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023-01-14

第一篇: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等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等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货币市场,根据市场供求水平由市场主体共同决定利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利率的接受者。金融创新是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近年来的主要表现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非管制利率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客观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对银行负债业务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下面将分别就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对策做阐述。

一、 利率市场化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一)负债成本呈上升趋势,利差空间缩小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短期内存款价格竞争加剧,价格策略在一定时期内将成为银行争夺各项存款的主要武器,从而推动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的上升。各银行陆续披露的年报显示,绝大多数银行存款成本均较以往有所上升。数据显示,工行去年的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04%,而上一年为1.98%;中行去年的存款平均利率为2.02%,较上一年增加了15个基点。实际上,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已经在信贷增速上有所体现。2014年银行业贷款增速降至13.5%,比前五年平均增速下降6.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的利率市场化较早,目前主要通过规模影响负债成本,即同业存款规模越大、占比越高的

银行,其负债成本明显较高。

(二)负债规模大幅波动,增大流动性管理难度

银行体系与证券市场、货币市场的定价差异,也易导致跨市场资金的大幅波动,尤其在流动性紧张的关键时点,存款利率可能远高于证券或货币市场收益率,致使资金抽离证券或货币市场,大规模涌入银行体系。数据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4年计息负债余额约为97.8万亿元。其中,负债主要组成部分存款、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余额分别达76.4万亿元、18.8万亿元和2.6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5%、32%和40%,占比分别为78.17%、19.21%和2.63%。

(三)负债产品创新加快,负债竞争日趋多元化。银行顺应存款理财化趋势,加快表外业务创新,主动发行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对收益率的需求,将资金稳定在银行体系。截止2014年6月末,全国理财产品规模为12.65万亿,较2013年末增长23.54%,累计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达5.2%,远高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和3%的1Y定期存款利率。 二对策

(一)加强主动性负债,严格控制负债成本

一是积极拓展财政、住房公积金、军队、海关、医疗、教育等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强的核心存款,尽量以核心存款增长支撑资产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可加快发展代发薪、代收付、借记卡、保障卡、国内结算等业务,通过现金管理、基金代销、第三方存管等带动个人存款。二是严控高成本负债,努力降低负债成本。综合平衡社保存款、财务公司存款、同业存款等高成本负债的贡献与成本,对高成本负债新增规模实行严格的比例管理。同时准确把握市场利率走势,在整体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情况下,尽量缩短高成本负债的期限结构,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二)转变发展模式,实现资负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健全和完善资负管理机制,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优化业务种类、期限和客户占比等内部结构,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专业性和前瞻性。二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三是加快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建立单一客户、信用和效益贡献的统一数据信息库,开发统一利率风险定价模型作为业务定价的测算基准。

(三)优化客户结构,打好业务转型基础 一是对公客户结构方面,可通过外部合作平台推进生态圈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尽量提升客户拓展的有效性。二是对私客户结构方面,应继续完善客户分层体系,通过深度挖潜、以户带户,不断扩大客户规模,并以产品配置、增值服务等增强客户黏性。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负债规模的影响,

流失存款。银行系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蚂蚁搬家”效应目前尚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13年12月,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48. 05万亿,总负债137. 92万亿,总资产同比增速为12. 8% ,总负债同比增速为12. 5% ,总资产和总负债两项指标增速逐月呈回落趋势;W i nd统计数据显示,总负债项下居民人民币存款2013年10月减少8967亿元,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 23万亿元,5月存款增量开始反弹。余额宝截止2014年5月26日规模达到5742亿,货币基金达到1. 59万亿,表明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负债规模的影响。 增加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流的客户存款和理财资金,虽然最终借助各种渠道回流到银行体系内部,转化为同业存款、大额存单、协议存款等,但这造成了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和负债成本被动提高。银行系为消弥互联网产品的收益优势对客户的争夺,纷纷推出银行宝类产品,银行宝类产品的资金来源半数以上是银行自有客户存款或者理财客户,这种不得已的左右互搏,也加速了负债结构变化,促使存款比重降低,非存款类资金来源逐步上升;存款中定期存款的比重上升,活期存款比重下降。

