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汇体制改革下我国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2024-05-13

浅谈外汇体制改革下我国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通用4篇)

篇1:浅谈外汇体制改革下我国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美、欧为缓解国内经济低迷的现状, 利用本币对外贬值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并进一步施压人民币升值, 降低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到2013年底,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2007年的7. 5215降至6. 1932, 人民币累计升值达21. 45% ;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也在2008年9月破10, 并在2013年降至8. 5215。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国, 美、欧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一直低位徘徊, 欧盟更是深陷欧债危机的深渊, 欧美等国商业信用环境趋于恶化, 不仅在结算方式上要求中国出口企业接受赊销、远期结汇等方式, 更是经常以各种理由拖欠货款、延期交付, 中国出口企业不仅面对坏账损失风险, 同时必须规避汇率风险。

二、外汇期权组合

2011年12月1日, 银行开始办理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 是继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交易以及外汇期权之外推出的又一风险规避工具, 为近年来深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困扰的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外汇期权组合又可以称为无费用期权, 同时买入及卖出一个期权, 目的是从卖出期权的收益抵消买入期权所需付出的费用, 达到在无需支付费用的情形下, 获得了汇价波动的上下限保证。外汇期权组合的主要形式包括买进看跌期权, 卖出看涨期权、买进看涨期权, 卖出看跌期权、买进及卖出看跌期权、买进及卖出看涨期权等。从汇率风险管理框架的角度, 企业在选择风险管理工具的时候, 会考虑企业自身业务需求、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量化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内容。假设企业都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 并且企业基于自身业务需求, 风险管理的目标仅限于避险和保值, 则企业倾向于选择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将潜在的风险损失封顶。

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包括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及外汇看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 前者主要就未来的实际结汇需求进行风险控制, 后者就未来的购汇需求进行成本锁定。

风险逆转是指以不同的行使价格买入看跌期权和卖出看涨期权, 或者买入看涨期权和卖出看跌期权的一种期权策略。卖出期权的所得, 可以部分或全部用于偿付购买期权而需支付的期权费, 因此是典型的零成本期权组合, 即通过将买入期权的期权费支出与卖出期权的期权费收入相互抵消, 使保值的净成本为零 ( 或接近于零) , 从而既能获得保值的灵活性, 又可降低交易成本。根据外汇管理局强调的关于银行办理外汇期权组合的整体性原则, 客户从银行买入期权和向银行卖出期权是一个整体合约, 避免客户“裸卖”投机获利, 因此无论将来汇率向什么方向和多大幅度的变动, 均可将结汇或购汇价格锁定在一个预先设置的区间内。在企业对未来汇率走势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 采用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无疑是一种良好的风险规避方式。

三、运用外汇期权组合规避汇率风险的实例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远期收汇往往以一年期以内的居多, 笔者将结合一年期以内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情况, 来对企业选择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成本进行分析。

2013年一年,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涨幅达2. 67% 。虽然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涨幅减少并开始出现贬值趋势, 但外界普遍预期人民币年底破6毫无悬念。对外贸企业而言, 汇率避险依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假设中国某出口企业A在2013年7月与美国某进口商签订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外贸出口合同, 双方约定以180天远期付款交单作为结算方式, 7月当期汇率为6. 1725。2014年1月美国进口商支付100万美元给A企业, 当期汇率为6. 1043, 如果A企业未采取任何手段管理汇率风险, 到1月份企业实际结汇610. 43万元, 因为美元贬值造成68200元的汇兑损失, 如果以5% 的利润率来进行计算, 企业会损失利润的11. 3% 。

A企业可以利用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来进行风险规避, 维护企业利润。企业向银行购买100万美元的美元 /人民币看跌期权, 协定汇率为1美元 = 6. 15人民币, 根据半年的期权合约期限、美元汇价趋疲软的趋势, 假设与银行协议的期权费为0. 1人民币 / 美元, 则企业A需支付期权费共计10万人民币; 同时, A企业向银行出售100万美元的美元 / 人民币看涨期权, 协议汇率为1美元 = 6. 3人民币, 期权费为0. 06人民币 / 美元, 卖出期权所得为6万人民币。为防止客户因净收入期权费而进行投机操作, 承担过度风险, 客户卖出期权收入的期权费往往低于买入期权支付的期权费。

