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2023-01-04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及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提高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加强管理,坚持内涵发展,大力推进素质

教育,努力提高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工作目标

1、完成盛黄、陆营两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撤并二小到中心小学,将陆楼、王寨两个教学点并到陆营小学,将黄老家小学并入老王集小学,将马桥小学并入王老家小学。把二中教学点完全并入一中。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

4、力争在教师、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有突破,使中小学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10%,中小学正副校长交流的比例不低于20%,增强教师和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

5、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6、办好每一所学校,争取每一所学校都能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办出各自特色。

三、工作重点

1、努力做好盛黄小学、陆营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制定中小学布局规划,继续撤并一批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确保撤并学校学生、教师合理分流,撤并学校资产不流失。撤并二中教学点,充分发挥一中的资源优势,把周围五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并入学区内初中就读。

完成陆营小学、代元小学、陆(来源:好范文 http:///)暗楼小学、盛黄小学,及幼儿园的扩建工作。

3、实现教师和校长队伍管理突破。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通过考核,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并作为教师晋职、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切实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全镇教师统筹机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年度内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0%。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增强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促进校长的合理流动,校长交流的比例不少于校长总数的20%。

4、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实行科学、民主、精细化管理。

5、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作息时间。加强教学辅导及视导工作,成立中心教研组指导各个学校抓好教研、教改工作,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初中阶段防辍保学工作力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6、切实加强教育资产的管理。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明细账,加强对各所学校校产动态管理,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不流失。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镇政府成立教育振兴工程领导小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负责日常工作。各中小学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明确责任。镇中心校主要负责全镇教育振兴工程的实施、业务指导、督促、考核工作;各行政村主要负责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协调解决学校用地,监督、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予以积极配合。

3、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和教育附加等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年度预算,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4、加强督导考核。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按序时进度分别对各中小学校进行考评。对考评优秀的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学校,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计划

中水镇第二中学

新一轮(2006-2010年)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计划

随着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的实施,新一轮的(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因此,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始终保持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以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根据《贵州省“十一·五”(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及《威宁县“十一·五”(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神,我校将结合实际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工程。现就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根本出发点;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完善教师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根据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要求,通过开展“一德三新”(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的培训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促进基础教育及教师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新型教师队伍,真正实现我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科教兴校战略提供人力支持和保障。

二、培训目标及任务

2006—2010年,我校教师教育工程要在总结2001—2005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实现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实现“人网、天网、地网”的有机结合,构建贴近、研究、服务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集教研、培训、培养于一体

的培训模式,以适应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要求的需要,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培训对象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黔教字发(2006)132号文件规定,培训对象为全体中小学在职教师,其中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男教师、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教师,只要求参加培训考核,不列为全省统一考试对象。

四、培训要点

(一)全员培训

以“一德三新”和现使用的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培训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需施教。在配合各级培训的同时,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以本校骨干教师为龙头,分对象进行,不搞“一刀切”,全面推进、注重过程、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使我校教师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中得到更进一步提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我校教师实际,2006—2010年间,每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县、镇、校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具体实施如下:

1、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以全国先进教师以及我省陆永康等教师为楷模,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我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使我校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并转化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乃至升华为热爱生命的具体行动和崇高的境界上。此项集中培训每人五年累计不少于50学时。

2、新理念

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总结反思开展课程改革三年来的得失,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毛病的源头,深化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树立新时期教师素养应有的三个层面:一是文化底蕴;二是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三是教学的智慧、教学的技艺。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从

文化构建上提升教师的价值取向。此项集中培训五年累计不少于40学时。

3、新课程

在原有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认真深化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摸索一些适合本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重中,使全校教师从心理明白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生命线,明白教学必须强调一个文化底蕴。因为文化底蕴深厚,才能够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开发教材,才能够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此项集中培训每人五年累计不少于80学时。

4、新技术

按照上级职能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贵州省计算机工程”为契机,根据《威宁县新一轮(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按照普及、巩固、提高的原则,使我校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运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有效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项集中培训每人五年累计不少于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相关领导到先进学校学习、参观,参加省、地、县组织的短期培训班,使管理者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发展趋势、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全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及各阶段的具体安排;掌握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真正提高管理者对学校各项工作科学的组织管理水平、业务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2、培训者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加强教师培训队伍的建设,从学校选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富于开拓创新、有服务大众意识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者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我校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并能在校本培训中将其所学悉数倾出,辐射给全校的每一位教师,加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3、骨干教师培训

(1)今后五年间,我校将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地、县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逐步打造健全的、学生爱戴、百姓欢迎的各学科配套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

