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2023-01-06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2011年教育振兴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完成3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撤并1所规模小、生源少、效益差的学校,新建、扩建1所学校;新建或改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

(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四)力争在教师、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有突破,中小学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10%,中小学正副校长交流的比例不低于10%,增强教师和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

(五)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2011初中毕业学业文化课成绩600分以上人数比以往有明显突破。

(六)办好每一所保留学校,争取每一所学校做到校风优良,教风端正,质量提高,特色鲜明。

二、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完成3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让实施学校在较短时间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积极稳妥地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制定中小学布局规划,继续撤并布局不合理、规模小、办学条件差的小学,确保撤并学校学生、教师合理分流,撤并学校资产不流

失,鼓励撤并后的村小举办幼儿园。如办学条件许可,六年级学生可并入学区内初中就读。

整合资源,统一编制乡镇所在地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建设规划。

(三)实现教师和校长队伍管理新突破。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按教学工作需要竞聘上岗制度,实施中小学教职工聘任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兑现教师绩效工资,并作为教师晋职、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切实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全乡教师统筹机制,内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10%。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巡回授课等多种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增强校长队伍的整体活力,农村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校长(园长)要逐步从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再担任校长职务,促进

校长的合理流动,校长交流的比例不少于校长总数的10%。

(四)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实行科学、民主、精细化管理。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

(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抓好教研、教改工作,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初中阶段防辍保学工作力度,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六)切实加强教育资产的管理。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明细账,加强对学校校产动态管理,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不流失。

附:2011年新张集乡教育振兴工程考评奖励办法

附件:

2011年新张集乡教育振兴工程考评奖惩办

一、考评对象

全乡各中、小学校。

二、考评内容及分值设置

1、防辍保学工作5分;

2、学校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5分;

4、教师队伍管理5分;

5、校长队伍建设5分;

6、教育教学管理5分;

7、教育教学质量5分

8、教育教学设施装备、管理和使用5分;

9、学校财务管理5分;

10、校园文化建设10分;

11、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10分;

每次考核总分为100分。

三、扣分和加分

(一)学校、教师具有下列情形的实行扣分,最多扣10分

1、发生安全事故的;

2、有乱收费、乱办班行为的;

3、举报查实教师在编不在岗的;

4、举报查实教师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5、教师、校长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

6、受到上级机关通报批评的。

(二)内教师、学生取得以下成绩的,对学校实行加分,最多加10分

1、获得省市县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称号的;

2、举行省、市、县级公开课的;

3、论文在国家、省级正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限加2分);

4、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的;

5、在市县举行的文艺汇演、运动会及书法、绘画、演讲、说课等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

6、获省、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

7、申请国家、省、市、县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的;

8、中考600分以上人数在全县位次上升的。

第二篇:振兴教育事业工程进展情况汇报

教育振兴工程是2010年我县九大系列工程之一,是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县委、县政府为推进汝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牢固树立“管理是第一责任,质量是第一要务”的意识,确立“一年调整,三年突破,六年争先”的目标,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教育振兴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稳步推进。现将教育振兴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校整合工作。按照 “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调整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布局。整合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2010年计划整合农村小学45所,保留成建制小学152所。每个乡镇打造一所高标准、成规模的寄宿制小学。2010年5月13日,召开了汝南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会议,全县资源整合工作全面铺开,撤并初中13所,保留初中22所。使教育资源更为集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促进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二高搬迁后,将县三中、汝宁一中、汝宁二中、古塔中学合并迁入原二高校址,更名汝南县第二初级中学。原古塔中学建成汝南第一小学;原汝宁二中与回小合并,建成汝南第二小学;原汝南三中作为汝南三小分校;原汝宁一中建成汝南第二幼儿园;其它撤并初中建成农村寄宿制小学。把城区4所初中(一中、二中、清华园学校和双语初中)和农村6所中心乡镇初中打造成示范性初中,既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又可实现窗口引领、示范带动。

