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音乐文化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音乐学科的服务现状的分析,探究为音乐学科进行个性化服务的意义及怎样制定个性化服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书馆音乐文化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书馆音乐文化论文 篇1:

迈克尔·怀特:传承音乐文化的业余“图书馆人”

对于新奥尔良人来说,去年的卡特里娜飓风改变了很多事。而对于迈克尔·怀特,这场灾难的后果就是毁了他的个人图书馆中30年来所收藏的众多有关新奥尔良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图书资料,还包括他收集的唱片和乐器。这场飓风使很多书都被水泡烂了,唱片和乐器也被水泡了。

51岁的怀特是哈维尔大学的教员,同时也是一个音乐人。他曾经出过多部唱片,他建立的个人图书馆更是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音乐图书仓库”。不久前,《美国图书馆》杂志对他进行了采访,请他谈了他的个人图书馆的相关情况以及他为保护新奥尔良的音乐文化遗产所作的努力。

《美国图书馆》:谈谈你是怎么想到保护新奥尔良的音乐文化遗产的。

迈克尔·怀特:是的,我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在我还是个青年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街头乐队,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音乐的东西,并且有机会和一些很有经验的街头音乐人在一起共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后来我在偶然间加入了音乐家联盟,在那里我和很多老资格的乐手一起表演,在和他们一起表演与创作音乐的日子里,我逐渐感受到了传承音乐传统的重要性,于是,我开始收集一些音乐方面的资料。首先收集了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唱片,此外,还做了大量的寻访和记录工作,我相信这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帮助的。

《美国图书馆》:到建立了个人图书馆时,你收集的相关资料都包括哪些?

迈克尔·怀特:其中有4000多本图书,有很多是关于新奥尔良音乐人的传记文学。还有500多张CD,其中包括非常珍贵的美国最早的黑人音乐。另外,我的图书馆中还有许多早期的爵士乐唱片以及一些录音带和图片资料。

《美国图书馆》:去年飓风来袭的时候,你的图书馆遭受了怎样的损失?

迈克尔·怀特:所有的图书和唱片资料几乎都被毁了。有很多珍贵的唱片被毁坏了,这是令我非常痛惜的。

《美国图书馆》:这些资料和唱片都不能再被复原了?

迈克尔·怀特:是的,很难再复原了,像唱片和录音带都被水泡坏了,还有我收集的一些乐器,也都被水泡了。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已经离我远去了。事实上,我都不想再踏进这个被毁坏的图书馆。

《美国图书馆》:对你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灾难。不过在今年夏天,美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还是在新奥尔良如期召开了。就你自身而言,你认为图书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迈克尔·怀特:实际上,在我对音乐特别是爵士乐着迷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经常去哈维尔大学图书馆的黑人文献阅览室借阅书籍,那里有很多关于爵士音乐和爵士乐历史的书,我经常捧着这些书在那里一读就是好几个小时。这些书对于我有很大的影响,使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后来我到了图拉内大学念研究生,那里的威廉·霍根爵士乐档案室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儿我找到了许多早期的经典爵士乐唱片,并且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早期爵士乐,那儿还有好多很早时候的录音资料,听着这些资料,我好像又回到了过去的爵士乐时期。可以说,图书馆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它鼓舞了我对音乐的热情,为我打开了进入音乐世界的大门。

《美国图书馆》:这也使你成为了一名“图书馆人”,或者说是图书收藏者?

迈克尔·怀特:是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我发现在公共图书馆里还是有一些被遗漏的资料,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收集工作。未来,我还会继续这样的收集工作,为了新奥尔良音乐和爵士乐文化的传承。

《美国图书馆》:你的个人图书馆得到过其他机构的帮助吗?

迈克尔·怀特:没有来自官方的帮助,毕竟这是一家私人图书馆。不过哈维尔大学图书馆的莱斯特·沙利文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他收集了许多有关新奥尔良文化的书籍,这对我帮助不小。另外,新奥尔良大学图书馆也向我的图书馆捐赠了不少书籍。

《美国图书馆》:《美国图书馆》杂志的读者基本都是图书馆员,有大约65000人。在关于图书馆方面,你还有哪些想对他们说的?

