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加强自主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

三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是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妹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创造性实践。

五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裙带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要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若干,支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代大学生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创新也是提高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从总体来看,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反思和革新传统发展观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基础、以产业结构升级为主要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被普遍接受。

同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关键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所以,创新青年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和结果。当前,国家就是要通过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 都要靠不断创新, 而创新就要靠人才, 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 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高校拥有精英人才、齐全的学科、先进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大量的科技信息,具备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约有一半来自高校。众多学术界、科技界“泰斗”身居高校,撑起了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大厦,也必将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高校正逐渐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校在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方面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等等。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要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教育应当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安排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依托一

些比较有影响力善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企业,组织同学们多参与到社会实践

中来,感受先进企业的设计和创新理念。开放学校实验室,鼓励大学生参加

科研项目以及根据企业需求,自主进行创新设计与实验。组织多项创新竞赛,

鼓励同学参与设计创新,跳出书本的禁锢,把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的应用到

自己的创新理念中来。

2. 深化改革,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强和推进自主创新,首先要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营造

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建立平台或团队的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

把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团队考核和学院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体现原始

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指标列入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评价

与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创新科技管理的政策体系,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

积极扶持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持续改进和完善

科技管理的政策体系。要创新校园文化,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同

时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3. 以人为本,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由于大学生首次尝试创新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有必要全力培养一

批面向21世纪的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创造有利

于人才聚集和团队形成的管理机制、环境和氛围。要特别注意通过团队建设,

促进我校文、理、工和医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构建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能异军突起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科研团队,从而合理引导大学

生的创新。

4. 加强研发,将创新成果与社会的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技术创新是科研工作的动力,成果转化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我们不

仅要关注高起点、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更应广泛全面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

将创新成果合理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这样做首先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

创新,使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鼓励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考虑生产实践的

各项因素,提高创新成果的有效性,合理性。

总之,大学生的创新,要秉承着实践性、个性化、系统性、协作性四项基本

原则。遵循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创新是一

种创造性的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和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唯一标准。遵循

个性化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重在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

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乐

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他人,要多让他们参加各种各

样的集体活动,学会在一个有竞争的集体中进行工作,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创

造。,大学生应具有创新思维、要向唯一挑战、向完美挑战、要同时具有横向思

维和纵向思维,要向概念挑战,向“毋庸置疑”挑战,要具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

维,要学会缺点逆用法,要懂得类比法,要激发团队创造力。所谓系统性原则就

是说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

方法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

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封闭式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将会直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全面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加强创新,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第三篇:构建创新型国家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资源, 为获取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总体性战略谋划。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严峻的知识产权挑战,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工作起步比较晚,从国家到企业都缺乏一个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思路[ 1 ]。因此,为了构建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尽快制定国家知识

产权战略。

二、国外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经验借鉴

注重长期全球竞争力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而在这其中,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则是实现技术创新、国家发展的关键。为此,了解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发展状况十分必要。

德国在高新技术转让中居世界第一位,其新发明创造也高居世界之首,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它拥有国内外有效专利约70 000件,每年维持费数量相当可观。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技术转让国,其企业界对知识产权的战略思想是利用专利权垄断技术市场,使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以保持和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 4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为恢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重大举措。以IBM公司为例,它的基本战略是确保其活动的自由,即在开发、制造、买卖产品的活动中没有阻力。依据这一战略思想, IBM每年花费其总收入的一成以上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年申请专利约有六七百件;自1950年至今, IBM每月自行出版技术公报,在技术公报中公开未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8 000件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其申请专利采取慎重的态度,另一方面说明其巧施文献公开的战略,以阻止他人申请该专利的目的[ 5 ]。日本是世界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从知识产权战略中崛起的国家。二战以后日本实施赶超战略,迅速从引进技术走上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是通过引进或改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经济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连续遭受十多年经济疲软和产业空心化的困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兴起动摇了日本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势,给日本带来了压力。这使日本认识到应跻身于发展知识经济的国家行列[ 6 ]。为此,自1997年以来,日本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成立了跨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战略会,把“知识财产”定位到“立国战略”的高度,要发展成“全球屈指可数的知识产权大国”

