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的转型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cfo的转型范文

财务总监(CFO)和财务部门如何转型?

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向客户提供价值,赚取利润,实现员工、客户、股东三方共赢,这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在资本、资产驱动企业发展的时代,股东是第一位的,客户是基础,员工是辅助,这个时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是控制,是监督,这是由股东和员工的关系所决定的;到了以“人”、以知识驱动企业发展的时代,资本不再稀缺,牛人是非常稀缺的,所以拥有知识的员工是第一位的,客户是基础,股东的资本不再是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其地位要弱化,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人愿意把投票权让渡给创始人或管理团队的原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时代的管理思想从控制、监督转为激活个体、赋能。 不管公司如何定位、如何确定战略,实现员工、客户、股东三方共赢应该被作为企业内部设置部门和岗位的基础,作为衡量部门、岗位价值的标准。凡是不能满足三方共赢价值标准的部门和岗位都要裁撤,不能很好满足三方共赢价值标准的部门和岗位要进行职责合并。对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的关系,如果建立公司内部市场更有助于激活部门和个体,那就应该采用内部市场的方式;如果用计划的方式更有助于激活部门和个体,那就应该 1 采用规划、计划的方式。根据观察经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内部市场的激活程度优于计划。

财务部门是后台部门。关于后台部门的定位,应该要静悄悄的完成工作,不要打扰业务线的运行,但要时刻准备着,在业务线需要的时候,要为业务线输送炮弹,为业务线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这些工作在很多公司做得不够好,有些公司甚至很不好,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财务部门在干什么?他们更多的职能在于会计核算,去满足资本市场需要,去满足股东需要去了,可能会做一些财务分析、成本管理或者税务管理,但价值含量不够,在内部管理方面的支持也远远不够;第二,根据三方共赢的价值标准去衡量财务部门、数据统计部门或岗位,我们会发现很多企业都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和岗位冗余,因为这些岗位的存在,延缓了业务流程,增加了控制成本,影响了业务线的效率,降低了业务线的敏捷度,是负面因素。所以可以经常听到财务人在讲,“我们财务在公司里面没有地位的”,但“有为才有位”,没有“为”,你还影响我的业务,谁给你地位。

为什么没有那么大的“为”?这里更多的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接受同一种教育,去读相同的管理教科书,这些管理教科书还是工业时代的观点,在讲“代理成本”,讲管控,当我们把工业时代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带到知本时代,可以去想,完成一项工作或者让工作合规花费的管理成本到底有多大,但结果可能还不尽如人意,通过控制、监督永远不会让一个

2 人或者一个团队做到100%的发挥,不管是态度还是能力,这里是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的,大家都假装很忙,实际上是在玩猫抓耗子的游戏。从交易成本的观点来看,管控成本要远远大于所获收益,管控永远得不偿失。

具体到财务部门,姑且我们相信他们可以做好的管控,可做好管控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在任正非先生非常喜欢的《蓝血十杰》中,讲到财务部门让福特汽车变得规范,能搞得清楚有多少家底之后,财务部门的地位空前的高,开始变得非常强势,财务部门甚至要参与要不要开发新车型这样的决策,以至于影响了创新,影响了业务的运行,市场地位没落。我从来不相信一家企业拿着会计报表,拿着财务分析,拿着统计数据就能把企业经营好,前台就是前台,后台就是后台,本就是本,末就是末,企业经营要盯着业务的本质、盯着客户,去琢磨怎么创造价值,怎么去满足客户的需要,怎么样让客户爽,怎样让客户嗨,如果管控走过头了,就会窒息公司的创造性和活力,整个公司开始变得谨小慎微,变得保守和没落,宁可不做,也不犯错。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不管如何定位财务部门的职能,如前面所提到的原因,财务部门是没有办法做好管控的。

那么,如何让财务和统计的职能变得更有价值,让财务和统计职能的投入成本最小,让财务和统计的职能发挥对业务的负面影响最小,正面支持最大,是需要考虑、规划和设计的。

3 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很头疼,财务部门生成会计数据,业务部门生成业务统计数据,人力部门生成业绩数据,数据五花八门,出处各不相同,口径都有差异,谁对?谁错?谁的可用?每个部门都在讲,我们都对,哪谁错了?永远是口径错了。哪应该怎么办?

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考虑,与业务数据的核算、统计相关的职能进行合并势在必行,道理很简单,不管是会计核算数据、业务统计数据还是业绩考核数据,有且只有一个数据源,这个数据源产生于业务流程,底层数据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必要让不同岗位、不同部门的人去统计、去加工,这个统计和加工过程甚至经常会打扰到业务线的运行。现在很多公司的业务流程有问题,无意义的多重控制,数不清楚的审批人;用审批权解决知情权,把Copy to变成批准;专业意见线和风险承担线混杂;流程顺序倒置,无谓的控制点设置;业务流程折返跑;表单设计不合理,多点收集数据或者无价值的数据太多。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对业务流程和控制缺少顶层设计和细节设计。业务流程和控制应该体现管理思想,现在太多的流程是描述,是把多年的操作习惯不加甄别的嵌入到了管理文件和ERP系统中。

要解决底层数据收集的问题,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先要搞清楚管理思想是什么?写平衡计分卡的卡普兰讲公司要“提供价值主张,以吸引和留住目标细分市场的客户”、“满足股东对卓越财务回报的愿望”,与这些主张相关的流程是核心流程;华为的

4 任正非讲要“多产粮食(销售收入、利润、优质交付、提升效率、账实相符、五个一……),以及增加土地肥力(战略贡献、客户满意、有效管理风险),不能对这两个目的直接和间接做出贡献的流程制度都要逐步简化”,道理是一样的,流程背后是有思想的,流程一定要把这个思想反映出来,否则只会控制不当,做了很多事,数据还没生产;第二,还要去搞清楚管理层、业务线的数据需求是什么?倒着去看应该怎么设计流程、设计表单、设置控制。在流程设计时,有一个问题要考虑,哪些数据要人工产生,哪些数据要用传感器、人工智能装置产生并收集,科技的快速发展可以带来多样化的数据产生和搜集方式,我们要选择最低的成本去收集需要的底层数据。

有了底层数据之后,要在软件系统中按照不同的规则进行处理,让凯撒的归凯撒,人民的归人民,分别生成会计数据、统计数据和业绩计量数据。

底层数据按照会计规则和逻辑核算后,就生成了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可以满足对外披露和内部管理需要,当然,就内部管理来讲,需要的不单单是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层面的分析,会计报表是给投资者看的,是给股东看的。业务线的需要会更加精细和具体。

底层数据按照统计规则和逻辑核算后,就产生了统计数据,可以代替一线的数据统计员,代替业务部门设置的各类统计岗,可以满足不同管理层级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外部机构的需要。这

5 些统计数据加上会计数据,就有了进行精细化分析的基础,从对业务线的支撑来讲,要以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精细度和业务线不同的需求去分析,基于业务逻辑去找到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去解决信息不对称,去满足业务线个性化的需要,去做到“千人千面”,这是大数据的概念。

