话,只顾不停地用双手抹眼泪。阿洛乌哈坐在阿洛木甲的旁边,也没有说话。心里思忖着阿洛木甲的话,他是要为哥哥分担忧愁的。他今年十三岁,他们两姊妹现都在三河口小学读五年级。

其余小的三姊妹分别是七岁的阿洛彝信妹妹,六岁的阿洛布夫弟弟和三岁的阿洛彝布妹妹。阿洛彝信在两岁时,一个人在火塘旁烤火,不慎跌入火中,脸被大面积烧伤,因害怕同学歧视而不敢上学,和其他两个弟妹一起在家中留着。这三姊妹可不像已上学的三妹妹那样懂事,一点也体会不到家庭的困难。烤上一会儿火后,便只管到处跑、到处闹。不过,这也增添了眼下这种聚会形式的温暖气息。

阿洛木甲对我说,按照彝族的风俗习惯,家里最大的男孩子要承担起照顾家人的重担。他打算初中毕业后,再回家放两三年羊儿。那时,阿洛乌哈就和他现的年龄差不多了,他就可以把照顾家庭的担子交给弟弟了,自己就去深圳打工。他的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叔父曾答应在那边给他找一份工作。

我问他:“如果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能克服眼下的困难,又有什么考虑呢?”

他想了很久说:“那样,我可能选择去读马边县碧桂园职业高中。”

我建议他去读畜牧类专业,毕业后回来继续放羊。我说:“到那时,月儿坝村所有山峦的茵茵绿草,月儿坝村所有山坡上咩咩待哺的羔羊一定会热情欢迎你这位往日的放羊娃。当个养羊专业户是不成问题的。”

他有点不敢去想我说的话,但好象用心记在了心上。

阿洛木甲的母亲在山上砍柴,一直到阿洛木甲把饭做好,才背着柴回来。

晚饭后,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了,我们又围拢来,坐在火塘边,取暖,说话,消磨这冷而黑的夜。

阿洛木甲的母亲抱着六岁大的儿子,簇拥着几姊妹说:“袁老师……是……你们的爸爸。”我马上问阿洛木甲:“你妈说的是什么?”他说:“母亲不怎么会汉语,她是说,你就像我们的爸爸一样。”我想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想到了教师的多种角色,有时是需要扮演父母角色的教育原理。我会意地大声说:“好!”顿时,她的母亲不停地叫:“阿卜(音),阿卜(音)……”孩子们也跟着叫起来,鼓起了掌。“阿卜(音),阿卜(音)”的声音长时间地回荡在了这暖和的屋子里。

当听说我只有一个女儿,而且也参加了工作时,阿洛木甲的母亲就不断推揉着她面前六岁大的儿子,叫他到我这边来,说要把他送给我。只见阿洛布夫抓扯着母亲,哭闹着一点不肯离开。我站起来,走过去,伸手想去抱这个孩子,也是直闹。这时,大家越发笑得开心了。

说到已上学的三妹妹的汉语水平,阿洛木甲说,阿洛石妹语文成绩要好点,阿洛乌哈就不行,基本听不懂,也不怎么会说。我转过头,看了看阿洛乌哈。他的母亲似乎也听懂了点什么,盯着阿洛乌哈,叽里呱啦,说了一连串的话。是彝语,我听不懂。好象是在责备阿洛乌哈。

阿洛乌哈潜着头,没有说话。一个人去了旁边那间屋子。一会儿,拿着书本,又回来,照例坐到原来的位置上,看起书来。这时,阿洛木甲和阿洛石妹也一前一后拿出了各自的《寒假作业》,坐于原位,在昏暗的灯光下,在通红的火堆前,看了起来……。见此状,母亲便带了最小的两个弟妹进屋睡觉去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学习、辅导的环节。阿洛石妹问我:“根据图画,‘W TV.和‘P_____f _____.填什么字母?”他们没有踢过足球,家里已没有电视,我觉得讲来有点空,好象很遥远。阿洛乌哈问我:“‘家 四壁这个词语填一个什么字?”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又不愿意利用当前的场景,去讲明它的意思。在这样的环境,我确也认识到了我们教育的尴尬局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天一大早,我张望着从房间四处缝隙照进来的光线,脑子里还在琢磨着头天晚上留给我的迷惑。为什么阿洛木甲的母亲要把可爱的儿子送给我?是嫌弃他吗?是想减轻一点包袱吗?还是同情我只有一个女儿的境遇呢?为什么母亲一阵话后,阿洛乌哈就拿了书出来?他的母亲还能关心他的学习不成?

