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大纲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伦理学大纲范文

旅游心理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

教学大纲

【说明】 本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管理方法,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学科是以心理学、旅游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的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的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学业背景,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参考教材特选择以《旅游心理学》(甘朝有编著《旅游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为基础,结合《心理学原理》(车文博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用于旅游服务业的应用性学科,故在教法上基本遵循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研究旅游心理学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较系统地课堂讲授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2.组织学生结合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的实际进行课堂讨论;3.结合当前旅游业的热点问题撰写分析、讨论、评述、研究文章或提出对策。 【文本】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的: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对旅游心理学建立起比较综合的、基础的知识,明确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明确旅游心理学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要点: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中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1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1. 旅游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旅游消费心理学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旅游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活动的理论依据、基本活动规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理论,去正确理解和掌握旅游活动过程中人心理和行为的本质规律。

内容要点:

1、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

2、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

3、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

4、行为的概念、决策

5、影响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是这样一个过程?

2、旅游消费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3、怎样理解人的旅游消费行为?

第三章 旅游消费动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需要、动机和目标是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基本动因。正确理解需要、动机和目标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人的旅游活动中的影响及作用。

内容要点:

1、需要的概念、特征

2、需要理论

3、旅游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4、旅游目标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2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旅游需要?为什么说旅游是满足人们生活多样化需要的源泉?

2、 阐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3、 联系实际应用单一性需要和多样性需要理论解释人们的旅游行为。

4、 旅游动机的概念及种类。

5、 旅游目标作为旅游动机的诱发因素是又那些因素决定的?

第四章 旅游消费知觉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知觉是旅游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知觉的基本原理,从而正确理解人的知觉是如何影响其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的。

内容要点:

1、知觉的基本原理

2、知觉的心理定势

3、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4.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人们对旅游活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对同一旅游目的地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

2、旅游者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及研究意义。

3、社会知觉对了解旅游者的行为有什么意义?

4、人们对旅游条件的知觉会对人们的旅游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5、人们是怎样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知觉的?旅游业应怎样使旅游者对你所经营的旅游目的地有一个较正确的知觉?

第五章 旅游消费学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理由者消费者在旅游活动过程

3 中为解决旅游问题、满足旅游需要,应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途径。

内容要点:

1、旅游学习的概念、过程。

2、旅游学习的内容及途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学习的概念、内容是什么?

2、旅游消费学习的途径有那些?

3、人们在旅游消费中时常知觉到哪几类风险?怎样消除这些风险?

4、为什么旅游购买决定之后会产生疑虑?怎样减除疑虑?

5、旅游消费的学习需经过哪些途径?

第六章 旅游消费态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者的态度、特征以及与旅游决策的关系。学生应掌握旅游者的态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旅游行为的。

内容要点:

1、旅游消费态度及其特征

2、旅游消费态度与旅游消费决策

3、旅游消费态度的改变与旅游消费行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5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旅游消费态度、构成与特性

2、在旅游活动中常发现一些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分析原因并距离说明。

3、态度导致偏好,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4、请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研究怎样改变对这个目的地评价不高的人的态度?

第七章 旅游消费者人格

4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消费者人格的含义与特质,人格与旅游消费表现,以及人格怎样影响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的。

内容要点:

1、人格的概念、人格特质与旅游消费行为的关系

2、生活方式与旅游消费行为

3、人格结构的三种成分及与旅游决策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旅游者不同的生活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旅游消费行为?

2、根据对旅游者人格结构的分析,旅游业应向旅游者分别输送哪些信息?

第八章 社会群体与旅游消费行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旅游消费行为不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社会群体的构成因素,以及它们与旅游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内容要点:

1、群体的含义、及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2、家庭形态、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决策。

3、社会阶层的涵义及与旅游决策。

4、文化的涵义及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群体及其对人们旅游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

2、家庭群体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

3、研究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产品销售的意义是怎样的?

4、社会阶层对人们的旅游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

5、社会文化对人们的旅游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

第九章 旅游消费心理及发展趋势

5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旅游活动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角色心理及消费心理发展趋势及其产生原因,从而掌握旅游消费心理发展趋势。

内容要点:

1、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各阶段中的心理。

2、旅游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心理。

3、旅游消费心理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2、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者的心理表现及特点。

3、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倾向发生了那些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第十章

旅游消费服务的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消费服务的基本含义与性质,以及服务的基础——客我交往,二者是实现优质服务的最基本问题。

内容要点:

1、旅游服务的含义

2、旅游消费服务的性质

3、客我交往的概念

4、客我交往的直接接触与策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怎样理解旅游消费服务和旅游消费服务的性质

2、客我交往有哪些特殊性?

3、在客我直接接触中主客双方可能出现怎样的心理状态?要想达到理想的交往效果,旅游消费服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状态?

第十一章

优质服务与服务心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旅游服务质量是服务业的基石,关系到旅

6 游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旅游者对旅游企业的印象和行为。优质服务不仅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旅游业中最关键的因素,它与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及服务技巧有密切关系。

内容要点:

1、良好的第一影响,良好的服务态度

2、亲切的服务语言,高超的服务技术

3、科学的服务时间,准确的服务时机

4、针对性的对客服务,针对性的人际交流

5、尊重旅客,积极诱导

6、正确处理客人的投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如何人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良好的服务态度的功能及确立。

3、对人际沟通类型进行分析。

4、怎样才算是对旅客的尊重?

5、怎样理解“客人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

6、如何处理客人的投诉?

第十二章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意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服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意识。为此,学生应掌握从心理的角度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素养,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

1、旅游服务职业对服务人员性格、情感、意志、能力的要求。

2、旅游服务人员的角色、形象、服务、信誉意识的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5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旅游职业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能力有哪些特定要求?

2、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意识?