底层数据以及前面提到的会计数据、统计数据按照业绩考核的规则和逻辑核算后,就产生了业绩计量数据,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业绩计量做到实时,可以随时向业务执行主体和考核主体展示执行偏差,未来要走的路,以及现在已经走的路可以获得多少报酬,这是有非凡意义的,业绩考核绝非是到了年底算算账,分分钱,而是要去驱动业绩,驱动绩效达成,这是根本。在业绩计量时,还要考虑组织变小的现实需求。互联网解放了人性,很多人要去获得“自主权”、“掌控权”、“自由权”,很多人开始追求马斯洛需求模型的第四层的尊重和第五层的自我实现,组织变小是唯一可以去实现此目标的方法,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海尔的自主经营体、华为的班长的战争、韩都衣舍的小组制以各种方式实现了组织变小,在组织变小的环境下,业务执行主体和考核主体会更加细化,数量突然呈现指数式增长,有些公司甚至会具体到个人,业绩计量要跟得上才行,不管是定量指标的预算达成率,还是各类KPI,很多是源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软件可以自己算的出来,共享才是低成本之路。

6 只要设计得当,就可以实现一套底层数据,三个不同应用,就可以解决现在很多公司在会计核算、数据统计和业绩计量方面花费的太多成本的问题,可以解决延缓流程、增加控制、增加人力、数据多头进、多头出,且效果和质量还是不够好,甚至很不好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大一统,有条件和资源做更加深入的分析,做好内部数据的挖掘和经营。

所以传统财务部门的职能必须转换,要转换到内部共享的思路上来,变成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

数据经营要起到业务线参谋部的作用,要做好特种兵的后勤。业务线可以提出不同的需求,数据经营部门也可以启发业务线的需求,由数据经营部从底层数据、会计数据、业务数据、统计数据和业绩数据中生成满足这些需求的个性化报表,并向业务线兜售。任正非先生提到前线呼唤炮火要支付成本,业务线要根据数据经营部门提供数据的价值支付成本,在这个逻辑下,数据经营部门就有压力去做出对业务线有价值的数据报表和数据分析报表,在互相的压力下,不断提高数据经营部门的能力。当然,在市场逻辑下,业务线也可以不向数据经营部门采购数据,但业务线要对其经营绩效承担责任,经营绩效可能因此而下降,个人利益会受损。

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经营部门经过若干期的数据积累后,可以基于做出不同的模型,基于线性关系或者指数关系对未来做 7 出相对准确的预测或预算,这对绩效考核是非常之重要的,可以改变吵吵闹闹搞预算或者拍拍脑袋搞预算的状况。

在业绩计量的部分,软件可以完成针对每个业务执行主体和考核主体的全部定量指标的预算和考核报表生成;在涉及到个体执行力、团队协作、市场影响力等定性评价部分,只要设计好用户界面和被考核人界面,按时输入即可,这样预算执行偏差和可获薪酬可以即时在被考核人界面呈现出来。2012年有篇文章很火,叫“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讲了两个观点,一是考核成本太高,一是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是负面的。如果按照前面的设计去完成考核,第一个问题可以解决,考核成本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种考核方式最大的成本是软件成本,但这部分的边际成本是逐渐降低的,边际贡献是逐步上升的。

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到底应该是成本中心,还是利润中心?我的意见是作为利润中心比较好,这个部门本身也需要被激励、被驱动,作为利润中心,他们会更加在意产出质量,在意其价值贡献。“用户付酬”的概念大行其道,让用户满意了,薪酬就保持在较为满意的水平;让用户嗨翻了,那薪酬就应该让你嗨翻,这样的机制才会有动力去让用户嗨。只有作为利润中心,才会有增量利润,才可能更好的设计针对团队和个体的激励政策,让激励更有强度。科斯用交易成本解释公司的边界,对于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来讲,其交易对手有两个,一是业务线,要为向业务线提供的数据和报表收取报酬;二是公司及公司的战略部

8 门,他们要对外披露或使用报表,应付公司外交之所需,同样,他们应该支付成本。

既然需方要支付对价,售方要收取报酬,哪公司就应该做好定价规则和交易规则,动态调整。通过定价和交易规则,让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在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获得有竞争力的盈利,相反,则会有较低的盈利,这个盈利还和个体有关,这样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就有动力去挖掘好数据,打磨好产品,服务好客户了。

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的人员应该怎么组成呢?五个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人员。能常规业务、可以描述和定义的业务可以由软件自动预算完成,只要在软件里设计好会计政策即可;对于非标准化的、个性化的、不能定义的业务要交由会计核算人员完成;当然,这里面还要有几位会计政策专家,追踪会计规则,根据公司的阶段和目标评估会计政策的恰当性;二是一定数量的财务分析人员,他们要懂业务,会构建分析模型,还要有能力解读软件的分析结果;他们还应该是客户经理,去琢磨怎么服务好用户,是用户和软件系统的桥梁,国内会计教育多年,院校众多,具备这种功底的人相对较少;三是数学专家,他们随意的用业务、财务和行为数据,去挖掘各种相关和因果关系,去设计数学模型,去解决各种可能性;四是数据搜集专家,获取企业外部的宏观数据、行业数据、同业公开数据;可以翻译并分解业务线的数据需 9 求,内嵌于业务流程之中;五是人力专家,跟踪公司目标,评估考核政策,维护好计量模型。

这是1.0版本,在2.0及后续版本中,还有更好玩的玩法,在Peter H.Diamandis写的《富足》中给了我们丰富的多样性,美国人探索宇宙的声音,找寻外星文明,但存储资源和计算能力不足,通过一个计划让全世界的人参与进去,在大家不用电脑的时候用剩余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去运算探测到的宇宙的声音,这是“分包”的力量。工业时代的主体是“公司”,知本时代的主体一定是个体,在从工业时代向知本时代走的过程中,公司的边界在变得模糊,个体价值得到空前突出,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可能是美国人提个想法,法国人提供基础数学模型,智力人提供算法,印度人提供软件编程,中国人做软件测试,德国人去做产品制造,这个软件或产品行销全世界,但这个公司的员工可能只是哪个美国人,这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我们只做最擅长的,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高度协同。同样,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不管是以财务共享中心为基础去建设还是其他形式去建设,只保留与之相关的核心人员即可,其他人员完全可以通过高度的标准化、流程化以众包的方式让全世界的人去参与,成本会有多低?完全是颠覆式的。我相信这不是个很未来的事情。

回到1.0版本,这五部分人应该是大型企业的配置,且一个大型企业,不管有有多少经营和考核主体,有多少子公司、分公司,只设一个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才能

10 体现出大型企业的优势,至于多大的企业才算大型企业,没有经验数据,直观感受来讲,要去算账,要从成本方面进行考量,增量成本为负数的情况下,就可以设一个共享的数据经营和业绩考核部门。随着软件模块化、标准化以及运算成本的降低,大型企业的门槛会不断降低;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不具有所有权关系的中型、小型企业也可以搭上共享经济的东风,共用一个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平台。

很多人会有疑问,这么多业务执行主体和考核主体共用一个平台之后,会不会出现官僚化,服务跟不上的情况。这和政府机构是不同的,政府机构是官僚的,缺少制约的,平台好用不好用,核心是个机制设计问题。如果是用户评价,用户根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值支付报酬,这种倒逼机制会逼迫他们去做好服务。淘宝的卖家可能会因为一个差评抓狂,这就是机制,透明的评价体系和用户付酬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的产出质量。

在传统的财务职能下,还有两个职能没有涉及,一是税务管理,二是成本管理,应该怎么办?

