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6

【摘要】根据当前我国法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发现,基层法官心态、心理处于不健康、亚健康状态已成为这一职业群体的普遍现象。造成法官心理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官个人层面、法院管理体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职业层面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官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法官心理健康论文 篇1:

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SCL-90对154名中基层法官进行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基层法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极其显著;男女法官以及不同等级、不同类别法官的各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基层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症状。

【关键词】 法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of Judges in Chinese Middle-level and Primary Court. Gong Xiaoling, Zhang Qinglin. Psychology Schoo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R.China

【Key words】 Judge; Mental health; SCL-90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众要求司法公正的呼声更加强烈,社会对司法公正的期盼持续高涨。因此,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通过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保障和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司法系统特别是人民法院的迫切要求与首要任务。人民法院的法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法官队伍素质的建设,关系到司法公正与效率。当前,法官们承受着来自社会的更高要求和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的心理健康教状况如何呢?为了解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的具体状况,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1],对法官进行了测试分析,旨在为法院系统进行法官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省部分中、基层法院实际从事审判业务工作的154名法官,男性105人,女性49人。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38人,民事审判法官119人;大学本科105人,大专49人;高级法官12人,一级法官33人,二级35人,三级58人,四级以下19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征得受测单位及个人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对上述中基层法院的法官进行团体测试,给予统一指导语,无记名答卷,答完后立即回收答题卡。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1~5级进行评分,主要统计指标是该量表的各因子得分、总分及总均分。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 果

2.1 SCL-90评定结果与常模的比较 将本研究法官样本SCL-90各因子得分与SCL-90常模[2]进行比较, t检验的结果表明(见表1),法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01);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法官SCL-90人际因子分低于常模,但不具有显著性(P>0.05)。从表1可以看出,法官SCL-90总分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1),说明法官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低于一般人群的常模。

2.2 SCL-90评定结果的性别、等级与类别的比较 男性法官和女性法官SCL-90各因子得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等级的法官,即一、二、三、四、五级法官以及高级法官的各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类别的法官,即刑事法官和民事法官SCL-90各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 SCL-90评定结果的不同学历比较 将法官的文化程度分为大专组和本科组(研究生只有3人,在统计时作为缺失值处理)进行比较,从表2的结果看,不同学历的法官SCL-90敌对因子分,方差检验的结果P=0.059,这个结果非常接近0.05,可以近似地认为具有显著差异;其余各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2.4 SCL-90评定结果的工作年限比较 将法官样本的工作年限按10年以下、10~19年、20~29年和30年以上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性、精神病性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别为P=0.011和P=0.012,也认为是差异极其显著。SCL-90其余各因子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见表3。

进一步作出各因子得分的分布折线图,如图1所示。总的来看,不同工作年限的法官各因子得分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工作10年以下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变化趋势略有不同(随后单独分析)。在各因子中,法官的强迫因子得分最高,而恐怖因子得分则相对最低。引人注目的是,工作年限在10年左右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工作年限为33~35年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呈现出明显的高峰;工作年限在26、27年的法官,各因子得分也相对较高。见图1,图2。

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法官各因子得分的分布折线图如图2所示。显而易见,工作10年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均为最高,呈现明显的峰值。值得注意的是,工作6年的法官躯体因子得分相对较高,从而其分布折线明显有异于其他各因子。