第十三章

旅游企业活动中的人力资源发挥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职工人力资源发挥的重要意义,熟悉有关调动旅游企业职工积极性的理论,掌握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

内容要点:

1、旅游企业职工的差异与管理。

2、激励理论。

3、动机的激励方式。

4、情绪与工作积极性的关系。

5、情绪的控制。

6、旅游企业职工问题产生的实质及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5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旅游企业职工有哪些个体差异,怎样管理?

2、激励的概念及其理论有哪些?

3、旅游企业管理常采用哪些激励方式?

4、旅游企业如何控制职工的不良情绪?

5、旅游企业职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矫正措施是什么?

第十四章

旅游企业活动中的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职工群体,群体行为对旅游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应正确理解群体行为及其群体动力的特性、涵义,掌握在旅游企业活动中群体行为产生的内在规律。

内容要点:

1、群体行为的涵义、特征。

2、群体行为的意义。

3、群体规范、群体压力。

4、群体的内聚力与群体士气。

5、群体的竞争与冲突。

6、群体内的人际关系与意见沟通。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群体行为对旅游企业有什么意义?

2、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意义是什么?

3、群体内聚力和士气对旅游企业的意义是什么?

4、群体进正和群体冲突的意义是什么?

5、人际关系和意见沟通的意义是什么?

第十五章

旅游企业活动中领导者的心理风貌与风范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的领导者是旅游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旅游企业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品质素养,掌握旅游企业家的领导风格与艺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管理理论。

内容要点:

1、旅游企业领导者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2、旅游企业家的素质要求。

3、旅游企业家影响力的构成。

4、旅游企业家领导风格的概念、类型。

5、领导风格的理论依据。

6、旅游企业家的领导艺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怎样了解旅游企业领导者这一角色?

2、旅游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影响力?

3、旅游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领导风格?应如何确立?

4、旅游企业家应具备哪些领导艺术?怎样提高领导艺术?

第十六章

组织心理与行为

9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在旅游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以及组织变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心理。

内容要点:

1、组织的概念

2、组织变革的动力

3、组织改革者的心理

4、优化改革的社会心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手段:课堂教学 授课时数:3学时

作业与思考:

1、组织的概念应如何理解?

2、分析导致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3、组织改革中改革者的心理趋向及心理障碍是什么?如何优化社会心

参考书目:

主教材:甘朝有编著《旅游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参考书:

1、刘纯主编《旅游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

2、 薛群慧主编《旅游心理学》 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车文博主编《心理学原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篇:管理学复习大纲

1-4,

弄清管理、管理者、管理者角色与技能,古典、现代管理思想及代表人物; 组织环境及组织文化的构成、影响管理道德行为的因素

管理是整合组织的人力、资金、物质及信息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人员指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或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

——管理学者R.L.卡兹认为管理人员需要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构想技能,三种技能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管理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管理层次的高低

——管理学家孔茨和韦里奇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设计技能,管理学者格里芬则补充了诊断技能和分析技能。

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部分。内部环境主要指组织的文化环境;外部环境包括一般

环境和任务环境两个层次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

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由组织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组织的价值观

组织文化具有文化性、综合性、整合性、自觉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组织文化的内容从形式上看分为显性内容(包括组织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

行为等方面)和隐性内容(组织哲学、价值观道德规范、组织精神等方面)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个人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及伦

理道德问题的强度等

5-7,

计划的类别,战略类别及竞争战略,决策的类别,

按计划的广度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行为计划

按时间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按明确性划分为具体计划和导向计划

按行政效用划分为指令计划和指导计划

公司战略 业务战略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 全产业范围和目标集聚战略

特定细节市场)职能战略

按决策重要程度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按决策者对存在问题和决策需要的知觉水平分为:最优化决策、满意决策、隐含偏好决策和

直觉决策

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8-10,

组织设计的原理,几种基本结构的优缺点,有机型组织与机械型组织,变革的

内容,企业再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直线制组织结构

-又称简单结构。简单结构的组织是一种扁平式的组织,通常只有两三个纵向层次,有一个

松散的员工队伍,决策是集中的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又称U型结构,是直线与参谋相结合的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又称分公司式结构。公司总部只对公司总体战略作出决策,决定资源在各事业部的分配方

案,各事业部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

矩阵结构

-是根据需要从各职能部门调集技术人员,由项目经理指挥完成某个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中的员工至少有两个上司

网络结构

-指一个小的核心组织,通过合作关系(以合同形式)依靠其他组织执行制造、营销等经营

功能

任务小组

-是一种临时性组织结构,目的为了完成某一种特定、明确而复杂的任务

机械型组织也称官僚行政组织,是传统组织设计原理的产物。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

结构属于机械型组织结构

有机型组织是松散、灵活、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组织。直线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及任务

小组属于有机型组织结构

影响组织结构的四大要素:战略、规模、技术和环境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提高组织成效而对现有组织进行改造的过程

变革的推动者可能来自组织内部,也可能来自组织外部,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

变革类型:结构变革 人员变革 技术变革

减少变革阻力的方法包括教育与沟通、参与、帮助与支持、谈判、强制与威胁、人事调整

推动环境变化的三种力量

-顾客(Consumers)

-竞争(Competition)

-变化(Change)

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

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进展。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在于工作分析、工作评价和职位分类等工作

-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各工作职务的特征、规范、要求、流程及对完成此工作员工的素质、

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描述的过程,它的结果是产生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

-工作评价是通过有系统的程序,将各工作因素进行相互比较与衡量,决定所有工作取得公

平合理工资的方法

-职位分类指将职位予以调查、整理、分析和分类的措施

11-13,

领导方式理论、现代领导情景理论,激励原理,内容型及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基

本内容

沟通方式,非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

贫乏型──对人和工作都极不关心,即这种领导者以最少的努力来完成任务和维持人际关系。

任务型──只重视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人。

乡村俱乐部型──对人极其关心,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倍至,注重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而不关心任务效率。

中庸之道型──对人和工作都有适度的关心,力求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团队型──对人和工作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

