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

2022-09-09

第一篇: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

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论文

依恋(attachment )是指婴儿与抚养者(特别是母亲)形成的一种持久而深入的情感联结,包括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两个维度,Bartholomew等依据内部工作模型区分出四种依恋类型,即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积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恐惧型(fearful attachment)(消极的自我和他人模型)、专注型(preoccupied attachment)(消极的自我模型和积极的他人模型)和回避型(dismissing attachment)(积极的自我模型和消极的他人模型)。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个体按照内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一种整体评价,包括认知因素、体验积极情绪和缺乏消极情绪三个维度。人格因素是预测最可靠、最有力

1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主观幸福感差异

Torquati等以自我报告的方式研究了成年早期个体的日常情绪和社会背景,发现安全型依恋个体更容易体验积极情绪,精力充沛,擅于建立关系。La Guardi在自我决定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依恋与幸福感的关系,指出安全型依恋与更高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并且依恋对象的变化不会显著影响依恋类型。相反地,Van Buren等提出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消极情绪呈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

这些研究者将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主观幸福感差异归因为个体的内部工作模型。然而,也有研究指出,积极的自我模式能够预测更高的幸福感,而他人模式与幸福感的关系不显著。Bartholomew等的研究也显示出安全型与回避型(焦虑维度得分均较低)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恐惧型和专注型。具体而言,自我模型建构较好的个体,在社交中更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从而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进而提高了主观幸福感水平。对依恋焦虑较高的个体而言,他们的自我工作模型相对消极,对自我的不自信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常常使其在交往中左右为难。一方面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一方面又拒绝他人的帮助,这使得他们难以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2不同依恋对象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还体现在依恋对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研究者在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和恋人依恋等领域分别做了探讨。虽然学者均认同父母依恋对青少年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母亲依恋与父亲依恋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还没有定论。ACOCri等发现,对母亲的依恋与青少年的幸福感相关程度更大;而venezian Veneziano则认为父亲对青少年幸福感的作用更加突出,超过了母亲;另外一些研究提出,未成年人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联结对其幸福感同等重要。

良好的父母依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同伴依恋。但是,Schwar发现,在某种文化背景下,家庭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越大,同伴接纳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就越小。

Dush等提出,愉悦而稳定的恋人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婚姻是社会支持的关键来源,而处于支持与助人网络中的个体更易身心健康,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同时,来自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不仅能带来幸福感,还能对个体的消极情绪起到缓冲作用。

3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中的中介变量

随着依恋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它们之间可能的中介因素。Wei以大学生为样本探讨了自我同情和同理心在依恋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用社会成人样本对结果进行了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依恋通过自我同情的发展与主观幸福感相联系。还有学者研究了社会支持在依恋与幸福感之间的作用。Kafetsio以青年人和老年人为独立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依恋焦虑越高的个体,幸福感越低;这种负相关在青年人中的强度高于在老年人中的强度。同时,依恋回避只在老年人中与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并且,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在依恋回避和心理健康以及孤独感的关系中扮演中介的角色。对此可能的解释是,青年人更多地具备特质焦虑、易怒和依恋焦虑等特征,这些特征指向了某种认知和情感策略;随着个体逐渐成熟,更容易调节和管理策略,从而使这些特征对幸福感的影响减小。

另外,有研究者探讨了依恋、情绪调节及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Karreman发现,每一种依恋类型都与情绪调节及心理弹性有着独特的关系,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有着较高的再评价和心理弹性,对依恋和幸福感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个体,较高的再评价和心理弹性起完全中介作用;专注型依恋的个体有着较低的再评价和心理弹性,对二者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恐惧型依恋的个体通过较高的再评价和心理弹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表达抑制对依恋和幸福感没有中介效应。

