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从传统音像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切入,引入了音像档案数字化,并从观念、标准、人才和设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缓慢的原因,同时给出了推进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着重阐述了音像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指标选取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1:

音像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方法思考

摘要:档案作为相关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及信息承载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就需要相关人员也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信息的存储。但是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档案类型多种多样,相应的管理也就存在一定的区别,印象档案资料和传统的文字档案就存在承载材料以及使用方式方面的差距,造成管理方面的难题。而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让档案实现了数字化的转变,就进一步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点。本文就从音像档案资料入手,浅谈其数字化管理方法。

关键词:音像档案;数字化;重要性;管理方法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就逐渐渗透到档案的管理环节,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管理效率。而在档案发展过程中,音像档案由于内容和形式均和普通档案存在差异,其档案数字化管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还要求相关人员在管理之前进行一系列的前置化作业才能实现其数字化。所以在进行音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环节,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音像档案研究的同时深入了解数字化的内涵,这样才能保证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正常开展。

一、音像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概述

音像档案是指记录声音或影像的档案,包括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音像作为和文字信息不同类型的档案资料,虽然在功能上和文字档案相同,但是形式上和文字档案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其数字化管理也有所差异。档案的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扫描矩阵CCD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1]。所以音像档案的數字化管理就是指将音像档案转化为数字信息,将其存储在计算机等设备中进行管理并使用的技术。

二、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音像档案由于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在管理环节具有一定的难度,经常出现资料损坏和丢失现象,严重影响档案资料的存储。将音像档案数字化然后进行管理。一方面能够在发展环节提高音像档案资料的管理效率,通过信息平台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像档案资料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音像档案资料的管理效率;其次能方便信息的存储,相较于原始的音像档案来说,其不仅体积较大,管理不便,还很容易出现损坏现象。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压缩音像资料,降低音像资料的储存空间;然后是安全性的特征,数字化的音像档案在发展过程中将音像转化为信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存放的安全性,还避免了使用环节造成的磨损[2];最后就是再使用方便,传统音像档案体积较大,寻找较为不便,数字化的资料只需要搜索即可,十分方便。综上所述,对音像资料应该采取数字化管理模式,由此保证管理的实效性,也让相关档案资源得到科学维护。

三、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

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分析,还需明确基本的要点,如数据采集、储存格式选择等等,均应该重视基本的标准,确保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成果更加突出。

(一)数据的采集

在进行音像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进行信息的收集,由于音像和文字资料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就需要在了解音频的采样频率、视频的码率以及视频的采样格式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采集,这样就能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保证音像资料的质量,避免其产生失真。而且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备的对音像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避免数字化环节出现遗漏,影响数字化档案功能的发挥。数据采集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实现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应该重视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优化数据采集的模式,充分展示数据利用价值。

(二)储存格式的选择

音像资料档案分为声音资料和影响资料两种,该类资料由于本身特点的影响,在存储环节需要加强对格式的重视。在音频数字化存储环节,由于不同的格式在存储量和质量方面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数字化音频的保存环节应该结合不同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保存格式,如WAV/MP3/VIMA等[3]。而在视频资料的格式选择方面,其会对影像的画质和应用范围产生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则需要根据影响的用途以及播放设备进行格式的选择。储存格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相关人员必须要根据工作需要加以判断,以便选择的储存方式符合实际情况,达到理想化的运用效果,为后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三)数字化档案的存储

存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充分展示音像档案资料基本价值的关键途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摆正工作姿态,正确参与到数字化档案存储工作中,使得音像资料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要想实现对音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还需要在存储环节对其进行管理,现阶段常见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光盘存放和硬板存放两种,光盘存放是指利用光学来作为储存介质的一种储存方式,相关人员将音像通过激光技术刻录在光盘中,实现对其的管理。硬盘存放则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相关资料上传到计算机中从而实现对其的存储。相较于光盘来说,硬盘存储更加方便而且安全,还方便了后续资料的再使用。所以通过音像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就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等环节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了管理效率。

结语

在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产生的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音像档案资料,由于其和文字档案有所差异,对其的管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管理效率,就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音像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技术,将音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然后通过数据采集、格式选择以及存储整理等手段对其进行管理,促进音像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琦.媒体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思考[J].浙江档案,2006(08):40.