情景领导理论是由美国行为学家保罗·赫塞(Paul.Hersey)提出的领导理论,认为我们在领

导和管理公司或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

而改变我们领导和管理的方式。

情境领导模式针对员工在特定工作下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R1“没能力,没意愿并不安”的阶段;

第二阶段为R2“没能力,有意愿或自信”;

第三阶段为R3“有能力,没意愿或不安”;

第四阶段为R4“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

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当员工在第一阶段R1时,领导者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当员工在第二阶段R2时,领导者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而当员工在第三阶段R3时,领导者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员工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到了第四阶段R4,领导者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工作交付给员工,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激励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动机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一种内在状态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

一、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大类。

-内容型理论关注个体内部的激发、定向、保持和停止行为的因素,这些理论试图确定能够激励个体的特定需要。因为每个人在很多方面的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管理者需要了解需要、渴望和目标之间的区别。这类理论主要有需求层次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三种需要论等。

-过程型理论描述和分析行为是如何受个体外部因素作用而激发、定向、保持和停止的。管理者需要理解激励过程及个体如何根据偏好、奖励和成就进行决策的。这类理论主要有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波特-劳勒激励模型等

个人的理解接受能力、态度及沟通关系影响沟通效果,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口头沟通、书面沟通或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组织沟通主要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根据正式沟通中信息的流向,可分为自上而下沟通、自下而上沟通和横向沟通

非正式沟通一般有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束式四种方式

14-16, 控制的类型、基本过程,创新方式,企业家特征,学习型组织,全面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内容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是针对一项具体活动在活动开始以前、活动进行过程当中和活动结束以后的控制

直接控制指对某一项活动采用直接执行活动控制标准的方式来进行的控制。间接控制是以该活动的服务对象的客观评价为控制标准来进行的控制

控制工作的过程涉及三个基本步骤:

制定标准

标准是控制的基础,应尽量数字化和定量化,减少主观性和个人对控制过程的影响。企业中常用的有时间标准、生产率标准、消耗标准、质量标准及行为标准等。定额的制定应考虑让员工参与

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

管理人员可采用个人观察、口头与书面报告、抽样检查等方法

采取纠偏行动

分析事实,确定产生偏差原因,对症下药

创新实质上是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它包括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五种情况。

创新的技术有头脑风暴法、形态方格法、综摄法等

企业家是指那些不断寻觅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他们大多具有对成就的高度欲望、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自信和对冒风险的适度节制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同凡响、更具人性的学习团队和组织模式,具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和共同愿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和系统开放化的特点 建立学习型组织,至少需解决:是谁领导变革、着重点在哪儿、创建过程中的原则、结合实际等关键性问题

组织学习的智障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研究开发、设计、采购、制造、技术乃至总务等各部门和动员和全体职工参加质量管理(改进)活动,具体落实在开展方针管理;新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群众性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实施质量管理诊断活动等五个方面。

第三篇: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数:54/18 课程学时数:3/1

一、教学目的(黑体五号)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

1. 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企业管理问题。 3. 使学生具备企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内容:人类活动的特点、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概念 重点讲授:管理的概念(掌握)和管理的必要性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内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二重属性 重点讲授:管理的职能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内容: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重点掌握:管理者的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内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本书的结构 难点: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 思考题

1. 什么是管理学?

2.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6学时)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节背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内容: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 重点讲授: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行为学派的产生:、“管理科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管理理论、新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变革:管理思想创新

重点讲授:行为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X、Y理论)、决策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以及管理创新理论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新趋势 思考题

1.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如何评价泰勒制?

2.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3学时)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内容:管理原理的特征、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重点讲授: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二节 系统原理

内容:系统的概念、系统的特征、系统原理要点 重点讲授:系统的概念、系统原理要点 第三节 人本原理

内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重点讲授:有效管理的关键、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第四节 责任原理

内容: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公平及时。 第五节 效益原理

内容: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追求 重点讲授:效益、效率和效果概念区别 第六节 伦理原理

内容:伦理的重要性、伦理的特性、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重点讲授:伦理的定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责任原理的内容、伦理原理与法律、效益的关系。 思考题:

1.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节 2.什么是效果、效率和效益?管理活动为什么要遵循效益原理?

第二编 管理前提与本质 第五章 管理伦理(2学时) 第一节 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内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权利至上的伦理观、公平原则的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 第二节 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

内容:伦理管理的特征;影响伦理的因素 第三节 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内容: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进行独立的审计、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 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

内容: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以及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伦理管理的特征、企业的伦理行为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改善伦理行为 思考题

1.在商业伦理上,存在哪些观点?各种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2.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第六章 组织文化(2学时)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内容:组织文化的结构层次、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功能

内容:自我内聚功能、自我改造功能、自我调控功能、自我完善功能、自我延续功能 第四节 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内容:选择价值标准、强化员工认同、提炼定格、巩固落实、丰富发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组织文化的定义和特征、组织文化的功能、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文化?它具有哪些特征? 2.组织文化具有哪些功能?

3.为什么说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七章 管理信息(1学时) 第一节 信息概述

内容:信息的定义、对信息的评估、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系统

内容: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要素、信自系统的开发步骤、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它的信息技术

内容:简要介绍其它的信息技术包括电信和网络、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与联系? 2.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八章 管理决策(3学时)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内容: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内容: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特点 第三节 决策的理论

内容: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内容: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决策的方法

内容:集体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简述决策的过程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

第三篇 计划

第九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2学时)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性质

内容: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内容:各种计划的类型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

内容:计划编制过程包括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计划、制订主要计划、制订派生计划、制订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计划的定义、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编制过程 思考题

1.解释计划内容的5W1H 2.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什么? 3.简述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十章 战略性计划( 4学时) 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内容:远景和使命包括的内容是什么、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BHAG目标 第二节 战略环境的分析

内容: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分析、顾客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内容:公司层次战略、业务层次战略、职能层次战略 本章重点和难点: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选择 思考题

1.什么是战略性计划?战略性计划的内容是什么? 2.试分析影响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

3.战略选择包括哪几个层次?分别包含哪些战略选择?

