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税制论文范文

2022-05-1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营改增税制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营改增”迎来了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营改增”是必然趋势,有着其内在的动力。透视试点情况,“营改增”出现了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和各行业推广“营改增”,必须解决新问题,增强其推行力。

第一篇:营改增税制论文范文

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税务风险

摘 要:我国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为营业税与增值税相比,其具备多环节征税、全额征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因此“营改增”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营改增”的推行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税收风险,需要企业做好防范措施,有效地规避由于新税制给企业带来的运营风险。鉴于此,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具体的规避措施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税务风险

营业税改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效地避免重复税收等问题,新税制改革实行试点推行方式,首先在上海开始实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部分试点的企业还未真正接触过增值税,因此对于增值税下的一些税收风险,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在具体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极易埋下税务风险。因此,需要企业根据新税法相关内容,合理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下的财务税收风险

(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新的税制改革中,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由最初的试点推行,已经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营改增”主要是在交通运输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行业中推行,实行的是“1+6”模式,其中“1”代表的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囊括了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服务;“6”主要代表的是现代服务行业,主要囊括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物流辅助行业、签证咨询负责等,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将在大面积范围内实行“营改增”税制,因此会有更多的企业将开始实行这一税制[1]。

(二)营改增后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1.新旧税制发生冲突,易造成税务风险。由于部分地区才开始实行新税制,使得一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新旧税制冲突的情况,使得涉税项目不全,最终造成应缴税行为不够完整,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经过试点实行发现,新税制改革中规定的增值税用发票,不能用来抵扣与其不相关的进项税经营活动,纳税者要想使用增值税用发票时,要根据商品的实际价格来计税,但是在实际纳税过程中,由于增值税制中有关这一项目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加之纳税人疏于管理发票,没有保存并核实发票的习惯,因此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压力。譬如,通信行业也面临着发票管理难的问题,由于发票是增值税抵扣的主要凭证,是通信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营改增税制实行后,发票管理工作更加重要,若出现发票管理方面的失误,极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麻烦,严重时需要纳税人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纳税人无期徒刑,因此是企业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需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发票管理工作,尤其是滞留票和失控票风险,防止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企业应该尽量不要获取该类发票。

2.利用进项税额抵扣行为,易触发税务风险。在“营改增”推行的过程中,在部分试点地区发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进项税额抵扣行为,利用进项税抵扣是常用的避税方式,但是随着“营改增”税制的推行,其中有些形式的抵扣行为,将会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轻则是企业需要采取后期补税,或者缴滞纳金等方式补救,重则会遭到行政处理或者刑事处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在推行“营改增”税制时,企业在选择合法的避税方法,切不可采取以下的抵扣行为:譬如,在经营的过程中,切不可为了不涉及进项税额,开具增值税收发票,获得工商部门税收抵扣凭证;切不可随意更改进项税额中涉税商品的属性,并且不可以将本应该需要纳税的商品,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将其以福利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转出去;在应税商品交易活动中,以及应税劳务活动中,未将进项税额所抵扣的项目税金,在进项总数税额中剔除。

3.对新的税制法掌握得不全面,易造成多缴税额风险。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属于新税制改革主要措施,该处于过渡时期,各地区税务部门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尽快适应新的税制,进而减轻企业税务的压力,已经在多个地区是开放实行部分涉税项目税务优惠,其中主要包括着免征增值税与退税量等,其中主要涉及到的人群包括个体学术创作作品转让,以及针对残障人士所开展的是税务项目、新能源开发和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纳税业务,企业在利用新税制中的相关优惠时,需要根据优惠税务政策中所规定的,做好对比工作,防止个体纳税项目和具体优惠项目出现重合,在履行纳税业务时,要根据具体的税务流程以及缴税方法,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缴税完成纳税行为,同时明确需要缴纳的费用,根据新税制使用发票,防止反复出现进项税额抵扣。

