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危机信号化解财务危机论文

2022-05-01

【摘要】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能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可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本文就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建立财务安全预警体系和安全运营监测及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作一简单论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诊断危机信号化解财务危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诊断危机信号化解财务危机论文 篇1: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预测探讨

摘要: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如果企业管理不完善,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势必会引来财务状况的恶化,甚至财务危机的发生。本文在阐述财务危机的特征和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以定性的早期信号进行企业财务危机识别,通过改进的沃尔评分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与预测财务危机。

关键词:财务危机 识别 预测 沃尔评分模型

一、财务危机特征

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内外的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财务风险持续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财务危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渐进性。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渐变的逐渐累积的过程,企业的筹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筹资成本过高,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收,生产过程中运营不力、成本增加均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积累,引起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二)多样性。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因其周围和内在的环境的转变而受到影响或制约。企业筹资、投资、运营、分配过程中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成为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因,比如环境的变化,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变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变化,管理及工作关系的变化,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化,并购,等等。而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数据、预算和标准成本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外部和内部力量的变化状况。利润率下降、市场份额下降明显地表明企业竞争力量减弱和需要进行危机管理的迹象。

(三)隐蔽性。财务危机的累积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财务危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四)可逆性。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发生之前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采取措施缓解和消除财务危机,提前控制和化解,就可以扭转企业恶劣的经营状况,使企业转危为安。

二、财务危机发生与发展过程

如前所述,财务危机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时间过程。在财务危机发生初期,企业销售收入异常减少、主营业务萎缩、平均收款期延长,存货超储积压、周转率下降,存货与销售的比率超出一般标准,交易记录恶化,企业出现经营亏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足,现金支付严重不足,开始依赖银行贷款、关联企业等外部资金,利息负担加重,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市场竞争力减弱,如果企业不积极应对或者应对不当,则进入危机恶化期。这一阶段主要财务指标显著变化,显示出财务状况恶化,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量严重入不敷出,现金支付严重不足,主营业务发生严重亏损,产品销路不畅,存货大量积压,存货周转率和变现率持续下降至异常水平,资金周转困难、偿债能力持续下降、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等。如果企业没有采取相应的策略将走向破产,企业不能以财产、信用或能力等任何方法清偿到期债务,只有通过破坏性的拍卖资产以清偿各类债务。

三、企业财务危机识别信号

财务危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存在各种早期表现,通过这些早期信号,我们可以判断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生产领域征兆。对企业来讲,企业的生产领域是基础领域,只有基础领域发展的好,企业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事实表明,当企业的生产方面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往往是财务危机的先兆。

1.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规模扩充,一是企业内部扩充,即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如新建厂房、购置固定资产、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大规模翻建等,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资金流相配合,很容易造成大量资金沉淀,流动资金不足。二是外部扩张,如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或生产线等。收购、兼并是企业外部扩张的表现,这种行为有很大的收益,当然也面临极高的风险,企业必须认识其所带来的风险,加以防范,否则也会为财务危机的发生提供可能。

2.存货变动异常。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来讲,可能存在某一时期存货的大幅变动,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如果存在这一情况,可能是存货周转的不正常现象。尤其对于非计划存货的积压,很可能预示着财务危机的到来。如果某个月的存货与销售比率超出了这个一般标准,必须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因为存货的积压会造成资金的被占用,可能是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

3.产能过剩。产能即指产品生产能力。产能过剩,即是某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大幅增加,企业产品的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或者产品增加,但是大量产品不能成功的被营销出去,从而积压在企业中,占用企业资金,引起资金周转不灵。

(二)经营销售领域征兆。在产生财务危机的企业中,很多表现为销售下降和经营的不善,所以当经营、销售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能意味着财务危机的来临。

1.销售非预期下降。销售下降不仅仅是单纯的销售问题,更表现为严重的财务问题。企业应当把销售的非预期下降同其他财务危机的征兆结合分析,如果一个企业销售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仍在向客户赊销产品或同时进行规模扩张,那么必然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压力。