4.为什么要研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哪些因素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第十一章 企业资源计划(3学时) 第一节 物料需求计划及制造资源计划

内容: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70年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第二节 企业资源计划及其管理思想

内容:19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第三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

内容:财务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 第四节 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

内容: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准备阶段、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切换运行、新系统运行 第五节 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

内容:业务流程再造的定义、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教学要求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ERP的概念、ERP的构成、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过程 思考题

1. ERP与MRP,MRPII有何区别? 2. 简述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第十二章 计划的实施(1学时) 第一节 目标管理

内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内容: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滚动计划法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内容:网络计划技术的步骤和评价

本章重点和难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的过程 思考题

1. 什么是目标管理思想?

2. 如何根据目标管理思想来组织计划的实施?

第四篇 组织

第十三章 组织设计(4学时)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

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因、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等) 第三节 部门化

内容: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矩阵组织 第四节 集权与分权

内容:权力的定义、权力的性质与特征、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组织中集权倾向、分权及其现实途径

本章重点和难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部门化结构形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思考题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2.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3.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有何影响?

第十四章 人员配备(2学时)

第一节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内容:人员配备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内容: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管理人员的来源、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管理人员选聘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内容: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内容: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人员配备的任务、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 思考题

1. 人员配备要遵循哪些原则? 2. 外部招聘有何优缺点?

3. 管理人员考评对管理人员有何积极影响?

第十五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2学时) 第一节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内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第二节 直线与参谋

内容:直线与参谋的关系、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如何正确发挥参谋的作用 第三节 委员会

内容:运用委员会的理由、委员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影响和作用、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思考题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何区别?

3. 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

第五篇 领导

第十六章 领导与领导者(3学时) 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内容: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内容:领导者的素质及条件、领导集体的构成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内容: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的连续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 第四节 领导艺术

内容:做领导的本职工作、与下属的沟通、信任和合作、时间管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管理方格理论和权变理论 思考题

1.什么是领导?它包含哪些要素?

2.领导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你认为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七章 激励(2学时) 第一节 激励的性质

内容:激励力、效价与期望值的关系 第二节 激励理论

内容: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激励模式 第三节 激励实务

内容:常用的四种激励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 思考题

1.简要说明需要层次理论。

2.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内容,并运用公平理论谈谈如何在管理中做到“公平”?

第十八章 沟通(2学时) 第一节 组织中的沟通

内容: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过程、沟通的类别、非正式沟通及其管理、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内容:有效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

内容:冲突的定义、冲突的起源、冲突的处理: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沟通的定义和作用、非正式沟通、冲突的定义以及冲突的处理 思考题

1.什么是沟通?沟通有何重要性? 2.什么是冲突?如何克服冲突的障碍? 3.企业应如何对待非正式沟通?

第十九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2学时) 第一节 控制原理

内容:控制的必要性、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的类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内容: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第三节 控制过程

内容:控制过程(确立标准、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控制原理、有效控制的要求、控制的过程 思考题:

1.试述控制的必要性

2.控制有哪些类型?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二十章 控制方法(2学时) 第一节 预算控制

内容:预算的形式、预算内容、预算的作用及局限性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

内容:非预算控制方法(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投资报酬率控制以及亲自观察觉法和报告分析法) 第三节 成本控制

内容: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控制的步骤、成本控制的作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预算控制的定义、形式和内容;非预算控制的方法 思考题

1.简述预算控制编制步骤。

2.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七篇 创新

第二十一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1学时)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内容:创新定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作用、创新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内容: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内容:创新的过程: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 本章重点和难点:创新的定义、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 思考题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3.创新的过程包括哪些?

第二十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1学时)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内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内容:七种创新来源(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选择

内容:技术创新的战略、创新对象的选择、创新方式的选择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的源泉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思考题

1.技术创新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2.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十三章 企业组织创新(1学时)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制度结构特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第二节 企业层级创新

内容:工业企业社会的层 企业层级结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内容: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重点和难点: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思考题

1.知识经济表现出哪些特征?

2.为什么说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结构应该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四、教学参考书 教材:周三多编,《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管理学》第三版(美)斯蒂芬·罗宾斯著 毛蕴诗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当代管理学》加雷思·琼斯 珍尼弗·乔治著 郑风田 赵树芳译 人民邮电

出版社

[3]《管理学案例集》 徐波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4]《管理学原理案例库》 刘兴倍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管理学题解精粹》李俊杰,崇文书局

[6]《管理学原理》 杨文士著。人民大学出版社 [7]《管理学》 张玉利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8]《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 (美)德斯勒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方式

考勤(10%)

平时案例分组讨论及发言(20%) 期中开卷文章或学习小结(10%) 期末闭卷考试(60%),以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为主要考试内容。

(撰写人:刘宇璟, 审核人:XXX)

第四篇:《病理生理学》复习大纲

【要求与内容】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第一章 病理生理学总论

第一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节:病因学总论

一、掌握疾病的现代概念;

二、理解疾病发生的外因

(一)致病因素

(二)条件(或称疾病的诱因)

三、理解疾病发生的内因

第三节 发病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l

(一)掌握机体的屏障防御作用

(二)致病因素的作用部位及其被感受

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交替规律

三、了解疾病的转归及机体代偿的一般规律。掌握死亡的概念及过程。

(一)恢复健康

(二)死亡

(三)复活问题

l

(四)死亡的新概念

第二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

【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 正常人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分布与调节

l

一、握人体各间隙水的含量及成人与小儿的区别;

二、了解水、电解质调节的两个主要调节机制(渗透压的调节、血容量的调节)

免费考研网

l

一、脱水:重点掌握高渗性脱水与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体变化;了解其防治原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第二节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则。

(一)高渗性脱水

(二)低渗性脱水

(三)等渗性脱水

二、水中毒

掌握水中毒的概念、原因及机体变化。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掌握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对神经、肌肉和心脏的影响。