2.5 SCL-90评定结果的婚姻状况比较 将法官婚姻状况分为两种,即已婚和未婚(包括离异和丧偶),进行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见表4),已婚法官和未婚法官的敌对性因子得分(P=0.059)以及偏执因子得分(P=0.056)接近0.05,可以近似地认为差异是显著的。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基层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普通人群,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心理问题和症状,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研究结果提示,法官的身体状况欠佳,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感到苦闷、悲观、失望,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减退,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坐立不安,神经过敏,敌对性强,好猜疑等等,总而言之,多表现为情绪问题以及思维、行为方面的问题。这可能与社会对法官过高的期望、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相对比较差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工作10年左右的法官以及工作了25年以上的法官,他们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地偏高,说明这两部分法官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这一结果与有关司法部门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分析原因,对于工作10年左右的法官来说,他们的年龄大致在30~35岁之间,经历了10年工作与生活的磨砺,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比较熟练的业务技能,正是审判工作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骨干作用,工作压力较大;在生活中,他们大都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担负着家庭的重担。这个阶段的法官们在繁重的工作与沉重的生活负担双重压力之下,出现心理问题及症状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来自组织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工作了25年以上的法官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工作历程之后,大多数接近或者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一方面从生理角度看,身体较以前更有可能受到疾病的困扰,另一方面,职级、待遇以及面临退休、子女安排等,是这部分法官考虑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必然会增加困扰,导致心理问题及症状反应。

本研究抽取的样本是我国西部地区四川省的部分中基层法院的现任法官。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必然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对法官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同样也不能脱离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本研究的样本数不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数据分析结果非常清楚地反映出的法官心理问题和症状不容忽视。作为研究者,我们希望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为法院系统加强法官管理、完善法官队伍建设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建议。

4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3]单茂洪.正确使用SCL-90、16PF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中国心理卫生杂,1998,12(2):81

(收稿时间:2007-07-25)

作者:龚小玲 张庆林

法官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和谐社会构建中法官的心理压力及其缓解对策

【摘 要】根据当前我国法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发现,基层法官心态、心理处于不健康、亚健康状态已成为这一职业群体的普遍现象。造成法官心理压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官个人层面、法院管理体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职业层面等。减轻法官的心理压力,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完善法官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职业权力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法官职业收入保障制度、推广法官助理制度、提高法官个人素质等方法才能实现。

【关键词】和谐社会 法官 心理压力 缓解要将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依法治国、司法公正从理想变为现实,必然需要一支健康、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但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多元化的价值冲突、剧增的案件数量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给法官们带来了明显的心理压力,因此,全面认识法官的心理压力并运用有效的措施予以缓解,是当前构建司法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阶段法官心理压力状况

近几年,全国很多法院对法官的心理状况进行过测试,如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2010年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对本院全体法官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在整体压力状况方面,压力的感受是普遍的,其中压力感受较大和很大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2%。从年龄段来看,31-40岁群体压力感最大,30岁以下群体次之,41-50岁压力感相对较小;从工作年限来看,工龄15-20年的群体压力感最大;从工作岗位来看,执行局的法官压力感最大,其后依次为派出法庭、民商事法庭、行政庭;在性别方面,男性压力感受大于女性;在学历方面,硕士压力感受大于本科。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显示,法官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2.1%;有近15%的法官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症状,普遍表现出强迫行为、抑郁情绪、睡眠不良、食欲不良或身体疾病方面的反应。法官最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式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但也有部分法官通过将压力合理化、自责、退避、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1]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心态、心理处于不健康、亚健康状态现已成为法官这一职业群体的普遍现象。这种健康危机的存在,不但严重威胁着基层法官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法院日常工作的开展。

法官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分析

1.个人人格因素影响

审判心理学把法官审判公式设定为P(人格)×S(刺激)=D(判决)。[2]所谓刺激指的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接受、处理信息的过程,也即法官认知的过程。法官对案件信息的取舍取决于法官的价值观念,而价值观念又隐藏于法官的人格中。[3] 可见,法官人格是影响审判心理的重要因素。法官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心态对法官心理压力的产生和积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审判挫折心理是法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无法正确及时处理案件时的紧张情绪反应。[4]对于法官个体来说,个别案件判决后因对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无十足把握而产生担忧心理,这种担忧心理在一定范围内是个体的正常反应,但这种心理如果成为一种常态时,便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法官产生畏惧审判的心理。而有些法官个体还具有狭隘、攀比、消极压抑等心理特质也会使其在面对压力时无法合理调整心态,甚至产生负面情绪积累而增加心理压力。此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位于司法者的个人情感,法律所要求体现的公平和正义也只能屈服于司法者的个人好恶,更难以保证所作判决的客观公正性。