迈克尔·怀特:是的,我还有一些四人组乐队和黄铜乐队的唱片正在出售,欢迎你们中对音乐感兴趣的购买。(笑)好了,严肃地说,我觉得新奥尔良具有美国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有关新奥尔良音乐文化的书籍和资料应该得到大家的关注,它们不应该被关在档案室里,如果公众能够读到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籍,那无疑是一件好事。我想如果说新奥尔良的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得足够好,那我的个人图书馆做得比他们还要好5倍。然而事实并不应该如此。我希望图书馆的馆员们能够为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做更多的事,能够让公众更多地接触到相关的资料。如果作为一个图书馆员,你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你就去做吧。

作者:展 堂/编译

图书馆音乐文化论文 篇2:

综合性艺术院校图书馆对音乐学科的个性化服务

摘 要:本文通过对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音乐学科的服务现状的分析,探究为音乐学科进行个性化服务的意义及怎样制定个性化服务。

关键词:综合性艺术院校;音乐学科;个性化服务

一、综合性艺术院校图书馆对音乐学科的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与学科文献、学科读者之间展开的活动。

1.山东艺术学院有两个校区,文东校区有音乐学院和音乐教育学院,图书馆也有长清新馆和文东校区分馆两个图书馆组成。文东校区分馆馆舍面积1400平方米,馆藏以音乐专业文献资料为主。纸质书籍6万多册,电子图书6万册,有包括KUKE音乐数字图书馆在内的八个数据库,订阅的期刊报纸涵盖包括所有音乐类在内的艺术类一千多种。一楼流通部有包括外文书库在内的十一个书库,其中有九个音乐书库。二楼有阅览室、视听室和自习室。用户服务方面:开通了网上续借、预约业务,定期进行新书通报等。

2.音乐学科的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相比美术学科、艺术文化等其他学科,音乐学科的用户对馆藏文献的使用率不是太高。到馆用户少,不能快速准确地查找文献资源,借阅纸质书籍的大部分是乐谱。而到馆用户大多是研究生,本科生只有在写毕业论文时才会利用图书馆,视听室及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音乐学科的重视实践的特殊性;受音乐用户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制约。二是主观上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被动、服务单一化,缺乏针对性,没有推出个性化服务理念,没有建立音乐学科的服务对话。

二、综合性艺术院校图书馆针对音乐学科进行个性化服务的意义

1.音乐学科的特殊性。音乐的组织材料是抽象的、非语义的。与美术、戏剧等艺术所运用的材料、色彩线条、造型动作相比,显然是抽象的。而且音乐是用声音作媒介来表达的,它通过各种乐汇唤起联想,在情感激发中自由展开。也就是说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又是时空性的、非静态的。音响呈流动状态,音乐艺术在时间中展现,必须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时间可以说是一切音乐形式存在的关键因素,音响必须依赖于时间与空间发生联系,所以音乐也被称为“时空的艺术”。

音乐学科门类繁多,大致分为音乐表演(演唱、奏)与音乐学两大类专业。无论哪种专业,都是以音乐实践为基础,而音乐实践又是以音乐理论为指导的。表演类(演唱、演奏)专业以技能技巧的练习为基础,通过艺术实践的方式,不断完善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同一音乐作品因个体的音乐修养、表演风格不同呈现多样化,也可以说,每一个演唱者、演奏者的表演就是一种再创作过程。

2.音乐学科用户的特点。音乐具有情感的内涵,学习音乐的人较其他专业的人具有易感的特质。他们思维活跃、充满热情,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形象思维高于抽象思维。音乐的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确定了主攻方向,就会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方案,进入多元化的、自主的学习中。表演类(演唱、演奏)专业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专业技能、技巧练习上,学习地点大多是在琴房、排练厅。理论研究方向学生的学习途径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有专题讨论、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查阅文献资料等。这可以说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少于别的专业学生的原因。

音乐专业用户少于其他专业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不是说音乐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图书馆,音乐实践固然重要,却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艺术理论修养是不能很好地对一个作品进行诠释的,只知道练习技能、技巧,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信息教育课程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是在工作中,经常发现音乐学科的用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找资料的能力有欠缺,这些都是音乐学科用户存在的普遍问题。