( 1 ) 6个月后, 人民币 / 美元价格为6. 1043: 企业A执行看跌期权, 因为购买期权而盈利达 ( 6. 15 - 6. 1043) *100万美元即45700元人民币, 除去企业因购买看跌期权而支付的10万人民币, A企业需支付54300元人民币的规避成本; 另一方面银行放弃执行看涨期权, A企业稳收6万元的看涨期权费 , 企业因为 外汇看跌 风险逆转 期权组合 操作盈利 ( 6. 15 - 6. 1043) *100万美元 - 10万 + 6万即5700元, 基本实现了盈亏均衡, 最终企业在债权到期时可以收获615. 57万元货款, 与即期结算相比仅亏损1. 68万元人民币, 为企业挽回5. 14万元的汇率损失。

( 2 ) 6个月后, 若人民币 / 美元价格为6. 23, A企业放弃执行看跌期权, 支付期权费10万元, 银行放弃执行看涨期权, 公司稳收取6万人民币的看涨期权费。公司因为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操作支付成本4万元, A企业最终可收获619万元货款, 因汇率上涨多获利1. 75万元。

( 3) 6个月后, 若人民币 / 美元价格为6. 35, A企业放弃执行看跌期权, 支付期权费10万元, 银行执行看涨期权, A企业虽然收取了6万人民币的看涨期权费, 但必须以6. 3的协议价格卖出100万美元, 企业最终可收获626万元货款, 因为购买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支付成本为9万元, 因利率上涨多获利3. 75万元。虽然由于A企业的判断出现错误, 美元 / 人民币的远期价格反而上涨, 致使企业在理论上亏损增加, 但是如例题所示6个月后企业将收回的100万美元款项按即时价格结汇可以完全弥补期权上的损失。

由上例可见, 企业通过与银行签约6个月期限的价格区间为6. 15 - 6. 3元的美元看跌 / 人民币看涨期权组合, 如果6个月后市场汇率低于购买的看跌期权协议价, 企业有权以6. 15元结汇; 如果市场汇率介于6. 15 - 6. 3元之间, 企业可以以市价在银行结汇; 如果市场汇率高于售出的看涨期权协议价, 企业必须以6. 3元在银行结汇, 但依然可以享受汇价上行后的较高结汇价格, 弥补期权买卖成本。外汇看跌风险逆转期权组合将企业未来的结汇成本锁定在一个期权协议价格区间, 未来的风险和收益有限, 虽然企业因此被剥夺了汇价有可能上行所带来的收益, 抑制了企业的投机意图, 但是企业可以即期测算出成本和风险的上限值, 有利于企业做长远的财务规划, 对于风险厌恶型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

四、结论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的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能有效帮助外贸出口企业锁定汇率风险, 比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工具更具灵活性, 企业可以根据远期汇率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交易, 同时风险逆转期权组合也大大降低了操作费用, 使得风险控制成本趋于零成本,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无疑是理想的风险规避工具, 外贸企业应该将外汇期权组合业务与外汇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结合使用, 从而实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玲燕, 杨跃胜.外贸企业如何防范汇率风险的两类方法[J].对外经贸实务, 2011, (1) .

[2]田丽婕.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规避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8) .

[3]吴力.外汇期权组合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N].国际商报 (A1-A3) , 2011-11-15.

篇2:浅谈外汇体制改革下我国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关键词] 汇率机制汇率风险风险防范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将不再保持,国内从事与美元相关业务的企业将真正暴露在汇率变动风险之下;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间的汇率波动和美元与非美元间的汇率波动不一致的可能性也会加大。从2005年7月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攀升了6%。尽管相对其他一些货币兑美元的大幅上涨(例如欧元),人民币的涨势还算温和,但对于一直严格管制外汇的我国而言,人民币如此快速的升值实属罕见。因此从长远来看,随着汇率形成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作用的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逐步扩大和频率逐步加快是必然趋势。因此,對于涉外经济主体而言,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汇率风险防范的原则