2.法院管理体制因素影响

我国法院在外部制度体系中的定位和系统内部管理上仍带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在外部定位上,法院类似于政府的职能部门,法官属于公务员和干部;在法院系统内部管理上,法官之间存在等级系列,上下级法院关系偏重行政化。实践中,很多法院设置系统内离岗培训、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末位淘汰制度等。虽然这些制度在法官队伍建设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来说,承受组织管理的压力在日益增大。在审判实践中,几乎每一个法官在作出判决时,都会首先衡量判决结果与自己的利害关系。在法官群体认知中,如果一名法官的案件发回改判率高的话,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是不称职的。[5]这种追究错案的方式极易使法官出于回避风险的心理,尽量进行调解,或是将案件提交审委会讨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对错案风险的担忧直接导致法官心理压力的产生。

3.社会因素影响

“社会赞同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取得的基本报酬,在许多场合下,它比某种物质财富更重要。”[6]社会舆论是影响法官审判心理的又一因素。法官是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法官的活动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评判。在追求审判公正与社会舆论的评判二者之间,法官的心理天平往往会被动摇。另外,目前法院受到政府、政法委、综治办等部门的支配过多,角色过度负荷和大量与法官专业无关的社会工作,使法官感到压力重重。[7]

4.职业因素影响

“案件太多、工作量太大”是审判法官们的一致感受。有资料显示“自1995年增编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度增加,案件审理难度增大,审判任务也越来越重。2012年全国法院新收民商事一审、二审、再审案件7,939,546件,同比上升9.86%。为了确保案件能够按时审结并对案件结果认真负责,法官们经常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并持续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中。长期如此,法官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都会产生心理疲劳,对工作产生厌烦和疲倦的消极心理。

缓解法官心理压力的对策分析

1.完善法官职业保障体系

⑴建立基层法官职业权力保障制度

保障法官职业权力就是要淡化行政干预,真正赋予法官独立的审判权力,确保法官独立的审判地位。目前只有通过更深层次的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官职业权力保障制度,从而在制度上和机制上确保法官独立、公正审判的权力。①

⑵建立健全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目前,对于追究法官错案责任的操作,全国尚无统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仅在1998年制定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该《办法》并不能囊括所有错案的范畴,而当前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十分必要。对“错案”的界定采用概括与列举相结合,辅之否定规定的方式——既概括为“主观上故意或重大过失所致”,同时列举属于该范围的具体情形,如“违反法定程序”、“严重违反法官职业道德导致裁判错误”,同时参照1998年《办法》明确规定不属于“错案”的范围。对于定为“错案”的,应根据主观过错的轻重程度及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分别规定相应的责任,而非一旦认定为错案,即采取“一刀切”的统一处理方法。[8]

⑶建立法官职业收入保障制度

我国尚无独立的法官工资待遇体系,法官的工资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实施。但法官的职业要求其要付出超出一般职业的智力投入,如投入与付出不相适应时,法官自然无法保持工作热情,甚至易滋生腐败现象。世界大多数国家,法官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公务员。如英国高级法官工资高于政府大臣,日本、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也都实行法官高薪制。[9]根据2004年6月最新修订的《俄罗斯联邦法官地位法》,法官及其家属的医疗费用和医生开列处方的药品由联邦预算支付。[10]这些保障措施在物质生活上消除了法官的压力,在精神上缓解了法官的心理压力,在司法上成为促进法官秉公执法的动因。对此,我国应当改革法官套用公务员职务薪金制度,提高法官的工资收入,直接由国家财政拨给,为法官独立审判提供物质保证。