2.平均收款期延长,交易记录恶化。收款期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企业管理层应当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收款期的变化趋势。因为收款期延长会增加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资金占用量,会出现账面盈利但现金流为负。当大多数客户的收款期都在延长时,大量资金被占用,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财务问题,存在演变成财务危机的可能。

3.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如果企业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在市场上不受欢迎,就会发生市场占有率下降;或者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份额,但是由于新的竞争者出现,企业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变小,也说明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减弱有可能将企业带入财务危机。

4.企业信誉下降。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所独有的资源,它是在企业的长期经营中积攒起来的优越条件。企业在市场经营中,不守诚信,在商业中进行恶性竞争,拖欠债权人和银行的贷款,拖欠员工的薪水等都会造成企业的信誉下降,必定影响财务的安全。

(三)财务管理领域征兆。财务管理领域的征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润严重下滑。获得利润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日常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或是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都将导致利润的减少。企业开始亏损并不断持续,是几乎所有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经历的阶段。

2.财务结构明显恶化。筹资结构不合理,企业的长短期债务搭配不当,资产结构与资金不匹配,这都可能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出现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情况。

3.关联企业出现严重困难。企业除了关注自己的经营状况外,还应关注关联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看其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前的各种征兆,如产品市场占有率、资金流的状况、管理层的状况等,关注这些特殊关系的企业的状况,不要对其形成过分依赖,防止其为了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需要,突然停止对企业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而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后果。

4.其他方面的征兆。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企业的人员如管理层及高级经理、董事会人员、财会人员离职或出现大幅变动,企业资产注销,领导人行为异常,组织士气低落,信用额度或评级降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股权变动频繁,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通常表明企业存在财务隐患。

四、企业财务危机定量预测

财务危机的定量预测主要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综合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从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从量的角度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沃尔评分法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定量预测方法,但是传统沃尔评分法存在某些技术性缺陷,如指标选取不全面、权重分配不合理等,因此将沃尔评分法应用于财务危机的定量识别,应当对其进行改进。

(一)重新选择财务指标。从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中重新筛选财务指标,并考虑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注重偿债能力的分析,特别是短期偿债能力,改变盈利能力占主导地位的比重分布,建立以偿债能力为主的指标体系。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由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不能偿付到期的债务,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所以偿债能力分析应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指标的重要性要高于其他类指标;同时,通过财务危机的征兆分析可知,财务危机并不单单表现为偿债能力的减弱,还表现在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赋予盈利、营运能力相对重要的地位,适当减弱成长能力指标的比重。通过层次分析法,最终确定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的比重为0.423,0.2274,0.2274,0.1222。同样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三)改进传统的评分方法,确立新的评分体系。新的评分体系为:

综合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调整分=(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每分比率

每分比率=(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最高评分-评分值)

其中,标准比率为行业平均值,行业最高比率为行业中85%的指标值,最高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1.5倍,最低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一半。

应用改进的沃尔评分法用于财务危机的识别,可以在EXCEL表中进行,以便于企业定期地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改进的沃尔评分法具有简易性和成本的低价性,便于企业随时在内部诊断自己的财务状况,通过综合得分判断出企业的危机可能性。

企业的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不断恶化的过程。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危机早期征兆的发掘,并善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健全财务危机识别和预测系统,将财务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S

参考文献:

1.Beneish M.Press E.Interrelation among events of defaul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5,12(1).

2.Laitinen E K.Financial ratios and different failure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1,18(9).

3.王海山.宝硕股份财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

4.王淑萍等.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媛媛.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征兆识别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9).

