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执行力的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7

编者按6月25日至29日,省委举办了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省委副书记邓凯分别作了专题辅导报告。7月1日,省委召开纪念建党93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郭庚茂作了重要讲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关执行力的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海关执行力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1:

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摘要】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在于以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以实施素质拓展计划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效的推进素质拓展,对于全面推进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效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牡丹江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报关分层次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些实践与思考,可供其他高职院校交流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素质拓展;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大学生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以優化大学生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提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本文结合牡丹江大学经管学院报关分层次教学实际情况,对该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目前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育人初衷就是要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型、复合型、适应性人才。然而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压力巨大。而就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实际的动手能力、与人较弱沟通的能力等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因材施教,拓展就业,创建全封闭式管理的特色班

牡丹江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自2009年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来生源不断增加,连续招收两届学生(2009级、2010级),学生数突破400人,经学院教师深入对口实习就业单位进行多方调研分析,因该专业特点及岗位特殊需求,实习就业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不能成批次招聘接收。为解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招生形势喜人,就业形势忧心的瓶颈,经贸与管理学院已经在每年四月份面向在校生开设报关员资格证书集训班,现已成功举办两届。

集训班将本着“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多方受益”的办学理念,借鉴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办学经验,配备最强师资阵容,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融为一体,更深层次实现我校“教书育人一体化”办学理念,为学生营造最佳学习氛围,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获取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赢取更广的就业空间。

三、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及方法

牡丹江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秉承国家教育部贯彻的创新精神,突出特色专业教学,打造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企业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毕业生人才,并针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学习层次进行分班,明晰培养目标,进行不同方式的差异化教学管理。其中,素质拓展训练起到快速提升“报关员集训班”学生的综合素质。

1.全封闭式的学生管理

(1)凡被录为报关集训班的学生,以确保报关员考取率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在执行牡丹江大学学生管理办法的同时,还要按着报关员班级管理办法绝对服从管理。班级组建开课后,作息时间不与其他班级等同。预计集中学习六个月,每天坚持上早晚自习,早6:00—7:00,晚18:00—21:00,无休息日。

(2)班级采取每月考试一至两次,每次考试后按成绩排座编号,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3)对本班学生要求衣着得体,建议不穿时装最好穿校服,头式建议不焗发,建议男生寸头、女生马尾辫露出前额。

2.加强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度

(1)对无法接受或适应不了这个班级约束和管理的学生,可自己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观点,经学院批准后退出报关员班,回原班级继续学习。

(2)对不服从班级管理,违反报关员班管理办法的同学,辅导员可根据情节,上报学院处理。

(3)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学院在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及用人单位的同时,将进行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经济鼓励(具体待定),在学校评优评奖的工作中予以重点考虑。

经贸与管理学院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市场需求、社会需要适用创新型应用人才。

3.教育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室内静态教育模式会极大损伤学生群体的创造力和课堂教育质量,这就好比分别将一个人放在一个密闭的房间和一片大海边,同时让他们接受相同的教育,然而最终结果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学生工作者和授课教师应根据当时教育的天时,地利,学生情绪等因素自主选择授课环境,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去学习知识。

4.进行定期的素质拓展训练

定期的素质拓展训练能使学生认识自身潜能,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是真诚的交流、顺畅的沟通,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在整个培训中通过每个人的发挥与自我的全面展现,从中更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的特长、优点及潜质所在,有助于帮助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与潜质及相互配合与协作、相互学习与借鉴。

两届报关集训班采用了海关缉私、解手链、顾名思义、雷区取水、、野外寻宝、联体足球、同心协力等环节,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在素质拓展训练中的综合素质。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培训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合作+潜能+核心+目标+心态+沟通+信心=素质拓展训练。

结束语

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是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优势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在打造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注重素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亮.大学生就业难背景下电视求职类节目火爆背后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8)

[2]徐绍祥.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32).