二、乡镇中心校校长、副校长,初中校长、副校长公开选拔工作。5月1日,教体局由局党组成员、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和初中校长组成面试评委,分别对全县45岁以下的31名初中副校长和17名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面试,随即对进入前十名的初中副校长和前六名的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育系统干部人才储备库,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力量。5月13日,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情况,按照注重业绩、注重一线干部选拔、注重群众公认、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原则,调整了中心校校长和初中校长。校长全部异地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初中校长平均年龄43.5岁,调整后平均年龄41.9岁;原中心校校长平均年龄49.4岁,调整后平均年龄43.7岁。

结合目前汝南县学校布局调整及资源整合现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规定,为推进我县教育干部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进程,近期内教体局将让现有中心校副校长、初中副校长年龄超过50周岁人员退居二线。据统计,中心校副校长超龄12人,初中副校长超龄5人,空缺职位将严格按照《汝南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要求进行公开招聘,此项工作将于近期内完成。

三、小学校长公开竞争招聘工作。为加大选拔年轻小学校长力度,优化小学校长队伍,实现小学校长作用优中选优,教体局按照《汝南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方案》,通过自荐、资格审查、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研究决定、任前公示、任命等程序,从全县现任初中各处室主任、副校长和小学校长中公开选拔出16名中心小学校长;从全县现任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中公开选拔出19名优秀农村小学校长。面试工作于2010年2月5日在汝宁三小进行,56名人员参加中心小学校长竞聘,46名人员参加了农村小学校长竞聘。整个选拔工作坚持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通过竞争上岗,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年轻的业务型、管理人才,为汝南县基础教育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近期,将对三桥乡安庄小学、张楼乡邢桥和庙东小学校长空缺职位进行公开招聘。

四、公开招聘初中、小学教师。2010年,教育系统中小学空编201个,其中初中空编77个,小学空编124个,计划招聘150名,其中初中教师30名,小学教师120名;实际招聘151名,其中初中教师31名,小学教师120名。

2010年空编292个,其中初中空编110个,小学空编180个,特殊教育岗位空编2个。目前已向县领导汇报,等县领导研究决定具体招聘数额。

2010年汝南高中、汝南二高分流至县直及汝宁教职工37名(一高25名、二高12名),老君庙高中分流至城镇职教中心和县直初中教职工38名,总计高中分流75名教师。空余编制用于引进、招聘优秀普通高中在职教师,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及进入211工程院校的普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今年应给清华园学校配备教师160名,其中初中103名,小学57名;给职教中心招聘专业教师20名。

存在问题:截止至2011年8月31日,因到龄退休形成空编就达到202个,还不包括其他原因形成的空编。近几年,是教育系统因民师招转人员到龄退休高峰期,若不及时按缺编足额补充教师,将严重制约汝南教育发展。

五、二高搬迁工作。2010年3月15日,县政府与江苏省泗阳县投资商石志权签订了投资5千万元的办学合同,用于二高搬迁。4月22日投资方进驻实验中学。现学校已翻修新建了学校大门,电线架设完毕,配电房也已建成,学校综合楼基础工程完成,女生宿舍楼出地面,正在整理操场,准备建400米塑胶跑道。

为保证汝南二高顺利搬迁和搬迁过程中一名学生不流失,教体局党组成员多次深入二高宣传发动,并多次召开二高教师座谈会和动员会,统一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和认识,奠定了顺利搬迁的思想基础。现正在进行清产核资工作,以利于资产移交和利用。

六、新建初中一所。2010年2月14日,县政府与江苏省泗洪县投资商王家廷签订的总投资8000万元、拥有156班规模、集初中、小学为一体的汝南县清华园学校于2010年3月25日动工兴建,4月20日全面开工。现正建设中的有一栋教学楼、二栋宿舍楼、一栋综合办公楼、餐厅、学校围墙等相关辅助设施。其中,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已进入二层施工阶段,餐厅基础完工。目前,学校整体施工基本顺利。不耽误今年秋季开学招生。

但存在的问题有:

1、位于校园西北角的当地群众的坟地没能及时拆迁,影响了学校院墙的施工。

2、校园内的水渠没能及时改道,影响部分建筑施工。

3、学校院墙没能及时按要求整修,影响栅栏的安装。

4、近期以来雨水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期。

七、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教中心于2010年4月16日签订办学合同,计划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规划占地260亩,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预计2012年全面建成。

