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税源管理的思考

2022-08-16

第一篇:加强税源管理的思考

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

近年来,湖南省国税系统对税源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一是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省、市、县三级国税局分别将年纳“增消”两税30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入监控范围,实行重点监控。全省重点监控的税源覆盖面不断扩大,省局直接监控户数由2000年的64户增加到2004年的692户,监控收入面由原来的52%扩大到72%。二是建立了两套重点税源监控数据管理体系。在按照总局要求建立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同时,结合湖南税收管理实际建立了湖南省国税系统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数据库。制定了《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及其考核办法,明确规定重点税源监控的级次、规模、范围、信息采集、数据质量、考核计分等内容。三是全面开展税收与经济对比分析。全面分析了分税制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从经济税收指标的实证对比分析中,找出了湖南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对2000年-2003年湖南省国内增值税纳税能力总规模和征收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估算,形成了《湖南省国内增值税纳税能力估算报告》。2004年省国税税收弹性达到2.91,国税收入占湖南GDP的比重达到6.02%,创历史最好水平。四是对重点税源行业的调研分析不断加强。2002年以来,省局对全省卷烟、钢材、商业超市等11个重点行业的经济税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湖南两税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县域经济与两税协调发展的思考》等10多篇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五是加强个体零散税源的监控管理。积极推行《定位定税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个体税收监控管理。规范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企业和固定个体工商户的定额定率的标准和程序,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加强源泉控管。

(二)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在全省所有基层县(市、区)局全面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通过税收管理员的管户与管事有机结合,达到对税源的适时、准确和动态监控,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以强化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申报准确率为目标,以行业评估为抓手,以提高纳税评估质量为主线,立足规范性,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评促管,以评促收,纳税评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来,全省共评估18000余户(次),补税2536万元,零税负未申报率由24.2%降至11.5%。非正常原因形成的异常申报率也控制在10%以内。

(三)强化税源管理基础工作。与湖南省地税局合作,规范统一了纳税人登记号。完善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审批、管理制度,规范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建帐和个体户的评税、定税。建立健全了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岗责体系。积极推广应用税控装置,全省所有加油站安装了税控加油机。以全面推广运用综合征管软件为契机,对全部纳税户的所有纳税信息都进行了一次重新审核,将全省22万多户纳税人2000多万笔基础数据录入了该系统,实现征管数据省局大集中,提高了税源信息的共享程度。

(四)强化欠税管理。从2004年初开始,就将欠税管理工作作为市州局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市、州局必须把新欠控制在当年应征税金的2%以内,陈欠每年清缴20%。实行欠税约谈、欠税公告、欠税报告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欠税的管理。2004年全省共清理陈欠23.6亿元,占陈欠余额的82%,发生新欠仅2.8亿元,新欠发生率为0.9%。

加强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和征管质量的提高。2004年全省国税系统共完成税收收入335.3亿元(不含海关代征),增长34.9%,增收86.7亿元,收入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二、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管理地位与现行征管模式不相适应。目前税务部门已经构建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但是当前有些税务机关片面理解或过分强调集中征收和重点稽查,忽视了管理监控职能,一些地方弱化和疏于对纳税人税源的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特别是对重点纳税户了解不深不透,税源管理存在缺位、断档现象。

(二)税源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税务部门还未与工商等部门实现登记户信息的及时传送和全面共享,纳税人户籍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二是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全面地将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纳入监控范围之内,特别是对企业改制中的分立、兼并、破产等信息,以及纳税人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收支往来情况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三是对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没有切实有效的监控体系和办法,仍然依靠人工催报催缴办法,容易造成漏报漏缴和迟报迟缴等问题。全社会参与协税护税的税源管理外部环境还没能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执行公务支持配合还不够。

(三)税源管理力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湖南省共有纳税户48万多户,包括企业6.4万多户,个体纳税户42万多户。全省国税系统共有税收管理员6000多人,人均管户达80户以上(税源集中的城区人均管户在100户以上)。基层税源管理任务较重,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力量相对偏少,税源监控手段还相对滞后,往往只能依靠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措施来监控税源,缺乏配套措施。