同时,企业在举办一些优惠活动时,其中无偿赠送和对外投资等业务,将会被视作为销售,需要根据新税制中规定的标准征收增值税,譬如: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而言,将无偿赠送视作为销售业务,是常见的内容之一,但是其辨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在销售SIM卡时,如果是通过赠送终端或者SIM卡的方式,完成销售任务的,首次入网免SIM卡费,则不属于销售;若没有捆绑增值业务,无偿赠送移动SIM卡,则属于销售。因此,需要企业要熟悉“营改增”政策,防止出现漏缴纳现象[2]。

(三)增值税申报时间极易引发税务风险

1.提前缴纳税收的风险。以往的税收制度实行过程中,交通运输业需要缴纳3%的营业税,在营改增政策推行后,其需要缴纳11%的增值税,其中部分现代服务行业,原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现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若达到纳税标准的企业,想要在营改增实行前,利用时间差或者税率差,达到节税的目的,提前申报纳税。根据新税制规定,国税机关可以依法追缴纳税人实际应该缴纳的增值税以及罚款,若由于纳税人筹划不当,最终造成的提前缴纳营业税,则可以向地税机构递交申请退还的税额,将会增加企业资金的调剂压力。

2.推迟纳税所造成的纳税风险。部分地区实行营改增后,中小企业负税普遍减少,企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不断地扩大,加之在实行初期,差额征税代扣部分是不可以抵减的,有些纳税人则会采取推迟纳税等手段,进一步筹划节税,有些企业的纳税人为了推迟纳税,为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这一行为则会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而且开出的增值发票,被客户抵扣了相应的进项税额,因此其申报的增值税款,将不予退还。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下防范财务税收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调整

实行“营改增”的企业,需要根据“营改增”的具体要求,及时调整企业可抵扣进项税支出比例,将其保持在均衡的状态下,防止出现进项税支出内容中,存在过多的不可以抵扣项目,最终造成在实行营改增后,增加了企业负税压力,需要企业明确可抵扣的进项税。同时,企业要尽量在商品供货商处,获得合法的抵扣凭证,这需要企业在选择商品供货商时,尽量不选择不可以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企业需要做好业务梳理工作,并调整好供应商,以便可以增加抵扣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负税的压力。

同时,企业管理者还需要重视发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营改增”宣传与管理工作,并且要长期地做好宣传工作,并要强化企业财务部门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发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保障考核机制,采取时间限制方法,利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发票管理工作,以免由于疏忽造成发票不能抵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部门要尽量获得专用发票,为企业赢取更多的业务活动空间,达到节税的目的,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3]。

(二)建立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税务风险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长期积累所埋下的安全隐患,是不断发展的,在营改增税制改革推行后,一些行业的部分企业将会出现税负增加情况。因此,为了降低企业负税压力,企业自身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将税收负担率作为纳税评估的基本指标,同时利用企业申报数据等,计算出企业当下税收的负担率,再根据每个月税负变化表,加强实时监控与管理,建立税务预警平台,若税务风险达到制定的预警状态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处理措施,启动税务风险决策系统,有效地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损失。

(三)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管理

企业实行营改增制度时,将会改变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由于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并且“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核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行“营改增”,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除了增加会计人员外,企业还需要及时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与业务水平,并调整企业以往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做好新增值税有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企业在实行增值税时,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推行制度化管理,不仅要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处理增值税的能力,还需要其具备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做好合同签订、增值税发票开具与获取、纳税申报等工作,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在极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4]。

三、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制度的推行,极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负税的压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是在推行新税制的过程中,企业还面临着一定的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总结其他试点在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并借鉴其具体的解决方案,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防范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益彤.“营改增”对物流企业SG港务集团的经济影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2] 吕聪聪.“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3] 陈艳华.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自来水企业税务风险[C]//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2016.