(一)原因

l

(二)对机体的影响

(三)防治原则

二、高钾血症:掌握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对神经、肌肉和心脏的影响。

(一)原因

l

(二)对机体的影响

(三)防治原则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了解)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了解)

一、缓冲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呼吸的调节作用

三、肾脏的调节作用

免费考研网

重点掌握各酸碱平衡测定指标的意义及正常值(pH、PCO

2、CO2CP、BB、BE、AB 及 SB、AG)。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测定指标及其意义

l

一、pH

l

二、二氧比碳分压

l

三、二氧化碳结合力

l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五、血浆二氧化碳总量

六、缓冲碱

七、碱剩余和碱缺失

八、负离子间隙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重点)

重点掌握四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体变化。掌握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原则;机体的主

要缓冲系统;呼吸调节的机制;肾脏调节的三个主要机制。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紊乱(了解)

第四章 水肿

【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概述

l

一、重点掌握水肿的概念

二、了解水肿的原因及其临床表现

第二节水肿发生、发展的机制

免费考研网

l

一、血浆与组织间液的体液平衡紊乱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重点掌握水肿生成的局部因素及钠水睹留的主要发病机制。

(一)静脉回流受阻

(二)血浆蛋白减少

(三)淋巴回流受阻

(四)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l

二、钠、水潴留

(一)钠、水潴留的机制

(二)钠、水潴留引起水肿的机制

第三节心性、肾性及肝性水肿

l

一、掌握心性水肿发病机制。

二、了解肾性水肿

l

三、掌握肝性水肿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第四节肺、脑水肿(了解)

第五章 缺氧

第一节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的特点

l 重点掌握缺氧的四种基本类型及血氧变化特点。

一、乏氧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中毒性缺氧

第二节 掌握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免费考研网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l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l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l

三、血液的变化

l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三节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了解)

第六章 发热

【要求与内容】

l 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热与过热的区别;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第一节理解发热的原因

一、传染性发热

二、非传染性发热

(一)无菌性炎症。

(二)恶性肿瘤

(三)变态反应

(四)其它

第二节理解发热的发病机理

一、外源性致热原的性质和作用

二、内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理

(一)内源性致热原的性质

(二)内源性致热原的来源

(三)内源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四)内源性致热原作用的部位

(五)一些体液因子(介质)的作用(了解)

(六)发热的发病机理小结

免费考研网

l

一、体温上升期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第三节发热的经过

l

二、高热持续期

l

三、体温下降期

四、热型及其分类

第四节 了解影响发热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与机能变化

l

一、掌握物质代谢变化

l

二、掌握机能变化

【要求与内容】 第六节 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

第七章 休克

l 重点掌握休克的概念。

第一节 理解休克的原因

第二节 理解休克的分类

第三节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本章的中心环节)

l

一、休克初期(代偿期)

l

二、休克期(病情进展期)

l

三、休克晚期(难治期)

第四节 掌握体液因素在休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一、儿茶酚胺

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三、组织胺

免费考研网

五、前列腺环素一血栓素系统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四、溶酶体水解酶

六、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七、血小板激活因子

八、肿瘤坏死因子

九、血管内皮素

第五节 了解休克过程中细胞和代谢的变化

第六节 掌握休克时器官功能的变化

l

一、心功能变化

l

二、肺功能变化

l

三、肾功能变化

l

四、肺呼吸功能变化

五、胃肠道功能变化

六、肝脏功能变化

七、多器官衰竭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七节 了解各类休克的特点

第八节 了解休克的防治原则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述

l 重点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

第二节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学

l

一、原因

l

二、诱因(重点)

免费考研网

二、组织严重破坏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第三节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学

一、血管内皮广泛损伤

三、血细胞大量损伤

四、其它促凝物质人血

第四节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本章的中心内容)

l

一、凝血功能障碍诱发出血

l

二、循环功能紊乱引起休克

l

三、微血栓导致缺血性器官损伤

l

四、红细胞机械损伤导致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五、凝血及纤溶时化验指标的改变

第五节 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第九章 肺功能不全

【要求与内容】

l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概念

第一节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病学

l

一、肺泡通气不足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

(二)阻塞性通气不足

l

二、弥散障碍

(-)肺泡膜面积减少

(二)呼吸膜增厚

免费考研网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l

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一)通气分布不均

(二)血流分布不均

四、理解临床常见的呼吸功能不全举例

第二节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变化

l

一、血液气体的变化

l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肺性脑病

l

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肺心病

四、肾机能障碍

五、消化系统机能障碍

l

六、呼吸系统的机能变化

【要求与内容】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章 心力衰竭

l 重点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

第一节 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学

l

一、心室负荷过度

二、心肌缺氧

三、弥漫性心肌病变

四、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

l

五、心力衰竭的诱因

第二节 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

免费考研网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l

一、机能的代偿

二、代谢的代偿

l

三、结构的代偿

第四节 掌握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l

一、心肌能量代谢障碍

l

二、兴奋一收缩偶联障碍

三、病理性肥大心肌向衰竭转化

第五节 掌握心力衰竭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l

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l

二、肺呼吸功能的变化

三、肝脏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变化

四、肾脏功能的变化

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六节 了解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一章 肝功能障碍

【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概述

掌握肝功能衰竭的概念;肝性脑病的定义

第二节 了解肝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肝性脑病

l

一、发病机理

(一)氦中毒学说

(二)假性神经介质学说(两种假性神经介质)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免费考研网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四)γ 一氨基丁酸学说(了解)

l

二、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十二章 黄疽

【要求与内容】

l 重点掌握黄疽、高胆红素血症的概念。

第一节 掌握高胆红素血症的病理生理

l

一、胆红素生成障碍

二、胆红素在血液中运输障碍

l

三、胆红素在肝内代谢过程的障碍

l

四、胆红素的肝外排泄障碍

l

五、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第二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l

