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阵地

2022-09-11

1 大学体育教育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很看重体育的。这“看重”的证据有很多, 比如体育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每所大学每一年度要开一次运动会, 平常还要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等等, 就都是大学看重体育的证据。

大学为何看重体育?对此各界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因为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就是这么规定的, 教育部的文件有明确的规定;研究教育学的学者或许会说, 教育方针作为制度性规定, 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和把握, [1]大学之所以必须看重体育, 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规律;一个人通过学校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也就是学习做人, 为成才打下基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受到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相结合的良好教育。

关于大学体育的教育意义, 伟人毛泽东曾精辟地将其概括为“寓教育于运动之中”。大学体育除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外, 无疑还有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大学体育的育人功能, 首先要充分发挥大学体育的德育功能, 认真贯彻德育首位的方针。充分发挥大学体育的德育功能, 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但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 即要认识到: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阵地, 大学体育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天经地义, 大学体育教师承担德育任务责无旁贷。具体讲, 大学体育具有以下德育功能:

第一, 大学体育对于学生形成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勤奋乐观、合群协作、坚毅顽强等优良品质,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2]。体育活动消耗体力, 需要克服惰性, 战胜困难, 战胜自我。因此, 对个人的意志品质是很好的磨练。大学体育教学经常采取体育比赛的方式进行, 在这个紧张激烈的过程中, 需要用听从裁判、服从规则、尊重对手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因而它同时又是一个体验纪律重要性, 培养律己意识和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本方队员自觉协作, 形成整体合力, 因而对于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团队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这个过程同时又是展现每个参与者的多方面能力、技巧的过程, 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比能力、比技巧、比智慧、比耐力、比意志, 需要每个队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使参与者得到多方面的体验, 对于人们形成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勤奋乐观、合群协作、坚毅顽强等优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 大学体育对于学生体验成功和失败, 培养自信, 学会应对挫折, 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活动, 不论何种项目, 即使是完成一个规范的动作, 都需要付出努力, 都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那些有对手的体育比赛项目, 更是要求人们能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当我们业已认识到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 心理因素的作用占80%, 任何考试以及求职面试前都必须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之后, 则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切实体验到有效的心理训练, 并将其作为大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体育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 所以我们可以说, 大学体育作为教育, 本质上是体验成功, 学会应对挫折的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 特别是对独生子女群体, 不仅特别需要, 而且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现实中,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挫折教育, 经不起挫折的打击, 甚至不能批评, 大学体育对于改变这种情况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

第三, 大学体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竞争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场所。竞争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3]。竞争就是互相争胜。胜利是失败的对称。胜利意味超越, 胜利意味成功。竞争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可使人体验失败的苦涩。竞争可分为物质利益竞争和超越物质利益的竞争[4]。人们在竞争中比力量、比才能、比智慧、比精神品质。大学体育所包含的竞争, 无论目的还是过程, 都是以展示力量、技巧、才能、智慧、精神品质为主导的过程。因此, 大学体育天然地具有培养正确竞争观、人生观的优势。竞争还可分为有序竞争和无序竞争、公平竞争和非公平竞争。大学体育属于有序竞争, 是有规则的竞争, 是公平竞争。公平与正义是紧密相联的。

第四, 大学体育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辨证思维方式也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作为发展人的竞争样式, 所推崇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平等、公平、正义这些人类最基本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正因为这样, 所以体育比赛是非常重视比赛规则所体现的公平的。但是, 体育并不推崇科学主义和绝对公平。对此, 张楚廷先生认为, 体育天然地倾向于人本哲学[6]。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 当我们进一步仔细思考这种现象时, 我们就会发现:体育之所以坚持人文引领是因为人们懂得一个道理, 即绝对平等、绝对公平、绝对正义是不能过于追求的, 这三样东西是与人类的宽容精神相悖的。人非圣贤, 熟能无过。

第五, 大学体育对于培养、张扬学生个性具有重要作用。正如张楚廷先生所说:“体育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舞台, 正因为这种张扬,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键儿在世界面前露出灿烂的微笑。是很高的运动水平造就了一个个鲜明的个性, 还是他们鲜明的个性造就了他们出色的表现?当教育不断地念叨着个性教育的时候, 体育已经提供了现实的论断。”[7]遵循辩证逻辑的全面发展, 不是要各方面平均发展, 而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特色加特长的发展, 这使培养个性, 张扬个性的教育成为必须, 而大学体育在培养、张扬学生个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让大学体育成为德育的实习基地

德育如何求得实效, 是许多人在研究探索的课题。不仅大学德育教师在研究,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研究;不仅专家学者在研究, 老百姓也在思考。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 是因为大家都已认识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关系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正是在大学体育教育领域, 研究探讨大学体育如何与德育结合, 发挥大学体育的德育功能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笔者作为大学体育教师为自己提出的目标是:让大学体育成为德育的实习基地。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 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 大学体育教师不仅应当是教学生学会体育运动的科学教育工作者, 而且应当担当起在思想品德方面教育学生的责任。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体育教师必定是一个本身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且能对学生施加良好思想品德要求和引导的人。第二, 大学德育作为狭义的德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课, 其特点就是通过课本、教师的说, 使学生掌握 (理解、牢记并准备实行)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因此, “说教”是其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必须的, 但其改革的重点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我们不能以其“说教性”否定其功能。换言之, 大学生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只是完成了“学”的任务, 其“习”的任务是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大学体育等途径来完成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只有“学”, 没有“习”, 学习过程怎么会高兴呢?怎么会有很好的效果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大学体育应当成为大学德育的实习基地, 大学体育应当帮助大学生将大学德育课堂上的所学来一个实习, 使其所学得以消化 (内化) , 使其所学得到体验, 使其所学得到升华。