[4] 张玉洁.“营改增”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蒋莉

第二篇:透视“营改增”税制改革新问题

[摘 要] “营改增”迎来了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营改增”是必然趋势,有着其内在的动力。透视试点情况,“营改增”出现了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和各行业推广“营改增”,必须解决新问题,增强其推行力。

[关键词] “营改增”;内在动力;新问题;措施

1 “营改增”的内在动力

紧随上海市以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进行的“营改增”试点,我国相继在北京、江苏、广东等省市进行“扩围”。无论从试点效果还是推行力度看,“营改增”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推行有着内在动力,主要表现在:

1.1 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税负公平

目前,构成我国主要税收来源的流转税中既包含增值税,又包含营业税,这两种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但存在交叉的情况,从而使纳税人重复纳税,增加了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体现税负不公平,影响增值税作用的发挥。增值税是指对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的一种流转税;而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定义来看,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营业税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看似计税依据不同,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其主要表现在企业有了增值额,就相应地增加了企业的营业额,尤其企业货物、商品以及劳务等都可能不断流转,增值与流转相生相伴,企业既承担了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的纳税义务,又在不断流转过程中承担了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的纳税义务,而且流转越多,企业税负越重。因此,我国消除营业税和增值税重复征税问题是“营改增”的最主要内在动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税负公平,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竞争力。

1.2 优化税制结构,从而优化产业经济结构

税制结构是国家进行宏观产业经济结构调控的重要手段,与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着高度相关性,税制结构的优化对我国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但目前,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情况显现出我国流转税税制结构不合理。“营改增”后,增值税适用范围将扩大到交通运输业及含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未来更有可能覆盖所有行业,使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实现结构性减税,使我国税制结构趋于合理。其主要表现在:①克服了营业税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②克服了营业税被用来调整利润的可能。“营改增”后就不存在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减轻企业营业成本,避免企业利用营业税来调整利润;③克服了相比营业税不能抵扣进项税,出口不能退税的税负压力;④克服了营业税“道道征收、全额征税”的弊端,使税制结构得到优化,减轻企业税负。因此,我国通过“营改增”实现结构性减税,实现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带动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也是“营改增”的主要内在动力。

1.3 税收管理和与国际通行税制接轨的需要

一方面出于税收征管实践的需要: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商品已经服务化,商品和服务的区别越来越模糊,两者更难清晰界定,给纳税人还是征税人都带来难题;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复杂,要准确地划分商品和服务就越来越难。因此,多元化经营的新经济形式的不断出现,税收征管就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难题。“营改增”符合现代科学税制的要求,既对商品又对服务增收增值税,有效地解决这新问题。另一方面,“营改增”是与国际通行税制接轨的需要。纵观国际税制,增值税是一种成熟的税种,得到广泛认可。我国当前税收收入的主体税源是第二产业,这与发达国家全面取消营业税和主体税收来源于第三产业有较大差异。可以说“营改增”是我国税改走向国际化的标志之一,是在我国增值税管理较为成熟的前提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

2 实践“营改增”遇到的新问题

推行“营改增”势在必行,但在实践推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其推行的效果。

2.1 进项税抵扣难以落实

虽然“营改增”后,增值税进项税可以抵扣,但实际难以落实:一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从“营改增”试点行业来看,不论是交通运输业还是部分服务业,所提供的劳务对象往往不具有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和条件。如交通运输企业,其提供修理服务对象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企业在购进货物和原料时,理论上讲应尽可能地向销售方索取增值税专用票,用于抵扣缴纳的销项税额,以降低企业税负。但如果企业要求销售方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方将提高售价,比不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价格要高得多,显然对购买方来讲成本就高,许多企业还是不愿意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它要在是否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之间算一笔成本账。因此,“营改增”后,企业取得进项税抵扣发票难,进项税抵扣难以落实。