[2]齐琳.数字化管理建设工程音像档案的重要性[J].陕西档案,2019(04):39-40.

[3]于亚林,邓宁,董峰,王玲玲.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方法初探[J].山东档案,2005(05):47-48.

作者:李丰

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2:

音像档案数字化浅析

摘要:本文从传统音像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切入,引入了音像档案数字化,并从观念、标准、人才和设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缓慢的原因,同时给出了推进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着重阐述了音像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指标选取问题。

关键词:音像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

音像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以其直观、全面、生动再现等特点,能够全面记录和生动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能够有效补充档案全宗的完整性,能够丰富档案全宗的存在形式,在档案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因受到自身特点、存储载体和播放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传统音像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状况并不乐观。传统音像档案经历了蜡筒、胶木、钢丝和磁带等作为记录载体,其中,以磁带为介质的传统音像档案数量最多也最为常见。这些传统录音(像)带档案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和利用,磁介质会发生退变、老化,信号逐步衰减,影像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无法正常播放。与此同时,传统的模拟音像系统和设备正逐渐淘汰,能够正常使用的越来越少,存放在模拟音像带上的珍贵音像资料将面临永久丢失的危险。

一、音像档案数字化的作用和意义

针对传统音像档案面临的风险,通过音像档案数字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将音像档案原有的模拟声音(视频)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音(视)频文件,是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这些重要档案的唯一出路。通过音像档案数字化,不仅可以实现数字音(视)频文件代替传统音像档案提供利用,从而有效地保护音像档案原件,而且数字音(视)频文件的重放效果好,又不会造成损耗。此外,音像档案经过数字化,可以开发出丰富的文化资源,供社会公众广泛消费。因此,音像档案数字化,不仅是有效解决传统音像档案面临问题的不二选择,更是对档案工作的长远发展和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音像档案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

现实中,与纸质档案数字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我国音像档案数字化发展则明显滞后,只有少数档案馆和电台、电视台等开展了音像档案数字化,而更多的音像档案还沉睡在档案馆(室)的库房中。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音像档案数字化发展缓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观念问题。由于音像档案只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才逐渐出现的,它积累的数量与纸质档案相比是九牛一毛,在档案工作中一直处于边缘的位置。而许多档案部门也就逐渐形成了“重纸质档案而轻其他专门档案”的思想观念,使得音像档案长期得不到重视,而音像档案数字化也就自然地落下了。

其次就是缺乏标准。音像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全程控制,需要确定工作流程和环节,需要综合选定各种技术指标和参数,必须要有专门的标准作为指导才能顺利地开展。但我国目前仍没有出台关于音像档案数字化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了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发展。

再次是人才问题。与纸质档案数字化相比,音像档案数字化涉及的技术更复杂,对数字化加工、组织和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而档案部门在这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大都比较薄弱,从而加剧了开展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难度。

最后是设备问题。与纸质档案数字化相比,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和后期编辑利用都需要更多种类的播放、采集和编辑等设备,而这些设备要么是价格不菲,要么是已经停产,市面上很难买到(如钢丝录音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像档案数字化的发展。

由此可见,造成音像档案数字化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些是档案工作者们主观造成的,有些则是客观使然;有些是需要各级国家档案部门共同推动并且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彻底解决的,有些则是每个档案馆(室)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取得明显成效的。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音像档案数字化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解决音像档案数字化存在的问题,促进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暂时抛开那些我们不能左右的客观因素不谈,只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就可以推动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

(一)转变观念,积极创造有利于音像档案数字化开展的各种条件

要想发展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首先就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音像档案以及音像档案数字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积极转变过去“重纸质档案而轻专门档案”的思想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音像档案在多媒体网络时代的强烈需求和美好未来,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资金上充足保障,人员上坚决支持”,积极为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各种必要条件和有利条件。

