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献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政府购买教育是教育界和公共管理界深感兴趣和广泛关注的新兴议题。教育公认为是市场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育文献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文献研究论文 篇1:

新疆国语教育文献研究

【摘要】新疆实施国语教育是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的基本要求。新疆国语教育文献研究,对于厘清“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关系,理性反思新疆“双语教育”的得失,澄清和矫正新疆国语教育的定位,完善新疆国语教育的解释体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语  教育  文献研究

一、国内研究动态

语言教育问题研究由来已久,但是专门研究国语教育问题的却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1.国语教育历史研究。苏瑞、李海英的论文《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王朝的语言地位规划》[1]比较了北魏、元朝、清朝与建国初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选择和社会效果;姚敏的著作《语言教育战略研究丛书》[2]梳理了清末至今各历史阶段华文教育的背景、效果、特点、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文教育的新趋势、新情况、新建议。

2.国语教育政策研究。陈章太的著作《语言规划研究》[3]汇集了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二十余年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研究成果;李宇明的著作《中国语言规划论》[4]《中国语言规划续论》[5]汇集了作者近十几年的学术论文、会议报告、点评、序文等,梳理了我国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研究和实践的轨迹;沈海英的论文《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综述》[6]总结了秦、隋、唐、宋、元、明时期对汉字使用的规范以及汉字对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的作用;周庆生的论文《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发展》[7]描述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语言政策的发展脉络;王向豫的博士论文《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政治学的视角》[8]提出语言政策与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体现国家政治理念。

3.國语教育比较研究。周庆生的著作《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9]对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语言政策进行的持续研究。周玉忠、王辉的著作《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与国别研究》[10]对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进行了分析、评价;沈海英的著作《多国语言政策比较研究》[11]对近10年来学者和政府语言政策及经验教训进行了梳理分析。梁丽娜的硕士论文《新加坡英语地位和功能的嬗变及其国家认同建构》[12]对新加坡政府将英语应用到不同种族进行了研究;朱晓艳的硕士论文《哈萨克斯坦建国后语言规划研究》[13]对哈萨克斯坦双语在宪法、语言法、教育法及国家发展纲要和总统重要讲话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4.国语教育现状研究。王远新的著作《语言田野调查实录》[14]对云南、新疆等民族地区语言结构、语言文化、移民社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王娟的论文《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15]反映了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喜爱并忠诚母语,对国家通用语的认同感相对较弱;任玉丹的论文《学校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成绩的影响——基于新疆大规模教育测评结果的分析》[16]反映了学前双语教育、学校民族教师、家庭环境对汉语成绩影响显著。

5.新疆双语教育研究。赵建梅的博士论文《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17]认为新疆双语教育首要目标是培养双语双文化人;龚洪的硕士论文《文化认同视阈下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实效调查研究》[18]提出信息化、全球化和族群内外交融扩大化以及文化差异,双语教育在实施中面临着挑战;李儒忠的论文《关于双语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19]对新疆“民汉兼通”教育方针、优势、模式进行了分析;马戎的论文《中国民族地区的语言区域与语言应用模式论》[20]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在语言类型上存在着族群文化区隔、生活语区、学习与就业语区;张伟的论文《对新疆双语文化的历史脉络梳理—基于对新疆博物馆西域史料的考察》[21]认为新疆双语文化的内涵已经由语言形式上升民族文化身份阶段,国语教育是国家实现文化认同的选择手段。

二、国外研究动态

文献检索发现,国外语言问题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特别是随着二战的结束和被殖民地国家的纷纷独立,选择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了新独立的国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本世纪以来,受民族主义浪潮和民族问题的影响,语言认同、语言权利、双语教育、语言多样性、小语种和濒危语言保护等问题,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1.国家层面的语言选择。菲什曼·罗伯特(Fishman·Robert)等的《发展中国家的语言问题》,鲁宾和耶努德(Rubin & Jernudd)的《语言规划的进展》,豪根(Haugen)等的《语言冲突与语言规划:以现代挪威为例》[22]早期研究,多是从国家层面入手讨论民族国家刚刚独立时所遇到的语言选择问题。