在企业防范汇率风险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较为理想?以及将风险降低到何种程度?这就涉及一个防范原则问题。汇率风险防范的原则,主要有:

1.经济效益原则。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回避汇率风险,都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所以在众多方法中,就有一个具体选用哪种方法的成本比较问题。如果遭受汇率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大于采用防范方法所费成本,那么采用该种方法就有必要;反之,就没有必要。

2.规避性原则。即是以防范风险为主,利用风险为次的原则。企业进行汇率变动预测,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其目的并不在于利益风险进行投机活动,而在于规避可能面临的风险。根据这一原则,企业在选择各种方法时,应本着保守的原则,不能把企业的理财活动变成赌注活动,为赚得较大的收益而采取激进的冒险措施。

3.机动性原则。防范汇率风险,是交易双方共同考虑的问题,一方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或降低风险,另一方同样也在绞尽脑汁回避可能的风险,若双方僵持不下,合同将难以签订。此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得适当承受可能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以风险保证交易成功,或在商品价格上做适当的让步。总之,在风险防范过程中,要灵活机动,既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又要尽量促成交易。

三、汇率风险防范的方法

1.实施灵活的经营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规避或消除汇率风险。这是规避或消除汇率风险的基本方法。由于我国外贸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率较低。因此,应当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要加速产品换代,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才是消除汇率风险的基本方法。我国企业应利用本次汇率调整时机,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化不利为契机,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也能创造出另外一片天地。

2.运用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

(1)贸易融资法。这是我国外贸企业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银行借款、进出口押汇、福费廷、贴现是其主要的形式。

(2)金融工具法,运用套期交易。①远期外汇合约交易。它是企业与银行在进行远期外汇交易时签订合约,在合约中规定买入或卖出货币的名称、金额、远期汇率、交割日期等内容的一种交易方式。它主要用来抵消套期保值者预期的外汇风险,是浮动汇率制国家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汇率避险工具。目前,远期结售汇交易是人民币与外汇间惟一的一种远期交易方式。②期货合约交易。它也是根据目前约定的远期汇率在将来到期日办理交割的一种避险交易。所不同的是:远期交易中多以实际外汇收支需要为基础的现货交易,而外汇期货通常可以不需要实际外汇收支为背景具有标准化合约的衍生交易工具。③货币互换合约,又称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汇率、利率等条件,在约定的期限内,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它常被用于双向交易的货币保值,以期抵消汇率风险,其成本是套期成本加上两种交易货币的利差。目前,我国已经允许银行对客户办理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3.建立汇率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

(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认真制定汇率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

在原有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大部分企业的外汇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金融工具比较陌生。对此,企业首先要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企业的高管层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汇率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目标与其整体经营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积极制定和完善汇率风险控制的责任目标,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汇率风险稽核机制。

(2)强化汇率预测工作,建立汇率风险动态监控机制。财务部门应把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的体系内,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汇率风险防范的责任,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及银行的联系,充分利用国际信息网络,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各种因素。通过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汇率风险动态监控机制,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能够对短期及中长期汇率波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准确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汇率风险应选择的时机和有效措施,供企业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

(3)加强外向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水平。汇率的预测、成本收益的测算和远期外汇交易的操作都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企业必须拥有精通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专业外向型财务管理人员。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外向型财务管理人才,对此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外汇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避险套利,以适应企业国际业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奕明:外汇风险管理[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1998

篇3:浅谈外汇体制改革下我国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关键词:新汇率机制,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分析

贸易型外贸企业是一个中间链企业,是根据客户对进出口商品的需要,从而对商品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是由供应商提供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的客户。在新的汇率机制下, 由于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很难进行预测和准确判断,给贸易型外贸企业带来巨大的汇率风险,同时也对企业的利益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外汇风险的意识,清楚企业业务可能产生的各种外汇风险,并且能够采取措施来及时防范,从而避免外汇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我国新汇率机制的影响

我国自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一直施行放宽汇率浮动区间政策,以汇率机制能够市场化为前进目标。但是, 事与愿违,自从2005年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持续地上升。特别是在2014年到2015年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升率高达9.5%,同期的日元、 欧元都处于下降的状态,而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在全球都是居前的。

