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三维动态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2-09-11

1 绪论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久盛不衰的热点话题, 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带着渴求真理的愿望, 我们涉足了以中小学“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以改变中小学生厌学、呆学、死学、苦学为价值取向的实验性研究。

三维即多维。“学案”, 是教师明确地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并用动态的观点对“教学过程”作多维度分析后为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而专门制定的、贯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全过程的系统方案。若把“中小学‘三维动态学案’”看成是一个“教学方法系统”, 那么整个系统运动的轴心是一个“学”字, 是诸多运动着的教育元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以学促教、以教助学、学教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系统, 该系统是由 (1) “教”的子系统; (2) “学”的子系统; (3) “材料”子系统; (4) 环境子系统; (5) 工具子系统等等构成。在这若干子系统中, “教”的子系统、“学”的子系统和“材料”子系统最为重要。根据抓主要矛盾的研究思路, 将前三个子系统作为研究的重点。“教”的子系统:解放教师的思维, 是优化“教”这一子系统的根本。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即, 从旧知识巩固中, 能发现新问题、能有新创见、能有新知识生成, 这是为师者必备的素质。“学”的子系统:简单地讲, 学是大脑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思维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 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学习。“材料”子系统:“材料”是以教材、大纲为核心的学习资料的集合, 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共同关注的材料客体。 (美国)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发现学习”中认为:“教师和课程编者的创造性任务就是要把知识转化成易被学生理解的形式”。根据布鲁纳这一观点, 将“三维动态学案”作为校本教材。通过这一校本教材, 将知识体系中的“死知识”, 转变成富有启迪意义的、“易被学生理解”的、“活”的认知活动过程。

2“学案”的拟定

拉开“教”这一子系统的帷幕, 首先要解决“三维动态学案”的制定问题。用动态的观点对学情、教材、大纲等相关教育元素及其运动变化进行多维度分析, 是“三维动态学案”制定的基础;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是“三维动态学案”制定的关键;将教师的指导、引导以及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选择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是“三维动态学案”制定的核心。根据“三维动态学案”制定地要求, 结合学科特点, 对教与学双边活动内容具体设计而成的方案, 就是该学科的“三维动态学案” (以下简称“学案”) 了。学案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 预读; (2) 思悟; (3) 自检。

3 学案前置

《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学生的学习当然也不例外。据此, 学案于新课前一周, 让学生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探究学习活动。这一过程, 称之为是“学案前置”。“学案前置”期让师生有足够的接触, 教师除用接触之机进行“补差”外, 只做两件事:其一, 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认可、赞同、信任、期望、鞭策、真诚、关爱等有益信息传递给学生, 实施赏识教育;其二, 发现并搜集存在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拟定问题的课堂解决策略, 这就是“动态备课”。“三维动态学案”的应用, 使“备学生”这一备课难题得以有效地解决。

“学案前置”, 孟子“深造自得”的理论得到了“活”的应用。预读, 旨在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 训练“自得”能力。预读后, 学生把新课内容分成已读懂和未读懂的两个集合。学生带着未读懂的疑问, 进入学案的“思悟”环节。孔子“学而不思则罔”、荀子“学思兼顾”、孟子“重思存疑”……古贤们“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 在学案“思悟”环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思悟”环节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引导性思悟, 二是自主性思悟。引导性思悟是教师为启发学生搭建的思维“引桥”;自主性思悟, 是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过程中诞生的质疑性思考。“思悟”环节, 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经过思悟, 学生找到了自已学习新课内容的难点, 并能有的放矢地围绕这些难点进行研讨。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一是鼓励学生“思悟”;二是适时恰如其分地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点拨”, 但绝不能越俎代庖;三是组织学生进行思悟成果的分享,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筛选出“思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五是让学生学会用动态、多维、发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自检”旨在让学生自知。正确地评价自已, 是人的自明之德。研究中发现:越是了解自己的学生越是有自信, 越有自信学得越好;反之, 越是不了解自己的学生越是自卑或自负, 越自卑或自负越是学不好。这种在学生心理“自知”范畴所存在的“马太效应”, 是造成优差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检”过程就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和自我评价能力的训练, 唤醒学生的“自知”意识,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的训练中, 能从自知到自信, 从自信到自强。自检环节设计, 须兼顾各层面的学生, 使各层面的学生在自检中, 都能有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 并让这些成功的心理体验转化成学生有益的心理营养。

4 学案在课堂上的应用

通过“学案前置”, 进入课堂的学生不仅带着问题, 而且还带着解决问题的动机;走进课堂的教师, 已在动态备课中清楚学情, 做到“知已知彼”。教师积极而从容的心态、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动机、教师精妙的课堂设计, 构成了高效课堂的三大支柱。走进课堂的学生处于“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教师又清楚学生困惑之所在, 且已有问题解决的良策, 于是学生带进课堂的问题在师生间、生生间合作探讨过程中, 学生获益必是最大。师生双方将“学案前置”期学生已经掌握的新课内容, 以复习的速度巩固总结, 让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性地探讨、解决学生带进课堂的难题, 这样的课堂效率必高、效果必佳!精讲多练、合作学习的新型课堂, 必然在思维活跃、情感融洽、师生互动的和谐乐章中创生!这期间, 教师须将精力迁移至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上。发挥学习小组的组织功能,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互助中, 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在合作学习中, 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乐趣;在小组集体智慧的凝聚中, 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格;在小组与小组, 组员与组员的竞赛中, 唤醒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其参与竞争的能力。真正使该过程, 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思想品德健康成长的过程、综合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真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5 学案在课后的应用

学案真实承载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真实承载了教师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课后高效复习、教师进行“反思性研究”的极好材料, 是学情变化的晴雨表……

“三维动态学案”, 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生厌学、呆学、死学、苦学问题。是教育反璞归真创新之作。

摘要:“中小学‘三维动态学案’”是江苏泗洪县树人学校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创立的既符合新课改方向, 又极具实效性、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教学方法系统。媒体曾以“大成智慧学案”、“三维学案”报导过。以论文形式出现, 这还是第一次。经过反复推敲, 认为用“三维动态学案”能够较全面地概括该方法体系及其特征。

关键词:三维,动态,学案,大成智慧

上一篇: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下一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