2.语言认同与语言权利。苏·赖特(Sue·Wright)所著《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从民族主义到全球化》研究了因经济发展、人员流动、身份认同出现的语言选择问题,因民族主义、民族差异引发的语言权利问题,提出了语言既是促成人们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是限制和制约民族间合作的主要壁垒,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国家政治、社会文化、民族种族等问题关系密切。

3.小语种和濒危语言保护。博纳德·斯波斯基(Bernard·Sposki)所著《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研究了随着经济全球化,人们对待语言的态度发生改变,从早期国家通用语的选择、推广和普及到后来的濒危语言保护、语言权利、语言复兴、语言多样性,提出了双语制与多语制、语言教育政策、弱势语言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4.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英国的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从1998年开始编撰出版“语言学中的关键概念”(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系列丛书,旨在通过重印经典的方式介绍语言学各个分支学科最优秀与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6年出版有林晓的论文《西方三十年语言教育政策重要研究回眸——语言政策与规划·教育中的语言政策》,对西方语言教育政策(1984-2012)进行了全面梳理;何山华的论文《1971—2010年西方语言权利的重要理论思考——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政策与语言权利》,提出了语言权利作为一种“元规划取向”的价值,涵盖语言人权、语言公正等热点话题。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交流工具,新疆各族人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新疆社会语言和谐的具体表现,也是遵守国家宪法规定的推广普通话的法定义务。加强新疆国语教育研究,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也是围绕新疆工作中心,服务新疆社会大局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苏瑞,李海英.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王朝的语言地位规划[J].长江学术,2011(3).

[2]姚敏. 语言教育战略研究丛书:中国华文教育政策历史研究-语言规划理论透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

[3]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李字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李字明.中国语言规划续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沈海英.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月.

[7]周庆生.中国“主体多样”语言政策的发展[J].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8]王向豫.当代中国语言政策分析:政治学的视角[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4.

[9]周庆生.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10]周玉忠,王辉.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与国别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沈海英.多国语言政策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12]梁丽娜.新加坡英语地位和功能的嬗变及其国家认同建构[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15.

[13]朱晓艳.哈萨克斯坦建国后语言规划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14]王远新.语言田野调查实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

[15]王娟.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

[16]任玉丹.学校教育资源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成绩的影响—基于新疆大规模教育测评结果的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7(10).

[17]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18]龚洪.文化认同视阈下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实效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

[19]李儒忠.关于双语教育的若干重大问题[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0]马戎.中国民族地区的语言区域与语言应用模式论[J].语言战略研究,2016(1).

[21]张伟.对新疆双语文化的历史脉络的梳理——基于对新疆博物馆西域史料的考察[J].喀什大学学报,2017(3).

[22]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语言战略研究杂志社译.语言学中的关键概念Critical Concepts in Linguistics系列丛书书評[M].2017.

作者简介:

辛金钦,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作者:辛金钦

教育文献研究论文 篇2:

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文献研究领域分析

摘要:政府购买教育是教育界和公共管理界深感兴趣和广泛关注的新兴议题。教育公认为是市场经济的最后一块堡垒,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国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方面。

关键词: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民办教育

一、我国政府购买教育领域研究

周翠萍(2011)在她的博士论文中,主要运用有关政策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对国内外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政策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案例,阐述政府为什么要,怎样购买以及购买教育服务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并对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和改进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吴开华(2013)主要研究政府通过合同制和直接资助制两种主要方式向民办教育购买教育服务的一种合作关系构建。

王洪兵(2014)主要探索广州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必要性和可行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及路径、保障机制建设,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立“一主多元”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模式。

雷淑贤(2013)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通过调查法、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剖析我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为什么购买、向谁购买、购买什么、购买方式等现实问题,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提出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模式。