2015年8月份,央行制定了新的汇率机制改革,并予以推行。新的汇率机制改革规定:做市商每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开票活动之前,参考前日的有关收盘汇率,并且结合外汇供求情况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等因素,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的相关报价。所以本次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强,也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预测难度,更加地趋向市场化。在新汇率改革时代的背景下,贸易型外贸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外汇风险,也将会迎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促使企业要建立新的防范外汇风险的制度和有效措施。

二、外汇风险的概念

外汇风险是指因为外汇市场的波动而导致汇率的改变,从而引起了外币的计算价格的资产上升或者下跌的可能性。所以外汇风险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顺势得利,一种遭到损失。外贸型外贸企业主要从事的务就是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自然涉及到外商,所以交易时均有外币的币种,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外汇风险。

三、外汇风险分类

贸易型外贸企业自身是不能通过对产品的成本、市场进货价格等进行控制来提高企业的利润收益,只能依靠自身对市场开拓、营销渠道、企业服务等综合能力来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的利益,所以外贸型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到不同的外汇风险,下面是根据汇率波动途径将外汇风险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通常是用外币计算价格,正在交易到结算这段时间内货币汇率的变化可能导致汇兑的比例发生改变而产生外汇风险。

(二)转换风险

转换风险是指贸易企业在登记财务报表的时候,将外币资产或者负债记录记账货币,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导致企业账面上呈损失状态的可能性。

(三)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汇率变动可能导致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现金流量发生变化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贸易企业这类风险可大可小,取决于汇率变化时对未来商品价格、成本等程度的影响。

就本质而言,以上的三种外汇风险中,只有转换风险是账目损失,它其实并不是实际有损失。然而,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则是外汇汇率已经变化或者将要发变化而对企业利润产生的风险。所以,在外贸型贸易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 应该要重点对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进行预测,并且加强对此防范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业务特点及存在风险的探讨

依据贸易企业交易的对象不同将贸易业务分为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根据这2个贸易业务的责任范围不同,又可以把他们分为自营和代理。各自业务面临风险不同,下面就来分析它们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一)进口业务

自营进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找好外商,提供进口货源,同时在国内签订销售合同和在国外签订进口合同,保证货物能够按时间、质量、数量的完成, 履行合同,从而让商品从国外进口交到进口商,最后凭借单据支付货款,达成交易的整个过程。企业为了防止付账后外商不履行合同,不提供商品,企业一般情况下会预付一部分款额或者使用信用证方式来付款。如果在未汇款之前汇率发生了变化,则会给企业利润带来影响,存在着外汇风险。

代理进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接到其他国内进口商的委托,委托办理收单付汇等外汇业务时,从而来实现进出口业务交易。委托进口商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支付代理贸易企业代理手续费,外贸企业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处于中介形式,外汇风险由进口商自身负责,外贸企业无外汇风险。

(二)出口业务

自营出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找好商家,提供出口货源,同时在国内签订进货合同和在国外签订出口合同,保证货物能够按时间、质量、数量完成,履行合同,从而让商品从国内出口外商企业,最后凭借单据支付货款,达成交易的整个过程。自营出口业务要企业通过自身采购,然后在进行生产,出口给外商企业的整个过程。国外客户大部分同样也会预付一部分款额或者使用信用证方式来付款,企业在发货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够收到外汇,如果企业在收汇的时候人民币升值,兑换的人民币少了实际面值,这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的损失,所以企业面临外汇风险。

代理出口业务是指贸易型外贸企业接到其他国内出口商委托,委托办理商品运输报关、结算汇兑等外汇业务时,从而来实现出口业务交易。由于外贸企业只是根据签订的合同约定收取一定的代理手续费,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处于中介形式,存在的外汇风险很小。

五、外汇风险防范及其措施分析

在新汇率机制时代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趋势增强,更加地市场化,预期性降低,波动幅度也由以前的小波浪变成了大波浪,企业面对巨大的汇率风险,这对企业避免外汇风险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大大的考验。为了能够更加有效预防外汇风险,企业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和流程制度规范, 来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加强外贸型外贸企业防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看法:

(一)完善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制度

在新汇率改革下,外贸企业对内部管理防范应该加强,应该对外汇风险有新的意识,设置独有的岗位人员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汇率波动趋势等,关注外汇市场行情等市场动态, 了解汇率市场的走向,对外汇风险评估, 从而预防外汇风险[5],减少外汇市场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协商提前或推迟收付款

如果企业对外汇汇率市场的走向和改变趋势进行预测,了解汇率市场变动方向,就可以通过与商户直接协商,提前或者推迟来支付合同中的款额,从而来防范外汇风险的发生,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定进出口对冲业务

贸易型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类型正好是两个相反的资金去向,外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业务的影响也是正好相反的。因此,如果有进口和出口两种业务的话,可以进行对这两种业务的金额进行匹配,对进出口金额进行相互对冲,从而来避免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四)国家政策转移风险

贸易型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国家政策来转移外汇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特别是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时,为了确保项目里的资金能够收回来,要避免外汇波动的风险,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来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

(五)合同保值条款

外贸企业在交易签订合同时,可以经过商定在合同里面加入适当的保值条款,这样可以预防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从而来避免外汇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六)金融产品的使用

企业可以加强对金融行业产品的进行研究及使用,可以研究外汇汇率保值的金融产品,例如:远期结汇协议、近期结汇协议等,然后运用这些产品,跟踪汇率市场行情的变化,汇率的走向及波动来对企业商品进行保值,从而避免外汇风险,从而来避免外汇风险给企业不必要的影响。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与交易到结算期限有关, 然而我国的贸易型外贸企业因为自身业务的特殊,在新的汇率制度的制定下,汇率的双向波动性增强,人民币汇率更加的市场化,使得对未来走向趋势预期性也大大的降低。然而外贸型贸易企业面对着巨大的外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外贸企业要规范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制度适合避险政策与体系,培训更好的人才对外汇汇率市场进行分析及追踪,才能更好地防范外汇风险,减少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预测, 然后运用专业、科学、合理的外汇风险避险措施和策略进行防范。

参考文献

[1]郭玮玲.我国外贸企业汇率风险对冲策略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韩伟.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选择[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王晓旭.人民币升值下我国跨国公司的汇率风险及防范[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4]李刚.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暴露与风险管理效果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4:浅谈外汇体制改革下我国外贸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方式

2012年4月份,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到双边波动特征越来越显著,相对的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越来越高的汇率风险,在现阶段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一定时期内,汇率风险规避将是国内外贸企业的必做功课,本文阐述了汇率风险规避必要性。

【关键词】 外贸企业 汇率风险 原因

1. 重启汇改之后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在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机制改革,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人民币重拾升值态势,并且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中每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明显,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年报2010》统计,2010年6月21日至12月31日,中间价隔日最大波幅为295个基点,日间最大波幅(最高价-最低价)日均113个基点,交易价对中间价的最大波幅日均为0.16%,78个交易日中间价升值,53个交易日隔日贬值,1个交易日与上日持平,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更出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日间交易区间下限跌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不同场合阐述人民币汇率已达均衡状态,完善汇率形式机制将着重于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2012年5月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表明“中方继续致力于推进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美方欢迎中方发表声明,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的浮动区间,以推进上述目标”。在维持均衡汇率基础上,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增强汇率弹性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央行对汇率的直接干预将不断减少,由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不可避免。观察当今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也会发现巨大且多元的市场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伴随着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市场价格波动会更频繁。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反映在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变化上,中外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对比动态变化会通过市场反映到货币的交易价格中。

2. 我国外贸企业面临汇率风险的原因

在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改之前,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长期基本维持在8.27,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结算中因90%采用美元计价并结算(陈雨露,2005),因此基本无汇率风险,但是汇改之后,我国外贸企业所面对的汇率风险或称为外汇风险主要是因汇率变化造成的未来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即通常的交易结算风险则大为增加。除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显著的汇率风险之外,外汇市场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浮动幅度2007年5月21日从0.3%调整到0.5%,2012年4月6日又调整到1%,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等非美元的交易浮动幅度2005年9月23日從1.5%调整到3%;人民币对卢布和人民币对林吉特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5%)也会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甚至是将来一段时间中主要面对的汇率风险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跨境结算的发展,再加上我国外汇市场衍生品种的增加,使很多人认为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大大降低,但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乐观。