(四)税收管理员素质还不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2004年,湖南省国税系统实现了综合征管软件全省同步上线,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但由于部分税收管理员对税收信息化管理缺少必要的认识,规范管理意识差,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采集的信息质量不高、税源监控基础薄弱以及责任意识不强等,可能对系统运行带来重大影响。另外,综合征管软件对税源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还必须防止为逃避考核监督而把一些问题户、难管户放到综合征管软件系统之外进行机外管理,出现新的漏征漏管现象。

三、加强税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税源监管机制。全面完善税源管理机制。强化税务登记管理,建立健全纳税人户籍管理和纳税人终身识别码制度,将所有纳税人纳入综合征管软件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税务登记验证制度,定期清理空挂户、漏管户,使税源户资料更加真实。加强国税与工商、地税、公安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已办工商登记而未进行税务登记户的提示和预警机制,随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建立税源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把纳税人应税收入的产生、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纳入监控范围,对纳税人应税收入是否依法纳税进行适时监控。

(二)完善税源调查和税收分析制度。定期对纳税人的户籍信息、税源构成和相关纳税信息等开展调查,及时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流动、利润等方面情况。依靠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税源管理,实行户籍管理、分类监控,提高管理效能。健全税源管理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建立税源管理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地区、行业、企业、税种、时限等对所辖税源实施结构分析监控。上级国税部门主要侧重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定期发布税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税负预警指标。基层国税部门侧重对影响本地区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税负的相关指标及其增减变化进行分析、监控,及时为纳税评估提供信息反馈。

(三)建立并完善经济税源数据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中现有的税源数据资源,建立与税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库。按照综合征管软件的要求,加强税源数据采集、比对、录入等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提高管理效率。采取各种措施规避系统运行中的数据、网络等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维护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税源管理的电子化,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的精细化。

(四)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注重选拔一批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熟悉税收业务和法律、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税收管理员,充实基层税源管理力量,适当提高税收管理员占一线人员的比重。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将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税收管理员和相关纳税户。强化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辖税源户的日常管理职能,包括税源管理、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纳税服务、发票管理、政策宣传、催报催缴等,及时核实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实采集企业工艺流程、工资计算方法、主要耗材、投入产出比等信息,充分发挥其联系征纳双方的纽带作用。加强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五)完善纳税评估体系。明确纳税评估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和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率、平均物耗能耗等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纳税评估的科学性。认真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企业申报纳税情况与统计的增加值、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差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涉嫌偷骗税的要按规定移交稽查部门查处。

(六)强化税务检查。特别要区分好征管部门日常检查和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职责范围,协调相互关系,避免职责交叉。按照税收管理的客观要求,稽查部门职责可以界定为以下四项:即所有纳税人偷逃骗抗税案件查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四小票的协查、牵头实施专项检查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日常检查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及时对纳税人进行辅导,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要建立起征管与稽查的互动机制,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偷逃抗骗税案件,要移送稽查局查处;稽查发现的税收管理漏洞,要及时反馈到征管部门,形成税源监控的合力。

(七)理顺机构,明确职责,发挥税源管理整体效能。随着信息化、专业化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税源管理的职能主要由县(市、区)国税局承担。在省以下市(州)、县(市、区)税务机关设立税源管理科、股,负责所辖区域纳税户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信息资料的调查核实,进行税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开展行业及企业纳税评估、经济税源宏观分析等具体税源管理工作。完善办税服务厅设职能。加强申报资料的审核,加强发票的比对,建立前台窗口采集数据与后台管理数据共享等制度。

(八)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税源管理的社会监控网络。发挥社会力量协助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监控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税氛围,提高税源监控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第二篇:加强职工代表管理的思考

