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博士研究计划书

2023-02-18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学博士研究计划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设计学博士研究计划书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内外访学协议书

资助研究生国(境)外学术交流活动计划

吉林大学资助博士研究生国(境)外联合培养项目

协 议 书

甲方: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代表人: E-mail: 联系电话:

乙方: (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生) 性别: ;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所在培养单位: ;学 号: 身份证号码: ;护照号: 联系电话: E-mail:

丙方: (乙方的保证人,指定为校内导师) 联系电话: E-mail:

1 资助研究生国(境)外学术交流活动计划

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在甲方资助下到国外进行联合培养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同意资助乙方赴 国 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资助期限为 个月,于 年 月之前成行。

第二条 甲方承担的义务:

1. 对乙方到国外联合培养给予必要的指导。 2. 向乙方提供如下经费资助:

(1)按拟订的研修/学习计划完成出国联合培养任务,按期出国、回国的国际交通费(不含国内交通费);资助限额为 元人民币,超出部分自行负担。

(2)确定的出国期限内在国外研修/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

3. 上述第二条第2款所述有关资助内容与金额,均按照甲方规定执行。 第三条 乙方承担的义务:

1.保证完成第一条所规定的博士研究生国外联合培养计划。

2.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本协议确定的出国期限、前往国家、联合培养身份和出国期间研修/学习计划。

3.甲方发给乙方的生活费中不包含国外医疗、意外保险费用,乙方应按照所在国和大学要求及时购买保险。

4.乙方访学期间(出境之日起入境之日止,下同)的医疗费用由乙方自行负担;若乙方访学期间发生人身损害,由乙方自行处理,甲方只负协助义务,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其他主张。

5.访学期间与使(领)馆、所在培养单位、导师保持经常联系,定期向所在培养单位、导师汇报学习进展情况。

6.树立回国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从事有损祖国利益和安全的活动,自觉维护祖国和学校荣誉;遵守我国和联合培养所在国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当地人民友好交往。

7.履行按期返校的义务。

8.访学结束时及时向甲方提交联合培养成果总结报告等材料。

第四条 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甲方有权根据其违约事实,按照国家法律、

2 资助研究生国(境)外学术交流活动计划

甲方的有关规定,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对乙方在国(境)外联合培养期间未经甲方同意,擅自提前返校、擅自变更联合培养国家和访学身份、改变国籍、从事与联合培养无关的活动,严重影响学习、表现极为恶劣等行为,甲方有权要求其偿还全部资助费用,并按照甲方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2.对乙方逾期两周以上返校的情况处理:

(1)因航班延误和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在规定日期内回国者,乙方应向甲方提出申请,经甲方核实同意后不追究其违约责任;

(2)如未经甲方同意逾期两周以上返校,乙方回国国际交通费自理,并按照甲方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五条 丙方承担的义务:

1.与乙方保持经常联系,掌握乙方在国外期间的学习与研究进展状况; 2.督促乙方按期完成联合培养计划,按期返校;

3.若发现乙方有违约行为及时向甲方汇报,并协助甲方追究乙方违约赔偿责任、或按甲方相关规定对乙方进行处理等;

4.对乙方应向甲方承担的违约责任承担连带责任。并授权甲方按照甲方确定的乙方违约赔偿额,按月在甲方向丙方支付的收入中扣回。

第六条 在乙方不履行返校义务的情况下,甲方有权决定将本协议书的副本提交乙方联合培养所在国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七条 本协议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正本一式三份,甲、乙、丙方各一份。

甲方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丙方(签字) 年 月 日

本协议书条款由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

第二篇: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

研究项目暂行实施办法

(2012年7月)

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我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我校决定在“985工程”三期建设中设立“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优秀博士研究生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与合作研究。

一、资助对象

国外访学项目的资助对象为我校学习成绩优秀、研究能力突出的非在职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国外访学项目资助博士研究生到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3个月至6个月的短期访学研究,学习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实验方法或完成学位论文的部分研究工作。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博士研究生到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合作研究,以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在本项目资助范围。