科研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分层次”教学试点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GG054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孙婷

海关执行力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坚持总思路 完善总方略建设新济源

编者按 6月25日至29日,省委举办了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省委副书记邓凯分别作了专题辅导报告。7月1日,省委召开纪念建党93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郭庚茂作了重要讲话。这4个讲话,对全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学习贯彻好这4个讲话精神,本刊推出“学讲话精神让中原出彩”专栏,约请了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讲话精神进行权威解读,敬请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郭庚茂书记、谢伏瞻省长、邓凯副书记分别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了专题辅导报告。尤其是郭庚茂书记的报告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为主题,紧密结合河南发展的客观实际,就事关河南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阐述,充分体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的行动自觉和责任担当,完善和深化了历届省委、省政府遵循客观规律、推动科学发展的探索成果,深刻阐述了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必须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就济源来讲,深入学习贯彻这次研讨班精神,就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化主战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四化同步科学发展先行区“两个率先”目标,“发展求特色、建设出精品、创新当尖兵”的总要求,完善“一个载体、四个体系、五大基础、六个保障”的总方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济源。

要打造科学发展载体,充分依托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整合优质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使之成为推动提质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要构建四个体系,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传统产业做优做长、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传统产业由单一产品、原材料加工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转变,大力引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房地产业、健康养生、现代物流、休闲娱乐等高成长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城乡体系,紧紧抓住济源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的理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持续做大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承载产业发展和吸纳人口集聚的能力,加快向5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目标迈进。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标准,分类指导、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与中科院、西安交大、天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政产学研合作,实现借力创新,同时重点扶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加快构建土地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高层次的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E贸易等新兴交易市场。

要夯实五大基础,以交通、信息、水利、能源、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纽带,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提升服务功能,积蓄发展后劲,培育竞争新优势。完善现代交通系统,加快构建“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积极争取“米”字形高铁、焦济洛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打通济源的对外通道,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现代交通体系,着力成为豫西北、晋东南的一个战略支撑。完善信息网络系统,积极推进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市和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带动提升作用,全面推进“智慧济源”建设,着力打造“数字城管”、“智慧交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水利支持系统,加快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河口村水库、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持续推进城乡水系开发,治河截污,形成“四水绕城、多湖点缀”的城市生态景观。完善能源支撑系统,重点抓好沁北电厂、国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对太阳能、风能、光伏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自身能源供给的同时,力争实现能源对外输出。完善生态环境系统,大力开展美丽济源建设环保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营造天蓝水净地绿的人居环境。

要强化六个保障,持续抓好开放、改革、人力资源、思想文化、社会和谐、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扩大开放,深人实施大开放大招商战略,坚持大员招商、一把手招商,主动融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用好航空港经济区的保税区,加强与省政府、郑州海关等部门沟通联系,积极谋划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全面深化改革,紧扣事关济源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专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社会治理创新、教育卫生等领域综合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济源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力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抓好职业教育品牌,坚持校企合作,继续实施全市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强化思想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程,开设市级道德讲堂总堂,弘扬传统美德,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眼“双安”、推进“双治”、强化“双基”,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构建科学选任机制,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集中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暨开门纳谏集中整治活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并自觉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深刻认识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自觉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样,党的宗旨才能得到最切实的体现,我们才能获得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2.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群众路线,说到底就是要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落到实处。首先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扎扎实实地办好那些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长远好处的事情。其次是发动、组织人民群众起来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对于河南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当前要深刻认识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求,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今年以来我省经济运行情况,明确我省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把省委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新任务学习领会到位,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再次是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格外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的实事,形成关心困难群众的制度化措施。

3.注重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定和实施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就决定了建立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极端必要性。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从严治党,贵在“常”“长”二字,借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当前最主要的是完善以下四种机制:一是建立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政治参与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党的群众工作机制;三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党群和谐程度的考评机制。用践行长效机制固化作风建设成果,用长效机制确保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持续。

三、从严管党治党,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1.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2.用制度创新聚合反腐的正能量。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多管齐下、综合布局、立体防范,防腐反腐体系建设日臻成熟完善。在理念上,对党员干部进行“精神补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制度上,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防微杜渐;在重要节庆时点,遏制从餐桌、车轮、礼品直至贺卡的腐败,不留死角;在策略上,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给腐败分子以强大震慑。从河南的情况来看,2013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582件,结案1657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8272人,其中市厅级干部26人,县处级干部476人,乡科级干部3048人,基层和农村党员干部14722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59人。省纪委直接查办了张笑东、杜工会、武予鲁、孟中泽、李志民、王建武、刘焕成、朱家臣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全省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4157人,全省法院系统审结一审贪污贿赂案件1951件,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树立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信任。