税务管理很重要,可以合理节约现金流,从职能设计和定位来讲,应该放到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税务专家要针对各个业务线做出常用的、标准化的税务产品,这需要税务专家分析业务流程和交易结构进行设计,这些 11 标准化的税务产品各个业务线都可以用,这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但使用要支付成本;二是针对个性化的部分,税务专家可以向业务线兜售税务服务,或者业务线采购税务专家的知识和服务,要支付成本。如前面所提到的,道理上来讲,不管是常规业务还是个性化业务,业务线可以不找税务专家,但你要承担因此增加的成本以及可能的收益降低,这会使个人收益受损。用市场机制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给税务专家足够的激励强度去做好产品和服务,去获取增量收益。

对于成本管理,我始终认为财务部门只能管理小成本,管不了大成本,但管理小成本所支付的成本远远大于成本节约。财务部门最擅长做的事情是两个,一是卡着费用不让报销,二是有些事情不让做节约成本,问题在于让财务人员睁大眼睛,一年下来,能省几个钱?到底是省的钱多,还是隐性成本更高?结论恐怕是因为不能做的事情所带来的隐性成本更高,因为卡费用所带来的业务人员的消极情绪所带来的损失更大。

成本管理之道在于机制设计,我经常拿褚时健管理“橙园”来举例子,褚时健让四个园长或者片区长管理整个橙园,员工有基本的保底收入,橙子品质好了,单价高,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管理橙园的成本高了,到结算期还要从保底收入里面扣,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制,要当地的员工获得了可以维持非常体面生活的收入,褚橙的品质和产量也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这是个多方得意的机制设计,在这里面,褚时健没有去卡员工的费用,成本反

12 而真的节约了,这在黄铁鹰的“褚橙你也学不会”中说的非常清楚。对于成本管理,首先要明确,成本管理的责任人和执行主体是谁,他们应该是业务人员,绝非无关的财务人员;如果设计这样的一个机制,只要保证质量,供货期稳定,较低的退货率,把生产线的成本节约(实际成本小于预算指标)拿出来,生产线的工人分50%、公司分50%,在这种机制下,成本节约的幅度肯定远远大于现在各公司流行的做法,或者市面上各种成本管理书中提到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相同的机制还可以复制到投资上、复制到费用管理上,复制到业务线、复制的后台部门,经营公司要融智,集合众人之智慧,才可能解决问题,前提是要解决别人为什么会给你“智慧”的动力,这绝非可以卡出来的。设计好的机制,有三个前提,一是公司的管理层有权力设计并决定这种机制;二是考核主体要拆细,责任人和受益人明确,规则透明;三是领导人要有包容的胸怀。这也是国有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了和我没关系,做坏了,和我有关系,所以,谁还做呢?从博弈论来讲,不作为成了最佳选择。

所以在成本管理这个问题上,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需要做的事情是满足各业务线、各考核部门的数据需求,提供各种报表,以及咨询意见,做不做?怎么做?还是要由业务线来决定和执行,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躲到后面就好了。在明确的分利机制下,众人的智慧会被点燃,成本节约幅度是惊人的。

13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来实现?工具是什么?一套底层数据三个应用的做法,只有在这个时代才可以做,我们的认识到位了,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明确了,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还有很低的运算成本和存储成本,有很低的数据收集成本,有丰富的数据挖掘方式,PC端和移动端的用户界面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所以做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相比于传统分散的、多头的方式开始变得更划算,也更有意义。现实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很多公司都有各种物料管理软件、CRM软件或者ERP软件,但这些软件无法实现前面所说的功能,因为这些软件更多的是在做已有流程的描述,做控制,没有或者很难体现管理思想;二是做这些软件已经投入了很多资金,如果要推倒重来,上上下下难以交代。

软件应该有思想,这个思想不单单是软件设计的思想,软件框架的思想和功能实现的思想,更多的应该体现管理思想,体现服从和服务于核心目标。如果软件不能实现前面讲的数据收集、不同规则框架下的加工、多维度分析的功能,以及不能实现三方共赢的价值标准以及由此衍生的管理理念,那么应该进行定制化开发。定制化开发不是推倒重来,定制化开发要有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里面要统筹全局,分析细节的流程、控制、表单,已经嵌入到已有软件的,可以修改现有软件的流程设计即可,再通过添加不同的模块,以及连接软件,把这些不同的模块整合起来即 14 可。当然,这个过程是要花费大工夫的,也可能很难找到具有经营思想的软件设计师,不断迭代也就成了必然。

不管是前面讲的数据经营还是业绩计量,我们都可以用软件集约化的完成,数据都可以被集中到一起,除了前面讲到的成本降低、对流程的影响降低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用处,就是前面不断强化的一个概念,数据的经营,这是DT,即数据资产的概念,大型企业要开始经营数据资产,要有一个机构开始整理数据,对数据集中挖掘了,去用于各种各样的决策。数据分散对于数据挖掘和经营来讲,成本过高,缺少系统规划,挖掘的维度是不能都被涵盖到的。所以,数据的集中、挖掘是必然的趋势。 传统财务部门除了要做前面提到的核算和分析工作,还要管理的融资,管理资金,甚至还要管理资产,这部分职能应该怎么办?企业的经营应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产品线的运营,有目标客户,有产品,有现金流,有利润;二是不同业务线的取舍,或者资源配置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第一个层面做的好,第二个层面比较弱,很少会去评价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

对于大型企业,我比较主张“司库”的概念,把资金的存量和增量及增量的方式,资金在股权投资、产品线建设和理财方面的使用,以及存量资产和股权一并考虑,应该由司库或者资源管理部门统筹这些资源的管理,放到配置效率、配置效果的高度,放到资源最优化使用,最大化产出以及三方共赢的价值标准的高 15 度去统筹,去考虑。从体系建设来讲,可能更多的是资源配置体系的建设,包括融资、投资及各环节评价体系、标准和作业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司库或资源管理部门与“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的关系。和前面出现的逻辑是一样的,司库或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是作为数据采购部门存在,要从数据经营部门定制数据,如资金使用效率、资产产出效率和结果,向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支付成本;同样,数据经营和业绩计量部门要保证司库或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的数据都有,且能加工出可靠的,有质量的,表现形式符合其要求的数据或者报表。我始终认为,在公司内部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输出可靠性、输出效率和品质的方式是最可靠的。

财务职能转型,从管控型或者报表型的财务职能转换到以低成本的方式为前台输送资源和炮弹,可以符合公司核心目标,这是始终的主题,形式的转换,低成本的探索谈不上颠覆,这里面核心是对目标和手段的认识问题,是对管理思想的实践问题。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能走多远,取决于能不能找到实现思想的工具和方法。只要知道要去哪里,只要目标明确,走起来,进程中不断修正,迭代中不断完善,没有最好,只有努力做到更好。

第二篇:成为胜任的CFO

《成为胜任的CFO——中国CFO能力框架》

该课题提出,我国公司财务会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当具备的能力要求包括:

8项核心职能(业绩管理、决策技术、财务战略、财务服务供应、会计核算与控制、财务信息提供、相关关系维护、经管责任)。

7项核心胜任能力(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分析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控制能力、资源管理能力)。

3类能力要素(职业价值观、核心知识、核心技能)。

17个知识模块(战略管理、公司治理、价值管理、购并重组、财务分析、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审计内控、成本管理、税收筹划、财务呈报、信息系统、资产管理、职业道德、领导团队、沟通协调、系统思维)。

第三篇:CFO的22条军规

来源:首席财务官 发布时间:2011-02-17 作者:田茂永 编辑:cljmy http://news.esnai.com/39/2011/0217/59322.shtml 通过对成功CFO的观察,进一步梳理出来诸多CFO职业生涯体悟,套用22条军规的模板,分享给CFO朋友们。

“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 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在1961年发表的著名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扉页上题写了这句话。这部小说在问世之后引发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在当代美语中,原意为“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发疯,那就说明你没疯”的Catch-22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单词,使用频率极高,用来形容任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规定或条件所造成的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表示人们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或者是一件事陷入了死循环,或者跌进逻辑陷阱等等。

本土CFO在向公司价值创造者角色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现有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定位同样有着类似的逻辑困境——要成为价值创造者,首先要把现有的基于控制和日常管理的财务体系提升到高度流程化的状态,这必然占用CFO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其时间和精力无法向高价值创造环节深入推进,这反过来必然又制约了CFO成为合格的价值创造者。 为此,我们凭借在《首席财务官》杂志创刊近六年的过程中,通过对成功CFO的观察,进一步系统梳理出来诸多CFO职业生涯的体悟,套用22条军规的模板,分享给广大CFO朋友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俨然已经成为国人处理社会关系如鱼得水的最高境界。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当当网总裁李国庆在新浪微博上大战“大摩女”的场景,不得不令围观者感叹,即便做到新登科的上市公司CEO,仍然需要在人情练达上多下工夫。那么身处于外部投资者、内部公司治理等多重环境纠葛下的利益与权力的焦点之中,CFO如何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呢?