二、申请条件

申请本项目资助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无违法违纪记录,品行优良;

2.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能用

—1— 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3.已经通过开题,进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阶段;

4.具备良好科学素养,基础理论扎实,学习成绩优良,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工作主动性,或前期已有明显的科研成果;

5.以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访学或研究计划,并经过导师同意;

6.国外合作机构出具的正式邀请函。申请人的导师已与外方导师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已取得部分外方资助者可优先考虑;

7.不资助曾受国家留学基金等国际交流项目资助出国6个月以上的留学人员和正在国外(境外)学习的人员。原则上不资助毕业年级的博士研究生。

三、资助规模与标准

国外访学项目每年资助不超过50人,资助期限为3~6个月。参考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研究生的生活费用资助标准,每人最高资助额度为5万元人民币(按6个月计),具体资助金额按实际在国外时间核定。

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每年资助不超过30人,资助期为6~12个月。参考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生的生活费用资助标准,每人最高10万元人民币(按12个月计),具体资助金额按实际在国外时间核定。

四、申请办法

1.研究生院每年夏季学期接受申请,具体办法以当年申报通知为准;

—2— 2.由导师推荐、博士研究生申请,填写《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申请表》及相关材料,包括导师及对申请人较为了解的两位高级职称专家的推荐意见(由导师、专家手写并密封后提交);

3.申请者提交的各类材料一式三份(原件1份、复印件2份)。

五、评审办法

1.初审。研究生院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内容包括:申请者是否符合上述规定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是否齐备,表格填写是否工整、准确、完整等。

2.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对初审合格者进行面试评审,除考察申请人基本研究能力外,重点考察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未参加面试者按自动弃权处理。

3.学校审定。根据“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研究生院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后报学校审定,确定拟资助名单,并予以公示。

4.研究生院公布受资助人名单,同时向其发出《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通知》。

5.评审工作遵循客观公正,注重学风和学术水平,择优资助,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资助名额和金额可根据当年申报情况作适当调整。

六、派出与管理

1.受资助人需签订“资助协议书”。协议书明确规定接受资助人的有关权利和义务。受资助人办理好签证后,可凭领款通知书

—3— 到财务处办理相关领款手续。由于学校住宿资源紧缺,研究生出国期间,如继续保留学校宿舍应缴纳住宿费。若为自筹经费生,仍应缴纳学费。

2.受资助人应尽快办理出国手续,具体程序按中山大学研究生出国(境)有关规定及办理程序执行。若当年底无特殊理由未能成行者,取消当次资助计划。

3.受资助人奖助金的暂停与恢复发放等事宜,按《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奖助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4.受资助人在国外合作研究期间,应根据所在国法律的规定参加相关的强制保险项目;同时,可根据自己情况自行决定参加医疗或人身安全等其他保险项目,相关保险费用由受资助者个人负担。学校不负责受资助人在国外期间的医疗费用以及发生意外所涉及的各项费用。

5.受资助人不得注册攻读外方学位,按计划完成工作后须按期回校,学校一般不受理受资助人的延期申请。如受资助人不按协议规定履行义务或违反协议中的其他约定,学校将视情况予以处罚,包括收回资助金,并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七、其他

1.受资助人的导师必须与国外接收方(即负责指导受资助人的外方导师)协商确定研究计划,其主要研究内容须以我校科研工作为主,并与受资助人博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同时,双方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双方同意受资助人在国外开展的以我校科研工作为主的研究所发表的成果以中山大学为第一单位。

—4— 2.受资助人所有与获得资助有关的论文、研究项目或科研成果在成文、发表、公开时,应注明或说明“本研究/成果/论文得到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

3.学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院、财务与国资管理处有权监督检查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

4.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5—

第三篇: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 – 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海涂湿地生态、生态工程、动物生态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等科技奖励10余个。1990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86

