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4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但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许多与新时期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实验兴趣,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作为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农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农业院校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细胞工程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从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

关键词: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吉林省优秀课程(110307);吉林农业大学校内教研课题(2010)。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五大工程之一,它是在细胞全能性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极广的一门生物技术,它与基因工程一起代表着现代生物工程最新的发展前沿,在生命科学、农业、医药、食品、养殖业、生物资源环保、新物种构建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1-2]细胞工程就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实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3]细胞工程课程已经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们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4-6]而细胞工程尤其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有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就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本学科的真谛,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细胞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术,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经过几年的细胞工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更加感觉到实验教学对于今后学生的就业、考研深造都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对细胞工程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势在必行,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大纲,把细胞工程实验内容编排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技能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在这一部分教学中,采用老师讲解、指导、示范并提出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如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中,教师提出所配制的培养基体积的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已配制好的母液浓度进行换算填写配方单、再吸取称量药品、定容、调pH值并灭菌;无菌操作技术实验中,教师提供胡萝卜作为外植体材料,在超净工作台上演示无菌操作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进行外植体消毒及接种,接种后随时进行观察,并统计污染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第二部分是综合设计性实验,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设计出一个完整的适合烟草分化的实验方案,主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性实验部分,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出有一定研究意义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并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上交,教师看完他们的方案后要逐个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帮他们分析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和可行,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回去后再进行修改,通过几个来回的交流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适合的灭菌剂,适宜的外植体材料,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培养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所有的实验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要在一边正确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习惯,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科学分析和指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还要强调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实验自觉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点对本科生实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综合设计性实验训练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也是非常必要的,符合高校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2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内容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主要解决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对细胞结构、代谢、培养的一些直观认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实践动手的能力,但学生缺少动脑思考,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有部分同学不愿意动手做实验,实验课时总是溜边,看着其他同学做实验,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已经提前预知,很难激起这些学生的兴趣。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是在学生们已经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开展的实验训练,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有预期,但能否达到,存在一定的未知性,正因为如此,反而能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综合設计性实验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具有独立开展大型实验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和读研都打下良好的基础。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展几年来,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3 实验成绩考核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情况,这种考核制度使部分学生每次上实验课都是只注意填写实验报告,而不重视实验操作,本末倒置,起不到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实验课考核体系中加入随堂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在上课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培养基配制的过程中,随机考核学生的母液的吸取、pH值是如何调节等这些基本内容;在无菌操作过程中,考核学生接种是否正确,是否能时时建立无菌意识,避免操作过程所引起的污染;在人参愈伤组织皂苷提取实验中,考核学生的点样方式是否正确等,这种考核制度也克服了有部分学生只求实验的速度而不求质量的毛病,使学生通过细胞工程实验能够较好地掌握细胞工程的各项实验技术。

4 与教学实习相结合

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每届都有两周的植物细胞工程教学实习,在教学实习的内容安排上,实现了和实验课内容的有机结合。实验课学生们亲自做的实验材料作为实习的材料,例如实验课上诱导产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作为实习搭桥实验的材料,由于实验的连贯性,也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的操作更加认真,污染率大大降低,也培养了学生的负责态度,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

通过对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效。我们《细胞工程》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吉林农业大学优秀课程,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而对于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成了实验的主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求知与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和继续深造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劼,王利群,蔡志强等.大工程观教育理念下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11~113.

[2] 周杰,王海英.《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构想[J].2012,10(2):131~314.

[3] 谢从华,柳俊.植物细胞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李秋莉,邹翠霞.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2:32~33.

[5] 李娜,王巧云.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教研究,2006,24(1): 8~9.

[6] 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1): 4~5.