2.推广法官助理制度

近年来,随着法院案件审理数量的增加,法官的工作量不断加大,特别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如送达文书、传唤开庭、接待律师问卷等。这些事务性工作分去了法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法官思考案件和制作法律文书来说是不利的,但这些工作又是诉讼程序所不可缺少的。对此,很多法院开始尝试实行法官助理制度,给法官配备助理,将审前准备工作和其他辅助性工作交由法官助理操作。这样可以减轻法官工作压力,使法官能专心于案件的审理,进而缓解由于工作量带给法官的心理压力。

3.提高法官个人素质

法官积极地开展心理压力调整,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对心理压力的缓解能力,是当前形势下法官缓解心理压力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法官个人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识,同时也应当学会用科学、辩证的观点看待心理压力,自觉发现和自我调整,自觉反省和自我克制。另外,业务的熟练、审判的准确都是促进法官建立自信心、促进法官工作质量、稳定法官审判心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法官也应注重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熟练掌握法律条文的同时,尽可能拓宽视野,解放思想,使审判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法官心理压力,才能使法官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去处理案件。

注释:

①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认真研究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试点方案,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和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为建立基层法官职业权力保障体系提供了明确指引。

参考文献:

[1]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政治处.加强人文关怀保障心理健康——我院开展法官职业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Z].

[2]蔡墩铭.审判心理学[M].台北:水牛出版社,1982:731.

[3]余瑾.法官职业化审判心理探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391.

[4]张玉凤.论法官的自身素质与司法[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4.

[5]陈广秀,何菊花.从心理压力看基层法官司法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91.

[6]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9.

[7]董晓军.基层法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缓解对策研究[J].法律适用,2007(1):29.

[8]余瑾.法官职业化审判心理探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397.

[9]赵小锁.中国法官制度构架——法官职业化建设若干问题[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170.

[10]陈光中,葛琳.论提高我国的法官待遇[J].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5(1):24.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作者:谢鹏远

法官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浅析我国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摘要:法官错案追究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一步,指的是办理案件的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违反法律的规定行使审判权,由相关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追究其责任的制度。近年来司法制度的不断改革要求对法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制度。对法官来说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要求,公平公正是法治社会要求的目标之一。司法机关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在人们的视野中不断出现,不断影响着司法的底线。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纠正了大量错判案件,这些冤假错案的出现不仅仅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更破坏了法律的威严性,严重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官扮演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平公正,维护着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道德取向的角色。保证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的影响。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但其仍有不足。本人从我国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现状出发,通过中西方错案责任的比较,分析出我国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完善我国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關键词:法官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司法

一、我国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近况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在我国存在已久,《唐律疏议》中就明确记载了司法官吏的违法失职行为应承担“出入人罪"的具体适用情形。而我国现在的错案追究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不足之处与弊端日渐凸显,错案追究制度作为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主要内容,法律依据就目前而言仅限各地方及各法院内部的规定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系统的规定。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在我国古代的司法体制中就已存在,但并未明确的系统的表现出来。如今我国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存在着一种混乱的情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则去规范各地法官的审判行为,同时责任承担程度也轻重不一,这从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冤假错案的出现。从设立该制度的根本目的来看并不是是单纯的为了惩罚制裁法官,而是为了对法官的审判行为进行一种有力的监督,确保公平正义主要是为了事前防御而不是仅仅只在时候处罚。近年来从各地曝光出的冤假错案来看,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些本应及时得到处理的冤假错案或者在法官审理时能避免的错案并没有的到很好的解决。

