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2024-05-04

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共8篇)

篇1: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内容摘要: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尚武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国防教育;后备力量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国防即使国家的防务,也是全民族的防务。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国防教育让我们每一个高校生懂得了在将来国防事业当中的角色,同时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从清朝末年开始,慈禧夜郎自大,没有居安思危,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从此,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说,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防教育离不开引证无数古今中 外战争事例,但时空的距离似乎使人们感受不到战争所造成的真实威胁。可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世界热点地区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国防教育提供了现实逼真的正反面教材。尤其是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直播的一场场高技术战争场面,真正使国人体会到了现代战争前所未有的强大杀伤威力,更让人们认识了战争的罪恶及其给弱势一方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灾难,进一步强化了居安思危意识。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人们不畏强暴,利用“人体盾牌”和举行“露天音乐会”对抗北约空袭的英勇行为,同样让人们受到了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现实国防教育。特别是1999年5月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导弹袭击一事,充分说明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的道理,也激发了全中国人们的愤怒情绪和爱国热情。这启示人们:尽管世界形势在总体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只要霸权主义存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防教育就要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国防事业,我们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 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把国防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发展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保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没有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无法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满足战争需要的庞大军队,所以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准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所以他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着调整。而日本依据国家安全需要应对的6种态势划分了6个动员等级,增强了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防教育要通过很多种途径来传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学校教育都有义务来传播国防教育知识,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生存。边防和国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 容。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犯,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而海防建设则是从明代开始的,为了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下令禁海,还在沿海的主要地段修筑各种防御工程体系。而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我们“国防不固,军队不精”的弱点,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到现代,日本帝国主义有发动了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这一段悲惨的历史是怎样导致的呢?当然是我们国家的国防太弱。虽然现在世界提倡“和平发展”,但是和平真的就可以这样永久下去吗?不能。为了不会再次沦为亡国奴,我们必须加强国防。而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历史上的群众战争,而是国与国之间高技术战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对国防知识也不能忽略。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打好未来这场不能预见的战争。

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自己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我们正处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我们开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而且单纯的我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社会主义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患得患失、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不利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全方面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主。我们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外面的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严格的军训,军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我们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这对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把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同国防素质教育的丰富实践结合起来,以求充分认识到依法普及和加强国防素质教育,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使贯彻执行国防素质教育成为我们全体高校大学生的共同责任,成为我们每一个高校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篇2: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荣辱观现状

(一)思想消极,理想淡化

(二)自我膨胀,行为失调

(三)道德主体意识较差

二、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二)家庭德育的问题是道德认知行为失调的关键原因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三、措施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三)化教师的师德教育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间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论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电商1022 1004202229 2011年6月20日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它不仅需要得到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确认,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

[关键词] 存在价值 大学生 “八荣八耻” 荣辱观

(一)大学生荣辱观现状

大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能保持与主流价值观基本一致,认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原则,正确评价身边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并能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体现了较强的道德自律性。虽然大学生荣辱观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部分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荣辱观淡漠,道德水平低下,价值观模糊等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消极,理想淡化

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护士远大理想和目标。

(二)自我膨胀,行为失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由于他们自控能力较差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三)道德主体意识较差

有些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较多地受一些社会不良倾向和周围同学的影响,对很多问题不能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或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

二、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二)家庭德育的问题是道德认知行为失调的关键原因

忽视道德教育、德育过程迷茫。在家庭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家长自己对道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与具体方法、理论、指导思想与实际措施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和迷茫。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代大学生被称为泡糖水的一代,缺少磨难的成长是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分辨是非で能力的。而看重分数、能力而忽略品格的培养都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诚信品质的养成重视不足,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原因之一。

三、措施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板报、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a)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b)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担负着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重任,学校教育在传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荣辨耻的判断标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八荣”给大学生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提供了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八荣”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八耻”正是大学生行为的镜子,是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完全否定。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要树立“荣荣,耻耻”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的空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是衡量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在新形势下,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八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行为表现。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学生群体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将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下去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群体要不断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篇3: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新形势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各种社会变化亦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此外,近年来大学生中由于心理问题或由心理因素引发的休学、退学等情况,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乐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试行) 》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的辅导员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2 大学生心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角色与环境改变的适应障碍,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机,独生子女大学生后遗症,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就业压力。

2. 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首先要端正态度,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建构好自身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树立起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2.1 客观对待出现的问题,尽快适应环境。

环境的改变是一个客观事实,大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徘徊,辅导员应该首先教育学生在心理上说服自己接受这一客观存在,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尽快调整心态,熟悉新环境,接受新环境,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环境,尽快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当中去,然后逐渐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自理、自立能力。