职工代表大会为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体现了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对民主管理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都能规范的、有序的开展。但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重要因子即职工代表的管理不到位或缺失,势必影响到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的发挥,甚至会使民主管理流落为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意义。经过几年来工会工作的实践与体会,目前职工代表总结起来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对提交职代会审议决定的公司重大事项时,缄口不语,往往是“夹着文件举个手”一致通过。有的代表是素质问题,提不出具体意见;有的代表对审决的重大事项有看法,不肯说出来,认为说了就是给领导提意见,企业重大决策是企业领导者或经营者考虑的问题,不是一个职工代表所要做的事。表现出与行政求得一团和气,不愿去增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民主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参政议政能力。熟不知,企业依职工创造和智慧而发展,职工依企业的发展而生存,职工的创造与智慧发挥就是企业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行政把公司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就是为了发挥民主智慧作用,所制订的重大事项决策更能促动公司的健康发展。

2.大局观念意识不强。对于提交职代会审决的薪酬和福利事项,对企业制订各些事项的意义和精神不加于领会,极力的为了各自小集

体和个人利益争论不休,没有大局观念,影响到企业薪酬和福利制度对激发职工劳动创造积极性杠杆作用的有效性。

3.职责认识模糊不清。认为代表就是坐在那听报告、举个手、投个票,职代会开与不开一个样,开了是因为制度有规定不开不行,职代会只是一种形式。这无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民主管理作用的发挥,阻碍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化。

4.代表的代表性不够。由于当选为职工代表缺乏一种激励机制,职代会时坐的时间长,有部分职工不愿意当代表,为此选出的代表就不具有较好参与民主管理素质;有的代表对工会部署的民主管理工作,怕工作麻烦,没有对部臵的工作召集所代表的职工讨论收集意见,只是发表个人的看法应付工作;在职表会召开之前,工会征集职工代表大会提案,有些代表臵之不理,使所代表范围的职工想提而没渠道,有些代表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及信息了解深度不足,而不知怎么提,有些代表以只言和片语的建议或意见替代“提案”,未被作为职代会提案立案,认为公司对提案不重视,后来提案的征集不再参与,致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空白点。

5.对组织信任度不足。工会每年组织代表对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民主评议和民主谈话,以发挥职工代表的群众监督和民主评价作用。但是很多代表在民主谈话时一个字“好”,不愿阐述自己评价观点,怕说了被人记“仇”,对组织缺乏信任,民主测评时绕好人“一优”到底。

产生上述的职工代表问题,通过分析和对照工会工作,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工代表管理机制欠缺。企业缺乏对职工代表成长和待遇的激励机制,却要多承担民主管理的工作,提振不起职工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表现在开开职代会,举个手,表个态,在表面上完成职工代表任务。

2.职工代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县级供电系统在省公司、市局工会以及县总工会的指导下,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民主管理制,但对职工代表管理的规定不够全面,缺少对职工代表管理规范的可操作性,加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形成了对职工代表管理的缺位。

3.组织保障不够有力。普遍认为工会工作主要是关心职工,做做好人,搞高节日活动,一年里召开2次职代会,工会岗位是闲职,匹配人员没有专业性要求,为此在县级公司工会专职人员编制1到2个人,甚至岗位人员变动频繁。可是现在的工会工作要担负着民主管理工作、班组建设工作、职工利益维权、退体员工管理等等诸多方面工作,各方面专业知识要求之多,不是一般一个专责岗位专业水平要求可以对比的,因此目前工会人员编制与工会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力于把精力放在职工代表管理工作上,加上工会干部变动频繁,自身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在客观上有一定困难,影响了职工代表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

民主管理的有效作用在于职工代表的主动作为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职工代表参与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中坚力量与基石,没能解决好上述职工代表的存在问题,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都是空话和形式。因此加强职工代表管理是当前民主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加强对职工代表的管理:

1.加快职工代表管理制度建设。把职工代表管理制度建设纳入工会标准化工作范围,推动职工代表管理制度建设的尽快落实,使职工代表管理工作有可操作的规范,促进工会对职工代表管理工作的日常化、常态化