作者简介:刘思言(1979-),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学历,主要从事细胞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刘思言 王义 孙春玉 关淑艳 姚丹 刘慧婧 江源

农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但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许多与新时期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创新,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实验兴趣,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作为课程教学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大众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素质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1],其目的是通过实验指引学生深入观察各种物理现象,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和知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技能、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提高实践能力、加强素质培养为主。现今我国的人才市场需求现状,一方面是一大批没有受过应有的工程技术训练的毕业生难以就业,另一方面是企业又难以找到大量急需的实用型人才[2]。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但在培养过程中却脱离了实际需求,学用脱节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缺陷之一,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而社会对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实践教学,实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类人才的需求。

一、农业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

受学校性质的影响,农林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课时量普遍偏少,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太少。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封闭方式进行,将系统的物理实验被孤立地分为几个模块,打破了他们间应有的理论联系,阻碍了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系统全面认识地认识物理学知识。由于条件有限,简单的验证性项目过多,而能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项目过少,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从而无法灵活应用知识、突破创新[3]。这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大学物理实验只是验证理论课堂上的一些简单结论而已,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教学方式不合理,通常都是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内容和数据处理等全部详细介绍给学生,并进行完整的实验示范,然后由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及操作演示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过程这样一种形式,但却忽略了实验方法训练,唯恐学生不会,老师几乎把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都已详细介绍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只需模仿重现老师的操作过程,而不需思考即可完成实验。显然,这种培养方式起不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惰性,需要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的地方也依赖于老师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其后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都是一种扼杀,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的真正目的。在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特色,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应用型人才,迫切需要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二、农业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1.改革传统的全盘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以老师的“教”为中心,而不是学生的“做”。老师将一切都全盘教给学生,而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理解吸收与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学生似懂非懂,整个实验过程基本上是在模仿老师的操作演示,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堂呆板、沉闷,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差。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火花,致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限制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5]。教师的职责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加以解决,使知识转变成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将自己的知识全盘施加给学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这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比如说,根据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将所涉及到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采用分阶段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验的进程,需要用到哪些知识,老师再适时地给予讲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具体地来说,课程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根据生活实际引入教学内容。将实际生活带入课堂,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疑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分析讲解相关知识点,介绍相关物理量的测定,引入实验课题。针对待测的物理量,对学进行提问: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如何侧量?有何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开始进入有目的的预习。让学生带着疑问预习,更能加深其印象,便于理解吸收。预习完后,老师又可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对学生还较为欠缺的部分老师再加以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在此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非完整的操作示范。此后,进入学生自主实验阶段。第三阶段,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了解其操作是否规范。遇到学生提问时,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操作或直接帮学生调节好实验仪器,而应引导学生分析,如按不正确的或不规范的方法进行测量时会有什么影响?能否测出所需结果?利用反面教育更能警示学生,深化正面效果[6],促使学生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小组内部多讨论,相互促进。最后在检查实验结果时,改变以往只满足于实验数据的正确与否,更应注重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思想,帮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来源,让学生每次实验后都有真正的收获。数据对了,为何对了?错了,错在哪?当场给出实验成绩,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快乐学习。