2.2 教育学生合理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中国,一直以来学习、读书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大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提高自己实力、改变现状、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与其在同学中的地位紧密相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学业是同关注自我紧密联系的。因此,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根据客观条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心理渴望。这样学生可以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2.3 辅导员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排解不良情绪,学会心理调试的正确方法。辅导员要特别重视性心理和恋爱观的教育,使他们对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性发育规律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教育学生既要反对禁欲,又要反对纵欲,更要批判性解放、性自由等错误观念,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

2.4 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首先,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教育他们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客观评价他人。其次,辅导员要教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中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宽容,用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最后,辅导员要适当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5 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格品质,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从而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促使老师与同学之间在心理上实现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集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达到情感上的满足,达到道德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

2.6 辅导员应注重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委员是一批心理健康并且愿意帮助他人的大学生,他们作为辅导员与班级的在心理方面的联络员,要及时发现、关注、关怀和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委员是生活在大学生周围的“心理专家”,通过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和专业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生活,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与挑战。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人、成才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激进作用,大学生成才才有可靠的内在条件,而高校辅导员更应该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和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的人才。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与国内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的形式下, 辅导员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 还要承担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新形势,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景莹.大学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6.

[2]张梅英.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

[3]董海艳.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学生为本[J].职业圈, 2007, (16) :78-79.

[4]陈丽文, 胡凯.长沙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2, (3) .

[5]张改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评论[J].2006-02-01.

篇4:浅谈文明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 文明礼仪 重要内容

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从古代到现代,我们的先祖一直注重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重礼仪、保持秩序友好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一美德促使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要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并同时提高整个民族的文明礼仪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时尚,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学生一味追求时尚,同时受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许多不文明的,粗鲁的,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一种“时尚”和“新潮”而受到追捧,不礼貌、不文明现象加剧。在一些学生的眼睛里,礼仪则被看作是一种约束、限制和束缚。

2、文明礼仪教育环境过于复杂

复杂的社会环境、优越的网络资源是一现象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被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在家像王子和公主一样宠坏,丰富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感到骄傲、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和上级,不能忍受一点的委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们往往会因为不文明教育的环境影响而导致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更加明显。

3、缺乏基础文明礼仪知识

“尊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美德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对武汉某高校的100名大学生做出随机抽查的结果显示:

如上图所示,调查结果所示,只有31%的学生在看见老师时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当前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多:遇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大声说脏话,公共场合不注意卫生,乱扔乱倒杂物,公汽上对孕妇视若无睹不主动让座等现象比比皆是,屡禁不止。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礼仪意识相对薄弱

许多学院和大学都忽略了文明礼仪建设,礼仪课程作为一般选修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完全被无视,文明礼仪教学由完全没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兼职,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素质的参差不齐。各种软件,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幅度,管理者无法在配置上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大学生文明礼仪所造成的社会环境

新一代大学生父母的不文明行为,以及有偏差的价格观、人生观,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产生,他们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太多的缺憾与不足。

3、不良风气的的社会对文明禮仪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滋生了一些丑陋的现象和不正之风,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缺乏文明礼仪引起的。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过分热衷于报道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而很少关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甚至一些媒体机构,一些低俗娱乐综艺,为增加收视率而大肆传播低级趣味节目,再加之网络管理不利,许多不文明的、低俗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开来,从而导致学生受到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

三、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守礼可以营造一个和睦友好的社会环境,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创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空间,作为现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是现代社会礼仪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1、有益于信息交流、增进感情、建立关系

良好的社交礼仪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良好的社交礼仪能使我们以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情谊。

2、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几十年,早已走出了狭隘、封闭的环境,大学生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可以帮助你顺利地融入社会,树立自己优雅的形象,并给人留下温文尔雅的好印象。

3、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进一步的劳动分工与商品流通,促进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锅饭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不了解现代社交礼仪,是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应该了解学习更多关于学习社交礼仪的知识,有助于成功地进入市场,并立足于市场。

四、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

1、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当代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自我意识阶段,他们也渴望得到一个真正的友谊。学生远离家乡的父母,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的活动建立友谊,从而慢慢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形成独立人格。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许多高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水平高于道德标准,举止行为达不到基本的道德水平。这是社交礼仪教育的典型不足引起的。礼仪道德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信仰来维护的,良好地礼仪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知识教育

人文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其最终的目标是要更多的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人。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是他们自己的形象,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精神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礼仪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礼仪培训,提高人际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举止。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校园处处开。

