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2022-04-21

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高等学校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国学书籍汗牛充栋,专家学者,群贤毕集,理应在传播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高校图书馆拥有自身独特优越条件,能对全民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正能量,助推传统文化学习,为高校和全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调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他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教育氛围。

一、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全民教育的重大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浑涵汪洋、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人类宝贵财富,它在历史上曾经大放异彩,而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礼义廉耻,仁德善孝”是其核心内容。明末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认为“礼义廉耻”是人立本的根基,是为学做人的根本,一个人若失去了“礼义廉耻”,则这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礼义廉耻”则这个国家就失去了立国之基;国将大乱而招致灭亡。因此,他认为,要保持国家不亡,就要让社会全体成员保有礼义廉耻以使社会道德不沦丧。为此必须重视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为构建良好的社會风气,重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他主张开展全面社会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净化人的心灵,洗炼人格修养,是人的心灵永远处于澄清真实的状态,不为庸俗、低级丑恶的思想玷污,进而能主动排除有违传统文化,及阻碍社会发张的可耻思想的干扰。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为此,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在学校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教育部正在启动修订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适时启动。同时,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在高等教育中,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在教育内容上,《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人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经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健全人格。在小学低年级,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启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舒张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从源头上净化民心民风,培育新一代的社会公民。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时间的界定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指周秦到清中叶这三千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的创造文化;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自古至清晚期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每一个成员与每一个国民,每一个单位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发动和各个机关单位,把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群策群励,努力做好这一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助推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储存器,蕴含丰富知识。当然也蕴含大量传统文化的宝库,它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自主也可与社会沟通,为全社会学习传统文化提供充分条件,使传统文化教育得以长期坚持下去。其次,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多样性,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浓厚,拥有一批对传统文化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队伍等优势。

1.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内容广泛,种类齐全。既包含文史哲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也包含数理化、生物、天文等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刊。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包含外国的文化,构成了高校文献信息的信息资源中心,能充分满足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成员学习创新文化的需要。

2.拥有系统性和多元性的丰富馆藏。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丰富,且在引进书刊,资料时视野开阔,资料先进。由于读书层次不同,所从事的专业不同,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不同,因而,高校图书馆馆藏的传统文化书籍层次不同,种类各异,数量丰富,足以满足全校师生及各种社会成员学习传统文化之需。

3.良好的阅读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高等学校,经过新建改建工程,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宁静、优雅、舒适,更宜与从事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馆方为重视读书并爱读书的人提供宽裕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人们潜心钻研学问及互相交流,大有益于人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4.拥有一支客观的专业队伍。

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数量大、质量较高的专业队伍,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及不断学习有关知识,他们文化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可以较好地帮助读者使用检索工具,使读者能更深入、更迅速准确地查阅所需内容,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了更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知识竞赛;不同层次的讲座、读书演讲、专家专题讲座,以及开展论坛等活动,激发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能够充分释放出正能量。

三、高校图书馆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以大力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来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

为此,高校图书馆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式、方法,全方位的宣傳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诸如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博客、QQ群、微信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宣传,也可面向社会进行组合字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例如读书讲座、演讲比赛、好书推荐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使社会成员充分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以助推其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提高广大读者、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可以有选择地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及千古不朽的警句写成条幅张贴在图书馆阅览室及学生自习室的墙壁上,亦可将相关座右铭置于学生阅读桌上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传统文化知识铭刻在读者脑海中,经久不忘。

2.高校图书馆应与社会各界互动,来助推全民的传统文化学习。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和现代化的阅读设施,且环境优雅学术气氛浓厚,并拥有一批有着一定造诣的专业人才,这些条件都令人刮目相看,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慕名前来就读,产生令人瞩目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与有关政府部门,宣传媒体,教育机构,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各界加强互动、沟通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发挥自身的优势。

3.通过向社会开放,助推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相对来说却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而不为社会人士了解,这对图书资源实在是一个不应该浪费的浪费,因此,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向社会开放,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走进图书馆,认识图书馆,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高校图书资源的社会认知度。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它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无论是对于学校师生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成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全体成员,要积极努力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1〕李清华.中国传统人文教育思想〔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

〔3〕袁爱莲.地方高校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举措的实施〔J〕.学校管理,2015,(06).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佟潇

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2:

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篇3:

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的目标。而“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和社会文献信息中心,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因此,图书馆应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创新,做好全民阅读工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对策研究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已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基地,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过程中肩负重任。所谓全民阅读就是要求社会成员人人都要阅读,图书成为社会成员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时阅读、终身阅读。

一、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文化的新要求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目标。而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助于构建一个全民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责任,有助于提升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世界教科文组织已把人均拥有和阅读图书的数量作为评判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国际阅读学会在研究报告中强调,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今天,全民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民阅读数据偏低

在“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人均纸制图书阅读量为4.39本,比2011年的4.35本有所增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65.5%。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从数据上分析看虽然存在着上升的态势,但是,无论是全民的阅读率还是人均的阅读量都很低。同时,作为新的阅读方式的多媒体阅读则拓展了国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我们要在提高国民图书阅读的同时,正确引导国民利用新兴的多媒体阅读。