4思考

4. 1研究大多采用横断研究,纵向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依恋存在跨代传递,也即依恋的发展具有连贯性,婴儿期开始的依恋随着年龄的增长较难或较少发生改变。但是,父母与儿童的关系会伴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得到修改,从而影响着依恋的过程,使其在每个发展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采用横断研究,强调依恋在各个阶段的共同性和稳定性,而忽视了其在每个阶段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纵向研究是必要的,以便从某一个方面解释二者的多元关系。

4. 2研究存在的主要争议己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方面,依恋回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仍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另一方面,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未成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仍然不确定。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内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包含了多种层面和关系,因此,需要在具体情境的框架下探讨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4. 3建议在时代背景下探讨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时代的发展催生出一系列社会现象,在童年期没有获得连续抚养或者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留守儿童、收养儿童等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群体逐渐增多,对这些儿童依恋特点的研究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时代背景下探讨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二篇:关于白领主观幸福感的调研报告

08教4108094025 张婧

选这个课题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为了生计,白领们的身心处于亚健康,工作、庭、会,各方面的压力让白领们幸福感很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属于西部的省会城市,而物价偏高,也造成年轻的白领们压力很大幸福感低。

“企业应与员工家庭共成长”这一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认同。

职场幸福感取决于三个方面:兴趣、人际关系以及爱不爱自己。

首先,兴趣与职业的满意度及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人在择业之初,首要考虑的是金钱,认为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是很奢侈的。但是,“不能百分之百感兴趣,也至少有一点对所从事工作有兴趣才好。”钟女士说。“因为我们一天中最好的时间都在工作上,如果没有兴趣,仅仅为金钱而做,是非常令人痛苦的。”在某企业员工跳楼自杀个案中有一个是大学毕业生,他原本希望从事研发工作,但是后来被安排制造工作,虽然薪金待遇也很不错,但是,他完全没有兴趣,久之,他便觉得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就走错了,后边的日子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是人际关系。毫无疑问,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职场生涯更加愉快。“人都是需要从其他人那儿得到关注的,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好,被同事漠视,这样的状况,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性死亡‟,长久以后,很容易有轻生的念头。”钟女士说。

最后,你的幸福感更多地取决于你爱不爱自己。职场中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压力很大,其实这份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自己,人们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在内心不断驱策自己一定要努力,于是便忙得没有喘息的机会,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许多压力和不快。

职场不幸福情绪的来源

据一份调查显示,影响职场幸福有十二大因素,分别是:1.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2.对薪酬不满意;3.对直接上级不满;4.对自身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5.不喜欢自己的工作;6.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

7.工作量不合理;8.工作与生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9.工作职责不明确;10.与同事的关系不融洽;11.工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12.对工作力不从心。而记者在对几个不同行业白领的随机调查中则得到这样几个比较普遍的不幸福情绪

——

人成为工作的机器,重复运作

enny刚入职广告公司的时候,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期待。“那时我感觉这份工作很有新鲜感,会接触许多不同的人和事。”她说。她最怕重复,把人变得跟机器一般,周而复始地运作。但是,工作几年下来,Jenny却发觉自己仍是“工作机器”,“所谓不同的人和事,程序都是一样的,开会,分头写方案,再开会,与客户交流……周而复始。”她说,“这与流水线上的工作并无不同,就像给瓶子贴上标签一样,不同的只是,我给每一个瓶子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而已。”Jenny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一天工作10小时是最起码的,休息日也难以保证。如此不停歇地困守在工作中,让她感到非常的不快乐。

工作没有成就感

在杂志社工作的Wendy越来越对工作提不起兴趣, “反正也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到我做了什么。”她常常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成就感,不知道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确实做过一些有用的事。没有成就感的工作,让她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更没有快乐工作的感觉。长此以往,Wendy的工作目标,甚至人生目标也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工作不受尊重

在一个以销售成绩论英雄的公司里,Anne所在的行政部门是一个边缘部门,更多地从事打杂的闲活,也因此Anne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人所尊重。“我去销售部门下发通知,常常没有人理会我,我就像一个透明人。公司有什么决策需要各部门配合的,我总要求爷爷告奶奶地求着销售部的人配合一下。大家都是公司的一分子,大多数销售与我的职位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我却感到了很大的不平等呢?我觉得,他们太不尊重我的工作了。”Anne说。

