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彩礼返还若干问题研究——评《<姻法>解释(二)》第十条

2022-09-11

1 引言

彩礼, 一般是指男女订婚或结婚时, 由男方给付女方或女方家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 作为婚约或婚姻成立的程序和标志。

2 中国《婚姻法》对彩礼问题的规定

中国《解释 (二) 》第十条规定,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 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 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 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 (二) 、 (三) 项的规定, 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首先, 该条款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即将彩礼返还问题分成两个部分解决——婚前彩礼和婚后彩礼。这样规定有利于司法实践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加以区分, 区别对待, 使法官思路清晰从而更迅速地解决纠纷。其次, 该条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其不妥之处。

3 从程序法角度分析中国《婚姻法》对彩礼返还的规定

3.1 诉讼主体

中国《解释 (二) 》第十条中规定能够请求返还彩礼的人为“当事人”, 但在实务中“当事人”的范围难以界定, 提供彩礼一方的近亲属是否有权提起诉讼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这给法官断案带来不便。毫无疑问的是交往或结婚的男女双方是案件的原、被告, 因为彩礼的给付就是建立在男女双方交往或结婚的前提之下。但是, 给付彩礼的往往不是交往中的男女而是他们的父母等近亲属, 在发生纠纷时提供彩礼的父母及其近亲属能否参与到案件中来存在着争议。有学者认为, 在彩礼纠纷案中应结合实际情况, 以是否是以家庭财产为彩礼的主要来源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将婚约双方父母作为共同当事人。笔者赞同这种观点, 但认为应当将除了父母亲之外的其他实际提供了彩礼的近亲属也纳入当事人的范畴中来。而且由于彩礼直接影响到的是交往中的男女双方, 故而只有他们能成为案件的原、被告, 其他人应当列为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第三人。

3.2 诉讼请求中彩礼的范围

除了订婚时的彩礼外, 在实际的男女交往过程当中经常会涉及财产利益, 如男女双方互赠礼物等, 而法律在规定当事人有权请求返还彩礼的同时没有规定彩礼的范围, 导致生活中许多当事人多报彩礼数量, 使纠纷的矛盾激化而不利于案件审理。笔者认为, 应当考虑将地方风俗习惯考虑在内, 但基于司法公正原则的要求不能完全依地方风俗来确定彩礼范围。

3.3 举证责任分配

第十条在对婚后彩礼返还的规定中提到两个概念:“共同生活”和“生活困难”。但这两个因素在诉讼过程中存在着举证困难的问题。首先, 对于“共同生活”的认定:“谁主张, 谁举证”, 但在对“共同生活”进行举证时由主张权利一方举证较为困难。这主要体现在:搜集证据困难。因为共同生活的事实已经结束且这一事实看不见摸不着, 往往只能通过证人来证明, 但证人一般为邻居而未与当事人居于一户, 不能直接证明当事人双方长期居住在一起, 其证言必须与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被法院认定。因此, 笔者建议对这类案件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规则。

4 对如何完善中国《婚姻法》关于彩礼问题的建议

通过上文对中国《婚姻法》司法解释对彩礼问题的相关规定的探讨, 人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彩礼返还制度存在着相当大的缺陷。立法的不明确使得一旦出现这一方面的纠纷, 法官将无法可依, 这不仅不利于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解决, 给司法实践带来严峻的考验, 而且为婚姻家庭的稳定和谐埋下了“定时炸弹”。鉴于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中国的婚姻彩礼返还制度。

4.1《解释 (二) 》第十条后增加兜底条款

例如, 规定“其他不返还彩礼违反社会公平正义的应当返还彩礼”等作为兜底条款。第十条将彩礼返还以婚姻登记为界限, 未进行婚姻登记的一律返还, 登记后的也仅在两种情形下应当返还。法律具有滞后性, 在制定法律时立法者不能预料到今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特别是对于财产利益, 如果不设置兜底条款来适应快速的社会发展, 那么这一法律条文很快就会过时而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 设立兜底条款对于彩礼问题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4.2 改为“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

笔者认为去掉“依据习俗”更为合适。如今, 在生活中情侣之间互赠礼物、结婚时给予嫁妆、彩礼等现象不仅发生在农村地区等偏远地区, 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是屡见不鲜, 当事人双方往往把给付彩礼或类似给付彩礼的行为看作是对方坦诚和诚意的表现而不再是依据当地风俗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了。所以, 笔者认为应当删除这一情节, 仅将其作为法官裁判时的裁量因素。

财产利益是现代社会人们所广泛关注的, 司法的最终保障权使公民在权益受到侵害时会主动寻求司法帮助, 此时法院应当正确处理财产纠纷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益不受侵害。而彩礼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财产之一, 在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立法上确定解决纠纷的彩礼返还制度已刻不容缓。

摘要:近年来, 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请求返还彩礼的案件不断增多, 该类型纠纷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利益, 案件事实复杂, 而中国关于解决此类纠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 (二) 》 (以下简称“《解释 (二) 》”) 第十条条文内容宽泛, 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 各种新问题的出现使法官无法可依, 这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因此, 笔者欲对《解释 (二) 》第十条进行分析, 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彩礼返还,彩礼范围,彩礼的性质

参考文献

[1] 吴永丽:“彩礼纠纷案中诉讼主体资格确认及彩礼返还范围问题研究”.经济与法, 2012年.

[2] 魏在军、李盼盼:“彩礼返还制度的司法完善”.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

[3] 刘银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的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法律适用, 20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于彩礼返还若干问题研究——评《<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相关文章:

关于彩礼返还问题07-02

<<代数式>>教学目标04-13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04-29

水流<<七颗钻石>>续写作文04-17

彩礼返还女方不承认08-04

彩礼返还纠纷原告代理词04-28

婚约彩礼返还答辩状05-01

女方不返还彩礼的依据01-25

论我国婚前返还彩礼规则的完善09-10

<飘>论文题目05-02

上一篇:农村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下一篇:心肌桥的研究进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