3.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坚持常抓不懈,杜绝认识不清、落实不力。党委主体责任是具体的,必须以实际行动正风肃纪;党委主体责任是系统的,必须层层落实责任;党委主体责任是严肃的,必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当前,人们既有对惩贪治腐、正风肃纪的点赞,也不无“一阵风”之类的担忧。有鉴于此,要把科学的制度设计、严密的制度体系、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检查惩处结合起来,依靠制度的力量,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努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法网织得更加细密。法治反腐不在于用严刑峻法威慑一时,而是重在塑造法规制度的执行力。从巡视制度掀起的“问题风暴”,到“铁八条”对干部作风的有力净化,都说明了这一点。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务必坚持廉洁自律,把反腐倡廉当做政治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者:何雄

海关执行力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初探

摘 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实必要性为出发点,探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以有助于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在确保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最终融入对市场经济的有效治理中。

关键词 国库改革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政府职能面临新的挑战,在积极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财政部门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推进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改革传统的国库支付制度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2001年8月,我国从中央部门开始推行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对财政资金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目前,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级次和范围、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范围,已成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

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财务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是强化预算管理、遏制腐败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改革必将触及各方既得的利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推广过程中,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些障碍,既有制度层面的矛盾和制约,又表现出在操作层面值得各级预算单位关注的问题,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一、行政单位完善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从行政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上看,财务部门更多地发挥了服务职能,对单位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监控不力,真正地参与经济决策、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并不明显。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的公共预算管理,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是促使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也是提高资金透明度、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财政体制的改革,带来各方既得利益集团的冲突,也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财务管理的外部效应增强。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作为财政资金用款单位,资金支付业务的公开与透明,使得财务管理不仅满足于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还需要满足于财政部门和社会的外部监督需要,甚至有些敏感资金项目的支付还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如2011年各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二是财务管理的方式复杂多样。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实施,以信息化处理工具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基础,资金支付信息的共享、各单位间网络的互通,在为财政监督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各基层预算单位的信息处理量,财务管理的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不仅关系到资金使用是否规范,影响到各单位资金核拨的数额,而且涉及到财政资金使用的追综问效及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是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落实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实践也证明,正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来。如,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许多单位的预算编制才真正按照严格意义上的“二上二下”程序进行—从最基层预算单位开始逐级汇总编制预算,而之前这些都是由上级预算单位代编。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制度运行存在风险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制度建设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慢变量,但在行政财务管理中又居于核心地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时间并不长,与国家财政体制转轨又密切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不可避免地在运行风险上呈现出“叠加效应”,即行业风险加上改革风险。目前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可参照的制度主要为财政部与国家金库的有关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制定的时间均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之前,对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决心不大,原则性多于操作性,在各单位财务管理已发生重大变更的情况下,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即使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出台的配套法规,也因一些临时性、过度性规定的长期存在,不利于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如,在财政部对资金范围划分建议中,2006年规定“财政投资超过200万元的工程采购支出,纳入政府采购预算且单项采购支出超过80万元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原则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而后划入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越来越宽,到2012年,工程采购支出要达到1000万元、纳入政府采购预算且金额超过200万元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才强制纳入直接支付范围,政策标准先严后松,过渡性措施降低了制度的严肃性。