作者:张炳莲

诊断危机信号化解财务危机论文 篇2:

企业财务安全的预警与风险防范

【摘 要】 在企业遭遇风险之前,财务状况会逐渐恶化。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能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可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危机。本文就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建立财务安全预警体系和安全运营监测及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作一简单论述。

【关键词】 财务安全; 预警; 风险; 防范

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市场的快速变化与不可准确预见性,加之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影响,使得风险成为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势必使企业的未来发展陷入严重的危机境地。当各种不测风险发生后,最易遭受侵害的显然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因此,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定量指标的计算和定性问题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类指标分析:

(一)资产变现能力

资产变现能力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转化为现金的能力。现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不能转化为现金,或变现能力低,企业不仅无法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更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企业资产变现能力主要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其中,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可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以便用来偿还流动负债。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大。但由于流动资产包括了存货,存货的积压会使流动比率增大,而实际上存货的积压降低了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可用速动比率来衡量企业偿还流动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二)负债状况

企业的总资产是由负债、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三部分组成的。企业的债务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可用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来衡量。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了企业的负债状况和债权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小,说明用资产保障债权的程度越高;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当期获得的收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当期利息费用的开支需要。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有较大的支付利息能力;反之,则说明其负债过度或盈利能力太低,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危机。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净收益+所得税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三)资产使用状况

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使用状况越好,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资产使用状况可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综合反映了企业产品滞销问题。该指标值越大,存货变现能力越强,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越好。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四)盈利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长年亏损,那么不但无法向国家缴纳利税,而且终究会耗竭国家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丧失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常见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企业偿债能力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利用以上几类财务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破产风险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以上指标得出一个具体的企业财务状况值,从而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是由长期因素造成的。进行财务分析时,企业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进行比率分析,即利用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比率对这些比率进行长期跟踪并特别注意这些比率的变化趋势。二是进行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是预测企业生存风险的一种补充。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

预测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应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对于企业来讲,如果该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商品劳务市场的竞争中客观上业已处于劣势地位,会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生危机的连锁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动走势与企业的风险危机息息相关,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2.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受销售收入和成本两因素影响;销售收入越大,成本越低,则企业的获利水平-销售利润率越高。在此要特别关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因为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正实现。因此,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

(二)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否牢固。反映这个基础是否牢固主要是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则财务风险低,从而就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一般在稳定性预测时常用的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

(三)财务杠杆作用

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只要债务成本低于这些资本投入的收益,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财务杠杆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与企业的权益不同,企业借债事先就已约定了付款条件,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下列比率可以用来评估企业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程度,在评估企业本期债务风险时很有用。这些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四)活力性

活力性指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活力越高,企业各项资产的新陈代谢也就越快,企业的经营效能就越好。预测活力性的常用指标为: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另外,通过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可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非付现营业成本/营业现金净流量

该比率从营业现金净流量来源的稳定可靠性基础出发,揭示了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因此,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讯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以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深刻的检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三、企业财务安全运营监测

由于企业的现金能反映市场因素变化及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不同阶段的财务报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随时揭示出企业现金运转的状况。因此,企业在其经营期内是否面临着生存风险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觀测和度量。在企业内部,应以企业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监测系统。

具体企业可建立如下指标,以对其财务运转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监测:

(一)现金流量指数

现金流量指数=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在这里,现金流入既包括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也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此外,还有其他来源的现金流入;同样,现金流出也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包括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以及其他方面的现金流出需要量。一般而言,如果现金流量指数大于1,即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表明从整体上讲,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要是有保障的。

(二)营业现金流量指数

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现金流出量

营业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整体现金流量的构成主体,营业现金流入对相关流出的保障程度,是整个现金流量结构稳健的前提。因此,在从整体上对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对其中的营业现金流量状况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如果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有着良好的现金支付保障能力基础;反之,当该指数小于1时,就意味着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甚至處于过度经营的危险状态。倘若企业营业现金流量长期性地处于短缺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境地。

(三)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

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增值税)/(增值税

+所得税)

对企业而言,纳税现金流出呈现为一种“刚性”特征,几乎没有任何弹性可言。亦即企业一旦取得了账面收入与账面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保障,都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如果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比率小于1,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借款甚至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的现金支出进行弥补。这不仅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势必将会对其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使该比率大于1。

(四)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

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必需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额