睡在我身边的阿洛木甲告诉我,他的母亲想到我和我爱人都是老师,阿洛布夫跟着我们,就好学汉语,听懂我们说的话,就会像我们一样。关于母亲冲着阿洛乌哈说的话,翻译成汉语,就是“你只知道吃饭,就是不知道学习。”阿洛木甲还给我解释了他们大声喊叫的“阿卜(音),阿卜(音)”的汉语意思,那是表达兴奋、愉悦感受的一种方式,和汉语“好”所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

篇5:思想品德听课心得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听了六节课。其中只涉及两节内容,两位老师讲的《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四位老师讲的《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虽然课题相同,但不同教师上出了自己的水平,上出了自己的特色,应该说各有千秋。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课件制作非常精美。无论是课件背景的选择,还是文字的出现和幻灯片的切换方式,都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有的课件还配有背景音乐,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教学环节形式多样。从导入上看,有的运用了歌曲,有的选择了故事,有的选择了图片,还有的选用了人们比较关注的典型新闻材料。在讲授过程中,有图片赏析、视频感悟、情景体验、情景剧表演等,足见教师的教学功底。

三、材料选择典型。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课时,为了讲述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应注意的问题时,选用了两则不同的材料。一则是“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化险为夷”,一则是“盲目反抗,酿成惨剧”,两则材料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四、思路构思新颖。有一位教师在讲《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时,虚构了国庆期间到东平湖旅游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贯穿始终,讲述了是非善恶对社会的影响。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过渡语言要精练。有的教师没有注意每个教学环节间的联系,缺乏过渡性的语言。

二、问题设计要反复推敲。比如一位教师执教《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讲述真善美的影响时,选用了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有任长霞的,郭明义的,然后教师又让学生列举自己还知道哪些先进人物,并思考回答“谈一谈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对你的影响?”应该说这种问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回答:感动或向他们学习等,不能总结出对社会的影响,而教师直接出示了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其实就有点牵强了。所以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必须有助于引导学生回答并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上面的问题如果改成“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就更好了。

三、视频的应用要有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有一位教师执教《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一课时,为了讲述真善美的影响这一问题,选用了任长霞和郭明义的视频资料,视频长达几分钟,内容非常感人,有的同学热泪盈眶,但是回答问题仍说不到点上。这说明教师的视频选择有问题,教师要明白,视频再好也得有助于教学,这是在上课,不是在看电影。

四、掌声鼓励这一手段因该适时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理所当然,掌声鼓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这一方法不能随便用。学生回答的很好,很精彩,不用老师说学生也会不自觉地给予掌声,但是,学生回答很一般,没有什么精彩之处,教师再要求鼓掌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篇6:思想品德听课体会

本学期,我听了同行的7节思想品德优质课,感觉受益很大,近2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不论在个人素质、教学设计,还是课堂驾驭能力都很强。

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会、感悟。

如“同位握手互相赞美”、“小记者采访”、“小品表演”、“故事续写”、“猜猜他(她)是谁”、“写友情卡”“故事续写”等等。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良好。

二、教学设计新颖、灵活,整体性强。

这7节优质课有3节课用一个故事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第二节课用“校园情景剧”贯穿课堂,同时剧情分“你说我说”、“各抒己见”、“我思我行”、“请你支招”、“交流分享”5部分层层展开,每一层次都让学生有所体会和感悟,并通过“友情卡”张贴到黑板上的友情树上;第四节课用梦想剧场“黑板报的故事”贯穿课堂,通过“小品表演”、“漫画分析”、“辩论会”、“剧情猜想”等4个层次展开故事,学生自己得到知识,教师通过友情提示的形式使知识点明确;第六节课发生在一个班级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对话”、“课堂调查”、“续写友情”、“评选继续”、“患难见真情”等5个环节进行,使课堂活动层层展开。

三、教师个人素质高,基本功扎实。

教师都能注重语言的过渡和设计,特别是课堂的导入、环节的过渡和结束语,使整个课堂环节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课堂语言具有亲和力,多数教师能够保持微笑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形成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个人的几点看法。

教师在知识点的落实上不到位,仅仅浮在表面,有些需要深层理解的内容未能挖掘透彻;个别故事剧情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些故事不符合生活实际,把学生的家庭情况编写的太离谱,如“爹蹲监、娘下岗、爷奶瘫”尽管能体现家庭的不幸,但给人的感觉不真实;教师的课堂评价简单、单一,未能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有效的评价,而且主要是教师评价,未让学生参与评价;设问笼统,不具体,导致学生回答时不能达到教师预定的内容,或者出现冷场,课堂气氛沉闷等等。

篇7: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

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于丹,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5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

教师和学生一其分析

6、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填空完成50页的小活动。(学生非常积极、讨论的也比较激烈)

7、教师点评,并总结课本内容(时间有些紧)评课优点:

一、XXX老师讲课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先讲解哲学中认识问题的两种方法,在后来的教学中在运用它来分析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无疑这样使学生首先在认识问题的方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能很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

二、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不着急、不生气;用这种语言即点明了学生的错误,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告诉学生,你们在说“嘁”我就说“吧”、“霉女”等语言是非常巧妙的教学智慧。

三、能够将课本内容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

四、能够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并明了的讲解了课本内容,使之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内在美和外在美”时举了“于丹”教授。

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问题,比如:一女生上课途中要上厕所,魏老师一个手势让其出去,即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保持了课堂纪律。不足:

一、课堂时间安排的有些不够紧凑,最后略微有些托堂。

二、如果能够更加注意点明课本主要教学提纲就会更趋于完美。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

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

(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核心)

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人(本质、价值、自由)

(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比较)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属性。

2、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永恒不变的人性。

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超阶级的“人性论”。

(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污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PS2: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人的利益。

2、价值体现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义,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篇8: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感

首先, 教师本身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教师不但要以高尚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而且要有一颗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 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亲近你, 尊敬你, 有了爱心还要有耐心。这种爱心和耐心常常体现在教学上。同时, 责任心是一名教师的责任感, 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肩负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次, 用赞美去赢回学生的美德。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 学业平平的学生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 是一些容易被老师“遗忘”的学生。比如:我班的张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我教她的近一年的时间里, 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 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 由于下课稍晚了点, 学生都急忙地往外挤, 我站在讲台旁, 维持着秩序。这时, 张同学挤了过来:“老师, 我在走廊上捡到10元钱。”我被这一幕感动了, 虽然她平时学习平平, 没有什么地方值得老师表扬, 这就是她的闪光之处呀。做完操回教室后, 我立刻在班里表扬了张同学, 并尽力赞美了她拾金不昧的好行为。此后, 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 并及时给予表扬, 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 上课特别认真, 作业完成得很好, 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使我懂得, 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 一个赞美的眼神……往往能让她们走向成功。

最后, 用信任去凝聚孩子。古人曰:“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 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我认为, 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定要有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所以, 在课堂上, 我们要做到:营造一种氛围, 让学生的心热起来;适时一句鼓励, 让学生的手举起来;平等的与孩子交流, 让他们的嘴动起来;积极给予评价, 让学生的脸笑起来。我们要用信任的爱, 呵护像花儿一样成长的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来感动学生, 要用师爱使学生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被人尊重的温暖与幸福。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 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绩。

二、巧用教学方法,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方法, 激发兴趣。教师在上思想品德课时, 要改进过去墨守成规“死教书, 硬灌输”,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比如:在教学《和同学友好相处》一课中, 首先, 我让学生说说你同学不小心把你心爱的东西损坏了,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一部分同学说:“只要他道歉, 没关系”。一部分同学说:“很生气、不理他”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他照价赔偿”。然后, 我笑着问:“同学们, 你们都按自己的心愿处理了这件事, 开心吗?”同学们有的说开心, 有的说不开心。针对上述发言, 我高兴地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 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 大家想想, 刚才的发言中, 谁的想法最值得大家学习呢?同学们争先恐后, 最后, 我与同学们达成共识:心胸开阔, 不斤斤计较, 宽容同学, 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最终才能能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容相生, 共同成长。

2、开拓创新, 培养理想。教师要开拓创新, 开展一些对话课、讨论课、辩论课, 多搞一些社会调查, 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阐明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到实际中去锻炼, 在活动中理解思想品德理论。比如:我组织小朋友们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 效果很好, 有的小朋友仿造火箭, 说要为祖国探索宇宙奥秘做贡献;有的小朋友制造飞机, 说要为祖国的国防做贡献。这不仅使小朋友们得到锻炼, 提高了发明创造力, 还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宽容之心, 接纳孩子。比如:在我教的班上, 有的学生完成作业总是很马虎,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心平气和, 我跟学生说:只要你是自己认真做的, 不是抄的, 多是对的;批改作业时, 我只做标记让他们改过就是, 不打×。我常想, 当他们长大后, 他们就会觉得这个时候做的有些事, 说的有些话是很可笑的。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 我们要有宽容之心, 能容纳他们的小错误, 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仁爱之怀, 又何愁我们的学生会缺少宽容的美德呢?

三、转换教学模式, 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

1、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近年来, 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比如:我在《我想要我能要》一课做了一些尝试, 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演了之后由另外的学生来评析, 学生在这样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 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 在活动中, 道德认识不知不觉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2、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把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恰如其分地引入课堂, 生动感人, 既可增大学生知识面, 又可使他们受到思想教育,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讲“如何战胜困难”时, 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曾遇到的困难, 遇到后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同学们各自讲着自家的困难故事, 沉浸在她的家庭故事中, 教室里安静极了。这时, 我不失时机地说, 同学们的家庭故事,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通过大家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但面对困难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不畏惧、不气馁, 要靠智慧和意志寻求战胜困难的方法。

3、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中, 采取换位体验方式, 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 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 一方面,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 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 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另一方面, 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 体验劳动的过程, 感受劳动的艰辛, 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同时, 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 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果自己没有良好的品德是不会育人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 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中, 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 尽量为学生安排丰富的实践活动, 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让他们在自主发现、自行判断中, 明辨是非, 感知善恶, 加快道德认识的内化, 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摘要:《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思想品德课,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目的是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课堂以达到提高育人的目的呢?笔者在几年的授课实践中发现:教师不仅要以高尚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还要有一颗爱心。

上一篇:事业单位授权委托书下一篇:举足轻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