2、预算管理的明细化和严肃性有待加强。行政单位资金用途比较复杂,有人员经费、行政运行支出、办案支出和专项资金,各项目间不能混用,这就要求部门预算编制要尽可能细致准确。但目前行政预算尤其是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还不够完善,预算表格编制比较简单:一是部分项目事前论证不充分,事后名义支出与实际用途不一致,或执行中要不断进行用款计划调整,预算约束软化;二是制度中规定的预算分配范围不够明确,财务管理基础资料缺乏,财务管理中定量分析数据不足,财务分析只能是模糊的、定性的分析,这也牵制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财务管理体制有与国库集中支付不相适应之处。如预算的批复时间与会计核算时间不符,目前我国财政预算在3月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在5月份开始逐级批复各单位,预算审批环节的层层设置,造成行政单位国库账户近半年的收支不是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执行的,只能按上年的情况进行预估,这与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矛盾的。在实际执行中,许多财政支出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调剂预算指标,安排一些不可预见的支出,这在现行管理中很难实现且耗时较长,有时会造成调整的预算指标下达较晚,导致当年的财政资金无法按计划完成支付,于年底注销形成结转资金。

4、制度执行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执行偏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加重了财务管理任务,提高了财务管理成本,制度运行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如,在财务管理理念上,财务人员对各类改革制度有误读的可能,同时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强化了“长官意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混淆授权支付凭证中信息要素、人为扩大授权支付范围,规避财政的全方位监管,这些都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与有效性。近年来,行政单位纳入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越来越广,资金量也明显增加,但各地仍不同程度地保留有实存资金账户,游离于财政部门的实时监管之外,甚至可以通过提现的形式在本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实存资金账户进行资金划拨,削弱了集中支付的功能。

(二)配套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行政财务管理的重心向预算管理转移,但目前预算监督的公开性不足,直接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管效率。完善的预算监管体制,应以详尽准确的资金计划为基础,以严格无例外的问责机制为保障,以方便公众监督为目的。但目前,即使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根本大法—《预算法》,其修订过程也是遮遮掩掩,政府权力不希望受到太多的公众制约,这是作为行政单位所无法逾越的机制“瓶颈”。预算的公开性不足,财务管理监督难度加大。

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体系主要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三部分构成。目前,“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并未完全形成,有职能交叉处的监管空白,也有未经协调的重复检查,即使是在某一种监督体系内,监督效果也未必完全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如,对中央直属单位预算的日常财政监督由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进行,而专员办实际监管范围几乎包括当地所有行政、事业和国有企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对财政预算的形式审核重于实质性审核,监督效率并不高。

(三)配套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激励是管理的核心,同样,行政财务管理中也要引入激励机制,但这种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在行政机关中,受到行政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目的的约束,逐步配套完善还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核机制不完善,定性判断多于定量分析,风险责任模糊,发生了问题后,找不到内部的责任者,分析不出失误的原因,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奖惩制度落实有严有松,“问责”流于形式。经济奖励大多可以兑现,但真正的惩罚,尤其涉及对单位层面的处罚,力度不大;三是各级领导对行政财务管理,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充分,财务人员的专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在财务管理方面,健全配套激励措施的重要举措就是推行财务绩效评价制度。但与企业不同,行政单位财务标准既可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经济效益,还有大量无法用货币计量的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定量分析的模型基础少、人为因素影响大。按行政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应收款项不计算坏账等,使行政运行成本难以核算,更不用说与行政运行效果的配比、考核。所以,现阶段各行政单位的财务绩效评估以符合性测评为主,即用对比法逐项检查财务活动是否符合制度要求,评价指标柜架中,“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一级指标评价的比较具体,另外一个一级指标“项目绩效”,因涉及项目产出数量、质量、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内容,评价难度较大,尚缺乏成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四)信息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1)财政、各预算单位、国库与商业银行的信息联网管理平台尚未建立,限制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效率。由于部门利益、软件配套和办公自动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行政单位同一条财政资金支付信息,在国库部门、各预算单位、国库和代理银行间处理的应用软件并不一致,部门间的横向信息不能共享,存在着大量重复劳动,而且数据口径不统一,也导致集中支付和财政监控效率低。如,以海关为例,财政部使用各代理银行总行的外挂网进行对账工作与财政监督,海关系统只总署层次有权限可以从各银行总行的外挂网中导出支付数据,对全国海关财政资金进行对账和实时监控,而海关基层预算单位与代理银行的对账只能采用总署开发的通用财务管理系统,对账单由财务人员逐笔录入,再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进行核对,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有时还会因银行操作实误和数据更新不同步等原因,增加大量的数据核对工作。