随着使用或时间的推移,作为创造营业现金流量的物质基础,如机器设备等的功能效率会随之损耗,如果不及时加以维修或技术改造,必将危害企业集团的营运能力基础,以致未来无法维持当前水平的营业现金流量能力。因此,当企业取得了营业现金净流量后,必须拿出其中一部分现金,作为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所必需的资本性支出,包括大修理与技术改造等。除了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因存货积压和不良债权等项原因,也会导致有效的营运资本出现短缺情形,这同样也需要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中加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再生产顺利进行,并确保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能维持在当前的水平上。该比率小于1,表明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水平不足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当该比率大于1时,表明所取得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不仅能够为简单再生产提供良好的保障,而且有剩余能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对其他方面的现金需要发挥贡献作用。

(五)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营业现金净流量-维持性资本支出)/到期债务本息

该比率意味着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在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并满足了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要的追加性现金支出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水平,亦即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对偿债的贡献能力。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假设比率为0.55,到期债务200万元,表明企业拥有110万元的剩余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贡献程度为55%,其余90万元,即45%的到期债务只得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六)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指企业营业现金净流量(总额)中,能够用来支付额外债务、普通股利或进行其他工程甚至高风险项目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量。用公式可表示为:

自由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的必要追加资本性支出-到期债务利息

×(1-所得税率)-到期债务本金-优先股利-优先股票赎回额

由于企业实现的营业现金流入量业已满足了纳税、维持性资本支出、偿付到期债务本息以及优先股利等,即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基础等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所剩余部分,即自由营业现金流量,企业便有了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多大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七)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

现金流量均衡匹配率是考察企业现金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性分析指标。在总量上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只是表明企业对包括偿债在内的各项现金支付需要,在总体意义上的现金流入保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结构性的现金支付能力短缺。因此,在对现金流量总量水平考察的基础上,还应当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期限结构上予以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宜的财务对策。具体可设置如下两个指标:

现金短缺率=现金短缺额/现金流出总额

现金余裕率=现金余裕额/现金流出总额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经营者必须立足市场,强化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情况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把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我国国情出发,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二)避免盲目举债扩张

国家鼓励优势企业兼并或收购劣势企业,也鼓励企业发展多元产业,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但是,切忌为了扩张将现有资产特别是变现速度较慢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采取评估升值的方式,人为降低负债水平,去进行力不从心的举债扩张。那么,企业应该在什么样的负债水平下才可以举债扩张呢?从经济理论上讲,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应以50%为界。但是,由于我国企业负债水平受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影响,要使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企业举债扩张以后总体资产负债水平以不超过70%为宜。只要企业经营者牢牢把握住这个负债比率,就能从总体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三)提高投资回报水平和加速投资本金回收速度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或者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负债总水平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造投资或投资新的经营项目,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经营者在进行技改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项目论证,切忌主观臆断甚至赶时髦;其次是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企业不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再次是新项目的投资本金一定要在预期内(甚至提前)收回。唯有如此,企业才不会因技改或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四)有效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提高资产变现能力

要使举债经营的企业能够按期还本,企业经营者就必须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因为流动资产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能够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一年内或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应该归还的债务。这两项相比较,流动比率的数值越大,资产的流动性越强。此外,企业经营者还要把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之后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由此可见,治理的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举债经营的企业按期还本、降低举债风险的必控指标。因此,企业经营者应随时加强对必控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加速企业变现能力。

(五)提高资金运行速度,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企业经营者除了控制资金投量,减少资金占用外,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加速存货和应收款周转,对于税大利小或者负债水平临近警界线的企业尤为重要。这类企业,一旦不能在预期内销出存货、回笼账款,或者回笼的账款不足以支付当期成本费用、税金、利息时,企业只有增加举债来交纳税金和偿还到期债务。这样,企业不但增加财务成本,还会因负债增加而步入财务危机的恶性循环之中。

(六)谨慎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而增加财务风险。

【参考文獻】

[1]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82-320.

[2]廖力平.企业经济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217-219.

[3]克雷沙·帕利普,维克多·伯纳德,保罗·希利.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60-96.

[4]金笙,谢京湘.现代企业决策方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328-332.

作者:朱剑锋

诊断危机信号化解财务危机论文 篇3:

上一篇:撤销违纪处分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广告专业互动教学模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