精神世界无处安放

“工作、加班、回到家夜色已晚,疲惫得只想洗洗睡觉。第二天醒来,又重复相同的事,工作、加班、洗洗睡觉……”从事电子行业的Richard说,他不记得上一次自己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也不知道现在的电影院里有哪些电影看,他眼睛盯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电脑屏幕,看得最多的就是滚动的程序。他的工资挺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洞。这样的日子,他不觉得幸福,也不觉得不幸福,更多的是麻木。可是,麻木不是更大的不幸吗?

如何找回职场幸福感

刚开始工作时,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为企业做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心里自然会产生不快感。据12万人群的职业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工作中严重心理失调人群占31.3%,其中幸福感最差的就是

35岁~40岁之间的中年人。

找回幸福感

北京师范大学马健老师说,职业心理健康就是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可以应对生命中的正常压力,高效工作,能够为团体作贡献。35岁至40岁之间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差,并不仅仅是工作所造成的。家庭上,35岁~40岁的中年人,孩子正面临小升初、青春期的问题,此时孩子的叛逆也让不少家长头疼。

夫妻之间婚姻大致也经营了10多年,情感慢慢地向亲情转化。相对而言,矛盾也越来越多,加上父母正在退休边缘,健康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夫妻的日常生活。社会上,35岁~40岁的中年人,工作了一段时间,居住环境需要扩展,而买房的经济压力又随之而来。一旦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心理也会出现多种问题。

其实,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完全由职场本身的客观质量所决定。找回幸福感其实很简单,马健为大家开出了良方。 学会房小心大

如果暂时无力改变居住环境,那就接纳自己的现状。“家”可以让我们产生安全、私密、亲近、归属和满意等的心理感受,只要能够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即使空间狭小,依然可以获得幸福和温馨的满足。用心去打造,亦能创造精致的家,如不购买庞大、不适宜的家居设备;着手优化居住环境,通过装饰及色彩的搭配,让房间宽敞明亮;尽可能多地利用空间位置,使墙壁、床下等空间发挥作用;及时收纳整理,以节省空间,将长期不用的物品送给需要的人,献爱心的同时获得自我的满足。

学会向下社会比较

我们习惯于向上比较,与那些家庭条件、财富比我们更好的人相对照,这种“比”能激发我们动力,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努力争取,但向上比较却在我们无力达到时,让我们产生挫败感、心情烦躁和自卑。而向下比较,即比较那些在某方面不如我们的人,调整自己的认知,寻找自己的优势,有利于产生满足感与自信心。

学会多穿运动鞋

很多人有了压力,就会心里烦闷,以至于抑郁,与其吃些百忧解,不如选择穿上运动鞋,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和朋友去郊外多走走,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改善身体的状态,有助于缓解心情。

第三篇:《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心得

摘要:小组论文《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对XX大学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研究生主观幸福感(SWBP)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小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解释。在小组论文写作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文献综述,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

关键词:小组论文,问题,解决方法 1 前言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层面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影响因素在国内外也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然而,目前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群体,而对研究生的关注则较少。因此加深对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对研究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这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国内外学者先后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分析。Diener, Ed and Micaela[5] (2010)通过分析幸福感差异的驱动因素,指出影响幸福感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就业与失业,账户储蓄,是否拥有房子,结婚与否,居住地区等。Clark, Andrew and Claudia Senik[6](2010)研究了经济增长政策与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内在联系,指出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是不能达到增强人民幸福感的社会目标的,百分百的就业率和一个普及的社会保障能够增强幸福感。Frey, Bruno S. and Matthias Benz[7] (2008)在研究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中提出了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地影响作用。吴淑凤[8](2006)在《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中通过对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即需求满意度维度、相对标准维度、目标维度和文化维度的介绍分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各个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视角。郑霞[9](2007)为了研究硕士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的412名硕士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人际状况、性格状况、压力状况、婚恋状况、休闲状况、婚恋状况、文化背景。冯翠仙[10](2008)进行了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从山西3所高校硕士生中随机抽样150名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量表法,使用方差分析等相关统计方法。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应该积极鼓励硕士研究生形成良好的人际网络,建立亲密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