军规一 懂得如何说“不”是职业操守的底线

《孙子·军形》中有言:“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而对于一个出色的CFO来说,在其职业生涯中无论面对利益的诱惑,还是各方面的压力,守住职业操守的底线就是“不败之地”。

此刻,在百度上键入“财务总监判刑”的关键字可以得到686万个搜索结果,大到中航油的前财务总监林中山因“陈久霖事件”中在交易中捏造并发布虚假财务报告,掩盖公司当时大约5亿美元的亏损额,最终被新加坡地方法院判决入狱两年;小到湖南郴州一家休闲娱乐公司的两位财务总监因帮助逃税而被判刑。 在我们的观察中,优秀的CFO总是善于说“不”而使自己始终把握着职业操守的底线,不仅可以摆脱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能给企业带来更长久、更稳定的价值。一方面由于国内各种环境因素使然,作为企业运营的中枢所在,CFO时常要面对“黑与白”的被动决策,这样就会有搜狐联席总裁、CFO余楚媛在其CFO职业生涯早期即与后来锒铛入狱的顾雏军分道扬镳;另一方面,如何在企业战略决策上,在国内常见的创始人或CEO“一言堂”之下,给出客观冷静的独立意见,也是优秀CFO的价值体现,这方面原蒙牛CFO姚同山以“善泼牛根生的冷水”著称,吉利集团CFO尹大庆也往往是执委会上唯一和李书福唱对台戏的高管。

军规二 掌握业务的深度决定CFO职业发展的高度

早前本刊曾讨论过CFO如何接任CEO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最大的瓶颈来自于对业务的把握深度。

目前,国内大多数CFO的教育背景还是财务和会计,而国内大学的会计教育内容极其狭窄,主要还是聚焦于会计核算方面,战略管理、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资本运作、企业金融等广域的CFO必备管理知识严重匮乏。同时从更深的层面而言,国内传统的财务分析一般是重视经济现象的微观分析,缺乏从资本运作和价值创造的角度来审视和解读业务数据。

随着本土企业的日渐壮大,大型企业集团走向资本管控型的模式越来越明显,而在这方面,大多是营销和技术出身的公司创始人面临着力不从心的挑战,急切需要强有力的搭档补齐这一短板。因此本土CFO们有着良好的职业上升通道,前提是加强对业务深度的把握,帮助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

军规三 专家式的领导力大于程序权力

尽管在多年的采访和论坛中,我们不时听到有CFO抱怨本土企业的公司治理环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支持CFO拥有更广泛的权力和更核心的位置,但更多优秀的CFO还是选择了“反求诸己”的方式,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博得更强的话语权。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通过获得“专家式的领导力”远比谋求程序权力更重要,或者我们干脆就可以将这种“专家式的领导力”归于非权力影响力之列。

通常构成影响力的基础有两大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在这种方式作用下,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法律、职位、习惯和暴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相反的另一种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

军规四 善于用非财务语言解读财务数据 由于会计簿记的作业特征,大量晦涩难懂的会计术语充斥了当前企业的财务报表系统,进而使得非财务出身的高管们在阅读这些财务报表的时候头疼不已。指望通过财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来教会这些高管们解读财务报表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非财务语言把报表中的关键要素提炼出来,能收到更明显的效果。 中国神华CFO张克慧曾讲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当时张克慧刚调任到朔黄铁路(神华集团内部的运煤专用线)不久,一次总部领导来视察工作,想知道朔黄铁路与国内另外一条著名的运煤专用线大秦线的运营水平差异,当时的总会计师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讲各种报表上的数据,最终董事会成员也没搞清楚答案,结果张克慧用非财务语言重新梳理这些数据,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让总部领导搞清了状况。

从常识而言,“科学正确决策=90%的信息+10%的判断”。因此优秀的CFO们都会在三张表之外,再单独制作一版用于内部经营分析的非财务术语的运营报表,以方便高管层获取有效信息,掌握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军规五 真话不全说,假话不能说

一军规原始出处来自于中海油集团总会计师吴孟飞在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CFO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任的时候所留下的经验之谈,原本是应对投资人、分析师和无孔不入的香港媒体而提醒继任者注意的要点。

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的CFO,面对投资人、分析师和媒体进行公司信息的权威发布是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某种程度而言,这些利益关联者往往把CFO看作是上市公司的“天气预报员”。在那部著名的美国电影《天气预报员》中,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芝加哥天气预报员大卫,被他的粉丝们热爱的同时也被诅咒——这些人在天气不好的时候会迁怒于他,向他的车子丢臭鸡蛋,而作为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大卫当然也要预报坏天气。

在类似的情景下做个合格的“天气预报员”,是优秀CFO必须越过的一关。

军规六 盯紧战略成本,不纠结于费用管理

很多时候CFO给组织内部的突出印象就是管理费用卡得很死、很严,其实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框架下,管理费用往往并不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张克慧曾对中国神华的成本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发现绝大部分成本发生在买矿、探矿和采矿等产业链的上游,并对此提出应对这部分成本进行战略成本管理,“假如能将这部分成本降低1%,足够全神华的人出差时乘坐头等舱出行了。” 类似的有着较强战略成本管理需求的还有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石油、造纸等行业。优秀的CFO在对这类企业进行战略成本管理时,需要透过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促使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的累计总成本小于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样一来就具有了战略成本优势。而且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越来越多的看到优秀的CFO往往引领企业突破原有的价值链模型,利用上下游价值链整合来重塑价值链,以求得战略成本优势。

军规七 善于利用工具“批处理”内部矛盾 处于企业流程核心节点位置的CFO,必然会牵扯进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博弈之中。以CFO之于CEO和董事会的重要意义,在单一的利益博弈中,CFO往往因维护公司总体利益的立场而得到CEO和董事会的强力支持。但是当面临复杂的多利益博弈的局面时,CFO往往在财务与业务的冲突中占不到什么便宜。

这样一来,如何将复杂的局面简单化,就是优秀CFO们所必需完成的一道功课。通过我们的观察,越来越多的CFO借助推进信息化的手段,把业务规范、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核算、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多种矛盾置于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之下进行“批处理”,这样一来形形色色的矛盾就转化为原有管控模式向信息化管控模式的转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同为空降兵的尹大庆和梅连清分别加入吉利集团和富安娜时所着手做的第一个变革都是引入ERP系统进行流程再造,结果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在系统启动上线之后逐渐消弭殆尽,自己也顺利渡过了空降兵的危险期。

军规八 在公司内不断抬高财务部门的地位

目前大多数本土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体系。在这种体系之中,往往又有所谓的一线部门和支持部门的区别,虽然很多公司总部大楼里的财务部门经常和各大高管身处同层办公,但仍然被归为二线的支持部门。