学校现在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及征地,征地完成后马上进行施工建设,计划10月底一期工程完工,能满足30班、1500名学生教育教学及专业实训需求,可把新招的职教生从驻马店工业学校迁入新校区学习。

第三篇:**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情况汇报

**县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

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光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情况做以简要汇报,不当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今年7月份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7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7800余人,学员就业安置率达85%以上,技能培训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电焊、缝纫、厨师、物业管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针织、摄影、美容美发、种植养殖、驾驶、农机维修等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技能振兴“大培训”格局 我县认真组织学习豫政〔2010〕78号、豫政〔2011〕24号和洛政办〔2011〕82号文件精神,在充分吃透上情的基础上,理清了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等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相关单位技能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协

—1— 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人社部门牵头负责,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大培训”格局。

(二)广泛宣传,着力营造技能振兴浓厚氛围

我县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加大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招生简章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农村青年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各类技能培训,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发动、组织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到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中,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吸纳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做好技能培训;三是利用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为企业免费发布招聘和岗前培训信息,使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机会;四是大力宣传培训致富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树立自强精神和创业思想;五是以大型活动和劳务招聘洽谈会为载体,通过悬挂过街横幅,做广告、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营造培训就业的浓厚氛围。

(三)整合资源,扎实搞好各类特色培训

为使培训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县根据承接产业转移、新农村建设发展、扶贫开发等工作的需要,联合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对全县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调查摸底,优化整合,确立了县就业训练中心、县农广校、县永宁驾校、县富民培训学校、县中等信息学校、县中等职业学校等9家单位作为培训基地,不断提

—2— 高培训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同时积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高校、技校合作,开展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培养各类技能人才。

1、大力推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今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培训特色,打造**劳务品牌,积极与企业联系,创新培训模式,培训企业实用人才,通过县就业训练中心与中扩玩具(**)有限公司联系,开设培训基地,将课堂设在车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技能,学员结业直接到企业工作。这种培训模式,学员理论领会深,技能掌握快,即降低了培训成本,又保证了培训效果,同时满足了企业用工要求,确保农民工快速实现转移就业。

2、积极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与深圳泰康集团合作,计划投资1.2亿元,2年内建成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在校生3000人以上、民办公助性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并逐步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目前,该项目协议已签定,学校资产转让、教师交接已初步完成,新校区征地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3、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围绕新农村建设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室建设等建设项目,开设沼气使用、种植、养殖、动物防疫、农机使用等培训班50期,培训阳光工程创业农民50人,农机使用与维修600人,沼气建设100人,动物防疫员200人,机防手150人,规模养殖500人,畜禽繁育员200人,农资经营50人。依托洛阳东汉禽业有限公司的“公司加农户”

—3— 发展模式,在东宋、陈吴、润口等乡(镇)开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传授养殖、卫生防疫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大力发展肉鸭养殖。2011 年全县新增肉鸭养殖户 360 户,带动 1840 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认真抓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就业工作,与县永宁驾校合作,今年以来共开设贫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驾驶培训班15期,培训600余人。

4、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工作。根据重点项目、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沟通,开展订单式培训。今年以来,共为中扩玩具厂招聘7340人,黄金冶炼厂300人、大张盛德美**店400人、紫竹大酒店200人,全部进行了岗前培训。做好已招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能提升工作。今年共培训焊工280名;培训残疾人91人,全部安置到县天宁木业、富宁木业公司等本县企业就业;培训退役士兵58人,全部实施了安置和推荐就业。

5、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年初制定了创业计划和方案,组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参加创业培训,同时对培训效果跟踪问效,为兴办产业、开发项目提供前期融资、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努力为群众创业致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县兴华镇的返乡务工农民孙荣涛,通过劳动部门的创业培训和小额贷款支持,投资300余万元在县城开设服饰专卖店,安置职工60余人就业;投资200余万元在兴华镇开设富民连锁超市,