在本次小组论文的写作中,我主要参与的工作是调查问卷的编制,问卷的发放、收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辅助小组其他成员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论文撰写所需要的数据。为论文的最终完成提供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在本次小组论文写作中的心得体会。

2 阅读中内外文献

要对一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应包括哪些方面。中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程度。以及该问题现在的研究进度。所以,我们就需要搜集和阅读大量关于我们所研究问题的文献、书籍。对其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我们就能对该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也能帮助我们形成我们自己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在此次小组论文中,我们选择的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研究。

3 调查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

在明确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调查问卷的编制和数据收集了。编制调查问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问题的表述应注意的事项

1)语言尽可能简单明确。不使用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的语句。

2)语言要通俗易懂。不使用调查对象可能感到陌生的语句。除了对专业人士的调查问卷外,要避免使用专业化的术语。

3)语言表述要客观。不使用暗示、倾向性的语言。例如,“绝大多数中学生崇拜歌星,你崇拜的歌星是什么?”。前面的“绝大多数中学生崇拜歌星”这句话对调查对象有明显的暗示性。

4)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设计抽象、笼统的问题。例如,“学生对学校建设的建议”。这个问题过于笼统。可根据调查目的修改为“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5)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及两个以上问题整合在一起提问。 选项的编写应注意的事项

1)相关性。设计的选项必须与所询问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3)独立性。给出的各个选项之间不能有包含、兼容的关系。它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互相排斥的。

4)穷尽性。设计的选项应尽可能包含所有的情况

编制完调查问卷以后,接下来就是发放和收集问卷了。在问卷发放时应当注意问卷发放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以新疆大学研究生为例。不能把问卷都发给一个学院的学生,也不能都发给男生或女生,等等。应根据问卷的数量选择学院的个数。尽量平衡男女比例。兼顾文理科等。这样才能使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在收集完问卷后,要对问卷进行筛选。保留有效的问卷。剔除无效的问卷。这样,该阶段的工作就完成了。

4 数据分析

当我们把调查问卷数据拿回来后,我们该做的工作就是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在此,我们用的是spss为处理软件。它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过程:定义变量﹑数据录入﹑统计分析和结果保存。

第一步是设置变量。它包括设置变量的name、type、width、decimals、label、Values、Missing、Colomns、Align、Measure属性。

第二步是数据录入。在spss的数据录入窗口中直接输入就可以了。在数据录入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份问卷。我们也称为一个个案。在数据录入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表格上方出现了

1、

2、

3、

4、5„的标签名。这其实是我们在第一步定义变量中,我们为问卷的每一个问题取的变量名。即1代表第一题,2代表第二题,以次类推。我们只需要在变量名下面输入对应问题的答案即可完成问卷的数据录入。

第三步是统计分析。有了数据,我们可以利用SPSS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但选择何种统计分析方法,即调用哪个统计分析过程,是得到正确分析结果的关键。这要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来选择。在我们的小组论文中,用的是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

第四步是结果保存。我们的spss软件会把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保存在一个窗口中即结果输出窗口(output)。由于spss软件支持复制和粘贴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想要的结果复制﹑粘贴到我们的报告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保存我们的数据。结果可不保存。因为只要有了数据,如果我们想要结果的,我们可以随时利用数据得到结果。

5 撰写论文

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下面就介绍一下撰写一篇规范的论文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如果不走这一步,它等于放弃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我们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以其他的方法为辅。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当我们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它们要相对细致一些,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然后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自然地、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第七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引证的不规范。通过以上七步,一篇完整、规范的论文就完成了。