2.加强职工代表管理的组织保障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职工代表管理制度》中要明确规定,只有职称的代表才能担当工会小组长,在行政上明确规定工会小组长作为班长、或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优先考虑人选,为职工代表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的长效机制,提高职工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工代表都有其自身的工作岗位,职工代表的履职必然要增加他的工作量,在薪酬分配制度上要体现对于一位考核合格的职工代表给予一定待遇,真正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提升职工代表认真履职的热情。

3.加强职工代表培训工作。加强对职工代表培训,特别是对新一届职工代表的《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及公司民主管理制度等知识学习与培训,通过学习与培训,使职工代表明确建立职工代表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和职工代表履行职责的主要活动方式,明确了如何做好

职工代表的实际问题,提高职工代表履职能力,使职工代表成为班组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创争活动、劳动竞赛等重要工作的组织者,成为班组维护职工利益的维权者,进一步提升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质量和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4.建立职工代表述职和考核制度。建立职工代表和届满述职报告和考核制度,明确规定职工代表述职内容、范围、要求、考评结果运用等,为被代表的职工对职工代表履职情况提供监督标准。在每年年末或届满时,由职工代表向被代表的职工进行述职,并纳入行政述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由被代表的职工对其进行评价,否是称职或再次当选。对届内的职工代表被代表的职工评价为“不合格”的,可以由所在职工代表组以书面报工会批准,按民主程序进行撤换、补选职工代表。

5.严格落实民主选举和资格审查制度。每次新一届职工代表选举工作,公司工会要提前统一安排,精心部臵,派工会干部到各选区监督选举工作,确保选举程序规范性。对选出的提名代表由工会在职代会前交班长、部门负责人、人资部、工会进行逐级资格审查,审查出不具备资格的,立即安排片区重选,从源头上保证了职工代表的良好素质。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通过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觉、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现征纳和谐。

(二)构建税源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促进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稽查检查和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不同类型重点税源的具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企业执行税收政策的情况。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提高税收宏观预测、分析及调控能力,有效提升对全局收入预测水平。

(三)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税收收入的必然要求。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而且对就业、完善市场经济、财政收入的实现都彰显其重要性,拉动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企业献言献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而分析、预测、评估、检查等管理手段是促进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一个地区的重点税源缴纳的各税收入总额往往会占到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50%以上,户数在10%以下。抓好重点税源管理,基本上也就把握住了本地区税收收入总量的变化和预测的各项指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工作,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重头戏。

二、开展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税局在原有的管理模式下不断探索重点税源管理新方法、新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逐年递增,为国税局整体税收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理顺运行机制,搭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平台

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获取必须有畅通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基于这种认识,国税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探讨,初步构建了上下内外“双层联动”的重点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对内,明确了计统部门和一线税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联系,对外,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报送的质量要求和时限。在局“双层联动”的总体框架下,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工作需要,在广泛征求征管一线人员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和制度,为重点税源监控搭建系统的工作平台。在制定和落实了《国税局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重点税源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重点税源风险管理制度,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对各主体税种的入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有选择地对该税种所属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对税负异常的重点税源户进行筛选,由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开展纳税评估。

(二)完善组织架构,构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

为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国税局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结合机构调整,对税源管理机构进行了结构性理顺和调整,城区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企业,由税源管理一科集中管理;城区外的重点税源企业,由所在地基层分局按所辖区域实施属地管理。重点税源企业管理集中到具体科室/分局的同时,设置了重点税源管理岗,由专人负责重点税源管理,建立了“重点税源岗税收管理员—科长/分局长—分管局长”三级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税源监控网络。管理人员按照《税收管理员制度》和《重点税源户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重点税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税源户的信息管理、日常评估管理和收入分析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税源的分析,通过同行业、同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比较,来反映本局税源的潜力和征管质量,对发现异常的重点税源户及时安排巡查走访。在终了一个月内对重点税源户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动情况,对今后的税收收入进行分析、预测,指导我局的重点税源监控工作。