(二)从阅读目的看,国民功利性阅读较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知识出现井喷态势,人们面临的升学、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以升学、工作为目的的功利性阅读较多,而以丰富内涵、提高素质为目的的阅读有所淡化。虽说通过功利性阅读也能够掌握较为丰富的知识,但过分地强调功利性阅读,会使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不利于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倡导能够满足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阅读,使阅读既能满足人们获取社会需要的知识储备,又能够陶冶身心。

(三)从阅读的特点看,“浅阅读”泛滥,“深阅读”匮乏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国民的阅读更多的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浏览性的、了解性的泛读较多,而精读、研读越来越少。日常生活类的、时尚类的快餐性读物阅读人群较多,而人类知识智慧结晶的经典类著作阅读较少。深度阅读是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方式,也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文明最根本的途经,同时也是寻求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呼唤“深阅读”。

三、图书馆为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的对策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荟萃之地,是国家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的公益性机构,也是开展全面阅读的最为重要的公共阵地,在推动社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应抓住时机,强化服务功能,引领高品位的社会阅读风尚。

(一)扩大宣传力度,营造阅读氛围

推动全民阅读,首先要激发个人的阅读动机,培养大众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社会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在倡导阅读、培养社会阅读风气方面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要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大力宣传全民阅读活动。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期间,图书馆要宣传全民阅读的意义、作用,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利用图书馆。其次,要在提高大众的阅读能力上下功夫。通过设立阅读专栏,宣传好的读书方法,引导群众提高阅读水平。要培养民众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图书馆,亲近阅读,亲近图书。第三,引导读者更新读书观念,创新阅读方式方法,以适应时代对阅读行为提出的新要求。要引导读者在阅读中培育创新观念,形成创新思维,通过阅读推动实践与创新,在创新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整合城市图书馆资源,为全民阅读提供资源保障

推动全民阅读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是阅读活动中联系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的桥梁。图书馆资源丰富,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特点,是全民阅读的主要资源提供者。信息化社会,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全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则是无限的。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适应信息时代竞争下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图书馆开展合作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动力。首先,要注重基层图书建设。政府应在人、财、物方面向基层倾斜,帮助建立和完善基层图书设施,国家、省级、市级等功能、资源较为完备的图书馆应积极帮助扶持基层图书馆。通过开展图书漂流、建立流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乡村图书站等方式,加强基层的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丰富基层民众的阅读资源。其次,要积极成立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特别是要打破不同图书馆由于主体不同而服务人群不同的限制。省级、市级、高校、企业、机关等不同的图书馆应打破原有界限,互通有无、整合资源、跨行业、跨区域建立图书馆联盟,创新原有图书馆运转模式,尝试实施如免费全面向公众开放、借阅一卡通、图书定期流转、图书采购避免重复浪费等措施,为全民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信息资源的阅读服务。

(三)加强辅导培训工作,提高读者阅读能力

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阅读,不知道如何选择书籍,如何去阅读。公共图书馆应当大力加强读者的阅读、导读工作,通过对读者阅读进行正确引导,辅导读者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帮助读者提高阅读能力,主动影响其阅读行为。如向读者做书目推介、报刊热点导读、宣传推介传统经典等,从而逐渐培养读者“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全体公民的良好习惯。

(四)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优势、利用网络扩大服务受众

近年来,互联网在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与外界沟通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在线阅读”位列第二。网络已经成为普及阅读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基层服务点的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全覆盖,使边远地区、军队、监狱等地区都能够平等享受阅读资源。建立图书馆专门的网络阅读板块、阅读社区、论坛、聊天室、读者交流群等,以网络为载体开展读书心得、新书推介、在线交流等活动。

(五)重视儿童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全民阅读需要重点普及的对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强调,婴幼儿是奠定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青少年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引导和培养少年儿童阅读习惯是建立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公共图书馆要注重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于少年儿童,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构建以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参与性为特色的少年儿童阅读平台,引导儿童的阅读兴趣,培训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邀请儿童作家讲故事、“我喜爱的文学人物评选”等活动,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并通过开展互动游戏、情景剧等调动儿童的参与积极性。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立青少年图书馆。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图书馆应抓住机遇,通过开展有奖征文、知识竞赛、读书交流、经典诗文朗诵、读书演讲等,提高阅读活动吸引力,鼓励读书、使全民享受阅读快乐。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换书、图书捐赠、送书下乡等活动,使文艺搭台,文化唱戏,丰富基层人民的文化生活,让文明开花,素质结果,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总之,做好全民阅读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是目前图书馆工作的新方向、新目标。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在全民阅读的活动中,在实践中探索图书馆工作的新方法、新技术,更好地为全民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秉惠.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9):3-5.

[2]冯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60-62.

[3]潘文杰.图书馆要为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服务[J].河北科技图苑,2011,(1):22-24.

[4]曹桂平.关于台湾地区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0,(3).

[5]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1,(12):46-51.

[6]童之磊.搭建网络平台服务全民阅读[J].产业聚焦,2011,(4):8-9.

[7]《关于倡导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在深发表[EB/OL].http:

//www.pac.org.cn/htm/huikan/2006/07/11.htm.

[8]“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book/2011-04/24/c_121341147.htm.

作者:曹洋

上一篇:关于教学的中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创造性思维德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