(二)负债结构变化。

截至2014年5月末,负债中存款比重降低,非存款类资金来源占比上升,理财产品规模增幅达68% 。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为68. 5% ,比上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占比为26. 8% ,较上年同期降低1. 05个百分点。活期存款降低主要是余额宝类产品及银行宝类产品分流所至;理财产品规模的较大增幅,反映被互联网金融唤醒的草根理财意识及三四线城市居民较低的风险偏好;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及高收益理财产品规 模上升推高了整体负债成本,银行净利差温和收窄。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的。并且共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无风险套利空间缩

小,宝类产品对银行负债的冲击将越来越小,但互联网 金融产品利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若干非均衡性实际, 以不同的视野和方式,持续寻找并攻击市场其他参与者 的种种缺陷和短板,在创新中扩散、发展其生态链条, 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发展对未来商业银行负债业 务的冲击,会变得更加激烈和更难以把握,不同类别金 融机构追踪信息技术进步,进行负债业务的转型和调整 是必然趋势。

对策:

1通过提升捆绑价值来增强吸储能力。一方面,要在利益捆绑、渠道与价值共享、产品交叉渗透、综合特色化服务提供、客户资金迁移成本加大等环节上,增强存款非价格竞争力。

另一方面,发挥托管业务稳存增存功能,以同业代理联动、产品营销互动增存,强化投行、渠道和理财产品营销,加强与网购、物流、文化产业、PE/ V C 等新业态客户合作,增强债务融资、I PO 及大小非解禁等新兴存款市场竞争力。

2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载体,创新渠道运营优势来增加吸储能力。传统金融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金融产品,必须探索走向金融前端,建立自有渠道,获得海量客户和数据。从实 践领域看,平安集团控股陆金所的创新模式最为大胆,陆金所不仅演变为借贷平台的组织者和信用风险的担保人,而且成为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的资产管理组织者, 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和探索。

3通过主动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来增加吸储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吸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款、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方式主动增加负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进一步创造符合客户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理财品种吸引客户的投资。

第二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

定义;利率市场化是指一国经济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等多方面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要求将利率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经由充分的市场竞争后形成完全符合市场规律的体系结构与传导机制。其中的重点就是中央银行、政府放松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从一般规律看,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对于我国这样的资金短缺型国家更是如此。利率升高可能带来两方面的消极作用:一是企业和政府筹资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也导致政府投资规模减小,使经济增长减缓;二是利率过高引起大量境外游资流入,造成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不稳定。

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利率市场化就是要银行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与利益不对称。利率升高也可能使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

3.对银行业的影响;

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自由竞争程度,加剧了银行利率风险,由于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盈利模式的趋同性,以及产品的可模拟性较强,业内价格战难以避免,将对银行业绩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有利影响;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科学确定经营成本和制定价格,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效益。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另外,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定价的同时,还必须注重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商业化经营的过程。

4.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有利影响

1、 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增加,将会获得更多金融机构服务机会

3、 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融资工具、产品选择

不利影响

1、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增加,融资风险将加大 ,面临更大风险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 。

第三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利率的过程。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则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单方面决定者。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

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宏观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就存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商业银行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位置和竞争优势,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限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或相同,特殊时期还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

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应经常分析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他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和货币供应情况的变化,检查其是否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对可能出现不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趋势,央行要提前、及时地制定利率调控策略。由于利率政策具有信号作用和迟滞效应,同时是一个间接调控的杠杆,因此,中央银行应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利率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

1.利率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利率市场化后,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资金供求,并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纵观世界各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趋势,均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换,其特点是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促使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2.利率由中央银行间接进行调控。

间接调控一般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所普遍采用,其运行的基础是具有较强内部制约机制的自由企业制度,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在市场利率下,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所有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全社会各种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利用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并由此来决定社会基础货币量。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1996 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拆借双方自主定价

1997 年,启动银行间债券市场,放开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 年,改革再贴现率和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尝试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定价

1999 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 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和中资保险公司法人就大额定期存款协商确定利率