(三)分类分行管理,细化重点税源管理标准

由于国税局地处市区商业中心,第

第四篇:加强销售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企业如何加强销售管理工作的思考

最近看了一篇关于“如何把一个苹果买到一百万”的文章:一个营销课上,老师提出互动课题,“把一个用0.5元钱的苹果卖到一百万元”。也许您会想:想钱想疯了吧?但是,通过对这个“苹果”所包含的文化、观念、感情、感觉、心情、功能等等的充分挖掘,苹果居然能不断增值。将苹果加一个漂亮的包装,印上玉兔贺岁,能卖到5元钱。到拿到一家高档的大酒店,榨成苹果汁,可以卖到20元至30元。做成水果沙拉或者拼盘,能卖到100元。找一个偶像派明星在苹果上签个名字,可以卖到100至1000元。法制晚报2006年10月24日报道,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性苹果专场首次举行,昌平崔村镇真顺果园张国福的宫藤红富士摘得“奥运苹果”果王桂冠,该“奥运苹果”果王6.6万元天价拍出。最后在不考虑客观条件的前提下,营销学员跳出思维定势,对苹果进行转基因,使苹果具备红豆杉治疗癌症的功能,吃一个苹果,可以治好癌症,少说也得卖到10万,100万元。温总理到美国访问,小布什在他的农庄里亲手摘给总理的苹果,拿到抗震救灾晚会上拍卖,也许能卖到一千万的。

从这篇文章来看,事情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销售的精髓是学会善于把握机会,善于创造机会,在于满足人们的深层次的需求,而不是表面的需求。现代企业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何使我们的产品顺利流通并实现利润,如何管理好我们的销售队伍,充分激发潜能,实现团队力量最大值,如何构建我们的销售网络, 1

如何维护管理好我们的客户,这都是取决于企业的销售管理工作。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体现在销售无计划。没有按照地区、客户、产品、业务员等进行分解的销售计划,也没有目标明确的、季度、月度的市场开发计划;瞎忙现象。销售工作有一定自由性,大部分时间是销售人员自己的,是否主动的开发新客户,是否积极的做销售访问,无法有效的监督;信息不畅通。市场的动向、客户的需求特点、竞争对手的变化、销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等信息,不能及时地收集和反馈;客户管理不到位,出现一些客户对企业不忠诚,业务丢失现象,以及应收帐款超限不断增加等问题;销售员安于现状。销售水平不高,竭力维持各自掌握的几个固定客户和那一点薪酬,不考虑更好的销售绩效等问题。当然,也存在国有企业机制体制方面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客观问题做好销售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

一、提升销售人员素质。优秀的销售员不一定都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会抽烟、喝酒、打牌拉关系、“一根烟聊半天,三句话成兄弟”的“神气人”不一定销售业绩好。能把梳子卖给和尚,能忽悠正常人买拐、买轮椅的销售本领和技巧,其实是“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短期行为”,这样做不仅害了销售员自己,最终会害了企业。优秀的销售员必须具备智慧、正直、自律、专业四大优点,且态度好、市场知识丰富、服务周到。充满智慧的人,不会把客户当成傻子或敌人,能着眼全局,权衡得失,防患于未然,懂得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认真做好该做的事情,诚心帮助客户,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尊重,让客户感觉到与我们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省

心、简单,最终与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和长期合作的关系。正直的人不会心存邪念,因为销售人员在研究客户的时候,客户也在研究销售人员。如果相互之间心存邪念,会带来一系列的隐患与麻烦。自律的人,能控制各种诱惑并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你与客户关系再好,感情再深,最终还是不行。对于客户来说,关键是你能否使他赚钱,而不是能说多少漂亮话。所以说,销售人员必须努力研讨、熟记与企业产品有关的资料、主要卖点、使用方法、特性与功能等,同时要收集竞争对手产品的宣传和资料,加以研究、分析,掌握与竞品的区别,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制定科学的销售计划。“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销售工作计划是每一个销售员工作的依据,有计划的做销售会使我们的工作更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统筹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熟悉了解产品和销售渠道的同时,首先要进行市场分析。根据了解到的市场情况,对产品的卖点,消费群体,销量等进行定位。其次找出适合自己产品销售的模式和方法。三要考虑如何加强客户管理。就是对一开发的客户如何进行服务和怎样促使他们提高销售或购买;对潜在客户怎样进行跟进。四要定出合理的销售任务,明确考核时间。销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销售任务,只有努力的利用各种方法完成既定的任务,才是计划作用所在。完成了,要总结出好的方法和模式,完不成,也要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当然,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二、建立信息反馈制度。销售员的工作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二是市场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销售额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信息。因为销售额是昨天的,是已经实现的,已经变成现实的东西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它对企业没意义。而信息是企业决策的生命。要建立系统的业务报告体系,及时地收集和反馈信息。销售员身处市场一线,最了解市场动向、客户的需求特点、竞争对手的变化等信息,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企业,对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决定着企业明天的销售业绩、明天的市场。另一方面,销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迅速向上级报告,以便管理层及时做出对策。