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70余个,经费6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个,经费32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10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6名和工程师1名。5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教授:钦佩、陈建秀、李建龙、安树青;

副教授:陈建群、黄诚、孟文新、张立新、刘茂松、孙书存;

钦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陈建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动物(昆虫)系统分类学和土壤动物学。

李建龙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信息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

安树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树立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2. 具备生态学专业扎实和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和坚实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动向。

3. 具备独立申请、主持科研项目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4.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

5.掌握1-2门外国语言,能用第一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三、招生方向

1. 博士生

(1)湿地生态工程 (2)海滨系统生态 (3)节肢动物生态 (4) 昆虫系统分类

(5)城市植物生态与环境 (6)信息生态 (7)森林生物多样性 (8)湿地外来种与生态安全

2. 硕士生

(1) 湿地生态学(2)生态工程学(3)动物生态(4) 昆虫系统分类

(5)森林生态学(6)城市生态学(7)化学生态学(8)景观生态学

(9)生理生态学(10)资源生态学 (11)信息生态学(12)分子生态学

四、招生方案

(一)、博士生

1. 招生对象

(1). 直接报考博士研究生时,要求应(往)届硕士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 报考直博生时,要求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数量暂定2名/年。

(3). 硕博连读时,应为中期考核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申请者。数量为申请者的85%。

2. 招生考试

(1). 基础课:政治理论课(具有硕士学位者可免考)、英语;

(2). 植物生态方向: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或植物生理学或城市生态学;

(3). 动物生态方向:生态学或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或昆虫生物学。

(二)、硕士生

1. 招生对象: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2.招生考试:政治理论课、英语、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共5门课程。

五、学习年限

1. 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者,博士生学制通常为三年;在职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

2.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学制通常为五年;在职研究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

3. 硕士生学制,通常为三年, 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或一年半,学位论文两年或一年半。在职研究生可适当延长,期限一年。

六、课程设置

(一)、博士生

硕博连读和具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除全校必修课程外;学生应按其报考方向选择下列2 - 4门专业学位课程。直博生必须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另外,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课程及学分分配如下:

(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4学分)

(2)英语(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4学分)

(3)第二外语(4学分)

(4)生态学热点问题(3学分)

(5)海滨系统生态学(3学分)

(6)昆虫生物学与分类学进展(3学分)

(7)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3学分)

(8)生物多样性科学(3学分)

(9)化学生态与分子生态进展(3学分)

(二)、硕士生

除全校和全院必修课程外,设置2门专业必修课,其中1门理论课和1门实验课。另外,开设多门方向课程供研究生选修,同时鼓励研究生选修其他学科和专业的课程,进行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本学科本科生修满32学分,或非本学科及同等学历入学者修满36学分,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及学分分配如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现代生物学进展(3学分)

分子生物学进展(3学分)

C类:

生态学研究进展(3学分)

现代生态学研究方法(3学分)

D类:

景观生态学(2学分)

进化生态学(2学分)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学分)

微生物生态学(2学分)

分子生态学(2学分)

昆虫生物学(2学分)

昆虫分类学(2学分)

动物生态学(2学分)

环境工程学(2学分)

湿地生态学(2学分)

化学生态学(2学分)

植被生态学(2学分)

数理生态学(2学分)

环境经济学(2学分)

地统计学(2学分)

七、培养方式

(一)、博士生

1. 按研究方向,学位授权点成立由3名或3名以上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协助报考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

2. 硕博连读和具有硕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并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准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3.直博研究生,前2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入学2年后,由教研室组织3位或3位以上的教师对其进行中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可建议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转为攻读硕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二)、硕士生

1. 师生互选:研究生入学后,教研室创造条件增加导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增进相互了解。入学3 – 4周内,安排1次介绍会,老师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和所需学生名额、条件,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相关情况等。然后,按学校规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选,教研室对师生互选结果进行协调。