2000 年,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2 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制度,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3 年,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荐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算方式,由借贷双方决协商定,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同时,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2004 年,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为基准利率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进一步完全开放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除城乡信用社);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存款利率放开下限,保留上限。

2005 年,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6 年,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明确开 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人民币互换交易利率在中国 金融市场正式开始

2007 年,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 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显示了央行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决心。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市场化改革导致利率风险使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

利率风险是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

的变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给商业银行带来净利息收益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和客户选择利率风险。

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即成熟期不匹配风险,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内银行需要重新调整利率的资产与需要重新调整的负债数量不相等,两者存在一定缺口时银行再吸收存款或再贷款时所蒙受的利率风险,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是严重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则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风险的暴露部位偏大,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易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的影响。

利率结构风险这种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指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益减少的风险;②在短期存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款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八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是每次调整时各种期限档次间利率变化的幅度不同总体上存款平均利率的降幅大于贷款利率的降幅,中长期贷款(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的降幅大于短期贷款利率的降幅,如最短期的6个月贷款利率由1996年初的10.08%降到2006年4月前的5.04%,降低了50个百分点;最长期的5年期贷款利率从1996年初的15.12%降到2006年4月前的5.76%,降低了62个百分点。不同期限存贷款利率波动的差异带来了商业银行经营上利率的结构性风险。

客户选择利率风险,这种风险是指随着利率的波动,银行将由于客户行使存款或贷款期限的选择权而承受的利率风险。当利率趋于下降时,客户将以该期低利率获得的新贷款提前偿还该期以前高利率获得的贷款;当利率上升时,他们会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存入新的定期存款。尽管商业银行可以对提前还款或提前取款设定一定的限制条款,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商业银行为了稳定自己的存款大客户和优质客户很难采取相应的政策阻止客户提前还款或取款。

根据先前国外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极有可能上升那么商业银行必定会遭受利率上升带来的资产收益的损失,这便向商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2)利率市场化导致利差减小主营业务收入缩水生存压力增大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营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存贷款利差是其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平均占主营业务收入60%以上。中间业务品种少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据统计,2010年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均占比仅为20%,利率市场化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家银行为增加存款存款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同时为抢夺优质大客户贷款利率却不会有什么显著提高甚至还可能出现下降,这将大大影响商业银行现有的资金平衡关系和利率配比关系利差空间也随之减小。在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利润构成的绝大部分情况下,成本增加息差缩小势必影响经营效益,不仅如此,利率的市场化必将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一部分原有储蓄者将不再看重含有低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风,看重含有高风险价值的货币或资本市场的收益。传统的存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不再具有竞争力,这些都将是商业银行现有的主营业务受到巨大冲击,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的盈利模式必须调整。

(3)利率市场化加大“逆向选择”风险的产生

利率自由化进程中,利率水平的上升使对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借款人的“逆向选择”,这是因为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银行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更高比例的喜欢冒险(收益很高)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安全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者

的队伍,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款人的逆向选择。经验表明随着对任何一类借款人所收取的实际利率的增加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大有两点原因:①更多的喜欢冒风险的借款人可能出来接受贷款人的出价而那些不喜欢违约、较安全的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人的队伍;②任何借款人都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因为银行不可能全面地对借款人的行为进行监控)使之更具风险,这就是所谓“逆向风险选择”,由于存在这样的“逆向风险选择”银行的实际预期收益率就可能低于其实际贷款利率,尤其是那些预算约束软化的国有企业,当它们在资金的成本和收益性上作权衡时首先考虑的是收益而不是成本的大小,如果这种企业在市场占主导地位利率市场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麻烦。

(4)金融腐败的风险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有贷与不贷的权力,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有贷与不贷

权和贷款价格制定权两大权力,这时往往会出现不严格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而出现“人情利率”、“关系利率”等现象,这其中就蕴含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5)道德风险