—4— 安置职业就业约30余人。实现了自己致富带动群众就业的目的。

(四)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培训行为

我县出台了《**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制度》、《**县职业技能考核办法》。对少数培训点内部管理混乱、教学不规范、培训时间不足、学员培训考核弄虚作假等情况进行整治,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了培训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淘汰了部分过时的教材,筛选一些新大纲、新教材,供县内培训机构使用,基本实现了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大纲,同专业统一考核的培训标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培训机构弱点较多,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一是培训社会化运作机制没有形成,培训局面难以打开;二是从总体上看,一些培训机构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偏低,不懂办学规律,教学管理不到位,没有科学、系统、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专职、专业人员匮乏、教研工作跟不上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学生生活设施不能适应培训教学工作的需要;五是培训质量难以适应劳动者、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六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后的再就业率不高。

(二)办学规模小,层次低,低水平运作

我县技能人才培训存在培训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初级工所占比例较大、中级工比例较小,高级工培训资格不具备,培训范

—5— 围不宽等问题;多功能办学的作用发挥不够,仅局限于低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培训;培训专业覆盖面不广,仍停留在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上,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制约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三、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做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我们将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服务大局,扩大就业“的原则,扎实工作,强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群众致富。

(一)强强联合,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在全县范围内选择2-3家规模较大的培训学校率先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品牌效应。引导其他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外商投资企业、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办学,联合组建集职业指导、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为一体的职业培训集团,充分发挥其规模和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推进全县“产业兴县”战略的实施。

(二)优化组合,努力拓展规模效应

充分发挥县农广校、成人教育中心校、乡(镇)农技站等各种资源和条件,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充分运用现有培训力量,优化结构、积极组合。在抓好城镇技工教育的同时,坚持面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劳务输出,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初次就业的能力。

—6—

(三)产学结合,努力实现良性互动

引导企业自办职工培训中心,以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为基地,围绕提高职工的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搞好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攻关、名师传授、技能竞赛等方式,重视一线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促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加强校企合作,主动与市场接轨,在资金、设备、师资的使用上实现双赢,真正做到校企资源有效共享,实现产学密切结合。

目前在我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硬件投入不够,就业训练场地、技能训练设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受经费、土地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建议上级加强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公共培训机构的投入力度,购置更新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能力。

—7—

第四篇:(人大)关于教育振兴计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2004—2008年新安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实 施 情 况 的 调 研 报 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为全面了解《2004-2008年新安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好我县教育发展战略,增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促进教育强县进程,按照主任会议要求,11月11日至17日,主管副主任带领由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组成的2个调查组,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和深入到部分乡镇和县城部分学校的方法,围绕高中教育发展、中小学教育布点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投入和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11月19日,调研组赴伊川、栾川两县,对外县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教育振兴计划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

2004年,我县邀请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定了《2004-2008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振兴计划》),2005年5月经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付诸实施。《振兴计划》的制定,明确了新安教育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对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县委、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统筹发展,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新安教育在我市乃至全省处

1 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二、实施《振兴计划》以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育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为1.13亿元,2007年已增至2.35亿元。2004年至今,县政府拿出配套资金1120万元,实施了“两免一补”工程,共免除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杂费、课本费50358人次,补助农村贫困学生寄宿生生活费35923人次。同时县政府又拨出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2006年,县政府出资600万元,在全市率先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5年来,县乡政府先后投资建设了外语初中、紫苑小学、县中心幼儿园和8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实施了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此外,政府每年拨出专款200万,用于师资培训和教育奖励。2005年,县委、县政府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号召社会各界捐款1000余万元,建立了新安县爱心救助基金,至今已救助城区及高中贫困学生7679人次。县乡政府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两基”工作实现了重大跨越。1997年省政府“两基”验收之后,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教育“两基”的巩固提高为基础,积极探索办学规模扩大和教育内涵提高并重的发展路子,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目前,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年辍学率为1.47%,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目标。2007年12月,我县作为洛阳市唯一一家受检县,“两基”工作代表河南省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3、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我县坚持规范管理,智慧教育,特色办学发展思路,通过示范性学校创建,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带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全县现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洛阳市规范化学校71所;以加强欠发达地区建设教育强县和区域推进智慧教育的研究,实现示范性学校的创建目标,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在智慧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中小学竞赛获奖人数位居全市前列,高考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