2.2 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现象

此次“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出现不降反增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增值税税率偏高,“营改增”后的税率变化幅度过大。如交通运输业原来按营业额的3%计税,服务业按5%计税,而“营改增”后分别按增值额的11%和6%计税,尤其服务业中的有形动产租赁业按17%计税。虽说营业税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但税率提高过大,交通运输业税率提高幅度达8%,租赁业税率提高幅度高达12%。总的来讲,“营改增”后税率提高幅度大,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另一方面是可抵扣项目少金额小。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企业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其中,作为增值税抵扣的进项税项目及其金额大小是税负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其企业成本构成中,内部人工费用所占比重相对高,外购产品与服务所占比重低,所以进项税抵扣项目少金额小。如典型的服务业中的咨询行业,再如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企业用于可抵扣项目的主要是购买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但是这些设备、工具使用年限长,一般不会短期更新,短期内享受进项税抵扣项目少金额小。因此,不论是交通运输业还是部分服务业,“营改增”后税率增幅高,其进项税抵扣项目少金额小,税负在短期内会出现不减反增现象。

2.3 重构分税制财政体制

“营改增”在解决企业税负不公平,延伸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产业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虽然“营改增”属于结构性税制改革,二者都属于流转税,但“营改增”后,征税主体、财政税收利益发生变化:①征税主体由地税变为国税。营业税为地方税,是地方的主体税种,也是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完全由地税征收。“营改增”后,征税主体变为国税;②削减地方财政收入。随着“营改增”扩围,意味着增值税将逐步取代营业税,这将影响和牵动地方的利益,因为营业税原来全部作为地方财政收入,而“营改增”后,地方财政收入只有增值税的25%,大大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③影响地方推行“营改增”的积极性。“营改增”削减了地方财政收入,而地方恰恰是推行“营改增”的实际主体,地方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会影响“营改增”的推行力度;④国地税共存的现行税制体制不再适应“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需要。因此,为消除“营改增”推行的这些阻力,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和推动税制改革的积极性,必须重构分税制财政体制。

3 增强“营改增”推行力的建议

正视“营改增”推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增强其推行力。

3.1 提高征纳税主体职能

推行“营改增”的关键在于征纳税主体。“营改增”从整体上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完善税制,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正是因为有这些积极作用,我国对这项税制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行,而推行的力度和效果关键就在于征纳税主体双方。一是加强征税人对“营改增”的宣传和推行力度。征税人必须履行对“营改增”的积极宣传和培训义务,充分利用税务机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各种资源和力量,通过组织纳税人参加税务知识、业务技能、相关税收政策等的辅导培训,实际解决企业在“营改增”中遇到的各种财务和涉税问题,使纳税人易于接受和掌握,不断推进“营改增”的进程;二是加强纳税人“营改增”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营改增”后,各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从试点看,整体上减少重复征税,但具体到某一地区某一个企业就会存在不同的情况,甚至出现增值税税负不减反增现象。正是因为这样,纳税人一方面要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主动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必须掌握好业务知识和技能,为“营改增”的进一步推行做好知识、技术准备,能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准确的会计核算,切实通过增强纳税人专业业务技能,使企业享受到国家税改的利益。

3.2 细化和完善“营改增”体制

“营改增”后出现的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应引起重视,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是“营改增”试点的税率结构设计欠合理,表现在“营改增”税率变动幅度大,行业税率划分还不够细致,抵扣链条还不够完善。因此,为避免“营改增”之后税负出现反增现象,在进一步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①有必要调整增值税税率水平和结构,促进行业税负优化,可将现行的主体税率调低;②采用有多档次的增值税税率。但税率档次也不宜过多,以防加大征税人的税收征管难度;③细化行业的同时,还细化到某一个地区。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结构、财政体制不同,“营改增”的效果也将不同。从试点地区上海、北京、广东等8省市统计的结果看,试点效果不一样,这说明,不但存在行业差别,还存在地区差别;④落实和完善“营改增”财政补贴配套政策,尽可能使参加试点的行业和企业税负不因税改原因而增加,同时规范补贴流程,缩短补贴资金到达企业账户的时间;⑤不断打通、延伸和拉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⑥针对相对固定而又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将其纳入进项税额抵扣范围。