(2)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断深化的客观要求。中央单位自2001年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起,同步开发推广了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管理,并不断开发、更新相应的监控信息系统,但现行的国库动态监控系统数据来源于代理银行实时传输的资金信息,不够全面、系统,其预警功能也大多限于预算单位支付信息的有效性,事前预警和动态监控技术水平不高。另外,由于监控系统处理的数据量日益增加,对各单位财政专网的设置要求比较高,许多单位缺少高速的财政专网,录入资金计划或支付令时耗时较长,有的甚至还没有相应的专用电脑,系统安全性也难保证。

(3)在我国推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要是委托代理银行完成相关操作,寓监督控制于银行的服务中,因此对银行间的系统建设要求也比较高。但目前银行间现代化的资金清算系统不完善,影响了国库资金及时有效支付。如大部分基层预算单位与银行间未实现在线票据传递,支付款申请仍是传统的支票、汇票形式,需要人工跑单,无法实现实时对账。

三、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建议

(一)健全制度建设,强化人员素质培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好法律法规的相对稳定性与改革多变性之间的矛盾,构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要在相应的制度修订中予以体现,对财务管理进行重新界定和规范。如在主管部门层面,要修订系统内的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细则和收入退库管理办法等,解决近几年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基层预算单位的具体操作进行统一要求和布置;对于各基层单位,要相应修订国库集中支付操作规程,在不突破体制框架的范围内,可以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既要减少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财务管理的自由裁量权,又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各层次法律、法规必须做到结构严密且相互衔接科学合理,坚决杜绝以往依靠大量行政解释来实施法律法规的做法。

法律法规的落实效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实践也证明,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财务机构人员素质较高的单位,集中支付改革推行的较为顺利,反之,则难度较大。财务人员素质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专业素质,二是风险防控素质。专业素质是基础,风险防控素质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真正依法办事而不是依领导意志办事。风险防控以财务人员全面分析财务管理风险环节为起点,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风险判断,在繁杂的财务工作中抓住风险控制关键点,提高对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适应性。在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的同时,引入财务专家聘用制度,更多地培养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方面的专家型人才。

在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也不可缺位。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国外实行预算年度跨年制的做法,根据人大批复预算的时间,调整预算会计年度,避免因复杂的审批手续和过程带来的预算执行真空。

(二)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实现对预算执行动态化、精细化监管

1、细化预算编制要求,固化预算约束作用。在行政单位落实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坚决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细化预算科目和预算编制报表,尤其是政府采购预算报表。目前,行政单位编制预算资料时所使用的预算科目还比较粗糙,不能完全满足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的需要。一方面有必要对预算科目重新规范分类,建立多层次、立体的预算科目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对应的科目,预算管理上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定期修订定员定额标准,建立预算项目库,层层把关、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预算收支体系,使之能明确反映部门的具体职能和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限制部分单位以估代算、随意申请项目的情况。在具体预算执行中,目前还要考虑到有些预算单位下属机构多、位置边远,不可能全部实行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属必要,但应对其范围和数额进行控制,授权支付只能占据次要地位,否则会大大削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监控效果。

2、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增强预算科学性。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作用的重要环节,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多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数据整理,侧重于对核算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财务管理历史准确性有余而前瞻性不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的资金支付以预算细化为起点,以资金使用计划为依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成为财务人员的基本任务,加强了财务人员参与预算项目调研的紧迫性和积极性。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不局限于经济事项发生后,在经济事项之前和之中,财务人员与用款部门共同研究、掌握资金使用动态信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层都能全面了解财务运行情况。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决算分析即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要与年初预算对应,更要为下一年度单位编制决算提供参考数据。这种背景下,财务人员要顺应形势改变传统核算思维,不再只是简单的报表数据罗列,而要针对每年的财务执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预算支出与预算标准进行详细比对,分析各项数据的合规性与合理性。哪些是按照预算标准执行,哪些与预算标准存在偏差,找出偏差的原因,应用差别分析的方法得出当年预算执行的详细结论。并根据结论和下年度单位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下年度的预算编制,使部门预算步入良性循环。有条件的单位,应推广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将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之间、不同项目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科学动作数理模型和方法,如差异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回归分析等,找出本单位财务管理的运行规律。

