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和普高教育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

2022-09-10

从本质上说,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另一类型的教育, 两种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不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高职高专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普通高等教育质量以学术性为主要培养目标, 而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性为主要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两种类型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虽有诸多相同要素, 亦有部分指标和指标权重分配存在差别。

1 高职和普高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同之处

王资、杨建中等在其《高职高专系 (部) 级教学工作评价的实践研究》[1]中将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定为一级指标十个, 分别是: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研科研和社会评价。二级指标32个, 分别是:教育思想改革和教育研究、教学工作地位;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及其调整优化、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授课计划的编写、完成情况、上课教师情况;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及素质、教学档案管理、系部经费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系风;师资队伍结构、素质及建设规划、教师管理;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内容改革;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大纲、试题库建设;教研室活动、教研、科研开展情况、产学结合;毕业生就业及发展状况、外部对系 (部) 评价。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在其《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规范教学管理》[2]一文中认为完整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当包括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所以, 他们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级指标定为3项, 分别是:教学输入质量、教学运行质量和教学输出质量。二级指标定为20项, 分别为:办学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师资队伍、生源质量、财务投入;教学大纲、培养计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程绩考核、毕业实践、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反馈、社会评价。

耿凤英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3]中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定为六个, 分别是: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生质量。二级指标为十五项, 分别为:学校目标定位、办学思路;水平层次与专业服务方向、教学改革措施、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安排;理论教学条件、理论教学过程、理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师资素质、师资结构;学校评估、社会评估。

我们看到, 在众多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中, 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但是,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界限不明显, 这些衡量职高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对普高来说同样适用。那么,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特殊性在哪里呢?这就有必要比较高职和普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不同之处。

2 高职和普高教育质量评价的不同之处

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 决定了他们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不同, 包括评估的指标体系不同和评估的指标权重的分配不同两个方面。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众多, 我们采取最简单的输入-输出的分析模式, 仅从反映输入和输出的指标中选择最主要的指标进行比较, 以说明问题。

2.1 师资队伍指标

在《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 (教计[1997]95号) 中第一条对于师资状况的规定中说:“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本专业非教师职称系列的或‘双师型’专人教师2人”, 是“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被正式提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状况成为我国职业技术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部关于支持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 (教发[2000]160号) 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条件作了具体规定, 其中一条便是“具有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教育部高教司在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中也规定, 一所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要占全校专任教师的20%以上, 其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算合格。所以, 较之普高, 高职师资队伍指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师素质的两重性和教师结构的特殊性, 即“双师型”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国情等因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来源于高校毕业生, 他们普遍缺少专业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也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为了提高高职的教育质量, 丰富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 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整合, 合二为一, 将是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中关于师资队伍的重要评价内容。

2.2 课程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 它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硕士各层次教育中, 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指标是教学建设的指标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类型包括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大学、普通高等学校中的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以及复合职业性高等教育计划定向和培养目标的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中的课程类型。2003年3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调查问卷表明, 近八成的学生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感到不满, 认为自己没能学到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优势不明显, 特色不鲜明, 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不强, 这些都与高职的课程设置有直接关联。

高职与普高在课程设置上有两点明显差异:第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安排的, 而是按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确定的, 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围绕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进行, 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第二,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不同, 与一般技术型人才亦不同, 所以, 一方面, 鉴于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将实验室的规划、方案和技术步骤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应用, 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理论基础;另一方面, 鉴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一线现场, 处理具体技术问题, 并进行领导和协调, 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综上两点,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课程指标的不同在于课程设置的依据不同、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同等。需要注意的是, 高职课程中理论课程的比例较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大。

2.3 教学效果指标

近年来, 高职院校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坚持培养迎接W T O挑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转变了教育思想和观念, 立足于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 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政府对高职院校管得过多等问题依然存在, 严重影响高职的教学质量。所以, 在对高职的教育质量评价中应更加凸显其固有的属性, 这主要表现在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上。

高职与普高教育质量评价中的教学效果指标的不同表现在:第一, 高职教育面向市场是其固有的属性, 在对高职教学效果的评价中, 要进一步面向市场, 注重市场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市场要求的程度, 具体地, 就是高职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 所以, 高职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劳动力市场和教育消费市场“两个市场”的需求的程度。第二, 经济和产业是高职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依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的根本要求, 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 所以, 在评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时, 就要主要评价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否实现和结构体系是否合理。综上两点, 高职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两个市场的满意度、经济和行业要求等等, 而普高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注重知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摘要:高职和普高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教育质量评价亦不同, 本研究比较了高职和普高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异同, 指出高职和普高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同要素和高职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特殊要素并指出高职和普高同一指标权重分配的不同。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议——2003-2004.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81-587, 565-571.

[2]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耿凤英.硕士.34-36.

[3] 周生芳, 宗晓华.WTO的挑战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 :4-6.

上一篇:浅析城乡统筹下我国社会保障财政体制的改革下一篇:合理运用新闻采访技巧提升新闻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