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银行与其管理者和股东以及存款保险机构之间都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利益冲突,以及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本身就隐藏着道德风险问题。当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银行价格制定和信贷分配自主权时,银行就更容易发生道德风险行为。并且由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还会导致银行的利差缩小,利润下降;利率限制和进入壁垒的解除将导致银行特许权价值的下降,而特许权价值的下降使得当银行无力清偿从而失去营业执照的成本也在下降,这意味着股东约束银行冒险行为的内在动力不断消失, 将产生激励效应, 诱使银行进行高风险贷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乔治·阿克洛夫(GeorgeAkerof)和戴维·罗默(David Romer)通过实证分析也发现,当银行经营陷入困境时,如果银行自有资本较低,经理人员可能不惜以社会利益为代价,设法破产求利;更有甚者暗中将银行“瓜分”,然后让银行破产。

四.商业银行规避经营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

1.成立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长期的利率管制政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意识淡薄。在西方商业银行中,一般有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利率风险,即所谓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类似的部门,尤其是能结合中国国情,对利率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只有这样,风险缺口管理才有基础。

2.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流程。鉴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较晚,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国际上通行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识别、计量、构建、处理和评价五个阶段,故我国也可借鉴上述系统的分析工具与模型,使银行能尽可能地将风险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3.提高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将会提高,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整体收益和风险管理能力。根据IS-LM(供给—需求)理论可知,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决定不仅仅取决于储蓄和贷款,同时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必须从只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满足金融产品、服务定价、市场风险管理和数据挖掘统计的需要,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二)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近年来,商业银行虽然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步伐,资产质量也有了明显的好转,但

由于历史积欠太多以及政策、操作手段等原因的制约,这块资产占比例还很大。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桎梏。利率的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商业银行应将不良资产和健康资产分账管理,分离出来的不良资产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可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如拍卖资产、债转股、另组公司进行运营、或者剥离给专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法予以化解和处理。

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的变动可通过增加负债成本,减少资产收益等方式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对负债成本、资产盈利和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经常性的综合分析。如发现利率风险过大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资产负债比,尽可能使可调整资产和负债相匹配,也就是使利率敏感缺口为零。这样一来,利率变动带来的负债成本变动和资产盈利变动相抵,从而规避缺口风险。

(三)增强产品销售意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利率市场化使资金的价格放开,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资金价格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在对传统业务产品调整的同时,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金融产品和营销策略上施展其所能,同时银行员工也要尽快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要由过去坐等上门转变到主动营销,通过熟练运用营销银行金融产品的技巧,为客户量体裁衣,推销金融产品。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改进和提升服务,争取在客户拥有数量和质量上掌握主动,努力挖掘顾客的贡献度,不断加深顾客的忠诚度,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争取更大的生存及发展空间。

(四)建立科学高效的金融定价原则

1.建立以效益为中心、各方面协调的金融产品定价原则。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以效益为中心,各方面协调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一是产品定价必须尽力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之上,因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目的最终是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这是商业银行确定利率水平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在进行产品定价时,要综合考虑客户、产品给银行带来的综合收益和分摊成本。除了要考虑派生业务外,还要考虑客户的信用风险、产品的利率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三是必须加强金融新产品的研发协调,搞好金融新产品的定价。产品的定价要综合考虑产品成本、产品风险及定价策略等。

2.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对市场资金如货币市场、票据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对资金调度的灵活性、及时性要求更高,因此内部资金的利率制定方式也必然要随之改革。如果部门间资金的成本核算准确,银行就可根据各种资金的成本来确定合理的存贷款价格,有效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引导处于不同经营环境、不同经营能力的分支机构合理地处理存贷的关系。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使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间,资金来源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以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

(五)加快业务创新,实现经营收益多元化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要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担保、保函、代理保险等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业务品种,使经营收益从以赚取利差收入为主逐步向赚取服务费为主转移。

2.创新金融工具。国际上通用的防范风险的金融工具如: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这些金融工具和产品,既是一种有效且便利的风险管理工具,又是一种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这些新型金融工具的推广及使用,将会使商业银行更有效地防范风险,获取利益。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同样可能加大我国的金融体系进而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它积极作用的一面,更要密切注意其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缜密筹划,循序渐进,加强防范,重视配套,共同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预期目标的稳步实现。