一、新生儿生理性黄疽

二、人乳喂养性黄疽。

l

三、核黄疽

第三节 体质性高胆红素血症

(了解)

第四节 了解肝内胆汁淤积

第十三章 肾功能衰竭

【要求与内容】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l 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重点掌握肾缺血性损伤以及毒物作用的发生机制与后果;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及多尿期变化;

一、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免费考研网

免费考研网 制作 pdf 版本

l

二、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l

三、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

四、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l 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l

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三节 尿毒症

l 掌握尿毒症的概念

l 号者为重点出题点

免费考研网

第五篇:艺术管理学概论大纲

一、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任务与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与任务

1、 创造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推进艺术创作的繁荣。

(1)建立有益于艺术活动的社会机制,艺术活动需要良好的机制。无论是艺术企业,群体,个人,需建立在良好的,畅通的运行机制之上,方能保证艺术创作活动的高效率运行。

(2)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艺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是艺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艺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包括:艺术生产者与管理者,艺术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

(3)保护艺术家的利益,艺术生产者是艺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在艺术生产力发展中,尊重人才,艺术家,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极大地调动艺术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作动力,是驱动文化艺术健康与持续发展的关键。

2、发展艺术产业,推动艺术生产力的增长

(1)建立有序的,高效的艺术生产结构与生产机制,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始终居于核心的部分。

(2)优化和培育艺术市场,实现艺术市场运行秩序的科学调控。其中包括对产品流通机制及其渠道的调控,价格的调控,不同地域市场态势的调控,最突出的是对艺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的调控。

3、发展公益性与公共性艺术,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

(1)大力发展一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与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公共艺术是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提升社会文化层次的体现,现代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人民提供文化信息,提供完善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

(2)强化艺术事业部门的文化服务职能。国家与政府的艺术事业部门是实施社会性艺术服务的重要机构。如各地群众艺术馆,艺术研究院,美术馆,图书馆等,是公益性与公共性的文化活动的典型。

4、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与艺术遗产。

(1)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艺术资源是一个国家个地区拥有的可以用来服务和支持艺术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称。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艺术管理的重要课题。

(2)保护,研究,开发艺术遗产。艺术遗产是艺术资源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在各民族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贡献和地位。艺术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首先要加以保护。

(二)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和谐共存的原则。

(1)多种类艺术的和谐。无论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均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2)多层次艺术的和谐。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

(3)多民族艺术的和谐。有利于个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与文化互通,促进各民族之间艺术的和谐共存,是当代艺术管理的重要课题。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以保护为主科学的利用艺术资源和遗产。对艺术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艺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2)科学的,合理的,做好艺术发展的规划与布局。

(3)激励艺术消费,扩大艺术消费的能力。是推进艺术活动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3、艺术生态平衡的原则。

(1)各民族艺术的平衡。艺术只有呈现出多元的态势,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2)艺术产业与市场的平衡。艺术产业与市场只有在平衡的态势下才能获得生长和繁盛的土壤。

(3)艺术样态的平衡。多样文化艺术品类的共存于互补,体现出文化艺术的整体生命与活力。

4、创造最佳的效益原则。1社会效益的优化。2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创意为先的原则

(1)创意也是管理。当代管理科学意在对于人类社会活动科学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管理与推进,不是机械的凝滞的管理,其本身就充满着创造的特性。(2)创意与艺术活动。已不是单纯的组织与操作,是在每一个环节乃至全过程充满创造特性,特别是在以艺术活动为管理对象的运行过程中。(3)艺术创意与管理创意的结合,由管理到创意,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与价值链。

二、艺术项目运营管理的流程

艺术项目运营管理涉及项目的整个运营过程,具体说含有项目创意与策划、项目决策与计划、项目运营实施与控制、项目运营评估与反馈等四部分内容。

⑴艺术项目创意与策划:艺术项目创意是以艺术内容和创意智慧为核心价值,以创作、创新和创造为根本手段,以为公众提供艺术消费产品或文化体验而进行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艺术项目创意必须考虑投资人或艺术企业的投资回报问题,以市场为其主要导向之一,把消费者的需求和项目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艺术项目创意与策划的核心是人才。一般来说,在创意方案完成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实施,这就进入了一个项目的策划阶段。

⑵艺术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项目计划将艺术项目策划的各项内容具体转化为实施目标,并对项目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从而形成项目任务的活动。在艺术项目计划环节,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体系,该目标体系包括各阶段每个环节需要达到的绩效、成本、进度等方面的目标。在艺术项目策划中,项目管理者经常需要用到一些计划方法和工具,最常用的主要有:里程碑计划、实施计划、项目进展计划等。

⑶艺术项目实施与控制:艺术项目实施是指根据计划对项目进行实施施行的过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在一定组织机构控制下进行。项目团队的搭建是艺术项目实施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关乎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团队建立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团队管理成效,甚至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组织的构成与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跟踪、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

⑷项目评估与反馈:项目评估与反馈是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任务。项目评估是管理人员或第三方人员在项目收尾阶段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这里所指的评估主要是指项目后评估,项目后评估指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线进行系统的客观评价,是决策层评价项目效益和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艺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修养

一、优良的思想与道德修养

由于艺术管理者所从事的是与社会艺术建设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具备优良的思想与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 具备坚定的立场与积极进取的思想意识。 第二, 具有清醒的政策与法规意识。 第三, 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第四, 具有宏观的视野与敏锐的思想。

二、丰富的人文、艺术与科学素质

第一, 丰富的哲学与人文知识。 深厚的哲学与人文素质和修养,是艺术管理者知识结构的基础。

第二, 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艺术管理者热爱艺术,懂得艺术活动与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熟悉各类艺术活动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因此,全面学习艺术理论、艺术史与艺术批评方法,以及掌握一定的艺术创新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 具有一定水平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便是多元知识范畴的融合与交叉,其中科学技术的因素尤其重要。离开了科技知识的融入,艺术便失去重要一翼,甚至不能成为典型的艺术。