4、师资队伍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市里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我县每年仍拿出一定数量的指标,优先解决教育师资问题,为教师队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保证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我县与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培养扎根新安本地的名校、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派优秀校长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农村校长到县城学校挂职锻炼。开展了“百名教授进新安”活动,先后邀请180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到新安讲学。目前,全县小学教师的达标率达到了98.12%,初中教师达标率达到了96.18%,高中教师达标率达到了85.66%。

5、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按照政府统一领导、 统筹规划,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有利于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则,从200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的布局,进行了规划调整。截止目前,初中基本调整到位,小学由286所调整为185所。

6、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成果。我县职业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 3 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新安职高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新安五高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我县职业类考生参加高考,连续9年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2007年,我县被省教育厅等七部门确定为河南省仅有的8家“职业教育强县”之一。

7、幼儿教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县新、老城各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均达到示范标准。8个乡(镇)已经建成了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2007年,全县幼儿入园率达到了79.6%。

8、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在市、县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新安被确定为省信息技术教育试点县。全县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95%以上的学生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并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了中招考试范围。县城15所学校全部实现了光纤联网,信息技术教育达到了发达地区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振兴计划》在我县的实施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个别工作目标完成的不够理想,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还不到位。虽然已将全县原有的314所中小学撤并为目前的213所,但远远没有达到《振兴计划》规定的150所的目标。这严重制约着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全县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规模小,教师实行包班制,根本无法保证开齐开全课程的起码要求,更不可能

4 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造成布局调整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一是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二是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观念落后于形势发展,村干部不愿在任期内撤掉本村学校,群众嫌学校远不愿让子女到外村就读;三是布局调整后,学校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四是制定的布局调整规划不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不能满足造成学生和家长向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流动的需求,导致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班额过大,乡村小学学生较少。如城关二中平均每班70人以上,最大的班96人;而一些居住人口少的偏远村,一所小学只有几十个人,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如石井乡某小学有3个人,1个教师2个学生。

2、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群众的需求之间差距较大。自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我县采取在初中暂设6年级,部分完全小学实行学生或吃或住在校的办法,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学校运转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家长的需求和愿望来看,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数量少,分布不均,食宿条件简陋,管理不规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家长的愿望相差太远,规模发展速度太慢,与教育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二是个别教育质量高、区位优势好的学校,超负荷运转。如五头镇神堂小学,2003年9月搬入新校,当时学生147人,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到现在603人,覆盖五个自然村,上灶学生100多人,择校生的大量流动,造成没有一间正式的教师办公室,教师到校外租房居住办公,有一对教师夫妇五年来只能在不足5平方米的楼梯间里生活,艰辛程度

5 可想而知。学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20多平方米的石棉瓦厨房内做饭就餐,卫生安全无保障。50多名学生在学校附近租赁民房居住,安全令人担忧。五头小学的男女生寝室,人均往宿0.5平方米,拥挤程度不言而喻;三是寄宿学生呈逐渐增长的态势。对相当一部分无法解决食宿的学校,学生只能投亲靠友,借租民房,家长跟随做饭,送饭等方式解决食宿问题,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管理,又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多不便,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3、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振兴计划》规划建设的新安县外语高级中学至今没有建设,我县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和毛入学率没有达到《振兴计划》中规定毛入学率80%—85%(实际为66.3%)和高中在校生21500人(实为18000人)的目标。在职业教育方面,一是职业学校缺少必要的实习实验车间、设备,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二是现有的专业教师难以实现专业技能的培训,三是专业设置上不能很好地培养县域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实用人才的培养。

4、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矛盾突出。一是教师实际上缺编。由于现行的教师编制政策不尽合理,致使我县教师数量按省规定标准超编,造成实际上缺编的现实。按照省定编制标准,我县教师编制数应为4887人,实际上我县目前有教师4906名,而且部分学校还聘有代课教师。即使这样,《振兴计划》提出的解决女教师生育、教师生病和进修出现的空岗问题仍然未能实现。二是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被形象的比喻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