3.为音乐学科推出个性化服务的意义。早期音乐学院的图书馆从建馆起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教学实践服务,馆藏的各个时期版本的音乐文献和教科书都是为了满足教学或表演的需要;历经多年,许多这样的馆藏已经成为珍贵历史文献,成为版本研究的重要资料。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有些音乐学院的图书馆是与学校同时建立的,在这些图书馆中,藏有比较早的代表了民族或地方音乐传统的原始资料。建立于1784年的巴黎音乐学院以前培养歌剧演员,曾是世界最丰富的原始资料图书馆之一。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优秀的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创建一流服务的音乐图书馆将对音乐教学、科研、艺术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应该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馆藏建设、电子资源开发、借阅服务、用户培训、学科对话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

三、如何为音乐学科进行个性化服务

1.馆藏建设专业化。评价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看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馆藏建设应以学科专业建设为目标,为用户提供本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的文献资料,最前沿的专业文献信息、动态。具体到音乐专业不仅要有丰富的乐谱资料、本学科专业与交叉学科有关的理论书籍,还要有种类繁多的音像资料、数字化的音乐电子资源,以满足音乐专业用户的各个层次的需求。音乐是时空的艺术,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网络数字化资源的音乐资料为表演专业用户提供了生动、形象、丰富的电子资源。所以,音乐专业馆藏建设应重视以现代化信息为载体的电子资源建设。

2.针对音乐学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图书馆馆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为学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职责所系,这样才能从行动上坚持主动服务、充分服务、区分服务、科学服务的原则,“为读者找书”“为每一本书找读者”,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流动起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用户培训。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与情报服务职能可更好地结合,如为用户举办讲座和培训班,普及网络知识和检索技能,介绍上网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推荐优秀网络搜索引擎等。这种服务的结果,就是提高了用户自我服务的能力,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也因此得以实现。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每年都会为新生开设图书检索课,使新生尽快地熟悉图书馆。从到馆用户的情况来分析,有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利用好检索课,所以图书馆不仅仅满足开设这门课,还要检验效果如何。

(2)节约用户时间。本院音乐学科的用户在检索文献时,为找某个乐谱经常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只能完成一级检索,还没有细化到检索某个乐曲。图书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馆藏文献信息检索体系,使用户能更快更好地检索到所需文献,这就要求检索系统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方便,节约用户到馆时间,充分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环境优良的视听室。本院图书馆开设视听室已经很多年,最近几年利用的用户明显减少,高科技的更新换代使学生对视听设备的要求也提高了,而因为资金的紧缺,图书馆视听室并没有大的发展。基于音乐学科的发展建设,一流的图书馆视听室的建立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3.建立音乐学科服务机制。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与学科文献、学科读者之间展开的“你来我往”的互动对话。通过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提供的最有针对性和对话性的文献信息服务。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尽快建立相应的学科馆员制度,成立学科馆员团队,利用走访、QQ群等形式,了解音乐学科的文献需求、服务要求,加深与院、系之间的沟通,建立音乐学科—音乐文献—音乐学科馆员之间的对话,为音乐学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创造更好地平台。

参考文献:

[1]曹理著,何瑞碁整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张雄编译.西方早期音乐图书馆概述[J].音乐艺术,2009,(03):125.

[3]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郑勇.从对话的视角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0,(02):10.

作者:王燕

图书馆音乐文化论文 篇3:

对江西省高师音乐专业增设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思考

摘要: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重视。在江西省高师音乐专业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基础教育改革与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也对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提出了要求。在江西省高师音乐专业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对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江西地方音乐文化;音乐文化课程

如何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如何以自身的音乐价值矗立于世界,是当今我国音乐界头等重要的大事。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重视。将优秀的本土音乐加以整理,使之成为课程并进入学校,是继承和发展江西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

一、高师音乐专业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陈至立同志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了“保护文化遗产,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要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各地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要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制订和落实保护方案。……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

江西在保护抢救江西本土音乐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江西文化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建成了非物质文化网站,申报了诸如弋阳腔、青阳腔、宜黄戏、广昌孟戏、婺源徽剧、赣南采茶戏等国家级非物质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申报了诸如民间音乐、客家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等省级非物质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江西省高校也与地方院团联手,一起保护发扬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江西师范大学投入100多万元多次演出赣剧《牡丹亭》;南昌大学与江西省赣剧院合作演出,完成了首届赣剧文化周;江西九江学院和全国保存青阳腔艺术最丰富、最完整的湖口县联手,在资料发掘、唱腔抢救、戏曲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