二、我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问题及建议

杨惊涛(2014)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学前教育“购买学额”的个案研究,运用公共管理学、法学等知识,分析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制度创新(包括法律规定、需求评估、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及监督体系完善等),得出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需要在法律上有法可依、需求上科学预算、资源上合理配置、监管上科学合理的结论。

刘青峰(2015)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合同管理出发,指出要想形成“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型教育服务,解决“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过程中作为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以及教育服务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一方面要培育和坚守契约精神,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政府合同关系管理和合同文本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我国目前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研究中,对购买学前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多,知网上共有18篇,对政府够买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研究较少。且多数是以上海浦东区和基于广州学习型社会的研究较多,对北京市政府购买中小学教育服务的研究文献目前还没有。

三、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发展典型实例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前教育阶段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规定未定级的民办幼儿园,对3-6岁地段生暂以公办一级幼儿园的标准收取管理费,定级后以相应等级的公办幼儿园标准收取管理费;对0-3岁地段生按民办适龄儿童管理费标准的70%收取管理费。政府对招收地段生的民办幼儿园实行专项补贴和园舍生专项补贴。民办幼儿园需收费公示,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1)制订教育类社会中介机构准入标准,健全监管体系,加强财务监管,加强行业自我约束。(2)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教育单位进行评估和分析,促进良性竞争,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集聚。(3)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近2.9万个,向专业化社会评估机构购买教育内涵发展评估项目300余项。(4)委托知名高校管理中学。(5)加快研究型、认证和评价性中介机构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2013年6月,浦东新区东方评估中心专家对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管理的一署东沟中学,从托管目标、学校管理、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第二轮委托管理的全面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学校托管目标达成很好,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对学校的满意度在90%以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义务教育与阶段推行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中,提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的原则,提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市财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在校生人数,城区生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5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由区县统筹安排使用。经费使用主要用于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包括外聘教师费用、场地租用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以及购买社会服务产生的费用等。

2014年春季开学起,北京市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课后活动将由政府买单。课后活动的辅导老师可以是符合学校开展活动需求的高等学校、具有资质的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可以是体育俱乐部、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也可以是具有专业特长的运动员、教练员、艺术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可以是符合条件的志愿者。

总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已逐渐显现出了它的生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已受到的各地政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开华:“政府与民办学校合作关系的构建——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为例”,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王洪兵、张锦珠、温颖:“构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及路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3期。

[3]王洪兵:“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我国地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一主多元”模式的构建——以广州市为例”,载《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作者简介:席瑞(1991-),女,汉族,湖北省襄阳人,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席瑞

教育文献研究论文 篇3:

教育文献研究论文

一、关于中学英语作业的一般研究综述

关于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美国教育学家艾普汀(Eptein)提出了家庭作业的十大目的(1OPs):(1)练习(practice)(2)准备(preparation)(3)参与(participation)(4)个人进步(personal development)(5)同学间的交流(peer interaction)(6)家长-子女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s)(7)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8)与社会的联系(public relations)(9)执行政策(policy)(10)惩罚(punishment)。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凯洛夫和斯米尔诺夫都把家庭作业研究看作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认为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是同等重要的。在中小学家庭作业的内容方面,美国教育学家奥斯博姆(Osborn)针对作业内容提出了一些指导原则。目前,美国许多学校的教师己经意识到: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就必须对传统的家庭作业内容进行改革,家庭作业被赋予一种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生活(Real-Life)。这种家庭作业渗透了很多日常生活的素材,尽量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生活背景,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就会更加关注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美国哈佛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还倡导布置专题作业,他认为,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布置一些专题作业,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对学校里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独立地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专题,这样学生可能会更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与专题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者也逐步认识到中学家庭作业问题的重要性,进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如吴也显等人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并且指出:“作业系统在教材中不仅应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还应加强对它的研究。……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金鹏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作业模式》中提出几种作业形式,如有声作业、分层作业、长期专题作业和自编作业等。张婷婷认为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应侧重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将英语作业形式分为为选择型作业、实践型作业、操作型作业、互动型作业和游戏型作业。董文智在阐明英语作业改革理由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作业改革的原则,对制作类作业、实践类作业、互动类作业和娱乐性作业几种作业形式进行了探索。谈振华认为,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预习或复习教科书,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口头作业(如朗读、背诵、复述等)和实践活动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将作业布置明确,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与教科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学英语家庭作业形式和内容应该更加灵活、丰富、开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二、对于英语作业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综述