因此,优秀的CFO往往会借助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创造手段,比如综合利用各种优惠政策的税收筹划,借助期货工具对冲原材料价格风险,抓住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的时间窗口进行无风险套利等等,都是把财务部门团队价值充分显性化的机遇。尽管不能像销售和研发那样有拿得出手的订单和新产品,但时下财务体系实现价值创造正在成为越来越多CFO的共识,也在主观上促进了财务部门地位的不断提升,这对于CFO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价值创造能力是极其现实的基础。

军规九 告别严肃和枯燥的职业表情

随着CFO职能的扩展,早前老会计那种枯燥、严肃的印象早就被扫进了故纸堆。特别是2000年以来,一批新兴的海外上市公司CFO把考究的着装、优雅的谈吐、得体的礼仪等新派金融家的风范引领到国内。

长期周旋于投资人、分析师以及媒体等角色之中,使得优秀的CFO们越来越懂得利用表情上的亲和力来控制沟通的局面。有一位海外上市公司CFO曾讲过一个趣闻,他们上市路演的时候,每次见投资人,投行都会建议路演团队在电梯里讲一个小小的黄段子,这样电梯门一开迎向投资人的刚好是路演团队喜笑颜开的场面,这会有助于放松心态,同时让投资人觉得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很有信心,进而提高认购价格和数量。

这就是充满自信的笑容的商业价值。

军规十 始终处于CEO和董事会的核心信赖圈

考虑到CFO工作的特殊性,确保自己一直身处于CEO和董事会的核心信赖圈,是一个不可违背的法则。 自然人之间的核心信赖圈可以透过彼此的距离来观察和体会。美国学者霍尔研究发现,46厘米至61厘米属私人空间,私人空间可以延长到76厘米至122厘米,若讨论个人问题最恰当不过的了。而到办公室找领导办事,最佳的空间距离为122厘米至213厘米。小于该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强人所难;大于这个距离,领导会误认为你不是真心实意想办事。 套用上述的逻辑,在重大决策之前,与CEO或董事长一对一沟通的频度和深度,应该可以用来判别CFO在其核心信赖圈的远近程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CFO在决策支持上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和建言的质量,反过来又制约或促进着这一核心信赖圈的距离拉近或推远。

军规十一 适时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虽然目前财务共享中心在本土企业仍然处于概念普及和试点推广的早期阶段,但其对本土企业的财务体系重整与转型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

比如,很多国内企业集团兴起于国内二三线的中小城市,比如总部在张家港的中国第一大民营企业沙钢集团,总部在长沙的国内装备制造业领军者三一重工,总部在绍兴的钢结构龙头精工钢构、总部在珠海的药业巨头丽珠药业等等。类似这样的企业在进行管理升级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财务体系的再造。二三线城市的高素质财会人员匮乏的现实,反过来又制约着财务体系再造的水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遴选高素质财会人才适时建立专注于内部流程外包的财务共享中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同时还可以将总部财务部门的员工进行轮换和培训,为接下来的规模扩张储备人才。

军规十二 掌握信息中枢,统筹信息化

早在10年前美国的一项调查就指出,CFO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主脑,负责运用信息系统调动整体的业务流程。

经过接近20年的信息化推进工作,按照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的判断,我国目前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水平还较落后。从应用的角度而言,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只是在应用水平上有所欠缺。

从CFO的案头工作来看,其在应用角度对信息系统有着CIO(首席信息官)远远不及的商业敏感度,无论是工作流还是信息采集、汇总与分析方式,最终都会将节点搭在CFO的办公桌上。因此优秀的CFO们已经接过信息化的接力棒,把新一轮信息化的重点与嵌入了全面预算、内控、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的流程再造融合在了一起,进而把有了一定基础的信息系统用好、用活,充分发挥流程调度和决策支持的作用。

军规十三 通晓英文利在长远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根据这一路线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是与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进度保持同步,争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

由于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兼之国内会计准则趋同国际的进程加快,这无疑有助于加快本土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但是毕竟本土企业的跨国化运营还需要使用在全球工商界更为广泛使用的英语,因此通晓英文的CFO面临着更好的职业机遇。有着美国名校MBA背景的联想集团新兴市场CFO周庆彤曾坦言,带领团队收购和整合IBMPC部门过程中,第一个面临的大困难就是团队的英文不行。

而在中国民企的赴海外浪潮中,精通英文的CFO们往往备受青睐,也成为路演和见投资者时的表达主角。

军规十四 让组织内部深刻理解“沉没成本”

会计学博士出身的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在给EMBA上“管理会计”课的时候,会着重花数个小时讲“忘掉历史是最大的资产”,用以强化企业家们对沉没成本(sunkcost)的理解。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普通人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一种睿智。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被称为沉没成本。”

优秀的CFO必须强化整个组织内部对沉没成本的深刻理解,一方面在那些可变成本化为沉没成本之前,可以控制得更为精细化;另一方面在公司剥离亏损的业务(比如赖以起家的业务)决策时完全采用理性的分析方法,不被已经无法收回的先期投入数字所困扰,以求得最大的止损。

军规十五 国际化的执业资格日益重要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所带来的国际会计人才的需求。

以进入国内21年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为例,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目前在国内已经拥有超过2.1万名会员、3.8万名学员以及500家认可雇主,并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以及香港共设有六个办事处,在澳门也设有一个联络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类似ACCA这样的国际会计资格加快了在国内的扩张速度。比如,像中兴通讯、华为这样已经走向全球化运营的中国式跨国公司已经和多家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达成了人才培养计划,以满足全球运营架构下的财务管控需要。因此很多目光超前的CFO已经开始进行国际化财务人才的先期储备和培养。

军规十六 从流程监控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 从目前国内企业对财务部门的定位而言,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广泛推进,国内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内部控制规范的系统实施,CFO作为企业流程监控者的角色已经日渐清晰,驾驭起来也进退自如。

然而,如果CFO真的想站在这个时代的企业舞台的核心,就必须完成从流程监控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CFO选择把“听到IPO钟声响起”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巅峰,就是因为其此时的价值创造能力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公司价值,是经过CFO的手,一步步变成真金白银的。

当然,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远非IPO一个行动就可以涵盖,兼并重组乃至重塑企业战略,都是CFO可以发挥价值创造能力的巨大空间。唯一需要提醒CFO们注意的是,“数字是死的,价值是活的”,在价值创造的空间里,往往有很多种答案。

军规十七 确保短期利益才会有长期利益

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有句名言:“在长期中,我们都是要死的。”只有深刻理解了这句话,CFO才有可能在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天平理顺。

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曾在2006年实施旗下《传奇》等网游全面免费的战略,和华尔街闹得极不愉快,并直斥导致市值暴跌数十亿元的华尔街无能,根本看不懂这一战略调整的价值所在。不过反过来说,从向来更敏感于短期利益的投资人角度来看,前一年度能创造1.5亿元营收的《传奇》免费运营,的确会有短期利益受损的顾虑。幸好盛大游戏的这一战略调整迅速取得了成功,进而带来了更为强劲的当期收益增长。 而北大千方CFO毛智海也曾表示,公司上市后一度加大并购步伐,但是股东们却对此相当谨慎,在他们看来,长期利益固然重要,但是维护短期利益也同样重要。

从这个角度出发,优秀的CFO在推动战略调整、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的时候,必须确保短期利益不会受损,这样CEO和董事会才能给出更大的空间来让CFO经营好公司的长期利益。