三、重视客户管理工作。一粒小麦有三种命运:一是磨成面被人们消费掉,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作为种子播种,结出一粒丰硕的果实,创造出新的价值;三是由于保管不善,麦子霉烂变质,失去自身的价值。这就是说,管理得当,麦子就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是为人类创造出新的价值;管理不善,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同样道理,对客户管理有方,客户就会有销售热情,会积极地购买或销售产品;管理不善,就会导致销售风险,就出现了客户对企业不忠诚而流失、货款应付不付清欠困难等问题。客户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热情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调动客户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利润和前景。市场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客户的信用、能力和市场价格控制。首先要建立客户资料卡、客户策略卡、客户评议卡等。其次要进行调查分析。可以通过向重要客户发送问卷或打电话咨询,直接测定其满意状况,以了解大客户对企业各方面的印象。客户对企业好的口碑意味着企业创造了高的客户满意度,而了解了客户不满意所在才能更好地改进。三要

保证双方共同的利益。英国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防止客户流失的最好措施是与客户始终保持深度沟通,保证服务质量、保证双方利益最大化。

四、加强销售业绩考核。销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业务员的销售能力,业务员不进步,就不会提高销售业绩。所以要对销售员业绩考核。对业务员进行考核是建立在有效的激励政策前提。考核的结果,一方面是决定销售人员报酬、奖惩、淘汰与升迁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业务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检讨和分析,可以帮助业务员进步。一要进行定量考核,包括考核业务员销售结果,如销售额、回款额、利润额和客户数。二要考核业务员的销售行动。包括销售访问次数和时间、每百次访问平均得到的订单数、一定时间内开发的新客户数、一定时间内失去的老客户数、销售业务费用在总销售额所占的比重等。三要进行定性考核,如考核业务员的合作精神、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忠诚责任感等。

五、切实做好回款工作。没有回款的销售,傻子也会做,没有回款的销售是不完全的,只做了销售工作的一半,是不完整的销售。做好回款必须高度重视客户资信的调查。在确定跟客户合作之前,一定要对客户的资信进行核查。根据客户的资产、合作的条件、员工的沟通及跟其他企业的合作资信情况来设定一个受信额度,不能盲目的认为好不容易找的客户,总不能一点小的信誉额度的问题而告吹吧,要严进宽出。必须将回款制度化。要把回款工作看成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来抓,建立从业务到财务的有效监督机制,建立客户信誉额度预警机制,当客户欠款到了一定的上限就必

须查明原因,不能马虎应付完事。其实无论怎么做好监督机制,都是因欠了款才能实施的,要想管理好客户回款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先款后货的政策。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宗教管理的思考

——程云明

“民族宗教无小事”,宗教工作即是党的工作,又是全社会的工作,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合力和共识才能抓好,抓出成效。农村宗教工作是县级宗教工作的重点,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农村宗教现状总体是好的,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宗教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认真研究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工作的新举措,以便更好地在农村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政策,使宗教发展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农村宗教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一些农村宗教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教人员猛增,“宗教热”仍呈升温趋势。教徒队伍的迅速扩大,给宗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二是部分信教群众认识模糊,思想混乱,将正常的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相混淆。三是非法宗教活动猖獗。一些地方存在着基督教、佛教和天主教的非法活动。四是外来宗教渗透严重,近几年发现有地下传教人员到农村进行传教,散发反动宣传材料和一些海外宗教宣传品,导致部分教徒离心离德,脱离党和政府的领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五是部分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某种意图,不惜一切拉拢发展乡村干部和学生入教,影响了各级政权的稳定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造成的危害及成因