2.淘汰“铁箱”类实验仪器。随科技的发展,实验仪器也越来越集成化,出现很多铁箱子封起来,实验仪器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面板。利用这类设备进行实验教学时,像是使用傻瓜相机一样,只需要简单按几个按钮即可,虽然减少了繁琐的实验操作过程,但学生对于仪器构造、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现象如何来、实验误差的产生等却全无所知。高等教育不是为工厂的生产线培养仪器操作工人,而是高素质的现代化科技人才,因此,需要淘汰这种“铁箱”类的实验设备。比如说“霍尔传感器测磁场”这个实验,学生所做的只需连几根导线然后摇动尺子,按键记录数据,而对于学生想知道的磁场的激发、霍尔效应的观察、如何判断半导体霍尔元件的导电类型等都被铁箱包裹起来,拒人于门外。这里不是说磁场的测量这个实验不重要,只是这类仪器在当前环境下不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采用其他更明了的仪器来进行测量。相反,如在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实验中,学生可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参与实验,实验结果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像“铁箱”类仪器自动给出的。而且,这类需要全程动手的实验仪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学到了物理实验方法和知识技能。比如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将产生很大的实验误差,这迫使学生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分析。为什么释放小球时手不能抖动?根据受力分析,因为是跟重力相比较,而重力的受力方向在竖直方向,所以要想正确测出液体的粘滞系数来,小球需要在水平方向上不能有速度,否则会影响粘滞系数的测量,产生误差。而在确定小球的尺寸时,可使学生对比观察不同大小的球放入液体后对液体内部的影响,加深了解粘滞系数的概念,真正理解流体力学中斯托克斯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课程的优势所在,促使学生认真参与进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3]。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使用学生多动手的实验仪器,而不是坐在仪器旁等数据自动出来。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利用这类仪器进行的实验,而更愿意操作需要自己多动手的仪器。再比如拉脱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实验,也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无论是吊环的水平调节,还是液膜的提取都需要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这类仪器不能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的操作去获得。而所获得实验数据并不一定就正确,还需要认真分析、甄别。比如,测量过程中电压表读数开始一直在增大,但在液膜破裂前却又逐渐减小。这给学生提出了疑问,电压值应该取哪一个?最大值?最小值?或是很多实验教材上所说的液膜断裂前一瞬间的值?由于老师并没有指定侧哪个电压值,这就迫使学生缓慢操作,认真观察液膜形态的变化。由于在吊环从水中拉起过程中受表面张力的影响,液膜沿吊环内外表面逐渐往下滑,形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继续往上拉,将会使液膜最终滑落到吊环端面下,此时液膜表面近视垂直于水平面,电压达最大值。继续上拉吊环,液膜中央逐渐变窄,使得电压值又逐渐缩小。通过认真观察,学生都能准确地认识到应当取电压最大值。实验不是为了测量机组数据,简单验证下相应的理论知识,或测一个什么物理量,关键是从实验中去获取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仪器可让学生多动手,真正参与进来,体会到科学实验的过程,切实掌握好相应的知识。

3.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演示的实验,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与诠释,能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物理图像。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7],直观地表达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把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经历或体验的物理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透过现象体会理论,从形象理解抽象,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8]。在具体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借助于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易操作性来进行辅助教学,有时一个简单的现象胜过千言万语,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比如在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实验中,可在课堂上利用气体的内摩擦演示仪来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流体的内摩擦现象,充分理解流体黏性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演示实验,适当添加一些相关的演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再比如,在静电场的描绘实验中,引入“怒发冲冠”演示实验,不但将抽象的静电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静电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

人才培养的思路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教育背景,由原来的封闭型教学方法由向开放型教学方法转变。摒弃以往教师主导一切的落后教学方式,通过采取阶段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结合起来,牢牢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地机械重复教师的演示,切实加强其自身能力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太国.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4):20-21.

[2]甘灵,张光远.大众化背景下加强工科学生实践环节的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1-75.

[3]赵丽华,王悦悦,戴朝卿.“平台+模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72-74.

[4]杜娟,马春生.基于独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0,(14):124-125.

[5]刘伟.由省物理实验设计大赛谈独立学院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85-88.

[6]李振华.反面教育初探[J].党史文苑,2010,(16):77-78.

[7]肖文波,何兴道,邓懿媛,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讨论[J].大学物理实验,2010,23(1):83-85.

[8]张玲玲.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5):135-136.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度教改项目(A2010035)

作者简介:龙卧云(1977-),男,湖南隆回人,讲师,在职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研工作。

作者:龙卧云,汤剑锋,任文辉,林智群,谭玉

农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开设,不仅可以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本文根据植物生理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来分析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切合植物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建议。

关键词: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性

目前,中国极力倡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意在培养“力行践行”的高素质人才。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正是完美体现中国新式教育政策的典型学科。因为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力致于指导农林生产、作物栽培及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在整个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密不可分,体现了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和科研互动的特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仍旧没有与理论课程同步,这种方式制约了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植物生理实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既包含了对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又包含了对未知相关科学领域的主动探索性。一次成功的实验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引,但是长期以来,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情况是把它作为理论课的从属部分,实验项目也只是一些验证性的,且无系统性,学生做实验也无自主思考,仅是按照已设定好的实验方法,机械操作,对大学生动手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多大益处。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植物生理学理论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先进,教师也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入了非常多的国际领先科研发展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相应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了解国际前沿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这从理论知识层面上来说,非常好,但是以前的大部分实验课多采用单个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造成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没有创新,学生只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单调的模仿操作,老师把所有需要的试剂、材料、仪器等物品准备好,并没有让同学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主动思考法。