2.1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决定着计价结算币种结构并未出现“质”的变化

对外贸易中商品计价和结算币种的选择决定汇率风险的初次分配,如果采用某一方本币作为计价并结算货币,则本币一方将不会面临汇率风险,是否采用一方的本币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人民币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虽然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不断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或叫“早期阶段”,仍不是一种世界货币(SWIFT WHITE PAPER,2011),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结算功能仍有限。当前,人民币在世界前20大结算货币的地位基本在第16、17位左右,2012年4月人民币位于第16位,份额仅占0.35%(SWIFT RMB Tracker,2011,2012),远低于当今的主要国际货币的份额。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反映了世界其他各国对其的接受程度的高低,而这就影响到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是否能采用本币计价结算的前提,很难想象在本币未被其他国家所广泛接受成为世界货币的情况下,贸易对手(无论出口商还是进口商)会接受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这种货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仅为0.41%,而欧元和美元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35%和54%(金立群,2012)。据SWIFT统计报告,2011年6月份,我国98%的进出口不是采用人民币结算,而近80%是采用美元结算,美国90%的进出口贸易采用美元结算,日本70%的进出口采用日元。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中人民币结算份额超过7%,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同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是36420.6亿美元,按美元对人民币1:6.30的价格计算,占比也不到10%)。因此,相比较而言我国对外贸易计价结算币种结构并未出现“质”的变化,因采用外币计价结算带来的汇率风险依然存在与我国绝大多数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仍需积极规避汇率风险。

2.2对外贸易伙伴结构与人民币结算地区结构失调

人民币结算正被我国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伙伴所接受,但程度不一。2011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联邦。其中我国与香港、韩国、东盟(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签订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我国公布的2011年进出口数据为准,这些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占中国全球贸易的比重在24%左右,欧盟、美国和日本占37%。现阶段人民币结算主要还是集中于周边地区,其中80%左右是在香港,欧洲全部结算中只有6.7%使用人民币(2011年欧盟占我国贸易比重为15.57%),澳大利亚为1.9%(2011年占我国贸易比重为3.2%),日本为2.1%(2011年占我国贸易比重为9.41%),台湾为11.4%(2011年占我国贸易比重为4.39%),而美国则可忽略不计(SWIFT RMB Tracker,2012)。同时即使有双边货币互换,在对外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在韩国,人民币几乎不能用于贸易结算,并且这种情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路透社,2009)。

上述事实表明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经济体与我国对外贸易伙伴结构明显失调,其后果必然是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仍主要使用外币进行计价结算,汇率风险则不可避免。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汇丰银行在2011年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新兴市场东南亚地区受访企业的16%计划使用人民币,澳洲当地贸易商未来半年中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为6%,香港、澳门和内地的比例为45%,但是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90%内地企业仍计划用美元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新兴市场是人民币使用的主导力量,而北美等成熟市场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仍不高。

2.3对外贸易方式中的币种错配

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方式的一大特点是加工贸易方式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11年我国进出口数据计算,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为44%,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比重为2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进出口总额的近36%。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进口主要市场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和东盟。人民币接受程度比较高的是我国的进口市场,而接受程度比较低的是我国的出口市场(除香港之外)。进口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出口用美元计价结算,仍存在币种错配,我国对外加工贸易企业的最终利润以人民币核算,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为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仍需规避汇率风险。

上述三个原因决定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仍面对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很远,有估计至少10年(戴相龙,2011)或20到30年才能达到国际化目标(陈雨露,2012),我国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规避的“需求弹性”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短期内仍将维持,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影响到国内企业对外的谈判能力,在汇率风险的初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现状也将继续维持。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依然存在,规避汇率风险也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必需。

作者简介:于恩锋,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上一篇:中考誓师演讲稿下一篇:工程简介汇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