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再解读

2022-09-10

1、新常态下正确理解城市设计内涵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即“不拘常例, 不违常情”。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 是对中国国情的全新揭示。

城市设计本身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 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 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 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的特点。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 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 联结渗透。相较城市设计以往的这种相对单纯的内部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 在新常态下, 城市设计需要更加“外向”, 主动探索与其他类型规划的结合, 寻求自身更重要的江湖地位。

同时, 一系列文件精神直接指向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形态的指导思想:

“看得见山, 望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文艺工作座谈会。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 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习近平。

从以上指导思想可以看出, 带有人文关怀与情感温度的城市规划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城市设计关注尺度和空间, 响应人本与文化的优势, 使其扮演的角色也愈加丰富, 逐渐形成“大跨度、多维度、重实施”的特点。因此, 重新解读城市设计在新常态下的内涵延伸, 是做好城市设计的前提条件。

2、规划管理对城市设计的要求

2.1 实施规划

城市设计并非法定规划, 故常常方案足够动人, 落地却十分困难。所以, 城市设计纳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与法定规划相结合。近年来, 成都市探索了将城市设计与控规结合, 形成可直接指导实施的规划, 即实施规划。实施规划是使规划面向实践, 走向务实创新的重要探索, 是对现有规划的延伸和补充, 是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是规划进入“存量时代”的必要手段。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 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又相互映衬为在空间设计与管理条例上精细化推敲的过程与结果。故往往以控规为基础, 城市设计为载体, 表达为管理直接应用的形态控制要素。如通过城市设计加控规的方式, 涵盖开放空间、重要节点空间组织、视觉空间联系等体现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容, 弥补通则式管理在特色塑造, 形态管理上的不足。

2.2 城市设计的编制层次

城市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 其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编制作用均有不同。宏观设计为城市塑造整体形态格局、中观设计为区域提供可实施的导向、微观设计为地块设计合理空间关系, 而无论何种尺度, 其核心目的是提升规划管理的品质。

宏观设计重点研究城市空间整体格局, 包括轴线、滨水带、城市组团分布、绿廊地区等, 紧紧围绕宏观格局的关键词, 形成整体格局。中观尺度重点研究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区域形态与组合方式, 提出设计引导。微观尺度更注重人的体验, 突出业态对形态的设计影响, 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细化和主题化设计, 针对核心区域重要公共空间, 提出具有可操作的控制条件。

2.3 城市设计要落实什么

城市设计的落实, 其本质是创造并设计与城市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元素的空间载体。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总体层面, 重点片区和一般地区。总体层面是将设计放眼整个区域, 明确其本身及在整个区域中的格局。重点片区则重在落实可以实施的设计构想。如将建筑色彩及材质、商业内街及广场、裙房退距及高度、主要业态及面积等内容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可为后期建筑项目审批提供有力的支撑, 确保城市设计成果落到实处。对于广大的一般地区, 很难提出适用于所有区域的原则, 也无法穷尽各种可能, 故通常采用控底线的方法, 明确落实其不能做, 或不能突破什么。

2.4 城市设计法定化探索

前文提到, 城市设计因为没有“法定规划”的黄马褂, 所以容易造成设计成果难以落地的局面。在我国既有的规划体系中, 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有法律要求。但对中观层面的把握上比较缺乏。我们国家之所以会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忽视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

在城市设计法定化的道路上, 深圳与天津已做了很多探索。深圳利用“导控文件+法定图则”的形式进行控制, 其本质与“形态设计+控规”类似。天津则实行精细化设计, 结合具体方案与一系列导则, 进行非常严格的形态控制管理, 指标精确到每一栋建筑。从管理上看, 深圳模式要注重项目之间的对接和联系, 即一个清晰的总体形态控制。而天津模式通过“牺牲”一定程度的设计自由换取整体形态落地的保证, 但需要一个统筹力和协调力足够强的管理机构。

3、未来趋势

3.1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2016年8月《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新征求意见稿) 》出台, 对明确城市设计作用, 细化城市设计要求提出了指导意见, 将作为下一步城市设计编制与实施的重要条例。

3.2 城市设计满覆盖

城市设计满覆盖将形态控制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对于成都市来说, 近年北改、环城生态区等一系列实施规划奠定了城市设计与控规融合的基础, 目前正在编制成都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也将明确城市总体格局, 有助于将来实现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满覆盖。

3.3 多规融合

谋划多规融合是一个全国性的课题, 需要破解各规划间现存的法律障碍、技术障碍和体制障碍。在多规融合的探索中, 城市设计以何种角色和作用纳入其中, 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3.4 社会规划与高新技术

目前城市设计已不是单一的形态设计, 它更趋向与“社会规划”和“高新技术”融合。城市设计愈发深刻地直面社会热点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存量规划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旧城更新中的城市设计、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形态研究等。同时, 新技术的推广也为城市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如大数据背景下的空间设计, 风道模拟下的形态修正等。

4、小结

新常态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城市设计作为规划序列中“重拳”, 需要最大化发挥作用, 并在新的秩序中找准角色。笔者认为, 城市设计已不适合作为独立的规划项目存在, 它应该与各个层面与类型的规划紧密结合, 如根系般渗透到规划序列的每个角落, 最终集成优势, 破土成材。

摘要:“新常态”的全新背景对城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内涵、管理、作用等角度出发, 思考“新常态”下应关注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城市设计,规划,解读

参考文献

[1]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单元二02街坊开发导控文件》

[2] 天津市规划设计导则

上一篇:浅谈如何布置和检查高中生的寒假体育作业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