二、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实验内容,变落后为与时俱进

植物生理学是作为揭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无可限量的作用,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基础技术课,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实践能力,而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改进和计划关系到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否直接運用实践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必须彻底改变原有旧时陈腐实验内容,及时了解各部分最新进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主动设计实验,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分析理论基础知识怎样才能与实验联系起来,然后再所设计相关的植物生理实验课内容,在教授理论课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对实验课程产生兴趣,最后再开展实验教学课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牢牢的记住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们选题、设计试验时,可以仍然采用教改时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选题要联系当地的生产实践、针对具体的问题等;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更是要严格要求,如要求学生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应准确可靠,而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得做到准确测量,要做到准确测量他们就得知晓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由此也使学生明白了诸如个人误差、标准误的使用、空白实验的设计以及偶然误差等误差来源对准确测量的影响,这对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很有益处。

(二)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研意识

有些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比较少,认为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不具备科研能力,因此忽视了科研能力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培养和学习才能获得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一定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待课程的看法和考虑,例如,当学生学习到有关植物生理过程的理论知识时,植物生理实验课程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实验内容可以很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到植物从生长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并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加强师生互动的同时,可以完全摒弃以往应式教育的弊端。其中,植物生理实验课程涉及到对植物材料进行观察和各种指标测定,在测定的过程中,可以熟练的掌握相关检测植物指标所需各种仪器,让学生把自己做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解释产生相关现象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更形象地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知识点,把植物生理学所有课程在实践中讲授完毕时,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该门课程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变考核方法

传统的植物生理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是按时上交实验报告,没有新意,也无法起到真正考核学生的作用,所以要想真正做好实验课程的改革,第三个重要措施就是改变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可以针对课程内容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以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适应学生特点的分类教学指导模式。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改变为以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方式;以课堂为中心的方式改成以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把以教师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改为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有组织、有体系、有目的的开发应用知识的新标准。把学生分成独立的小组,把自己的实验过程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制作成小段的PPT或者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博上、讲解,余下的学生可以进行点评,还可以横向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借鉴其他组的优点,补长取短。同时不仅仅对学生采用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对教师的考核方式,从源头上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如果教师仍旧采用传统式、填鸭式、死记式教学,学生也无法更好的得到实践锻炼机会,所以可以针对教师设计几点考核方案,例如:在教学前,成立教学小组,所有教师把自己的课程可以设定的启发式教学内容列出计划,实施方案,会遇到的困难,整个教学小组共同讨论,确认。在教学过程中,成立督查小组,针对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入手。贯彻“少而新”的原则,调整教学思路,确定与培养目标、专业需要、学生基础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给予指正打分。

(四)开放实验室,设计相关实验比赛

目前,植物生理实验室的建设日渐完善,但是基本仅对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学生开放,这样对本科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极为不利,既然是要培养学生全面的动手能力,让其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第四个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要把目前现有的实验室对外开放,这样既能为学生开展课间讨论提供参考和提示,又利于学生自己掌握知识,利于学生开发创造力,提升创新意识。另外建议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求知欲望,增强其敢于挑战的信心,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独立自主选题、设计试验,引导学生选题要联系当地的生产实践、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更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

三、小结

培养出更多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农学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院专业的宗旨,植物生理学作为农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鉴于目前理论重于实验的教学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措施。希望通过在教学各环节中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出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立新,高梅,梁宗锁.跨世纪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09):217-21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挑战,探索,实践——面向21世纪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第二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张芬琴,谢晓蓉,李彩霞,韩多红,谢宗平.《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结合[J].河西学院学报,2005,21(5):119-121.

作者:王冠 蔚荣海 武志海

上一篇:依法处理公共卫生事件论文下一篇:城市污水治理环境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