(二)厘清音像档案的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组织生产方式

开展音像档案数字化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组织生产方式。音像档案数字化有自主生产和外包生产两种基本组织生产方式。自主生产一般由本单位人员负责档案数字化系统的建设以及日常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有关操作人员向社会招聘并进行技术培训。自主生产方式的管理成本较高,但方式灵活,可控性强。外包生产需要把音像档案数字化作为一个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有一定资质和经验的企业承包生产。外包生产方式在建设与管理上相对简单,但需要做好进度控制、质量验收和安全保障等工作。

各单位在开展音像档案数字化前应厘清本单位音像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并主要根据音像档案种类和数量同时参考资金投入方式和进度要求等因素综合选定组织生产方式。一般来说,音像档案数量较少的单位可采取外包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本单位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音像档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可采用自主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确保音像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和安全。

(三)统筹考虑,选好音像档案数字化的关键技术指标

在音像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指标参数选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着音像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因此,在选定关键技术指标参数时,要统筹考虑,慎重选择,既要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和要求,又要立足于现实技术成熟度和兼容性;既要实现音像档案的保真、生动再现,又要便于网络共享和广泛利用。

1.音频采样频率

音频采样频率是指每秒钟对声音波形的采样次数,是描述声音频率的解析度,同时它也是衡量音质的标准,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失真越小,音质就越好,声音的还原就越真实、自然,但音频数据量也就越大。常用的音频采样频率有11.025kHz、22.05kHz、44.1kHz和48kHz等。其中,11.025 kHz是电话和调幅广播的声音品质,22.05 kHz只能达到调频广播的声音品质,44.1kHz是CD音质(高保真立体声)。由于人耳听觉的频率上限为20kHz,根据奈魁斯特(NYQUIST)采样定理,用44.1kHZ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刚好可还原为略高于人耳听觉极限频率的声音,可以完全满足录音档案数字化的需求。而48kHz采样虽然更加精确一些,但人耳已经分辨不出与44.1kHz采样的差别了,而音频数据量会随之增大。因此,在开展录音档案数字化时,建议音频采样频率一般设置为44.1kHz就可以了。

2.视频码率

视频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视频数据的输出量,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视频码率和视频质量成正比,视频码率越大,视频质量就越高,视频画面越清晰,但当视频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后,对视频画面的质量就没有多大影响了。同时,视频码率也与视频文件体积成正比,视频码率越大,视频文件体积也就越大。因此,录像档案数字化时,不能一味为追求视频质量而肆意提高视频码率,而应根据原录像档案的清晰度选定合适的视频码率,在保证能够完美还原原始录像档案画面的基础上,又使数字化视频文件的容量不会太大。一般地,标清录像档案数字化时可选择6M/S的码率,数字化视频与原录像档案画面无明显差别,一个小时大约需要2.5G的存储空间;而高清录像档案数字化时可选择12M/S的码率,数字化视频与原档案画面无明显差别,一个小时大约需要10G的存储空间。

3.视频采样格式

视频采样格式是指录像档案数字化时从原始图像信息中获取亮度信息和色彩信息的方式。常见的视频采样格式主要有YCbCr 4:4:4、YCbCr 4:2:2、YCbCr 4:1:1和YCbCr 4:2:0几种,其中Y是亮度分量,Cb是蓝色色度分量,而Cr是红色色度分量。由于人眼对亮度比色度更敏感,因此在视频采样时,通过减少色度分量,可以有效降低视频容量,但人眼却不能明显察觉到图像质量的变化。YCbCr 4:4:4,表示全像素点阵,三个分量的采样率相同,画面与原始画面非常一致,但数据量巨大;YCbCr 4:2:2,表示每4个像素有4个亮度分量、2个Cb分量、2个Cr分量,画面非常接近原始画面,数据量较大;YCbCr 4:2:0,表示每4个像素有4个亮度分量、2个Cb(或Cr)色度分量,相邻的扫描行存储不同的色度分量,画面接近原始画面,数据量一般;YCbCr 4:1:1,表示每4个像素有4个亮度分量、1个Cb分量、1个Cr分量,画面与原始画面差别较大,数据量较小。为获取较高的视频质量、满足绝大多数利用需求的同时又能有效减少存储容量,在录像档案数字化时,标清录像档案建议选择4:2:0的视频采样格式,高清录像档案建议选择4:2:2的视频采样格式。