3、强制推广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财政资金支付透明度,加强事前和事中监控管理。公务卡在行政单位推行的时间并不长,全面推行的效果并不好。分析原因,财政部门通过公务卡支付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到进行公务消费的具体时间、地点、金额、收款单位等十几项详细数据,而使用单位在原有的核算系统上增加新的系统操作,并为此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广积极性不大。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一方面要在强制性和惩戒性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也要积极研究,探寻简化预算单位公务卡结算的财务管理程序,从而能真正有效地监控财政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三)完善财务管理目标分解机制,强调工作成果、强化绩效评价体系

1、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设计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制度,多种手段的灵活运用,才能保证国库集中支付配套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在行政单位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并不意味着将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全部纳入相关主体的考核范围,要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实际,把握阶段性重点工作,有急有缓,以保证制度控制的长效性与高效性。对外部监督机构而言,一旦发现问题,要分清责任,是财务人员的误操作还是预算单位的有意识规避,前者采取的惩戒强度不宜过大,以保护财务人员的创新力和执行力;而对于后者,要坚决提高违规的机会成本,通过公示排名、扣减财政资金额度、取消资金结余额度等措施,使预算单位因违规获取的报酬小于损失的成本,以最大程度地符合公共财政的利益取向。同时,监督应是双向的,国家立法也应授权各预算单位,监督财政部门是否合法而及时地审批各单位的预算安排和资金用款计划,是否按规定程序下达拨付指令等。

2、深化行政单位财务绩效评价制度,使绩效管理意识深入人心。行政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从修订的动力、频率和效果上来看,远不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样能与时俱进,但行政单位可先以部分条件成熟的部门为试点,全面推行定性与定量结合、定量为主的绩效评价实践。如选择部分事业单位,既有财政拨款,又有自主经营资金,是两种会计制度融合下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会计制度的应用可以使财务定量分析有更强大的数据支持,根据这些数据尝试建立适应行政单位发展的分析模型,减少对财务管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人为估算因素,提高财务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改进各预算单位与代理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开立零余额帐户的商业银行实行准入制度。可以通过财政部公开招标,各行政单位在公开招标范围内组织银行二次竞争,以服务质量、信息技术水平、机构人员配置等指标为考核标准,选定代理银行。而财政部门和国库,要提高对代理银行的监督力度,考核其银行资金结算速度,检查代理银行是否有故意压票、延期付款或违规占用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对银行要实行严厉的经济处罚。

(四)整合财政与银行信息化平台,加强财务管理网络化建设

1、横向覆盖的网络化。既实现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联网、财政部门与国库、银行的联网,又实现预算单位与国库和银行的联网,体现国库集中支付监管与服务双重功能。在资金支付环节,行政单位利用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与银行间实现实时在线票据传递与对账,提高数据处理及时性与准确性;在收入收缴环节,缴款人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费收收入缴库业务,款项直接缴存国库,收入入库信息通过电子平台回传到行政单位,满足行政单位批量导入式核销与实时对账的需要,满足财政部与国库数据处理、资金清算的需要,还要满足各方进行财政收支信息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的需要。

2、银行结算系统的优化。代理银行是实现财政监督的中间媒介,是服务部门也是监督单位。银行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系统的投入与增容,系统运行时间与服务程序设定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清算管理方案,以专业联网的方式,实现代理行与国库行、与各基层预算单位的在线票据传递,实现即时清算、对账。

3、各预算管理系统的完善。为实现财政预算的现代化管理,部分预算单位自行开发应用了预算管理系统,以财政部每年批准的预算分配方案为指标,加强对日常资金支付的动态监控。完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第一阶段的任务,是由主管部门整合这些自行开发的系统,建立共享预算指标库和项目库,在通用财务管理软件中实现预算编制、调整、审批、控制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强化预算监控职能。第二阶段,与财政部合作,实现财政部门与各系统组成的预算指标管理广域网,达到对资金预算、用款计划、资金收付、会计核算及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等环节的一体化、动态化联动,真正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效管理。

作者:逄颖

上一篇:区域物流规划理论试析论文下一篇: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