在宗教发展中出现的教徒增长迅速和非法宗教活动频繁等众多的问题,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一是正常的社会秩序受到了干扰,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一些信教群众有田不种或不务生产,有的甚至变卖家产、等待世界末日的来临,幻想“升天”,结果造成家庭破裂。二是教徒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部分教徒为了早日“升入天堂”,置家庭、子女于不顾,坚持有病不医治,甚至导致死亡。三是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妨碍。由于受到家长或教徒的影响,一些学生和儿童也加入教徒队伍,步入“神的殿堂”,甚至有的学生辍学信教,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

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四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破坏。由于非法宗教活动的介入,使合法宗教活动场所不能正常活动,造成教徒对宗教的合法、非法界限模糊,教徒之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纠纷,影响了正常的宗教信仰。

造成上述危害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主管部门的管理、引导力度上看,各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和主抓宗教工作的干部对宗教工作重视不够,对宗教政策、法规学习、理解不透彻,认识模糊,对宗教活动合法、非法界限分不清。另外,目前宗教管理部门尚存在人员少、没有经费、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宗教问题出现了发展势头,有些教徒不仅参加非法宗教活动,还四处流窜,散布谣言,劝说、拉拢甚至胁迫他人信教,搞非法聚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二是从信教人员的年龄结构看,40岁至65岁之间的妇女居多,这些人在生活中接触社会环境层次多、范围广,对宗教问题谈论触及机会也较多。有的认为,信教之后可得到神的庇护,信神能得到拯救。在受到传教人员宣传劝导之后,思想观念发生动摇。三是从信教人员的身份看,农民、无业人员、经商者信徒较多。为了实现寻求神的保佑的愿望,而接受了传教人员的“教悔”,加入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生活中,使教徒队伍扩展迅速。四是从人的思想意识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有相当一部分人精神空虚,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生活中产生信仰危机。当宗教信仰能填充精神世界的空虚时,他们便盲目的走入了神学的殿堂。五是从宗教活动场所上看,大部分集中在农村。人口的集中,为宗教提供了充足的信仰源,也为宗教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一些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存在着信徒对合法宗教活动场所进行非法宣传“要听神的,不要听人的,听人的不得救”等思想,与合法宗教场所争抢信徒,导致宗教信仰混乱。

加强农村宗教管理的对策

对农村宗教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宗教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引导力度,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

1、切实提高对农村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

宗教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农村宗教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增强做好宗教工作的使命感;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要求,增强自身责任感。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是按照宗教规律办事的必然要求,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按照宗教规律做好宗教工作;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是解决当前宗教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村的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宗教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到宗教活动场所,在教徒中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从而提高人民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御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免疫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非法宗教活动没有立足之地。2、建立、健全各级宗教管理组织和强化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宗教。要把农村宗教事务管理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乡村宗教工作网络,使农村宗教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形成合力抓好农村宗教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农村宗教活动场所,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管理,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严格掌握好各项宗教信仰政策,避免工作中出现“不敢管、不会管、不去管、管又忽左忽右”的现象。

3、重点对未成年的青少年、儿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这一有利阵地,发挥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塑造作用,教育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对学生搞好调查,发现有入教者,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归劝其早日退教。4、对各类非法宗教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取缔。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把打击非法宗教作为巩固党的领导,净化社会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各级宗教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需形成合力,排查容易引起不稳定事件的隐患,对那些打着传教、信神、信主能拯救世界的幌子,散布反动言论,愚骗群众,聚敛钱财,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非法宗教活动必须严加防范,露头就打,坚决取缔,绝不能让它们滋生蔓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九年级月考试卷分析下一篇:加气混凝土砌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