军规十八 保持足够宽的跳槽间隔

随着国内创业板的日益火爆,以及美国纳斯达克、纽交所与香港联交所等各大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已上市公司CFO面临着拟上市公司伸出的橄榄枝,丰厚的股权,慷慨的年薪,无疑这是一个呼唤“米卢式CFO”的黄金时期。

然而在这样一个有着IPO经验的CFO日益抢手的今天,如何保持较合适的跳槽间隔,既能让前雇主得到一个稳定的财务体系和内部成长起来的CFO接班人,又能够保持合理的工作强度,不至于让自己在工作强度惊人的IPO过程中疲于奔命,已经是很多优秀CFO现实思考的事情。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从进入一家拟上市公司到完成上市,再到离开加盟下一家拟上市公司,期间大概保持2~3年左右的时间区隔是较为合理的,也容易为各方所接受。比如,带领当当网去年底登陆纳斯达克的CFO杨嘉宏就曾在2007年11月带领航美传媒在美上市的,两次职业间隔和IPO的时间大概在三年左右。

军规十九 保持健康,合理分配体力,打好持久战

不可否认的是,眼下CFO正在成为一个摧毁健康效率惊人的高危职业。

去年8月,负责神州数码整体财务、经营风险控制及资本运作等工作的CFO贺军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未及救援即去世。这给更多仍在忘我工作乃至废寝忘食的CFO们敲响了警钟。

同样是吴孟飞对继任者给出的三个海外路演的忠告——“见人就微笑、进楼就撒尿、上车就睡觉”,第一句在于强调给投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句是鉴于投资人会议冗长往往无暇间断,提醒继任者提前去好洗手间,第三句是叮嘱在时差紊乱之际时刻不忘补充睡眠。

如今,很多优秀的CFO都对健康保持着高度关注,立足于打持久战,这样才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一路稳健地走下去。像巨人集团CFO何震宇、易居中国CFO程立澜都是登山运动的狂热爱好者,一有闲暇即打起背包就出发,痛快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于锻炼身体之余陶冶性情,放松身心;麦包包CFO邱玉栋、保利博纳CFO许亮则是奇山旷野、仙林美景的忠实粉丝,每年固定安排探险之旅。

军规二十 保持广泛的人脉关系

这一条军规是我们在创刊近六年的时间里一直反复提醒本土CFO注意的。就外部交往而言,由于职业特点,非上市公司的CFO往往和工商、税务、银行等方面的人保持着较高的联络频率,而上市公司CFO则要加上投资人、分析师以及媒体等外部关系。 事实上,两个人脉圈均对CFO的工作有着很好的帮助,无论是公司的设立、重组乃至无形知识产权的保护,工商部门都是第一落点;在国内的重税环境下,与税务部门保持密切的人脉关系,对于存在一定操作空间的税收筹划,有着必要的价值;而在融资结构85%来自于银行的现状下,保持和多家银行的顺畅合作,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至于投资人,无论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进行市值管理等都需要投资者的介入;分析师则是股市上的一把双刃剑,如何化为己用还是颇要花些功夫的;当然如何驾驭媒体这个“信息放大器”就更是值得长期体会的事情。

这里面需要提醒的是,CFO人群的同行交往,也是非常有益的人脉体系,本刊旗下的“CFO百人会”就是这样一个虚拟的交往平台,深受广大CFO的喜爱,并且已经开始推动彼此之间的商务合作。

军规二十一 保持良好的生活情趣

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一书中,德鲁克认为,“知识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大,成功的代价也随之增大——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之下,人们不仅要背负精神压力,而且还得负载情感创伤。” 大批CFO同样处于德鲁克描述的状态之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修身养性的手段消除工作状态带来的精神与身体上的创伤呢?比如,前三一重工CFO段大为酷爱写古体诗,经常在紧张、枯燥的工作之余通过写诗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前中星微CFO汤镇瑜钟情于话剧,以前还曾是戏逍堂话剧社成员的他,醉心于舞台艺术的魅力;杨嘉宏则喜欢在闲暇时品味红酒,经常和三五知己在葡萄酒俱乐部心情悠闲地渡过下午时光。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类似的生活情趣不建议那些仍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项目,就像当年的棋圣聂卫平错误地选择打桥牌来放松一样,由于围棋与桥牌都是高耗脑力的运动,如此切换无法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军规二十二 始终维护CFO的职业尊严

CFO作为一个全新的高管职务,在国内悄然流行也不过才10年的光景。因此,在职业内涵的边界上难免有诸多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由于国内企业假账率过高,因此使得周遭充满了对CFO职业尊严进行质疑乃至挑战的声音。

要真正消弭这类职场噪音,除了CFO扎扎实实地把流程监控到位、价值创造做到有所成效之外,主动地用心去维护CFO的职业尊严、净化行业环境,更是每个本土CFO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曾有名句言——“花花轿子人抬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CFO都应尽全力维护自己这一职业的应有尊严,进而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首席财务官》杂志恰恰是从创刊以来一直都站在维护CFO职业尊严的立场上。鉴于中国企业一贯的崛起模式,以及走向公众公司后必然要进行的治理结构变迁,CFO们正陆续地登上资本运作的舞台中央,并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

第四篇:CFO的职责与能力框架

当代公司CFO的职责与能力框架---- CEO和CFO始终是伙伴的关系出现在整个管理过程中,CEO比较注重技术方面的导向,CFO比较注重财务方面的导向。

如何界定一位CFO是合格的?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这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把讨论对象聚焦在CFO(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财务主管的总称上),从能力分析与框架设计方面着手,介绍当代CFO的角色应该如何扮演,相应具备的职责、能力等,从而架构出集CM A、CFO、CFA素质于一身的当代CFO。

CFO在公司的角色与职责分析

分析探讨CFO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有一个能力分析“切入点”问题。我认为一个职位的能力界定首先取决于这个职位的“角色”和“岗位描述”。只有清晰CFO这个岗位的职责才能认清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我把CFO在公司的角色和职责作为CFO能力框架分析的切入点。

1. 综述

关于CFO的角色与职责,理论上、制度中都有多角度的探讨和规定。

⑴ 理财活动通常与公司高层领导人有关。CFO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位置决定了企业治理的深度。负责向CFO报告的是财务长和主计长。财务长负责管理现金、资本支出和制定财务计划。主计长负责会计工作职能,包括税收、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和信息系统。

CFO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位置 ⑵ 公司应该开发一个简单的框架,用来理解财务流程、各种财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业务价值链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框架包括六大部分:财务战略、投资管理、融资税务和财政、成本计划与预算、财务活动和业绩管理。

可以看出,财务战略对财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影响,尤其是对投资管理(资本评价和配置、投资者关系以及外部交易)、融资、税务和财政(包括风险管理)。价值链下面的环节是成本计划和预算以及财务活动(会计和交易处理)。这样,财务价值链就完成了一个财务流程周期。CFO现在已经在更多具有战略性活动的上游环节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预计将来还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财务战略、投资管理以及业绩评估上。而在下游环节(各项财务活动)所耗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主要的是交给辅助人员去完成。

⑶CFO的新职责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金融和财务与企业经营的合作与整合、战略、管理控制、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探讨和分析财务总裁办公室的作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这囊括了传统意义上CFO办公室的所有活动、任务和责任。