第四, 具有多样的民族、民俗与地域的知识。在当代,艺术活动充溢着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特色,表现了各民族和地域的审美意识、艺术风格与生活风格,因此,艺术管理者应当具有身后的社会历史知识与丰富的民族与民俗知识的积淀。

三、良好的创新与组织才干

第一, 创新意识。 艺术活动已经不再是通常的创制与欣赏,而是凝结着更多创作性智慧的活动。

第二, 创新能力。 在艺术活动中,创意已成为艺术创制的核心与灵魂。创意在总体上可以理解为文化创意,其中不仅包含着艺术创意,同时还包含着科技创意、经营创意和管理创意。

第三, 组织才干。 艺术管理者的组织才干体现于组织、策划与运筹等诸多方面。

四、全面的经营与运筹能力

第一, 懂得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与市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不仅为经济管理者所必备,同样也是艺术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二, 熟悉市场经营。 艺术管理者需要十分熟悉经营规律与财务管理。同时熟悉艺术活动在市场中的特有地位,具有较强的生产组织与市场运营能力。

第三, 善于规划运筹。

社会对于艺术管理者人才的需求,是当代文化建设的必然。特别是对于以创意为主导的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是具有可观的前景。

四、宏观管理方法的构成

在艺术管理中,宏观管理是指对艺术产业整体性、全局性的管理。艺术的宏观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和行业组织。艺术的宏观管理方法有多种,包括政策法规、艺术行政、法律制约、经济调节和社会舆论促进与监督等。

(一)政策规范

艺术政策规范是各国政府对艺术发展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方法,主要是一国对于艺术领域进行宏观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的总和。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艺术政策规范代表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是国家艺术管理意志的集中体现。

2、 艺术政策规范具有时效性

3、 艺术政策弥补了法律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二)行政管理

在艺术管理中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是指通过国家性的文化艺术管理机构和领导者所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定,来对管理对象和下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方法。

1、 侧重于宏观管理

2、 以法律和政策为基础

3、 与其它方法相结合

在我国,对于书的行政管理主要通过各级行政管理机构执行和完成,其职责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 对于艺术活动的范围、规模以及布局的调控 对于艺术发展宏观规划的制定

2、 对艺术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对艺术市场的监督

(三)法律制约

艺术宏观管理活动中的法律方法,是指根据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并监督法律法规得以有效实行,以保障人民和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社会文化艺术健康发展的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和健全各种文化法规,而是注重相应的司法工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立法和司法。

1、 加强文化艺术立法

2、 加大执法力度

(四)经济调节

艺术宏观管理中的经济调节手段,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各部门、各方面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1、 加大财政投入

2、 拓宽融资渠道

3、 完善税收政策

4、 放开艺术产品价格

(五)舆论引导 所谓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的行为指向社会共同目标的管理方法

1、 把握艺术活动与生产的正确导向

2、 宣传成功的经验与树立品牌

3、 举办竞赛与评奖活动

4、 开展积极的艺术批评

五、艺术投资与融资的基本形式

答:投资是指投资者当期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期望在未来获得会把的行为;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通融地活动。

一、政府投资

(一) 政府投资是国家进行艺术宏观管理地重要手段

政府投资是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建设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重要政策手段,政府投资是政府职能的定位选择,以及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具体运作和管理方式。

政府需要从单一的行政命令手段转向更为灵活合理多元的管理模式,来适应艺术多维复杂的发展状况。

(二) 政府在艺术创作与制作中投资的方式

1、对艺术创作与制作事业单位的财务拨款与转企改制

国家文化部的工作内容与职责中包括对艺术创作与制作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 我国正处于艺术院团艺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时期,一批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了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将艺术事业单位转向市场的同时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将有所变化。

2、 艺术项目直接投资

我国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投资体制改革,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转变。直接的艺术项目投资一般都是针对具体的艺术创作,整个流程围绕重点资助的项目进行筛选和管理。对资金使用方法和范围非常明确。

对艺术项目的直接投资是政府对艺术创作与制作的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式和管理方式。

3、投资艺术基础设施、艺术产业园、配套硬件设施等。

政府对艺术创作与制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投资内容就是对一些保障和繁荣艺术创作与制作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理。例如艺术产业园、演出场地和设施、电影院等4鼓励性、扶持性投资措施

二 :社会投资

(一)社会投资是艺术创作与制作的重要资金来源

一批具有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这些艺术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金融市场融资。社会投资的主要流向就是艺术产业。

(二):社会投资的资金来源类别

1、企业投资:(1)艺术产业的内部企业(2) 艺术产业的外部企业

2、个人投资 三:金融市场融资 在艺术投融资领域。除了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来源就是金融市场领域的融资。艺术融资与其他产业的融资一样,拓宽渠道、稳定来源、方式经济合理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艺术企业金融市场融资包括资本市场、银行体系、风险投资等,在这些体系里面,分别对应的就是艺术企业通过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向银行接待和募集风险投资等形式。

(1)上市 (2)借贷 (3)募集股份和并购重组 四:社会捐助

社会捐助艺术创作与制作在欧美国家发展的比较早。我国对艺术创作的捐助发展较晚,暂时没有形成全面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保障。但是我裹在社会力量对艺术创作的主体捐赠方面也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艺术创作进行社会捐助,更适合那些非营利型的小成本创作,如美术、雕塑、影响艺术、设计艺术等。除了以政府为主要倡导者的社会捐助,各种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性艺术基金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助来源。

六,艺术传播方式的构成

艺术传播方式,是指艺术传播活动的具体形态。在传播学上,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按照信息的不同,传播媒介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等;按照传播手段可分为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等;按照传播范围和规模可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艺术传播按照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可分为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一:现场传播方式

现场传播方式是音乐、舞蹈、戏剧等的演出文学作品的朗读等表演类艺术,艺术传播着与受传者面对面的传递或交流艺术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