大学体育应当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呢?笔者教学中的体会是:

(1) 大学体育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作为体育教师,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思想品德修养理论,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指导教学改革的能力, 使自己的课堂“有声有色”, 而不能没有声音没有特色。同时, 在教学和主持、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要注重律己, 主持公道, 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言行, 为学生树立行为上的规范。

(2) 大学体育教师要有配角意识, 主动地配合德育、学生管理等部门, 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影响。现行体制存在将教育与体育隔开, 将体育与德育隔开的倾向, 作为体育教师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主动地自觉地实现德育课堂难以实现的目标, 解决德育课堂不能解决的问题, 使体育课堂和大学体育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成功, 增强意志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纠正不良行为的训练场所, 将有“学”无“习”的局面彻底改变, 这要求大学体育教师爱岗敬业, 把体育教育当成事业而不是仅仅当成谋生的职业。

(3) 大学体育教师要要像父亲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要根据学生的身心以及在校表现情况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对

(上接146页)

复杂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两大视角看这个问题, 其研究逻辑并不深奥。一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出发, 二是以生产关系性质为主线, 根据这两种视角不难发现, 在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中, 历史并不存在什么统一的固定不变的历史分期法, 更谈不上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那种人类社会唯一发展模式, 所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大社会形态之说, 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研究层面上提出了不同的历史发展线索, 我们无法仅停留在马克思那一种特定的说法上, 并以此作为历史发展的公式。当然也不是说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杂乱无章的。而是要求我们能够在更深层次的逻辑结构中去理解马克思。又如帝国主义论是学术界比较敏感的问题, 也是大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列宁在20世纪初就预言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却出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垂而不死,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五大特征, [5]集国家垄断、国际垄断、技术垄断、知识垄断、信息垄断五位一体。如何引导学生看待这些特征呢?我给学生开设了专题“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后冷战时代与中国面临的挑战”等等, 通过大量事实分析了资产阶级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一些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借鉴, 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身体强壮的学生, 可以提高要求, 着重培养其意志坚强的优秀品质;对体育活动兴趣缺乏、体育能力不强的学生, 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比较多的鼓励, 使之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对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或者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 更要设法引导, 让其参与体育活动, 使其通过体育活动体验成功, 体验交往带来的良好人际关系, 使其走出心理阴影。

(4) 大学体育要成为引导学生积极投身超越物质利益竞争的重要场所。我们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物质利益竞争和物质利益原则都是不必讳言的事实, 但作为“四有”新人是需要高尚精神的, 而培养高尚精神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参加超越物质利益的竞争, 在这方面大学体育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大学里的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 大多都是不与物质利益竞争挂钩的竞争活动, 在这些比赛活动中, 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力量、耐力、意志、运动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得以展示或历练, 还可以使他们的身心获得既紧张又愉悦的锻炼, 可以使他们遵守竞争规则的品质和纪律性得到优化, 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这些比赛活动中, 尤以围棋比赛活动应当大力提倡和普及。这是因为:围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高度结晶。

总之, 我们体育教师要同所教学生交朋

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因此, 当代资本主义是新在形式上, 旧在本质上, 新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改变旧资本主义体系, 反而将它发展为危害人类生存的事物。

史论结合, 使教学既以史实为事实根据, 又加强了理论的指导性, 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以唯物史观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把握事物本质, 避免片面性。因此, “史论结合”是进行唯物史观教育的正确方法, 我们应该坚持这个方法。

4 结语

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 中国的文化安全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安全, 正面临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严峻挑战。挑战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丑化和歪曲中华民族的历史, 通过“乱史”达到“乱国”的目的, 最终实现“灭史”以“灭国”的既定目标。因此, 高校历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必须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 弄通弄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历史教学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 史论结合, 具体分析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 力求给予合乎历史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的回答。历史教学要密切注意各种友, 要给每个学生忠诚的爱, 要让我们的大学体育课堂以及体育活动, 成为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体验成功喜悦, 强化公平公正观念, 以至培养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张宽政.资源经济制度[M].湖南教育出

版社, 2004.

[2]田雨普, 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

[J].体育学刊, 2005 (3) .

[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M].经济科

学出版社, 1 9 9 2年中文版.

[4]张宽政.社会和谐, 竞争与荣辱观[J].湖

南商学院学报, 2006 (4) .

[5]徐梦秋.公平竞争的要件与形式[J].哲学

研究, 2005 (10) .

[6][7]张楚廷.体育, 大学宝贵的教育资源

[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 .

[8]陈祖德.围棋与东方智慧[N].光明日报,

2007年5月10日.

思潮的动向和表现, 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 批驳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种种攻击与诬蔑。要使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之所以日益增长, 原因在于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6]。

参考文献

[1]朱佳木.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为建立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J].中国人民大

学书报资料中心·历史学, 2007 (9) .

[2]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90.

[3]列宁全集[C].第21卷第38页.

[4]庞卓恒, 等.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6.

[5]太庆, 王路平.当代资本主义的五个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1994 (1) .

[6]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

主要趋势[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摘要:大学体育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大学体育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功能, 需要教师提高德育理论和德育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强化公平竞争意识, 提高意志品质的训练场所。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习做人

参考文献

[1] 张宽政.资源经济制度[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

[2] 田雨普, 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学刊, 2005 (3) .

[3]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年中文版.

[4] 张宽政.社会和谐, 竞争与荣辱观[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 (4) .

[5] 徐梦秋.公平竞争的要件与形式[J].哲学研究, 2005 (10) .

[6] [7]张楚廷.体育, 大学宝贵的教育资源[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5) .

[8] 陈祖德.围棋与东方智慧[N].光明日报, 2007年5月10日.

上一篇:关于人物形象设计中色彩运用分析下一篇:智库将进入持续分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