2. 导师根据本方案要求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互选后1个月内订出培养计划,征得硕士生同意后付诸实施。

3. 一年后,教研室组织3位或3位以上的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可建议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八、学位论文

(一)、博士生

学位论文是全面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博士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鼓励研究生选择风险性课题。研究工作体现研究生的创新性和独立性,即独立完成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1. 研究生经阅读大量文献后,提出选题、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与导师协商后,在完成课程学习的下一学期的第8 – 10周在全院范围内做开题报告,接受指导小组或其他教师的提问。

2. 依据开题报告的反馈信息,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对论文设计进行修改,并对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取得共识,论文设计经导师审核、签字后实施,签字后的论文设计由教研室保存1份。

3.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4.论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结果为(1)根据反馈信息,修改论文,按时进行论文答辩,(2)延迟答辩,根据反馈信息,补充实验并重新撰写论文,(3)延迟答辩,重新设计实验并重新撰写论文。

5.通过预答辩的研究生,按时进行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

6. 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审核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博士学位。

(二)、硕士生

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研究工作体现导师指导,研究生独立完成为宗旨。具体过程如下:

1.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范围,学生经阅读大量文献后,提出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

2. 经导师审核、修改后,师生对研究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取得共识。

3.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4. 论文完成后,由教研室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

5. 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审核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

九、教学实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应从事1个学期的本科生教学实践,其内容可以是指导实验、野外实习、课程辅导等。

十、图书资料

(一)、主要书籍

1. Mitsch, WJ & Gosselink, JG. 2000. Wetlands. 2nd.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2. WCMC, et al. 1992. Global Biodiversity. London, Glasgow, New York, Tokyo: Chapman & Hall

3. Mitsch, WJ & Jorgensen, SE. 1992.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nd. New York, Toronto: John Wiley & Sons

4. Forman, RTT. 1995. Land Mosaic: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UNEP. 1995.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Borror,D.J.el at,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sects,5th ed.,1981

7. Daly,H.V.el at,Introduction to Insect Biology and Diversity.1978

8. Danial,L. e1 at,Soil Biology Guide, 1990

9. Jin,X—G et a1,Eutrophication of Lakes in China,1990

10. Abele,L. G.,Biology of Crustacea,1982

11. 忻介六辞译,昆虫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杜,1984

12. 忻介六等,昆虫形态分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13. 南开大学等,昆虫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4. 孙懦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5. 尹文英等,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科学出版杜,1992

16. 伊蘑嘉昭等,动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科学出版杜,1977

17. 何志辉等,淡水生物学(上、下册),农业出版社,1982

18. 堵南山,甲壳动物学(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93

(二)、主要期刊杂志

1. 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2.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3.Bioscience

4. Current Advance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5. Ecological Monographs

6. Ecology

7. Ecological Engineering

8. Journal of Ecology

9. Molecular Ecology

第四篇: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

(在职考生)定向协议书(格式)

甲方(招生单位):

乙方(定向单位):

丙方(定向生本人):

丁方(定向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

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

根据《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就丙方攻读博士研究生事宜,甲、乙、丙、丁四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录取丙方为2015年 ____________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甲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丙方进行管理,按培养方案对丙方进行培养。丙方学习期满、符合博士研究生毕业条件,甲方准予毕业,符合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甲方授予博士学位。丙方学习结束离校后,甲方将丙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博士期间档案直接寄送乙方,乙方负责安排丙方工作。

三、丙方在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乙方负责管理丙方学习期间的户籍关系和人事档案,保证丙方的学习时间。丙方学习期间的工资、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和职务(职称)晋升等,由乙方和丙方协商解决。丙方党、团组织关系转入甲方,丙方在甲方的学习结束后党、团组织关系转回乙方。

四、 丙方必须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业。丙方在甲方的学习结束后,必须回乙方工作,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8年(含8年,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强化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服务期为12年)。