艺术现场传播方式有三个特点:1 传播着与受众面对面地传递和交流艺术信息,缩短了双方的距离感,具有一定的现场震撼力。2传播与交流同时进行。传播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准确地洞察和了解受众的心理状态,运用歌声、表情、目光、姿态、手势和体味等桥当地将艺术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也可以在接受艺术信息时通过现场的情绪迅速把情感反馈于传播者,通过及时的交流提高了传播效应。3在传播的过程中,直接运用艺术语言作为传播媒介,艺术语言可视可闻。手段多样,丰富多彩并且可直接面对受众,意味深长的表达完整有序的艺术作品。

二:展览性传播方式

展览性传播方式是绘画、雕塑、方法、摄影、工艺平等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门类。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从而获得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展览性传播方式有以下特点:1在展览性传播方式中。受众直接面对艺术作品,可以以反复观赏,慢慢琢磨、感悟和理解,传播的空间大、时间长。2展览性传播方式所传递的艺术信息大多是以实物存在的形式,供人们反复欣赏和审美观照,可以引发受众的想象,使受众容易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接收;3展览性传播方式有明确的传播目的。尤其是传播者通过展览会博物馆等场所。前来观赏的受众有明确的接收艺术信息的要求。 三:大众传播方式

1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是相对网络传播而言主要包括印刷(报纸、杂志、书籍)的媒介、电子(广播 电影 电视)媒介等

艺术信息的迅速、大量的传播是在印刷术产生之后,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艺术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艺术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尤其是对文学、绘画等的传播影响深远。

传统的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文字 图像 声音等符号进行传播,艺术信息量大2技术性较强3艺术的大众传播拥有为数众多、地域广泛的受传人群。4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所接受的大多是复制的艺术信息。5大众传播方式主要表现为单向性信息的流动,它能迅速快捷的传播艺术信息,但却无法及时获得反馈。

2网络传播:在当代,网络传播是一种影响力巨大的艺术传播方式。在网络传播中,传递的一部是单独作用于某种感官的信息(如单纯的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而是把文字 数据和声音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他是传播方式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网络传播的特点:1 “信息数字化是网络技术的基础”2作为一种新的艺术空间,互联网将艺术传播领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集于一身,它可以传播音乐 戏曲舞蹈美术及文学等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的作品,对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一种新的活动空间。3艺术的网络传播是实时互动的。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式信息传播的双向(乃至多想)互动性。

从艺术传播发展趋势来看,网络媒介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在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不能忽视网络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作品质量难以保证 2 版权纷争家居,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版权问题越来越复杂。

在当代 各种艺术传播方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我们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既让不同的传播方式发挥各自所长,又能相互融合,提高艺术传播的效应。

七、艺术营销的种类和策略

一、广告策略

广告是一种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向艺术机构所要吸引的观众或听众传播信息的方式。在艺术营销中,可依附于任何信息载体上的广告能够扶助艺术销售商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可使艺术产品销售信息的传播质量大大提高,更可影响并指导顾客消费艺术商品的观念和行为。

制定一份有效的广告计划需要以下步骤:

1.确定广告目标:要制定优秀的广告计划,必须首先明确广告运作计划的目标。 2.制定广告预算:广告预算的制定可采用目的任务法。即要求营销人员明确自己的特定目标,确定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费用。 3.策划广告方案:所有有效的广告都遵循了一定表现的具体要求,体现在广告内容和广告形式方面。

4.广告媒体选择:选择的步骤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媒体类别,而是决定接触面、接触频率和影响力。

5.广告效果评估: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该广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影响力。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回忆评测,二是识别测试。

二、营业推广策略

营业推广是指艺术机构运用各种短期诱因,刺激目标市场做出较早或较强的回应的促销活动。

艺术机构主要的营销手段有: 1.样品(免费体验):提供样品或是提供免费体验对于向消费者推广一种新的艺术产品或对消费者进行艺术产品推广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2.优惠券:优惠券是指注明持券人在进行特定艺术消费时,可以享有某种优惠的凭证。优惠券可以采取赠送形式,也可以采取出售的形式。 3.价格促销:价格促销一般是多指向一定消费者在一定时段内提供优惠或折扣的价格。艺术营销人员可以采取降价的形式,例如演唱会在预售期采取低于原价的的价格出售等。 4.赠品:赠品是指以极低的价格换购或免费提供的商品。例如购买某动漫的正版光盘 赠送剧中人物的玩偶等 5.搭配促销:搭配促销是指艺术机构之间或是和其他企业通过合作开展的联合促销行为。例如旅游地区夜间举行大型演艺活动,会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的消费。

6.惠顾回报:是指格局消费者出席艺术活动的状况,给予具有一定价值的奖励的方式。比如购买画廊产品免费装裱

三、公共关系策略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发生联系的其他组织或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用以形成、维持或改变组织及其产品的形象。一般来说,公关可以分为形象公关、例行公关和危机公关。 1.形象公关。形象公关就是在大众中为艺术组织、艺术家、艺术产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2。例行公关:也称公众宣传,它包括营销人员为艺术产品所作的大部分促销活动。

三种方式:与媒体合作,举办活动,赞助新兴的艺术群体活动和建立同有关社会团体和社会名人联系。

3.危机公关:危机对于任何组织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不可能完全避免。

四、品牌与包装策略

品牌对顾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关于自身的复杂形象和消费者对他的期望水平以及他能为消费者做什么的一个结合。

1.强势品牌策略。如二十世纪的美国福克斯电影制片公司,拥有像《音乐之声》,《泰坦尼克号》成功的鸿篇巨制。

2.品牌统分策略及多品牌策略。湖南卫视打造金鹰网、芒果影业等并行品牌 3.品牌扩展策略。如经营中国画扩展到油画 4。单一品牌策略

5.特色品牌策略:例如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表演。无论演奏人员、乐器都是与众不同的 6.重新定位品牌策略:《快乐大本营》改版

上一篇:论科学精神范文下一篇:乐乐乐乐乐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