三、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

1. 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贯穿于自主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对于自主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制度是自主创新的动力和保障;可以产生激励效应;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市场化;有利于形成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法律环境;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中国“十一五”规划已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这也是在新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的理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驱动力。早期的经济增长是要素驱动,之后转向投资驱动,当投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时又转向创

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就难以保护和利用创新成

果,也就难以进行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因此,每个国家都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来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而服务。

2. 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定位

(1)以保护国家技术安全为己任技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国科技在不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破坏、威胁以及任何其他危害性影响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发展的一种状态。技术安全体现了国家利益免受国外科技优势威胁的能力、国家以科技手段维护综合安全的能力和保障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能力。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知识产权实力的背景下,技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以保护和促进国家技术安全为首要任务。具体而言,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要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国内的独立研发和自主创新。要保护国内科技创新的独立性,尤其是关系到国家重要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技术路线的独立性。不能让国外企业或机构控制和主导国内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路线,使国内创新摆脱对国外技术力量的依赖。

(2)以维护创新者利益为出发点

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存在的“平均分配”做法,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快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作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之一;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要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领域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

(3)以消除外资干扰为重点知识产权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促进社会科技的发展。当一国知识产权制度不能促进科技发展时,该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滥用知识产权是阻碍一国科技发展与技术创

新的主要障碍,不对其加以规制,就无法发挥知识产权的应有功能。外国企业在中国抢先“布阵”和“圈地”,限制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属于典型的知识产权滥用,但目前中国却缺乏相应的政策法律加以规制,这种状况大大降低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作用的发挥。因此,在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应把重点放在限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上。

四、中国知识产权的战略设计

1. 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分析

在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初期,国强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现实所要求的,但如果我们只片面地关注权利人利益的保护,没有确立相应的权利约束机制,那就无法防止权利人的滥用行为。为此,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应恰当地把握知识产权制度不同的政策目标之间的平衡和协调,正确处理好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的关系,知识产权的获得与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关系,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与切实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关系,并在此

基础上建立起有效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法律机制,以使中国知识产权机制的各个方面得以协调发展,既能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以鼓励技术创新,又能防止知识产权的过度垄断和被滥用以促进知识的有效传播,从而保护知识产权使用人(社会公众)的利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并能在国际交往中合理保护中国的利益。这对中国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面、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2. 从中观的行业层面分析

在行业层面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加快行业整体发展为目标,促进联合开发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努力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有效防范和突破他人的技术壁垒,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改变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努力形成相关的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流上,在国家法律的框架约束下,形成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更好地应对国际上的知识产权纠纷。在知识经济时代,引进知识成果和资金,促进国际间双边、多边的知识成果交流与合作,必将更加依赖于各国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和相关行业整体的实力,必须加强我国企业行业群体观的意识,提高整个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共识。

3. 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分析

在企业层面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不断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与水平,大幅度提升企业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

在做好专利保护的同时,要使产品能够为消费者识别,就必须要有商标,而注册商标是对其永久性的保护。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要有品牌意识企业的商标、名称也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的凝聚力之所在,所以说虽然只是一枚小小的商标却是凝聚企业价值的载体,决不可轻视。专利与商标两者有效的结合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如对技术图纸等进行版权保

护,对产品外形进行外观设计保护等等,从不同的途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最有效的立体保护,防止一切可能受到的侵害,最大限度地实现垄断利益,通过知识产权这唯一合法的垄断达到企业的终极目的[ 9 ]。要健全完善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如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通过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实力、技术发展动向进行比较分析,搜集第一手材料,为决策层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跟踪调研、对外比较,确保自己不侵权,并及时发现第三方对我们的侵权,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

己的利益,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国家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将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后劲,也是提高国家和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制定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各行业、各企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而服务。,

关于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建议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后,欧、美、日等纷纷制订本国或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化对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受此影响,中国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分别撰文,提出制订中国知 识产权战略,制订知识产权基本法。本人认为,在修订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中国“入世”这 个政治目标之后,制订一个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知识产权战略恰逢其时;比较日本“以知识 产权立国”的战略目标,面对一些外国组织、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持续不断的抱怨 和投诉,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应当重点考虑以下三点:

第一,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中,对中国作者、发明人、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保护 应当首先被考虑,保护中国人的利益应当成为这样一个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应当对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于中国企业、公司、个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好处进行实证调查,以建立中 国人对于这样一个制度可能带来的利益的信心;第三,应当加强对于传统知识和有关信息法

律的研究,在国际层面表达中国人的观点,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一、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发点

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中,对中国作者、发明人、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当 首先被考虑,保护中国人的利益应当成为这样一个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的。1979 年起的改

革开放,从一开始,决策者所下的决心就是尽快结束封闭,走向世界。而要走向世界,就要 参加到有关国际组织当中,而要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就必须制订和/或修订国内法,加入有 关国际公约,与国际规则接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要求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 就遭遇到修订有关法律,以满足“入关”条件的问题。后来“入关”没有成功,其中一个原 因是有关法律保护水平没有达到“入关”的最低标准。进入二十一世纪,当“入世”被设定 为一个政治目标后,国内几乎所有掣肘法律修订的因素不复存在,在2001 年,所有知识产 权法律都完成了又一轮修订,许多条款保护标准明显超高,但那是不得已的选择。也就是在 这一年,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成员国。

为了“入世”,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我们的目标也如期实现。这里,我们无意对 此进行褒贬。回顾我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目的是想提醒:我们在制订 知识产权战略的时候,要看到,我们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离不开“入世”那个大背景;进一 步完善和实施我们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没有了“入世”前的那种压力;我们可以更加 从容地、认真地、从如何有利于保护中国人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中国是一个讲信用、负责 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理所应当地履行她的各项承诺,但履行 承诺,没有必要再超出国际公约标准给予外国权利人以特殊优惠的保护;履行承诺,在涉及 到具体的与中国人利益有关的案件中,不排斥合理合法地在国际公约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可能 地、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人的利益。

二、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事实依据

应当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于中国企业、公司、个人的发展有怎样的好处进行实证调 查,以建立中国人对于这样一个制度可能带来的利益的信心。

虽然有许多人撰文论述知识产权的概念早在古代中国就已经产生了,但不容否认的 是,作为承认人的价值、鼓励创造、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手段而产生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 国却是近百年来才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由于外敌入侵、战乱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持续 不断的不正常的政治运动,不可能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十分薄弱。可以说,正式的大规模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始自实行改革开放的1979 年,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在中国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史。在这二十几年间,我们在知识产权 方面的成就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实现某个政治目标的压力,多局限在仓促的立法和应付外部 和内部对侵权盗版抱怨的形式主义的宣传方面,理论准备并不充分,事实依据更显苍白。

如果有人问,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是只“赖蛤蟆”,有 人可能不同意,但他却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可以反驳,说它是“白天鹅”。恐怕现在没有几个 人能说清这个问题。原因是,我们没有认真地去做调查研究,看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一个 个人,对一个企业可能起到的鼓励创作的积极作用。我们总是拿外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取得 发展的例子来反观中国企业,向企业宣传知识产权如何如何重要,如何如何有用。依靠知识 产权法律保护,美国苹果电脑公司三个年轻人在一间破马厩里起家,发展成全球知名的大型 电脑公司;美国好莱坞的一家电影公司的一部电影就可以创造几十亿美元产值,创造几千人 的就业机会。这样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在中国有吗?肯定有,只是还没有找出来,报道出去。 在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问题上,有许多关于要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的议论,但这些议论 多缺少事实依据。在此议论基础上搞出来的所谓知识产权战略,没有多大价值。所以我建议, 在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时,需要花一些时间,花一些资金,做一些实地调研,找出一批依

靠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取得个人、企业成功发展的典型事例。经由宣传,让个人和企业看到知 识产权法律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个人、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信心。有关调 研结果,应当成为我们制订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依据。

三、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内容

应当加强对于传统知识和有关信息法律的研究,在国际层面表达中国人的观点,最大 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新一轮探讨的议题,主要涉及到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生物多样化等问题。提出这些议题的部分原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占有量和法律保护方面的不平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借助新议题的探讨,进而把有关内容纳入到获得国际普遍承认的法律体系内,将可能消除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平衡。中国在知识产权、特别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及利用方面,总体上看不占优势。而在地理标志、生物多样化和传统知识保护方面,中国具有重大利益,可以考虑首先把它们纳入国内法的保护范围。在这个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强调实证调查的必要。对于保存、保护传统知识的重点地区、重 点个人,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有关利益的,有怎样的实际需求,传统知识包括哪些范围,等 等,我们在制订有关政策和知识产权战略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这些问题。

