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伦理管理对于企业的实际意义

2022-10-29

1 引言

管理和伦理各自包含的其中一个性质就是它们都具有规范性, 它们都是对具有社会性和集群性的人的行为做出规范和限制的学问。所以,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一门学科, 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和伦理关系的中心”, 必然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问题。对所有二元之间关系中所存在矛盾的处理都涉及很多的伦理问题, 这说明管理具有伦理的价值和必然性基础。德鲁克在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中就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建立了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体系, 确定了“社会、企业、个人三者的相互关系。我国也在“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和2006年颁布的新的公司法中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表明我国企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在政府法律的规定和社会民众的监督和要求产生的压力之下, 我国企业开始不同程度地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京东商城老板代表京东商城给家乡宿迁捐赠一个多亿用于家乡的建设, 阿里巴巴公司在发展的同时给中国社会创造了超过千万的劳动岗位。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证明中国企业正在渐渐加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世界潮流之中, 伦理管理渐渐成为管理界和伦理界共同视野中的热点话题。

2 伦理管理削减了管理成本

社会工业化生产初期,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人是“经济人”思想和边沁、穆勒等人的功利主义思潮为基础的经济主义价值观一直在传统管理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种经济主义价值观一直将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存在, 经济主义价值观认为人是作为一种利益的交叉集合体存在的, 人完全依托利益的获取而存在, 利益的满足丰满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经济主义价值观完全忽略了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所以企业在追求高效率和高利润的背后出现了许多为人所诟病的“现代性问题”, 比如各种中心论产生的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 甚至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二元对立, 随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批判了各种形式的“中心论”, 倡导克服“二元对立”思维, 在全球形成互利互惠, 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共存的发展模式。通过全球伦理的推行, 改变这种二元互相对立的局面。

以经济主义价值观为核心思想的个人不可避免地会去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 企业的股东、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供货商、经销商乃至上市企业的股民都在寻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在这种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 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不可避免地会走上相互对立的道路。而一个企业的成立和发展, 都需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才有实现企业辉煌的可能, 一个人心不齐, 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 必然需要在管理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极大地增加了管理成本, 较高的管理成本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以伦理管理为管理理念的企业, 通过在企业内建立伦理管理制度, 使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相协调, 企业要求和利益相关者要求相协调, 个人目的与企业目的相协调, 个人行动与他人行动相协调, 在伦理管理制度实行下达到合理分配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目标, 改变经济价值观理念指导下的一切以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充分考虑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把企业的利益当作自身的利益来考虑, 遵循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凝聚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李嘉诚曾经说过:“要时刻考虑到合作伙伴的利益”。由此可见, 以伦理管理为理念的现代管理能够真正做到凝聚企业的所有力量来进行企业的发展, 避免了企业的各种“二元对立”局面的出现, 真正实现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

3 从“手段人”到“目的人”

一般认为, 西方管理的发展阶段是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的“经济人”管理模式,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的“社会人”管理模式, 管理理论丛林时代的“复杂人”管理理念和当代和谐管理理论的“文化人”管理模式等。不同的管理发展阶段产生的不同的管理理论揭示了一个事实就是“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和原理的基础上的。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构成了这个系统中所有的思想、技巧与工具的基础。”虽然西方的传统管理理论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诞生开始, 一直强调以利润为第一价值目标。但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 在管理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尽管各种管理模式所倚重的价值观有所不同, 但有一种伦理的思考是贯穿始终的, 即以人为本还是以物为本的问题。

“如果你要确定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年代, 那么1911年也许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在这一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第一次系统地将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 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使管理学真正地变成了一门科学。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整个社会发起了追求生产效率的狂潮。泰罗认为:“任务和奖金, 构成了科学管理的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泰罗制”通过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确实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但是“泰罗制”在“管人”方面却存在着极大的非议, 特别是在“管人”的效果、方法以及是否正当合理方面都被管理界和伦理界所怀疑。麻省理工学院的薛恩教授就将科学管理理论的人性观归纳为“经济人”, 或也可称为“物化人”, 一些人评论说“泰罗制”完全把人变成了没有“大脑”的活的机器, 其“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缺乏对人道的重视。“泰罗制”管理理念下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为整个社会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同时企业也无法避免员工的机会主义和员工“搭顺风车”的道德风险, 这样不可避免地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已经开始变得多元化, 企业已经不仅只依靠企业所有者的资金成本来运行, 知识成本、社会成本、物质成本、人力成本、道德成本甚至创意成本都开始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代企业开始逐渐变成一个多元化要素共同组合构成的组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多地开始依赖于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的团结合作以及相互配合, 而经济主义价值观理念下的“经济人”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应付日渐复杂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各组织成员带来的机会主义和“搭顺风车”的道德风险。而现代伦理管理似乎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能, 伦理管理的“社会人”管理模式中的“人际关系学说”看到了人的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 注重了人的潜能的开发。它强调企业中的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回报对于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只具有次要的意义, 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是人们在工作中收获的友情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企业营造的良好的内部人际交往环境进一步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伦理管理的“文化人”管理模式从“利用人”走向“为了人”, 通过激发人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更高更深层次的追求来驱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让员工自主地将自身的智慧和知识经验投入到企业发展之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潜力和创造性, 同时也让员工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目标。比如日本企业的“7S”管理模式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性关怀, 改变传统思维, 充分发挥软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使被管理者成为管理中的主体。将基础性的硬要素与软要素形成互补, 将管理中的刚性和柔韧性都发挥到极致, 从而造就了日本企业的辉煌。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社会舆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了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得越来越透明化, 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需要朝着越来越合乎社会伦理的方向发展。近年来越来越被企业认可的伦理管理在节约管理成本、保证生产质量、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伦理管理,管理成本,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彼德.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物 (使命篇) .王永贵译,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美]莉莎.汉尼伯格.执行在中层.石小军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管理学 (第9版) .孙健敏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 [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胡隆昶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下一篇:浅谈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