⑷ CFO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账房先生、守财人变成了公司团队中的商业合作伙伴、领导者。我认为可以把CFO在公司中的角色概括为五个方面:①CFO作为“战略计划管理者”,要将公司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建议并监督实施公司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推行其经营战略。②作为“公司的价值管理者”, CFO的职责是将公司的战略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成为沟通部门主管的战略经营重心,是公司、投资者财务要求的桥梁。CFO被要求全过程地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战略的制定,并与CEO一起,全方位培养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③作为“流程系统管理者”的CFO,负责实施与公司战略计划相配套的价值管理系统和流程管理策略。④作为“业绩评价管理者”的CFO,处理企业与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⑤作为“公司控制管理角色”的CFO,发挥卓越的能力,集战略管理控制能力、价值管理控制能力和业绩管理控制能力于一身。 (5) 下面的内容可用于集团建立CFO之下的财务总监制度。集团应该实行CFO领导-财务总监负责制度,财务总监是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其基本职责包括:①制定集团统一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细则;②组织领导集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内部审计工作;③参与拟订集团财务战略、重大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方案;④审核公司的财务报表、报告;⑤及时发现并制止公司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集团财务、会计、审计制度的行为;⑥定期向集团CFO报告公司资产运作状况和财务情况,并接受质询;⑦监督检查下属单位的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⑧负责集团公司的财审团队建设,负责选拔和聘用集团总部财务会计部门负责人;⑨定期与银行、税务、工商等等相关机构联络沟通。

2.由于各个企业分析角度的差异使各种提法似乎很难进行系统性的逻辑描述。当然,从一般观点中也能概括出以下几点共识:

(1) CFO必须履行传统“账房先生”、“管家”的职能,这一点是CFO职责中最不可缺失的内容。在财务总裁房式中,核心部位也是要求CFO行使基础的财务“管家”职能,完成企业的流动资金、预算、现金、外部报告和资本预算等。CFO要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2)CFO必须立足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是公司重要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 (3)CFO是一个贯穿于金融市场和公司决策、价值管理之间的角色。从外部市场环境来看,财务总监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在交易的过程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财务判断。

(4)CFO职责呈现明显的“扩张”与“渗透”趋势。这里的“扩张”和“渗透”是指CFO的职责已经大大超出传统“账房先生”的范围,强调向战略管理、决策分析、内部控制、业绩评价等方面发展。CFO作为战略计划管理者,要将公司战略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结合起来,制定、建议并监督实施公司财务战略,以支持公司推行其经营战略,并且将公司的战略与财务管理融为一体。

(5) CFO应该扮演“监督者”的角色。CFO在企业中不仅仅是各项财务计划或是战略计划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更应该作为股东利益代表,对事前、事中、事后履行监督,参与到公司的制度建设、决策过程、资源配置、业绩管理的监督、审计中去。

3.CFO职责的重新梳理

如前所述,按照现有分析,对CFO职能与责任的界定上,其角色“扩张”与“渗透”的理论主张和实现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对于这种“扩张”和“渗透”是否应该具有某种边界?我认为必须在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整体视角中设计和规划CFO的职能与责任,换句话说,必须同时考虑一个公司中董事会、CEO、CFO、CIO(信息主管)、CSO(战略主管)、COO(营运主管)、CHO(人事主管)等职能、责任的界定与关联问题。我们决不能在“扩张”、“渗透”的呼声中模糊了公司治理和管理中各级权力层级的职能与责任,更不能凌驾于董事会、CEO之上来设计CFO的职能与任务。我对一些要求CFO“无所不干”、“无所不能”的研究结论和制度安排深感忧虑。在公司管理上,的确要强调职能“渗透”、“合作”、“团队”、“沟通”等,但是团队作业必须以职责清晰、岗位明确、流程清楚为前提。

据此,我认为CFO的岗位职责、角色定位的理论分析必须基于以下原则:①会计信息、价值管理、资金筹划、财务监督等财务本源的业务工作。CFO是公司资金筹划、预算制度、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等的组织指挥者。至少是以这些本源工作为核心内容和财务手段为基础向公司非财务方面“渗透”。职责不能没有主次之分。②基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分层财务管理原理。按照公司治理理论和相关法律,CFO应该由董事会聘任、在重大决策上对董事会负责,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同时接受董事长和CEO的双重领导,在行政管理上直接对公司CEO负责,完成CEO交办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一些财务事项必须由总经理和CFO联合签批,才可以生效。 ③CFO在企业中同时肩负起法律责任和经营责任。鉴于CFO横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两个方面,权力与责任应该对应,在财务管理专业问题上既要肩负法律责任(如信息失真、渎职方面),又要肩负经营责任(如控制风险、提高股东收益、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

考虑到上述原则,我认为的CFO职责与角色定位是在企业中集CFA或CFP(财务分析师、财务策划师)、CM A管理会计师)、CP A(注册会计师)三类性质的角色与职能于一体。当然不是说要全能!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会不一样。如CFO在扮演CP A的角色时强调其监督职能与法律责任;但是在扮演CM A的角色时,则强调其管理控制的职能和经营责任。

CFO要扮演CFA或CFP角色,发挥其理财与分析的功能。包括:①进行多角度的财务分析。比如基于财务报表资料的财务分析,评估公司当前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可持续性并且对未来业绩做出现实预测;基于未来公司战略的财务分析, CFO必须以战略眼光和财务视角,为企业的发展规划、盈利模式、资本运作、长期成本管理提供专业的标准和行动准则。②CFO在做好财务分析的同时,要做出相应的财务预测以及财务计划,尤其是在企业的资金需求、盈利能力以及财务风险等方面做出相应的预测。③进行财务策划和财务决策方案设计。CFO要提出基于价值创造的资本投资融资方案、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建议,洽谈和履行所有重大财务交易,例如股票发行、股票回购、银行关系,等等。

CFO要扮演CMA角色,发挥管理会计师的管理控制职能。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CFO所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形象,已经逐渐成为公司价值创造队伍中的主导者,发挥着价值创造和完善管理控制系统的职责。①着力推进价值管理,使用诸如价值分析、目标成本管理、竞争性成本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管理机制和分析工具,全方位实施价值管理。 ②建立、完善经营责任与组织体系,强化现金流与成本控制,规划信息披露,改善内部管理报告 。③设计转移定价、税收筹划与设计战略业绩评价系统。

扮演CPA角色的CFO,全方位、多角度发挥其监督职责。作为股东利益的代表,CFO主要对公司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履行监督,涉及到公司财务活动的制度方面、资金方面和人员的控制。在监督方面,CFO的权力应该具备全局性、系统性、独立性,诸如有权参与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投资决策、融资方案、资本运作等重大事项的审议,能够以股东代表人身份拥有联签职权;CFO应该是内部审计的负责人,有权直接监督投融资业务、生产经营、财务收支等;CFO必须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日常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控,保证企业会计活动合法有序,会计信息真实完整,防范违法乱纪事件发生;CFO关注管理和商业流程中隐藏的风险和缺陷,实施危机预警和风险管理。

CFO的任职能力框架

1. 关于CFO的能力要求,同样先总结一下市场上的主张:

⑴CFO的能力应该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①个人方面:包括行为基础、接受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领导素质和学习的能力。②共享方面:团队工作水平、有利于环境的营造能力和共有的价值观;③过程方面:包括以过程为导向的思维和建设之间的关系。

(2)美国H&S公司对“财富1000强”的170位CEO进行访谈,他们认为合格的CFO应该具备:①系统思维能力;②战略规划能力;③领导能力;④创造能力;⑤沟通能力;⑥人力开发能力和合作精神。其中公司治理、资本预算、风险管理、会计程序等是最基本的知识结构。

(3)CFO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有关知识,熟悉行业情况,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4) CFO是财经战略专家,领导班子核心成员,又是业务精通的财会管理专家,应该具备七个方面的品质或能力:一是战略眼光;二是高明的领航员;三是敏锐的分析家;四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施经理;五是温和的指挥指导者;六是政策的制订者;七是监察官。

2.关于CFO能力框架的分析,目前理论上的观点和提法十分丰富,我觉得下列问题董事长值得关注:(1)类似CFO职能“扩张”与“渗透”的问题。CFO的能力框架在强调“综合素质”的呼声中同样存在“泛化”问题,CFO与其他职业者的能力框架似乎没有边界,或者说各类职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框架“趋同化”。 (2)CFO能力框架分析的切入点模糊或者混乱。不明确“分析路径”,分析结论必然唐突。(3)诸如CFO不仅应该“要具备出众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是一个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设计师”,“对先进的企业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和极大的关注”,以及“要求CFO应该具有坚韧的精神,面对困难一往无前”, “有深刻的洞察力、卓越的管理艺术和勇担大任的领袖胆识”,“具备超前的意识,把握科技以及信息进步的趋势,并且对先进的企业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和极大的关注”等“研究结论”,会使一批现有的和有志未来成为CFO的人“望而却步”还是“勇往直前”?现实中这样的人是“神”还是“人”?