第四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为了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实现“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金融市场利率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走上了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客户种类单一,客户资源少,竞争力不足等特点,因此可能会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出现经营不善、风险加剧的严重后果。所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增强竞争力是目前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62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指市场利率不再单一地由政府来控制,而是将其决策权交还给市场,由市场来决定利率。正如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其供给和需求一样,资本的价格―利率也同样会影响到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利润的大小,从而影响到银行的资金借贷规模。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主调节利率,扩大利润空间或增强竞争力。

我国利率市场从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果,但是进展并不顺利,甚至在某些领域遇到一些难以攻克的难题,一度进入瓶颈期。例如,我国目前的存款保险制度并不完善,存款人对银行信心不足,尤其是在实施利率市场化制度后,中小商业银行可能会更难吸引储户,从而失去与大型商业银行抗衡的资格。

11积极影响

(1)不断优化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自主调节自己的利率水平,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也只有这样才会对它们造成一定的威胁。中小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行储蓄和贷款,或者建立健全存贷款保险机制,做好风险管理,进行严格的风险等级划分,对客户进行细分,并根据风险匹配原则针对不同客户订立不同的贷款利率。

(2)中小商业银行将会进一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投资者需求的不确定性,目前的信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必须不断开发出适应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而且利率市场化之后,会加大很多信贷产品的风险。因此,中小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拓展出更大的利润空间,控制经营风险。

(3)增强专业管理技能。我国在初期发展时,由于经营管理能力太差,导致商业银行不能自行地经营,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价,这些主要发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在这个时候银行只需要关注自身的存贷款情况,做好风险管理即可。但是,在利率市场化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定价权不断扩大,能够根据经营状况调节利率水平,并将其作为主要激励手段,争取客户,增强竞争力。

12消极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影响也是不同,大型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大、风险管理严格、客户资源丰富,存款来源稳定。相对来说,中小商业银行客户资源就比较单一,收入渠道窄,利润空间小。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内部结构不够稳定,因此没有强大的能力来抵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突变,只有不断创新产品,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1)利润增长速度减缓。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自己的客户群,就会不断提高存款利率并降低贷款利率,这会使得其占主要收入来源的利息收入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利润逐渐减少。为了保持利润的持续稳定增长,商业银行就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的盈利模式,开发出新的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的盈利模式。

(2)利率定价面临考验。在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发展也成为大势所趋。而利率市场化则是金融市场自由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讲,确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利率定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临倒闭或并购。中小商业银行也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受到了政策红利的限制,而这也是由于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这对于很多银行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市场化中的竞争是难以想象的激烈,银行需要不断的优化管理,才能避免进入破产境地。从近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经营困难、风险很大,因此,应该做好充足准备来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2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近十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逐渐发展成熟,并表现出全球化、自由化和资产证券化的趋势。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传统的发展和经营模式,要想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就必须进行创新,不仅要创新盈利模式,还要创新金融产品,以此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

21明确战略定位,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战略布局中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应当以跨国银行集团的战略要求为导向,??建合适的经营目标,大力增强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加快对公司经营和管理两种模式的相互转变,提高创新能力和公司的相互关系转换,从而完美地转换经济管理模式和关系处理打造基础。

22加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交易业务创新通过积极研究和打造有助于吸收存款、控制存款成本的负债业务创新工具和手段,提高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能力,并进行业务之间的风险对比,加大中间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金融衍生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创新力度,也要关注一些小型产业的兴起,例如针对投资银行方面进行分析,信息咨询业务、投资基金业务及国际中间业务创新,从而降低业务之间的差价收入,努力探索新型产业空间。

23提升利率定价能力随着政策的相对改革,把市场的记录和改革的权利重新规划到金融手里,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利率定价模型,应该结合我国自身的情况创造出适合银行业发展的利率定价模型。同时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为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24强化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在管理市场利率方面,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成功历史,建立起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完善我国相应的利率管理体系,快速有效地对市场形势进行测量和计算。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针对同行行业和理财金融层次进行有效的处理,其中包括对未知形式的有效预测和控制,减少资金流动过程的风险性能。

3结论

商业银行的利润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率的变动,利率市场化表面上可以拓宽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但是利率的变化也会对商业银行带来重重阻碍。利率的相对变化主要是依靠双重层次,其一是长期稳定的利率压制,预计利率会相互提升,从而导致同行对客户存款的相互竞争。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风险和竞争,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总之,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改革进程,我们要趋利避害,正确处理和应对,推动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利率增长,更好地为美好的未来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分析与研究[J].国际金融,2010(3):12-14

[2]张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问题展望[J].中国金融实践,2009(1):23-27

[3]林超凡中美利率市场化改革之比较分析[J].福建金融,2011(10).