在中学英语作业完成量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方面,1980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曾向5.8万名学生发了问卷,调查他们每星期平均用于家庭作业的时间量,调查结果显示对任何一种水平的学生增加作业量都对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如果在某个年级不布置作业,则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参加这项调查的提摩西·基恩认为,“对于任何一个能力水平的人来讲,增加作业量都会使成绩提高。家庭作业具有补偿的作用”。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他的调查取样中,有些学生用于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并不特别多,但学习成绩也很好。因此,他认为家庭作业量并非越多越好,而应当适量,超过一定的界限,也会造成成绩下降。英国的很多学者也认为针对某些难度较高的学科,必须将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作业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有用的,只不过要看作业的布置如何。近年来的许多重大研究都认为:如用标准的测验评分制来衡量,家庭作业可以使学生成绩迅速提高。即使不对活动的性质加以控制,而单从学生用于作业的时间量来看,家庭作业也是有益无害的。

另外,哈里斯·库帕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他对田纳西州三个学区的70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9项关于学生的作业完成量与其成绩的相关研究,绘制了一张成绩水平与时间效率的关系图:曲线的走势在低年级阶段呈现平稳的趋势,这说明小学生成绩的提高与作业量相关性不大;初中以后,家庭作业的时间与学业成绩明显相关,在作业量合理的范围内,随着家庭作业量的增大,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会随之不断提高,而在高中阶段,曲线则持续向上延伸。这个研究说明,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作业完成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尤其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家庭作业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Bonyun 则回顾了20个1985年至1991年的家庭作业研究,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加拿大的高中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成绩差的学生完成的作业更多,家庭作业完成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正相关。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完成作业的时间与学业成绩提高只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完成作业就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国外的大多数研究表明,花更多的时间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要更好一些,而且这种情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更加显著。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家庭作业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具有相关性的,但并不总是呈正相关,他们在肯定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三、对于英语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综述

在中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方面,美国教育学家就如何提高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提出了12条原则:(l)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应该让家长了解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教师的期望值,同时向家长推荐完成作业的步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使学校教育获得家长的支持。(2)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和家庭作业类似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能力,教师要对于那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3)根据学生的独立阅读水平布置作业。就技能操练而言,学生能够阅读的练习是基本的要求。家庭作业的内容应简单,让学生能够把注意力放在技能的操练上,而不是解释课文上。(4)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背景知识和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网络、书籍、视频或音频材料等搜集整理参考资料。(5)为学生提供阅读作业的主干材料。例如提供阅读背景,列出关键词汇,指出阅读的目的等。(6)在学生中开展完成家庭作业的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在写作时确定中心思想,如何在阅读时快速查找关键信息,如何整理、运用参考资料等。(7)对分量较重地作业进行分散处理。如把一个单元的单词分成两部份,要求学生到周三时掌握一半的单词,到周末再掌握整个单元的单词。(8)家庭作业要有关联度。不要仅仅学习拼音书籍上的字,而应记住拼错了的字。相关性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意义至关重要。(9)向学生解释布置家庭作业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作业的价值,否则学生会感到作业毫无意义。(10)尽可能运用累积教学法。例如从现行作业中抽取若干新的例题的练习。(11)重视对家庭作业的检查。如果布置了作业却不注重检查,就容易使学生养成敷衍的习惯。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要保证学生能理解批语。(12)让学生重视作业中的错误。对于学生普遍的错误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评讲,督促学生进行订正,避免重复犯错。