五、丙方中途退学、受开除学籍处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学习,由甲方退回乙方处理。丙方在学期间欲变动学籍(休学、延期毕业等),须提供乙方的同意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六、本协议一式五份,经甲、乙、丙、丁四方签字并盖公章后,自丙方取得正式学籍(报到)之日起生效。甲、乙、丙、丁四方各持一份,一份存入丙方个人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丁四方协商解决。

甲方单位公章:

甲方负责人签字:年

丙方签字:

丁方单位公章: 丁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单位公章:

乙方负责人签字: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

(非在职考生)定向协议书(格式)

甲方(招生单位):

乙方(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

产建设兵团教育行行政部门):

丙方(定向生本人):

根据《201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管理办法》,就丙方攻读博士研究生事宜,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录取丙方为2015年 ____________专业博士研究生。

二、甲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丙方进行管理,按培养方案对丙方进行培养。甲方按照国有和本单位相关规定向丙方发放博士研究生奖励资助资金。丙方学习期满、符合博士研究生毕业条件,甲方准予毕业,符合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甲方授予博士学位。丙方学习结束离校后,甲方将丙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博士期间档案等一并直接寄送乙方,乙方会同当地人社、民族等部门指导丙方就业。

三、丙方户口、人事及党、团组织关系转入甲方。丙方在甲方的学习结束后,必须回到乙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业,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8年(含8年)。甲方在丙方毕业后负责将其人事、户口及党、团组织关系直接转回到乙方。

四、 丙方必须遵守学籍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业。丙方中途退学、受开除学籍处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学习,由甲方按有关规定处理。丙方在学期间欲变动学籍(休学、延期毕业等),须提供乙方的同意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并盖公章后,自丙方取得正式学籍(报到)之日起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持一份,一份存入丙方个人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调解决。

甲方单位公章:

甲方负责人签字:年

乙方单位公章:

丙方签字:

乙方负责人签字:

第五篇: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模式课题研究计划

应城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目前的课堂教学,多数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即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是沿着教师铺设的轨道走向既定的目标,学生实际上并没有主动选择思维策略、表达自己对问题理解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足,合作意识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用教师教的活动掩盖了学生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地思维、机械地记忆,根本谈不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师生关系也不会融洽。因此,教学质量很难突破,教育教学管理面临瓶颈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2007年暑期开始,学校先后派老师到南通等地进行考察学习。经过考察论证,我们发现,南通市如皋中学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比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创立了“三单 六环节” 导学教学模式,并于2008年秋学期在全校实施“导学案”教学。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研究的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追求的教育理念是: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这些教育理念都充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落实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

生学习的责任感。“导学案”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变 “要我学” 为“我要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独立探索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认识未知事物的基本思维过程,这正是对学生实施整体素质教育的关键。“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了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

1、含义:导学案,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导学案,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二度消化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

2、核心要素

(1)导学:利用导学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也叫“导学案”导学。

(2)讲解:指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以后进行板书或讲述,对他人(师生)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见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和不足,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解释型讲解。这样的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的“一言堂”为“群言堂”。

3、基本理念:

(1)“先学后教、以教促学”

(2)“先思后启、以启促思”

(3)“先讲后评、以评促化”

4、小组合作学习与“导学案”教学的关系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进“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讲解、评价等过程中,都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此,在“导

学案”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能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2、研究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形式及备课过程,形成相对稳定的“导学案”编写方案和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导学案”备课流程。

3、探索出一条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的路子,创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相对固定的“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4、构建“导学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评价和改革相适应,用评价来导向改革。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研究

2、 “导学案” 的编写和使用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行动研究法:将经过理论论证的实施方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改、总结、提高,最终达到完善、可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3月)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7年3月——2011年12月)

初步形成 “导学案”的编写方案。

初步构建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及有效的操作流程。

制定出适应“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方案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3、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0月)

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准备课题验收,撰写结题报告。

汇编课题成果。

上一篇: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信息下一篇:上海皓矾网络科技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