二、中西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比较

在西方国家的司法体制中存在着针对法官违法失职的两种处理方式,法官弹劾与法官惩戒,这些处理方式灵活多样。例如,美国建立了法官惩戒制度以此来处罚那些违反了基本准则的法官《司法资格与能力丧失法案》是它的主要依据。法案规定,任何人认为法官对他抱有偏见都可以投诉至上诉法院。该法院的首席法官接受投诉后,若认为投诉有一定的理由,则任命一个委员会进行调查,并将结果送至巡回区有惩戒权的司法理事会。对于确有不当行为的法官,理事会可采取私下责备或申斥、公开指责或申斥、命令在指定的时间内不派案件、要求其主动退休以及提请国会考虑启动弹劾程序等惩戒措施。与美国相比,我国对于法官的错案追究采取终身制,即使法官离职退休也要为不合法或严重失职违法的审判行为负责,对于发现的错案也可以及时准确的找到当时负责审理的法官,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美国的弹劾制和惩戒制度更加严厉,对于被错判的人来说公平公正更易体现,这是我国终身制的一个巨大优点。但我国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仍有着自己的不足,例如对于错案的审查美国法院的首席法官会任命一个委员会进行调查,由与案件无关的案外人对案件进行审查,这就避免了由原审法官对案件裁判的正确与否进行审查在一定程度会导致有些冤假错案难以被发现的情况。结合西方在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灵活多变等的优点联系我国社会实践和历史经验综合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三、我国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面临的问题

(一)错案认定不清,界定标准不一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错案”的界定标准不一,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对于错案的界定标准,这导致对错案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中,各地错案认定标准不统一,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推行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之时并没有具体解释“错案”的内涵和标准,也没对达到错案的案件标准和法官的具体审判行为进行界定,对于错案的定义问题理论上和实践上众说纷纭。在学术界,有的学者提出错案指的是各级人民法院对原判决认定的事实不清,适用的法律错误,判决明显不当,审判程序不符法律的规定以及其他的错误。错案责任的认定不清,在无具体的法律可依据的情况下,将所有的责任归结在法官的身上对法官进行追责,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二)行政氛围浓厚,司法责任分散

司法独立一直是我们所要求并坚持的,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院在行使职责时仍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其他机关的干扰。除此之外,绩效福利也对法院系统内部各级人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与错误案件的问责制相关联,在绩效福利的驱使下,法官的工作就有了很大的内部压力或束缚,并且这些绩效福利往往与法官的自身利益相挂钩,在自身利益与公平正义之间,法官作为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面对这些时,肯定也会存在难以兼顾的时候,这就会很容易偏向错误的一方,从而导致错案的发生。同时,造成错案的原因并不单单只是法官的违法审判或者其他的失职行为,因为法院不是只有法官的存在,一个案件虽然法官全程参与,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由法官亲自来处理的,很多其他司法人员也会参与到案件中,每个人责任不一,具体负责的工作也会出现相交叉的地方,责任分散而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很难分清是谁的责任,因此不能仅仅将错案的责任都归结到法官身上。

(三)法官对案件积极性锐减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设立对法官审理案件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在面对案件时,因为对错案的畏惧,法官行使审判权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约束和限制,很多法官会选择保守的看法进行判决。因此在具体处理某一案件时对案件公平公正的审判上会受到影响,为了尽力规避错案,法官对于案件的思考多了许多顾虑,在终身负责的要求下,法官对案件的判决变得慎重,这就会出现能不办就不办,多半多错的心里态度,并且每年在法院需要审理的案件数量巨大,法官的压力只增不减,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对审判工作的积极性也就随之减退。

四、对完善我国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议

保证判决的公平公正在案件审理时有效的方式错案的发生是我们实行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对于违法审判的法官进行处罚也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预防、防止错案的发生而不是单纯的只是处罚违法审判的法官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司法制度改革开启了新篇章,口号为“让法官判决和裁判负责“是提出来的。处理案件的司法人员对案件负有的责任,就可清晰明了了。

(一)加强法院内部监督,依据法律规范审判行为

加强对于案件监督,不光要在审判中同时审判结束后也要有对于案件的审查,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在审理案件时,应严格遵守审判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虑严谨负责。同时加大对案件的审查力度,各司法人员相互配合互相监督,不能仅靠法官一人,对于错案或存有疑问的案件及时处理,不能抱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同时法官之间也要相互监督,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彼此协作最大程度的保证案件的公平公正的审理。除此之外,法院还有许多司法工作者,要提高这些司法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这部分司法工作者后也应加强对于自己负责案件的监督,及时反馈情况最大限度防止冤假错案发生。