3.3 协调国税和地税关系

“营改增”后,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而原来的营业税属于地方税,从而打乱了我国中央和地方税制结构,其结果必然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地方的财力和税改积极性。当然,试点方案已采取了将“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暂时归属试点地区的办法,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会影响“营改增”的推行。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顺利推行“营改增”,必须协调国税和地税的关系。一方面是调整分税制财政体制,重新调整增值税的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通过分成比例的调整,维持“营改增”前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利益的相对平衡,从而保障地方财政收入,为推行“营改增”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是缩减地税服务职能、精简人员机构,甚至将国税与地税合二为一,这将有利于“营改增”的积极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Z].2013.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Z].2013.

[3]张天阳,许文立.我国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13(12).

[4]邱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及其应对举措[J].河北金融,2012(10).

作者:王金龙

第三篇:“营改增”是税制改革的主旋律

摘 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6年将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作为税制改革的重头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优化税制、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大举措,对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产业分工,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具有重大意义。交通运输业作为首批试点行业,实施“营改增”已历时三年,分析其行业特点、运行状况,对全面“营改增”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鉴于此,以绵阳交通运输业相关数据作为面板数据展开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主旋律

一、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基本情况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作为国家推行“营改增”的先行行业,按照先试点、再普及的路径有序推进,2012年1月,在上海率先开展了“营改增”试点,8月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广东等12个省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13年8月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其主要内容是:试点行业取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打通增值税上下游抵扣链条,消除重复纳税。本文探讨的是“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影响,故将与之相关的物流辅助服务一并纳入研究,若非特殊说明,两者统称为交通运输业,其他现代服务业不做探讨。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后,增值税、营业税税目税率变化情况(如下页表所示)。

二、“营改增”后绵阳交通运输业税收情况分析①

(一)纳税人变动情况

2013年8月“营改增”试点后,绵阳交通运输业户数大幅增长,2014年新办税务登记312户,较2013年底存量户数(926户)增长33.7%,高于同期纳税人整体增幅23.6个百分点,其中新办一般纳税人39户,增长24.2%,高于一般纳税人整体增幅13.1个百分点;2015年该行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新增户数328户,增幅26.5%,高于总体增幅16.7个百分点,其中新办一般纳税人37户,增幅18.5%,高于一般纳税人整体增幅8.5个百分点。户数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反映了随着“营改增”政策落实,重复征税减少,兼营、混营企业选择了主辅分离,专业分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增长。

(二)入库税收变化情况

从税收入库看,2013年8月“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入库“营改增”增值税3 142万元,占当年全部“营改增”税收的52%,2014年该行业入库“营改增”增值税13 517万元,占当年全部“营改增”税收的47%,2015年入库“营改增”增值税12 809万元,占当年全部“营改增”税收的37%。反映出交通运输业户数基数大,税款集中度高,但随着2014年邮政、电信业“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其比重也逐渐下降。

(三)纳税人税负变动分析

从交通运输业具体纳税人情况看,“营改增”后其税负有增有减。为更好地反映这种税负变动情况,笔者选取了2014年销售收入在1 000万元以上的46户一般纳税人作为样本,对其税负情况进行分组分析,样本企业2014年入库的“营改增”增值税达10 218万元,占该交通运输业的76%,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46户样本企业中,有13户选择了简易征收(以简易征收为主,占销售收入比例均在75%以上),2014年缴纳税“营改增”增值税3 925万元,占样本企业总额的40%,主要是铁路、公交、客运和出租车等行业企业,这类企业原营业税率和增值税征收率都为3%,仅涉及增值税应税收入的价外换算,其税负基本持平,还略有下降,降幅约为3%。