6 心得体会总结

在第一部分的工作中,我们阅读了大量文献。我们了解了所研究问题的情况,并形成了初步的论文写作的思想。在第二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完成了问卷的编制、发放和收集工作,为论文的撰写收集了必要的数据。在第三部分的工作中,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和分析工作。最终我们得到了需要的分析结果。它为最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最后,按照第四部分的要求最终完成了我们的论文。

通过本次的小组论文写作,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写一篇论文,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做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工作。怎样编制调查问卷。以及怎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以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会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和思想。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对数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6:132-133 [2]肖新华.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7.9:98-99 [3]吴淑凤.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J].长江日报,2007.2:125-126. [4]何艺新.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9:398-399 [5]Diener, Ed and Micaela Y. Chan (2011). Happy People Live Longer: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tributes to Health and Longevity.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3(1): 1–43. [6]Clark, Andrew and Claudia Senik (2010). Who Compares to Whom? The Anatomy of Income Comparisons in Europe. Economic Journal 120(544): 573–594. [7] Frey, Bruno S. and Matthias Benz(2008). Being Independent is a Great Thing: Subjective Evaluations of Self-Employment and Hierarchy. Economica 75(298): 362-383. [8]吴淑凤.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6.7:86-87 [9]郑霞.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8.8:190-192 [10]冯翠仙.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2008.8:388-389

第四篇:大学生主观幸福 演讲稿

你们曾经心中有过暗恋的人吗?现在想起那个人你是会会心一笑,还是沉默不语?那个人的名字已经被你放在心灵深处束之高阁了吗?

有人说暗恋苦。对啊,怎么不苦?每次跟他说话就像打仗一样,我害怕他知道,也害怕他不知道,更害怕他知道却假装不知道。我想无视他的一切,却发现视线总会在他身上停留;我想关心他的一切,却发现自己根本毫无立场。永远以朋友的名义,拍拍打打,假装谈笑风生。我害怕越过那条线,我们连朋友都做不了。一个打死不说,另一个装傻到底,这就是男女之间的纯友谊。对他的说说字斟句酌,一遍遍翻我的空间访客记录。连照集体照都不敢站在他身边的我,护着我的小心思走在暗恋他的路上,步履维艰,义无反顾,哪怕最后是头破血流。暗恋一个人的女生宁愿这么卑微的活着。

暗恋甜吗?甜。 我们的关系被同学们黑,心里其实是暗自高兴的;在我视线范围内认出他,是安心的。走在校园里的我,开始有意无意的寻找,只有他的目标。曾经有一段我发现,不在一个班上课的我们,每天都能遇到。我敏感他的声音,他的步履,他的书包,他爱去自习的图书馆。那些一次次的巧合被认为是心有灵犀的时候,心中总能荡起涟漪。那些莫须有的联系,可以被称为神经质的敏感,只因为,我喜欢他。

为什么,在我想忘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在我面前提起他的名字;为什么,在我想不去寻找他的身影的时候,越来越能准确的锁定他的位置;为什么,让自己的心开始变硬时,我开始越来越频繁的追随他的脚步。然而,到最后,站在他身边的女孩,不是我

哭过,痛过,恨过,最后,我选择让伤口在时间中慢慢痊愈。有这样值得回忆,弥足珍贵的经历的我,很幸福。

第五篇: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

想政治教育对策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高鹏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19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幸福问题。然而,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幸福需求的关注还不够,虽然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包含了幸福教育,但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还需要深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对策

作者简介:高鹏(1988-),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哲学。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类的根本追求,大学生们更加渴望追求幸福,因此,培养大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幸福观,指引他们更好地追求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并在未来的人生中学会享受幸福,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幸福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责任。

一、主要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人格。将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方式与心理品质的结合体称之为人格,人格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处事方法和行为态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发展,所以,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关系。通常,在不同时间里,主观幸福感呈现相对稳定状态,它和稳定的人格特点有密