(2)学科骨干教师紧缺,急需要科目教师培训。目前在我校大多学科的教师配备较为薄弱,我们将紧抓“十一五”期间“百十名”骨干教师支教、培训这一契机,创造条件,抢抓机遇培训培养这些学科的骨干教师,实现真正意义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素质教育朝着良好的轨道运行。

(3)其他骨干教师培训。根据省、地、县继教工程及有关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实验、图书管理员等薄弱环节骨干教师的培训。

4、新教师培训

新任教师培训的对象是指教龄不足3年或见习期的全体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内容按“省继教工程办”指定的科目,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其中接受地、县集中培训60学时,校本培训不少于60学时。我们将更进一步地关注新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并指定有敬业精神、热爱生命、热爱学生的资深教师帮带,使之尽早进入角色,并纳入全校教师教育全员培训。

5、学历提高培训

我校共有教师49人,学历达标率为85.2%,其中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30人。“十一五”期间,我校还将在这一基础上,一是根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及本镇教师专业结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在职攻读或脱产进修;二是学以致用,解决教师选择培训专业时避难就简,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等问题,通过学历提高培训,到2010年,使我镇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左右,本科学历达30人以上,并鼓励和支持个别教师攻研。

五、保障措施

1、积极向镇党委和政府汇报此项工作,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使党政部门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中小学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中水镇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教师教育机构与其他上级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扎扎实实抓好“十一·五”期间我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我们将在第二阶段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教师真正在培训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教师的职称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模等提供依据。对不参加学习、擅自中断培训、考核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以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认真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开展好培训,并努力探索现代过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培训提供快捷方便的培训平台和优质的课程资源,为促进全校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提供支持。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6年10月。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省、地、县有关文件精神和校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拟订实施计划。积极宣传,找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及时解决教师在解读新课程、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发生或发现的问题、难题。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7——2009年。按照省规定的科目,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培训中,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学习与教学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真正使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新的提高。同时,学校将每学期对此项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同时,随时接受县级的检查。

(三)总结、迎接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元月——12月。对“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类整理各种资料,并在2010年4月底前搞好自评自查。5月后,抓紧时间查缺补漏,以迎接省、地、县的检查评估验收。

七、2006—2010年主要培训任务

2006年: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07年: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08年: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09年:

1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10年:以上培训内容除骨干教师培训、专项培训外,其余各科教材考试、考核。

八、中水二中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马贤梭(学校校长)

副组长:所才富(教导主任)

专干:马彦坤(教研组长)

成员:马武华 丁忠国 马永吉 马颖

马仲武 丁中文中水真第二中学

2006年5月18日

第三篇: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近年来,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妇女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男性来说总体上依然偏低,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省成人文盲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女性,且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广大妇女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其个人的生活质量、家庭幸福,而且对于其子女教育、当地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切实降低妇女文盲人口,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制定“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以推进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促进男女平等。根据妇女文盲所处的经济状况、家庭地位、生活环境等实际情况,考虑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妇女发展的需求,在全省农村开展扫除妇女文盲工作,重点推进贫困地区、边远山区的妇女扫盲教育工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巩固提高妇女扫盲工作的成果,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青年妇女文盲。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以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文盲人数(约149万人)为基数,每年扫除20万青壮年妇女文盲,15-50岁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下降到4%左右。重点扫除农村15-24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妇女文盲,逐步扫除农村25-50岁青壮年妇女文盲。

具体目标:以获得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为初始目标;以获得实用型读、写、算能力和了解日常生产生活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根据当地文化习惯和特点,因地制宜,增加适应性的扫盲内容;在唤醒妇女文盲“能力增长”和“自立自信”的意识,使妇女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深刻认识自身价值,培养发展家庭经济的能力。

二、实施办法

(一)核清底数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有关数据,以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核清妇女文盲底数,建立妇女文盲扫盲教育工作档案。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保证女童、女少年入学率,减少女童、女少年辍学率。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国家规定的扫盲教育一般性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开发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妇女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妇女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的扫盲教育教学材料和声像读物。着重讲授妇女生理卫生、家居环境美化(如人、畜饮水卫生、厕所与牲畜圈舍的选择、

居室与厨房的卫生、居住环境的美化等)、婴幼儿护理、子女教育、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常识等。

(三)优化教学形式

采取适应妇女文盲需要,接近妇女文盲的生活、生产实际情况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妇女扫盲教育。在妇女文盲居住分散且不宜进行集中教学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地方广播电视进行教学与宣传,或组织邻里小组开展学习,也可以采取包教和送教上门的办法;要发动广大中小学生,积极争当“小先生”,开展“母子学习”或“姐弟”、“姐妹”学习;有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地方,要举办集中扫盲班,并为妇女学习提供必要的图书及相关信息资料;引导和鼓励农村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吸引妇女广泛参与,为农村妇女提供一个展现精神风貌、智慧与才华的舞台;不定期地开展妇女文盲学习比赛,营造有利于妇女学习的氛围。