4.存储格式

音像档案通过数字化保存为不同格式数字化文件的容量相差很大,数字化档案的品质差别也非常大。而音像档案数字化要实现充分地反映音像档案内容和便利的网上传输、利用,就非常有必要生成不同格式的数字化文件,从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即在音像档案数字化时,可以直接保存为低压缩率格式的数字化文件,以充分地保存和再现原始音像档案的全部特征;在此文件的基础上,通过转换程序,可以生成高压缩率格式的数字化文件,以便于快速检索和网上传输、利用。

(1)音频文件格式

目前用于音频数据存储的格式有很多,如WAV、MIDI、MP3、WMA等。其中,WAV是基于PCM编码的一种波形存储文件,被Windows平台及众多音频软件所广泛支持,有极强的通用性。WAV文件的质量很高,几乎达到了CD音质,可以精确地记录和完美地还原声音,是存档用比较理想的格式;但WAV文件体积较大,一小时的16位、44.1KHZ、立体声WAV文件大约要占600MB的空间,而若将其转换MIDI、MP3、WMA等压缩率较高的格式,则转换后的文件仅为原WAV文件大小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因此,录音档案数字化产生的用于长久保存的数字音频文件,建议采用WAV格式存储,而在此基础上,可以将WAV文件转换生成MIDI、MP3、WMA等格式,用于快速检索和网上利用。

(2)视频文件格式

用于存储视频数据的格式也很多,常见的有MPEG系列和RM、ASF、WMV等,有些适合于档案存储,有些适合于网络在线播放。其中,MPEG系列标准有MPEG-1、MPEG-2、MPEG-4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MPEG-1是VCD的压缩标准,它的视频压缩质量仅达到家用录像机的品质;MPEG-2编码标准是DVD的核心技术,还应用于广播、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HDTV高清电视;MPEG-4是视频流媒体的压缩标准,它的压缩效率更高,可以在低带宽网络的情况下,保障连续的视频数据播放,被VOD(视频点播)所广泛采用。其中,MPEG-2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存储的理念,更加注重视频数据的存储,能够完好地保存原始画面,这正好契合录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由于MPEG-2的压缩率较低,虽然能够完美地保存和再现原始画面,但存储容量较大,不太适合网络传输。用MPEG-2压缩存储10Mbps视频码率、720×576分辨率、384Kbps音频码率、立体声这样1小时的视频画面,约占用4GB的存储空间。因此,建议录像档案数字化生成的数字视频文件存储为MPEG-2格式,用于录像档案数字化成果的长期保存;而在提供检索、预览等网络利用时,可以由MPEG-2转换生成MPEG-4、RM、ASF、WMV等压缩率较高、文件容量更小、适合网络传输的视频流媒体格式。

在当今网络盛行的信息时代,宝贵的音像档案资源若继续被束之高阁,实为暴殄天物。我们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鼎力推进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用数字化的音像档案资源代替并保护传统音像档案提供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发音像档案的文化衍生品,主动推送给社会。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音像档案的独特价值,更可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增长点。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局

作者:杨中营

音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论文 篇3:

当前数据库中音像档案资料开发模式初探

[摘 要]合理开发利用音像档案资料,对国内数据库资源配置的提升意义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数据库音像档案资料开发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通过云系统开发、科研学术研究利用以及公益与市场结合开发的三种开发模式,希望能为未来国内数据库中的音像档案资料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据库;音像档案;云计算;科研;公益

所谓音像档案是指在各项社会中形成的、通过录音、录像等媒介形式保存下来的各项音像资料,对记录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乃至文学艺术的创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对于音像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保管主要是国内各级广播电视台片库、音像资料馆进行的,并存储在单位自有的大数据库,先进的管理方式均为我国的音像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保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社会发展不断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在对音像档案资料的开发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建立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音像档案资料开发模式,是未来音像档案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数据库中音像档案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大量音像档案资料沉淀缺乏有效合理开发