四、结论

篇5: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 学校体育只强调了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一面, 而对学校体育的另一面, 即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却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社会对其成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有健壮的体魄, 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从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和基本内容来看, 体育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将更自然、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大学体育在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交际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大学体育课以实践操作为主要特征, 所以体育课上的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远远大于其他理论课堂。另外大学生的心智已经逐渐接近或达到成年人水平, 远远超过中小学生, 所以大学体育课是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师生交往主要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两种形式进行的, 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观点态度、情绪等双重作用, 师生的心理因素在交往中十分重要, 尤其是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愿望、目的、动机以及心理状态等直接影响交往的程度和水平, 师生的心理障碍会歪曲信息的沟通影响交往的成效。学生通过教学中人际交往, 交往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由于个人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 为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在信息的交流中, 其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人际的交往。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人际交往的结果直接影响师生教与学的活动, 不仅可以传递出自己对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的信息。形成健全的个性、发展身心素质的基本途径, 因而获得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是学生个体能够适应学校集体活动和体育学习活动, 承担一定的教育角色, 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交往最基本的功能是传递信息, 学生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 体育教学中的交往 , 增加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二、体育教育对提高自我认识、促进个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并促进自我个性发展在人一生中都要进行的, 大学时代的体育课程是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体育教育的最后一次, 是重要的自我认识的平台。因为任何人都需要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而交往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人们在具体的交往过程中来形成对他人的认识、自我的认识和对人际环境的认识。在青少学生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 交往起着特殊的作用。交往构成、学习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在大学体育教学这种集体性活动环境中, 学生可以从同伴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及其关系中认识的评价自己的观次开发 , 行为和能力以及他人的观念行为和能力, 从而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发展自我意识, 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这也要求体育教师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 尽量创造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三、体育教育对心理承受能力有重要意义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 大学生群体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的体育教育对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激励人们追求胜利 , 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面子 , 造成了少年儿童经不起挫折 , 针对个别学生怕失面子的思想 , 也可锻炼人不怕失败和承受失败。常有不幸的成年 ,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一帆风顺的 , 现在有许多学生。教师要有重点地对竞争中失败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竞争中摔打 , 因此 , 长大后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他们都是在老师和家长们的表扬声中、呵护声中长大 , 有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 , 竞争的重要意义还在于竞争过程中参与者得到的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对竞争的承受力要低于其他人 , 以求更大的进步。鼓励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进 , 因为从小对竞争失败的承受力差。吃不了苦 , 而后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更具有意义 , 并从中取长补短。现代生活的安逸、家长的保护以及学校疏于这方面的教育 ,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组织多种形式的竞争活动 , 特别是在紧张落后的情况下。那些因为竞争落后而一蹶不振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得到的锻炼与提高 , 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 ,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 使败者不馁 , 继而引导他们自我总结。

四、体育教学对团体合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体育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授之下, 学生获得运动保健方面的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与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相比较, 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但是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知行的统一, 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的紧密结合, 并且更多的采用小团体的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或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的, 教师又经常要处理个体与个体, 合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他人一起工作时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合作会使活动变更为有效,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形成运动技能以及通过机体活动促进身体发展, 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 增强体质的过程。而且个人的作用也充分发挥, 团体成员就必须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从事体育活动, 因为团体要获得成功, 需要你与他人的合作, 掌握动作概念。个人所得有助于团体所得, 特别是参与集体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合作精神,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 如增加交流互相信任。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知行的统一, 在合作的社会情景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协作和对抗活动较多。特别是从事集体性活动时, 在一些相互依赖的性任务中, 并且更多的采用小团体的形式进行练习活动, 就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合作能力既是体育参与者的必备素质, 这不但能使集体目标得以实现, 思维活动和身体练习的紧密结合, 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陈万璋.大学体育与健康[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10.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11.

篇6:论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耐心; 自信; 收获; 社会

中图分类号:G811.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92-01

前言:寒假期间,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到一家电子厂打工。在这短短的四十天里我们有很多收获。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对待别人,慢慢地你的真诚也一定会换来真正的友谊。在外面若没有朋友,你的生活就会增添许多遗憾,而你的精神世界也将是空虚的,所以在外要大胆地与人交往,用你的热情去融化世界,最终你一定有所收获!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短短的四十天里,我拥有到了人生中所没有过的经历。每天都是与棉花打交道,生活枯燥无味,但出去我也结交了一些朋友,有他们的陪伴时间也好打发。虽说那里很乏味,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寒假里我到苏州钡泰电子厂里进行实践活动,第一次体会到了打工人员的艰辛与不易。刚开始的时候我在那里做装工,但因为不熟练速度特别慢,犯错特别多,我性格有些急,做这份工作磨练了我的耐性,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细心了不少。总的来说,这次打工经历有艰辛也有收获。我深深体会到了大学不同于社会。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很高兴自己能有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我真正学习到了社会经验,它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牢实的根基。