[4]鲁政委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协调推进[N].经济日报,2012-07-06(13版).

[5]郑明商业银行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周鹏飞利率市场化中小银行差异化竞争[N].上海证券报,2012-07-06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投资消费市场影响的调研分析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也不能独善其身,作为深居内陆的**市,由于产业结构的特点,产品销售主要在国内市场,经济外向度较低,金融危机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小于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的“两驾马车”,而这两驾马车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地位,若稍有闪失,

就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市投资市场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我市投资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发展趋好的前提下,我市投资市场发展很快,上新项目的力度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施工项目达1660个,同比增加485个,增长41.3%,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382个,同比增加461个,增长50.1%。由于有项目的强力支撑,2008年投资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22.3亿元,同比增长4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4个百分点,绝对量居全省第是10位,增长速度居全省第7位,保持了较高速度发展态势。

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决策之一,就是以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拉动经济发展,这是见效很快、效果明显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对世界经济发展负责的体现,为此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我市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多次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长远发展大计,一是继续发挥重点项目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优化全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两个加快”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今年确定全市重点项目67个,年计划投资102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8个、加快建设项目29个、争取开工项目18个、加快前期项目12个;二是调高了计划目标。全年确保目标为40%,比上年计划高10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计划完成投资总量312亿元,比上年增加89.7亿元,增长40%;三是加大了目标考核的力度。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实现项目落地,调动县区积极性,加大了对县区政府目标考核的力度,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了上新项目、上大项目的力度,全力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12月18日,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集中投资项目——总投资58亿元的4大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4大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川化控股集团投资30亿元的年产6万吨1,4丁二醇、4.6万吨聚四氢呋喃项目,投资13亿元的年产21.5亿立方米的煤气化项目,**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年产7万吨有机硅二期项目和**赛德水泥投资7亿元的日产4600吨水泥项目。4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7.2亿元,实现利税11.8亿元,并推动我市化工产业链不断向精细化、高附加值延伸。

12月31日,我省“千亿交通工程”中投资达470亿元的全市“五路两港”交通项目在我市举行开工动员大会。此次开工建设的“五路两港”交通项目包括****—**界、**—**界2个高速公路项目,以及**集装箱码头100万标箱扩建工程和进港铁路,总投资达160亿元,这将有力的推动**投资市场的发展。从2009年头两个月投资运行情况看,投资总量、投资增幅均呈现上升趋势。如图:

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指 标

1-2月累计

同比±%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27302

449.

21、基本建设

149039

79.

42、更新改造

3679

5-0.9

3、房地产开发

5557

451.

54、其他投资

8379

62.9

5、农户投资

23237

10.8

1-2月我市施工项目达到480个,比上年的350个,增加130个,增长37.1%; 1-2月我市投资规模达到了27.3亿元,同比增长49.2%,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快15.5个百分点。分县区看,四县三区均呈增长态势、全线飘红,最高的古蔺县增长99.0%,最低的江阳区增长34.8%。

(二)受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市场低迷状况还将持续

在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业是受冲击较大的一个产业,由于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外来投资创业者少,购房的主体是本地居民和外出打工者,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预期收入不明朗,购房的欲望受到压抑,购买者认为商品房价格虚高,还有下调空间,持币观望气氛

浓厚,商品房价格与购买者的预期价格严重不一致。每年的下半年是商品房销售的旺季,而2008年下半年则出现了旺季不旺的局面,商品房成交量下降,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7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万平方米,增长36.8%。到了2009年房地产市场形势更为严峻,1-2月主要销售指标均出现全面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9.0%,其中期房销售面

积下降65.7%,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3.6%,其中期房销售额下降58.8%,商品房空置面积上升34.0%。从目前看房地产市场回暖还需要时间,还需要消费者增强信心。