然而,保护非物质优秀音乐文化不能仅停留在网站、博物馆、图书馆和舞台上,从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有关文献中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在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工作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更好的途径就是将江西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纳入课程,进入课堂,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开设本土特色的音乐文化课程,使继承和发展更上一个台阶。高师音乐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基地,开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二、基础教育改革与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对高师增设江西优秀音乐文化课程提出了要求

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搞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工作,按照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就必须培养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校开设地方音乐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明确要求将弘扬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纳入课堂。在江西省,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课程几乎没有。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学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没有硬性规定;二是现有在岗的音乐教师对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认识不到位;三是已经整理好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资源、教材缺乏;四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出的新教师没有接受过江西地方音乐文化方面的教育。要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除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外,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整理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资源,并使之形成课程。这就要求高师音乐专业必须开设江西地方音乐文化课程,以使培养出的教师能胜任该项工作。

构建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基础教育改革成功和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笔者走访了江西省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师范院校,对它们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看到两个方面:一是不同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结构上存在差异,比如在如何体现师范性方面不够重视,专业课程比例大,体现教师基本技能与素质的课程少,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部分院校选修课程较少,有的甚至只有几门选修课程。二是不同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在理念上也存在差异。从课程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技能中的唱、弹、跳及简单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强化,符合传统的音乐教师培养模式与理念,但如何反映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等,课程中很少体现。

江西省高师音乐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即课程的构建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要参考,地方优秀音乐文化没有被纳入课程体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明确规定: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要开设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如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课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师都是在全国统一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设课程的,课程内容相对单一,缺乏个性,对当地经济、文化有促进作用的地方课程很少列入计划,没有地方特点,甚至脱离当地的人才需要。比如区域性优秀的音乐文化就是很好的一门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对于继承和发展当地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遗憾的是,大多数高师院校没有在这些方面做文章,这离当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甚远。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开设地方音乐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有独立开发课程的能力。而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门院校却在这些方面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又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呢!因而高师音乐专业增设本土优秀音乐文化课程刻不容缓。

三、高师音乐专业增设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意义

对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研究开发,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区域音乐文化。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音乐界,有些人常习惯于用西方的思维模式和观点看待民族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也常以西方音乐的模式加以改造,民族音乐特性正日益丧失。这一点必须加以更正。好在很多单位和有识之士已经走在前列。中国艺术研究院对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与保护做了很多工作;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也引入了“原生态唱法”;中国古典艺术精品木兰从军正走向好莱坞;动画片《狮子王》也注入了中国元素;旅法作曲家陈其钢的《五行》以中国古典音乐为主题加以创新而风靡世界。由此可见,中国音乐文化对世界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江西,非常丰富的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何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笔者认为学校是最理想的传播途径。首先,要将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进行整理并使之进入课堂,从传承开始;其次,在相关高师院校成立专门的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研究机构,加大创作、创新的力度。

对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研究开发,可填补江西省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空白,有利于培养有特长的音乐教师。自从西方音乐传入我国以后,西方音乐思想在我国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都以西方音乐院校为参照,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是照搬国内音乐专业院校的。目前,部分高师音乐院校已经看到了自身的弊端,正在走有自己特色的音乐教育之路。如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了木卡姆艺术研究中心,把传承民族音乐放在重要位置;广西艺术学院成立了民族艺术研究所,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继承和发展等。而在江西各高校中,这些方面还是空白。高师音乐专业应该紧跟新课程的发展趋势,将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列入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培养出适应江西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的音乐教师做出贡献。

对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对老革命根据地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可为江西省先进文化的建设服务。众所周知,江西红色资源极为丰富,红色音乐文化举不胜举,如《歌唱井冈山》、《送郎当红军》、《映山红》、《请茶歌》、《井冈山上太阳红》、《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做军鞋》、《十送红军》等。这些思想健康,在当时革命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音乐,常常使人振奋,给人鼓舞。将这些音乐引入课堂,可洗涤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能占领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DB/OL].北京:新华网,2006-11-10.

[2]陈至立.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5-08.

[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B].南昌:赣府厅发[2007年]7号,2000-01-2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DB/OL].新华网,2006-09-13.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B].北京:教体艺[2004]12号.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杨唯真〕

作者:黄 池 魏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