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智能化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022-09-10

1 智能建筑设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法

1.1 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内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建筑中, 有的“智能”水平低, 智能系统运行不良, 业主和用户不满。在形成这一结果的许多原因中, 设计是主要原因: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片面性和误区。过分听信设备供应商, 盲目求新、求全, 提出大大超过建筑物功能与规模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国内有些设计人员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 因而不能完备地完成智能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有些业主转而请境外设计, 出了高价, 也无满意效果, 甚至不少境外设计也并非智能建筑设计的行家, 图纸与设计文件低于国内水平, 而且境内外的设计方法与工程施工、承包方式有很大差别, 结果却无法实施;不重视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技术、产品的配合选择。有些建设、设计单位误以为只要各种“一流产品”堆积起来, 就可能成为一流的智能大楼, 缺乏“系统集成”概念, 因缺少智能系统规划设计、技术和产品选择、盲目上马, 造成不良效果。

1.2 须采取的措施

设计资质的确认。鉴于智能建筑系统的先进性和复杂性, 此类工程只能由具备“智能建筑设计许可证”的甲级设计院承担。这种“设计许可证”, 要通过技术、经济与管理水平考核, 对确有能力设计智能建筑的甲级设计单位才能颁发。

建设工作。建设单位应该在立项报告中说明智能化系统要达到的功能要求、标准、投资、能耗的估计以及解决的对策, 立项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方能委托设计。在建设过程中, 建设单位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 也没有经过批准, 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和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建立。从现行的标准与规范来看, 多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 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少。在工程建设中, 业主、设计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工程实施中, 仍感觉到缺乏统一的语言进行交流, 无法从现行的标准与规范中, 正确地选用适宜的内容指导智能建筑的建设行为。因此, 应根据智能建筑的特点, 系统地整理、修改与补充现行的标准与规范, 以使之有效地指导智能建筑的设计。建立专门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 已十分迫切。

设计内容与职责。设计内容包括:系统的设计与设备的选型;施工的配合;系统集成商所做的系统深化设计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系统建成后的试运行、验收以及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等。由于智能建筑涉及到众多的高技术及其产业, 设计院不能“包打天下”, 设计院的主要职责是智能建筑结构的设计与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即全部建筑、结构设计和除弱电以外的机电水等系统的设计, 均由设计院完成。对于弱电系统, 由于其涉及面广, 难度大, 很难要求建筑设计院全面掌握, 故建筑设计院需负责总体方案与系统设计、并配合承包单位完成弱电系统的技术与施工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对于智能化建筑系统工程的设计, 应符合我国国情, 从使用功能和现实需要出发, 认真考虑建筑近期和远期使用功能和投资能力, 以经济实用和持续发展的眼光, 做好智能化建筑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并做好设备、技术的选型配套工作;认真做好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置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环节的工作,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修管理方便、又要留有可扩充的余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目前尚不可能大量兴建高档智能化大楼。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考虑项目投资的因素, 做好最优化设计;未来建筑的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建筑结构设计应按智能大厦标准, 尽量建成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系统、程控电话与卫星等通信系统和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公用信息处理系统, 重点投资到3A系统, 即可提高大楼的“智商系数”。

2 整体设计的观念和适当超前的意识

首先, 不能把住宅智能化简单地看成是建筑电气专业, 尤其是弱电专业的设计范畴。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 包含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和电气专业, 只有密切配合, 才能使设计更完善, 布局更合理。建筑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 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

3 加强专业沟通, 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住宅设计的全过程, 尤其是在项目设计的开始阶段就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 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而不是建筑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闭门造车, 在做完方案设计后才去找设备工种“配管线”。一个好的设计方案, 是建筑师在充分发挥自己建筑创作才能和灵感的基础上, 又充分考虑了各设备专业的要求, 尤其是智能化系统的要求, 并进行了合理的布置。

住宅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 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避免因考虑不周, 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或建成以后又重新在楼板和墙面上打洞。

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 将厨房和卫生间尽量靠近集中布置, 以利于做到“干湿分区”, 又可以简化上下水系统;住宅设备管道应集中于管井内, 设检修口, 既有利于室内空间的完整和美观, 又便于检修。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 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要特别关注厨房和卫生间的自动化、标准化设计, 水电预留负荷要有超前意识;要使智能住宅不仅能满足家庭通讯和电脑上网, 还应为信息家电的使用和在家中工作创造条件。

4 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 创造“绿色、高效、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智能住宅中, 由于现代化的红外监控设施和远程报警系统的应用, 居民的安全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因此, 建筑师在设计中更应当关注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问题。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结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 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 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

当前, 智能住宅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建筑开发商在全国从南到北都在宣传建设“跨世纪、五星级”的“智能化住宅小区”。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把“住宅小区智能化”作为市场炒作的“热点”和“卖点”, 甚至有的开发项目留有两条电话线, 就将其吹嘘成“智能化”了。有的住宅小区配置了密集的布线系统, 高速的网络系统, 但系统设计华而不实;投资增加不少, 但实效甚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智能化住宅小区”, 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 有必要进行深入研讨、正确引导住宅小区的发展建设。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 人类将步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 住宅智能化设计是每个设计人员在临的课题。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设计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美术课中的运用下一篇:中学生记忆英语词汇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