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准扶贫下的经济学

2022-09-12

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 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

有的地区仅仅只能生产一些低端的初级产品, 个别劳动时间远远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又缺少支撑经济增长的长期发展点, 缺乏特色效益产业, 无法产生足够稳定、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面对互联网下的激烈竞争收益不理想。有的地区虽然初具生产规模, 但尚且处于生长阶段, 特色效益尚未展现, 经济发展仍然难以满足脱贫致富的愿望。

(二) 实体经济参与程度不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多但有效市场狭小, 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有的企业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热情度不高, 配合水平也比较低, 技术培训没有十分可行的行业标准, 难以促成相关产业发展。有的企业虽然热心于产业扶贫, 但可能会忽视农户的发展, 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方面。

3、贫困地区, 贫困户个人对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难以适应, 个人专业技术能力有限, 自然经济占有相当的一部分, 本身对于社会、市场、就业了解不充分, 起点比较低, 发展问题比较大, 主体意识有待提高。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经济学的原因

经济学认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 永无止境的, 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 社会能够加以合理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 资源的稀缺性难以满足人需要的无限性, 这些资源不但包括经济资源还包括有型与无形资源, 如技术、信息等。贫困地区存在资源稀缺, 具体表现为技术落后, 信息不畅等问题。如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问题。尽量满足贫困地区的资源需求, 减小社会资源分配差距。

三、建议与对策

(一) 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立足当地资源实际情况, 多元化发展,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 实现就地脱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注重市场前景, 尊重价值规律, 大力支持有特色、有活力、有潜力的产业快速发展, 三种产业可配合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 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持先富带动后富, 发挥地区产业龙头作用, 带领全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实现脱贫致富。

(二) 造血式扶贫。

产业是贫困区增强造血功能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第一个方面, 把加强企业支撑作为村民收入增长的核心发展模式。在政府引导下, 由企业来运作, 村民积极参与。政府完善扶贫的年度计划工作指导, 尽可能的促进交通设施建设, 农房危房改造, 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企业可以申请减少行政审批、减少税收、加强融资渠道等优惠政策倾斜力度, 促进企业与贫困户共赢发展。企业还要改进传统帮扶措施, 为群众提供方法、技术指导、季度规划、信息整理、筹集资金, 为村民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二个方面,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在纯粹的交换经济的情况下, 政府来改变个人禀赋的初始分配状态, 其余的一切都可以由市场来解决。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具体情况, 进行贫困地区稀缺资源的供给, 使贫困地区有机会去进行自我创造财富, 改变现状的能力和机会, 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

(三) 优化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可由市场按照效率先进行分配, 再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进行的再分配。初次分配除了按劳分配, 农村还可以按土地要素分配, 通过多种分配方式提高村民整体收入。政府在分配的过程中, 要让利于民, 调节过高收入, 切实增长中低收入群体, 严厉取缔非法收入。最后可以由社会组织, 团体进行自愿捐赠进行分配。政府可以为三次分配即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提供桥梁, 通过它来弥补社会保障制度下的纰漏与局限, 同时大力宣传削减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的分配体系。

(四) 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 促进资源供给的数量与质量。

扶贫资源的配置要与当地贫困人口、社会稀缺资源相匹配, 达到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使得资源有效供给, 提高生产效率, 达到成本最小化而效益最大化。统筹兼顾, 这就需要深入扶贫地区, 了解扶贫地区, 产业规划, 发展情况, 相关政策的落实,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一侧尽量的在保质保量、不弄虚作假的情况下, 精准对应需求进行改革。

(五) 社会保障制度。

一部分人的福利未变, 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增加, 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是向帕累托最优这个经济效率顶点的靠近。不仅仅局限于养老金, 医疗保险, 最低生活保障。向穷人可以适当增加新的社会福利或者提高社会福利标准, 对于扶贫地区可以适当性改革。社会福利是一张安全网, 是扶贫地区不会落入深渊的保障。

结束语:

扶贫的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原有的稀缺资源条件;二是提高自身的生产建设能力, 加强“造血”功能;三要形成社会合力, 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相互配合。扶贫必须微观, 要精准扶贫, 到人到户。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实现脱贫, 最终走向致富。

摘要:本文是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政策下, 从广大农村的扶贫实际出发, 通过相关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精准扶贫有效的做法结合, 最终能让这些理论在精准扶贫中得到综合利用与合理选择。

关键词:精准扶贫,经济发展,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张永雄, 王学力, 王亮明.精准扶贫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19) :160-164.

[2] 周中华, 张红霞.精准扶贫的新制度经济学探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8 (02) :63-66.

上一篇: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发展趋势下一篇:POCT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对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