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上看,每一次信息 技术变革都会引发知识产权的变革。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网络传播技 术,它使得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技术变革势必带来法律的变 革。在有些问题上,传统的或者说我们熟悉的知识产权理论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例如,对于处于“公有领域的”、“无主的”、“年代久远的”传统知识,用已往我们熟悉的知识产权理论去解释,将永远不会有一个积极的答案。应当看到,知识产权的许多内容,不论是版权、专利、商标还是商业秘密,它们都与信息保护有关,因此,已经有一些学者把知识产权放在“信息法”的框架内进行研究。制订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应当在全面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理论和有关法律、国际公约发展的基础上,跳出传统理论的束缚,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积极吸收“信息法”研究的成果,开展超前研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实际,提出具有前瞻性、 可操作性的方案,在国际层面表达中国人的观点,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人的利益。

第四篇: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1月,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那么,什么是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总起来说,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那怎么坚持自主创新?走自主创新之路,有人认为,既然是“自主”,那就什么都应当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创新,“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自主创新的“可贵”。

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确实,一些关键技术必须完全依靠我们自力更生。但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指导方针有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

那么就要求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我们必须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和中央决定。

探索与创新,是21世纪的主旋律,是时代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成长的大学生,接受着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被各种各样的知识革新所冲击着。我们不仅有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还有互联网,媒体等各方面的资源可以利用。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开拓思路,激发我们活跃的思维,为建设创新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大力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大力发展科技建设创新性国家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舟”一次次圆满飞行,一次次向世人昭告,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材料二:2011年7月26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首次下潜至海面以下5057米,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载人深潜技术的全球先进国家之列。 材料三:2012年2月14日,我国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向获得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

【与教材结合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2、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继续书写着辉煌,许多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的制高点。

4、发展科技、建设创新性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5、我国科技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国情)

6、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7、走科教兴国之路,既要重视科技创新,也要重视教育创新。

8、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传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

9、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成人成才的关键,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勇于实践。

10、教育是一种力量,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11、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形势整体而言仍然十分严峻。(教育国情)

【设问角度】

一、“天宫一号”与“神八”的成功对接说明了什么?

答: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标志;2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些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并初见成效;4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二、“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的原因有哪些?

答:

1、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奠定物质基础;

2、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3、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发扬航天精神;

4、我国坚持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重视创新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6、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有何意义?

答: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3、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4、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答: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2、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传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

3、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4、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6、要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创新;

7、要加大对科技、教育、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五、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的地位,必须怎么做?

答:

1、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4、要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创新;

5、要加大对科技、教育、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六、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差距,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办?)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勇于实践。

3、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培养面向世界的眼光。

4、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接纳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

5、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报效祖国。

七、我国科技基本现状(科技国情)

我国科技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尖端人才缺乏。

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原因

1、科技教育国情。。。。2科技教育作用。。。。3有利于把我国的人才资源大国转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4、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5、有利于缩小科技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九、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1、科技、教育的国情。。。。

2、科技教育的作用。。。。。

3、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

4、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科技创新;

5、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十、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1、科技、创新的国情。。。。2科技、创新的作用。。。3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缩小我国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一、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科技方面的差距,为此我国应当怎样做?)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6、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7、加强法制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十二、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

十三、请奉献几个增强同学们科技创新意识的金点子(至少从3个角度提出新的建议) ①进行校园科普宣传活动;②开展青少年科技小制作活动;③举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十

四、青少年要实现美好的理想,除了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 艰苦创业精神;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实践精神;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自立自强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终身学习的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十

五、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说明了什么?

1、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

2、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我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十六、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十

七、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天宫一号”与“神八”的成功对接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制等。

十八、近年来 “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成为热门话题,你怎样理解这一议题? 答: “中国制造”表明:

1、我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产品出口国外。

2、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② “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表明:

1、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十九、除了重奖获奖科学家.怎样做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变革的重要动力?

①优先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

十、“天宫一号”与“神八”的成功对接应归功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什么?

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上一篇:职高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和战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