学业负担过重(主要是家庭作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近年来愈演愈烈,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小学生一天的作业量大药相当于美国小学生一周的作业量,甚至还要多。苏州市教科所在1991年在苏州市第二中学进行了“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学生最佳家庭作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课外作业量大于40%时,学生负担过重,不但学习成绩提高甚微,而且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当课外作业量小于20%时,学习成绩将会出现明显滑坡。不过教学中不可将以上确定的作业量绝对化,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灵活调控,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初中英语作业难度的研究方面,鲁子问的《英语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中,介绍了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方法。首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将基础的英语知识与能力提高性的知识与能力适当分开,将学习要求适当分开,有主有次地安排教学,这有利于达到社会对学生的不同的英语学习要求。傅道春指出,“自设作业”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学生只要有兴趣写就不能称其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谈振华也认为,布置的习题要有代表性,难易适度,量要适中。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家庭作业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己经被深信不疑。人们开始探讨如何布置合理、科学的家庭作业量。但是其中一部分人却提倡要多多的给学生留作业,他们担心作业量布置的少会影响他们孩子的升学,进而会影响孩子的工作。可见,学习的成绩和工作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当时学生的家庭作业量较大,负担很重。仅以美国6-8岁学生每周平均课外作业时间为例,1981年为52分钟,而到了1997年则上升为128分钟。根据美国国家睡眠研究协会最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仅有百分之五十的青少年在上学期间一天的睡眠能够在8.5小时以上;有1/4的学生一般只能睡6.5小时或更少的时间(胡庆芳,杨翠蓉,季磊,等,2008)。

21世纪以来,美国家庭作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2000年美国公众议事基金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64%的家长认为现在学生每天带回家的作业量适中,25%的家长反映孩子的作业量不足,只有10%的家长认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了(Julian Forester,2001)。2006年美国学校健康教育小组的调查同样发现学生的家庭作业比10年前减少了。在接受调查的44.8万名学生中,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达到一小时的学生人数由1997年的86%降到2005年的64%。(Louise Cooper,2006)

四、国外对于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综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教育家克伯屈的设计(项目)教学法在美国的初等学校和中学的低年级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帮助他们设计项目,提供资料和建议。项目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不必完全听命于教师的讲授,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学习,它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这种理念改变了传统作业的老面孔,对设计新型的作业类型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这种探究性学习,以一个主题为中心进行学习的方式对我们的作业布置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同样,“二期课改”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专家、学者都认识到了当前作业中存在的弊病,并就如何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都认为,作业与练习的内容要体现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新课程的作业是个良性循环的能力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主动去解决,从而又有新启迪,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不断地在探究中有新的成就,作业伴随着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成为学生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桥梁,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的途径。这些理论方面的研究为传统作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新的作业设计打开了开阔的思路。但是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技能知识等融入到作业中,具体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怎样具体的作业布置,却没有现成的例子可照搬。尤其是初中英语作业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没有现成的研究。为此,作为教师,非常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研究优化初中英语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对于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在他的《教育散记》中提出,“在普及中学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教好所有孩子”,他认为,这是普及中学教育对苏联学校提出的期望,实现这一期望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客观现实允许办到的事情。能否办到,问题在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作业方面,他提出:改“布置”作业为“推荐”作业。沙塔洛夫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在作业方面作了改革,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感到为难的情况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尽可能多地完成作业。沙塔洛夫主张编两类练习题集。第一类集子中的全部习题,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也必须完成,不论其对这门功课是否有兴趣:第二类集子中的习题则专为那些对该门功课有特殊兴趣的学生编,其难度完全足以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沙塔洛夫说:求知欲和力求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是每个人所固有的。当学生感到完成作业不是应付差事,而是一种内在需要时,作业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会变成兴趣,反之则会成为负担。沙塔洛夫特别强调坚持反复再现原则,在复习工作方面,要不断建议学生做一些前面章节中的练习。教师要明确指出复习的内容和范围,要为学生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习题,在复习每一章节的时候,都要逐步增加难度,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使每一次复习之后都能有所提高。