有8户企业主体业务适用税率为6%,经营范围是物流辅助服务,如机场、车站、快递和装卸等,8户企业2014年入库税款789万元,占样本企业的6%,属于交通运输行业中较小的一部分,其算术平均税负为4.5%,较征收营业税时税负(均衡点税负为3.2%)有较大上升,其原因是此类企业抵扣项目少,即使是按6%的税率计税,税负也上升较大,但如果考虑此类企业“营改增”后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下游企业可进行抵扣,整个产业链仍有较大的减税效应。

有25户企业主体业务适用税率为11%,主要是货运、物流企业,其2014年入库“营改增”增值税5 504万元,占样本企业的54%,是交通运输业的主体单位,其算术平均税负为3.55%,较征收营业税时税负略有上升(换算税负平衡点为3.33%)。在25户企业中,有13户企业税负在3.3%以下,有7户税负在3.3%~4.3%之间,有4户税负在4.3%~5.3%之间,有1户税负已达7.7%。可以看出,货物运输企业税负增减不一,差异较大。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的税收影响与简易征收的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影响基本相同,适用3%营业税税率的小规模企业减税幅度约为3%,适用5%营业税税率的小规模企业减税幅度约为42%。

(四)造成部分纳税人税负上升的原因分析

1.适用税率上升过快。“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从按营业额全额计征营业税(税率3%),改为缴纳增值税(税率为11%),由于增值税可以抵扣购进项目的进项税额,这也成为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若购进项目适用税率为17%,其税负平衡点为占销售额40%;若购进项目的适用税率为11%,则税负平衡点为占销售额的63%。一般来说,企业可抵扣购进项目加权扣除率很难达到17%,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抵扣情况下,税负平衡点将会达到45%以上,税负增加成为必然,故而11%的适用税率是造成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而物流辅助服务业虽然适用税率为6%,但这类业务可抵扣项目极少,相比3%或5%的营业税税率仍然提高了很多。

2.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实施“营改增”后,企业税收压力的增加与购进的来源、品种和数量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营改增”尚在试点推进中,还未建立完善的增值税抵扣链条,许多购进项目无进项可扣。如保险费、房屋租金、路桥费、人员工资等在运输成本中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这些费用无法抵扣进项,造成了税负上升。

3.存量固定资产无法抵扣。对于“营改增”前已完成大部分固定资产投入的企业,其当期购进的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较少,实际可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更少,将导致企业税负上升。

4.部分专用发票取得困难。现阶段,我国小规模纳税占总户数的比重达90%以上,一般纳税人在向其购进时,最多只能取得税务代开的3%征收率的专用发票,抵扣率低,抵扣不完全,难以减轻税收压力。另外,交运企业在跨省营运时,省际间如加油、维修专用发票取得也存在困难,这也会减少可抵扣项目,增大税收压力。

三、“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评价

(一)积极影响

1.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结构性减税效应明显。就交通运输行业自身来看,“营改增”将以前不能抵扣的生产消耗、修理和固定资产购置等纳入了抵扣范围,打通了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虽然短期内税负有增有减,但随着今年全面“营改增”的实施,抵扣范围全面扩大,将带来明显减税效应。对下游环节来讲,“营改增”也扩大了他们抵扣范围,如先前的物流辅助服务业等现代服务行业,下游企业购进服务后原营业税不能进行抵扣,“营改增”后变为可以抵扣,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减税。再如小规模纳税人,其税负普遍下降,支持了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