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多元化分工日益明确,产生了数量庞大的音像档案资料,其管理方式经历了传统的录音录像带、光盘、数字化这几个阶段。随着数字化日益普及,以及存储技术的变革,大量的音像档案资料能够妥善地保存在各单位自有数据库之中,而这些数据库基本上都是非盈利性质的。但是由于目前编目处理主要是靠人工完成,一些音像档案管理部门受财力、人力限制,编目化处理范围非常有限,导致大部分音像档案资料均处于“沉睡”的状态,数年甚至数十年均不会有人也无法进行调档查看。面对如此日益庞大的音像档案资料,一些创新的技术手段如“新媒体”的介入,对音像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反而捉襟见肘,作用有限。因此,如何破解档案沉淀难题也是音像资料开发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影响开发

对于当前数据库中音像档案的开发利用绝不是仅仅将这些音像档案资料引向市场进行价值再分配那么简单。这其中还包含着知识产权保护、肖像权保护、隐私保护等法律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易造成法律风险,影响音像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众所周知,音像档案与文字档案不一样,其中不仅包含对相关事件内容的记录,还包含着众多受访者的声音、相貌等的记录,同时在音像档案记录的过程中也涉及到版权、知识产权等拍摄方的权益问题。在以往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公益化运作的时候,涉及到各方利益均能得到平衡,一旦将其进行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这些利益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因此要对音像档案进行开发,必须先解决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

二、开发音像档案资料的三种模式探讨

(一)公有云系统+音像档案的模式

在目前的各项科技概念中,云计算的超强储存功能、远程管理功能以及广阔的共享功能为当前数据库中的音像档案资料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无疑是未来音像档案开发的首选模式。这一开发模式的核心就是建立“公有云音像资料馆”,通过云音像资料馆的建立,将现有数据库中的部分可公开的音像档案资料全部上传到云空间之中,建立统一的音像档案资料开发平台,向全社会开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开发的成本较低,在云计算中用户无需进行大规模高成本的设备投入,只需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完成;二是具有超强的共享与虚拟能力,用户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随时使用音像档案资料,使音像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获得质的飞越。

(二)科研学术+音像档案的模式

针对当前我国现存音像档案资料文史价值较为丰富的特点,在音像档案资料的开发中采用“科研学术+音像档案”的模式可以极大的激发出音像档案资料的自身价值。首先,音像档案管理机构可以积极与各高校以及学术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好国家社科基金、省级社科基金这些财政支撑平台,通过学术项目申报等形式对数据库中的一些音像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鼓励学者、科研人员在治学科研方面多使用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其次,音像档案数据库也可以尝试对自身的音像档案进行元素化科研开发,提取出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素材,为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提供基础的“养分”。

(三)公益+市场的音像档案开发模式

在对音像档案资料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开发均要走市场化的开发道路,其社会效益无论在任何时候均是放在音像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工作的第一位。因此,在对数据库中音像档案资料的开发工作中,可以建立起“公益+市场”的开发模式。公益方面就是将当前的音像档案资料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使全民均能享有基本的查询利用音像档案资料服务。在市场方面,一是对现有的音像档案资料进行引用、租赁、交易等市场化运作,并建立起符合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二是将音像档案资料的前期运作如策划拍摄、非编加工等环节交由市场进行运作,后期运作即档案保管利用、平台建设等交给音像档案管理机构运作。例如我馆这几年坚持拍摄了多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作品:青神竹编、荥经黑砂、绵竹年画、成都糖画……前期的策划拍摄、非编加工等环节均采取服务外包,其音像档案资料的素材与成品的所有权则全部归我馆所有,使得正在迅速消亡的地方文化能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获得了有机统一。

三、结束语

音像档案资料的利用与开发工作能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面对当前在开发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音像档案管理工作者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通过不断创新音像档案资料开发模式,来不断的提升音像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支撑。

参考文献:

[1]卓淑平.电视音像档案资料管理模式的转变[J].兰台内外2014(4):87-89.

[2]凌卫明.县级台音像档案管理与数字化开发利用的思考[J].试听纵横2014(5):24-25.

作者简介:张江(1973年),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音像资料馆媒资部,副研究馆员,双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音像资料管理

作者:张江

上一篇: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药学综合实验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