日本的波多野谊余夫在“怎样培养自学能力”中提出了培养效力感的第二个条件是让学生体验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能力的乐趣及其意义,体验到只要自己尽力地去做,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办到。差生较多的筱井旭高中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不论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一律布置同样的家庭作业,即使惩罚再严厉,仍有缺交作业的,而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分别布置与其相适应的家庭作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完成。

五、国内对于英语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综述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大多数的作业均由教师布置的,要求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短期作业。作业的单一形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统一由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而且必须单独完成和统一时间上交。学生为了按教师要求统一完成作业,出现了抄袭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忽略了学生的层次性和个别差异性,不利于各个层面的不同学生的共同进步。无法达成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针对这个弊端,许多教育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廖干喜2008年在《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方法》中提到了自主性作业和层次性作业。这里的自主性作业针对的是学生。廖干喜指出:“可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己根据当天所学内容,从课本的练习中自主选择题目来完成。”层次性作业针对的是老师,作者指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等进行作业设计。既让优等生有发挥的空间,又保证学困生在努力后能够得到成就感。”廖干喜的自主性作业和层次性作业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不同的个体。李莉2008年在《新课改革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探索》中提及到了长时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长时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的完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单调,大多是重复,机械的抄写,背诵单词、句型、知识点、课文和做练习题等。学生对这样费时、费力的作业内容感到很乏味,缺乏做作业的动机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时间久了,作业完成的质量不好,漏做,甚至不做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教师对这种现象不但不进行反思,反而加倍去惩罚那些完成作业不合格的学生,惩罚性的作业更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讨厌学习英语,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成绩自然不会好了,接着教师又会加倍惩罚那些成绩低的学生的作业,这种恶性循环是不会提高教学效果的。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同内容作业的研究开始出现在各类期刊上。云南省的山吉庆2003年提出了英语课外作业就其类型而言,可以分为四类:练习型,准备型,扩展型和创造型。练习型以掌握技能为目的作业内容,准备型作业是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的,扩展型以把熟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情境为目的的作业内容,创造型是让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能够掌握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此外,山吉庆老师还提及了口头作业。山吉庆老师的作业实践研究让我们眼前一新,突破了以往的重复性强的抄写十遍、二十几遍单词的单调作业,这种作业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主动的自觉的完成质量好的作业,同时也增加了创新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正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的研究多在某些理论基础之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形式的家庭作业的设计方案,力图拓展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如《中小学协商式课外作业研究》(赵鑫,2007)论述了协商式课外作业的功能和实施策略。《高中生语文自主作业探究》(丁瑛,2007)从可能性、学生和教师、实施途径三方面对高中生语文自主作业进行思考,并进行实践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多样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骆莎,2008)从四个维度提出多样化作业的类型,设计并实施了信息化环境下多样化作业开发的流程。

在英语作业的设计方面,也有研究者基于某些理论而进行的探究,对某些理论基础上的作业设计,如《高中英语作业布置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薄涛,2007)一文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试图解决高中英语作业布置中出现的问题。余亦化(2007)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实验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作业的设计、布置比传统的作业形式更有效。但多数研究在设计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英语家庭作业类型的探讨上。如李莉从口头作业、长时作业、选做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这几项新课改理念下的新型作业形式来讨论新课程下的英语作业设计。英语有声作业和口头作业的设计、英语作业文化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设计都成为研究者们集中关注的问题。这也许是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英语教师意识到以往在作业类型设计上的局限性,因而这方面的研究较为集中。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关于初中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步的走向科学和成熟,对我们进行初中英语家庭作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和国外的经济、政治、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只能反映本国的实际情况。还有的研究虽然体现了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但关于初中英语作业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也不够深入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大多流于经验的描述,未能从理论层面入手,结合实践对英语作业进行分析研究。不过,他们毕竟为初中英语作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素材。笔者将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开展本课题研究,研究优化初中英语作业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优化设计英语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促使学生重拾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一定的经验和素材。

(作者单位:上海市朝阳中学)

作者:李慧清

上一篇:生态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