3.CFO能力框架的内容结构梳理

我认为CFO能力框架的理论分析必须基于以下原则:(1)CFO的职责与角色是分析架构CFO能力框架的切入点。即“能力”跟随、配合“职责”。(2)CFO能力框架必须兼顾理论上的“高标准、挑战性”与现实中“可实践性”的统一。正如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强化身体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但不能以奥运金牌获得者的标准和能力去要求、培养、考评每个或绝大多数的现代社会人。(3)关注CFO和其他管理人员能力的异同。也就是说,CFO应该有一个现代公司高管人员共性的、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同时CFO还应具备主管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管理、资金筹划、财务监督等财务专业工作的特殊素质,兼顾“通才”与“专才”。还是以奥运奖牌获得者为例,他们都是某方面技能(能力)的奖牌获得者,不可能是“全能冠军”。对于CFO能力框架的设计既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财务论财务,也要避免按照“全能冠军”思路来设计、提炼CFO的能力。

据此,我认为,

CFO的能力框架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础性”素质和能力+CFO的“专业性”素质和能力

CFO的“专业性”素质和能力=CFA (CFP )素质与能力+CMA素质和能力 +CPA素质和能力

下面分述如下:

⑴ CFO作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性素质与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① 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程度科学、文化教育经历、自学能力,具备较强的电脑与网络使用能力; ② 身体与心理素质:身体健康、自信、自强、自律; ③ 为人方面:为人正直,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

④ 管理和决策中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抽象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基本知识和经验,特别是对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市场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⑤ 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准确陈述自己的观点,具备辩论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严谨缜密的书面表达能力,善于与他人协调、处理和解决冲突,把握必要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

⑵CFO必备的“专业性”素质和能力。如前分析:

CFO的“专业性”素质和能力=CFA(CFP)素质与能力+CMA素质和能力 +CPA素质和能力。根据“岗位责任”决定“岗位技能”的原则,在专业上CFO应该同时具备CFA(CFP)、CMA、CPA的素质与技能。而这三类职业素养、技能也有共同的专业要求。

如:①极为敏感的数字与计算能力。CFO工作区别于其他高管人员的显著特征首先是与“数字”、“报表”的天然联系。CFA(CFP)、CMA和CPA行使其职责的基本媒介都是“各种数据”、“各类报表”。所以CFO必须具备灵敏的数学计算分析和数字的反应能力、判断力。CFO提供的数据必须保证日与日、月与月之间的衔接、部门和部门之间的配合,这种顺利通畅将是实现长期高效运作的基础所在。用“数据说话”、使企业在“数据”中成长是CFO的职业特征,对数据的敏感是其基本的职业素养。

②诚实与笃信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操。尽管“操守为重”是现代公司每个高管人员的必备。但是在职业道德尤其是诚信方面,CFO应该具备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要以“诚信”为职业生命,克尽职守,客观公正;始终能够把握金钱在人生中的正确位置,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不搞钱权交易;以自身良好的职业情操、职业道德感染周围的人,把好制度关口,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为端正企业行为发挥应有的作用,致力于培养一种“诚信为本”的公司文化。

③独到的职业理性与专业稳健。在参与决策、表达主张、提供专业分析思路和结论时,不同的专业管理人士持有不同的专业分析思路和判断问题的专业偏好。比如有的偏好关注结果,有的更关注过程;有的决策者具有强烈的“赌性”,有的则十分“保守”;有的决策者比较独断,有的则十分民主;有的决策者比较“偏执”,有的则表现得特别“理性”。我们认为,“理性”、“稳健”、“保守”、“平衡”应该是当今CFO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词”。而诸如“赌一把”、“偏执狂”、“激进分子”应该与当代CFO职业素养无关。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外,我认为:

CFO的素质与能力,主要应该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战略决策组织能力。CFO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国际经济、宏观政策、产业发展、金融市场敏锐的嗅觉和分析判断能力;②CFO作为价值管理的设计者,应该具备战略型的思维,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市场、生产、销售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判断和宏观决策。

CFO更应该具备专业权威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借助于管理价值工具和制度体系,落实董事会的决议,确保战略执行。为实现价值目标和风险控制,CFO能够按照既定的财务计划目标和确定的标准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将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财务计划目标对照,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以确保财务目标和股东价值的实现。

CFO作为CPA的素质与能力,主要应该具备独立性权威能力和客观公正能力。CFO作为监察官,主要应该具备客观公正、忠于职守、独立廉洁的素养。

第五篇:财务总监(CFO)的岗位职责

财务总监(cfo)的岗位职责

【经理人职场-讯】财务总监又称之为:cfo。国际上通常把企业财务部门一把手称为财务总监。财务总监要全面管理和领导企业财务工作,为企业赢利提供理性的决策依据,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承担主要责任。财务总监作为财务领域的高层人才,必须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呢?凭借多年从事财务高级管理以及培训工作的经验,章正福说,管理和领导财务工作的能力、社会资源优势和敬业精神是财务总监必备的综合素质。

财务总监岗位职责 1.在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 2.负责制定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 3.制定和管理税收政策方案及程序。 4.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5.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6.监督公司遵守国家财经法令、纪律,以及董事会决议。

职位概要:

主持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筹集公司运营所需资金,完成企业财务计划。

工作内容:

利用财务核算与会计管理原理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协助总经理制定公司战略,并主持公司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

建立和完善财务部门,建立科学、系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核算体系和财务监控体系,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制定公司资金运营计划,监督资金管理报告和预、决算;

对公司投资活动所需要的资金筹措方式进行成本计算,并提供最为经济的酬资方式;

筹集公司运营所需资金,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的资金需求,审批公司重大资金流向;

主持对重大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的风险评估、指导、跟踪和财务风险控制;

协调公司同银行、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关系,维护公司利益;

参与公司重要事项的分析和决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及对外投资等事项提供财务方面的分析和决策依据;

审核财务报表,提交财务管理工作报告;

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会计、财务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培训经历:

◆接受过管理学、战略管理、组织变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公司产品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经 验:

◆8年以上跨国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

◆具有较全面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

◆熟悉财务相关法律法规、投资、进出口贸易、企业财务制度和流程;

◆参与过较大投资项目的分析、论证和决策;

◆熟悉税法政策、营运分析、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 ◆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资金筹划、融资及资本运作经验; ◆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态 度:

◆工作细致、严谨,并具有战略前瞻性思维; ◆具有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 ◆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工作条件:

工作场所:办公室。 环境状况:舒适。

上一篇:自尊自爱手范文下一篇:80后的自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