2.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交运行业发展。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营改增”将不同类型纳税人置于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当中,推动了企业竞争模式转变,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变为服务质量竞争,使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由于交通运输企业大都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购买的固定资产可抵扣进项税额,对鼓励企业及时更新换代,对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技术应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推动社会专业化分工,提升整体市场效率。增值税有利于消除因专业分工而引起的税收障碍,可推动企业实行更专业的分工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大做强,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自有运输部门的集团企业,通过将运输业务切割开来,注册成立子公司、分公司,从而以购买来获得运输服务,达到整个企业增值税环环抵扣的效果。在全面“营改增”后,各行业间、企业间的重复征税将不复存在,必将更进一步提升社会专业化分工水平,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4.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提升企业内控水平。“营改增”后,运输发票低征高扣现象将成为历史,从制度上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切断了运输企业违规开票的利益链条,防范和化解了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增值税的征收也对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于企业加强内控,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5.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实现了赋税公平。以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营业税在普遍征收上有余,纵向公平上不足,不同纳税能力的企业税负相同,未考虑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加重了增加值低,效益较差企业的负担,不利于其提质增效走出困境。“营改增”后,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增值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经营状况好,增值率高的企业税负就较高,就多纳税;增值率低的企业税负就较低,就少纳税,实现了税收在赋税能力上的公平。

(二)存在的问题

1.增值税抵扣链条尚不完整。未全面“营改增”时,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输成本中有很多项目不能进行抵扣,如占到运输总成本很大一部分人员、路桥费、房租以及保险等;此外,“营改增”前企业投入的交通运输设备沉淀成本高,更新周期长,“营改增”后造成了抵扣沉没;另外,企业并不是所有能抵扣项目都能顺利地获得专用发票,其抵扣仍不充分。全面“营改增”后,这一现象将大为缓解,物化劳动将得到充分抵扣,但占相当比重的人力成本仍是推高税负的重要因素。

2.税负上升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营改增”的实施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不小,许多企业会用机器来代替人力劳动,对社会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诸如快递、装卸、配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税负的提高会妨碍了企业进行一般纳税人认定,不利于其做大做强。

3.税收征收管理难度加大。交通运输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其税负提价转嫁可能性较小,加上交通运输业税率与物流辅助服务税率相差近一倍,混业经营的物流企业很容易把业务人为划定为税率较低的物流辅助服务,加大了税收管理难度。对于大多数个体经营者,挂靠、承租经营较为普遍,纳税人和实际经营者不一致,导致税收征管上较为薄弱,甚至会出现征管遗漏现象。

四、加强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建议

(一)完善制度设计

1.减少增值税税率层级。现行增值税率有17%、13%、11%、6%四档基本税率,加上3%的征收率和出口0%税率,税率层级过多,计算复杂,可考虑简并基本税率档次,结合结构性减税调整为13%(或11%)、6%两档。

2.降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根据税法规定,原增值税纳税人营业额达到80万(或100万)以上应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营改增”又确定了500万的标准,不利于增加一般纳税人比例,也不利于公平税负。对此应降低“营改增”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应扩大一般纳税人范围,实现增值税的全链条管理。

3.扩大进项税额可抵扣范围。加快全面“营改增”步伐,扩大抵扣广度和深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不能抵扣的项目降到最低。要根据各行业不同情况,对直接免税等措施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制,多采用即征即退形式,既保障了增值税链条完整性,又兼顾纳税人利益。

(二)强化税收征管

1.加强政策宣传,做好纳税辅导。要及时将税收政策向纳税人做宣传辅导,给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做正确细致的指引;要优化纳税服务,针对企业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纳税人顺利实现转型;要结合企业多样涉税需求,提供帮助和辅导,提高企业自我税法遵从能力。

2.健全税源分析,掌握企业情况。要对企业的收入构成、成本状况、毛利率、资产状况等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关注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税负变动,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情况。

3.强化监控核查,打击违法行为。要对企业的进项税发票、其他费用发票的来源、构成和合理性、合规性等情况进行抽查分析,督促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实现自我约束;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税法刚性,提高税法遵从度。

总体来看,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达到了预期政策效果,实现了结构性减税,促进了行业发展,为全面“营改增”提供了重要借鉴。交通运输业展现的积极效应是整个“营改增”的共有效应,存在问题大多是“营改增”不全面造成的暂时性问题,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进,税制的不断优化,这些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邹璐

上一篇:自动化系统论文范文下一篇:控制新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