总之,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专业对口的不如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那么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准备。所以,如今的社会实践应该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出真知,才能够为未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奠定基础,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篇7: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就业形势,信息化,就业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不断完善,高校毕业就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随之改变,正在向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迈进。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高校持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全面“扩招”,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245万,338万,405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而社会需求却很难实现同步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大学生包括各种就业方式在内的一次性就业率平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2006年有超过96万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这还不包括往年还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产业结构调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和挑战。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许多公司企业由“人员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产业和岗位不断产生,急需一批掌握新技术、懂管理、有策划销售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员工,而大学毕业生素质好,接受新生事物快,与社会一般下岗人员相比,具有强势的竞争力,这对毕业生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公司企业的“人才高消费”,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加高,不少公司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只青睐高学历人才。不少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也盲目跟风,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企业团队中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制造了人才浪费。许多公司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面对就业的压力,大学生一改过去“天之骄子”的心态,有的同学在大三就开始寻找就业单位,作为学校,毕业生是其“产品”,能否顺利地将大学毕业生输送到社会上去事关一所大学的信誉、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目标。

二、就业工作信息化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第一、就业工作信息化使得就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过去大学生往往局限在文件传达、课堂说教以及传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思想观点,择业取向。

第二、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送性,大学生可轻易地获得大量就业信息。并且不受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沟通,缩短交流时间,节约大学生就业成本。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职业测评,实现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信息化。学生喜欢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这些都是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网络调查使我国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择业心理和动态,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第四、就业工作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为大学生提高就业技巧,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就业工作者丰富了就业方面的素材。信息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就业工作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就业工作更具有时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第一、加强学习,强化高校就业队伍的建设

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不仅需要硬件设施还需要良好的软件资源,而就业工作教师则充当着引导与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角色,网络化就业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高校就业工作队伍才能驾驭,因此高校就业工作者要注意自身的几个方面的转变:首先要做到自身的适应性转变。高校就业工作网络化要求教师自身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和全面的提高,包括教育思想观念、方法以及,思维模式等。因而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全面提高和自我完善的任务,即面临着一个自身的适应性转变的严峻课题。做好这一点,要从工作观念上与时俱进把握当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对待网络技术要积极学习并善于利用网络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就业工作网络化使得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转变,网络虽不能代替教师,但却可以将他们从封闭的教学空间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指导,指导他们从网络中吸收利用各种资源,教师将不再是课堂中知识的主要源泉,而将成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因此,只有具备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和一定的技术开发技能,才能够为高校就业工作进一步开展奠定深厚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二、转变高校就业部门职能,明确建设就业信息网站的工作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所有行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依托,加强就业网站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指导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大学生信息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就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学生可以及时看到招聘信息,更重要的是,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把网络作为搜罗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应该定位在权威的就业信息平台并能够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目标上。

就业网站建设是发展就业信息化的基础,但决不是建立网站就能实现就业信息化。就业信息网站仅仅是一种物质基础,就像一所大学建造了美丽的校园,不一定能保证就业工作质量提高一样,对一所学校来说,建设网站不应是走形式,要从学校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建网,当然,硬件建设只是一个投入的问题,而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远比硬件建设要复杂的多,事实上,在就业网络建设上占据首要位置的是网络认识、就业观念的转变等潜件建设。

第三、建设网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指导大学生就业顺利进行

要实现就业指导信息化,高校一方面加快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为大学生及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平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高校就业信息网,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诸如“求职顾问”的版块,告诉大学生一些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但很多大学生却苦于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就业政策。在以往的就业工作中,大学生往往要询问主管就业工作的教师,这样大学生感到很不方便,同时也给主管就业的教师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利用网站传播信息的便捷性就使主管部门可以把就业政策上传到网页上供大学生查询。这样,既给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又大大减轻了主管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就一些大学生都关心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答疑,通过这种信息技术使就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择业。

四、利用E-mail功能,群发就业信息,实现快捷就业服务

大学生就业信息网除了统一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以外,还需注重为毕业生开展个案分析,提供个案服务,可将就业指导中心的E-mail地址通过各种渠道公布给毕业生所发布的电子邮件, 及时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并开展咨询会, 还可利用E-mail将就业信息群发至个院系, 学生工作组织或学生的电子邮箱中, 使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能及时, 准确地送达毕业生中。