切关系。人格因素主要由尽责、开放、和谐、神经质和外倾组成,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2.个人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健康状况,一个人如果想要达到自己设定的生活与事业的目标,其前提条件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在精神状态饱满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去处理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享受成功后的愉悦。许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以身体为代价去获取金钱和事业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失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的不仅是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幸福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3.自我价值观。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主要是大学生群体,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状况与大学生的状况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在我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

此,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使研究体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我们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分为外部价值观和内部价值观两种。其中外部价值观包含地位、形象、健康和财富等;内部价值观则包含自我接受、自我成长和自我目标实现。研究表明,自我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内部价值观相关性较强一些,而内部价值中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自我实现目标,明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其内部价值要予以重视,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去追求它,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外部价值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并不大,一方面是在长期生活中他们已经学会怎样正确地去面对与自我接受,另一方面是他们只是单纯的消费者,物质财富的多少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所以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外部因素

1.家庭经济。一个人的幸福主要来

源于家庭的幸福,而家庭的幸福程度与家庭的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家庭经济背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消费者,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费用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的支持,富裕的家庭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顺心地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和顺利地完成学业,而对于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来说,除了要努力完成学业之外还要担心生活费用的来源,在这种背负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对其身心产生很大的影响,幸福感水平自然也就比较低。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为人们提供认可、支持,为他们驱逐孤独与恐惧,使他们拥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在某种层次上讲,个体的幸福程度取决于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的质量与数量。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有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和师生

关系等。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他们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一个被朋友关注、家庭关爱、为他人所认同与接纳,拥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大学生,不仅有利于他提高自身价值,更会让他产生丰富的主观幸福感。

3.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压力来源之一是就业压力,为人生出路与就业前景担忧,就业压力大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而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的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对就业问题还没解决的学生,会感受到无助、焦虑与失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不平衡,即使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意向不同,但因为就业岗位都类似,导致就业竞争越演越烈,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此情况下,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就不强。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培养良好的人格特性。培养良好的人格不但能够降低大学生对消极情感的敏感性,提高对积极情感的感受度,还能帮助大学生们在自身努力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安全感和社会支持,良好的人格特性对大学生实现自身目标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生还处于一种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人格特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一阶段好好努力,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特性。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也要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才智,使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人的需求是在不停递进的,在满足了一个需求之后,

又会出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在他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精神方面却十分贫瘠,对生活不报什么好的预期甚至堕落。对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只有拥有正确的幸福感与崇高的理想,有着为实现自身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决心,才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到自己的幸福感。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其远大理想与内在价值,要让他们明白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在面对生活问题、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时,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看清问题的本质,把挫折与困难当成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幸福感。

3.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应改掉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懂得幸福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道理,要学会如何

去获取幸福,通过关心他人、自我完善和回报社会等来感受幸福。班集体是大学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舞台,若所在班集体能够起到促进同学之间和睦、团结、健康成长等良好作用时,那么相信这个集体的每个成员的主观幸福感都会得到提升。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积极、热情地投身到班集体的建设中去,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的特定年龄来说,还处于一种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在面对情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就业等压力时,心理问题较为突显,易于产生心理障碍,有碍于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技能,使其能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与良好的心理状态

来面对各种压力。在大学生的主修课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的设置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现代的大学教育看重的是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教育,注重的是技能的掌握与知识的积累,而在学生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关注较少。学校应系统地设置心理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时刻接触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做好课外的心理辅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5.培养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社会与学校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就业难,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更加困难和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学习生活与就业期望,还会产生不安、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就业压力大会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降低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所

以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对幸福感的体验。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正确的就业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就业现象,结合自身的能力与实际情况,及早做好事业规划,根据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来锻炼相应职业能力,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

三、结论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幸福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研究大学生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增强大学生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宪华。本科生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状况及其关系[J].商洛学院学报,2012,26(2)。

上一篇:做好办公室党建工作下一篇:中华成语千句文全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