1-2月房地产运行对比图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度较弱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下调了经济预期目标,但整体经济趋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我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2009年预期目标gdp全国增长8%、四川省增长9%、我市增长10%,争取完成13%。支撑这些目标实现的背后,是各地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提升消费者信心的有力支撑。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强力支撑消费品市场发展。没有收入,就没有支出,没有支出就没有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不利条件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好于预期,城乡居民收入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12065元,增加1900元,同比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4332元,增加502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872元,增加3538元,同比增长19.3%,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我市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局面,城乡市场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21.4%,位居全省第四位,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5.2%。今年1月,正逢春节,商家备足货源,各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效果明显,重点商场监测结果表明春节7天销售额增幅达到30.0%,今年头两个月消费品市场运行承继上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2.5亿元,同比增长18.8%,呈现出市、县、县以下三级市场差距逐步缩小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消费市场发展具有后续发展潜力。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加快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步伐,扩大了享受社保人群的范围,实行应保尽保,国家连续三年提高参保人员收入,解决了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支持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三)常住人口增加使消费需求扩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社会交往更加频繁,来**投资创业人员增加、部门之间交往更加密切,这些都会增加消费需求。加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因企业停产返乡、企业裁员返乡、企业倒闭返乡人员近20万人,这些人员回乡消费,按人均年消费4000元计算,将新增8亿元的消费总量。

(四)家电下乡活动推动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发展。国家推行的家电下乡活动,给与农村购买者13%的财政补贴,调动了农民购买积极性,极大的活跃了农村市场,从以彩电、冰箱等为代表的家电产品下乡到将要推出的汽车、摩托车下乡,将推动农村消费品新一轮升级换代热潮。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几点建议

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如何发展、程度有多深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从目前看我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低于东部沿海城市,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辩证看待、积极应对,保证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市内需市场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辩证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必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要坚决避免一红则红、一黑皆黑的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的情绪。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为之采取了积极化解金融危机的措施。金融危机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灾后重建计划、铁路投资计划、4万亿扩内需促增长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对农村市场的开拓都将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角度为宏观经济保增长、控通胀,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我市“四个四”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也为我市刺激内需、加大投资、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抓住机遇上项目,通过投资加速发展步伐

以投资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党中央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扩大内需4万亿投资中的中央投入部分,今年将基本落实,加上今年新增贷款余额达5万亿元以上,可见今年的投资形式前所未有地好。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扩大投资冲动,宏观经济政策为扩大投资“保驾护航”,全力推进“两个加快”,就必须确保经济尽快止滑提速,而投资拉动是最有效的提升手段。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投资项目的建设,以大项目承载大投资,今年头两个月我市投资增长49.2%,纵向比这是一个不低的速度,横向比则比全省78.6%的平均水平还要低29.4个百分点,仅位于全省第17位,形势逼人。因此在投资工作中不仅要加快上项目的力度,同时还要注重项目的质量,保证项目按计划如期完成,才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对具有指导性、示范性的全市重点项目,要加强项目进度的追踪督察,责任落实到人,注重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服好务。

(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较大,与东部地区比差距继续扩大。200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37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3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29元,居民消费率不到60%,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由于收入水平不高,受教育、医疗、住房等消费支出快速增长及公共服务项目调价的影响,预期支出的增加直接影响了消费支出,居民对收入的支配更多地选择储蓄,储蓄倾向增强,导致消费需求不旺,制约了消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水平拉动内需的关键。

(四)发展消费信贷、拓宽消费领域

消费信贷是流通领域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对居民而言购买住房、汽车可以贷款消费,而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彩电、冰箱、空调等大件家用电器则没有开展信贷业务,抑制了居民提前消费的热情。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发展信贷消费,不仅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弥补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的缺口,而且对培育消费热点、活跃消费市场、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是消费信贷发展最快时期,而我市人均在1500美元左右,恰好处于这个时期,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办适合我市居民实际需求的个人信贷品种,拓宽消费信贷领域,推动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上一篇:亮剑精神之执行力培训下一篇:廉洁风险防控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