参考文献

[1]、徐仁权.大学生择业误区分析.江苏高教, 2003 (6)

[2]、赵放辉.加强就业指导,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石油教育, 2003 (6)

[3]、丁颖海.高校就业网络建设与运营初探.中国西部科技

篇8:信息化战争下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与纪律教育的重大意义

1. 理想纪律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中, 特别强调有理想和有纪律。他指出, “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没有理想和纪律, 建设四化是不可能的”。没有理想, 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就易脱离实际;而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 社会就可能发生动荡, 人民就不可能安心建设。这是他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 提出的人才素质和全民族素质的总体目标, 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问题, 理想纪律教育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2. 理想纪律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四大主要任务。其中, 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 公民道德教育是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是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加强革命纪律, 是我党的光荣传统, 亦是我党的政治优势, 是革命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武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尤为重要。

3. 理想纪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建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及时、高质地输送了一大批人才。2011年,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9%, 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目前各高等院校均在规范和完善其教育教学体系, 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大做文章, 而这些素质的加强和提升与理想纪律教育密切相关。加强大学生的理想纪律教育, 成为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 高校理想纪律教育面临的挑战

1. 国内外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各种敌对势力继续以青年一代为重点对象进行思想渗透, 企图通过物质引诱和意识形态的输出, 使当代大学生不以肤浅、虚荣为耻, 并追捧资产阶级的自由化。而在国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 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逐渐表现出来, 如趋利性、自发性等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 进而使人们的人生观颓废、价值观扭曲, 不少大学生随波逐流变得理想信念失落、纪律观念淡漠、行为自由散漫。

2. 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遭遇挑战

新时代的大学生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 陈旧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直接影响着高校理想纪律教育的实效。转型时期的教育, 既需要继承、借鉴, 更需要创新。如何获取新的时代内容, 选择先进材料,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意志乃至人性的相互感应和交流都成为高校理想纪律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来自大学生自身变化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一般年龄较小, 涉世不深, 思想尚未成熟, 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 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缺乏生活的磨炼, 性格比较孤僻, 他们的世界观和心理的不稳定性与两面性都表现得极为明显, 于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和社会, 偏离了“四有”新人的要求。

三 加强大学生理想与纪律教育的可行方案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认真实施教书育人的主体工程

首先, 作为教育的主体, 广大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 进行广泛调研,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紧紧围绕学生实际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设置教学内容, 否则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讲共同理想, 学生们普遍觉得这个太过高远, 与我无关, 但如果把层次放低些, 先从个人的职业理想或生活理想谈起再引申到社会理想, 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要求, 教学效果会更好。再如不少学生认为我是遵守纪律的, 所以没有必要接受纪律教育, 但事实上, 学生们并未意识到不交作业、旷课缺勤、弄虚作假都是一种违纪现象。其次, 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 把文字、声音、视频融为一体, 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或选取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个例组织课堂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再次, 我们要消除理想纪律教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的错误观念, 的确“两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它对于加强学生的理想纪律观念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但各专业课教师也应深入发掘本门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其实就是一种纪律教育, 对自己学科领域内成功人士的介绍评析就会激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憧憬, 从而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2.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与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

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与纪律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开办有关理想、纪律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组织学生收看法制节目、励志类的电影、电视剧,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报纸、杂志, 邀请知名校友或社会名流来校做报告等。这些活动, 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发挥实践的教育感化作用。理想纪律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让学生走下课堂, 走进社会, 通过广泛参与实践汲取营养, 接受磨炼,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 是高校理想纪律教育的重要方法

现在学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这说明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 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 共同支持。学校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 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 三者保持要求上的一致, 实现教育作用的互补。家庭教育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 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通过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广大大学生遵纪守法, 使学生感受实现理想的可能性和遵守纪律的必要性;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 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情况和学生的水平层次, 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 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 严格遵守各项规则, 自觉地为现代化建设刻苦学习。

4.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 是高校理想与纪律教育的有力保证

新时代大学教师的功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社会变化如此之快, 任何一名老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都传授给他们, 需要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探求新知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 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完成培养“四有”新人的任务。

摘要:理想与纪律是保持社会运行方向和运行秩序的两个最重要条件,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与纪律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试在剖析大学生理想纪律教育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大学生理想与纪律教育的可行方案, 望能对该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纪律,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骆郁廷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宣传部工作小结下一篇:从编辑工作的角度谈谈新闻稿件的内容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