6 五头镇全镇306名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47.8岁。石井乡全乡教师的平均年龄达到了51.6岁,其中55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教师数的34%。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在学科结构上,体音美、英语、计算机教师急缺,农村小学体音美和计算机课基本无法开设,英语大多由初中毕业的代课教师担任。四是《教师法》规定的边远山区教师的补贴不落实,致使教师分不去、留不住。

5、教育投资渠道单一。“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教育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基本上是政府但已投入来支撑着教育的发展。认识不

一、投入不足、动员不广,致使学校的教学设备极不适应群众日益增强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2004年县财政教育投入1.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99%,占全县GDP的1.21%),2005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1.13亿元,2006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1.35亿元,2007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2.50%,占全县GDP的1.43%)。《振兴计划》的目标为2008年使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占GDP的1.5—2%、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

《振兴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振兴计划》制定的有些发展目标和我县经济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当时可供参考借鉴的东西有限,可比性不强。与之配套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还缺乏。二是教育资源的优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不相适应,人们大量涌入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使人口数量的增加与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教育投入体制和中小学

7 布局调整后学校食宿条件改善需要集中投入的现状不相适应,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少、条件简陋是制约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县乡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法规,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坚持依法治教。要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探索教育多元化投资模式;建立健全学校校舍、仪器装备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加大对体育事业投入,推动全民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县政府要把教育工作列入到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建立县直部门对口支援薄弱学校制度,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县政府应结合我县的实际状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措施,用1—3年时间,完成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

3、优化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重视调整我县的职业教育资源,在县城规划建设新的教育中心,壮大办学规模,逐步解决新安四高和新安五高远离中心城区、教学环境不适应和交通不便的局面

4、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和流动机制,逐步改变农村教师老龄化和结构不合理状况。建议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山区任教,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

8 教学水平。

5、重视化解教育债务。近年来,我县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两基”验收、规范化学校验收建设、校舍改造、食堂改造中欠下巨额债务,仅县直学校的债务就达4000多万。如新安四高现在债务就达530多万,全是民间借贷,每年利息60万元,每年学生收费主要用来偿付利息。债务问题影响了学校负责人的正常管理工作,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化解教育债务时,要把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统筹安排,使全县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6、按照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统筹考虑、有利实施的原则,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同步,制定下一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第五篇:乡镇振兴工程 近期工作总结

刘货郎村乡镇振兴工程近期工作总结

近期以来,水务局驻刘货郎村工作人员,按照县实施“乡镇振兴”工程的要求,吃住在村,与村里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入户调查、与群众座谈等形式,听民声、察民意、了解民情,为村里群众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村经济发展,使县“乡镇振兴”工程在刘货郎村得到具体的实施。

阳信县信城街道办事处刘货郎村位于鲁北大街东侧,阳城八路新汽车站北,全村143户,人口489人,党员9人,现有耕地305 亩,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条件较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围绕县乡村的中心工作,结合刘货郎村的的实际情况,近期,水务局驻村人员主要工作是帮助刘货郎村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将村中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能干事、能成事的人选到村两委班子,选出一个有力的、得到群众认可的班子,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促进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对群众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宣传发动。通过入户访问、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喇叭广播、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宣传换届选举的有关知识,使群众认识到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换届选举的程序,体会换届选举与每一位村民的息息相关,使群众积极踊跃的参加换届选举投票,保证换届选举健康有效的进行。第二,按照选举程序,成功地进行了“两

推一选”,为下一步村两委的正式选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前期做了选举的大量基础工作,群众积极踊跃的参加选举,刘货郎村的两委换届选举得以顺利进行,5月10日进行了村两委正式选举,选出了群众满意信得过的村支部、村委会,为下一步的村里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工作打算:

1、配合村两委搞好村东南引水渠道的清淤治理。村东南引水渠由于多年没有治理,淤塞严重,失去了引水功能,影响到村东300亩农田的灌溉,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很高,为此,村换届选举结束后将积极筹措资金对渠道进行清淤治理。

2、结合县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刘货郎村的村环境绿化。去年,村里新修了柏油路,但由于没有进行村环境绿化美化,脏乱差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进行村环境绿化后,将使村环境得到改善,使群众对居住生活环境舒心满意,创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形象。

阳信县水务局驻刘货郎村工作组

2011-10-12

上一篇: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小结下一篇: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