(四)发挥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

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动、组织妇女群众参加扫盲的主体作用,教育等有关部门在妇女文盲较为集中的行政村,设立“妇女扫盲教育示范点”,组织开展妇女扫盲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社区学习交流中心,使脱盲后的妇女有地方进行长期有效的学习、交流与应用。

(五)注意聘用女性教学人员

根据农村女性文盲的心理特点,要注重聘用农村妇女干部、女性创业能手、乡镇人大妇女代表、女性中小学教师等,吸引和组织广大妇女参加扫盲教育活动。鼓励女性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女性志愿者在支援农村教育中从事妇女扫盲工作。村民委员会的妇女主任要承担妇女扫盲的组织工作。

三、政策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

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妇联组织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扎实推进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保证经费投入

省将中央财政的扫盲教育奖励经费主要用于“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和实施,各市、县也应将扫盲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确保妇女文盲人口较上一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扫盲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扫除文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特别是表彰和奖励在开展妇女扫盲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组织者和女性教学人员,激发他们从事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妇联组织要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策,使脱盲妇女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利。帮助引进、开发促进家庭经济和社区发展的实用项目,保证妇女扫盲教育的有效性。

四、加强监督与检查

各地应加强对妇女扫盲教育工作的督导,对扫盲教育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阶段性的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扫盲教育方案。省教育厅、省妇联将对妇女扫盲教育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特别是检查中央扫盲教育奖励经费用于“妇女扫盲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情况,并通过适当形式进行通报。

第四篇:中心小学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安场镇“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2011-201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镇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市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服务体系,大力推动镇、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 1 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镇在职教师(含幼儿园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五年内对全镇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由中心小学在县教科局的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和培训需求确定。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

2 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各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内,选拔、培训1名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2名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20名中小学市、县级骨干教师,120

3 名校级骨干教师,使各级骨干教师在全镇覆盖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市、县三级集中培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各级骨干教师巡回讲课和指导,对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尤其加大对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各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五年内选派5名以上英语教师,10名以上信息技术教师、音体美教师参加市县骨干培训。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五年内选派10名教师参加市县骨干培训。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选派50名优秀班主任参加市县骨干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各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4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中小学及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组建我镇教师培训团队。通过省、市、县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我省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9、其他培训项目计划

在全面完成以上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实际,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培训、校园文化建设、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科学课、理化生实验教师、青少年科技创新师资等项目培训,五年内,选派10名校园文化建设骨干参加市县级培训,10名教师参加市县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0名实验教师参加市县级培训,10名校园安全稳定管理人员参加市县级培训,11名财务人员参加市县级培训,3-5名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参加市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学历80%达到大学本科以上。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各校要结合本地实际

5 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要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学校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各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努力构建以高等师范院校和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衔接,覆盖全镇、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八、保障措施

6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镇继教工程实行镇、校二级管理。各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镇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镇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要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学校的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校级培训计划,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各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中心小学将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各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上旬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校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中旬-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中心小学将深入学校,对校本培训进行指导和检查。每年由继教办和教管中心对各校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2013年接受省、市、县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 6月中旬,中心小学完成对各校的检查验收;6-9月底前,接受市、县的检查验收。10-12月,接受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

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

安场镇中心小学 2011年10月8日

第五篇:新丰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炉山镇新丰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

工 程 实 施 方 案

全面推进和实施《毕节试验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威宁县“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新丰小学“十二五”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在职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

1、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各学段新任教师达到大学专科或本科及以上学历,提高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适当比例。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8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70%以上,鼓励镇上小学、初中教师向本科化迈进;鼓励向研究生学历提升。

3、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十二五”期间,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4、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根据全镇各类学校的动态需求,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

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完善学校教师统一管理机制。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1月底前为启动阶段。

拟发《“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启动会,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2月一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深入基层和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村校培训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将“继续教育工程”纳入学校目标考核。2013年4—5月省进行一次中期检查评估。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 2015年3月底前,中心校(学校)完成自查评估;2015年4月底前,迎接县的评估验收准备;2015年5月底前,县的评估验收。6—7月,开展全校“继续教育工程”自查自纠工作;8月,迎接省、地评估验收准备;9一12月迎接省、地的评估验收。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镇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炉山镇新丰小学 二0一一年十一月

上一篇:教学能手评选听课心得下一篇:教学评估档案参考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