(二)对于错案的审查不能仅仅依靠再审,法院内部建立独立的错案认定机构,对与错案的认定要更加严谨

错案认定机构的组成人员并不是固定的,可以采取聘任制或者专家组成的方式打乱人员,随机组队,没有固定的分配模式或组队模式。这些人员不光是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每年我国都有大量的退休的法律工作者或司法工作人员,对于其中业务水平突出,更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员可以采取聘任制将其纳入错案认定机构,同时订立规章严格规范工作和人员要求,错案认定机构的人员不能为在职法官。对于案件的认定应当封闭式进行人员保密一旦发现错案,认真全面的审查案件是否为错案以及具体原因,确认无误后再来追究责任人的具体责任。严格对于错案的认定,不能随随便便便将一案打入错案的一边,并且要保證认定错案不会受到其他机关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错案的认定更加严格、严谨。

(三)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增强法官职业技能与道德水平

在如今不断强调法治建设的中国,法官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我国应提高对于法官的职业要求,提升法官职业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在不断要求提高法官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整体法官队伍的道德素养。同时提高法官的福利待遇,以及正当的激励措施,关注法官们的心理健康及时调节心理压力过大的人员,保持法官对于审理案件工作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加强对于法官的平时考核,可以采取评分制对于更方面能力都较差的法官应当及时予以及时处理,法院内部应及时做出行动,将其踢出法官的队伍,维护法官在人们心中公正的形象,同时也提升了法官的职业自豪感提升公民归于法官这个职业群体的尊重,让更多有职业修养的法律工作者加入法官队伍。至于被清出法官队伍的人员要求其不得担任法官以及不得担任原法院所在地的律师等其他的严格的限制。对于法官的任命也可以将其信息和以往承办过的案件放在法院的官网上,鼓励公民进行投票,多方面对其进行考察,不管是对其业务能力进行考察还要对道德素养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升法官形象以及提升司法的权威性。

(四)及时立法,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法官在判案过程中,难免会有出现的问题在法律上找不到依据,或者法律规定得过于宽泛等问题,法律的滞后性使得法律不可能及时解决社会出现的所有问题,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在法律上有时很难找到依据,这就会造成无法可依。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仍存在着不足,例如,法律规定的过于宽泛难以真正的解决问题、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这些问题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等。因此,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是实施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前提,要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立法真正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要,立法立足于社会实际要切实可行不断与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同时,对于不符合时代要求和出现错误的法律要及时废止,不断更新,将有关法律废止的信息及时公布,是人民及时了解具体情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也使得法官在审理相关案件时更加准确公正。与此同时,法律的出台也应考虑人民的意见,通过各种渠道,让人民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知识,并及时将反馈汇总,让法律距离人民生活近一点,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碰。切实解决法官审理案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法律规范不完整或不明确的现象。从法律自身上,最大限度的避免无法可依的现象。

五、结语

培根在《人生论》里谈到:“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冒犯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所以所罗门曾说‘谁若使善恶是非颠倒,其罪恶犹如在庐井和 饮泉中下毒’”。法律是对公民权利和利益最坚实的保障,也是保护公民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若法律都不能实现公平正义那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最终国家秩序将会遭到巨大的冲击,严重阻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我们实行法官作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错案的发生,因此应对于错案的界定不能宽泛化、模糊化,应全面的系统的去判定错案的界线,并且将各地对于错案的认定的标准统一化、系统化,规范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设立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也是对法律的权威性的维护,它的设立一方面可以对法官行使审判权产生一定的约束,使其在审理案件时更加谨慎;另一方面能过及时发现冤假错案,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价值观和司法权威以及法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效的防止和及时解决错案的出现对违法失职的法官及时处罚。西方对于法官失职的惩戒灵活多变,我们在汲取其优势的同时又要坚持我们的终身负责制,为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司法的公信力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作者:冯麟

上一篇:水电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法院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